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江西九江加快构建实景三维应用生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2 17:43
本报讯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聚焦国土空间治理中的"数据碎片化、监管滞后化、决策经验化"三 大痛点,以新质生产力科技赋能理念为指引,构建起"全域数字孪生底座+全周期智能监管体系+跨领域 数据融合平台"的治理新模式。近日,由九江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建设的"实景三维九江赋能国土空间智能 治理"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公布的"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 案例"。 下一步,九江局将持续深化实景三维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数字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应 用,进一步完善"技术赋能治理、数据驱动升级"的九江模式,加快构建实景三维应用生态,切实发挥空 间地理数据要素保障效能,为国土空间智能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九江经验"。(刘新照) 据了解,该项目依托航飞倾斜、激光点云、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完成1.9万平方公里地形级、城 市级地理实体生产,实现九江全域实景三维全覆盖,成为省内首个集"青山、碧江、名城、漾湖"于一体 的高精度孪生城市,为空间规划、生态保护、项目管控等场景提供精准空间数据支撑。 ...
大数据智能找矿预测系统获国家专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2 17:43
技术突破 -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大数据智能找矿预测团队研发的“一种基于多尺度大数据融合的找矿预测系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 该系统是集地质大数据管理、大数据挖掘、多要素信息提取、多尺度网格计算、智能预测评价、辅助决策等于一体的创新性应用研发成果 [1] - 系统深度融合地质找矿数据、知识库、算法库、模型库及工具软件,打造了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 [1] 系统功能与效益 - 系统实现了地物化遥矿钻等多尺度多要素地质找矿数据的高效融合、智能分析与预测评价 [1] - 该系统为地质找矿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地质找矿预测的效率与靶区定位精度 [1] 行业应用与战略定位 - 大数据智能找矿预测系统建设已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推进AI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的示范行动 [2] - 团队将以地质找矿预测场景驱动为牵引,持续深化AI、大模型、智能体等前沿技术在地质找矿预测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创新 [2] 未来发展模式 - 行业计划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支撑建立“AI+”地质找矿预测新工作模式 [2] - 目标是打造地质调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一轮地质找矿实现新发现 [2]
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标准体系及标准研制三年行动计划印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6:13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标准体系 - 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标准体系及标准研制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系统规划地质矿产领域标准化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1][7] - 标准体系涵盖7大业务领域包括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矿产勘查与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共收录标准1510项 [1][7] - 突出绿色勘查和生态保护理念,强化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赋能,通过任务清单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确保标准研制高质量完成 [1][7] 地质矿产标准化工作进展 -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已完成数字化治理、军民通用、找矿突破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研制,持续夯实标准化基础 [2][8] - 标准体系实施标志中国地质矿产标准化进入系统性、整体性推进新阶段,为能源资源安全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7] - 明确通过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实施应用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等保障措施,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范围内的认可与应用 [1][7] 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 湖北恩施鹤峰县通过预警提前转移1户5人,避免225立方米滑坡造成人员伤亡 [3] - 重庆云阳县因群测群防发现危岩落石,提前撤离8户22人,避免2立方米崩塌造成伤亡 [4] - 湖北十堰市茅箭区通过网格员巡查和居民报告,提前转移3户6人,避免30立方米崩塌伤亡 [5] - 湖北神农架林区及时封闭道路并截停12人,避免1.25万立方米滑坡造成过往车辆及人员伤亡 [6] 地质找矿技术创新与实践 - 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率专家组赴新疆萨尔托海考察,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创新"高磁中的低磁精准定位"技术实现找矿突破 [8] - 萨尔托海南矿带第四系覆盖区存在物探技术缺乏和钻探定位难题,新技术应用为铬铁矿资源勘查提供支撑 [8]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将加强央地合作,联合新疆自然资源厅提升铬铁矿资源勘查能力,保障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 [8] 抗战时期地质工作历史贡献 - 延安自然科学院1939年设立地矿系培养人才,1941年组织地质考察团调查子长、米脂等地矿产,为边区资源开发提供指导 [11] - 陕甘宁边区1939-1944年通过盐矿开发累计供应食盐11.77万吨,对财政贡献最高达90%,被称为边区经济命脉 [12] - 延长油田1939-1946年生产原油3155吨,汽油163.943吨,支持抗日战争并生产石油副产品保障军队战斗力 [13] - 胶东地区抗战期间筹集43万两黄金送至党中央,其中招远玲珑金矿达13万两,支持资源保卫和运输 [14]
如何落实国家公园法,专家这样说(上)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4:53
核心观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园法》于2025年9月12日通过 将于2026年1月1日施行 标志着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入法治化阶段 旨在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 构建国土空间保护新格局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2] 管理体制 - 法律明确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确立国务院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管理机构及地方政府的协同管理架构 并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 以解决多头管理和权责交叉问题 [13] - 需平衡垂直与属地管理间的权责利 通过生态补偿与利益共享机制 如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偿因保护受限地区 并优先聘用当地居民及扶持特许经营 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 [15] - 协调机制需实体化与常态化 对跨省国家公园设立中央牵头的常设协调办公室 赋予综合协调权和监督权 建立负面清单和督办机制 确保保护目标与执法标准统一 [17] - 综合执法需与原有体系衔接 通过地方立法明确管理机构执法权与程序 加强执法人员跨领域培训 并建立周边地区执法联动机制 防止违法行为逃避监管 [19] - 保障体制长期稳定需资金保障 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社会资本参与的长效机制 并构建统一智慧管理平台 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支撑科学决策 [21] 民生改善与公众参与 - 法律坚持全民公益性 鼓励公众参与保护 并通过机制促进民生改善 实现生态保护与富民双赢 需统筹保护与发展 强化法律落实 [21] - 构建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共同体 让老百姓从保护中获得经济收益 法律规定维护集体土地权利人权益 优先聘用当地居民为生态管护岗 需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 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格局和常态化沟通机制 [23] - 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集体土地占比66.6% 居住3350多人 传统产业依赖自然资源 需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 [24] - 武夷山推广生态茶园模式 套种近2万株树木 建设4000多亩生态茶园 提升茶叶品质 并规范特许经营 吸纳195名居民担任管护等岗位 带动1200余名村民从事旅游服务 实现护生态与谋生计双赢 [28] - 园地协同需管理机构与政府树立一盘棋思维 在法律支撑下 于一般控制区开展科普和生态旅游等活动 加强访客管理 确保生态保护前提下形成共生共荣发展共同体 [30] - 武夷山建立一中心四服务机制 以服务社区为核心 支持绿色产业等项目 将主景区日环境容量控制在3.2万人次以内 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和旅游 创新划定4252平方公里保护发展带 发展环境友好产业 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良性互动 [31] - 法律要求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实施分区分类差别化补偿 武夷山落实11项补偿内容 对129.29万亩生态公益林按每年每亩32元补偿(比区外高9元) 赎买1.42万亩商品林 对9.08万亩毛竹林给予每年每亩118~149.5元补偿 并对7.76万亩集体山林实行景观补偿 保障林农权益 [33] 监测与监管 - 监测工作需围绕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目标 开展长期连续多元、多维、多尺度的生态大数据监测 包括生态要素状态及长期动态变化 以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关联要素 [38] - 法律鼓励科技研究与应用 加强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国家林草局已建立生态感知系统 形成互联—感知—大数据智慧化管理模式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现实时监测全覆盖 集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监测生物多样性及人为活动 预警人兽冲突风险 [40] - 监管覆盖管理、规划、执法和社会监督多层 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加强统筹 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管理机构建立巡护制度 配备人员和装备 加强站点建设 记录生境变化并制止违规行为 有关部门定期评估并公布状况 实行考核评价制度 对问题突出地区约谈整改 [42] - 执法层面强化综合执法 管理机构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建立执法协同机制 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 首批5个国家公园中4个由管理机构实行资源环境一体化综合执法监督 [43] - 规划层面国家公园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监管系统 总体规划可规定差别化管控措施 包括季节性管控 社会监督层面管理机构需公开工作情况 接受监督 [44]
福建龙岩新罗区法院审结一起滥伐林木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1:34
案件基本情况 - 陈某某因承包山场高压输电线路下方林木存在安全隐患 在未取得采伐许可证情况下雇人砍伐林木298株 立木蓄积量达92.4436立方米[1] - 砍伐林木销售得款7.6万元 案发后缴纳生态恢复履约保证金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赔偿金总计11.7万余元[1] - 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滥伐林木罪 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缓刑2年 并处罚金1万元[2] 生态修复创新模式 - 因案发已过两年多 原地植被覆盖度高 木荷和木油桐等树木生长茂盛 不适宜采用传统补种修复方式[2] - 生态技术调查官提出将11.7万余元生态损害赔偿金投入新罗区森林食品展示科普基地建设[2] - 通过深度挖掘森林食品资源 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循环取代人为破坏的减量模式 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2] 司法创新机制 - 法院聘请生态技术调查官深度参与案件现场勘验 损失评估审查 修复方案论证及庭审技术意见发表等全环节[2] - 该创新模式打造具有新罗特色的生态银行 为产业发展开辟新路径[2] - 该生态修复方案获得被告人当庭认可 法院予以采纳 目前判决已生效[2]
贵州多部门联合打击涉重金属污染违法活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1:34
专项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贵州省12部门联合印发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重金属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1] - 至2030年末全面完成重金属隐患整治工作 完善长效防控机制 有效控制重金属环境风险 [1] 非法倾倒处置排查重点 - 排查对象包括非法倾倒填埋场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及非法拆解处置报废机动车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退役新能源设备 退役动力电池等废弃设备 [1] - 重点区域涵盖路网交织 城乡结合 拆迁地块 行政交界等区域和山边 水边 岸边等三边地带 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周边 以及河流湖泊 荒滩荒地 坑塘岩口 矿坑 自然保护地 林地 废弃厂房 闲置院落等无人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 [1] - 采用人员巡查与卫星遥感 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排查 [1] 环境违法犯罪打击措施 - 加强重点产废单位 经营单位环境监管 严厉查处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以及拆解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行为 [2] - 强化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市政污泥规范化处置监管 严厉查处非法倾倒处置行为 [2] - 加强固体废物运输车辆和轨迹监管 严厉查处非法转移运输固体废物行为 [2] - 严厉查处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破坏自然资源和耕地 林地(草原) 河流湖泊 溶洞等行为 [2] -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通过集中查办大案要案形成高压态势 对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违法行为依法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或检察公益诉讼 [2] 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整治 - 建立全口径污染源清单 全面查清环境隐患底数 对涉重金属企业 矿山 尾矿库排查环境管理 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 污染物产生排放 周边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源等敏感目标信息 [3] - 对重金属环境风险突出 污染事件多发区域和工业园区制定一地一策综合整治方案 统筹相关企业整治措施 目标和完成时限 [3] - 推动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一体化建设 原则上不批准无自建矿山 无配套利用处置设施的选矿项目 [3] - 新建矿山按绿色矿山标准建设运行 新建尾矿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3] - 依法依规加快淘汰化解涉重金属落后 过剩产能 推动产业集中优化发展 新建扩建重点行业企业优先布局在产业园区 [3] - 推进企业设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产能依法依规关闭退出 [3]
山东阳谷局:提升司法协作效率 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题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1:27
跨部门协同机制 - 不动产登记中心启动跨部门协同办证机制 涉及法院 住建和税务部门联动[1] - 安排专人跟进案件进度 实时与多部门沟通 避免群众多跑路[1] - 确认房屋手续齐全和税费结清后 数日内完成审核登簿制证全流程[1] 服务优化方向 - 将进一步深化与法院住建税务等部门协作机制[2] - 细化信息共享流程衔接和事项联办举措[2] - 持续优化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服务模式[2]
天津局以法治规范保障盘活存量土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1:27
政策框架与制度建设 -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针对产业适应性、土地供应方式优化、土地成本降低及历史遗留不动产问题等4类共性问题建立盘活制度体系 [1] - 推出12个政策文件并提出23项创新举措 包括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及二级市场完善等 [1] - 重点政策包括《关于盘活存量土地房产有关支持政策》和《关于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有关支持政策》 [1] 政策实施与宣传推广 - 举办政策宣讲会覆盖5000余人次 发放"一图读懂"和"政策汇编"材料提供便捷查询服务 [2] - 为221个重点存量项目提供规划服务 保障488平方米存量房产盘活 [2] - 通过建筑面积奖励机制推动低效用地盘活 首例项目奖励3487平方米并于2025年12月投用 [2] 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与案例成果 - 联合11个市级部门出台文件 允许以规划意见函替代缺失的规划许可证并免除罚金 [3] - 和平区大沽路停车楼通过混合利用政策完善手续 解决15年历史遗留问题后于2025年1月获不动产登记证 [3] - 该项目改造后于2025年7月开设"遇见博物馆" 日均参观人数超800人次 [3]
安徽太湖局推进“灾害点+风险区”全链条管理精准落地 汛期成功避险1起崩塌灾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0:36
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成效 - 安徽省太湖县寺前镇马龙村发生山体崩塌事件 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 因提前转移避免了1户6人伤亡 [1] - 崩塌土体击穿农户房屋后侧墙体 冲入主屋约3米 未及时转移将造成严重后果 [1][2] 双控机制建设与实施 - 太湖县作为灾害点+风险区双控建设试点县 实现一张图动态监管 将灾害点纳入管控体系 [2] - 精准预警机制快速传递地质灾害黄色预警至受威胁群众 为转移争取关键时间 [2] - 高效组织转移行动 提前划定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明确责任人确保安全有序 [2] 群众避险与风险防控 - 开展挪床行动将床铺从屋后危险区域转移至前屋 同步将人员安置至村部安置点 [2] - 日常开展避险宣传与演练 提升群众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推广住上不住下住前不住后经验 [2]
院士专家共商新疆萨尔托海铬铁矿找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9 10:36
地质勘查技术创新 -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创新采用高磁中的低磁精准定位技术解决第四系覆盖区物探技术缺乏和钻孔精准定位难题 [1] - 该创新技术方法在萨尔托海覆盖区实现找矿突破并获得专家组对项目阶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 [1] 铬矿资源开发进展 - 萨尔托海铬矿带具备优越成矿条件和丰富资源潜力被确认为重点勘查区域 [1] - 央地协同合作机制建立 联合新疆自然资源厅及地勘队伍全力推进铬矿勘查工作 [1] 战略资源保障体系 - 产学研协同深化成为突破找矿瓶颈的核心路径 强调技术创新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支撑作用 [1] - 专业科研团队优势持续发挥 旨在提升铬铁矿资源勘查能力并保障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