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SUV

搜索文档
新能源中型SUV扎堆 比亚迪张卓:一个全能选手都没有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10:12
市场趋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量达1090 2万辆 同比增长10 8% 其中SUV车型零售量535 8万辆 同比增长11 2%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9 6% [2] - 2024年狭义SUV零售销量1131 1万辆 同比增长9 7% 增速明显高于轿车和MPV 2023年SUV销量首次以1038 2万辆超越轿车 同比增长10 3% [3] - 中型SUV市场成为自主品牌竞争焦点 比亚迪 长安 广汽本田等车企相继推出全新中型SUV [3] 产品动态 - 比亚迪发布中型SUV海狮06 覆盖插混与纯电两大动力系统 售价区间13 98万至16 38万元 [2] - 海狮06配备冷暖两用车载冰箱 全车多方位安全气囊 实用性前备箱等功能 提升长途出行和家庭场景体验 [4] - 新能源中型SUV市场在售车型超100款 海狮06在舒适 智能 安全 经济四大维度全面覆盖用户需求 [2] 技术渗透 - 截至2025年5月 SUV的增程式电动(EREV)渗透率维持在8%-14% 远高于轿车的1% EREV在SUV市场适配性更强 [5] - 新能源中型SUV陆续入市将加速SUV市场电动化 智能化渗透 [5] 品牌战略 - 海狮06肩负统一产品命名和厘清品牌归属的战略任务 对标比亚迪王朝网明星车型宋PLUS [6] - 宋PLUS自2020年上市累计销量突破130万辆 2023年销量41 85万辆 2024年上半年销量13 73万辆 [6] - 海狮06定位不仅是宋PLUS的"平替" 更是海洋网整合产品体系 推动品牌升级的关键举措 [6] 行业展望 - SUV市场正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核心阵地 中型化趋势将是未来产品演进和竞争主战场 [6] - 消费者对空间感 多功能性与舒适性要求提升 SUV因兼具装载能力和轻度越野性能成为主流选择 [3]
巨亏1000多亿,蔚来会倒下吗
36氪· 2025-07-23 17:2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同比扩大31%至68.91亿元,累计亏损破千亿元 [6][7] - 一季度车辆销量同比增18.6%至9,9393辆,但环比下降43.1% [7] - 总营收同比增21.5%至120347亿元,环比降38.9% [7] - 毛利率同比提升270bp至7.6%,但环比下降410bp [7] - 资产负债率升至92.55%,远超行业70%警戒线 [8] 市场竞争与销量 - 6月交付量创新高达24000台,二季度环比增71.2%至72000台 [20][21] - 乐道品牌6月交付6400台,萤火虫交付3900台,但月均销量距2万辆规模化门槛仍有差距 [20][24] - 长三角部分区域市场份额超越宝马,但江西、东北等地销量仅为宝马10% [26] - 2024年全年销量约20万辆,低于宝马在华71万辆(含纯电车型) [26][29] 战略与技术路线 - 坚持换电模式8年,已投入近百亿元建设超3000座换电站 [44] - 换电模式面临增程式混动(续航1200公里)和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双重冲击 [33][35] - 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后者拟以不超过25亿元入股蔚来能源 [48] - 多品牌战略覆盖高端(蔚来)、家庭(乐道)、精品小车(萤火虫)市场 [20] 经营挑战 - 需实现月销5万辆且毛利率17%-18%才能达成四季度盈利目标 [20] - 换电站单座成本超百万,但日均订单不足导致回收困难 [29][45] - 研发累计投入600亿元,但全栈自研模式缺乏规模效应 [8][10] - 供应商账期承诺缩短至60天,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9] 行业环境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将于2026年恢复5%税率 [61] - 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规模化竞争成为存活关键 [17][25] - 小米SU7上市首小时订单达29万辆,理想L6/L8等竞品密集上市 [12]
上汽和华为
数说新能源· 2025-07-09 15:57
与华为合作进展 - 首款车型规划: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上市,价格区间为15-25万元,定位为中型SUV,动力系统涵盖纯电与增程两种类型 [1] - 未来车型计划:2026年计划推出两款新车,车型类型包括轿车和SUV,动力类型同样涵盖纯电与增程,内部以打造爆品为目标,已做好产能准备,但未披露具体销量目标 [1] - 合作模式与定位:合作定位为"人人至上",目标是让更多消费者拥有高智驾水平的产品,公司负责质量管理与品控,华为负责智驾、智能技术研发,双方共同优化成本,致力于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驾驶产品 [1] 主机厂电芯采购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需兼顾性能和成本 [6] 比亚迪出海 - 比亚迪出海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 [6] CATL - CATL在储能市场的增长高于动力市场 [6]
比亚迪,突发!
券商中国· 2025-05-28 16:40
比亚迪股价下跌与经销商传闻 - 比亚迪A股和H股在5月28日午后双双下跌超2%,H股一度大跌3%,延续了周一的跌势 [1] - 比亚迪回应"山东经销商爆雷"传闻不实,称该经销商因盲目扩张和加杠杆导致资金链问题,部分4S店已被其他经销商收购 [1][2] - 公司表示过去几年对经销商政策连续稳定,并对问题经销商进行纾困支持 [2] 汽车行业价格战升级 - 比亚迪对22款智驾车型启动限时补贴,海豹07 DM-i智驾版直降5.3万元,秦PLUS DM-i智驾版补贴后6.38万元,宋PLUS智驾版降至9.98万元 [4] - 吉利汽车将星愿车型起售价从6.88万元降至5.98万元 [1][4] - 凯迪拉克2025款XT4全款一口价15.99-18.99万元,较指导价下降6-8万元 [4] - 花旗预计同行将效仿比亚迪降价,长安汽车和零跑已跟进降价 [4] 二手车市场动态 - 商务部召集车企和机构座谈,研究零公里二手车及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 [1][2] - 会议旨在引导二手车出口并规范零公里二手车市场 [3] - 参会企业包括东风集团、比亚迪、瓜子二手车等 [2] 行业影响分析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降价公告显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 [5] - 高盛担忧公司盈利能力和毛利率 [5] - 供应商利润空间被压缩至10%,账期长达120天,可能引发亏损和质量安全问题 [4]
最高降5.3万元,比亚迪掀起新一轮价格战,高盛自称卖方,中金称已有一定预期
华尔街见闻· 2025-05-28 03:10
上周五,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宣布对22款车型最高降价5.3万元,比亚迪港股此后持续下行,本周一和周二两日累跌约10%。 当比亚迪宣布如此大力促销后,市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促销活动——这是一场可能重新定义行业格局的价格战信号弹。高盛分析师表态:"我们是卖 方。" 花旗分析师预计,国内其他车企将跟进。中金则认为,本次降价已有一定的预期,且实际力度并没有比亚迪官宣的那么大。 降价风暴席卷22款车型 此次比亚迪的促销涉及王朝网、海洋网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其中,海豹07DM-i智驾版降幅最为惊人,限时一口价10.28万元,相比指导价直降5.3万元,降 幅高达34%。 市场重压下的战略选择 比亚迪频繁降价背后,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据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4月中国汽车库存达到350万辆,相当于57个库存日,为2023年12月 以来的最高水平。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Tim Hsiao指出:"虽然部分优惠自4月起就已实施,但此次正式公告释放出终端市场压力巨大的强烈信号。" 这一判断直击要害——在经济下行压力和需求疲软的双重夹击下,即便是市场领头羊也不得不通过价格手段刺激销量。 从销售数据看,比亚迪今年1-4月 ...
每小时损失百万美元!关税战下丰田(TM.US)“流血”不止
智通财经网· 2025-05-12 09:36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丰田汽车可能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下最大输家 预计2026财年营业利润降至3 8万亿日元(261亿美元) 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 7万亿日元 [1] - 通用汽车年度利润预期最高缩水50亿美元 福特汽车预计年损失15亿美元 丰田两个月内遭受12亿美元利润下滑 [1] - 某匿名日系车企因关税每小时损失约百万美元 推算丰田每月730小时运营对应12亿美元损失 [4] 美日贸易谈判现状 - 美日贸易谈判自2月启动至今未果 最终协议达成时间不明朗 下一轮谈判将于5月下旬举行 [2][5] - 美日之间685亿美元贸易逆差使得协议达成需一方作出重大让步 日本争取对美汽车关税下调门槛极高 [5] - 4月3日起多数进口汽车面临25%关税 5月3日起汽车零部件同样适用 [5] 丰田在美运营情况 - 丰田在美本土化生产率超销量半数 但每年仍需进口约120万辆关键零部件和整车 [2] - 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1080万辆 美国占比近25% 其中28 1万辆从日本进口 [6] - 丰田在美现有制造工厂灵活性受限 肯塔基州乔治敦工厂利用率接近100% [6] 丰田战略应对 - 丰田维持美国11家工厂既定产量 不调整在美经销商建议零售价 [2] - 2020年以来在美投资承诺达210亿美元 是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期间承诺的两倍 [6] - 持续优化固定成本 北卡罗来纳州斥资139亿美元建设新电池工厂 [5][6] 日本本土生产承诺 - 丰田承诺保持日本国内年产300万辆规模 2024年本土产量达310万辆 占全球总产量三分之一 [5] - 董事长丰田章男多次强调维持日本生产基地重要性 [5] 行业动态 - 日产暂停墨西哥产SUV对美出口 本田将思域混动版生产从日本转至美国 [5] - 马自达停止阿拉巴马州与丰田合资工厂生产车型对加拿大出口 [5]
零跑没近虑
虎嗅APP· 2025-04-15 08:12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2024年业绩显著改善,营收321.6亿同比增长92.1%,交付29.4万辆同比增长103.8%,净亏损28.2亿且亏损率收窄至8.8%,Q4毛利润率13.3%创新高并实现单季扭亏 [3] - 2025年Q1交付8.8万辆同比增长162%,3月交付3.71万辆跃居新势力榜首,股价在业绩公布当月涨幅达43.4% [4][5][6] - 公司累计交付近70万辆,但销售均价从2023年11.6万元/辆降至2024年10.8万元/辆,与"中高端"定位渐行渐远 [9][12][15] - 原材料成本占比超90%导致"白痴指数"仅1.16,规模效应改善空间有限 [21][22][25] - 研发投入远低于同行,2024年29亿占营收9%,智驾团队不足500人,存在技术积累不足风险 [28][30][32]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1年31.3亿增长至2024年321.6亿,毛利润从2021年亏损13.9亿改善至2024年盈利26.9亿,毛利润率从-44.3%提升至8.4% [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3年回正至11亿,2024年达85亿,财务状况优于小鹏汽车 [40][43] - 2024年单车毛利润9000元,毛利润率8.38%,与小鹏整车业务接近 [35] 产品结构 - 早期依赖微型车T03,2022年占比56%,售价8-10万元/辆 [11] - C系列车型占比提升,2024年C系交付22.5万辆占总交付76.5%,T03交付7万辆 [9] - 累计交付中C系与T03比例约6:4,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9] 行业对比 - 理想汽车2023年交付37.6万辆时毛利润率达22.2%,零跑在相近交付规模下盈利能力差距显著 [18][19] - 研发投入仅为"蔚小理"的1/3至1/5,2024年29亿 vs 小鹏65亿、理想超100亿、蔚来134亿 [28][37]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42亿,小米241亿,华为车BU仅2024上半年就投入34.2亿 [32] 成本结构 - 原材料成本占比居高不下:2022年96.1%、2023年91.7%、2024年92.4% [21][22] - 单车原材料成本从2022年12.4万降至2024年9.3万,但仍占售价86% [21][22] - 成本刚性极强,规模扩张难以显著改善利润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