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算
搜索文档
 润泽科技(300442):REITS项目发行增厚股权处置收益
 新浪财经· 2025-11-02 08:4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5%至39.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0.74%至47.04亿元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61%至14.8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8.4%至38.22亿元,主要因公募REITs项目发行确认股权处置收益37.59亿元 [1]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8.11%,同比下降8.8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为45.95%,同比下降10.85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公司作为国内园区型数据中心龙头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核心地段前瞻性布局大型智算中心,其稀缺机柜资源竞争力凸显 [2] - 新增交付算力上架率不断提升,带动业绩稳健增长,公司单体100MW以上的新一代智算中心正陆续交付上架 [1][2] - 公司在2025年7月获评行业领航者,行业正处在供需好转周期中 [2]   费用与REITs项目影响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至0.04%,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至3.48% [3]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60个百分点至3.64%,因加大了研发投入 [3] - 南方润泽数据中心REITs项目于2025年8月8日在深交所上市,对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改善作用显现 [3]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AIGC浪潮下,国内智算需求逐步上量,公司有望凭借核心地段数据中心资源积累,积极把握AI产业革命机遇,率先覆盖AI头部客户 [1][4] - 国内数据中心行业供需好转,AI应用带动智算需求旺盛,而行业能耗及电力审批收紧,使公司核心地段算力中心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2][4]
 雄安集团成立智算科技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
 企查查· 2025-10-31 13:59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雄安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龙军,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 经营范围涉及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大数据服务、云计算装备技术服务、互 联网安全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全资持股。 (原标题:雄安集团成立智算科技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 ...
 IDC: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总规模突破千亿大关 同比增速接近20%
 智通财经· 2025-10-31 13:54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总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速接近20%,为疫情以来增速新高[1] - 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从“通用计算”转向“智能计算”,云厂商战略重心由“通算”向“智算”转移[1] - 2025年上半年公有云算力市场总规模达728.4亿元,其中智算资源池贡献超过五分之一[2]   智能计算成为增长主引擎 - AI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扩张、AI智能体的前沿实践以及云厂商战略性出海布局是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1] - AI相关工作负载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对通算市场的全面超越[2] - 互联网、金融、制造、医疗、政务等行业转向训练和部署贴合业务场景的行业模型,产生对高性能GPU算力、高速存储和低延迟网络的持续消耗[2] - 开源大模型技术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引发全行业中小企业AI智能体实践热潮,形成海量分布式、弹性算力需求[2]   市场竞争格局:双阵营结构 - 互联网智算阵营以阿里云、火山引擎为代表,以技术研发和场景落地为驱动[3] - 阿里云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以26.4%的份额稳居第一,市场占有率提升0.8%;火山引擎实现跳跃式增长[3] - 互联网云厂商依托集团内部AI业务形成强劲内需,并将成熟技术向外部市场进行产品化输出,构建“算力+模型训练+推理部署+应用开发”一体化生态[3] - 运营商智算阵营以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为代表,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及央国企AI化转型政策红利,呈现高投入、高增长势头[4] - 运营商阵营更注重“算网融合”,在提供确定性网络保障的同时深入行业场景,并开始注重商业化回报与投入产出平衡[4]   核心需求行业分析 - 互联网电商与娱乐社交是智算资源稳定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广泛采用AI生成内容、智能推荐与审核应用[5][6] - AI大模型科技公司是GPU集群的主要租用方,需求包括大规模预训练、微调和API调用[5][6] - 自动驾驶行业从算法迭代到仿真测试对算力需求几乎无上限[5][7] - 金融支付行业在风控、反欺诈与智能投顾中深度应用AI,对实时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算力需求与日俱增[5][7] - 这些行业共同特点是数据密集、创新活跃、资本充裕,广泛采用多云架构与弹性智算服务以应对负载波动[7]   通算与智算的协同发展 - 通算IaaS仍支撑绝大多数企业级应用与数字化转型项目,在AI未完全渗透的传统行业仍是云迁移核心形态[8] - 智算的落地反哺通算市场,AI技术推动云平台在资源调度、成本优化、能耗管理等环节优化,提升通算运营效率[10] - AI推理任务中部分轻量化场景可运行于通算环境以提升性价比,未来“智算驱动通算升级”将成为新常态[10]   资本与产业链影响 - 智算市场高速发展对社会资本产生“虹吸效应”,2024年主要云厂商智算投资总额基本实现翻番增长,而通算资源投资增速明显放缓[9] - 资本集中投入带动GPU、AI芯片、光模块等上下游产业链扩容,部分云厂商的通算扩容计划被迫延后[9]   出海战略与国际化 - 主流云厂商将“出海”作为公有云市场第二增长曲线,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区域市场潜力巨大[11] - 海外丰富的AI大模型生态对中国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形成“营收增长”和“技术升级”的海内外良性双循环[11]   国产化生态发展 - 国产算力生态快速成熟推动国内整体产业链水平提升,国产化占比显著提升[12] - 硬件供给多元化:华为云以昇腾AI芯片和鲲鹏CPU构建全栈国产化服务;百度智能云基于自研昆仑芯提供国产化选项;阿里云大力推进国产化公有云底座[13] - 在政策引导和供应链安全因素下,中小企业、政府和国企相关单位将“国产化”纳入核心选型标准,云厂商国产化资源池协助用户完成技术升级与迁移[13]
 来了!2026 ICT行业趋势年会,今年主题你来定
 搜狐财经· 2025-10-31 04:55
北京京都信苑饭店 家人们!备受关注、一年一度的2026 ICT行业趋势年会终于定档啦! 工信智媒体总编"刘皇叔"带着编辑部小伙伴们头脑风暴完,就马不停蹄跟大家同步: 2025年12月11日 咱们一起唠唠ICT行业新趋势! 2026 ICT风向在哪?编辑部先开脑洞! 主题创意会热热闹闹,大家金句和灵感不停冒,AI、智算、5G-A、融合这些热门词,成了核心创意点。 配图由即梦AI与豆包AI生成 编辑小孟(AI派) 从技术突破到实际应用,从单个创新到整个生态,小伙伴们畅所欲言,各有各的想法,每个创意都说到了行业关键处。 重头戏! 2026 ICT行业趋势年会主题 你说了算! 为心仪主题提案打call投票! 重要的来了! 留言区甩出自创主题 "最热的话题非AI莫属,AI重构产业,必须C位……" 编辑小申(融合派) "智能如潮水般涌现,融合才是关键,技术跟产业、场景捏合到一起才能实现跃升……" 编辑小沈(技术派) "既然是ICT行业趋势年会,5G-A和光网必不可少,技术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
 海南华铁前三季度营收增19.38% 智算板块净利润破5000万
 智通财经网· 2025-10-29 18:50
 公司整体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47亿元,同比增长19.38% [1] - 单三季度营收16.42亿元,同比增长20.21%,呈现逐季加速态势 [1]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达5.30亿元,同比增长8.83% [1] - 单三季度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24.21% [1]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3.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10% [1]   战略转型与业务格局 - 公司核心业务形成“传统设备租赁+智算服务”双轮驱动格局 [1] - 作为海南省属国企海南控股的上市企业,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 [1] - 布局智算业务,复制设备租赁成熟模式开展算力设备租赁与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1]   传统设备租赁业务 - 在全球租赁百强榜排名升至第27位 [2] - 全球高空作业机械租赁排行榜升至第3位 [2]   智算业务板块 - 前三季度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归母净利润超5000万元 [2] - 截至9月末,公司累计交付算力资产达15.12亿元,较中期披露的14亿元规模持续增长 [2]
 东华软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88亿元 同比增长3.69%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8 20:47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8亿元,同比增长3.69%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减少28.45% [1] -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66亿元,同比增长16.35%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减少46.76%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及应用软件开发 [1] -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医疗、金融、智慧城市、水利、智算等多个领域 [1]
 游族网络:子公司拟参与投资设立无锡云星智算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20:29
 投资主体与结构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驰游信息及游族互娱参与设立无锡云星智算投资合伙企业 [1] - 投资合作方包括无锡新通及新虹发展 [1] - 公司方面拟认缴出资总额不超过10.01亿元,占合伙企业总认缴出资比例不超过15% [1]   投资规模与安排 - 无锡云星智算投资基金总规模预计不超过66.73亿元 [1] - 公司方面拟首期合计出资2亿元 [1]   投资方向与战略意义 - 投资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及智算领域的优质企业和投资机会 [1] - 投资旨在为公司长远发展进行前瞻性技术储备 [1] - 投资目的为协同公司主业发展,促进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公司在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 [1]
 视觉中国:拟战略投资凌川科技,投资额度不超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7 12:09
 合作公告 - 视觉中国与凌川科技于10月17日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并达成战略合作 [1] - 双方合作领域包括AI视觉芯片、多模态大模型训练推理、智算解决方案 [1]   投资细节 - 视觉中国拟认购凌川科技增发的新股,投资额度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 [1] - 视觉中国完成投资后,在未来凌川科技增加注册资本时有权按持股比例优先认购新增注册资本 [1]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跌0.43%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反弹1.72%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12:0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43%或111点,收报25779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36% [1] - 早盘成交额为1562亿港元 [1]   生物科技行业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反弹1.72% [1] - 药捷安康-B股价短线拉升42%,成交额超11亿港元 [1] - 康方生物股价上涨超5%,其依沃西HARMONi-6研究结果将在《柳叶刀》和ESMO LBA同步发表 [1] - 荣昌生物股价上涨超5%,其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国III期临床研究成果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2] - 百心安-B股价再涨超10%,机构认为其肾动脉去神经术商业化即将加速 [5]   科技与通讯行业 - 中兴通讯股价一度上涨7%,年内累计涨幅已超80%,公司强化智算相关产品研发 [3] - 小米集团-W股价再跌3%,机构称股价波动受多宗新闻热点及市场传闻影响 [8]   航空运输行业 - 航空股再度走高,东方航空股价上涨4.9%,南方航空股价上涨2% [3] - 行业景气好转有望持续,三大航司9月主要运营数据亮眼 [3]   新消费行业 - 新消费概念股集体走高,老铺黄金股价上涨6%,卫龙美味股价上涨3%,泡泡玛特股价上涨超5%,锅圈股价上涨超3% [3]   教育行业 - 教育股拉升上扬,思考乐教育股价上涨超18%,新东方-S股价上涨超6% [4]   能源运输行业 - 中远海能股价上涨超4%,9月原油轮市场需求表现强劲,多重因素下VLCC运价有望走强 [6]   其他个股异动 - 比特策略股价下跌超9%,被香港证监会点名股权高度集中 [7]
 艾可蓝刘屹:加快环保技术迭代 用“艾”让天更“蓝”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20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 - 公司于2009年成立,历经五年亏损后于2014年实现营业额爆发式增长,并在2020年于创业板上市[3][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5.19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26万元,同比增长23.82%[3] - 公司从行业跟跑者发展为领跑者,目前正向全球环保领军企业目标冲刺[3][10]   核心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打破外资企业长达二十年的技术垄断格局,掌握三元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等核心技术[4][5] - 公司构建四大核心技术体系,拥有280项授权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及70多门类催化剂配方技术[5] - 公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产品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颗粒物捕集装置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5]   主营业务市场与转型战略 - 公司核心市场聚焦于商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领域,这些领域电动化进程缓慢,需求有坚实支撑[6] - 非道路机械自2023年国四标准实施后尾气处理需求显著增长,船舶领域受国内外双重标准推动需求不降反升[6][7] - 公司针对混动车型开发适配尾气后处理产品,并推进电池PACK系统技术研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7]   新业务领域布局 - 公司提前布局国七排放标准技术,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专项研发计划,牵头承担两大关键课题[3][7] - 在氢能领域研发氢燃料电池催化剂、PEM电解水催化剂,在智算领域布局供应链平台、智算资源平台及AI+医疗数据挖掘业务[7] - 公司以多元化、精益化、国际化为方针,在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间寻找平衡[8]   国际化拓展与合作 - 在欧洲市场通过并购开拓客户,与多国客户开展全系统产品开发工作[8] - 在亚洲市场与日本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已获得小批量订单[8] - 预计未来3至5年内,海外业务将与国内业务并驾齐驱[8]   人才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探索课程共建与项目共研的双向育人机制,与高校合作培养具备技术、低碳、数字化三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9] - 公司董事长在10多年间共培养2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研发[10] - 企业将技术痛点与研发需求精准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驱动行业长远发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