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众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向蔚蓝深处进发 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大众日报· 2025-05-25 08:34
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山东海洋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1] - 2024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6.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3] - 山东布局《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海洋人工智能、绿色港口等14个重点领域[5] 海洋产业转型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设计年产能3600吨高品质鱼类,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2] - 2023年山东11个海洋传统产业增加值7510亿元(+6.9%),其中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占比77.5%[2] - 全球最大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HG14国华100万千瓦投产后年发电17.8亿千瓦时,配套渔业养殖年收益超2700万元[3] 智慧港口建设 - 日照港全自动卸船机单机效率提升5倍,大宗干散货智慧系统作业效率提升3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4]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62.62自然箱/小时(13次刷新世界纪录),烟台港AGV取放车效率提升140%[5] - 山东港口202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4400万标箱(全球第二),开通航线357条[5] 海洋科技创新 - 2024年山东海洋领域获5项国家科技奖,占全国海洋领域50%[6] - 日照海龙湾建成全国首个退港还海修复工程,烟台长岛实现江豚、斑海豹洄游[8] - 潍坊滨海区创新"柽柳+肉苁蓉"种植模式,推动盐碱地生态修复[8] 海洋生态保护 - 烟台八角湾水质连续达Ⅰ/Ⅱ类标准,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100%,入选美丽海湾案例[7] - 2024年山东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3.6%,美丽海湾案例数量全国第一[8] - 八角湾规划"十四五"末旅游年收入超100亿元,接待游客800万人次[7]
挺立潮头勇争先——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11
改革开放与山东发展 - 山东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需在破解矛盾问题和应对出口环境挑战中展现能力 [1] - 公司通过系统集成改革思维重构发展逻辑 以更高水平开放重塑竞争优势 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 [1] 改革举措与成效 - 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 营商环境方案迭代至6.0版 出台21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企业减负 [2] -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释放改革红利 精准破除高质量发展瓶颈 [2] 开放布局与成果 - 山东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2万列 第4个海外集结中心落地老挝万象 强化国际物流联通 [2] - 自贸区推进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 上合示范区创新"陆海直运"监管模式 深化金融电信医疗文化领域开放 [2]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高能级平台扩大影响力 助力"跳出山东发展山东"战略 [2] 发展战略与未来方向 - 强调改革与开放内在统一 需把握破立稳进的辩证关系 通过钉钉子精神夯实改革创新主题 [3] - 推动"投资山东就是投资未来"共识 持续扩容国际朋友圈 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实景图 [3] - 通过引入新变量、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书写改革开放新答卷 强化经济大省担当 [3]
山东3人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7人(组)获提名奖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11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结果 - 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共评选出60名(组)获奖者,239名(组)获提名奖 [2] - 山东省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吕明玉、李振华、梁建英),7人(组)获提名奖(含徐军等) [2] 道德模范事迹分类 见义勇为类 - 青岛渔民刘世瑜在胶州湾风浪中救起7名船员,2003年曾救起10名外地船员 [3] - 济南居民许亮徒手攀爬12米高楼救下小女孩,获评"中国好邻居" [3] 科技创新与教育奉献类 - 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带领团队攻克高铁技术难题,推动中国高速动车组迭代升级 [4] - 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振华70年捐资160余万元助学,带动社会资金近千万元设立扶困基金 [4] 传统文化与民生改善类 - 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孔令绍40年开展家风宣讲1500余场,覆盖20余省区市 [5] - 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推动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奠定"中国蔬菜之乡"产业基础 [5] 公益慈善与诚信经营类 - 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吕明玉半年内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带领团队服务46家敬老院及233个困难家庭 [7] - 临沂徐军每年捐出40%企业利润,资助1万贫困学生并帮扶5000名孤困儿童 [7] - 泰安金麦香面粉厂王长义兄弟坚持诚信经营数十年,获称"信义兄弟" [7] - 山东省人民药业裴树清设立"孝心工资"制度,个人资助40名贫困儿童 [8]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表决通过,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弘扬沂蒙精神立法,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立法背景与意义 - 《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表决通过赞成票82票 [1] - 立法源于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提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沂蒙精神弘扬要求 [1] - 该条例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的法律化实践,具有首创意义和示范作用 [1][3] 条例核心内容 - 采用"小快灵"立法模式,共22条,不分章节,突出政治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2] - 明确沂蒙精神基本定位与内涵,规定传承弘扬工作机制需坚持党的领导及多方协同格局 [2] - 细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及群团组织职责,要求建立研究阐发、教育宣传和展示推广体系 [2] 产业与区域发展关联 - 条例推动沂蒙精神与旅游产业融合,为沂蒙革命老区振兴提供法律保障 [2] - 要求省政府及经济发达地区完善帮扶机制,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 [2] - 鼓励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向革命老区流动,提升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2] 社会与文化影响 - 条例通过后,地方文化传承者(如费县手绣传承人卞成飞)认为立法将强化红色基因传播信心 [1][2] - 专家评价指出条例有助于全省坚定文化自信,应对外部复杂环境时增强精神凝聚力 [3]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山东展区数智觅遗珍板块全是“科技与狠活儿”
大众日报· 2025-05-24 09:05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 山东展区展示数字技术在古籍修复、文物保护、考古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呈现科技与文化的结合 [1][2] - 喷雾脱酸机采用无水脱酸液技术,可快速均匀处理纸质文物,避免传统水溶液导致的纸张粘连和字迹褪色问题 [2] - 纸浆修补机显著提升古籍修复效率,20分钟内可完成一本严重破损古籍的修复,而人工修复仅能完成10至20页/天 [3] 考古与文化遗产数字化 - 定陶王陵汉墓通过数字复原与裸眼3D技术动态呈现792平方米墓葬场景,实现考古现场的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公众体验 [3][4]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推出齐鲁文化大模型,整合历史名人、文化典籍等资源,打造多模态生成式AI并计划部署文旅、教育场景 [4] - 山东卫视传媒·AI无界科技工作室利用动态活化技术三维重构《簪花仕女图》,实现唐代名画中人物与场景的数字化"重生" [4]
威海|威海: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46
传统产业升级 - 威海通过"智改数转"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升级,芜船(威海)绿色海工产业基地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节约人工40%,车间自动化率达80%,手持订单41艘,生产计划排至2029年 [3] -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项目为国内首个全流程海船智能工厂,手持25艘船订单(总金额15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8年 [4] - 2024年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营收268.1亿元(+11.7%)、利润16.9亿元(+19.8%),形成15大类40多个船型的"威海品牌" [4] - 2024年威海工业技改项目773个(投资超500万元),技改投资增长13.3%,计划2025年推动157家企业更新设备7000台(套) [5] 新兴产业集群 - 碳纤维产业:光威集团实现T300-T1100级全系列国产化,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营收69.6亿元,覆盖汽车轻量化、风电光伏等领域 [6][7] - 新能源产业:2024年威海新能源装机742万千瓦(占比71.2%),营收206.35亿元(+13.8%),拥有49家规上企业,打造荣成核电、乳山海上风电、文登储能三大基地 [9] - 威海拥有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成6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省第三),累计培育创新产品172项,2024年财政科技支出10.71亿元(+20.87%) [10] 未来产业布局 - 威高集团"妙手S"手术机器人完成60多例5G远程手术,最远跨越3000公里,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11] - 山东未来机器人公司攻克深海作业技术,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应用,2024年订单量翻倍,目标销售额4-5亿元 [12] - 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部署500P算力(二期达2000P),支持AI、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模拟试加工测算服务 [13] - 威海规划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船/车)和工业互联网,推动5大数字经济园区差异化发展 [14]
山东出台退役军人事务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05
法规概述 - 山东省通过首部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综合性地方法规《山东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1][2] - 法规涵盖退役安置、就业创业、优抚褒扬、服务保障等全链条工作[2] - 条例共7章62条 将于2025年9月1日施行[2] 政策背景 - 山东省现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370余万 居全国首位[2] - 需通过立法解决退役军人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 固化本省经验做法[2] 安置政策 - 规范退役军人接收安置程序 建立报到事项清单优化流程[3] - 明确安置原则、岗位计划、配偶子女随迁及待岗期间待遇[3] 就业支持 - 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聘用退役军人[3] - 用人单位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可享税收等优惠政策[3] - 将下岗失业退役军人纳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并给予补贴[3] 创业扶持 - 政府投资创业孵化基地优先服务退役军人创业[3] - 退役军人创办企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3] 优抚保障 - 制定优待目录清单 明确住房/医疗/养老/交通/文旅等领域优待事项[3] - 建立普惠与优待叠加机制 规范优待适用范围[3] 权益维护 - 健全权益保障机制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4] - 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支持退役军人维权[4]
在“大有可为”中“大有作为”——论稳扎稳打、踏踏实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05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山东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 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投用 首条百兆瓦钙钛矿电池中试线成功运行 [1] - 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6.2% 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25.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高于全国平均1.7个百分点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 - 胜利油田采用智能设备实现一键自动连续起下油管 潍柴雷沃无人收割机与运粮车协作开拓无人化收割玉米新模式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数实融合 绿色低碳转型 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打开产业发展新空间的关键 [2] 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 - 深化"万项技改 万企转型"增强产品竞争力 攻克关键技术延展产业链 [3] - 产业生态优化推动创新涌现 技术突破获取新赛道入场券 效率提升保障利润与研发投入 [3] - 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需把握机遇增强产业韧性 [3]
周乃翔在枣庄调研时强调 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02
5月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枣庄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 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调研中,周乃翔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重 大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要求,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和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要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持续深入打好蓝 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要大力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抓好生活污水、 垃圾处理,加强固废、危废处置利用。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引导群众广 泛参与,推动美丽山东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记者 毛鑫鑫) 周乃翔首先来到枣庄港,察看钢结构标准化环保仓,听取近零碳港口建设情况介绍,希望港口抓 ...
林武在济南调研时强调 着力稳外贸扩投资促消费 更好以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5-23 09:02
外贸产业发展 - 省委书记林武调研鸿天服装、世纪开元、临工重机等企业,了解出口订单、市场拓展及政策享受情况,强调要落实稳外贸部署,应对困难挑战[1] - 提出坚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拓展多元化市场,稳订单以稳住外贸基本盘,同时培育外贸新动能和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1] - 调研山姆会员店(济南店)项目,强调加快项目建设以拉动有效投资,提振消费并丰富业态为经济提供支撑[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林武调研神思电子、优宝特机器人、众阳健康、丽阳神州、浪潮云、中科先进、擎方科技及中移齐鲁创新院,关注人工智能最新产品、底层技术及商业化应用探索[2] - 指出人工智能市场空间巨大,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2] - 强调统筹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加大政策金融支持并引进人才以打造健康产业生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