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搜索文档
为何这所大学超七成毕业生选择西部
中国青年报· 2025-07-05 10:11
西南石油大学就业导向 - 西南石油大学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精准化、特色化"的基层就业指导体系 包括大一入学教育激发热情 大二社会实践感知情况 大三考察了解需求 大四求职实现梦想 [1] - 该校把引导毕业生到基层 西部 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作为就业工作"重头戏" 基层被视为毕业生成长成才的"蹲苗地"和"大舞台" [1] - 近3年该校80%以上毕业生在国家安全 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基层一线就业 70%以上扎根西部就业创业 [2] 就业支持措施 - 线上"云就业"服务平台集合全国就业信息 线下举办"小而精 专而优"招聘活动 2025届已举办近500场宣讲会及30余场招聘会 进校用人单位2200余家次 同比增加12% [2] - 各类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活动年均服务学生达10万人次 设立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提供个性化指导 [3] - 毕业季举办基层就业出征仪式 提供行前指导 2025届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上学生代表分享基层工作选择感受 [3] 学生就业案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李美玲选择赴塔里木油田基层工作 认为专业对口且符合投身能源工业的职业规划 [1] - 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学生周毅受校友基层经历分享影响 考取家乡四川阿坝州茂县选调生 践行"帮家乡摆脱贫困"的职业理想 [2] - 作为新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 该校持续为能源行业输送人才 鼓励毕业生到国家能源事业前沿阵地实现价值 [3]
刷牙出血有口臭不是小事 可能是牙周在求救
中国青年报· 2025-07-05 10:11
牙周病现状与危害 - 我国90%以上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1] - 牙周病早期信号包括牙龈出血和口臭,但常被忽视[2] - 牙周病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2] 牙周病成因 - 口腔卫生欠佳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2] - 局部因素包括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异常[3] - 全身因素涉及免疫功能、遗传、激素水平、精神压力、吸烟等[3] 牙周病治疗 - 治疗分为基础治疗、牙周手术、修复/正畸、长期维护四个阶段[4] - 牙周炎无法完全治愈,只能控制症状和保护剩余牙槽骨[4] - 治疗过程漫长且可能反复,但能控制炎症和改善症状[5] 牙周病对生活影响 - 导致缺牙、口臭、牙缝变大等问题,影响社交[6] - 患者可能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5] - 牙周健康是美观的前提,不解决牙周问题直接做美容修复会恶化状况[7] 口腔护理建议 - 每天两次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8] - 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8] - 每年或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纳入常规体检[9] - 戒烟、控制血糖、保持健康作息有助于牙周健康[8]
有料有趣,这群师生刷新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中国青年报· 2025-07-05 10:11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舞台剧《青春之我》还原李大钊历史场景 以戏剧形式增强思政课感染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度理解红色精神内核 [1][2] - 教师彭佳荣带领学生研究史料 挖掘李大钊生活细节 使剧本内容更具共鸣性 学生杨璇通过角色揣摩将先烈精神与自身经历结合 [2] - 舞台剧演出后学生反馈积极 台词"实践其所信 励行其所知"激发专业学习动力 同时提升团队协作与创造力 [2][4] 技术赋能思政教学 - 教师王娜娜利用VR技术数字化还原革命遗址 构建20余个"云上红色地图" 实现虚拟仿真教学 但初期存在设备眩晕感强 场景细节不足等问题 [4] - 技术团队优化VR参数与过渡方式 补充历史照片 档案等素材 增强场景真实感 每个场景预设思考问题以强化教育目标 [4] - 学生参与实地调研采集素材 制作视频课程 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内容创作者 如学生李佳通过拍摄认识到国家发展背后的奋斗故事 [4]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 - 王娜娜组织学生赴沙石峪村实地调研 通过丈量青石板等实践 将VR"临其境"与田间"知其味"结合 深化对愚公精神的理解 [5] - 田间实践与思政理论结合 形成"解其惑"的教学闭环 学生王可反馈实地触摸比虚拟体验更具教育意义 [5] - 创新思政课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内化信仰力量 明确职业与人生方向 如王娜娜所述"融入职业之路与人生征途" [5]
上海金山区成立全国首个数字游民团支部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21:04
数字游民团支部成立 - 全国首个数字游民团支部共青团上海漕泾数字游民支部委员会在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成立 [1] - 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落户漕泾成为"青创入乡"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 [1] 数字游民国际村发展 - 上海市金山区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于去年8月开启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 [3] - 国际村提供共享办公空间、青年驿站等配套设施实现"拎包入住" [3] - 数字游民在该村享受工作、度假、学习、生活、创业、交友的"六边形"生活场景 [3] - 今年5月漕泾镇第二综合网格成为首批"青春样板格"致力于打造"青创入乡"新样板 [3] 数字游民支持服务 - 团金山区委向首批数字游民代表赠送"数字游民服务包"包含创业、购房、企业合规指导等政策资源 [5] - "青春助企服务团"由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团组织组成提供组团式服务 [5] -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漕泾数字游民国际村法律服务团成立提供公益法律咨询、合同风险防范、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5]
从厂房焊接到街头环卫 芜湖机器人本领多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20:51
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 - 行业经历多轮技术迭代 从产业化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电机、抱闸、编码器等关键部件已实现全面国产替代 [1] - 芜湖市2013年建成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形成涵盖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2] 埃夫特机器人公司动态 - 公司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十年完成从依赖日本电机到整机及核心材料100%国产化的转型 [1] - 业务模式突破单一设备制造 提供喷涂/焊接/码垛等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 配套开发专用软件算法 [1] - 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共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已输送79名智能制造人才 实训环境高度还原智能工厂产线 [1] 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 - 工业场景外延持续扩大 酷哇科技开发环卫智能作业机器人 较传统人工模式效率提升30% 并衍生出搭载同源技术的智能跟随旅行箱产品 [2] - 技术平台加速场景迁移 龙头企业建立自主决策算法中台 推动开发者生态建设 应用领域从工业制造向家庭/医疗/养老等服务场景延伸 [2]
我们从职业本科毕业了|董儒鑫:从“拆家”男孩到实验室“霸总”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16:26
职业教育本科发展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首届853名职教本科毕业生毕业 标志着该校2021年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后的重要里程碑 [1] - 职教本科采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专业学习路径 与普通本科形成鲜明差异 [5] - 首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包括进入宝钢等头部企业(55人)、升学(东北大学等高校)、考公考编及西部计划志愿者(4人) [7] 职教本科生培养成果 - 学生董儒鑫代表案例显示 职教本科生通过实训室解决真问题可培养出创造价值的能力 其研发的SDI全自动水污染指数分析仪实现批量生产并申请7项实用新型专利 [5][6] - 跨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成效显著 涵盖自动化、机械、计算机等多专业合作 暑假期间采用"实验室即家"的攻坚模式完成技术攻关 [5] - 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展现超预期能力 能结合企业实际改进专利并完成专业论文 实习岗位从操作岗晋升至技术岗 [6] 校企合作与就业支持 - 学校开展双向就业调研 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岗位/专业/招聘人数)与学生意向(单位偏好/地域) [7] - 华北制药集团等校企合作企业提供实际技术痛点 激发学生研发国产替代设备(SDI检测设备)的动力 [5] - 宝山钢铁等头部企业积极接纳职教本科生 实习表现优异者可直接达成就业意向 [6][7] 技术创新与社会应用 - 学生团队研发的"智能医废小车"获省级竞赛一等奖 疫情期间投入社区医院使用 获评"实操理解更接地气" [4] - 新型SDI检测设备突破国产设备通道少、智能化程度低等短板 技术成果包含5项以学生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 [5][6] - 职教本科生技术转化能力突出 能将校园专利改进方案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线优化 [6]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电合作共建“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15:45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清华大学与香港中电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正式启动本科生实习交流计划 [1] - 中电成为清华大学在香港设立的首个"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 [1] - 双方将携手培养能源行业人才 [1] 合作内容 - 自2026年暑假开始 每年安排10名清华大学自强书院本科生赴港进行为期4周的实习 [4] - 实习内容涵盖新型电力系统 低碳能源技术 人工智能与资讯技术等领域 [4] - 中电将通过"清华之友-中电控股教育基金"支持清华大学自强书院的教学科研及学生助学金项目 [3] 双方表态 - 中电首席执行官表示将共同培养具备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团队 [3]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表示将深化互利合作 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新路径 [3] - 中电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科技创新 [3] 参与人员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 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等出席活动 [3] - 中电首席执行官蒋东强 中国区总裁陈涛等高管参加签约仪式 [3]
文化中国行 | 到大学去:传承人“组团创新”,非遗“跨界生长”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10:10
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实施成果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研培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已推动高校参与非遗保护10年,覆盖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多地高校,促进城乡与东西部文化资源循环 [1] - 高校研培班通过"查缺补漏""理论熏陶""建立体系"等方式巩固传承人技艺,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优先选拔20-35岁青年从业者解决传承断层问题 [2][5] 传统技艺与现代融合实践 - 扬州大学通过补充饮食文化理论帮助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同时探索科技手段改良配方(如猪油减量)以实现营养标准化 [6] - 苏州工艺美院通过学分通用政策复兴桃花坞木版年画,2017年设立专业方向,2019年开设研培班,传承人孙一波已与网游公司合作开发二次元国风形象 [6][7][8] 非遗产品市场化创新 - 浙江理工大学学员赖蕾将侗族服饰技艺应用于"村超"吉祥物设计,融合蓝染、蜡染等传统工艺,提升非遗产品购买转化率 [9] - 东华大学10年培训300余人次,学员靳秀丽通过研培班将苗族蜡染纹样与现代运动鞋设计结合,实现销量突破 [10] - 00后学员施达将白族刺绣与服装设计跨界融合,推动剪纸技艺动态化应用于日常穿戴 [10][11] 跨界合作与品牌孵化 - 中国美术学院打破技艺门类分班模式,组织漆器、陶瓷、木工等不同领域传承人合作开发茶具、首饰等创新产品 [12][13] - 上海大学累计孵化1200余件跨界作品,涉及家居、服饰、科技等领域,与25个省区市1000余名传承人建立合作 [13] - 同济大学研培项目从单项非遗过渡到"金木竹瓷漆"跨界融合,孵化10余个子品牌,紫砂陶作品《锦瑟年华》亮相进博会 [14]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09:17
文旅创新项目案例 -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矿山美好生活综合体",通过艺术美学设计吸引年轻游客,试运营8个月粉丝超16万,202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99%为外地客户且含东南亚游客 [2][3] - 项目打造"冰川废墟下的婚礼"等孤独美学场景,定位情绪消费场域,核心客群为35岁以下年轻人 [3] 科技IP与工业改造 - 大连熊洞街由4800平方米废弃厂房改造,以6米高、25吨重的机械巨兽"北北"为核心IP,实现仿生互动与情感链接 [7] - 2024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60%外地游客),年度营收6000多万元,本地游客复游率达80% [8] - 项目融合巨兽巡游、赛博朋克建筑等元素,通过短视频账号强化IP传播,形成"科技+潮流+社交"的沉浸式体验 [7][8] 生态修复与高端文旅 - 江西望仙谷将废弃矿山转型为文化度假小镇,悬崖民宿"白鹤崖村"38间客房定价5000-6800元/晚,节假日一房难求 [11] - 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含15万海外游客),营收5.28亿元,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 [12] - 项目结合悬崖夜景、汉婚表演、手工作坊等体验,自由行游客占比80%,海外社交媒体阅读量超10亿次 [11][12]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文旅"新物种"通过差异化改造非传统资源区,满足年轻群体对松弛感、出片率的需求,推动消费经济转型 [1][13] - 专家指出需平衡创新设计、运营模式与资金投入,政策应支持小微团队参与文旅创新 [14]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必须净化网络生态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09:10
网络黑嘴整治行动 - 国家网信办通报涉企网络黑嘴典型案例 涵盖恶意诋毁企业形象 散布不实信息 泄露商业秘密 假冒企业身份等多类网络乱象 [1] - 被处置账号通过炒作产品质量 造谣经营事故 敲诈勒索等手段 利用流量和利益驱动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1] - 黑嘴行为凭借话术包装和平台算法 能迅速影响大型企业声誉甚至生存 带来营商环境不确定性 [1] 网络舆论环境治理逻辑 - 网络空间秩序和信息传播公正性成为营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侧重税收 融资等硬环境问题 [2] - 网络舆情对企业影响从边缘走向核心 恶意剪辑视频或造谣文章可能引发重大品牌危机 [2] - 整治行动针对伪造事实 谋取私利 损害企业的恶意攻击行为 要求质疑必须基于真实证据 [2] 法律法规保障措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设权益保护专章 禁止利用互联网侮辱诽谤民营企业及经营者 [3] - 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加强内容管理 建立投诉举报机制 及时处置违法信息 [3] - 网络空间是企业品牌塑造重要阵地 需通过制度保障杜绝利用舆论破坏市场环境的行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