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搜索文档
2024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公布,38位科学家、193项成果获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0:58
奖项总体概况 - 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授予38位科学家和193项成果 [1] - 企业作为排名前三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连续6年占比超过半数 [1] - 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总获奖成果的29.5%,占比进一步提升 [1] 基础研究成果 - 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占比近三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前沿领域涌现一批原创性成果 [2] - 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获奖者邓宏魁基于干细胞技术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的新策略,建立了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新体系 [2] - 获奖者董进主持研发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并作为技术总设计师推动建设国家级区块链网络 [2] - 获奖项目包括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月球钻取采样与拟实验证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 [2] 企业创新主体 - 企业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完成的项目已连续6年超过半数 [3] - 京东方“面向智能显示的先进氧化物半导体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耗时多年研发,实现了显示器件分辨率更高、耗能更低、更长寿的进步 [3] - 企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3] 青年科技人才 - 本年度获奖者中45岁及以下的青年人才占比超过50% [4] - 杰出青年中关村奖获奖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下,已在各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4] - 北京大学教授刘颖团队在细胞感知营养与能量状态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揭示了细胞识别氨基酸和葡萄糖水平的新机制 [4] - 围绕大科学装置开展有组织科研能凝聚力量进行集中攻关,并促进青年科研人才成长 [5] 奖项分类统计 - 57项成果荣获自然科学奖,包括一等奖15项和二等奖42项 [5] - 24项成果荣获技术发明奖,包括一等奖6项和二等奖18项 [5] - 112项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一等奖29项和二等奖83项 [5]
北京公布2025-2026年采暖季供热服务电话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0:53
| 北京天岳恒房屋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 96139 | | --- | --- | | 北京首开亿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 96139 | | 北京北燃供热有限公司 | 53912345 | | 北京京能热力股份有限公司 | 96069/4008995858 | | 金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4000006464/96100 | | 北京热能鸿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4007062355 | | 北京纵横三北热力科技有限公司 | 64449661 | | 北京天阳供暖有限公司 | 84815346 | | 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 84599888 |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84204602/96777 | | 北京京燃北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61168330 | | 北京京燃泛海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56874690 | | 北京京燃兴创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17600540057 | | 北京京燃兴达兴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89281002 | | 北京城承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 4000222111 | | 北京仁和热力中心 | 89451940 | | 北京天利动力供热有限 ...
总金额12.11亿美元,第八届进博会央企首单签约达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0:45
采购协议概况 - 公司在第八届进博会与9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供货商签署19份采购协议,总金额达12.11亿美元[1] - 采购聚焦航空主业高新技术产品,涵盖飞机发动机、APU包修、航空餐食、航材、航油、汽车底盘六大类[1] - 公司连续八年参加进博会,本届首次入驻采购商长廊展示合作成果[1] 核心产品与技术合作 - 与CFM国际公司签署6.15亿美元LEAP-1A发动机采购协议,该发动机采用3D编织复合材料工艺使每台减重500磅,油耗和碳排放较上一代减少15%至20%[2] - LEAP-1A发动机自2018年交付以来有效保障A320NEO机队安全平稳运行[2] - 与汉莎技术、赛峰集团、出光兴产等签署航材采购、修理及航油采购协议,推动降本增效[2] 供应链多元化与“一带一路”合作 - 采购产品来源地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瑞典、日本、新加坡、阿联酋、中国香港[1] - 三分之一的采购产品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总金额达1.6亿美元[2] - 与阿联酋德纳达、新加坡新翔集团签署航空餐食协议,为国际航班引入当地特色餐食并深化经贸联动[2] 未来航线拓展与合作伙伴评价 - 合作伙伴柯林斯宇航公司全球航司业务副总裁称赞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速度,并表示将继续加强合作[3] - 公司计划于2025年12月4日开通上海浦东—奥克兰—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将成为全球最长航线[3]
广州港伶仃临时航道全天候通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0:43
事故与应急响应 - 2025年10月25日晚一艘散货船在广州港伶仃航道马友石灯船附近水域因碰撞沉没 [1] - 事故发生后广州海事局联合港务部门及相关港口企业立即启动船舶交通疏导工作 [1] - 港口企业优先调度符合安全通航条件的部分船舶进出港以维持运营 [1] 航道恢复进程 - 在完成水深测量与航标调整后于10月27日8时正式启用临时航道并采取分时段单向通航措施 [1] - 船舶进出港和港口生产在临时航道启用后得到快速恢复 [1] - 11月6日6时起取消时段限制将伶仃临时航道调整为全天候单向通航 [1] 通航标准与组织 - 调整后吃水15米以下船舶可正常通航而吃水15米以上船舶需乘潮通航 [1] - 过往船舶需听从广州交管中心及现场海巡船的交通组织安排有序通过 [1]
一货船因碰撞沉没,广州港伶仃启用临时航道,已全天候通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0:35
事故概述 - 2025年10月25日晚一艘广州开往上海的散货船在伶仃航道马友石灯船附近水域因碰撞沉没[1] 应急响应与初步恢复 - 事故发生后广州海事局联合港务部门及相关港口企业立即着手船舶交通疏导工作[1] - 优先调度符合安全通航条件的部分船舶进出港[1] - 10月27日8时在完成水深测量与航标调整后正式启用临时航道并采取分时段单向通航措施[1] - 船舶进出港和港口生产得到快速恢复[1] 航道通行措施优化 - 11月6日广州海事局根据伶仃临时航道扫浅扫测和航标调整情况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措施[1] - 11月6日6时起取消时段限制将伶仃临时航道调整为全天候单向通航[1] - 吃水15米以下船舶可正常通航吃水15米以上船舶需乘潮通航[1] - 过往船舶需听从广州交管中心及现场海巡船的交通组织安排有序通过[1]
京津冀空气污染过程仍在持续,三大原因导致本轮污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0:19
污染现状与程度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过程持续,PM2.5污染加剧,中部地区达到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 [1] - 11月4日区域内15个城市出现PM2.5轻度污染天 [1] - 北京市5日凌晨PM2.5浓度快速上升,小时浓度峰值达163微克/立方米,达到短时重度污染水平,目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1] 污染成因分析 - 气象条件不利,包括弱东南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最高相对湿度超过90%,边界层低至300米,促进污染物化学转化 [1] - 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供暖启动及机动车、工程机械活动水平高,导致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排放增加 [2] - 北京污染高值时段颗粒物组分以硝酸盐主导,占比达51.8%,部分时段受燃烧源排放影响明显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受到安徽北部污染传输影响,宿州等地秸秆火点密集导致局地空气质量快速转差,污染气团向北移动 [2] 未来趋势预测 - 预计11月6日至7日区域北部污染略有缓解,8日至12日区域系统改善 [2] - 北京今明两天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彻底转好预计要等到9日 [2]
突破智算设施瓶颈,全球首个单机柜级640卡超节点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09:45
产品发布与性能 - 公司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单机柜级640卡超节点scaleX640 [1] - 该超节点通过高速互联技术整合算力卡为超级计算单元 旨在解决AI算力基础设施从技术可行到商业可用的瓶颈 [1] - 产品采用系统工程创新实现算存网电冷一体化紧耦合设计 运用超高速正交架构 超高密度刀片 浸没相变液冷 高压直流供电等技术 [1] - scaleX640采用一拖二高密架构 可构建大规模高带宽低时延通信域 双节点可组成千卡级计算单元使综合算力性能倍增 [2] - 相比传统方案 产品单机柜算力密度提升20倍 并在MoE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推理场景实现30%到40%的性能提升 [2] - 产品能保障10万卡级超大规模集群扩展部署 [2] 行业背景与生态建设 - 人工智能正驱动全球产业格局重塑 规模化落地的主要瓶颈在于算力基础设施 [1] - 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加速调整背景下 中国智算发展需坚持系统级创新并加强生态协同 [2] - 针对国产化进程中高端芯片算力不足 标准缺失 软硬件割裂 协作成本高等痛点 [2] - 公司于今年9月联合20余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布AI计算开放架构 开放多项关键技术能力 [2] - 此举旨在降低AI集群研发门槛 避免重复投入 推动产业从单点突围走向生态共进 [2]
促进出口管制物项合规贸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05:50
稀土出口管制 - 中方将不断优化许可流程并积极适用通用许可等便利化措施以促进合规贸易[1] - 稀土等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中方依法依规开展许可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1] 安世半导体出口许可 - 中方已及时批准中国出口商的相关出口许可申请并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努力促进安世半导体(中国)恢复供货[2] - 中方希望荷方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为安世半导体问题找到建设性解决方法[2] 中美经贸磋商成果 - 中美双方已就关税调整发布了官方文件涉及芬太尼关税和执法合作农产品贸易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等方面[2] 加入CPTPP进程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相关工作[3] - 中国加入CPTPP将对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发挥更大作用[3]
“骑手屏蔽恶意顾客”功能上线!如何合理使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6 23:36
功能上线概述 - 美团骑手App全面上线"骑手屏蔽恶意顾客"功能 该功能已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用 [2][3] - 功能允许骑手在遭遇顾客辱骂骚扰、索要个人信息、醉酒滋事等不当行为时 通过上传录音、录像或聊天记录等作为凭证申请屏蔽用户 [3] - 每位骑手最多可屏蔽2名用户 屏蔽期为365天 期满自动解除 骑手也可随时主动调整名单 [3] 功能运作机制与保障 - 为保障用户体验不受影响 当骑手屏蔽某用户后 系统会自动匹配其他骑手 [3] - 系统通过多种配送模式、跑单补贴、天气补贴、难履约点位动态调价等方式 确保订单送达不受影响 [3] 功能的法律与权益意义 - 该功能维护了骑手作为劳动者的安宁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 使其有权在权益受损时拒绝被打扰和联系 [4] - 功能体现了劳动者具有选择服务对象的自由 是对骑手人格尊严与名誉权的维护 [4] - 功能有助于防止恶意顾客的虚假投诉、无理由差评等行为导致骑手被罚款 保障其劳动报酬不受侵害 [4] 用户申诉与平台责任 - 若用户对已完成或已开始的服务被屏蔽有意见 应当向平台反馈 平台有义务建立畅通的消费者投诉渠道 [5] - 用户认为自己被错屏蔽或误屏蔽时 可以借助12315平台投诉或直接联系当地消费者协会提交投诉材料 [5] - 平台需承担用户权益保障责任 不得以格式条款限制用户合法权益 确保配送服务合同正常履行与争议合理解决 [6] - 平台应建立"双向约束"机制 提升审核精准度并设置人工接口以避免误屏蔽 维护用户的公平交易权与申诉权 [6][7] - 平台应尽到组织和服务的义务 确立消费者有问题找平台的规则 避免劳动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冲突 [7]
1200万辆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靠什么增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06 21:16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年产销规模双双突破1200万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1] - 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升级,从规模扩张的传统工业形态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产业形态跃升,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质变 [1] - 2025年9月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量双双突破160万辆大关,产量161.7万辆、销量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 [1] - 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1124.3万辆、销量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国内市场销量占比显著提升 [1] - 新能源汽车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的主动选择,反映出消费者接受度稳步提高 [3] 头部企业表现与战略 - 比亚迪2025年1至9月全球累计销量达到32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8.64%,已完成全年460万辆销量目标的70.87% [3] - 比亚迪智能化车型成为销量重要支撑,搭载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自2025年初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170万辆 [3] - 公司每天生成的辅助驾驶数据里程突破1亿公里,体现了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数据优势 [3]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比亚迪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37.5亿元,同比增长31%,远超同期233.3亿元的净利润 [5]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200亿元,高投入支撑了多项技术创新 [5] - 2025年推出的核心技术包括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灵鸢车载无人机系统等 [5] 具体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 - 第五代DM技术实现46.06%热效率发动机与2.6升/100公里超低油耗的技术突破 [7] - 依托超150万用户月均28亿公里行驶数据库,开发出覆盖180万种工况的AI能耗管理策略 [7] - 秦L DM-i等车型实现2100公里综合续航,按当前油价计算单次加满油可省40-50元 [7] - 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与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从日常驾乘到极限越野的全场景覆盖 [9] - “智驾平权”策略将辅助驾驶功能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推动辅助驾驶从“高端配置”向“基础功能”转型 [9] 技术创新的产业影响 - 技术进步是连接用户需求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纽带,通过持续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3][5] - 技术突破推动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5][11] - 技术外溢效应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向“创造”的质变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