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苏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市研发机构服务企业数量和横向技术服务收入实现双增长
苏州日报· 2025-05-26 08:17
智能网联小巴发展现状 - 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数谷的10辆智能网联小巴面向公众开放免费试乘 吸引大量市民体验无人驾驶技术 [1] - 小巴搭载激光雷达 高清摄像头等多重高精度传感器 实现实时环境感知 保障行驶安全 [1] - 技术研发依托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苏州金龙深度合作 突破感知和仿真技术 [1] 苏州市研发机构赋能行动 - 2024年苏州市研发机构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42件 服务企业超5500家次(增长22%) 横向技术服务收入27 9亿元(增长23 6%) [2] - 发布《苏州市研发机构创新赋能行动方案》 聚焦八大任务 推动研发机构与龙头企业结对发展 [2] - 智能网联汽车被定位为人工智能 大数据与传统汽车融合的新兴产业模式 获《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政策支持 [2] 核心技术突破路径 - 项目团队攻克环境感知 决策规划 协同控制三大技术痛点 构建多源感知融合与车路协同框架 [3] - 创新融合视觉 激光 毫米波数据 结合时空建模与深度语义识别 复杂路况感知精度大幅提升 [3] - 实现四大突破 环境感知精度提升 车路协同风险预警 轨迹决策算法优化 高精度线控底盘安全响应 [4] 商业化落地成果 - 技术成果应用于"海格牌KLQ6606GAEV型智能网联新能源商用车" 入选江苏省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名录 [4] - 2024年苏州金龙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9 36%) 智能网联客车占比达15% [4] - 产学研合作延伸至全产业链 采用人才+技术+设备共享模式 计划联合开发整车热管理技术 [4]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 形成企业出题 院所解题 市场验证的创新生态 加速关键技术迭代 [5] - 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无缝对接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闭环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5]
几秒生成200多种方案 全国首个工业设计垂类集合大模型发布
苏州日报· 2025-05-25 06:43
行业动态 - 2025青苔国际工业设计节在苏州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启幕 一批产业合作项目与创新合作伙伴签约 [1] - 全国首个工业设计垂类集合大模型发布 首期覆盖家电 服装等14个产业领域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可在几秒内生成200多种方案 将传统设计周期从3个月压缩至即时创作 [1] - 中工设计科学联合实验室发布 聚焦工业设计前沿技术和关键问题 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 为苏州集聚培养复合型研究型高端设计创新人才 [1] 公司合作 - 青苔国际工业设计村与10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国际头部机构及头部企业达成入驻协议 形成覆盖研发设计 成果转化 品牌孵化的全产业链服务矩阵 [2] - 苏州市工信局联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发布产业链专项对接计划 全年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银发经济 智能制造等12条重点产业链 推动设计深度嵌入产业核心环节 [2] 活动与赛事 - 全国青年设计师大赛企业命题联合揭榜 苏州市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授牌 [2] - 2025青苔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启动 将持续至6月8日 举办丰富多元的创意活动 [2]
坚定信心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苏州日报· 2025-05-25 06:43
外贸表现 - 1至4月苏州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521 1亿元 同比增长6 8% 占全国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和46 1% [1] - 出口5403 2亿元 增长10 3% 进口3117 9亿元 增长1 3% [1]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71 4亿元 同比增长15 3% 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3 1% [2] - 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0 4%和10 3% [2] 产业升级 - 出口机电产品4232 8亿元 同比增长9 7% 占出口总值的78 3% [3] - 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26 7%和106 5% [3] - 通过"揭榜挂帅"攻克"卡脖子"技术 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发布AI人才专项政策 聚焦GPU存算一体芯片等前沿领域 [3] 企业生态 - 外资企业进出口4884 1亿元 增长6 1% 内资企业出口增长13 7% [4] - 外资企业在苏州布局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创新载体 [4] - 本土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加强人才引进 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4] - 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完善跨境物流通道 [4] 政策支持 - 开通"66812345"外贸企业24小时服务热线 建立"一企一档"服务机制 [2] - 启动"百团千企"出海计划 助力企业抱团出海抢订单 [2]
“中国制造”巨无霸发往美国
苏州日报· 2025-05-25 06:43
装载过程中,海事执法人员加强现场监管,密切关注船舶动态和货物装载情况。作业期间,张靖皋 长江大桥快反处置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货轮及周边水域船舶进行监控和超长时间交通组织。同时, 安排拖轮在船艏及附近泊位驻守待命,确保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响应,保证货物顺利发运。 今年以来,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发运大件设备船舶320余艘次,同比增长18.9%,其中发往共建"一带 一路"国家的船舶120艘,载货73.48万吨,227.43万立方米,货值达130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是全球最大化工模块项目,由苏州本土企业江苏利柏特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为美国 巴斯夫公司制造,用于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生产,共25个工业模块,分三航次出口。本次模 块的顺利启航,标志着项目全面收官,彰显"中国制造"的硬实力。 安全装载大件设备,对港航协同、船舶靠泊、码头操作技术等都有特殊要求。面对这批特殊的出口 大模块,为保障顺利出运,苏州港管委会、张家港港区办与各口岸单位、港新重装码头共同制定"一船 一策",建立"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重大件货物监管服务机制,协同海关、海事、边检提前介入, 优化通关流程,通过"抵港直装"和"船边监督",压缩60%通关 ...
以奔跑之姿推进高质量发展
苏州日报· 2025-05-25 06:43
政府战略与产业布局 - 常熟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达6.3%,延续2024年超3000亿元的强劲势头[1] - 立讯投资50亿元建设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1] - 2025年签约项目38个,总投资近400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2] - 目标到2027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50家[3] - 人工智能战略聚焦工业制造等13个细分领域,建设万卡算力中心、万兆光纤网络等基础设施[4] 汽车产业发展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24年规模超1600亿元,集聚企业超500家[7] - 形成整车引领,动力、控制、座舱、汽车电子等6大门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7] - 亨睿碳纤维展示全球最大单体壳"超级碳舱"、全碳纤维轮毂等创新产品[6] - 华安钢宝利推出多零件集成解决方案,提升汽车制造效率并降低成本[6] 企业创新案例 - 波司登打造服装行业AI大模型"BSD.AI 美学大脑",实现设计到成衣的数字化闭环[7] - 江苏亨睿碳纤维在汽车轻量化、高性能材料领域取得技术突破[6] - 企业利用"精准灌溉"模式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的全链条高效运转[3] 文旅经济发展 - 虞山雄鹰线徒步路线年接待游客超235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近2亿元[8] - 线路串联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公共服务+特色体验"的复合模式[8] - 村民改造闲置农房为"徒步驿站",青年创业者开设"山野咖啡馆"[8] - 智慧导览系统实现"一部手机游常熟",夜游项目促进游客过夜消费[10]
东太湖度假区前4月主要指标亮眼
苏州日报· 2025-05-24 07:13
经济指标增长 - 1月至4月规上工业产值完成82.73亿元 同比增长6.9% [1] - 工业投资完成6.93亿元 同比增长37% 增幅为吴江四大片区第一 [1] - 50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18亿元 占年度计划34.03% [2] 项目签约与建设 - 签约项目47个 总投资75.64亿元 其中超亿元项目25个 超10亿元项目2个 [1] - 14个新项目实现开工 开工率53.8% [2] - 排定增资扩产项目29项 计划总投资60.7亿元 [2] - 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10个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个 [2] 重点企业动态 - 明兴机械年产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零部件30万件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签约 [1] - 苏州焕华纤维科技有限公司200台编织机组成的二期产线将投产 [1] - 吴江本地制造业品牌凯灵总部落成 [1] - 乐聚机器人订单实现爆发式增长 [3] 产业转型与创新 - 国测智擎未来机器人产业园 苏州大学具身智能研究院 乐聚机器人跻身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 高能级创新平台 优质领航企业 [3] - 聚焦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等产业风口 加速产业转型 [3] - 用好高校 算力 平台等优势资源 打造更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3] 招商与服务 - 招商团队加大"走出去"力度 统筹推进基金 产业链 中介 场景等多种招商模式 [2] - 确保佩莱 简单有为 海鸥等重点招商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2] - 助力29个增资扩产项目加速实施 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超50% [2]
苏州人殷志兰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苏州日报· 2025-05-24 07:13
随着8名老人逐渐高龄,身体每况愈下,2人患阿尔茨海默病、2人患脑梗、1人患心肌梗死、1人患 美尼尔综合征、1人瘫痪、1人大腿有疮,在丈夫的支持下,殷志兰放下农活,全身心照顾老人。每天一 睁眼,她就开始忙活8名老人的饮食起居。数十年辛劳,让殷志兰落下一身病痛,她却毫无怨言。在她 的照顾下,8名老人平均寿命达92岁,在全村传为佳话。 殷志兰相继送走7名老人,90多岁的养母还在殷志兰的悉心照顾下安享晚年。殷志兰主动找到村干 部说:"我照顾老人经验比较丰富,我要当一名志愿者!"2016年4月,"殷志兰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在殷志兰事迹的感召下,42名村民加入团队,累计服务老人1300余人次。常有人问殷志兰累不累,她总 是笑着回答:"当志愿者,让我感觉更年轻了。能够帮助到别人,我特别高兴!" 殷志兰曾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昨天(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村民殷志兰被授 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殷志兰出生于1949年。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养父母、伯父母、公婆等8名年迈多病的老人50多 年。她还在花甲之年发起成立"殷志兰志愿服务队",开展关 ...
文明新风浸润“福气之城”
苏州日报· 2025-05-24 07:13
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 苏州市及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1] - 新增23个全国文明村镇、21家全国文明单位、2所文明校园、4户文明家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1] - 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数量为历届之最 [1] 道德模范与先进典型 - 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村民殷志兰照顾8名老人并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400余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2] - 苏州涌现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23人次 [2] - 1000多名中国好人、江苏省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分布在全市 [2] 文明实践与市民参与 - 苏州交通、园林等行业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推出"苏E乘无忧"等活动 [2] - 市园林部门实施"花润万家·社区同心花园"项目,已建成6个"同心花园",30个在建 [3] - 常熟市辛庄镇潭荡村"辛风礼堂"获评全国第四批"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3] 文明实践阵地与活动 - 苏州高新区木桥公寓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为务工人员提供休闲学习场所 [4] - 姑苏区苏锦街道平江新著雅园小区单元楼设置邻里共享角等便民设施 [5] - 苏州开发"文明随手拍"功能,市民通过"苏周到"App参与不文明行为治理 [5] 文明创建与城市提升 - 苏州推进文明楼道、文明菜场等"文明细胞"微创建项目 [5] - 规划建设街角公园、综合利用桥下空间,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好去处 [5] - 苏州市文明办推出"文明旅游体验官"活动,记录文明行为 [5] 志愿服务与文明成果 - 苏州拥有3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 [6] - 文明城市成果体现在百姓自豪感而非奖牌 [6] - 文明新风共建共享,浸润"福气之城" [6]
刘小涛吴庆文会见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
苏州日报· 2025-05-24 07:13
苏州与英中贸易协会会谈 - 苏州市领导刘小涛、吴庆文会见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古沛勤一行,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包迈岫参加会见 [1] - 苏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计划 [3] - 苏州将支持外资企业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机遇 [3] - 英中贸易协会成立70多年来见证并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苏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与其有深厚合作 [3] - 英中贸易协会将持续深化与苏州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增进英中两国友谊 [3] 苏州发展战略 - 苏州携手全球伙伴共攀科技创新高峰、共逐产业创新浪潮、共享开放创新机遇 [3] - 苏州提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苏州就是投资未来"的发展理念 [3] 参会人员 - 英中贸易协会副主席吴思田参加会见 [4] - 苏州市领导王飏、季晶,市政府秘书长俞愉参加会见 [4]
中方财团召开年度股东大会
苏州日报· 2025-05-24 07:1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合并资产总额达474亿元 同比增长5 7% [1] - 合并净资产236亿元 同比增长2 95% [1] - 合并净利润9 2亿元 本部净资产收益率超13% [1] - 累计分红19 3亿元 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 主营业务发展 - 公司深耕新能源投资与科创股权投资两大主业 [1] - 在绿色能源布局 产业基金运作 央地协同创新 海外业务拓展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未来将加大在分布式光伏 储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2] - 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增强新能源领域市场竞争力 [2] 科创股权投资战略 - 坚持投"早"投"硬"投"绿"策略 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科创投资 [2] - 加强对投资企业的投后管理 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2] - 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 央地协同与国企使命 - 发挥"园区央地党建共同体"平台作用 吸引更多央企来苏州投资布局 [2] - 打造"技术+资本+场景"的创新生态 [2] - 推动央企技术创新与地方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2] - 实现央地资源共享 互利共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