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搜索文档
上海药物所×临港实验室合作发表Cell论文:基于结构发现新型抗抑郁小分子
生物世界· 2025-10-25 09: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NET) 在突触神经传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与 重度抑郁症 和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 有关,然而,我们对其别构、构象选择 性调控机制的理解仍然有限,而 这对于开发靶向治疗药物至关重要。 20 25 年 10 月 24 日,临港实验室 蒋轶 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徐华强 研究员、 杨德华 研究员团队及临港实验室 王震 研究员团队 ( 张 衡 、 章天炜 、 王鼎言 、 代安涛 、 毛建航 伟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Unveiling conformation-selectivity regulation of the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鉴定了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 内向开放构象特异性变构位点,提出了靶向该构象的抑制剂识别新机制——" 瓣膜模 型 "。 基于该模型,研究团队采用"干–湿"结合的研究策略,发现了具有体内外 抗抑郁活性 的小分子—— F3288 ...
东北林业大学,首次发表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4 18: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人类将众多物种引入了非原生生态系统,这可能造成 物种入侵 ,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但这些物种入 侵的影响,差异很大,且难以预测。 2025 年 10 月 23 日, 东北林业大学 周旭辉 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 题为: Invasion impact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Global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的研究论文,经查 询,这是 东北林业大学 首次作为通讯单位在 Science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通过全球尺度的系统分析,揭示了 生物入侵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入侵) 对陆地生态系 统影响的动态演变规律 , 找到了预测生物入侵影响的"核心动态因子"—— 滞留时间 (也就是物种入侵后 停留的时间) 。这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也为应对全球生物入侵危机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 团队汇总分析了全球 775 项研究中的入侵物种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涵盖了 2223 个效应值, 主要包括 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三类入侵者对 15 项关键生态系统属性的影响,从而 构 ...
华中师范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开发治疗白血病的多肽类药物
生物世界· 2025-10-24 16:00
文章核心观点 - 研究团队开发了源自内源性微蛋白EMBOW的多肽抑制剂Ac7,能够特异性靶向WDR5-MLL1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白血病进展,为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的表观遗传治疗途径[2][3][7] WDR5靶点与治疗潜力 - WDR5是SET1/MLL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蛋白H3K4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在维持致癌转录程序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MLL1易位白血病中,是前景良好的治疗靶点[2] - WDR5与MLL1等转录调控因子之间特征明确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为开发癌症治疗药物提供了机会,但因其结合界面复杂,设计有效抑制剂存在挑战[2] EMBOW多肽抑制剂开发 - 研究利用WDR5内源性微蛋白结合剂开发出特异性靶向WDR5的多肽抑制剂,EMBOW主要与WDR5的WIN位点结合,涉及一个此前未被表征的结合基序[4] - 经过结构优化的多肽Ac7对WDR5表现出纳摩尔级高亲和力,结合常数Kd为9.17 ± 4.01 nM[4] - Ac7在体外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在异种移植白血病小鼠模型中表现出强大抗肿瘤效果且毒性低[4] 研究突破与意义 - 研究阐明了EMBOW与MLL1竞争结合WDR5的结构基础,并展示了其抑制MLL1复合物活性及白血病增殖的能力[5] - 确定了Ac7以纳摩尔级亲和力与WDR5结合,并证明了其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显著抗白血病作用[5] - 该研究为利用多肽类药物靶向WDR5-MLL1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结构框架,突显了多肽模拟物干扰表观遗传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的潜力[7]
河南中州实验室发表Nature Metabolism论文:揭开大脑髓鞘再生修复的关键
生物世界· 2025-10-24 16: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髓鞘形成 ( Myelination ) 是 少突胶质细胞 环绕神经元的轴突形成一层绝缘层的过程,能够提高神经传 递的速度和效率。少突胶质细胞由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和 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mOL) 组成,后 者由前者分化而来,负责形成髓鞘。 尽管大多数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在发育过程中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mOL) 以对神经元进行 髓鞘形成,但 OPC 在成年大脑中也普遍存在且分布均匀。 成年人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在与病毒感染 (例如脑膜脑炎) 、缺血 (例如中风) 、精神压力 (例如抑郁和焦虑) 或衰老相关的受损髓鞘 (脱髓鞘神经元) 的髓鞘再生 ( Remyelination ) 过程中发 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针对脱髓鞘现象,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会迁移到损伤部位,增殖并分化为成 熟少突胶质细胞,重新包裹暴露的神经元轴突。因此,髓鞘再生对于维持成年大脑的正常神经功能至关重 要。 众所周知, 髓鞘再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为数不多的再生过程之一 ,它取决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OPC) 增殖并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 (mOL) 的能 ...
Cell Press“年度最受欢迎中国论文”投票开启!中国科学家“代表作”由你决定!
生物世界· 2025-10-24 12:04
今年,细胞出版社的 中国科学家与 Cell Press 活动 迎来了第十年。在过去的 2024 年里,中国科研工作者在 Cell Press 旗下的 生命科学 、 医学 、 物质科学 、 交叉科学 、 可持续发展 等领域的期刊发表的原创研究型论 文超过 2400 篇, 保持高速增长 。从免疫系统的奥秘到细胞衰老机制,从植物生长调控到神经科学探索,中国 科研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今天, "2024 年度 Cell Press 最受欢迎中国论文" 网络投票评选暨 中国科学家与 Cell Press 活动正式开启 ! 今年我们将继续在 生命科学 、 物质科学 、 交叉科学 、 医学、 可持续发展五大领域中 评选出 最受欢迎的中国 论文 ——现在,请行使你的权利,为你最喜欢的中国论文投出宝贵一票! 这不是简单的投票, 它是一次科研同行间的共鸣 : 也许你在做相似的研究,深知那份艰难; 也许你只是单纯被某个发现惊艳; 也许你只想为某位尊敬的学者加油助威! 无论理由是什么,你的一票都值得被看见 。 扫描 下方二维码 助力你心目中最精彩的成果 摘得荣誉吧! 投票评选规则 1、每位读者(每个 ...
NEJM:人工视网膜,帮助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视力
生物世界· 2025-10-24 12: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 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不可治愈的失明类型,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湿性 AMD 和干性 AMD,其中,干性 AMD 占 AMD 的 85%-90%,全世界有超过 500 万人受其影响,因此,相关研究通常是针对干性 AMD。在干性 AMD 中,患者的中央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会在数年内逐渐死亡,导 致患者中央视力逐渐丧失,他们无法辨认面孔,无法阅读,无法开车,也无法看电视。 人类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再传递给视网膜神经元,然后这些神经元再将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视觉处理区 域。AMD 患者的感光细胞丧失,但视网膜神经元仍然存在,因此,根据光子照射模式对视网膜进行电刺激的感光植入物,理论上能够代替感光细胞,帮助恢复视 觉。 2025 年 10 月 20 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NEJM) 发表了一篇题为: Subretinal Photovoltaic Implant to Restore Vision in Geographic Atrophy Due to AMD 的临床研究论文。 这项突 ...
登上Cancer Cell:恒瑞医药TROP-2 ADC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试验数据发布
生物世界· 2025-10-24 12:0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在精准肿瘤学领域是一项重大进步;然而,其在治疗 实体瘤 方面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识别出最佳的靶向抗原。 在新兴靶点中, TROP-2 作为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一员,因其在多种上皮癌中频繁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或检测不到而脱颖而出。TROP- 2 在调控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自我更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常常与侵袭性较强的疾病以及不良预后相关联 。 这些特性促使了几种靶向 TROP-2 的 ADC 药物的开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 王洁 教授领衔 ,联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20 多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在 Cell 子刊 Cancer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 TROP-2-targeted antibody-drug conjugate SHR- A1921 for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rs: A first-in-human phase 1 stud ...
情感传染!南方医科大学最新论文登上Science封面
生物世界· 2025-10-24 08:08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能够采纳知识经验丰富的同类的视角,是一种高度适应性的能力。可能正因如此, 情感 传染 (情绪在个 体间传播的现象) 在 脊椎动物 中广泛存在。这种能力在 无脊椎动物 (尤其是社会性昆虫) 中可能同样 具有适应性价值,但昆虫微小的大脑是否具备这种协调能力,目前尚不明确。 2025 年 10 月 23 日, 南方医科大学 彭飞 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 Positive affective contagion in bumble bee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还被选为当期 封面论文 。 该研究证实, 熊蜂 中存在着积极情感传染,一只熊蜂的积极情绪状态会被另一只熊蜂迅速捕捉,从而影响 其行为决策。该研究还发现,熊蜂中的 情绪传染可通过 纯视觉信号传递 ,无需身体接触。 这项研究表明,情感传染的机制可能普遍存在于社会性脊椎动物以及社会性 昆虫中,暗示其进化根源可追 溯至更早期,并支持社会认知能力的趋同演化假说。 该封面图片展示了两只处于做了标记的处于 情感传染实验的管道中的熊蜂,在该管道中与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同类短暂互 动过的熊蜂,后来对模棱两可 ...
井冈山大学,首次发表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10-23 18:00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锂离子电池供应链对于全球脱碳至关重要,但其生产环节分布在全球各地,这给碳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2025 年 10 月 22 日, 北京工业大学 吴玉锋 、中国科学院 广州能源所 袁 浩然 、 井冈山大学 罗旭彪 、 北京师范大学 黄国和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北京工业大学 翟梦瑜 为第一作者 ) ,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A circular economy approach for the global lithium-ion battery supply chain ( 全球锂离子电池供应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 的研究论文。 破解锂电池供应链碳中和难题:全球合作与本地化策略是关键 锂离子电池 是 全球脱碳 (指 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排来应对 气候变化 的过程 ) 的核心装备 , 该研究开发了一个 锂循环可计算一般均衡 (LCCGE) 模型,将生命周期理念与全球经济动态相结合, 以 系统评估脱碳路径,揭示了锂离子电池 供应链中一个显著的" 价值-排放悖论 ",该研究还显示 ,单纯靠 回收利用对碳排放的减少效果有限,而 通过全球合作和本地适应相结合的 ...
全球首个百亿参数人类基因组基础模型Genos发布!开启基因组智能分析的新时代
生物世界· 2025-10-23 16:00
模型发布与核心意义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之江实验室于2025年10月23日联合发布全球首个百亿参数人类基因组通用基础模型Genos [2] - 该模型标志着基因组研究从“读出”碱基序列迈向“读懂”生命底层逻辑的关键转折 [4] - 相关成果已于10月2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igaScience》 [5] 模型技术特点与架构 - Genos是针对人类基因组深度优化的基础模型,支持高达百万碱基对的超长上下文分析,并实现单碱基分辨率的精准识别 [3] - 模型系统整合了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等多个权威资源,首次汇聚全球636个“端粒到端粒”级别的高质量人类基因组作为训练数据,覆盖不同人群以全面代表人类遗传多样性 [8] - 采用混合专家架构,在拥有百亿级参数庞大知识总量的同时,推理成本和资源消耗远低于同等规模模型 [9] 模型性能表现 - 在基因组元件识别、远程调控预测等经典评测任务中,Genos在超过一半的任务中表现优于所有现有模型 [11] - 在长序列评测任务中表现远超同类模型,展现了强大的上下文分析能力 [11] - 在直接面向临床应用的致病性突变解读任务中,实现了92%的准确性,当结合之江实验室的021科学基础模型后,准确率高达98.3% [13] - 综合多项评测结果,Genos在各项核心任务中的表现均全面超越了现有最佳水平 [13] 模型开源与应用生态 - 模型将全面彻底地开源开放,提供12亿参数和100亿参数两个版本,模型权重、架构细节与完整训练流程已在GitHub、Hugging Face等平台依据MIT协议公开发布 [21] - 模型被深度整合进DCS Cloud云平台,用户无需复杂配置即可一键调用,每个账户提供高达10万次的免费推理服务,极大降低使用门槛 [21] - 在科研领域,模型能仅凭DNA序列“秒级”预测RNA表达谱,将过去数周甚至数月的分析流程极大提速 [21] - 在临床应用领域,模型与GeneT深度思考模型结合,能为遗传疾病诊断提供专家级多模态解读 [22] - 在个人健康领域,模型已整合进BGE平台,赋能个人基因组报告解读 [2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联合发起“十万长读长大人群联盟”和“百亿细胞计划”两项大科学计划 [23] - “十万长读长大人群联盟”将完成10万人的“端粒到端粒”级别完整基因组测序,为模型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 [23] - “百亿细胞计划”将完成百亿单细胞测序,助力基因和细胞的融合大模型开发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