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陕西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铜川】10条措施支持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7-07 07:33
政策支持措施 - 铜川市出台10条措施支持苹果、大樱桃等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旨在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和促进农民增收 [1] - 政策涵盖生产基础提升、市场流通畅通、科技服务强化和财政金融支持四大方面 [1][2] 生产基础提升 - 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打造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1] - 高标准建设规范化果树良种扩繁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 [1] - 达标市级示范园每亩补助200元(单个最高5万元) [1] - 连片建园20亩以上且成活率95%以上的标准化现代果园每亩补助1000元 [1] - 新建智慧果园设施补助:日光温室每亩2万元、暖棚每亩1万元、冷棚每亩0.3万元、避雨棚每亩0.1万元 [1] 市场流通与品牌建设 - 支持建设区域性果品产地交易市场,验收合格后给予建设主体50万元补助 [2] - 推广使用"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 - 承办市级及以上果业重大活动的区县给予10万元补助 [2] - 参展企业补助:省内展会不超过0.3万元/次,省外展会不超过0.5万元/次 [2] 科技服务与创新 - 省级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标补助10万元,市级补助5万元 [2] - 参与省级现代苹果科技攻关联盟,支持技术研发推广和成果转化 [2] 财政金融支持 - 2025年起市级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以上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 [2] - 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的65%优先用于特色果业 [2] - 金融机构创新"优果贷""种植e贷"等金融产品 [2] 政策实施目标 - 提升优势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省药监局】陕西加强药品经营使用监督管理
陕西日报· 2025-07-07 07:31
监管政策 - 陕西省药监局发布《2025年全省药品经营使用监督管理工作计划》,重点加强药品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1] - 开展"清源"行动,重点打击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网络销售环节的非法渠道购销药品行为 [1] - 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将药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追溯系统建设及信息提供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检查,实现五大类药品扫码追溯全覆盖 [1] 重点品种监管 - 加强疫苗、血液制品、常用及高值集采中选药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管力度 [1] - 对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等重点品种实施专项检查和延伸检查 [1] - 强化处方药和慢性病用药监管,重点关注进货渠道、储运管理和信息追溯 [1] 重点环节监管 - 加强药品经营重点环节、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和网络销售环节监管 [2] - 重点检查非法销售中药配方颗粒、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不在岗履职等问题 [2] - 严查网络销售中的无资质销售、非法渠道购销药品、价格异常药品等突出问题 [2] 重点区域监管 - 严查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的小药店、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及医美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 [2] - 重点检查药品购进、验收、储存等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严查储存条件不达标、特殊管理药品超范围等问题 [2] - 严查中药材专业市场以次充好、掺杂使假、非法加工及中药材冒充中药饮片销售等问题 [2]
1700多家咸阳企业今年有了“环境码”
陕西日报· 2025-07-06 14:40
环境码智能监管平台 - 咸阳市1700多家企业已拥有"环境码",通过颜色区分环境信用等级,绿码企业占比未明确,红码企业占3.7%,黄码企业占1.7%,灰码企业占55% [1] - 环境码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分生成:90分及以上为绿码,80-90分为黄码,80分以下为红码,灰码表示半年内未受检查 [3] - 绿码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以非现场监管为主,黄码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红码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 [3] 平台功能与效益 - 平台实现"一企一档",执法人员扫码可实时查询企业基本信息、能源消耗、排污及处罚信息 [3] - 联通多执法系统提升效率,替代传统口头汇报核实方式,支持移动终端完成检查全流程留痕 [3] - 企业可通过平台学习政策法规、参考案例自查自改,并在线申请执法帮扶指导 [5] 政策背景与实施进展 - 咸阳市2024年9月出台措施规范涉企检查,同年12月完成平台搭建,2025年3月投入使用 [2][3] - 原人工检查模式下,部分企业年受检超20次,100多名执法人员需覆盖5000多家排污许可企业 [2] - 平台入选陕西省2025年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计划年底前覆盖全市5000多家排污许可企业 [5] 监管模式创新 - 线上优先原则:投诉举报需逐级审批后才启动现场查验,减少非必要干扰 [4] - 大数据分析优化执法安排,避免重复检查,灰码设计督促执法人员按规定频次覆盖 [3] - 执法频次减少但精准度提升,企业明确知晓监管重点与标准 [1][3]
【省财政厅】陕西连续4年获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A级等次
陕西日报· 2025-07-06 08:32
陕西省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 - 陕西省在2024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中总体及5个分项任务均获A级等次 [1] - 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 1亿元 连续4年累计奖励达12 2亿元 [1] 资金投入与执行 - 2024年安排省级衔接资金44 5亿元 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 连续4年增长 [1] - 中央衔接资金实现"30日内下达" 支出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1] 资源整合与政策优化 - 指导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 下放审批权限并切块下达中央18项 省级5项涉农资金 [2] - 制定《陕西省集中财力支持"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制度 动态完善管理政策 [2] 监管与培训机制 - 构建"第三方检查+交叉检查+绩效评价"监管体系 联合纪检监察 审计部门联动监督 [2] - 采用"线下+线上"全覆盖培训模式 强化资金使用规范 [2] 资金安全保障 - 依托预算一体化 直达资金监控平台动态预警 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销号管理 [2]
陕西重点行业企业铆足干劲,忙生产、赶订单、拓市场
陕西日报· 2025-07-06 08:28
电力设备行业 -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值和产量实现"双过半",订单量不断攀升[1] - 公司主要生产封闭式组合电器、发电机断路器等关键电力控制设备,为保障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1] - 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达100%,产值同比增长超10%[1] - 公司进行"登高"扩产,通过人员培训、优化工艺等措施提升运行效率[1] 机器人及智慧康养行业 - 中航创世机器人(西安)有限公司推出13款50多个型号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区市,累计服务患者超1亿人次[2] - 上半年核心产品肌电生物反馈仪销售超300台,订单量增长一倍多,业绩产值与去年全年持平[2] - 公司专注于康复机器人技术,采用"机器人技术+智慧康养"创新模式,成为智慧康养领域领军企业[2] 汽车制造行业 -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新能源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06%,桥总成产销同比增长10%[3] - 前5月陕西汽车产量达78.9万辆,同比增长29.3%,高于全国18.2个百分点[5] - 新能源汽车产量56.1万辆,同比增长36.6%,占全省汽车总产量的71.1%[5] - 省内汽车配套率提升至57%,产业虹吸效应增强[5] - 西安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全年目标产值1.9亿元,产品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5] 半导体及光子产业 - 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技术突破,订单量暴增正在扩产[6] - 公司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量子点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应用于XR虚拟影棚、AR眼镜等领域[6] - 陕西光子产业产值以每年超50%速度递增,总产值超300亿元[6] - 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亿元[6] 政府政策支持 - 陕西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效应[4] - 以"链长制"为抓手聚集相关企业,提升省内配套率[5] -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光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7]
为丝路考古提供“中国方案”
陕西日报· 2025-07-06 08:28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 中国考古团队提出"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理论,改变了学术界认为古代游牧民"居无定所"的传统观点,并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发现最大游牧文化聚落遗址——石人子沟(东黑沟)遗址群 [3] - 2009年王建新团队成为首支走出国门开展丝绸之路研究的中国考古队,通过"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模式,找到古代康居和西迁月氏文化遗存,挑战国际学术界流行观点 [3][4] - 研究强调"东方视角",认为丝绸之路起点在长安,需结合东西方视角才能全面还原历史,中国学者运用多学科新技术提升研究现代化水平 [4] 中亚联合考古成果 - 2013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开展联合考古,揭示公元前5世纪至前3世纪(早期铁器时代)等多时代遗存 [4] - 2017年起中哈联合考古队重点发掘拉哈特遗址、伊塞克M8号墓葬及恰伦河流域,发现高台遗址、聚落遗址和墓葬,为丝路城市变迁与民族融合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5] - 中方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共建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 [8]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 - 中方考古方法与当地传统结合,哈萨克斯坦同行评价"看到不同研究方法,互相学习取得更多成果" [5] - 西北大学培养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比龙在内的跨国人才,比龙通晓多语言并参与考古队,促进中乌文化交流,后将中国考古知识传授给乌兹别克斯坦学生 [7][8] - 考古队与当地民众建立深厚友谊,如哈萨克斯坦牧民赠羊表达最高礼遇,语言隔阂未阻碍科学合作与情感联结 [5][6] 文明互鉴与未来方向 - 考古队沿张骞足迹探索,通过联合研究构建新的文明对话通道,目标讲好文明互鉴故事 [9] - 乌兹别克斯坦籍学者比龙称其成长经历为中乌友好交往见证,体现考古合作的人文价值 [8]
【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暑期文旅消费季开启
陕西日报· 2025-07-06 08:19
文旅活动规划 - 2025陕西省暑期文旅消费季推出八大主题1216项2792场文旅活动,五大类111条精品旅游线路,覆盖历史、潮流、城市、乡野等多元体验[1] - 同步启动"心随陕旅 光影夜曲"夜游潮玩季活动,包括西安丝路欢乐世界音浪狂欢季、白鹿原影视城消夏造浪活动等沉浸式夜间文旅项目[1] - 全省文旅系统联合美团、同程、携程、抖音等平台推出住宿、度假、交通等旅游服务福利,并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1] 线上线下联动 -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形式,线下展台展示文旅线路和特色商品,线上直播间通过"低价秒杀""套餐直降"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2] - 线上平台汇聚全省热门景区、星级酒店、精品民宿、旅行社等旅游资源[2] 行业发展战略 - 全省文旅行业加快推进8条重点文旅产业链建设,持续放大"跟着演艺、美食、文博、诗词、民宿、赛事游陕西"品牌效应[2] - 推出3400余项"三秦四季"主题活动,打造"影视+文旅""交通+文旅"等特色IP,推动新消费增长点涌现[2] - 陕旅集团、陕西交通控股集团、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发布暑期促销措施和宣传计划[1]
【渭南】精准“滴灌”助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陕西日报· 2025-07-06 08:17
政府服务优化 - 渭南市整合8部门业务为一窗办理 材料精简超40% 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办结 [2] - 废止妨碍公平竞争文件32份 推行首次轻微违法免罚清单和"企业宁静日"制度 检查频次减半 [2] - 2024年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 整改退还及罚没金额合计20.53万元 [2] 产学研协同创新 - 陕西奥尔德机械与西安交大、长安大学签订技术开发合同 与全球前10工程机械巨头中的7家建立配套关系 [3] - 渭南市组建20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培育53名技术经理人 搭建174个科技创新平台 [3][4] - 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首破千家(增幅50%) 瞪羚企业达22家(增长57%) 省级上市后备企业31家(全省第二) [4] 金融支持体系 - 渭南市召开40场政银企对接会 30家专精特新企业获授信16亿元 实际融资7亿元 [5] - 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95.35亿元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1.77亿元 [5] - 陕西长石电子通过专利质押获1000万元研发贷款 富化化工通过"工信贷"加速新产线建设 [5] 民营经济生态 - 2024年渭南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0.3% 陕西英博金属等"小巨人"企业获精准金融支持 [1] - "西安研发 渭南制造"模式打通科创转化堵点 西北农林科大等高校资源持续导入 [4] - 政府担保机制增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推动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5]
老村落有了“新活法”——西安乡村“美丽经济”扫描
陕西日报· 2025-07-05 10:10
乡村资源盘活与改革 - 西安市高陵区耿镇街道钓北村通过"三块地"改革推出"保留所有权、流转使用权"模式,按照每亩1200元价格促成村民有偿退出部分宅基地[2] - 钓北村村民杨南京家的600平方米老宅改造为3层商住综合体,一楼出租开设火锅店,孩子担任领班月收入3000多元[2] - 钓北村和山任村已盘活闲置宅基地20余处,流转土地1700余亩,带动就业400多人[5] 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 山任村通过"留树观景"模式保留柿子树果实吸引摄影爱好者,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大幅增长[4] - 钓北村现代农业大棚发展研学基地,实行"油菜+高粱"轮作并配套建设榨油工坊,闲置林地开发成帐篷营地[6] - 山任村93家民宿加入民宿联盟形成集群,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量提升20%以上[6] 多元化收入与产业升级 - 钓北村群众收入来源包括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经营分红和民宿收入[6] - 山任村民宿"陋舍"年收入突破10万元,较之前单打独斗时不到2万元显著提升[6] - 钓北村"高·幸食堂"以两荤一素9元价格服务村民和游客,雇佣本村妇女解决就业[8] 数字化与新兴业态 - 钓北村"90后"村民通过直播销售高陵全季西红柿,单场直播销量达上千斤[9] - 村里正在筹划建设电商中心,推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当地经济发展[9] 整体发展成效 - 西安已打造23个魅力休闲乡村,全市休闲农业年接待275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1.1亿元[7] - 今年计划再建10个"乡村空间站",推出20条精品线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