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网
icon
搜索文档
小马智行CEO彭军:民营经济促进法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2:39
政策支持与法律环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 -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多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创新驱动、市场准入等多个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1] - 政策对自动驾驶行业支持力度很大,但要实现完全无人的商业化应用和规模化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自动驾驶立法、政府监管、准入牌照设计、事后管理及自动驾驶车辆保险规划等 [2]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现状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新兴领域市场潜力巨大,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具备显著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 自动驾驶产业是典型的跨领域、融合性产业,涉及汽车、交通、能源、通信、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融合 [2] - 目前L4级别自动驾驶尚处于以城市为单位不断扩大试点的阶段,高级别自动驾驶企业测试和示范应用量级均在数百辆规模 [2] - 国内已开放的测试区域如广州南沙、北京亦庄、上海临港和嘉定、武汉经开、深圳坪山等区域,最大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公里,最多覆盖人口在百万量级 [2] 公司发展情况 - 小马智行研发人员占比达85%,长期保持高研发投入 [3] - 最新推出的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 [3] - 以100%车规级零部件为基础,通过平台化设计实现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 [3] - 目前拥有近300辆Robotaxi及190多辆Robotruck,累积全球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4500万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路测里程超800万公里 [4] - 已率先在四大一线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做到全无人的常态化运营服务 [4] 未来发展展望 - 建议推动南沙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域开展道路测试运营的互通互认,带动无人商业化试点场景覆盖主要流量节点,形成国内最大范围的跨城市级"连片"应用实践 [3] - 随着工信部逐步开放L3以上级别自动驾驶产品准入和商业化,高级别自动驾驶即将迎来千辆、万辆级规模化应用阶段 [3] - 建议推动城市道路和高快速道路场景的全面开放,为更大规模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提供场景支持 [3] - 未来希望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打造自动驾驶生态圈,通过规模化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4] - 通过自动驾驶物流车辆和智能物流调度平台助力干线物流转型升级,同时深度参与车路云一体化建设 [4]
破发股海通发展221万股解禁 上市募15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1:38
股票解禁与激励计划 - 公司今日有221.25万股限制性股票上市流通,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24% [1] - 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登记完成日为2024年7月3日,第一个限售期将于2025年7月2日届满 [1] - 本次激励计划可解除限售的激励对象共85人,包括副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及81名其他人员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3年3月29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发行数量41,276,015股,发行价37.25元/股 [1]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1] - 募集资金总额153,753.16万元,净额142,793.20万元 [1] - 发行费用总额10,959.96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8,656.42万元 [2] 募集资金用途 - 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超灵便型散货船购置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升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分红与转增方案 - 2023年度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合计92,218,203.30元,现金分红比例49.84% [2] - 拟每10股转增4.80股,转增后总股本将增至909,886,272股 [2] - 2022年度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共计82,552,030元 [2] - 2022年度每股转增0.48股,共计转增198,124,872股,分配后总股本610,885,022股 [2]
国芳集团实控人张国芳家族拟减持 总股本18%已被质押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1:34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张国芳计划减持不超过6,660,000股,占总股本不超过1%,占其个人持股的2.37% [1][2] - 董事长张辉阳计划减持不超过2,987,000股,占总股本不超过0.45%,占其个人持股的6.94% [1][2] - 减持将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减持价格不低于IPO发行价 [2] - 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和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股东持股情况 - 张国芳持有280,500,000股,占总股本42.12%,全部为IPO前取得的无限售流通股 [1] - 张辉阳持有43,037,000股,占总股本6.46%,包括IPO前股份和2021年增持股份 [1] - 张国芳、张春芳夫妇及其子女张辉阳、张辉合计持有公司75.52%股份 [2][3] 股权质押情况 - 张国芳质押2,200万股,占其持股7.84%,占总股本3.30% [4] - 张春芳质押5,818万股,占其持股41.74%,占总股本8.74% [4] - 张辉质押2,400万股,占其持股59.93%,占总股本3.60% [4] - 张辉阳质押1,600万股,占其持股37.18%,占总股本2.40% [4] - 合计质押12,018万股,占控股股东持股23.89%,占总股本18.05% [3][4]
天际股份控股股东方拟减持 上市10年募16亿去年亏13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1:34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汕头天际及一致行动人星嘉国际计划减持不超过14,752,821股(占总股本3%),其中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4,917,607股(1%),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9,835,214股(2%) [1] - 截至公告日,汕头天际持有75,789,180股(占总股本15.41%),星嘉国际持有13,991,540股(占总股本2.85%) [1]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股份来源包括IPO前持股、2015年权益分派转增股份及2016年认购的增发股份 [2] 公司融资历史 - 2015年IPO发行2,400万股,发行价12.02元/股,募集资金净额2.43亿元 [2] - 2016年非公开发行34,134,988股,募集资金净额4.15亿元 [3] - 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96,030,038股,发行价9.32元/股,募集资金净额8.76亿元 [4] - 三次募资共计16.23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55亿元,同比下降6.32%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3.6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3年为0.37亿元)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9亿元,同比下降275.26%(2023年为1.19亿元) [6] - 2025年Q1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16.28% [7] - 2025年Q1归母净利润-0.22亿元,同比减亏77.15%(上年同期为-0.96亿元) [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15年5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 [2] - 母公司为汕头天际,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吴锡盾、池锦华(新西兰国籍) [5] - 公司表示本次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不影响公司治理和持续经营 [2]
破发股三未信安一股东继续减持 2022年上市超募9.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1:23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立达高新计划减持不超过2,295,37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每种方式减持不超过2,295,370股 [1] - 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24日至2025年10月23日 [1] - 立达高新当前持有9,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84% [2] - 拟减持股份来源于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取得 [2] -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2] 历史减持情况 - 立达高新在2025年3月13日至2025年6月12日期间已减持671,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9% [3] - 历史减持价格区间为33.14元/股至38.56元/股,减持总金额24,636,696.01元 [3]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2日在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新股1,914万股,发行价格78.89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150,995.46万元,净额137,086.41万元 [3] - 实际募资净额比原拟募资多96,743.2万元 [3] - 原计划募资40,343.21万元用于密码产品研发升级、密码安全芯片研发升级和补充流动资金 [3] - 发行费用合计13,909.05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11,022.67万元 [3] 战略配售及分红情况 - 保荐机构安排国泰君安证裕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跟投比例为3.97%,获配76.0552万股,金额5,999.99万元 [4] - 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为上市后24个月 [4] - 公司于2023年5月实施每10股转增4.8股并税前派息4.29元的分红方案 [4] 当前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3]
北陆药业实控人拟询价转让 3年扣非亏2年去年为0.14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1:20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 股东王代雪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转让7,378,344股,占北陆药业2025年7月1日总股本的1.49%,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1] - 本次询价转让为非公开转让,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不属于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1] - 受让方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受让方为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 [1] - 截至2025年7月1日,王代雪持有北陆药业首发前股份数量7,378,344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49%,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有公司股份比例超过5% [1][2] - 本次询价转让不存在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情形 [2] 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66亿元、8.91亿元、9.84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0.42% [2][3]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28.39万元、-7,175.71万元、1,365.17万元,2024年同比增长119.02% [2][3]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655.06万元、-6,954.62万元、1,409.44万元,2024年同比增长120.27% [2][3]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亿元、5,846.08万元、1.63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78.85% [2][3] 转让安排 - 王代雪委托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实施本次询价转让 [2]
河南省淅川县驻村第一书记:产业振兴当先锋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1:16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 武店村通过"1+2"产业模式实现转型,包括生态种植、饮用水加工和乡村旅游三大产业[1] - 穆洪竹推动1800亩软籽石榴种植,新建鱼塘和渠首庄园等旅游设施[1] - 产业链延伸创造多元就业机会,包括蝴蝶兰基地80个技术岗位和美食苑凉粉摊等[1] - 武店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25年超过70万元[2] - 九重镇邹庄村和老城镇冢子坪村分别发展西瓜甜瓜和杏李产业[2] 生态农业规模 - 淅川县已发展生态林果23万亩、食用菌3500万袋、中药材14.7万亩[2] - 当地建成精品民宿12家和农家乐700余家[2] - 生态农业带动就业人数达3万余人[2] 乡村旅游发展 - 渠首庄园农家乐暑期月营业额突破3万元[1] - 石榴剪枝成为持证上岗的技术岗位[1] - 乡村旅游带动农家乐和民宿等配套设施建设[2]
破发股威迈斯拟1.9亿超募资金建新项目 上市募20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10:55
公司投资计划 - 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19,000万元向全资子公司芜湖威迈斯增资,用于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总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金额预计为19,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1,225.33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0,208万元,设备搬迁及改造费用1,900万元,基本预备费666.6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0万元 [1] - 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12个月,实施地点为芜湖市弋江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 - 公司表示该项目将持续丰富产品品类,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1] 公司上市情况 - 公司于2023年7月2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数量4,210万股,发行价格为47.29元/股 [2]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报62.00元,为该股上市以来最高价,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2]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99,090.9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83,581.54万元,比原计划多50,351.21万元 [2] - 原计划募集资金133,230.33万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源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实验中心新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 - 发行费用合计15,509.36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用11,547.27万元 [2]
快递收费“向上取整”?这个毛病不能惯着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09:48
快递行业计费问题 - 部分快递企业在续重收费时存在"向上取整"行为,例如2.7公斤按3公斤甚至4公斤计费,2.1公斤也被算作3公斤 [1] - 快递企业未遵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该标准要求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并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 [1] 其他服务行业类似现象 - 停车、租船、共享充电宝等领域也存在"向上取整"现象,使用时长超出1分钟即按整时段收费 [1] - 当前移动支付普及、信息技术成熟,精准计费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1] 行业影响与建议 - "向上取整"行为积少成多,会破坏消费环境并侵害消费者权益 [2] - 行业需要构建透明、诚信的服务生态,实现公平计价 [2] - 靠"向上取整"获取蝇头小利可能损害企业长远口碑 [2]
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09:32
制造业景气水平 - 6月制造业PMI为49 7%,环比上升0 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显示景气水平持续改善 [1] - 21个行业中11个处于扩张区间,较上月增加4个,制造业景气面扩大 [1] - 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0 2%,结束连续2个月收缩;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上升,反映内外需同步回暖 [1] 供需结构分析 - 需求侧:6月外部干扰因素减弱,经济内生动力释放带动市场需求止降回升 [1] - 供给侧:生产活动稳定扩张,采购量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企业原材料采购意愿增强 [1]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制造业回升的核心动能 [2] 产业升级路径 - 需通过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避免简单关停低端产业 [2]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试点在30个城市展开,探索产业升级与就业联动机制 [3] - 政策需聚焦稳投资、稳外贸、促消费,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3] 竞争环境与挑战 -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国际竞争加剧要求制造业强化创新赋能 [3] - 当前PMI仍低于荣枯线(49 7%),经济增长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2] - 外需疲软及地缘政治风险是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外部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