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蒙古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乌兰察布:同绘文明卷 共筑幸福城
内蒙古日报· 2025-06-01 09:16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 乌兰察布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这是全市人民十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1] - 全市607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校园)对接1235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覆盖群众达35.8万户 自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1+2"结对共建活动1.2万余场 服务群众60万余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00余件 [4] - 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均超过98% [4] 创新工作机制 - 推出"1+2"结对共建活动 "1"代表一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2"代表两个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通过双向奔赴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 [2] - 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纳令沟村 50多位村民通过手工编织技能培训 掌握了制作技能 实现足不出户就业增收 [2][3] - 各文明单位创新运用"讲、评、帮、乐、读"等形式 聚焦群众需求 精准开展志愿服务 [3] 精神文明建设 - 推出自治区级以上道德模范53个 培育"中国好人""内蒙古好人"等20多个 建立2000多人的先进典型动态管理库 [8] - 设置5个"榜样在身边"专题专栏 发布1200余篇先进事迹报道 张贴13000余张宣传海报 建设6个"榜样在身边"主题公园 [8] - 通过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传播道德模范事迹 [6][7] 全民参与机制 - 70余名市区两级领导干部包联12个街道 229个单位与564个小区结对共建 形成"四个一"工作法 [9] - 成立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队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 "有时间做志愿者 有困难找志愿者"蔚然成风 [9] - 全市群众通过点滴文明行为积累 如文明出行、礼貌让座等 争做城市文明代言人 [10]
多维宣传亮点纷呈 民族团结入脑入心我区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5-31 10:21
民族政策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 内蒙古自治区将5月设为"民族政策宣传月",5月25日至31日为"民族法治宣传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主题开展活动 [1] -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部署工作,推动民族理论政策进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十大领域,优化宣传方法 [1] - 赤峰市巴林右旗组建"星火石榴"宣讲分队,巴彦淖尔市成立"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团,阿拉善盟推出"驼背上的流动讲堂",通过定制化宣讲深入基层 [1] 创新宣传形式与互动平台 - 自治区民委联合多部门举办"光影北疆·同心筑梦"摄影大赛,鼓励群众讲述民族团结故事 [2] - 自治区翻译中心成立"译心·石榴籽"青年服务队,呼伦贝尔市民委开展主题诗歌征集,兴安盟创新宣讲模式引导群众参与 [2] - 通辽市、赤峰市等地在活动中设立非遗展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设置手工艺品展示和美食体验环节,内蒙古艺术剧院京剧团进校园推广传统文化 [2] 网络传播与长效机制建设 - 各地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主题海报、长图、短视频,开展有奖答题活动,构建民族理论政策网络宣传矩阵 [3] - 自治区民委强调需总结有效经验,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理念 [3]
巴彦淖尔市新能源产业逐绿向新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22:48
转自:草原云 雨后初晴,在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一望无际的深蓝色光伏板覆盖 沙丘,在阳光下泛着粼粼光波。光伏阵列间,嫩绿的梭梭苗探出沙面,与支架构成立体防风网络,勾勒 出"板上发电、板下生绿"的生态新图景。 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中交(内蒙古)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产业经理李之明说:"通过考察,我充分了解了巴彦淖尔新能源产业 的迅猛发展态势。通过此次大会,我也结识了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下一步,我们打算在巴彦淖尔投 资相关项目,为巴彦淖尔及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蒙能磴口县+生态治理项目。 5月30日,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推介活动的考察团在内蒙古防沙 治沙一体化工程重点项目现场目睹了此壮观景象。 考察团在蒙能60.5万千瓦/141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电站。 当天,考察团依次考察了蒙能60.5万千瓦/141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电站、蒙能磴口县+生态治理项目、 三盛公黄河水利工程枢纽工程、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龙腾光热储能科创园、远景巴彦淖尔大型风电叶 片制造基地、晶澳淖尔5GW光伏组件等项目,充分感受到内蒙古及巴彦淖尔市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优 ...
“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边疆绿色农畜产品销全国推介活动举办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11:27
内蒙古农牧业资源 - 内蒙古拥有奶业、玉米、肉羊3个千亿级产业和肉牛、马铃薯等9个百亿级产业 [3] - 创建了草原肉羊、科尔沁肉牛、河套向日葵、大兴安岭大豆、阴山马铃薯、西部绒山羊、中西部奶业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3] - 正着力打造玉米、奶业、肉牛、肉羊、羊绒、马铃薯、草业七大重点产业链 [3] 内蒙古农牧业产量 - 2024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十九连稳" [5] - 全国1/5的羊肉、1/6的牛奶、1/10的牛肉、2/5的羊绒、1/6的人工饲草、2/3的向日葵、1/8的大豆、1/9的玉米、1/10的杂粮杂豆来自内蒙古 [5] 推介活动与投资机会 - 内蒙古自治区内外9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活动 [1] - 自治区农牧厅、巴彦淖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分别向民营企业家展示形象和资源 [5] -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表示将鼓励会员企业投资内蒙古现代农牧业 [7] 活动目的 - 搭建绿色农畜产品销售交流平台,助力优质产品走向全国 [7] - 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7]
实习直通就业 毕业无缝上岗——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全链条实习就业体系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11:12
产教融合模式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生产线精准复制企业自动化工业场景,学生可操作机床、机器人及加工零件,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2] -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并嵌入企业实战项目,提升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 与海康威视共建智能物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将能源工业网络安全工程师等实习岗位前置到实训教学中 [10] 校企合作实践 - 企业导师如内蒙古杰尔电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树林入校授课近10年,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并讲授典型工程案例 [7] -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组建混编"双师型"师资队伍,将岗位技能培训与行业认证嵌入课程 [10] - 开展"海康威视星火计划订单班",年均200名学生赴企业实习,实习就业转化率超60% [11] 人才培养成果 - 构建"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实习就业体系,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内蒙古八大产业园区智慧安防、机器人等领域就业 [10][11] - 电子与自动化系2023届毕业生刘轩赫通过实习留任海康机器人北京分公司,担任项目调试技术员 [11] - 实现"实习直通就业,毕业无缝上岗"的良性循环,筑牢实习就业"蓄水池" [11] 产业聚焦方向 - 学院聚焦内蒙古绿色算力、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10] - 实训场景覆盖智能制造、智能物联网、无人机等领域,与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实践中心 [5][8][10]
赛罕海关助力辖区婴幼儿配方奶粉首次出口香港
内蒙古日报· 2025-05-30 00:00
公司动态 - 内蒙古金泽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3.1吨婴幼儿配方奶粉首次出口中国香港 [1] - 公司总经理表示香港对婴配奶粉检测标准严格且准入流程复杂,对首次出口存在担忧 [3] - 赛罕海关提供"一品一策"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应对配方注册、检测标准和包装标签方面的要求 [3] - 海关搭建"5+2"预约查检机制,对出口乳制品实施优先查检、优先出证、优先放行 [3] - 多项便利化举措使通关时间压缩近20% [3] 行业政策与支持 - 赛罕海关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 [3] - 海关畅通属地查检"乳品绿色通道",优化监管服务 [3] - 赛罕海关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关企沟通桥梁,助力企业"走出去" [3] 市场拓展 - 此次出口标志着呼和浩特市生产的婴配奶粉首次进入香港市场 [1] - 企业迫切希望打开香港市场,海关支持为其抢占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3]
职耀北疆 技能圆梦——内蒙古缤纷职教精彩绽放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8:56
职业教育成果展示 -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为主题,展示职业技能成果、非遗传承、校企对接等内容,突出"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理念 [2] -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职业高中师生研发"智能语音垃圾桶",融合语音识别、红外感应、机器学习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准确率并减少交叉污染 [4]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设计3D废料回收机,获2025年"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一等奖,计划冲击更高级别赛事 [4] -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研发"可以吃的口红",融合酥油提纯、天然植物色粉与蜂蜡技术,体现"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4] 职业体验与启蒙教育 - 中小学生通过体验3D建模、扎染、皮画技艺及新能源装备技术等活动,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科技含量与发展潜力 [7] - 呼和浩特市成立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旨在将职业认知与体验融入基础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兴趣与潜能 [7] - 初三学生反馈职业教育项目科技感强,如绿色智能家居馆改变了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 [7] - 职校学生张思敏通过参观活动坚定了在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发展的决心 [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内蒙古空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精准对接低空经济产业需求,企业参与课程设置与真实项目教学 [10]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餐饮食品系通过校企合作推动非遗饮食活态转化,如开发草原灌汤牛肉包产品,并启动校企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活动 [11] - 智能炒菜机根据学生设计的数字菜单现场烹制标准化菜肴,展示现代餐饮食品行业产教融合成果 [11]
锡林郭勒盟以旧换新撬动汽车消费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8:51
"今天买了一辆新车,总价格8.79万元,厂家补贴跟国补优惠完了4.69万元。太实惠了!"5月29日,锡林 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民李向阳难掩喜悦之情,在北岳长安汽车4S店完成新车购置后,分享着自己的购车 体验。李向阳此前的燃油车已使用10年,面临排量大、油耗高的问题,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让他 终于下定决心购置新车。 转自:草原云 销售人员为顾客介绍汽车。 今年,锡林郭勒盟持续发力落实国家、自治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通过强化政策宣传,引导消费者畅享 政策红利,全力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潜力。政策利好之下,众多汽车品牌积极响应,纷纷加大补贴力度, 推出现金优惠、返息优惠等促销活动,叠加政府以旧换新补贴和锡林浩特市汽车消费券,多重优惠吸引 消费者"焕新"。其中,长安汽车推出限时促销政策,政企双补贴最高可达4.3万元,显著成效显现,1 - 4 月销量同比增长28%。 长安汽车销售现场。 锡林郭勒北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智慧说:"国补政策出台后,进店量、成交量和销量都大幅 增长。现在店端可实现旧车评估、置换、新车上牌一站式服务,最快一小时内就能完成新车落地,极大 方便了消费者。" 购车现场。 汽车销售店端可实现旧车评估、置 ...
比往年更早!乌海葡萄“甜蜜”上市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7:15
行业动态 - 乌海地区葡萄上市时间显著提前 往年8月中旬上市的葡萄今年5月底通过温室种植实现早熟抢占市场先机 [1] - 科技小院推动品种结构优化 引进中华红玫瑰、妮娜皇后、瑞都系列等十余种优质葡萄品种 [3] - 促早丰产栽培技术取得突破 挂果周期缩短30%并形成6项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及12项专利技术 [3] 技术创新 - "巨盛一号"品种具备多重优势 无籽、香味浓郁、耐运输且亩产达3000斤 [3] - 产学研平台发挥关键作用 科技小院整合高校资源实现植株育苗、技术推广等全链条服务 [5] - 栽培方法经济效益显著 早熟葡萄单价达25元/斤 每亩增收1-2万元 [3] 产业链发展 - 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示范效应 温室大棚种植实现颗粒饱满、色泽紫红的高品质葡萄量产 [1] - 合作社模式加速技术落地 绿农永胜农民合作社试种3亩地葡萄较预期提前一周成熟 [3] -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标准化种植和专利技术提升葡萄品质与产量 [5]
呼伦贝尔多维发力打造生态治理“北疆样本”
内蒙古日报· 2025-05-29 17:07
生态保护措施 - 呼伦贝尔市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执法震慑与生态修复多措并举,为2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林地湿地构筑立体化保护网 [1] - 强化顶层设计,将高质量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违法行为作为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部署 [1] - 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党政同责、全域覆盖",压实四级林草长责任,形成"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工作常态 [1] 执法与监管体系 - 构建"源头预防—动态巡查—联合惩戒"体系,整合林草、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提升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 [1] - 创新推出"领导干部—管护员"四级责任体系,实行24小时专班巡护和田间驻守,实现重点地块监管全覆盖 [1] - 运用无人机定时巡航和遥感影像比对,构建"天空看、地面查"立体监测网络,精准锁定违规开垦地块 [2] 执法成效与案例 - 今年以来全市毁林毁草毁湿行政立案640起,查处人员314名,移交公安机关涉嫌刑事案件63起 [2] - 分批次曝光毁林毁草典型案件,首批通报5起案例,通过遥感影像对比追溯2019-2023年间毁林行为并处罚 [2] - 设立"有奖举报"机制,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敲门行动",发放告知书1万余份,设立"违法禁耕"警示牌 [2] 生态修复与治理 - 实施网格化巡护,严查超载放牧、禁牧区违规行为,同步推进"一地一档"生态修复管理 [3] - 对受损湿地开展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复湿方案,确保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 [3] - 组织专业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巡查检查,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与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 [3] 综合治理创新 - 7414名护林员、731名草管员担任"前哨员",对重点地区实行24小时监管 [2] - 从单兵作战到多部门联动,从典型案例曝光到全民共治,形成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北疆样本" [3] - 推动牧区生产方式系统性变革,引导基层和农牧民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