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杭州构筑服务业开放新格局
中国经济网· 2025-07-09 07:47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 中国服务业正经历结构深度转型与创新动能跃迁的重大变革[1] -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开始在北京开展首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 目前已形成"1+4+6+9"共20个省市的试点格局[1] - 2022年年底杭州获批进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序列 被赋予97项试点任务[1] - 2024年国务院发布加速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 明确119项试点任务[1] 杭州试点成效 - 杭州97项任务已全部实施 自评完成92项 完成率94.8% 在2024年度商务部综合评估中位列同批城市第2名[5] - 2024年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15962亿元 同比增长5.0%[6] - 实际利用外资65.42亿美元 规模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跃居第三[6] - 服务贸易出口额194.51亿美元 同比增长6.59% 其中数字服务贸易占比超70%[6] 数字经济发展 - 杭州锚定"数字浙江"建设战略航向 以数字经济为引擎驱动城市跨越式发展[4] - "数字火炬手""数字人"点火 电子身份注册等多项首创数字生活新服务在亚运会上呈现[4] - 丰富完善酒店 医院等多场景数字人民币受理设施[4] - 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4] 人工智能产业 - 滨江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构建"1+3"产业体系 汇聚众多数字产业头部企业及独角兽集群[5] -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发展区打造"机器人行业产业大脑"入选省级建设项目[5] - 杭州人工智能"六小龙"包括游戏科学 深度求索 宇树科技 云深处科技 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5] 创新实践案例 - 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和赋权改革累计赋权成果636项 占全省赋权成果数的95%以上 实现转化1751项 转化金额2.8亿元[3] - 杭州市司法局 市贸促会"探索'数智化'在线司法解纷新模式"等6项成果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7] -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创新推出海铁联运"一箱制""一单制"模式[8] - 杭州高新区发布全国首批"数据合规流通数字证书" 探索构建"跨链互认"机制和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9] 企业受益案例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海关"数智保税仓"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年节约600多万元[10] - 浙江健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享受离岸转手买卖政策便利化处理[10] - 浙江麦瑞克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国际人才服务平台成功引进多名核心国际人才[11] - 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风险管控方案 帮助客户避免超过6000万美元经济损失[11] - 牛津智能发布全球AI初创企业价值创造30强榜单 估值结果与上市公司首日市值高度吻合[12]
为硬科技企业打造高质量“孵化器”
中国经济网· 2025-07-09 07:16
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 全国孵化机构总数达1.6万家 累计孵化上市(挂牌)企业超过5000家 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 [1] - 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成立不到两年入驻企业100余家 辐射带动周边聚集大模型企业近400家 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占上海全市61%) [2] - 北京P4中英精准医疗创新中心累计征集全球精准医疗项目300余个 推动3个项目成功落地 [2] 孵化器功能与价值 - 通过专业化集成式服务聚合科学家工程师创业者风险资本等创新要素 形成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产业链系统性集聚 [1] - 降低创新要素组合匹配交易成本 加速技术迭代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共进 [1][2] - 构建"技术引进—临床验证—产业落地"全链条孵化生态(如精准医疗领域案例) [2] 政策导向与升级路径 - 工信部将孵化器认定分为标准级和卓越级两类 卓越级对标国际一流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 [3] - 推动孵化器从量增向质变转型 从基础服务向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升级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 [3] - 未来政策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领域布局卓越级孵化器 支持设立早期投资基金壮大"耐心资本" [4] 孵化服务优化方向 - 提供低成本空间共享设施种子资金政策辅导 降低早期创业试错成本 [3] - 强化商业模式设计市场拓展资金融通等专业服务 提升企业商业运营能力 [3] - 深度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与应用场景资源 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化进程 [3]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成新蓝海
中国经济网· 2025-07-09 06:32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市场动态 - 商务部将于2025年7月至12月开展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 重点包括优化新能源二手车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和完善售后服务等措施以激发市场活力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渗透率从2022年底的3.6%提升至2025年4月的9.1% [1] - 2025年1-4月全国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达42.44万辆 同比增长32.3% 增速远超燃油二手车 [1]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现状 - 当前新能源二手车在二手车总交易量中占比不足10% 与新车超50%的渗透率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显示巨大发展潜力 [1] - 消费主力为"80后"至"00后"群体 该人群对新事物接受度高 注重驾驶体验和性价比 [2] - 市场面临电池检测标准缺失、首任车主权益不可延续等系统性挑战 制约行业发展 [2] 行业创新与政策支持 - 头部二手车平台推出"100天电池回购保障"服务 对电池衰减超10%的车辆提供原价回购 增强消费信心 [2]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体系 [2] - 行业需构建政府、协会、平台和车企多方参与的消费保障生态体系 加快完善检测鉴定标准 [2]
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公布,晋江三项入选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23:37
福建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凤山石材退出改造置换入市项目 - 项目位于磁灶镇大埔村、瑶琼村交界处 用地面积137亩 原为破旧石材陶瓷厂房 产业技术落后 部分设施用于租赁 [1] - 通过国有建设用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政策 将2宗国有地与1宗集体地等面积置换 实现137亩地块整体打包入市 [1] - 2024年2月挂牌成交 成为全省首宗国有与集体土地置换案例 解决权属交错导致的开发整合难题 [1] 晋江市恒欣云谷新材料智造产业园 - 项目位于安海镇仁寿村、下洪村交界处 用地总面积112.59亩 其中存量建设用地103.45亩 边角地9.14亩 [2] - 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 将9.14亩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建筑占地面积从36.73亩增至61.62亩 密度从35.07%提升至54.75% [2] - 由泉州晋集产业园管理公司竞得 拟建标准化园区 预计年税收超2000万元 新增就业500人以上 [2] 晋江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 - 项目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安东园 总面积100亩 含66亩围填海历史遗留用地和34亩陆地 [3] - 结合围填海历史处置政策 通过并联审查、模拟审批等创新方式 实现陆海统筹开发 [3] - 解决土地长期搁置问题 为产业集聚提供用地保障 [3] 政策创新与土地盘活成效 - 全省首宗国有与集体土地置换案例突破权属限制 提升137亩地块开发效率 [1] - 首宗农村低效用地"边角地"开发案例使建筑密度提升19.68个百分点 [2] -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政策释放100亩土地资源 支持园区集约化发展 [3]
告别“被套路”!APP合规指南让用户权益有了硬保障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21:56
行业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用户权益保护合规管理指南》,针对算法透明度、服务续费规范、投诉响应机制等六大核心领域设立更严格的合规边界 [1][4] - 当前APP行业存在过度索权、隐蔽扣费、算法黑箱等侵害用户权益的问题,部分企业将用户视为数据资源而非服务对象 [4] - 《指南》旨在系统性升级用户权益保护体系,引导互联网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中国APP覆盖电商、资讯、社交、生活服务等多领域,但普遍存在"不授权就不能用"、"不知情被扣费"、"算法操控"等乱象 [4] - 部分企业背离"以用户为中心"理念,依赖不当手段牟取短期利益,扰乱市场秩序 [4] - 用户对APP既高度依赖又缺乏信任感,反映出行业服务与监管的脱节 [4] 企业合规方向 - 企业需规范经营行为,重点解决权限索取、自动续费、客服响应等用户痛点 [1][4] - 用户信任是数字经济时代核心资产,企业需重塑用户导向和安全意识 [4][5] - 协同治理体系需结合监管、企业自律和用户监督,其中企业自律是关键环节 [5]
四川首例村镇银行“村改分”落地! 成都银行雅安分行挂牌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7:20
金融改革与机构升级 - 四川省首家由村镇银行重组升级的城市商业银行分行在雅安正式成立[1] - 成都银行通过收购名山锦程村镇银行其他股东股份完成"村改分"改革 2024年5月董事会通过决议 2025年5月获监管批复 7月正式挂牌[4] - 原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 注册资本5000万元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3.4亿元 存贷款总规模4.43亿元[4]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新分行将聚焦雅安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蓝图 从服务中心工作 普惠金融和科技赋能三大维度发力[3] - 依托成都银行总行资源 业务权限和服务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从"金融末梢"升级为"金融主力军"[5][6] - 成都银行2023年资产规模突破万亿 位列全国城商行前十强 2024年跻身《财富》中国500强 2025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和全球银行1000强第170位[6] 区域经济服务重点 - 重点支持大数据 先进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 同时布局清洁能源 节能环保 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7][8] - 雅安森林覆盖率69%全省第一 水能理论蕴藏量超1600万千瓦时 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产品[7] - 围绕四川省"十四五"规划 支持雅安建设大数据产业园 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和川藏物资贸易集散枢纽[7] 普惠金融与科技赋能 - 推出"天府产业贷""惠企贷"等专项产品 简化审批 降低门槛 优惠利率服务中小企业[8] - 依托总行数字化服务中台和智慧风控项目群 建设智能化网点提升服务体验[8] - 原村镇银行在2013年芦山地震中发放2438万元贷款支持灾后重建 惠及100多户农户[4]
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费用更少 “无管”手术重新定义“微创”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6:46
"传统麻醉方式下,患者的睡眠、疼痛程度、并发症等等主诉会比较多,无管化手术的患者,就没 有那么多主诉。"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永乐说,"传统手术下大剂量麻醉药让患者'沉睡不 醒',无管手术彻底颠覆了这一模式。患者没有气管插管,全靠自主呼吸,维持在'刚好'的麻醉状态,苏 醒质量特别好。" 手术质量与康复相辅相成。谈及无管化手术的护理变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刘翠芳介 绍,以往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后,患者创伤较大,部分患者都要回ICU过渡,并进行密集监护。然 而,无管化手术下,患者清醒后可以直接回到普通病房,护理也只是一些简单监测。康复重点也悄然发 生改变,譬如以往传统手术,护士要协助患者叩背排痰、指导呼吸管理、护理各种管路。无管化手术 下,患者回到病房很快即可下床活动,护理重点也从此前的紧急干预变成了患者教育。 从2018年至今,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李鹤飞带领医疗团队在我国北方率先规模化开展胸外 科热点前沿Tubeless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自主呼吸单孔胸腔镜手术千余例,近年来 大于80%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以精准麻醉、无管微创为独特优势,最大程度减 ...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昌平未来创投联盟-生命谷金融服务站揭牌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6:46
论坛概况 - 2025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在北京昌平举办,主题为"创新领航,产金跃迁",近200位学术界、产业界、医疗界、投资界人士参与 [1] - 论坛聚焦产业发展与资本助力,旨在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1] 昌平区金融生态建设 - 昌平区打造"昌平·金立方"金融营商环境品牌,并成立"昌平未来创投联盟CFIA",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创新生态模式 [1] - 通过整合要素资源、畅通对接渠道、提升服务效能,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累计举办投融资路演活动90余场,服务路演企业260余家 [1] - 昌平区出台全市首个科创金融政策,成立首支认股权基金,推动北交所昌平服务基地落地,引入红杉、高瓴、康桥等优质资本 [2] 生命谷金融服务站 - 生命谷金融服务站正式设立,将链接银行、投资机构、券商等多元化金融资源,形成金融服务集群效应 [2] - 通过举办路演沙龙、产业论坛、专题研讨等活动,推动金融机构、生态企业、产业服务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昌平区未来规划 - 昌平区将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构建要素高效流动、供需精准对接的科创金融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 [2] -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打造多层次、全周期基金矩阵,创新靶向金融产品,构建一体化、联动式投贷体系 [2] 论坛主办与承办 - 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办,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等多家机构共同承办 [2]
*ST元成连续5日跌停 上市以来2募资共5.87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6:40
公司股价表现 - *ST元成今日一字跌停,收盘报2 74元,跌幅4 86% [1] - 公司已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 [1]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17年3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首次公开发行数量为2,500万股,发行价格12 10元/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30,250 00万元,净额26,715 00万元 [1] - 上市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现国泰海通证券),保荐代表人为潘晨、赵鑫 [1] - 发行费用总额3,535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用2,400万元 [1] 非公开发行情况 - 2022年非公开发行40,591,512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7 01元 [2] - 募集资金总额284,546,499 12元,净额277,055,375 07元 [2] - 资金于2022年10月27日到位,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2] 募资总额 - 公司两次募资合计58,704 65万元 [2]
建新股份实控人亲属拟减持 营收降近2年净利未超0.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8 16:40
股东及高管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黄吉琴计划减持797,500股,占总股本0.14%,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10月27日 [1] - 高级管理人员高辉计划减持117,700股,占总股本0.02%,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10月27日 [1] - 黄吉琴目前持有797,500股,占总股本0.14% [1] - 高辉目前持有470,843股,占总股本0.08%,现任公司财务总监 [1] 公司股权结构 - 朱守琛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2] - 朱泽瑞、黄吉芬、黄吉琴、朱守稳为朱守琛一致行动人 [2] - 朱泽瑞、黄吉芬、黄吉琴分别为朱守琛女儿、妻子、妻妹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23.42%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61.02万元,同比下降80.19% [2]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115.54万元,同比下降84.80% [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29.50万元,同比下降74.45% [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2亿元、6.58亿元、6.05亿元 [2]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27.45万元、1473.31万元、1936.57万元 [2]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274.13万元、1202.29万元、1625.88万元 [2]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63亿元、8263.57万元、4418.69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