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日报客户端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全市234座桥系完成环境整治,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9:17
北京市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 - 石景山区已完成全区4处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实现全年任务半年完成,新增社会停车场17处、车位约750个,实施交通疏堵2处,增设绿化景观4处 [1] - 莲芳桥通过"改""挖""绘"三大组合拳推进改造,新增4处社会停车场提供110余个停车位,铺设草坪150平方米,砌筑花池260米 [2][5][7] - 新首钢大桥桥下东部空间2.3万平方米改造完成,从"灰色空间"变身为集运动、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活力港湾" [7][9][11] 交通优化措施 - 莲芳桥西进口高峰小时流量达816辆,掉头车辆312辆,改造后开辟限高3米的新掉头通道,将三车道拓展为四车道 [4] - 全市针对交通流量大的桥区利用桥下空间增设掉头、左转车道,科学调整交通组织后桥区交通联通性显著增强 [13][14] 功能提升与生态美化 - 莲芳桥增设智慧停车设施,完善照明、监控及无障碍设施,实施人行步道砖铺、电力通信管道等工程 [5] - 全市中心城及重点桥系拆除管理用房及护栏,以花池、花箱实现通透美观,对闲置空间实施见缝插绿、立体绿化 [14] - 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改造引入健身设施,打造"城市会客厅",规划全龄友好活动区域 [9] 全市整治工作进展 - 北京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印发《北京市桥下空间建设和使用技术导则》 [13] - 已完成234座桥系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4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燕莎桥、黄康桥、北苑桥等工程正在推进 [14]
新首钢大桥桥下“灰色空间”变身“活力空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8:1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今年交通部门统筹市规委、市城管委、市园林绿化局、各区政府等多单位综合施 策,持续推进桥下空间整治提升。截至目前,14座重点桥系提升工程完工。其中,石景山区探索"一桥 多用、空间善治、生态惠民"模式,新首钢大桥、莲芳桥桥下空间实现华丽蝶变。 三大"组合拳",莲芳桥换颜 石景山区有12座城市道路及公路桥系、共40处桥下空间,涉及五环路、六环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及S1线 等交通枢纽,通过交通优化、功能挖潜、生态美化等多举措,推进桥下空间升级,新增社会停车场17 处、车位约750个,实施交通疏堵2处,增设绿化景观4处,实现区域交通效率与城市出行品质双提升。 其中,莲芳桥通过"改""挖""绘"三大组合拳,让桥下空间焕然一新。 "改"出畅行新速度。莲芳桥地处莲石东路快速路,紧邻五环路,交通流量大,常因掉头车辆排队影响道 路通行效率。此次改造在桥下原有掉头口西侧开辟限高3米的掉头新通道,提前分流小型车辆,并实 施"借道左转",将西进口三车道拓展为四车道,大幅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挖"出停车新资源。改造工程整合桥下闲置空间、环卫站点等,新增4处社会停车场,提供110余个停车 位,还推出居 ...
17家商协会共绘京西乡村振兴新图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6:57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 北京市调味品协会流动党支部发起联合17家商协会组成跨界代表团深入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峪村举办"党建引领聚合力 跨界融合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党建+产业+文化"融合振兴新路径 [1] - 代表团沉浸式体验清水镇生态非遗基地"百花人家"传统饮食文化挖掘非遗资源驱动乡村文旅融合潜力 [1] - 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第一联合党委书记傅跃红提出整合17家协会资源协同推进聚焦门头沟生态定位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特色产业 [5] 产业合作与创新实践 - 多家协会联合倡议开发融合洪水峪非遗元素的"联名文创产品"探讨乡村旅游推介、农产品展销、人才培训等多元合作 [3] - 北京市调味品协会会长车有荣提出共建"社会大课堂基地"推动乡村资源转化为研学实践平台 [3] - 门头沟区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王虎城推介区域特色精品农业呼吁各方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务实合作 [6] 纪律与机制保障 - 活动特邀市委党校阙华锋主讲专题党课《筑牢纪律防线 深化八项规定精神实践》聚焦乡村振兴与协会协作中的廉洁风险点 [8] - 与会者一致认为纪律是发展的"压舱石"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8] - 探索建立常态化"党建联合体"机制深化党委共建 [5] 活动成效与示范意义 - 活动成功搭建"党建引领、政府搭台、协会出力、乡村受益"高效平台为深山区振兴注入跨界动能 [10] - 探索的融合路径对京西乃至更广区域的乡村振兴具有示范意义 [10]
官宣!北京多所高校成立新学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6:50
高校新学院成立动态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于6月27日在珠海校区揭牌 聚焦绿色低碳健康智慧技术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颠覆性技术 构建"教研融合产教协同科教融汇"生态体系 [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量子科技学院2025年成立 瞄准量子精密测量基础理论计算操作系统等方向 建设"三系一院一平台" 打造全链条育人体系输送量子科技人才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未来科技学院2025年5月获批 聚焦计算机集成电路航空工程等应用科学领域 采用本硕贯通六年制 融合法国INSA培养模式 [6][8]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北京理工大学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年6月14日成立 前身为2008年宇航学院 聚焦跨域精打空天动力深空探测等方向 具有火箭导弹专业历史积淀 [10] -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2025年5月成立 设信息传播系舆情与社会治理系等机构 覆盖本硕博培养体系 培养数智时代复合型传播人才 [12][13] - 北京电影学院影像传媒学院2025年6月28日成立 整合摄影学院与视听传媒学院资源 开设摄影广播电视编导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构建完整培养体系 [15] 国际合作与特色模式 - 中法未来科技学院由北航与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合办 位于杭州国际校园 采用中法英三语教学 强调工程教育国际化标准与可持续发展 [8] - 未来技术学院依托北师大珠海校区"特区+校区"双重优势 获得教育部广东省及珠海市政策支持 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战略 [3] - 量子科技学院通过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协同育人 强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 形成科研-技术-产业全链条培养范式 [5]
推出“全民电竞基金”,国际电子竞技委员会即将设立北京代表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5:43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电竞论坛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国际电子竞技发展论坛上宣布成立北京IEC共同工作组并推出"全民电竞基金" [1] - "全民电竞基金"将提供便携式游戏笔记本套件给偏远山区人群,并在北京、内罗毕等城市建立AI实验室,计划2025-2026年推出突破性电竞技术 [1] - IEC主席强调中国是"核心伙伴",北京代表处将作为连接中国电竞与国际舞台的枢纽,聚焦标准制定、文化交流与人才培养 [1] 电竞产业战略布局 - 北京市政府表态将发挥科技创新、文化底蕴和国际交往优势,把电竞产业打造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引擎 [1] - 十余家中国机构包括杭州市智力运动管理中心、江西省数字文化集团等与IEC中国委员会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中国电竞国际化 [2] - 论坛吸引全球40余国400余名政府代表、国际组织领袖及行业专家参与,共同规划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 [2] 电竞的社会价值与国际合作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指出电竞正在重塑娱乐、体育与科技边界,是青年赋能和教育创新的关键平台 [2] - 电竞被认定为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力量,特别为边缘群体提供平等机会 [2] - 国际电子竞技委员会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化合作,构建两大国际组织的深度融合机制 [2]
跨越国界,最美冬奥城汇聚中韩青少年同冰共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5:04
中韩短道速滑合训活动 - 韩国檀国大学短道速滑队3名教练带领12名运动员受邀与延庆本土少年滑冰队员展开为期10天的技术交流 [1] - 双方在冰面上并肩切磋,以技术为纽带,续写冬奥冰雪情缘 [1] 训练场景与技术交流 - 韩国队员身着亮黄队服,滑行时展现专业风范,延庆少年紧随其后学习动作细节 [3] - 韩方教练吴龙锡现场指导技术要点,延庆队教练孟美君记录数据并调整队员动作 [3] - 韩方运动员在弯道处的速度控制与身体平衡能力让延庆青少年收获颇多 [5] 运动员表现与互动 - 韩国选手金珉佑(2024-2025赛季世青赛1500米银牌、500米铜牌获得者)展示爆发式启动技巧 [5] - 延庆12岁小将王梓萌通过翻译虚心请教动作要领,立志站上更高领奖台 [5] - 檀国大学队师生高度评价延庆冰面质量、气候条件及组织效率 [5] 合训意义与长期规划 - 此次合训是延庆打造"国际冰雪交流窗口"的实践,旨在零距离学习顶尖技术细节 [6] - 延庆通过国际合训渠道构建覆盖国际、国家、国内的三级高水平训练交流网络 [6] - 活动不仅提升滑行效率,更强调体育精神的无国界传承 [6]
“数据技术赋能数据产业发展”专题论坛举办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1:58
中国数据街高质量发展论坛 - 西城区政府主办"中国数据街"高质量发展论坛 聚焦数据技术赋能数据产业发展 [1] - 论坛举办地点位于大吉巷中海金融中心 [1] 应用场景与企业能力清单 - 发布12个应用场景建设需求 覆盖教育教学 养老保险 智能税务 城市安全 智慧出行等领域 [3] - 13家企业入选能力清单标杆案例 包括北京电信 北京联通 中国移动研究院等 [3] 可信数据空间试点项目 - 6家企业参与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覆盖金融 能源 环保 教育等重点领域 [5] - 项目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国家科技金融风险监控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 [5] 数据科创中心创新成果 - 大吉巷数据科创中心发布Lovong"龙凤"人工智能开放应用平台 通过接口 一体机 PAD学习机等形态输出能力 [5] - 平台重点开拓出版行业数据服务新赛道 推动教育智能化发展 [5] 算电融合创新成果 - 发布"AI智能辅助绿色采购平台"和《电力与算力协同发展蓝皮书》 [5] - 成果由国网冀北电科院 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联合推出 [5] 数据要素×大赛 - 启动金融服务赛道分赛 推动金融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6] - 大赛由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 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西城区政府联合主办 [6]
北京:研究适用生命科学的AI基础理论和算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11:55
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行动计划核心观点 - 目标是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高地,构建创新与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3][4] - 计划通过技术创新、数据汇聚、场景应用和生态培育四大路径实现目标,涉及基础研究突破、数据流通机制创新、产业赋能深化等具体任务[4][6][8][10] - 量化目标包括落地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助力20个创新药械进入临床试验,在10个医疗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4]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建成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形成2-3个有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4][5] - 技术层面将突破虚拟细胞、医学数字孪生、DNA存储等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生物医药基础模型[6][7] - 人才与主体培育目标包括引育100名高水平人才,梯度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5][18] 重点任务 基础研究突破 - 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开展认知智能、类脑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前沿研究[6] - 研发多尺度生物医药基础模型,提升靶点发现和临床试验效率[7] 数据汇聚流通 - 整合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影像云平台等资源,建设疾病数据资源库和公共数据集[8] - 搭建医药健康可信数据空间,支持数据资产交易和跨境流动,实施"监管沙盒"机制[9] 产业赋能应用 - 覆盖药物研发全链条:从分子生成到临床试验服务,支持智能化实验室和智能工厂建设[10] - 中医药领域将构建智慧诊疗平台,优化中药研发路径[11] - 医疗服务领域开发数字医生、智能诊疗产品,推动基层医疗智能穿戴设备应用[12] - 监管领域利用AI辅助审评、风险评估,创新科学监管模式[16] 生态体系建设 - 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开展算法可靠性验证和人机协同性能测试[16] - 建设孵化加速平台,提供干湿实验环境和算力资源保障[17] - 通过国际论坛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出海[20] 保障措施 - 政策支持包括加速创新产品定价入院,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21] - 人才引进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形成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企业合力[21]
跟党奋进十年路 群团筑梦石景山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05:10
政治引领与组织建设 - 石景山团区委创新党建带团建"四带机制",实现党团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维度的基因融合 [20] - 石景山区工商联通过"引、育、助、宣"思想政治引领机制,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同心同向 [20] - 石景山区科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石景山区总工会吸纳1.2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 [21] 服务创新与群众需求响应 - 石景山区总工会十年间开展2000余场"职工-企业双沟通会",将集体协商嵌入基层治理 [20] - 石景山区妇联"银杏家庭成长中心"年均开展活动500余场,成为亲子互动和家庭互娱的打卡地 [23] - 石景山区红十字会构筑的生命守护网覆盖4.1万持证救护员,从冬奥会应急救护到抗洪救灾 [24] 产业融合与科技赋能 - 石景山区科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双重引擎,组织院士专家团服务企业超2000家次,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产业 [22] - 石景山区侨联动员侨界力量参与Hicool大赛助力优质创新项目落地 [24] - 石景山区总工会建立多层级工匠人才培育选树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24] 文化与社会治理 - 石景山区文联十年间扶持引导创作8000余件文艺作品,推动文艺从"象牙塔"走向市井街巷 [23] - 石景山团区委打造"社区青春行动",组织6000余名青年参与基层治理 [23] - 石景山区妇联探索"妈妈岗"就业模式帮助女性破解生育与就业平衡困境 [25] 组织覆盖与智慧化转型 - 石景山区侨联推进"示范侨之家"建设,五里坨街道天翠侨苑"侨之家"获评全国侨联系统典型选树单位 [21] - 石景山区残联构建"互联网+残疾人"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22] - 石景山区工商联在13家基层商会建立法律服务站,实现"商会+律所"全覆盖 [25]
首都发展综合指数呈整体上升态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4 05:09
首都发展综合评价 - 2010至2023年首都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指数及协同发展指数均呈整体上升趋势,2014至2016年增速加快后保持高位稳定[1] - 首都发展综合指数前期增长平缓,后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 文化产业发展 - 2024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达23022.6亿元,同比增长6.6%,延续稳定增长态势[1] - 文化领域呈现"质"与"量"双提升,文化产业成为观察城市文化实力的直接窗口[1] 国际交往与科技创新 - 北京在国际权威排名中表现优异,巩固全球性城市地位[2] - 科技金融景气评价显示北京居全国第一梯队,在科技金融供给、科创产业培育等方面优势显著[2]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实践突破[2] 经济发展格局 - 2024年北京经济呈现"前高后稳"走势,实现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2] - 2025年预计需求增长稳定,新动能加速释放,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布局优化[2] - "人工智能+"新业态加速转化落地,服务业持续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2] 消费与就业市场 -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服务消费稳健增长,宠物经济、绿色消费等新形态崛起[3] - 2024年劳动报酬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提升,反映就业优先政策有效落实[3] - 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带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实现就业规模稳定扩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