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青年报
icon
搜索文档
校企深度合作 就业“水到渠成”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05:30
校企合作模式 - 中兴通讯在西安交大设立"兴人类"职业发展协会,通过讲座、竞赛、社会实践及科研项目实现校企双向磨合与成长[1] - 中兴通讯与西安交大联合举办全球精英挑战赛和模拟面试大赛,2024年参赛学生超200名,6届赛事培养大批综合能力强的"种子选手"[2] - 西安交大与中兴通讯合作设立"5G无线通信菁英班",采用"双导师+双平台"机制,企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优化与实践指导[3] 人才培养成果 - 5G无线通信菁英班已培养121名优秀学子,掌握通信关键技术并具备解决问题能力[4] - 西安交大复制推广"菁英班"模式,与华为、百度等共建26个特色班级,累计培养1600余名学生[4] - 模拟面试大赛显著提升参赛者求职技能,帮助确立职业方向,如校友林则瑜通过赛事增强职业自信[2] 产教融合创新 - 西安交大实施"6352"工程和"1121"新模式,推动"政产学研用金"进创新港,鼓励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5] - 学校引进龙头企业研发机构至校园,学生可参与企业实际课题研发,如温佳通过实习项目获得科研能力提升[4][5] - 目前校企共建联合研究院达227家,带动毕业生赴龙头企业就业人数显著增长[5] 技术领域布局 - 校企合作聚焦5G、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方向,如"5G无线通信菁英班"响应2020年5G技术高速发展需求[3][4] - 企业赛题直接来源于科研一线,如全球精英挑战赛设置多赛道强化学生实战能力[2]
让西部热土成为青春舞台
中国青年报· 2025-07-07 05:28
行业分布 - 核工业领域: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工作,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清洁能源发展[2] - 水电能源行业: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聚焦西南山区高坝工程泄洪消能技术,打造全球最大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11] - 航空发动机产业: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参与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研发周期约10-20年/款[15] - 通信基础设施领域:中国铁塔西藏分公司致力于完善日喀则市通信网络覆盖,提升高原信息桥梁建设[23] 区域发展特点 - 西部地区在航空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成都地区在中国航空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26] - 西南山区水电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雅砻江流域正在建设重大能源项目[11] - 西藏地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民生改善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3] 人才流动趋势 - 16.55%高校毕业生非常愿意赴西部工作,37.49%有一定意愿,97.36%认同西部是干事创业沃土[24] - 选择西部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发展目标(64.70%)、国家政策支持(64.60%)、发展潜力(36.04%)[25] - 人才最关注的信息包括:人才政策(71.62%)、就业机会和薪资(71.78%)、职业前景(67.63%)[26]
应对气候变化 青年在行动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9:00
气候与环境现状 - 2024年成为中国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乌鲁木齐天山河源1号冰川消融损失量、中国沿海海平面等监测指标均创新高 [1] - 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023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均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 - 2024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再创新高,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 [2] - 青藏高原冻土退化趋势明显,2024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达到有连续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1] 气候变化影响 - 超过一半的农村孩子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远多于城市年轻人 [2] - 南非东部的洪水导致100多人丧生,2015年-2016年南非曾遭受严重干旱 [2] - IPCC设置的15个气候临界点已突破了9个,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对全球生态系统、生计保障、公共健康和基础设施安全造成深远影响 [5] 青年行动与倡议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拿出250万美元资助全球100个项目,鼓励青年提出设想和解决方案 [2] -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推出首个针对青年气候领导力的培训项目,"Climate x"行动吸引了来自79个国家、500多所高校的2000余名学生青年参与培训 [3] - 贵州六盘水利用钢厂炼钢余热为城市集中供暖,成为南方地区供暖领域的破冰者 [4] - 贵州鸿巨热力构建燃气+可再生能源的智能耦合系统,2022年上线大数据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建筑能耗的远程监测、智能调控 [5] 技术与创新应用 - 年轻的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解决环境问题 [4] - 贵州鸿巨热力研发"钢厂余热回收技术",利用钢厂炼钢余热给城市供暖 [5]
海豹06DM-i旅行版能否为用户带来出行新选择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7:40
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上市 - 新车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10.98万-12.98万元,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采用标准旅行车造型 [2] - 车长为4850毫米,轴距为2790毫米,拥有670升大后备箱容积,后排座椅放倒后容积扩展到1535升 [2] - 全系标配电动后尾门,后备箱开口高度达1887毫米,后备箱盖板离地高度仅686毫米 [3] 产品配置与功能 - 配备9个实用挂钩、全系标配车载行李架,提升空间功能性和拓展性 [3] - 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智能驾驶辅助三目版(DiPilot 100),集成高快领航、拨杆变道等20余项功能 [3] - 搭载主动可变阻尼悬架,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搭配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 [3] 行业趋势与市场定位 - 在新能源浪潮下,传统的轿车、SUV及MPV已完成新能源转型,但新能源旅行车仍是个例外 [2] - 汽车消费进入存量时代,个性化消费趋势正在抬头,公司看好新能源旅行车的未来发展 [2] - 新车以10.98万元起售价切入全球新能源旅行车市场空白,降低旅行车入手门槛 [3]
“实”字为要 让学习教育“常在线”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1:01
作风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抓作风是新时代自我革命的重要经验 [2] -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和执政地位,中央八项规定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态 [3]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查处"四风"问题116.7万起、处分108.1万人,运用大数据预警等手段提升治理针对性 [5] 实践举措与工作方法 - 中央八项规定坚持立铁规矩、以上率下、问题导向等科学方法,刹住长期歪风并祛除顽瘴痼疾 [3] -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解决接待伙食费标准不合理问题,严格审核票据真实性 [7] - 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形成案件查办、整改纠治、警示教育闭环衔接 [7] 问题查摆与监督机制 - "四风"问题呈现隐形变异新特点,如穿"快递马甲"送礼、披调研外衣旅游等 [4] - 运用大数据信息化赋能监督,引入公务用车轨迹监控等手段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5] - 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发挥人民群众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查找隐形变异问题 [5] 整改与长效机制建设 - 整改评价体系从单纯数量转为"量化+质化"结合,杜绝形式化整改 [7] - 建立"周期性回头看"机制,定期研判"四风"反弹风险并实施点穴式复查 [7] - 细化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填补模糊地带与制度漏洞 [7]
一门课如何让“Z世代”紧抱成“石榴籽”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0:55
高校思政课程创新 - 中央民族大学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 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历史智慧结合 通过历史故事和鲜活素材展现民族交融历程 [3][5] - 课程突破传统"中原王朝史观"和单一民族叙事 纠正西方错误史观 采用有形有感有效的教学方式 [5] - 北京联合大学通过红色音乐会 红色足迹研学等创新形式 让抽象的民族理论变得可触摸 [6][8] 跨民族交流实践 - 陕西师范大学"红烛苗圃"项目组织6省14县100多名各族青少年开展文化交流 探访革命圣地与科技基地 [6] - 暑期300余名师生将赴14个边境县市 与各族青少年持续开展实践交流 [6] - 中央民族大学彝族学生依火伍牛通过西电东送3万亿千瓦时数据(三峡年发电量34倍) 理解民族共生关系 [5] 民族文化融合案例 - 内蒙古牧民1959-1961年收养3000名南方孤儿 "草原母亲"哺乳汉族幼童的史实成为课程典型案例 [3] - 红军长征"彝海结盟" 明清"改土归流"等历史事件被用于讲解民族平等理念和区域自治制度渊源 [8] - 西南边疆民族跨村寨协作抗灾 共耕共收的当代实践被拍摄成《千年之约》纪录片 [9] 教育成果转化 - 陕西师范大学近千名大学生通过"云端支教"服务1300余名少数民族小学生 搭建数字桥梁 [10] - 北京联合大学新疆籍硕士玛依娜·阿得力别克选择返乡 将课程助教经验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 [10] - 课程设计"树立认知-升华认同-引导行动"三阶段 最终实现从情感共鸣到理性认同的转化 [11][12]
一位大学校长的治校“密钥”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0:55
校长治理模式创新 - 武汉工商学院校长孔建益2021年9月公开个人手机号,承诺回复每一条学生短信,4年累计回复3万多条[2] - 学生短信内容涵盖选课系统优化、考研自习室增设、后勤服务改进等,职能部门快速响应解决具体问题[2] - 校长带头晨跑回应学生"早起困难"诉求,校庆时为1.8万师生提供小龙虾餐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2] 教育理念与实践 - 校长基于自身1977年高考经历,强调校长对学生命运的影响,坚持40年亲自教授本科生课程[3] - 通过"分外之事"传递教育温情,学校因校长行为被网友称为"最温暖大学"[3] - 2023年4月上线"校长直通车"平台,整合19个职能部门实现线上诉求处理,平均办结时长15.1小时,满意度达96%[4][7] 管理机制改革 - 制定《平台管理办法》,规定一般事项4小时内回复、3个工作日内办结,紧急事项需1日内解决[6] - 将办理满意度纳入部门年终考核,超时未办事项自动触发校长及分管领导督办提醒[6] - 平台累计处理5600多项诉求,一次性化解率98%,如空调加装案例3天内完成[6][7] 学生参与治理 - 学生建议直接推动文明寝室管理办法、校园电动车管理办法等制度出台[8] - 控烟领导小组等专项治理机制源于学生留言,零散建议转化为系统性改革方案[8] - 后期短信内容从投诉转向就业喜报、考研感谢等正向反馈,显示信任关系深化[8] 文化影响力 - 2025届毕业生在典礼上用纸板车模型象征"校长直通车",体现治理创新获学生认同[9] - 校长提出"没有爱就没有大学"理念,治理模式突破传统高校行政管理框架[9][10]
为“春天的事业”无私奉献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08:15
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发展 - 中南大学商学院"寻光计划"为视障儿童提供线上辅导、乐器教学及公益演出等志愿服务,建立深厚情感联结 [1] - 井冈山大学红五星志愿助盲团每周开展助盲跑活动,采用"运动围巾+回访"机制优化服务细节 [2] - 各级团组织围绕就业帮扶、辅具维修、法律援助等需求提供服务,如天津团市委组织助残招聘会,湖北团省委推广"爱心超市"项目,帮扶特困残疾人25626人次 [3] 科技赋能助残服务 - 华中科技大学研发"金蝉子"唇语辅助训练系统,实现聋人与听人双向实时沟通,识别准确率领先国际最优方法15%,获3项国家专利 [4] - 上海团市委推出八大助残项目,浙江东阳供电公司运用数字化工具建立300余户需求家庭在线地图,湖州"湖小青"平台实现98%的"微心愿"接单率,服务时效提升40% [4][5] 孤独症儿童专项服务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繁星守护"团队通过专业帮扶使孤独症儿童掌握基础语言和生活技能 [6] - 各级团组织落实《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黑龙江团省委动员515名志愿者帮扶447名儿童,甘肃团省委开展1520课时艺术疗愈服务,累计服务8680人次 [6] 助残服务体系构建 - 团中央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推广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北京团市委培训100名骨干志愿者,江苏团省委建立近3000家助残组织,结对服务5.5万残疾青少年 [7][8] - 过去一年全国开展助残活动14.7万场次,服务残疾人60.8万人次,动员青年志愿者151万人 [9]
“苏超较量”变“消费增量”,江苏休闲玩乐订单稳居华东第一
中国青年报· 2025-07-05 22:29
足球赛事带动江苏文旅消费 - "苏超"赛事推动江苏省休闲玩乐消费线上订单稳居华东第一,同比增速达40%左右 [1] - 异地游客贡献的休闲玩乐消费订单TOP5城市为苏州、南京、无锡、扬州、常州 [1] - 南京、徐州、淮安、镇江、扬州等主场城市的五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9%,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55% [1] 休闲玩乐市场增长显著 - 美团平台上江苏地区"扬州搓背""扬州搓澡"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3倍 [1] - 扬州主赛场比赛期间,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足疗、洗浴订单量较赛前增长40% [1] - 入驻美团平台的扬州商户超2000家,上线了超900种"苏超"主题套餐 [1] 赛事时间调整促进夜间消费 - "苏超"组委会将开球时间调整为晚上7点之后,借势点燃城市夜间消费活力 [2] - 各地餐饮、休闲玩乐商家延长营业时长,上线"苏超"主题套餐,放大"全域主场"效应 [2] 游客行为与消费趋势 - 游客借观赛机会进行周边旅游,如虞先生自驾去扬州游玩瘦西湖并体验当地特色服务 [2] - 扬州主场比赛吸引无锡等地游客,带动当地"皮包水""水包皮"等特色消费 [2]
为何这所大学超七成毕业生选择西部
中国青年报· 2025-07-05 10:11
西南石油大学就业导向 - 西南石油大学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精准化、特色化"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包括大一入学教育激发热情 大二社会实践感知情况 大三考察了解需求 大四求职实现梦想 [1] - 该校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 西部 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作为就业工作"重头戏" 基层被视为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蹲苗地"和"大舞台" [1] - 近3年该校80%以上毕业生在国家安全 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基层一线就业 70%以上扎根西部就业创业 [2] 就业支持措施 - 线上"云就业"服务平台集合全国就业信息 线下举办"小而精 专而优"招聘活动 2025届已举办近500场宣讲会及30余场招聘会 进校用人单位2200余家次 同比增加12% [2] - 各类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活动年均服务学生达10万人次 设立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提供个性化指导 [3] - 毕业季举办基层就业出征仪式 提供行前指导 2025届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上学生代表分享基层工作选择感受 [3] 学生就业案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李美玲选择赴塔里木油田基层工作 认为专业对口且符合投身能源工业的职业规划 [1] - 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学生周毅受校友基层经历分享影响 考取家乡四川阿坝州茂县选调生 践行"帮家乡摆脱贫困"的职业理想 [2] - 作为新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 该校持续为能源行业输送人才 鼓励毕业生到国家能源事业前沿阵地实现价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