杭州日报

搜索文档
闻堰: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群众文化生活“乐”起来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明实践站活动内容 - 环保手工活动包括利用废弃蛋托制作花园、枝叶拓印布包、废旧瓶罐与绿植结合构筑"童梦花园"等,深植"变废为宝"理念 [2] - 传统节日活动涵盖端午绿豆糕制作、包粽子比赛、艾草香囊缝制等,让古老节日焕发新光彩 [3] - 艺术文化活动包含植物拓印、传统扇面彩绘、书法研习、越剧学习等,融合古老技艺与现代艺术 [2][3] - 便民服务活动提供免费磨剪刀、理发等,直接惠及居民日常生活 [2] 文明实践站功能定位 - 每周推出亮点活动,形成"周周有亮点、月月有惊喜"的持续运营模式 [2] - 搭建跨代际沟通桥梁,通过绘本阅读、情绪管理、书法学习等活动促进共同成长 [3] - 成为文化传承载体,在互动体验中深植文化根脉 [3] - 被街道负责人称为"跃动不息的文化心脏",持续迸发文明新风活力 [3] 文明实践站覆盖范围 - 覆盖三江社区、相墅社区、闻家堰社区、南岸社区、闻江社区等多个社区 [2] - 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家长、老年人等各年龄段群体 [2][3] - 活动类型涵盖手工制作、阅读推广、艺术创作、便民服务等多个领域 [2][3]
滨江:“麦芒小站”照亮青少年成长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在滨江区长河街道冠山社区,一个名为"麦芒小站"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驿站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 的"心灵港湾"。这里有舒适的沙发、彩色的沙盘,更有温暖的"麦芒姐姐",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 持。 去年5月成立的"麦芒小站",通过"家校社"协同模式,构建了覆盖青少年成长全生态的心理健康服 务网络。近日,一位化名"小青"女孩的故事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一模式的成效。 家校社联动,织就"心理安全网" "你真的不是我妈妈吗?"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小青终于问出了埋藏心底多年的疑问。原来,她从小 由爷爷奶奶和小姨抚养,直到偶然得知亲生父母早已离世。这一打击让原本活泼的女孩陷入自我封闭, 甚至出现逃学、自伤等极端行为。 经过5次家庭辅导、8次家长课堂和9次个人咨询,小青逐渐走出阴霾。奶奶学会了适当放手,小姨 掌握了情绪疏导技巧,而小青则通过沙盘游戏重新找回了自信。 服务升级:"三大计划"护航成长 小青的转变是"麦芒小站"服务成效的一个缩影。一年来,该站点已覆盖6所中小学,开展青少年团 体辅导37场、家长讲座12场,以及开展多场心理健康测评及专业培训,惠及数百个家庭。 另据长河街道冠山社区党委书记傅幼刚介绍,今年,"麦芒小站"还在全面 ...
青年有为,激活理论学习与实践新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活动形式与内容 - 活动采用理论学习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青年干部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1] - 参与者参观"千万工程"梅林展示馆,了解梅林村作为"千万工程"源起地的发展历史 [1] - 活动通过多维联动构建沉浸式学习场域,突破传统"围桌念稿"模式 [1] - 以"理论课堂+一线现场"形式,将文本精神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案例 [1] 活动创新点 - 打通"听、说、看、思"完整链条,通过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与实地调研结合 [1] - 以"千万工程"发展历程为调研田,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具象化议题 [1] - 将宏大理论转化为"瓜沥实践",实现从认知到认同的关键跨越 [1] 活动成效 - 青年干部深入思考"我能贡献什么",将理论内涵与实地调研有机结合 [2] - 活动促进政策文本转化为干事创业路线图,催化从"学习者"到"行动者"的转变 [2] - 切实增强青年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理论成果运用于实际工作 [2]
浙江海洋机器人“大秀”亮相钱塘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海洋机器人技术发展 - 浙江举办海洋机器人"场景需求与产品技术"对接交流活动 展示长航程无人潜航器 深海软体机器人 仿螳螂虾水下机器人等各类海洋机器人 [1] - 杭州市已引育全省近1/3的海洋机器人企业 在海底管道巡检 海上风电运维等赛道取得长足进步 [1] - 中科星图深海科技的"海鲸"长航程无人潜航器可在3000米级水深连续作业200小时 自研海洋感知设备比传统数据采集法节省约60%费用 [1] 创新产品展示 - 仿螳螂虾机器人具备5对仿生腹足和柔性脊柱 每秒运动速度达1.2米 已在福建连江等海洋牧场应用 [2] - 全国首个海洋领域开源大模型OceanGPT(沧渊)发布 具备海洋专业知识问答和海洋特色多模态数据解读能力 [2] - OceanGPT可将自然语言指令转化为任务代码 显著提升海洋装备作业效率 [2] 区域产业发展 - 钱塘区形成以海洋先进装备制造 海洋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3] - 钱塘区海洋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拥有10家省级工程实验室 19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 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3] - 2023年钱塘区实现海洋经济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50亿元 水下机器人 无人潜航器 海洋传感器等领域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3]
瓶窑光影艺术 传递廉洁强音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廉洁文化建设成果 - 瓶窑镇选送的微电影《那个台风的日子》从全国2493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届"玉琮杯"清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铜奖 [1] - 该影片通过15分钟叙事,运用象征手法将廉政准则转化为艺术表达,以古老树根隐喻"为官者当如深根立浊流"的主题 [1] - 瓶窑镇已连续六年参与此项国家级廉洁文化赛事,展现其在廉洁文化建设上的深厚积淀 [1] 品牌建设与创新实践 - 瓶窑镇纪委打造"澄清正名"工作品牌,2024年承办余杭区澄清正名活动暨第三届"玉琮杯"廉洁文化周启动仪式 [1] - 推动全省首个"澄清正名展示馆"落地瓶窑,构建"澄清让干部更担当、让举报更理性"的生态 [1] - 依托"六馆一街一基地"资源(含澄清正名展示馆、盛氏家风馆等),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清廉建设系列品牌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继续拓展清廉建设的经验路径与特色品牌 [2] - 创新应用情景音画节目等多元形式传播廉洁理念,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 - 目标形成更多具有瓶窑辨识度的创新样本和实践成果,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
200万千瓦输送能力 杭州再添电力主动脉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电网工程建设 - 220千伏严州—龙隐输电线路竣工投运,全长37公里、杆塔112基,最高输送容量60万千瓦,承担严州变电站近三分之一电力外送任务 [3] - 工程为杭州西部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严州变释放供电潜能,提升整体供电能力200万千瓦,支撑区域未来十年发展 [3] - 系列工程累计新建输电线路325公里、杆塔456基,涉及13条线路跨越2地市5区县,刷新浙江省220千伏架空线输电工程规模纪录 [3] 电网结构优化 - 建德、桐庐、淳安建成"目字型"多联环形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以上,实现电力多回路双向流动 [3] - 工程优化钱塘江上游能源配置格局,为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能源保障 [4] - 增容改造建德新安江电厂220千伏送出线路,提升电厂电力外送能力 [3] 绿色基建创新 - 工程98%架空线路位于山区,采用智能索道架设系统、北斗定位塔基技术,减少林木砍伐23公顷(约32个标准足球场) [4] - 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种植66万棵树),助力杭州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4] - 工程融入浙江省"两江一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基建样板 [4]
文旅融合破题“三大差距”探新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文旅融合实践 - 桐庐县通过文旅深度融合撬动山乡发展 促进城乡共富 形成"桐庐实践"模式 [1] - 富春江镇石舍村创新"民宿+"模式 盘活闲置资源 重塑乡村风貌并开辟村民增收与在地就业新渠道 [1] - 芦茨村将餐饮民宿 水上运动与土特产销售等业态串联成链 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整体活力跃升 [1] 城乡要素流动与产业升级 - 桐庐乡村民宿群成为城乡要素流动的"转换器"和生活美学的引领者 提升村民文化艺术修养并激活传统文化 [2] - 民宿经济需以文化为魂 产业为基 生态为翼 民生为本 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2] - 桐庐依托富春江黄金文旅带 通过"文化铸魂 生态塑形 产业赋能"融合之道 实现传统山村向文旅标杆转型 [2] 经验总结与推广 - 桐庐实践为杭州西部山乡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鲜活样本 [2] - 需系统提炼桐庐文旅促共富等基层创新经验 形成可落地推广的研究成果 [2] - 通过"社科赋能行动"深化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 为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注入动能 [2]
余杭加快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产业格局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行业活动与平台建设 - 2025年HR服务数智创新大会在杭州西站枢纽举办,主题为"AI重构HR",吸引了1000余名行业专家参与[1] - 大会包含行业趋势研讨会、AI应用技能竞赛、供需对接会、创新展示等多元活动,打造了开放合作平台[1] - 余杭区借助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优势,实施"人工智能+"创新行动,园区已集聚257家机构和1.2万名从业人员[1] 行业数智化发展现状 - 余杭区人力资源数智化机构占比超50%,涌现青团社、一号职场、猎聘、脉脉等领军企业[1] - 2021年以来园区机构数量实现三倍增长,年营收稳步提升,累计服务求职者超900万人次、企业70万余家次[2] - AI技术应用包括"智能邀约""简历快读""AI面试"等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招聘匹配效率[2] 未来发展规划 - 余杭计划通过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生态赋能,打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数智化标杆[2] - 将进一步强化"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建设,构建"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1][2]
田埂上的“高材生”——杭州“新农人”种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现代农业转型 - 杭州乡村正经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新农人"队伍成为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 成员包括海归硕士 IT工程师 金融从业者等跨界人才[3] - 新农人通过整村运营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如鲁松在萧山区欢潭村策划特色文旅活动 并引入自媒体网红产业 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3][4] - 杭州已累计培育4.8万名新农人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显著增长[9] 乡村产业创新案例 - 鲁松通过整合10镇14村资源推出"萧山本味"旅游护照 串联30余个乡村业态 创造超200万元消费增量 探索"区级统筹+国企开发+市场运作"的全域运营机制[4] - 苏鸿将土木工程专业背景应用于茶机企业 研发扁形茶智能生产线 实现茶叶加工连续化 并提出覆盖六大茶类的系统解决方案[5] - 陈雨霞开发玫瑰衍生产品链 包括纯露 护手霜等 创立线上会员店 并与高校合作提取抗衰成分 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6][7] 人才培育体系 - 杭州实施"5050"学历提升计划 每年支持50名新农人免费就读涉农专业 并设立专项资金推进"春雨计划"等政策扶持[9] - 浙江农林大学作为省级培育基地 2022-2024年培养700名产业带头人 计划扩大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招生规模[10] - 建议成立省级农业技能人才评价中心和乡村运营协会 强化技能认证与行业协同 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10] 技术赋能农业 - 智能插秧机等设备实现水稻种植精准化 茶产业通过机械化设备提升加工效率与品质 推动茶农收益增长[2][5] - 陈雨霞结合茶叶种植经验 为玫瑰定制低碳生态种植标准 苏鸿研发茶园管理智能化设备 目标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6][5]
“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两山'理念二十载·共富共美",于6月24日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举行 [1] - 集中发布系列创新生态项目与行动计划,包括"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及三年行动计划 [1] 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 - 首个实践站在黄湖镇设立,计划从品牌、IP、机制三方面发力 [1] - 打造"媒体智库赋能+社会资源整合+实践成果转化+乡村模式输出"的创新协作生态 [1] 共富共美项目 - 黄湖镇发布全村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暨善水基金2.0版本,2015年首创全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 [1] - 新机制实现保护空间扩容、资金与参与主体更多元,目标打造全国首创全村域生态保护补偿片区 [1] 生态科技项目 - 余杭区推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管试点项目,推动全域生态环境智慧化、精细化监管 [1] - 青山村发布"碳足迹测算白皮书",为乡村精准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1] - "零碳乡村数字大脑"平台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乡村绿色转型 [1] 黄湖镇绿色发展成果 - 累计反哺社会生态保护资金超百万元,引进40余家生态产业相关企业及120余位国内外青年人才 [2] - 2024年黄湖镇访客数增长至近10万人次 [2] 余杭区生态蓝图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赋能环境治理、科学核算低碳基础、多元共治生态价值实现 [2] -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