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探寻人工智能产业跃升之路
四川日报· 2025-06-13 06:3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建议打造一批具有标杆意义的'AI+'示范应用场景,特别是在智慧城市治理、老龄健康服务等关 键领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建议加快人工智能专门立法,对数据权属、算法问责、安全 边界等关键问题在法律层面予以清晰界定。""统一、互认的标准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参 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话语权,要在标准制定上下功夫。"…… 6月9日至10日,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问诊展开——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四川省全 国人大代表到成都、绵阳等地开展专题调研,零距离触摸"一号创新工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脉 搏。从成都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到绵阳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代表们一路观察、一路思考、一路 建言,为西部创新高地探寻人工智能产业跃升之路。 建言献策 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在机器人"夸父"的带领下,代表们走进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听"夸父"介绍它 的"兄弟姐妹"——各种新型机器人的"看家本领"。在"铁甲钢拳"中,代表们看到的不只是技术的 提升,更是四川人工智能产业从源头到应用端的不懈攻坚。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各地要因地制宜,注重差异化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全国人大代 表,四川东 ...
语言张开的翅膀
四川日报· 2025-06-13 06:22
诗歌美学分析 - 龚学敏的诗歌成为新的美学现象,其创作轨迹不确定且灵活,探索诗歌的最大可能性 [1] - 诗歌美学包含三个维度:突围、嫁接、裂变 [1] 突围诗歌的惯性写作 - 龚学敏早期作品如《长征》《钢的城》《紫禁城》体现朦胧诗派传统叙事风格 [2] - 通过《九寨蓝》等作品突破传统,转向非线性的诗意表达,注重自然与性灵的吟唱 [2] - 在"诗言志"传统下,龚学敏更侧重"永言",开辟新的诗歌路径 [2] 诗歌嫁接术 - 龚学敏采用嫁接手法,将无关联的物象结合,创造新的诗意表达 [3] - 例如《隐士》中"隐士把自己磨成雪片状的刀刃"体现陌生化语言嫁接 [3] - 诗集《九寨蓝》后风格快速转变,嫁接手法更加大胆,如《纸葵》引发诗坛关注 [3] 裂变与创新 - 龚学敏通过裂变式创作打破旧有规制,建立新的诗歌秩序 [6] - 《纸葵》代表其诗歌能量的爆发,形成独特的诗歌高原 [6] - 其想象与表达方式独特,不重复他人或自我复制,持续探索未知领域 [6] 语言创造与诗学意义 - 龚学敏以自由的语言和想象力构建诗歌新语境 [7] - 解构词语并重组语义,形成新的诗歌景观 [7] - 为新诗发展开辟新路径,建立美学意义上的新境界 [7]
无论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都不能忘了根丢了魂
四川日报· 2025-06-13 06:17
艺术创作理念 - 拒绝闭门造车,强调向世界、生活、民间寻求创作源泉,艺术需扎根民族文化土壤[4][5] - 坚持民族艺术现代化道路,从上古文明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6][7] - 艺术应独立有个性,反对教条主义,主张"无法之法"的自由创作方式[6][7] 艺术成就与风格 - 创作涉猎广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作品超过350件在成都展出[5][6] - 设计作品包括奥运福娃、国航航徽、多套生肖邮票等公共艺术项目[5][6] - 形成重视整体又关注细节的独特风格,作品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5][6] 熊猫主题创作 - 专为成都展览创作《熊猫花花》作品,几十年持续创作熊猫题材作品[5] - 设计的奥运吉祥物"晶晶"原型为熊猫,推动熊猫文化国际传播[5] - 熊猫形象创作注重神态刻画,并将平面绘画转化为立体雕塑语言[5] 艺术馆建设 - 在杭州、北京、银川、济南等地建立艺术馆,捐赠数千件作品[7] -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2008年落成,京杭大运河两端各建一座艺术馆[7] - 银川艺术馆将古老岩画与现代艺术作品并置展示[7] 国际文化交流 -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多地举办个展,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7] - 主张艺术应保持民族特色,反对完全与世界接轨的文化同质化[7] - 通过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瑰宝,承担文化传播使命[7]
90万老年志愿者投身“天府银龄行动” 今年将在全省开展不少于6000场(次)活动
四川日报· 2025-06-12 11:29
老龄化社会现状 - 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000万人,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1][2] - 全省已发展老年志愿服务队伍4662支,注册人数超90万 [1][2] 老年志愿服务发展 - 四川省形成五级老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覆盖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急等服务 [2] - 2023年各市(州)将至少开展3项"天府银龄"志愿服务活动,全省活动不少于6000场(次) [2] - "天府银龄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全省开展活动不少于1500场(次) [2] 志愿服务具体举措 - 组织银龄专家技术服务团,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 探索在39个欠发达县域和浙川68个结对帮扶县开展老年志愿服务 [3] -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与欠发达地区签订老年志愿服务结对协议 [4] 管理与保障机制 - 建立老年志愿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4] - 倡导各地引进商业保险,保障志愿者安全 [4]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全省每年开展上千场
四川日报· 2025-06-12 11:29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政策实施 - 《"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小学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1]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在全省各类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 [1] 学校中医药教育设施建设 - 泸州市龙马潭区天立春雨学校设有两间中医药教室和一间芳疗室供学生实操 [1] - 成都市锦里小学设立中医体验馆和文化长廊展示中医名家画像 [1] - 成都市锦里小学在校内"杏林阁"组织各年级学生种植中药材 [3] 课程与教学特色 - 天立春雨学校的中医药课程是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 [1] - 锦里小学将国医内容融入生命科学、语文等课程 [1] - 常态化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讲解穴位、治未病等知识 [1] 节日主题活动 - 端午节期间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专家进校讲解艾叶、香附等药材 [2] - 国际博物馆日绵阳市游仙区医院开展针灸铜人、穴位疗法体验活动 [2] 实践教学活动 - 内江市第十三小学学生参与制作香囊、艾条和称药捣药 [3] - 天立春雨学校学生制作中药配方驱蚊液 [3] - 四川省每年开展上千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3]
四川第三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
四川日报· 2025-06-12 11:29
双向揭榜挂帅机制 - 四川创新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机制,今年已发布两批次140项榜单,促成95个项目成功揭榜,项目总投资2088.8亿元 [1] - 第三批40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其中"成果找市场"20项,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服务(5项)、高端能源装备(4项)、医药健康(4项)、人工智能(3项)、新能源(2项)、航空航天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各1项) [2] - "企业找技术"榜单20项,具有技术紧迫性强、行业带动力高特点,包含6项"卡脖子"技术、11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3项新兴产业补短板技术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前两批"成果找市场"项目42个,总经费14.1亿元,预期带动社会投入超53亿元,转化形成创新产品50个以上 [2] - 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院与天府新区企业合作开发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 [2] - 盛德高科技揭榜四川大学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准备在天府新区落地 [3] 成果转化基金支持 - 四川省启动50亿元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内资金各出资40%,省外资金20% [5] - 基金已设立7只子基金(种子期1只、天使期3只、创投期3只),规模达40.5亿元 [5] - 基金聚焦"15+N"重点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投资4个项目1.5亿元,计划2025年投资超5亿元 [5] - 基金重点关注科技通信、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七大领域,已立项10个项目拟投3.9亿元,储备20余个项目 [5]
三年来,宜宾学院以“平实之心”做实做细就业工作丨牢记嘱托 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
四川日报· 2025-06-12 10:52
就业成果 - 宜宾学院三年来有求职意愿的重点群体毕业生100%落实毕业去向,毕业去向落实率实现高位逐年增长,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 [1] - 宜宾市三年来共招引本科及以上人才近6万名,近万名在宜高校毕业生留在宜宾就业 [1] - 学校年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和宣讲会200场左右,每年提供岗位2万多个 [5] 就业指导与课程改革 - 宜宾学院将"平实之心"纳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32课时的就业指导课被纳入学分考核 [3] - 学校为大一新生提供成长记录手册,帮助学生从进校起规划职业生涯 [3] - 通过专题交流分享会、视频直播、校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就业观 [3] 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 - 宜宾学院新增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3个本科专业,并成立川茶学院、竹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 [6][7] - 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改革、实习实践、订单式培养,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7] - 与川茶集团共建精制川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组建跨学科校企联合研究团队 [7] 国际化与区域服务 - 宜宾学院建立老挝琅南塔校区,与16个国家的30余所大学和教育部门建立合作交流机制 [7] - 学校出台服务宜宾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成立"宜宾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提供博士专家服务团"定制化"服务 [7] 重点群体帮扶 - 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生,学校提供单位推荐、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一对一指导 [6]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母光华在学院帮助下被重庆某公司录用 [6] - 学校对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关注持续至毕业后,保持长期联系 [6]
推进药材种植标准化,三台县探索建设数智化产地仓 这里的麦冬都有身份证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数字赋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 三台县率先探索数智化麦冬产地仓建设模式,搭建集种植、加工、仓储、销售、质检、金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从传统种植向数字化发展的转型 [5] - 产地仓采用物联网设备和摄像头对17000多亩麦冬种植基地进行精准监控,实时反馈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执行情况 [7] - 每批检测合格的麦冬贴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可获取产地、成分、含量及土壤、水源等检测报告,实现全程溯源 [7] 标准化种植与仓储创新 - 产地仓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规范种植流程,解决传统种植分散、设备落后问题 [7] - 6500吨规模实体仓储实现温湿度自动化调控,确保麦冬符合药典标准保存3年,并对外开放供其他种植户使用 [8] - 仓储常年储备1000吨麦冬作为市场缓冲,避免价格波动导致的"药贱伤农"和药企原料短缺 [8] 金融与质控体系保障 - 产地仓推出供应链金融云平台,与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提供农资贷款、仓单质押、价格指数保险等服务,降低产业链各环节风险 [9][10] - 引入第三方7S道地保真质控体系,联合科研院所制定标准,从新品种选育、农残控制到认证评估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10] - 通过订单生产模式保障农户收益,按成本上浮比例定价回收合格麦冬,稳定种植积极性 [9] 产业延伸与政策推广 - 开发麦冬植物饮料、洗护用品等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10] - 产地仓模式已纳入国务院《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在全国主要药材产区推广 [11] - 四川计划聚焦"一县一品",在川芎、白芷等道地药材主产区复制该模式 [5][11]
开启“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新阶段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科技创新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成都隆重 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带一路"朋友在美丽的天府之国再相聚,大家诚挚交流、凝聚共识、深化合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力量,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 域,也是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方向。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的"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已成为共建国家 加强科技交流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平台。自首届大会举办以来,我国秉持团结合作、开放 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创新丝绸之路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前行,科技合作机制日趋 深化,各国人文交流愈发紧密,创新合作成果日益丰硕。 本届大会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 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打造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机制化交流平台,推动共建国 家跨领域、跨地区科技交流和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强科技支撑。本届大会得到了共 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积极响应,参与国别多,涉及领域广,预期成果丰硕。大家将在共建"一带一路"框 架下,共同把 ...
多家机构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 人工智能,终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人工智能产业爆发 - 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奇点时刻,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1][2] - 大模型等技术持续落地,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展 [2] - 人工智能未来可能应用到太空领域,"太空计算"或成下一代颠覆性方向 [2][4]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发布"'一带一路'十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包括低碳智能工厂、灾害智能预警响应、农牧业生产赋能等 [2] - 低碳智能工厂将优化制造工艺和业务流程,推动降本增效 [2] - 数智医疗赋能普惠健康,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2] 人工智能面临挑战 - 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智能硬件对算力要求更高 [3][4] - 算力缺失降低用户体验,限制行业发展,如脑科学领域的意念控物技术 [4] - 行业人才缺乏,新兴职业如AI伦理学家、AI产品经理等需求增加 [4] - 人才培育面临缺师资、缺场景、缺教材、缺课程的制约 [4] 解决方案与计划 - 之江实验室布局"三体计算星座"项目,将12颗"计算卫星"送上太空,目标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提升 [5] - 高校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跨学科融合数据库管理课程和AI算法课程 [5] - 发起"人工智能强化学习可持续发展计划",包括教育普惠和标准共建两方面 [5] - 教育普惠目标让人工智能"人人都能学、人人都会用" [5] - 标准共建将发布强化学习系统相关技术标准,提升学习效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