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icon
搜索文档
双登股份数据中心全浸没式高压锂电系统全球首发
双登股份新品发布 - 公司发布数据中心"浸卫"高压锂电系统 主打极致安全和卓越性能 旨在重塑行业标准 [2] - 新品采用创新全浸没冷却技术 显著抑制电芯热失控风险 实现极端工况下"零冒烟 不起火" [3] - 单柜放电功率高达540kW 占地面积缩小33% 满足高功率负载需求 [4] - 同等250kW功率下温升较常规锂电池降低超40% 支持快速充放电切换 保障7×24小时稳定运行 [5] - 配备三重安全锁:电芯Fuse+化学阻隔+LAPF 采用车规级IC BMS精准管理 IP67级防护电池模块搭配高绝缘冷却液 [5] 公司技术实力 - 汇聚30余位国内外顶尖专家 组建专家学术委员会 覆盖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电网侧/户用储能全场景解决方案 [6] - 2024年基站/数据中心电池全球出货量位居三大权威机构榜首(CNESA/GGII/ESSA) [6] 行业数据参考 - 2024年一季度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5.03GW/11.79GWh [7] -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将超200GW [7]
国家能源局:支持民企投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创新技术和模式
一季度全国能源形势 - 能源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8.1% 3月份增速达9.6%日均超1400万吨 原油产量5409万吨同比增长1.1% 天然气产量6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3% [3] - 发电装机容量达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 3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速较1-2月提高3.1个百分点 [4]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升:风电光伏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达14.82亿千瓦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 消费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4][5] -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2.3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3月份用电增速回升至4.8% 天然气消费增长但汽柴油消费延续降势 [4] - 能源价格下行: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676元/吨同比降165元 布伦特原油均价74.7美元/桶同比跌7美元 [4] - 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前两月全国能源重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9% 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电网/核电等领域投资加速 [4]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新增装机占比90%: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 其中光伏新增5971万千瓦占比78% [5] - 总装机达19.66亿千瓦占比57.3%:水电4.38亿千瓦 风电5.35亿千瓦 光伏9.46亿千瓦 生物质0.46亿千瓦 [5] - 发电量占比突破20%: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8160亿千瓦时占比35.9% 风电光伏发电量53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1%占全社会用电量22.5% [6] - 细分领域表现: - 水电新增213万千瓦 累计装机4.38亿千瓦 发电量2233亿千瓦时 [6] - 风电新增1462万千瓦 累计装机5.35亿千瓦同比增长17.2% 发电量30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 [6] - 光伏新增5971万千瓦 累计装机9.4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 发电量2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9% [6]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支持政策 - 投资领域扩展: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核电 投资油气储运设施/油气管网/"沙戈荒"大基地 鼓励布局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 [7][8] - 市场准入优化: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 将低压办电"零投资"服务拓展至160千瓦以下民营企业 加强电网/油气管网信息公开 [8] - 审批服务改进:对"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 完善权益维护机制 [8] 氢能产业发展 - 政策体系完善:全国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 《能源法》明确推进氢能开发利用 [9] - 产业规模全球领先: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居世界第一 全球可再生制氢产能超25万吨/年中国占比超50% [9] - 技术应用突破: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F级燃气轮机完成30%掺氢试验 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完成验证 [9] 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 建设规模扩大:截至2025年3月底充电基础设施达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 高速公路服务区覆盖率98% 县域覆盖率97.31% [10] - 试点示范推进:选取9个城市和30个双向充放电项目开展车网互动试点 重点布局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功率充电设施 [10]
2025储能产品趋势:系统容量持续升级,AI赋能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
行业转型与政策影响 - 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储能需求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行业进入"价值博弈"周期 [2] - 企业竞争逻辑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更加关注实际收益能力 [2] - ESIE2025展会显示行业共识已转向价值竞争,共有近800家参展商和200余场新品发布会 [2] 产品技术趋势 - 大容量成为主流:20尺集装箱普遍实现6MWh+容量,部分企业推出7~9MWh+系统 [7][8] - 能量密度显著提升:如中车株洲所6.9MWh系统能量密度提升38%,远景EN 8 Pro达541kWh/㎡ [12][49] - 交直流一体系统加速渗透:中天科技ENERGRID NA7实现7.58MWh单舱容量与2000V直流融合 [62][63] 应用场景创新 - 从通用化转向场景定制化:覆盖工商储、光储充、虚拟电厂等细分领域 [2] - 规模化潜力场景受关注:光储充、虚拟电厂等成为竞争焦点 [3] - 差异化需求推动产品设计:如移动储能车、零碳园区等创新应用 [2] 企业产品亮点 - 容量突破:海博思创HyperBlock IV 8MWh,南都电源Center L Max 8.338MWh [10][14] - 技术创新:宁德时代天恒系统实现5年零衰减,力神电池8.3MWh系统初始投资降20% [30][17] - 能效提升: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3度电成本降12.5%,比亚迪MC Cube-T Pro ESS采用CTS超级集成技术 [19][33] AI技术应用 - 运维优化:宁德时代天恒平台故障预警准确率≥99.99%,非计划停机损失降75% [75] - 收益提升:远景EN 8 Pro电价预测准确率超90%,收益提高15%-20% [76] - 安全管理:阳光电源BM²T技术热失控预警准确率超99%,双登AI智眸系统预警提前72小时 [77][80] 交直流一体化方案 - 结构优化:阳光电源Power Titan 2.0占地节省29%,故障损失减少92% [58] - 效率突破:中天科技ENERGRID NA7转换效率达99%,思源清能支持毫秒级响应 [63][64] - 系统集成:南都电源Center L Ultra实现"芯片级极简真融合",昆宇电源效率提升至93.5% [60][66]
200MW/800MWh!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虚拟电厂建设项目招标
项目概况 -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储能与调度优化示范工程(虚拟电厂建设项目)已获第一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于政府,招标人为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 项目实施地区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建设地点为阿拉尔市[4] - 储能电站本期建设规模为200MW/800MWh,由40个5MW/20.06MWh储能单元并联组成[5] - 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容量为240MVA,采用户外式GIS和线变组接线,35kV段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5] - 储能电站以22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梨花镇220千伏变电站,线路长度为0.6千米,采用JL/G1A-300/40导线[5] 技术应用 - 项目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5] - 建设内容包括私有云虚拟化轻量云平台、虚拟电厂、智能调度系统[5] 招标范围 - 本次招标共划分为1个标段,涵盖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储能与调度优化示范工程(虚拟电厂建设项目)必需的工程施工和相关服务[6] - 供货期为365天[7] 投标人资格要求 - 投标人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独立法人或其他组织,具备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技术实力[7] -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在同一标段投标[7] - 投标单位需提供近3年至少1项虚拟电厂、发电厂等保2级或以上网络安全、智慧能源或源网荷储、储能EMS系统相关业绩[7] - 投标人财务状况良好,需提供2021年-2023年经审计的财务审计报告[8] - 投标人不得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且在近3年内不存在骗取中标、严重违约等情形[8] -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8] 招标流程 - 投标单位须办理CA(标证通)证书并通过兵团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填报入库信息[9] - 招标文件领取时间为2025年04月26日至2025年05月06日,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自行下载[9] -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05月16日11时,需上传加密的电子投标文件[10] - 开标时间为2025年05月16日11时,地点为兵团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不见面开标大厅[11] - 本项目采用远程不见面开标,投标供应商无需递交纸质文件[11]
媒体观察:数智创新领航储能产业升级
储能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8.3吉瓦首次超越抽水蓄能占全球市场47.3%累计能量规模184.2吉瓦时 [5] - 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43.7吉瓦同比增长126.5%全球占比过半 [5]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4.3亿千瓦(343081万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风电/光伏装机分别增长17.2%/43.4% [9] 数智化技术突破 - 智能算法通过高通量计算加速材料研发生产段实时监测提升良率运维段动态优化策略使储能效率提升18%-25% [6][7] -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多物理场耦合预警毫秒级故障隔离系统可靠性显著提升 [6] - AI优化调度使甘肃光伏弃电(0.15元/千瓦时)与浙江晚高峰供电(0.8元/千瓦时)套利空间扩大5倍以上 [8] 商业模式创新 - 共享储能平台将分布式资源利用率从40%提升至85% [8] - 武汉蔚能"电池银行"融合车联网数据优化调度催生"储能算法工程师"新职业 [8] - 济南示范站V2G充电桩实现1560千瓦反向放电能力相当于400户家庭负荷 [16] 技术应用场景 - 分布式储能与虚拟电厂构成能源系统"细胞级改造"和"神经中枢"推动系统性革命 [8] - 济南示范站集成光伏/储能/V2G实现零碳运行单站调节能力达10兆瓦 [16][19] - 全液冷超充系统实现1000伏/600安输出10分钟充满100千瓦时电量 [19] 行业未来展望 -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预测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200吉瓦 [18] - 需政策协同与跨行业融合推动从硬件堆砌向智能进化转型 [8][16] - 云南200兆瓦/400兆瓦时锂电示范项目投运提升区域新能源消纳能力 [11]
固德威的战略演进:构建“源网荷储智”能源生态新范式
行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136号文,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交易,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 [2]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构建,光伏储能行业迎来万亿级市场机遇 [3][15]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将超200GW,一季度新型储能项目新增装机5.03GW/11.79GWh [16] 公司战略与业务表现 - 公司实施"双循环"战略,国内市场表现突出,2025年Q1户用光伏逆变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光电建材业务同比大幅增长 [4][5] - 国际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7座销售服务中心和11家海外子公司,欧洲去库存周期结束后业绩增长明显,澳洲市场领先 [7] - 公司布局"源网荷储智"全场景解决方案,成立光电建材事业部和智慧能源事业部,智慧能源WE平台覆盖100+园区、4000+项目,合作规模超8GW,年底计划突破15GW+ [11] 储能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2012年研发首款双向储能逆变器,前瞻性布局储能行业,目前提供工商业、户用及地面储能全场景解决方案 [8] - 工商业储能推出125kW/261kWh一体柜,支持10台并机,最大系统1.25MW/2.61MWh;户用储能ES Uniq逆变器支持4ms极速切换;地面储能215kW PCS产品支持模块化设计和黑启动功能 [8][10] - 公司积极布局虚拟电厂领域,依托智慧能源WE平台构建虚拟电厂雏形,支持碳足迹监测和未来碳交易 [13] 行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 公司提出"源网荷储智"理念,通过BIPV产品、空气源热泵技术和分布式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能源价值体系 [11] - 新政推动储能作为电价调节工具,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结合成趋势,虚拟电厂技术与分布式结合带来新机遇 [13] - 公司战略清晰:以双循环应对不确定性,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源网荷储智"协同构建生态 [15]
鼓励工商业配置储能!江西分时电价机制征求意见
江西省分时电价机制调整 核心观点 - 江西省通过优化分时电价机制引导工商业用户削峰填谷 鼓励配置储能和综合能源利用以降低用电成本 [2][4] - 政策旨在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促进新能源消纳和储能产业发展 [4][8] 峰谷时段调整 - **季节性划分**:1月和12月高峰含尖峰时段为09:00-12:00、18:00-21:00(尖峰18:00-20:00) 低谷00:00-06:00 [8] - **夏季时段**:7-9月高峰17:00-23:00(7-8月尖峰21:00-23:00) 低谷含深谷01:00-05:00、11:30-14:30(深谷12:00-14:00) [9] - **其他月份**:3-6月和10-11月高峰16:00-22:00 低谷时段与夏季相同 [9] - **节假日深谷**:春节、五一、国庆节12:00-14:00执行深谷电价 [10] 电价浮动比例 - 工商业用户平段电价由市场化交易上网电价等构成 高峰:平段:低谷浮动比例统一调整为1.6:1:0.4 [11] - 深谷电价较平段下浮比例由60%扩大至70% 尖峰电价保持较平段上浮80%不变 [11] 执行范围优化 - 除电气化铁路等特定行业外 工商业用户全面恢复分时电价执行 现货市场试运行后参与交易用户原则上不再执行 [12] - 已签订2025年中长期合同的需调整条款 市场交易合同需申报用电曲线并反映分时价格 [13] 配套措施 - 电网企业需升级计量和结算系统 分时电价损益按月分摊或分享给工商业用户 [13] - 明确禁止以分时电价名义变相实施优惠电价 要求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14] 行业影响 - 政策直接利好储能行业 通过电价差激励用户配置储能系统 [2][13] - 与新型储能发展形成协同 一季度全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5.03GW/11.79GWh [15]
2025年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超1GW!合肥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发布
文 |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4月25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 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 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 新能源装机规 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 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重点 发展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 ,支持符合条件的电源侧储能电站转为电网侧储能电站,支持各 类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共享共建等方式建设用户侧储能电站,探索构网型新型储能技术研 发与工程示范, 开展分布式光伏配储研究及试点应用。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 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 开展"光伏+"综合应用示范行动。聚合全市新能源场景资源,制定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 计划,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智慧农业" "光伏+储能""光储充检换 "一体化充 电桩等"光伏+"综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新型 ...
国家能源局:我国风光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为常态
风电光伏装机与发电量 - 2025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14.82亿千瓦(风电5.36亿千瓦,光伏9.4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14.51亿千瓦)[2] - 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为常态,未来新增装机将持续快速增长[2] - 一季度风电光伏发电量536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22.5%,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2] - 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39.8%,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2] - 风电光伏发电量同比增加1110亿千瓦时,远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量(582亿千瓦时)[2] 储能行业动态 - 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受政策鼓励,市场机制完善加速推进[3] - 构网型储能技术获十部门联合推广,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指导意见出台[3] - 工商业储能装机呈现指数级增长,但面临多重挑战[3] - 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出货量八大榜单发布[3] - 预计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超200GW[3] - 第十四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定档2026年4月[3] 储能技术与市场研究 -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发布,覆盖17大应用领域及12种技术路线[6] - 白皮书包含电力市场政策分析及收益模型[6] - 全球储能数据库可通过微信搜索获取[7] 行业活动与资源 -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提供白皮书扫码咨询服务[6] - 联盟官微提供政策、项目及企业动态,支持产业交流与活动对接[11]
人民日报 | 新增装机连续3年全球第一,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 -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43.7吉瓦/109.8吉瓦时,连续3年全球第一,占全球新增装机的约60% [3][21] -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占比超56%,截至2025年2月全国累计装机超7500万千瓦 [3][21] - 技术多元化趋势显著,锂离子电池主导同时,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重力储能、飞轮等非锂技术实现应用突破 [3] - 远景储能推出8兆瓦时系统新品,电芯数量减少30%,容量提升60%,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40% [3] - 南网储能研发液氮灭火抑爆系统,成本较主流技术降低30%,已在消防领域规模化应用 [3]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 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首创港澳人才内地职称评定机制,16位港澳工程师获内地职称证书 [4][11][12] - 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从2015年1100亿元增至2024年7400亿元,年均增长24%,累计设立港澳资企业2.9万家 [12] - 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试点,患者用药成本降至国外的40%,13批次药品获批用于17名患者 [20] -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业务扩展至130多国,全球支付终端交付超1亿台 [17] - 厦门片区航空维修产业2024年营收161.45亿元,境外订单占比超80%,建成全国领先第三方航空维修基地 [16] 能源行业动态 - 202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十五五"期间预计年增用电量6000亿千瓦时 [8] - 中国华电近3年累计发电量2.04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6.2%,总装机达2.4亿千瓦 [8][9] - 华电聚焦"新能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业务,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和"沙戈荒"基地建设 [10] 数字经济与铁路运输 -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提出7项任务,包括数据要素市场化、数字基础设施统筹及数字消费提升行动 [10] - 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7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广深港高铁跨境旅客增长10%至729.1万人次 [18][21] - 铁路部门优化客运能力,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66列,打造"熊猫专列"等旅游品牌 [16][21] 其他行业数据 - 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重点打击原料污染、知假造假及欺骗消费者行为 [17][19] - 厦门航空维修产业形成全国领先集群,2024年营收161.45亿元,吸引16家国际航空维修企业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