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绿色油田的科技密码|渤海油田勘探开发60年特别报道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2:26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投用 -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7] - 该项目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通过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后注入地下油藏[7] - 中国海油历时4年开展地质油藏、钻完井、工程一体化等重点课题研究,形成二氧化碳回注的中国海油方案[8] CCUS技术特点与创新 - CCUS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碳回注与原油混合,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同时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减少碳排放[8] - 公司采用"老井新用+分层注气"模式,首个项目节约钻井成本超1000万元,提前7天完工[8] - 自主研发抗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浆体系、"液控智能精细分注+分布式光纤监测"工艺等核心技术[8] - 首创"四级增压+双路稳控"技术方案,将三级压缩提升至四级压缩,在185公斤回注压力下增强驱油效果[9] 渤海油田发展规划 - 渤海油田2025年将冲刺上产4000万吨,建设我国海上北方最大CCUS中心[6] - 作为我国海上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力油田,已建成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200余座生产设施,累产原油超6亿吨[6] - 规划实现"双碳"目标的三大阶段:2021~2030年为清洁替代阶段、2031~2040年为低碳跨越阶段、2041~2050年为绿色发展阶段[15] 节能降碳措施 - 实施岸电工程三期,全部投用后约75%海上平台可使用岸电,预计高峰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75万吨,节能标煤当量约100万吨[12] - 已建成投运9个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5兆瓦峰值[13] - 开展伴生气回收利用和节能提效行动,渤中垦利油田群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技术实践[11] - 东营原油终端等4家单位获得石油石化行业"绿色工厂"荣誉称号[14]
时实潜标:让深海观测从“延期回放”到“同步直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2:26
实时潜标技术发展 - 实时潜标系统实现长期连续同步监测海洋环境要素 成为深远海环境观测不可或缺的平台[3] - 数据传输滞后性是传统潜标主要瓶颈 常规潜标数据滞后约一年 无法满足实时预报需求[4] - 实时潜标将深海数据查看模式从"延期回放"升级为"同步直播" 破解数据传输滞后难题[4]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展 - 2021年准实时潜标成功抵御12级台风"圆规" 验证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8] - 2024年完成全国产实时潜标海试 集成自主研发轻质复合缆 耐压天线等组件 采用国产卫通系统 温盐深仪等设备[9] - 实现变频采样及远程控制功能 为智能采样算法嵌入奠定基础[10] 关键技术研发历程 - 突破低功耗卫星通信 大深度耐压天线 刚柔耦合缆系设计等核心技术[11] - 2018年起完成四代产品迭代 从初代准实时潜标发展到四代实时潜标[11] - 目前已在南海 印度洋 大西洋布放近20套系统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11] 应用场景与未来规划 - 实时监测内波 海啸等灾害 为预警防灾提供及时数据支持[6] - 追踪海洋污染物扩散 支撑环境保护决策[6] - 未来将扩展为具备观测 存在 预警能力的综合型平台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12]
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11:12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活动 -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8日 这是第17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8个"全国海洋宣传日" [1] - 活动旨在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海洋强国重要论述 提升全民海洋意识 [1] 主场活动安排 - 自然资源部联合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办主场活动 [1] - 配套活动包括海洋文化研讨和"雪龙2"号公众开放日 [1] - 将制作发布主题宣传片 海报等新媒体产品 [1] 宣传推广措施 - 组织中央媒体进行主题采访 [1] - 联合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成员单位 涉海高校等开展公益宣传活动 [1] -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林草 地调等宣传资源开展科普活动 [1] 跨部门协作要求 - 强调推动"四个融合" 加强与宣传 网信 教育 科技等部门合作 [2] - 联合共青团 科协 媒体 科研院所等组织扩大宣传影响力 [2] - 要求注重节俭务实 力戒形式主义 [2]
广东部署“龙舟水”期间地灾防御工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7 09:51
天气预测与地质灾害风险 - 2025年"龙舟水"期间广东降水较历史同期偏多1~2成 但较2024年偏少 中东部地区偏多1~2成 其他地区略多于历史同期 [1] - "龙舟水"期间广东约有5次区域性暴雨过程 降水集中期内暴雨洪涝灾害可能性较大 受热带气旋影响可能性较小 [1] - 广州市 韶关市 茂名市等9市25个县(市 区)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高 16市79个县(市 区)局部地区风险较高 涉及隐患点2200余处 重点防御区51万余个 [1] - 近期广东天气特点为短时强降水多 落区重叠 强降水面散点强 "龙舟水"期间极端性 连续性 大范围强降水易发 [1] - 需重点关注粤北 珠三角中北部及粤西地区 未来两周将有2次较明显降水过程 需防范降雨叠加效应引发的山洪 泥石流 滑坡 崩塌等地质灾害 [1] 防御工作部署 - 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属地地质灾害防御责任 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 会商研判 监测预警 巡查排查等工作 [2] - 按照"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要求 通过敲门行动 挪床行动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 做到应转尽转 应转早转 妥善安置 [2] - 强调强化多部门信息共享 协同联动 合力打好"龙舟水"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攻坚战 [2] - 要求进一步提升防御工作责任感 使命感 紧迫感 把防灾减灾救灾作为重中之重 [2] - 强调抓实抓细防御措施 加强会商研判 开展联合督导 推进防灾演练 做好人员转移安置 坚决打赢防御攻坚战 [2]
《实景三维城市建设与应用实践》出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15:20
实景三维城市建设与应用 -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加速推动对实景三维时空信息的需求增长 [2] - 《实景三维城市建设与应用实践》出版为行业提供实战手册 由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和西南交通大学朱庆教授主编 [3] 书籍内容与价值 - 书籍系统总结16个典型城市/区域的实景三维建设案例 覆盖自然资源管理 城市应急 智慧文旅等领域 [3] - 深入探讨数据建设与应用机制 解决"数据怎么建 如何用得好"的行业痛点 [3] - 汇聚23家单位及40多位专家实践经验 包括北京 上海 武汉 重庆 深圳 青岛等城市特色案例 [3] 行业协作与影响 - 书籍由自然资源部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武汉大学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参与编写 [3] - 作为政策制定者 技术服务商 应用需求方的桥梁 为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高校师生提供参考 [3]
共商核电冷源安全与海洋生态保护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13:44
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进展 - 2024年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取得多项进展,包括首创"外海浮标组网监测系统",通过9组智能浮标构建海洋生物天网,实现取水口周边海域生物迁徙动态追踪 [1] - 首次证实南海毛虾在南海大规模聚集与水温跃层、洋流存在强耦合关系 [1] - 创新多源异构数据时空融合算法,将水母、藻类等冷源漂浮物智能识别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 [1] - 初步搭建核电周边海域综合预警平台,构建环境动力预警模型,为粤港澳大湾区核电群筑起"海陆空"立体防护网 [1] 2024年度工作会议主要内容 - 会议以"深化冷源监测预警技术攻关,筑牢海洋生态安全防线"为主题,全面总结了2024年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进展与研究成果 [1] - 台山核电、大亚湾核电、阳江核电、惠州核电等企业,以及自然资源部多个监测机构代表共50余人参会 [1] 核电冷源生物灾害监测预警面临的挑战与2025年核心任务 - 会议强调需进一步开展水动力-生物生态耦合研究,加强卫星遥感、声呐、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应用 [2] - 2025年核心任务包括完善联防联动机制,强化数据共享和融合分析,形成可推广的核电冷源生态安全保障方法 [2] - 进一步发展浮标监测技术,完善调查方法,形成标准规范,提升环境与生物信息监测效能 [2] - 开展大范围生物基础调查和典型冷源致灾生物全生命周期监测,探索"三场一通道"研究,厘清生物种源和迁徙路径 [2] - 迭代预警模型,提升预警时效性与准确性,并复盘2024年海洋生物暴发事件,结合水动力分析深挖数据价值 [2] - 推进科研项目申报,深化致灾生物基础研究和调查 [2]
港口流量变经济增量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13:44
黄骅港基础设施建设 - 黄骅港综合港区9号、10号通用泊位工程总投资15 8亿元 建设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 设计年吞吐量450万吨 [4] - 该项目是沧州市主导建设的首个10万吨级深水码头 建成后将提升港口吞吐能力 降低腹地企业物流成本 促进港产城互动发展 [4] - 黄骅港散货港区原油码头一期工程 综合港区滚装码头一期工程 液体化工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陆续在2024年开工建设 [6] 用海审批服务优化 - 沧州市创新建立项目用海联审会议机制 整合多部门职能 通过并联审批压缩时限 实现审批效率与服务质量双提升 [8] - 黄骅港矿石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用海仅1个月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 2个月完成海域使用权出让 体现政务效能革新成效 [9] - 沧州市设立综合受理窗口 对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特事特办保障企业用海需求 [8] 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 沧州市统筹海洋产业 临港产业与陆域产业布局 已形成化工新材料 生物医药 电子化学品等5大产业集群 [11] - 该市积极推动海洋电力 海水淡化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海 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 [11] - 港口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 产业规划衔接 科学开发利用海域资源 提高海域利用效率 [11]
广西河池局通报4起土地违法典型案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09:52
巴马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建设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大道及综合管廊项目(一期) 案。2023年6月,巴马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巴廖村、巴 发村集体土地建设巴马瑶族自治县盘阳大道及综合管廊项目(一期),涉及土地面积29.619亩(其中耕 地面积13.49亩)。巴马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对该公司违法占地建设行为立案调查并作出行政处罚决 定,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并处非法占用土地罚款共计197.46万元。目前,非法占用的土地已退 还,罚款已足额缴纳。 为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行为,提高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广西 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自然资源局日前公开通报4起土地违法典型案例。 广西星起航研学旅行有限公司违法占地建设研学基地案。2023年上半年开始,广西星起航研学旅行 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东地屯集体土地建设研学基地,占地面积 12.58亩,占地类型及面积分别为耕地10.58亩(永久基本农田10.58亩)、林地2亩。该行为已构成违法 用地事实,用地不符合大化瑶族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且触犯了刑法的相关规定。为此,古河乡人民政 ...
北京石景山分局荣获第七届全国“法治政府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09:52
法治政府奖评选 - 第七届"法治政府奖"终评揭晓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石景山分局申报项目获奖 [1] - "法治政府奖"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起设立 旨在评价各级国家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措施 [1] - 该奖项自2010年设立以来已历经七届评选 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1] 石景山分局法治建设实践 - 石景山分局以"接诉即办"改革为契机 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2] - 通过解决市民诉求为出发点 形成以接诉即办为核心的"三维"工作体系 [2] - 构建"制度+热线"体系 完善配套文件并建立多元会商机制 [2] - 构建"督办+热线"体系 形成"督回应、督质效、督作风"工作方法 [2] - 构建"治理+热线"体系 纵向形成政策完善闭合回路 横向形成整改提升闭合回路 [2] - 分局表示将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让改革红利惠及群众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2]
中泰海洋极地合作月系列活动举行 “雪龙2”号船和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队访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5-23 09:49
中泰海洋极地合作月活动 - 活动由中泰两国自然资源部门、泰国诗琳通公主信息技术发展基金会等单位组织,于5月19日~23日在泰国多地举行,中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出席 [1] - 活动背景为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包括"雪龙2"号船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访泰、第八届中泰海洋合作联委会会议、极地国际学术会议等 [1] - 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雪龙2"号船欢迎仪式,高度肯定两国极地合作成果 [1] 合作成果与未来规划 - 中泰海洋合作联委会会议讨论热烈,谋划海洋合作迈上新台阶 [1] - 极地国际学术会议聚焦前沿议题,研讨拓展合作领域 [1] - 双方将联合举行中泰海洋合作成果展、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等活动,加强知识、技术经验分享 [1] 合作平台与项目 - 两国自然资源部门共建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诗琳通公主南极联合实验室 [2] - 通过联合航次、合作研究、能力建设等方式,成功实施9个海洋领域旗舰项目 [2] - 促成多名泰国科学家随中国考察队前往南北极,深化海洋防灾减灾、生态保护修复、极区海洋酸化等领域的合作 [2] 活动支持单位 - 中国驻泰国使馆,泰国皇家海军、国家博物馆、国家科技发展局、朱拉隆功大学等支持并派员出席相关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