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搜索文档
光影摇曳江城夏夜
长江日报· 2025-07-06 08:42
露天电影文化IP升级 - 武汉江滩露天电影从消暑方式升级为城市文化IP,形成矩阵式放映模式,今年在汉口、武昌、汉阳设有7处放映点 [2][8] - 汉口江滩五福广场成为网红打卡地,每晚吸引大量游客,现场配备80多把露营椅和小板凳 [7] - 露天电影与长江灯光秀、市集结合形成联动效应,"知音吉市"和"知音电影夜市"等衍生业态带动夜间消费 [7] 特色放映场景创新 - 汉口江滩一元广场放映点绿树环绕营造宁静氛围,武昌江滩长江观景第一台可同步欣赏武汉长江大桥和龟山电视塔景观 [10] - 汉阳江滩鹦鹉洲长江大桥下桥梁文化广场形成银幕、大桥与江景的爆款画面组合 [10] - 武汉长江二桥下"江遇——桥墩电影"将工业风桥墩与电影艺术结合,每晚7-9点放映后还有乐队表演,今年扩大免费观影区 [15] 传统形式创新演绎 - 武汉园博园竹床文化节设置近200张竹床,每晚放映露天电影吸引数百游客,活动持续至8月24日 [14][15] - 江夏区市民休闲活动中心水幕电影采用20米高扇形水幕,配合谭派京剧脸谱等本土文化元素呈现3D效果 [20] - 东湖沙滩景区水上漂浮影院7月10日开幕,游客可乘发光漂浮船体验"听浪观影"的创新形式 [20] 文旅融合效应显现 - 武昌江滩国旗广场新增放映点与健身区结合,铁机路白塔广场放映点与网红景点形成"日落打卡+夜映电影"动线 [10] - 各类创新放映形式带动周边消费,如市集小龙虾、啤酒等夜间经济,部分活动持续至深夜12点 [7][15] - 新型放映场景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形成网络热度,吸引外地游客专程体验 [10][15]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淘淘”20岁了
长江日报· 2025-07-06 08:35
长江江豚人工繁育成果 - 世界首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 其家族已发展至5头 为濒危物种带来希望 [1] - "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 创人工繁育存活首例 [1] - 科研团队通过调整种群结构 2020-2024年成功实现"淘淘"三胎繁殖("汉宝""小久久""F9C24") 突破馆养繁育困境 [1] 科研保护进展 - "淘淘"案例积累20年生物学研究数据 推动自然种群保护 武汉水域已形成三个稳定江豚种群 [2] - 中国长江江豚保护经验获国际认可 2024年6月柬埔寨 老挝等五国代表专程考察 [2] -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启动"国际小型鲸类保护研究计划"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价其"为全球保护点亮曙光" [2] 物种生物学特征 - 长江江豚5岁性成熟 平均寿命20-25岁 目前最长寿命记录为40岁 [1]
海峡两岸(武汉)青年时尚创意节暨第四届长江杯金裳奖决赛在汉举行,台湾青年设计师斩获金奖
长江日报· 2025-07-06 08:35
活动概况 - 海峡两岸(武汉)青年时尚创意节暨第四届长江杯金裳奖决赛于7月5日在江汉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举行 [1][5] - 活动吸引台湾辅仁大学、岭东科技大学、实践大学等8所院校50余名青年设计师与武汉本地院校学子共同参与 [1] - 台湾青年设计师林嬑贞作品《Vivid Swirl》获得金奖 [1][7] 赛事评选 - 比赛共38组作品入围,评审团由两岸时尚界专家、设计师及高校教授组成 [3] - 评选维度包括环保程度、艺术表现、商业价值、技能水平、创新程度五项指标 [3] - 最终产生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4个、优秀奖8个 [3] 作品特点 - 参赛作品融合两岸文化元素,涵盖少数民族图腾、传统刺绣、现代科技面料及环保可持续设计 [3] - 现场模特展示环节引发热烈反响,作品体现两岸青年"同心同行"的创作理念 [3] 获奖者反馈 - 金奖得主林嬑贞表示参赛经历促进创意交流,未来将提升作品质量 [7] - 林嬑贞首次到访大陆,表达希望携家人深度体验武汉人文与美食的意愿 [7]
扫片机:60秒看清坏细胞
长江日报· 2025-07-06 08:35
数字切片扫描仪技术突破 - 研发团队历时4年开发出"数字切片扫描仪"设备,解决传统显微镜人工搜索效率低且易漏诊的问题 [1] - 设备可在60秒内将1厘米见方的组织切片转化为3G高清图像,清晰显示细胞结构 [1][2] - 设备体积仅40立方厘米,集成显微成像、多轴机械臂、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大部分实现国产化自主研发 [1] 产品技术特点 - 采用特殊光源与运动机构配合,实现亚微米水平、100帧以上的快速扫描成像 [2] - 生成的虚拟切片可随意放大缩小,支持互联网传输,便于远程诊断 [2] - 配套开发脑片分析仪,可在一分钟内全自动完成脑片扫描和配准 [2] 应用场景与市场进展 - 已在国内150家科研单位投入使用,预计年内获得医疗器械许可证进入临床 [2] - 重庆医科大学使用案例显示,半小时可完成过去一个月的工作量,效率提升显著 [4] - 成像速度较传统方法快几十倍,图片质量更高,学生排队抢着使用 [3][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为AI诊断疾病奠定基础,结合AI图像分析可精准定位病变细胞 [2] - 正在迭代AI算法,未来有望实现切片直接输出分析结果 [2] -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显著提高疾病诊断效率 [2]
同济医院发布全国首个脑出血AI大模型
长江日报· 2025-07-05 12:10
脑瑞康AI大模型发布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联合神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全国首个脑出血AI大模型"脑瑞康" [1] - 脑出血在中国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18 8%~47 6% 发病30天的患者病死率高达35%~52% [1] - "脑瑞康"由脑出血数据集 大模型基座以及BrainHemo多智能体系统构成 [1] 脑瑞康数据集 - "脑瑞康"脑出血数据集涵盖多模态脑干出血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集与脑出血微创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集 [1] - 数据集获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及湖北省数据局监制 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数据产权登记证书》 [1] - 是国内首个完成"双登记"的脑出血数据集 [1] 大模型技术基础 - "脑瑞康"大模型基座以DeepSeek和神州医疗自研的医疗垂直领域多模态基座为基础 [2] - 融合近二十年的高质量多模态病历数据及100余位知名专家的临床经验 [2] - 衍生高危风险患者筛查 诊疗建议 基层医生的全过程诊疗质控等应用场景 [2] BrainHemo多智能体系统 - 同济医院构建了BrainHemo多智能体系统 支持MDT多学科会诊 [2] - 可模拟多专科的医生交流 形成会诊意见 [2] - 为患者提供便捷 科学的诊疗服务 家属通过手机应用输入症状和检查结果 AI快速给出病情评估和就诊建议 [2] 临床应用价值 - 急诊科医生利用AI多学科会诊模式 快速整合患者信息 模拟专家会诊 生成综合治疗方案 [2] - 缩短多学科协作时间 提升救治效率 [2] - 构建数智化脑出血血肿抽吸决策系统 专为优化血肿抽吸手术设计 实现精准 高效 安全的手术过程 [2]
山海不为远 心安即是家 台湾青年扎根武汉筑梦圆梦
长江日报· 2025-07-05 12:03
两岸青年在武汉的创业与文化交流 - 武汉举办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台湾青年在文创、新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创业 [1] - 台湾导演薛颖穜与武汉伙伴查钢合作创立红薏米文化传媒,通过视频、IP文创、游戏传播武汉本土文化 [4] - 薛颖穜团队开发"武汉方言小剧场",将武汉话融入动画短片,并衍生出T恤、日用品等文创产品 [5] 台湾特产在武汉的产业化发展 - 陈旻岑将台湾洛神花引入武汉,通过驯化适应气候差异,打造从种植到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 [5][6] - 洛神花在武汉的应用包括研学课程、茶饮店产品和洛神酥、蜜饯等衍生品,形成经济链 [6] 台湾青年在武汉的创业经历 - 林伯洋发现武汉疗愈经济潜力,在咸安坊开设养生工坊,并适应武汉创业环境 [7][8] - "95后"张友维从台北到武汉,成为百万粉丝博主,创作内容从武汉"过早"文化转向二次元文化 [11][12] - 武汉二次元文化由爱好者自发塑造,江汉路X118、汉口STAY等成为二次元聚集地,提供创作灵感 [11][12]
看,武汉有好“彩”头!都是拼出来的
长江日报· 2025-07-05 11:03
城市景观建设 - 武汉正在建设第13座长江大桥汉南长江大桥 北岸锚碇沉井基础首次下沉到位 规划采用蓝色系设计[2] - 武汉攻克高架桥上种月季技术难题 全市道路月季种植量达160余万株 形成特色"空中花廊"[2] - 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金秋黄"桥身 鹦鹉洲长江大桥采用"国际橘" 形成"一桥一色"特色景观带[3] 公园与绿化 - 武汉61座公园可赏荷花 新建优化赏荷点打造"湿地花城"[3] - 东湖绿道三期骑行道采用珞珈蓝和珞珈绿两色沥青铺就 配色由武汉大学提供[4] - 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6座特色栈桥 园林路"彩虹桥"为武汉首座室外彩虹玻璃桥[4] 城市色彩管理 - 武汉对黄鹤楼周边建筑实施严格色彩管控 禁用高饱和色彩 主基调限定为青灰色等传统色系[4] - 城市色彩设计经过严格论证 如杨泗港大桥与鹦鹉洲大桥形成鲜明对比[3] - 三阳路地铁站樱花气球打卡墙以粉萌风格吸引游客 成为网红打卡点[3]
市政府召开第155次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绿道系统建设、加装和更新电梯等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7-05 10:48
政治学习与全面从严治党 - 学习贯彻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 -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体推进学查改 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顽瘴痼疾 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1] - 着力推进议事协调机构规范管理 高效运行 更好发挥职能作用 [1]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 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落实"五统一 一开放"要求 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1] - 发挥武汉综合交通枢纽优势 积极发展铁水联运 江海联运 前瞻布局深海等未来产业 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1] 生态环境保护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 市部署要求 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2] - 全力以赴抓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坚持台账化管理 清单化推进 项目化实施 聚焦卡点难点强力攻坚 [2] - 全力推进年度目标任务整改销号 重点湖泊水质持续改善 交办信访件加快办结 [2] - 突出常态长效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深入开展整改"回头看" 切实把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2] 绿道系统建设 - 坚持绿色低碳 以人为本 集约节约 因地制宜 全面统筹"山 水 路 岸 产 城"空间关系 [2] - 紧紧围绕市民实际需求 加强科学规划 实施"筑基 织网 提质 增色"行动 逐步完善绿道体系 [2] - 着力提升绿道服务管理水平 擦亮"江城绿道"品牌 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2] 既有住宅加装和更新电梯 - 是提升居住品质 方便群众生活的民生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聚焦群众所急所盼 [2] - 优化配套政策 创新审批服务机制 促进工作流程化 标准化 规范化 [2] -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多部门各层级协同 切实把实事办好 好事办实 [2]
“武汉音乐地图”汉阳欢唱,把武汉唱进人们心里
长江日报· 2025-07-04 19:02
文化活动举办 - 万科未来中心VFC举办"武汉音乐地图走进汉阳"喷泉音乐会,吸引千余市民参与[1] - 音乐会持续90分钟,包含汉阳原创主题歌曲和经典曲目表演[1][3] - 活动由武汉市文联、长江日报社、汉阳区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万科未来中心VFC协办[9] 演出内容 - 演出曲目包括《懂我的秋天在汉阳》《来到汉阳就是知音》等汉阳原创歌曲,部分曾获2024年"武汉音乐地图"十大原创优秀歌曲[3] - 音乐会包含古琴《高山流水》演奏和《少年》《曾经的你》等流行歌曲演唱[9] - 著名表演艺术家陆鸣参与演出,引发观众热烈互动[8] 活动效果 - 现场观众积极参与互动,跟随音乐合唱、跳舞[9] - 观众反馈音乐会引发情感共鸣,录制全程留念[4] - 活动前一周通过"潮流斑马线"和商场大屏海报进行宣传预热[6] 系列活动规划 - "武汉音乐地图"系列音乐会2025年已在东西湖区、经开区、汉阳区举办专场[11] - 未来计划在更多武汉地标举办音乐活动[11]
全市公安干警、辅警学习万松、蒋仲超精神 以实际行动向英雄民警致敬
长江日报· 2025-07-04 15:11
7月3日,武汉市公安局党委发布"在全市公安机关广泛开展向万松、蒋仲超同志学习活 动"的决定后,武汉公安干警、辅警纷纷组织学习两位英雄的事迹和精神。 他用生命践行科技兴警 "作为武汉公安数据应用的奠基者,万松的心血早已融入每一行代码、每一个系统。他 常对我们说科技兴警,不是空话,得让每一个民警都能用好技术,让每一次研判都精准有 力。"在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民警张鹏看着万松参与建设的系统,动情地说,"正是这份 对专业的极致追求,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公安'信息化专家',更是我们支队青年民警心中仰 望的标杆。" 在当代社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茅店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文昌的脚步有些沉 重。"战友万松的离去像一记重锤敲在心上。他用科技织'网',守护远方;我们社区民警守 着眼前'一亩三分地',肩上的平安担子,同样重如千钧!"望着熟悉的街巷,他声音低沉却 字字清晰:"我要学习他那股扎根的劲儿,往后得更勤快,多跑腿、多唠嗑,把邻里的人情 味捂热乎了,答实社区平安卷。" 他用热血书写无畏与担当 站在熟悉的执勤点,江夏区公安分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陈吉望着车流,感慨万千:"多 想再收到他那句'今晚八点半查酒驾'的微信。"作为蒋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