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铜川】文创“热”起来 消费“火”起来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41
文创雪糕产品 - 铜川市新区甜觅甜品工作室推出以"铜川"二字为主体造型的文创雪糕 提供草莓、巧克力、香草等多种口味 实现视觉与味觉的完美融合 [1] - 文创雪糕上市以来已卖出超过4500支 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流量密码" 吸引游客拍照打卡并分享 [1][2] - 工作室计划深度挖掘铜川特色文化元素 进行文创产品专项开发 丰富产品线 将文创雪糕打造为铜川文化旅游名片 [1] 文创产品市场表现 - 文创产品凭借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赢得年轻人青睐 成为游客在博物馆和景区的热门纪念品 [2] - 铜川花月荟药王孙思邈中药茶饮店推出文创产品赠送活动 最高峰单日销售额超过4000元 [2] - 印有铜川特色元素的扇子和帆布袋因环保实用且具有文化辨识度 比一次性奶茶杯更受消费者欢迎 [2] 文创产品开发方向 - 铜川博物馆以馆体建筑和馆藏文物为原型 开发冰箱贴、吊坠等文创产品 保留文物历史韵味的同时增加实用价值 [4] - 文创产品设计注重引发情感共鸣 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生活 [4] - 从历史建筑到传世名画 各类文创产品都承载铜川文化底蕴 成为游客购物清单的"必选项" [3]
【榆林】文明城市“养”成记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榆林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榆林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对385万市民6年努力的认可 标志着从"创建文明城市"向"涵养城市文明"的跃升 [2] - 2019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后 确立"一年初见效 两年大变样 三年成新风"的目标 实施"四个文明行动"和"十大攻坚提升行动" [3] - 2024年累计改造无障碍设施412处 47所校园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智慧化农贸市场完成升级 [3] 文明城市创建机制创新 - 开发"文明榆林"数字平台 市民可随手拍不文明行为 职能部门需30分钟内响应处置 [3] - 建立"道德银行"积分体系 发放15万份公民道德储蓄卡 善行可兑换升学 信贷等实际福利 [3] - 市委千名干部签订《文明实践承诺书》 推动政策从文件落实至街巷 [3] 文化赋能与城市治理 - 推动陕北说书 石雕 柳编等非遗进课堂 定期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如市图书馆"荷风大讲堂" [5] - 创新"排污口溯源整治"模式治理河道污染 推行"绿色点餐提示" 实施交通"柔性治理" [5] - 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引导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5] 全民参与与志愿服务 - 全市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7个 全国文明校园6个 全国文明家庭5户 全国文明村镇15个 [6] - "红马甲"志愿服务覆盖机关党员 社区居民 青年学生等群体 开展垃圾清理 交通劝导等行动 [6] - 市民参与度显著提升 从"要我文明"转向"我要文明" 从旁观者转变为城市主人翁 [6]
【咸阳】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颜值 绘就幸福底色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城镇化建设进展 - 咸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5%,连续两年增幅居全省地市第一 [2] - 三原县主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 [3] - 咸阳市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 [1] 城市更新与景区改造 - 三原县以"一河一庙一书院"为牵引,投资2.98亿元实施城隍庙景区提档升级,包括庙前广场改造、博物馆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3] - 清河湿地公园城区段达5.4公里,改造后269米土路变为水泥路并建文化走廊 [3] - 城隍庙景区背街改造后吸引大量游客,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3] 老旧小区改造 - 咸阳市秦都区恬梦园小区改造重点为屋面防水卷材铺贴,采用"举牌验收"制度确保质量 [4] - 咸阳市2023年改造323个老旧小区,投资1600万元加装电梯106部,重点改善楼宇主体屋面防水、室外雨污分流等 [6] - 恬梦园小区经20多天改造后焕然一新,包括道路、车位、楼面修缮 [5] 农村住房改善 - 三原县大程镇荆中村农房重建增加抗震柱,提升安全性和居住舒适度 [7][8] - 咸阳市完成危房改造1721户、农房抗震改造7243户,农村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8] - 农房改造从上报审核到入户排查共14个环节,全程跟踪指导确保质量达标 [8]
【省审计厅】陕西出台基层审计大平台行动方案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基层审计大平台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陕西省审计厅出台《陕西省基层审计大平台行动方案》,探索在县、乡镇和行政村建立基层审计大平台 [1] - 方案包含7项主要任务,涵盖数据库、方法库、项目库、分析团队、成果库、指挥系统和监督方式创新 [2] - 计划2026年完成大平台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3] 主要任务 数据库建设 - 建立基层审计数据库,围绕数据采集和资源整合两个维度,构建覆盖全面、动态更新、智能共享的数据库 [2] 方法库构建 - 构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全链条核查方法,覆盖资格审核、资金拨付和末端领取环节 [2] - 建立帮扶资产穿透式审查机制,涵盖确权登记、运营管护和收益分配 [2] - 实现工程项目全流程跟踪审计,包括立项、招标、施工和验收 [2] 项目库建设 - 制定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优先选择重要项目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2] - 鼓励各级审计机关结合当地党委和政府"三农"工作重点自主选题,消除审计监督盲区 [2] 大数据分析团队 - 抽调全省审计系统涉农业务骨干形成基层审计大数据分析团队 [2] - 结合业务政策风险点与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和遥感测绘技术,提升审计效率与精准度 [2] - 实现对资金流向和项目进度的全面监控 [2] 成果库建设 - 建立基层审计成果库,包括审计案例和基层审计结果等报表 [2] - 沉淀经验和成果数据,强化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2] 指挥系统建设 - 建立基层审计指挥系统,围绕数字赋能、统筹资源、过程调度和全程管控目标 [2] - 构建三级联动的审计指挥中枢,集成成果统计、进度管理和远程指挥功能 [2] 监督方式创新 - 构建"审计+纪检监察+巡察+大数据"协同监督体系 [2] - 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和成果共享工作机制 [2] - 实行"县统筹抓镇促村"和镇村同步审计模式 [2] 保障措施 - 成立基层审计大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三级联动机制 [3] - 计划2026年完成大平台主体建设并投入使用 [3]
【西安】在城市更新中守护好文化遗产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28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不可移动文物修缮 [1] - 西安城墙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活动等方式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秉持"最小干预"原则进行保护 [2]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遗址保护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呈现宫殿遗址格局,成为融合历史与休闲的公共空间 [3][4] 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 - 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文物保护、文旅运营等4方面数据要素,运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全方位监测 [2] - 平台设置绿黄橙红4色分级预警机制,数字化呈现预防性保护标准 [2] - 通过物联网监测和AI智能体提升管理效率,实时显示13.74公里城墙全域数据模型 [2] 文化IP活化与创新利用 - 2025乙巳蛇年"长安灯会"在西安城墙等3地同步点亮万盏花灯,结合盛唐主题灯组、国潮集市等活动吸引游客 [2] - 西安探索"四个结合"保护理念,形成大唐西市博物馆"民营资本投资模式"和大明宫"集团运作模式"等创新路径 [4] - 西安市编制《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传承古都的空间发展形态 [4] 文旅融合与城市发展 - 西安城墙日均接待大量游客,城墙下市民活动形成古今交融的生活场景 [1] - 大明宫遗址公园被游客评价为兼具历史教育与亲子休闲功能的"遛娃好去处" [4] - 西安通过遗址合理利用实现"相融共生",如大唐芙蓉园等景点联动提升文旅吸引力 [2][4]
【渭南】创新反诈宣传形式——流动影院夏夜送平安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28
反诈宣传创新形式 - 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环北路派出所民警张司行通过"小张说警事"流动影院开展反诈宣传 使用投影机播放3-5分钟反诈短视频 在群众夏夜纳凉时进行宣传[1] - 宣传形式包括一张桌子 一部投影机 一沓彩页和一些礼品 通过谈笑间将安全防范知识送到群众身边[1] - 派出所根据典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编写剧本并拍摄反诈短剧 以低成本节省警力的方式实现高质效宣传效果[1] 宣传内容与效果 - 宣传内容以近期各类热点诈骗案例和反诈微电影为主 将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播放[1] - 群众在公园锻炼休闲时可通过视频学习反诈知识 同时可获得小礼物 宣传效果良好[1] - 采取有奖问答 受害人现身说法等形式提高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如一名母亲现场分享网络被骗经历[2] 宣传形式扩展 - 通过提问送奖品方式呈现冒充公检法诈骗 游戏充值诈骗 网络刷单诈骗等骗局真相[2] - 发放印有反诈知识的扇子 糖果 鸡蛋等小礼品吸引宝妈和孩子参与[2] - 在反诈宣传成功基础上 逐步融入拒赌毒 防盗抢 防火灾 防溺水等宣传内容[2]
端午假期陕西消费市场货丰价稳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14
消费市场表现 - 陕西省570家样本企业销售额达6.87亿元,同比增长18.28% [1] - 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6.49亿元,同比增长18.99% [1] - 20大类商品中15大类实现正增长,汽车类同比增长63.4%,文娱类增长28.03%,烟酒类增长22.09%,通讯类增长19.47%,服装类增长18.36%,家电类增长18.28% [1] - 餐饮企业收入3710.05万元,同比增长7.07%,其中外卖收入增长6.42%,堂食收入增长21.7% [1] - 咸阳、商洛、汉中、安康、渭南等5市餐饮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1] 生活必需品市场 - 全省8大类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三涨三平二降",肉类、水产品类、水果类分别上涨0.1%、0.2%、0.1% [1] - 12家重点批发市场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鲜肉类、食用油类、禽类、蛋类、水产品类总交易量26361.22吨,同比小幅上涨 [1]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全省汽车、家电、3C数码产品、家装和电动自行车累计申请补贴资金1.36亿元,带动消费9.16亿元 [2] - 汽车报废更新776辆,带动消费5854.69万元 [2] - 汽车置换更新1072辆,带动消费21530.6万元 [2] - 家电以旧换新8万台,带动消费27310.7万元 [2] - 3C数码产品购新9.12万部,带动消费26961万元 [2] - 家装"焕新"4.18万件,带动消费9366.82万元 [2]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2371辆,带动消费594.04万元 [2]
国风端午 畅游三秦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文旅市场表现 - 端午假期陕西省55个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70 21万人次 同比增长0 23% [1] - 旅游经营收入达11994 53万元 同比增长2 73% [1] - 入境游接待362团4324人 同比分别增长61 6%和72 2% [1] - 全省11家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客流量192 39万人次 同比增长8 61% 营业收入1 25亿元 同比增长11 92% [6] 文体旅融合活动 - 安康汉江龙舟节吸引256万人次观看直播 包含抢鸭子、摸鲤鱼等特色节目 [2] - 汉中市举办100余项文商体旅促消费活动 包括桨板公开赛、亲水运动季等 日均吸引3万余名游客 [2] - 咸阳推出湖畔音乐会、国潮古风影视动漫主题曲专场等活动 [2] - 渭南火车站展示非遗产品 景区免费演出皮影戏 [3] - 商洛棣花古镇开展诗词诵读、包粽子活动 柞水溶洞景区举办百步投壶等互动项目 [3] 文化体验与创新 - 西安城墙景区推出金甲武士巡演、《不良帅》互动等盛唐主题内容 [4] - 张载祠通过拓印活动传播关学文化 大唐芙蓉园举办唐文化巡游及非遗展演 [5] - 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儿童剧展演 包括《丑小鸭》等剧目 [5] - 多家博物馆推出青铜文明展、社教课程 并延长开放时间优化服务 [5] 演出市场动态 - 全省营业性演出举办229项1582场次 流行乐、儿童剧等占比28 8% [6] - 脱口秀、现代舞等新兴演出形式表现活跃 13类演出受年轻群体欢迎 [6]
陕西细化措施满足银发族列车出游需求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银发旅游列车产品扩容 - 常态化开行环秦岭生态康养旅游列车、丝路人文旅游列车、红色经典旅游列车等银发旅游列车产品 [1] - 支持全省各旅游重点市县、旅居养老试点县(区)创新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银发旅游列车 [1] - 有序开行发往全国各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银发旅游列车 [1] 银发旅游适老化服务圈构建 - 鼓励医疗机构与铁路部门合作,在列车上配置医疗救护员 [1] - 支持列车上产生的诊疗费用进行医保异地就医结算 [1] - 在日发送2万人以上的铁路客运车站设置无障碍卫生间、自动升降电梯等设施 [1] 旅游列车与景区、养老机构深度融合 - 完善列车站点和景区之间的接驳车接送服务 [2] - 推动列车与景区及周边农家乐、温泉酒店等推出套票并简化购票流程 [2] - 支持旅居养老服务、养老产业"陕字号"品牌产品等上列车 [2] 银发旅游优惠政策健全落实 - 落实"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中针对老年旅客的优惠政策 [2] - 鼓励各市县出台针对银发旅游列车及老年游客的优惠政策 [2] - 严格落实老年游客景区门票优惠政策、乘坐列车优惠政策 [2] 老年旅游市场监管 - 严查针对老年群体的零负团费、消费返利、储值消费等非法经营行为 [1][2] - 建立公平、透明的老年旅游环境 [2]
“工信贷”累计发放贷款584.81亿元
陕西日报· 2025-06-03 07:07
政策背景与实施效果 - "工信贷"风险补偿政策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增强银行机构"敢贷"信心和"愿贷"动力 [1] - 截至目前 省工信厅联合人行陕西省分行发布三批"工信贷"白名单企业 2025年合作银行增补后达到18家 [1] - 贷款企业总数达3668户 实现"工信贷"白名单企业走访全覆盖 累计发放贷款584.81亿元 平均利率3.35% [1] - 2022年9月 省财政厅联合省工信厅等六部门制定《陕西省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推动省级设立8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金 [1] 政策细则与执行机制 - 省工信厅与省财政厅制定印发"工信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 明确支持对象 贷款期限及利率范围 风险分担比例及方式 [1] - 省工信厅与人行陕西省分行联合制定《陕西省"工信贷"白名单企业制度》 对白名单企业的条件 范围 产生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1] - 省工信厅会同省财政厅遴选首批"工信贷"合作银行 精准有效服务"工信贷"白名单企业 [1] - 对出现不良贷款的白名单企业 根据贷款金额分档给予合作银行20%至50%的补偿 [2] 风险补偿具体标准 - 单户企业贷款500万元(含)以下的 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50%的风险补偿 [2] - 单户企业贷款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以下的 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40%的风险补偿 [2] - 单户企业贷款1000万元至2000万元(含)的 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30%的风险补偿 [2] - 单户企业贷款2000万元至3000万元(含)的 给予不超过贷款余额20%的风险补偿 [2] 政策影响与未来计划 - 合作银行反映"工信贷"专项政策提供精准支持方向 对各省及分行争取总行政策 推动线上产品批量审批模型的构建起到关键作用 [2] - "工信贷"专项政策实质是一种风险补偿机制 通过财政的风险分担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2] - 省工信厅将加密"工信贷"白名单企业的更新频次 今年拟新增1500户 总量争取突破5000户 [2] - 不断优化白名单企业的征集与筛选 发挥"陕企通"平台企业融资增效功能 搭建"工信贷"在线服务窗口 高效推送企业融资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