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势银能链
icon
搜索文档
英特利/禾望/擎天等六企预中标绿色甲醇项目制氢电源
势银能链· 2025-09-02 16:10
项目概况 - 中煤鄂能化10万吨/年液态阳光示范项目通过风光可再生能源绿电制取绿氢 并利用回收CO₂合成甲醇 总投资43.14亿元 其中环保投资846万元 [3][4] - 项目由625MW风光发电(400MW光伏+225MW风电)、2.1万吨/年电解水制储氢、10万吨/年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及公辅工程组成 [3][4] 制氢技术配置 - 配备36套1200Nm³/h和2套碱性电解水装置 制氢能力达46200Nm³/h 副产氧气23100Nm³/h 设置10台2000m³球型储罐 储氢规模22万Nm³ [4] - 采用晶闸管与IGBT两种制氢电源技术方案 分别应用于制氢厂房B和制储氢单元 [3] 供应商遴选结果 - 晶闸管制氢电源项目候选人排名:广州擎天实业(第1)、湖北英特利电气(第2)、湖南科瑞变流电气(第3) [3] - IGBT制氢电源项目候选人排名:北京雷动智创(第1)、湖北英特利电气(第2)、深圳市禾望科技(第3) [3] 产业生态参与方 - 产业链涉及鲲华科技、中鼎恒盛、枡水科技、中汽创智、亿纬氢能、新氢动力等企业 覆盖氢能装备制造与应用环节 [5][6] - 势银(TrendBank)作为产业研究服务机构 提供数据产品与咨询顾问服务 [1][9]
可持续氢基燃料全链条认证与检测如何做?
势银能链· 2025-09-01 11:59
必维集团绿氢产业服务与认证体系 - 公司亮相2025势银绿氢产业年会并分享可持续氢基燃料全链条服务解决方案 [4][5] - 公司工业碳服务专家王秋辰女士发表主题演讲《必维加速推动可持续氢基燃料从制取到应用》 [5] - 公司获得势银能链颁发的2025年绿氢产业先锋奖 [20] 欧盟可再生氢认证法规框架 - 欧盟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RED)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2009年首次发布RED 历经三次修订 2023年发布RED III及RFNBO授权法案 [7] - RFNBO定义为非生物来源可再生能源制成的交通运输用可再生液体和气体燃料 涵盖可再生电力制氢气及其衍生物如电子甲醇 电子甲烷 氨等 [7] - 认证体系核心目标包括保障供应链可持续性 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促进全球市场准入 [9] 可持续氢基燃料认证条件 - 认证范围覆盖原料收储 加工 生产 运输 供应到使用全链条 [14] - ISCC认证体系针对整个供应链而非单一产品 确保各环节符合可持续要求 [14] - 认证周期中公司协助客户完成ISCC系统注册与审核 现场审核后60天内颁发证书 [15] 认证流程与阶段服务 - 预可研阶段提供政策咨询和认证体系适用性确认服务 [19] - 可研阶段开展原料合规性评估和电力合规性咨询 可出具预认证报告增强客户市场谈判优势 [19] - 建设阶段进行现场调研 标准培训和内部管理体系建立指导 [19] - 建成阶段提供预审核服务 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建议 [19] - 正式审核包含文件审核和现场评审 通过后颁发有效期一年证书 高风险项目需6个月后监督审核 企业需年度审核维持认证 [19] 燃料检测服务 - 提供C-14生物质碳含量检测 适用于混合原料生产产品如绿色甲醇与灰色甲醇 [17] - 提供可持续航空燃料检测 依托专业设备全面检测燃料特性 出具检测证书帮助客户缩短适航认证周期 [20] 公司业务覆盖范围 - 必维工业技术中心覆盖石油天然气 化工 电力与可再生能源 交通与物流运输 工业供应链五大板块 [2]
势银研究 | 中国绿氢市场总结与展望(2025H1)
势银能链· 2025-09-01 11:59
政策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发布氢能相关政策约200条 其中国家政策35条 [9] - 国家能源局2025年6月发布氢能试点通知 明确11个具体发展方向激励措施 [9] - 浙江 广东 北京等地政策发布集中 浙江28条 广东15条 北京14条 四川12条 [9] - 国家层面已完成2025年制氢目标 现有绿氢产能约17.58万吨/年 超出10-20万吨/年规划目标 [12] - 内蒙古 新疆 吉林等省份开工规模超规划量 但整体建成规模不及预期 [10][12] 项目发展 - 2025年1-7月新增绿氢产能达7.58万吨/年 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4] -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绿氢项目总数866个 潜在产能总量1106万吨/年 [14] - 2025年上半年新增项目154个 三北地区成为绿氢供应中心 [13][14] - 项目开工率不足30% 央国企占比约50% ALK技术路线占据主流地位 [15] - 94%为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化工场景是绿氢规模化消纳主要领域 [19] 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制氢设备招标规模同比增长48% [22] - 非公开形式订单占比87% 公开招采仅占13% [22] - ALK设备中标价格从2024年1320元/kW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935元/kW [24] - 市场集中度CR3和CR5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回升 打破过去两年下降趋势 [24] - 2025年上半年氢能投融资热度回落 共22家企业完成投融资 同比下降23% [24] 技术发展 - ALK+PEM组合制氢成为新趋势 [15] - 2025年上半年11家绿氢企业公开披露融资金额超3.53亿元 [24] - 电解水制氢设备新品发布保持活跃 ALK和PEM技术持续创新 [24] 产业展望 - 预计2025年底国内绿氢产能将超23万吨/年 [4] - 2025年制氢设备需求规模将达约3.5GW [26] - 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验证加快 国家能源局已发布8个绿色液体燃料试点项目 [26] - 十五五规划编制关键阶段 重大氢能支持政策或将发布 [26][29] - 鸿蒙张家口风电光伏制氢 金风科技兴安盟绿色甲醇 中能建松原氢氨一体化等大型项目有望建成 [26]
3.5亿元,大冶矿区项目制氢工厂二期招标启动
势银能链· 2025-09-01 11:59
大冶市氢能项目 - 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制氢工厂二期)于8月30日预公示 [2] - 项目招标合同金额约3.5亿元 新建制氢工厂及配套设施 包括储能设备及电解槽等设备采购 [3] - 项目用地面积约79,120平方米 涵盖勘察 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全部设计内容 [3] 氢能产业相关企业 - 鲲华科技和中鼎恒盛为氢能行业相关企业 [5] - 枡水科技 中汽创智 亿纬氢能 新氢动力 现代汽车 中联重科及骥之翼均为氢能产业链企业 [5] 行业研究服务 - 势银提供《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月度订阅服务 [9]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服务 数据产品服务及咨询顾问服务 [9]
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项目结题验收
势银能链· 2025-09-01 11:59
70MPa加氢站关键设备技术突破 - 国内首台90MPa加氢站用隔膜压缩机研制成功 排气压力≥87.5MPa 排气流量≥200Nm³/h(进气压力12.5MPa时) 当量轴功率≤42kW 连续无故障运行≥500小时(启停50次)[2] - 核心部件包括高压组合式膜头、高压氢气气阀、抗冲击防卡滞高压溢油阀和高压异形闭环金属密封圈 连续无故障运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2] - 高压氢气加注流量计全量程精度达0.2级 最小流量0.1kg/min 远优于考核指标[7] 加氢站配套系统创新 - 国内首套加氢站隔膜压缩机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全周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失效预警[3] - 预冷加注系统一体化加氢机精度误差<±1% 平均加氢速度不低于1.66kg/min[4] - 开发高压氢气加注速度与温度协同优化控制技术 搭建站-车通讯协议加氢机电控系统平台[7] 技术成果与应用 - 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 发表高水平论文90余篇 制定国标/团标6项[10] - 70MPa加氢站设备应用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 70MPa集装箱式加氢成套装置列入国家能源局首台套认定名单[10] - 90MPa隔膜氢气压缩机经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标志我国70MPa加氢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10][12]
赛事招募|绿能智创 驱动未来2025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长三角预选赛上海站项目报名通道开启
势银能链· 2025-08-30 10:03
活动背景与目标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碳中和目标驱动零碳技术关键突破 涵盖绿氢 绿碳 燃料电池 储能 新制氢技术及智慧能源[2] - 能源安全与气候治理双重挑战催生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机遇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CCUS商业化 新型储能技术迭代及能源数字化升级重塑全球能源格局[2] - 水木易德投资与势银等机构联合发起2025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 聚焦创新技术孵化与产业化落地 旨在发掘最具潜力零碳科技企业并推动技术 资本与产业深度协同[2] 大赛核心赛道 - 绿氢赛道解决新能源"弃风弃光"消纳问题 涵盖氢的制 储 运 加等相关技术[9] - 绿碳赛道通过工程方法固碳实现碳汇 涵盖CCUS BECCUS及DAC等技术[10][11] - 燃料电池赛道实现氢电高效转换 涵盖上游材料 电堆和系统及下游应用技术[12] - 新能源+储能赛道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 涵盖新型风光发电技术及钠离子电池 新型锂电池 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13] - 新体系制氢赛道减少排放并提高效率 涵盖光解水制氢 生物酶制氢 热裂解制氢及水岩反应氢气采矿技术[14] - 智慧能源赛道融合数字技术优化能源管理 涵盖微电网 AI调度及AIGC驱动的"能源大脑"升级[15] 参赛项目权益 - 获得融资辅导 市场品牌及孵化加速支持 包括一对一融资咨询 估值辅导 尽调机会及产业合作对接[16][17][19] - 对接头部产业投资机构 产业上下游合作机会及应用场景 并获得产业媒体曝光与专访报道[19] - 直通国际创业大赛季度赛决赛 优先入驻优质园区 共享百万奖金及免费空间 并可免费加入创新孵化营[19] 投资与产业资源 - 投资机构包括东方江峡产投 上海电气 现代汽车集团 申能能创 壳牌中国 隆基氢能 远景能源 中石化资本等40余家知名机构[7] - 资源伙伴可挖掘优质科技创新项目 打造零碳技术创新生态 参与产业活动并提升品牌影响力[20] 活动安排与历史 - 长三角预选赛上海分站赛第二场于2024年9月24日在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举办[9] - 2023年举办四场预选赛及总决赛 2024年举办五场预选赛及总决赛[22][23][24][26][30]
首场开赛!8月京津冀预选赛圆满举办 | “绿能智创 驱动未来”2025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
势银能链· 2025-08-30 10:03
赛事背景 - 2025第三届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京津冀赛区预选赛于8月26日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举办 作为"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第三赛季季度决赛的氢能专场 实现双赛联动[2] - 活动吸引8家零碳技术企业参赛 现场汇聚项目路演者、评审专家、投资机构代表及产业从业者 并通过线上直播吸引行业关注者[2] - "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累计吸引16399个国内外项目 其中海外项目超3000个 为3000余个项目提供孵化服务 本届大赛增设至200个获奖席位并提供百万级奖金[5] - 零碳技术专精特新创业大赛自2023年启动累计招募200余个项目 举办10余场赛事 聚集10余家产业龙头、50余位评审专家及100余家投资机构[7] 评委阵容 - 赛事邀请零碳技术与投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 从技术创新性、商业模式可行性及团队实力多维度评估项目[12] - 评委包括国科嘉和董事总经理李斌、ACIF阿中产业投资基金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尹慕言、屹唐长厚基金投资副总经理郭志军等资深投资人[12][13] 参赛项目 - 苏州市志青博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阴离子交换膜研发 已实现树脂单釜10kg稳定生产及20-100cm宽幅产品矩阵 完成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自4月起已交付十多家客户近二十笔订单[16] - 北京嘉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新型压缩气体储能技术 储能规模可超百兆瓦级 效率达70% 具备长寿命及多能互补特性[18] - 北京艾能瑞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光储充直流系统核心变流器 系统效率提升3% 可扩展至算力电源和制氢电源 拥有海外渠道资源[20] - 泛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氢敏变色材料与智能传感技术 实现氢气泄漏可视化检测与漏点定位[22] - 中鼎新材料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推出含氢天然泉水 采用氢分子融合技术提升水中活性氢含量 通过第三方检测验证功效[24] - 湖南元芯传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聚焦碳基氢气传感技术 提供PPM级、秒响应、低功耗的氢安全检测仪表 获龙头企业验证[26] - 大庆伟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小微型甲醇重整制氢反应器 实现低成本、规模化、零碳排放制氢[28] - 北京氢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首创分布式绿氢供应模式 利用沼气资源直接制氢 拥有20余项专利 终端用氢成本低 覆盖百余座存量站改造及12万座油站转型市场[30] 赛事结果 - 湖南元芯传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碳基氢气传感技术)和北京艾能瑞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光储充直流系统)晋级全国总决赛[32] - 全国总决赛预计11月下旬在上海举办 大赛报名通道持续开放 后续将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开展多场预选赛[34]
【GHIC2025 圆满落幕】材料赋能,共探绿氢储运与应用破局点
势银能链· 2025-08-29 11:33
会议概况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于8月2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 主题为高可靠高效制氢产品破局绿氢发展卡点 旨在搭建产业交流平台 [3] - 会议得到无锡天荣新能源科技总冠名及力源科技 中材科技 隆基氢能等超30家企业赞助支持 [4] 绿氢储运与氢基能源 - 生物质绿碳热值与煤相近 可作为清洁替代燃料用于炼钢等行业 氢醇能源体系实现氢能与甲醇优势互补 [9] - 天然气掺氢技术是氢能低成本输运有效途径 当前可行掺氢比例为10% 需开展管材适应性分析以推动更高比例应用 [11] - 储氢方式以物理储氢为主 气态储氢发展成熟并广泛用于车用化工运输等领域 化学储氢处于起步阶段是未来研发方向 [13] - 氢内燃机发电机组可用于电网调峰调频 副产氢企业自用发电 矿卡及内河船舶等场景 [17] - 国内90%绿氢项目消纳集中于化工领域 主要用于生产低碳甲醇和绿氨 两者合计占绿氢消纳总产能70%以上 [19] - 到2030年全球5%~10%船舶将采用零碳或低碳燃料 氢基替代燃料市场前景广阔 [19] 电解槽技术与制氢成本 - 2022-2023年电解水制氢装备爆发式增长 2024-2025年市场需求略有放缓但仍处高速增长期 [15] - 中短期ALK+PEM适配联网弱联网制氢兼顾经济性与绿电适配性 长期PEM降本后适配弱联网离网制氢实现稳定低成本制氢 [15] - PEM制氢LCOH成本最高 煤制氢LCOH最低 电费和燃动是影响PEM成本最大因素 其次为资本支出 [26] - 膜电极占PEM电解系统成本仅11% 是系统性能和寿命核心但非成本核心 [26] - 可再生能源电价降至0.2元/kWh时 电解水制氢成本将接近化石原料制氢成本 [32] - 绿氢逻辑核心是降低制氢成本 需突破关键材料国产化 提升电解效率 强化长期稳定性及增强波动适应性四大维度瓶颈 [40] 制氢电源与系统技术 - 电解水制氢电源成本约占系统三分之一 关键特性包括转换效率 系统可靠性及维护便捷性 [24] - 1000标方/小时电解槽效率每提升1% 按0.2元/度光伏电价测算每年可节约5~8万元成本 [24] - 电源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开发高效低成本大功率电源 研发多独立控制输出单元电源适配混合电解系统 基于宽禁带器件开发及突破大功率风光制氢系统配置与能量管理技术 [34] 材料与组件创新 - 蓝昆氢能实现全国首创零储能离网制氢 电解制氢模块无需配备储能装置 仅辅助系统需少量UPS电源 [21] - 公司已建成年产能0.5GW方形常压电解槽半自动化产线及气液分离罐体制造产线 [21] - 离网制氢场景下复合隔膜可解决因碱槽功率变化10%/s产生气泡导致的隔气性问题 [28] - 壳聚糖基AEM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易化学修饰等特性 志青博材实现废弃蟹壳到高性能AEM全链条技术中试生产 [30] - 聚苯硫醚隔膜发展围绕机械强度气密电阻三维度推进 助力电解槽适配波动性能源并保障长周期运行 [36] - 高比表面积雷尼镍电极已解决运行电密适配元素溶出物理扰动杂质吸附及量产工艺问题 仅涂层抗逆向电流能力待突破 [38]
引领车规级MEMS氢气传感创新,芯镁信电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势银能链· 2025-08-29 11:33
核心观点 - 苏州芯镁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武创华工基金领投 老股东悦达汽车科创基金跟投 资金将用于供应链建设 生产制造能力提升 人才引进及市场拓展[2] - 公司攻克高温高湿高腐蚀环境下氢气泄漏检测难题 自主研发MEMS热导氢气传感器获国内首张AEC-Q100车规级认证 打破高端传感器进口依赖格局[3] - 产业资本战略协同赋能 武创华工基金背靠武汉投控集团与华工科技产业资源 悦达汽车科创基金依托汽车产业背景 共同推动产品市场渗透与应用创新[5] - 前瞻布局氢能 储能 智能电网等高增长领域 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氢站安全监测 动力电池安全 储能电站预警及电网设备监测等多场景[6]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专注MEMS芯片设计 传感器制造及应用系统开发 产品线覆盖热导氢气体传感器 钯合金氢气传感器 冷媒传感器 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MEMS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8] 融资情况 - 2025年8月28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武创华工基金领投 悦达汽车科创基金跟投[2] - 融资资金用于加强供应链建设 提升规模化生产能力 引进高端研发与管理人才 加速汽车电子 氢能源 储能 智能电网等领域市场拓展[2] 技术突破与认证 - 自主研发MEMS热导氢气传感器攻克高温 高湿 高腐蚀环境下氢气泄漏检测行业难题[3] - 获AEC-Q100车规级认证 为国内该领域首张证书 打破高端传感器Copy-to-China刻板印象[3] - 基于锂电池热失控预警开发的氢气传感器模组通过多家知名电池制造商和新能源整车企业测试认证 正推进规模化量产[6] 产业资本与战略协同 - 领投方武创华工基金由武创投和华工科技联合设立 武创投系武汉投控集团旗下基金平台 专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华工科技为光电子及传感器技术领军企业[5] - 老股东悦达汽车科创基金依托江苏悦达汽车集团产业背景 与汽车电子市场高度契合[5] - 产业资本带来资金 产业资源和战略协同效应 助力市场渗透与应用创新[5] 市场应用与布局 - 核心MEMS热导氢气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 加氢站安全监测 动力电池安全 储能电站热失控早期预警 电网设备在线监测等多元场景[6] - 重点发力汽车电子 氢能源 储能 智能电网等高增长领域[2][6] 公司背景与产品 - 成立于2016年 专注MEMS芯片设计 传感器生产制造及应用系统开发[8] - 核心团队拥有深厚专业背景和产业化经验[8] - 产品线覆盖MEMS热导氢气体传感器 钯合金氢气传感器 冷媒传感器[8] - 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 高可靠性智能传感解决方案[8]
碳能科技三维复合隔膜首测成功
势银能链· 2025-08-28 13:31
文章核心观点 - 碳能科技的Zirmbrane ® 3D三维复合隔膜在1000 Nm³/h碱性电解槽上测试成功,标志着国产复合隔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性能在能耗、安全性和对可再生能源波动的适应性方面表现卓越,有望推动绿氢产业向更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2][6][9] 复合隔膜技术概述 - 隔膜是碱性电解槽的核心组件,直接决定制氢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2] - 复合隔膜凭借独特的多孔结构和永久亲水性,实现电能到化学能的高效、稳定转换 [2] - 根据结构差异,复合隔膜分为代表成熟应用的常规复合隔膜和代表技术革新的三维复合隔膜 [2] 常规复合隔膜特点 - 采用“网布基底+陶瓷涂层”的复合结构,以PPS网布为基底 [3] - 具备55%以上的开孔率,能显著降低电解槽直流能耗并提升单位面积产氢量 [5] - 第一泡点压力达0.3 MPa以上,能有效阻隔氢氧互串,确保运行安全 [5] - 其应用需高度适配电解槽结构设计,若设计不当可能导致过度压缩损坏,影响气密性和使用寿命 [5] 三维复合隔膜技术突破 - 碳能科技推出Zirmbrane ® 3D系列,采用创新的“鸟巢”式三维交织一体化结构 [6] - 厚度压缩量高达40%,摩损率仅为常规隔膜的30% [9] - 120℃强化碱煮48小时后质量损失率低于0.3%,即使过度压缩也能保持结构完整和气密性 [9] - 适应雷尼镍电极表面粗糙度,兼容多种板网、乳突气体扩散层,提升大型电解槽长期运行可靠性 [9] 三维复合隔膜性能优势 - 在额定产氢量1000 Nm³/h条件下,相较传统PPS电解槽,小室数量减少1/3 [2] - 电流密度5000 A/m²时,制氢能耗低至4.3 kWh/Nm³ [2] - 额定负荷及25%负荷下,氧中氢含量分别控制在0.4%和1.25%,气密性优异 [2][9] - 在600μm厚度规格下,面电阻低于0.28 Ω·cm²,在6000A/m²电流密度内小室电压与常规隔膜相当 [9] - 在模拟风光波动性电力测试中表现出色的负荷跟随能力,为可再生能源与绿氢制取深度融合提供支持 [2][9] 技术发展展望 - 减薄型、低内阻三维复合隔膜已进入研发冲刺阶段,试样验证加速推进,有望进一步降低能耗与成本 [9] - 三维复合隔膜的技术创新将赋能全球碳中和目标,助力绿氢产业迈向更高效、安全的新阶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