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世界
搜索文档
Nature子刊:中山大学尹胜团队发现天然产物小分子,可用于肺癌治疗
生物世界· 2025-10-22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肺癌 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也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于 2024 年 发布的最新评估数据显示,肺癌 每年新增 248 万例,导致 180 万人死亡 。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占肺癌病例的 85% 以上,是 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部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发现具有新机制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025 年 10 月 16 日, 中山大学 尹胜 教授团队 ( 黄家洛 、 吴雷名 为论文第一作者 ) 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A small molecule targets LIC1 to suppress lung tumor growth by inducing autophag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从大戟科植物的内生真菌中 分离并 通过化学修饰获得一个在体内外具有强效诱导 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 ) 细胞 自噬性死亡 的小分子—— DAA ,并 进一步揭示了其直接作用 ...
Nature头条:大学全面拥抱AI,大学生变得更聪明,还是停止思考?
生物世界· 2025-10-22 12:05
编译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当 清华大学 今年的新生打开录取通知书时,迎接他们的第一位"校园代表"并非真人,而是一个 人工智能 助手 ,这个 AI 智能体被设计用于解答关于课程、社团和校园生活的各种问题。 与此同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将 AI 课程设为必修课,确保所有毕业生具备"AI 素养";而悉尼大学则采取 传统线下考试方式,以验证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而非依赖 AI 完成学习任务。 2025 年 10 月 21 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在其官网 头条发表了一年题为: Universities are embracing AI: will students get smarter or stop thinking? 的文章,当大学开始拥抱 AI,大学生们会在 AI 的帮助下变得更聪明,还是开始变得停止思考? 校园 AI 浪潮,学生已成"重度用户" 根据 2024 年的一项全球调查,86% 的大学生在学业中经常使用 AI。一些调查显示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科学类专业的学生似乎是 AI 的重度使用者。AI 公司 Anthropic 对大学生与其 AI 工具 Claude 的 100 万次 匿名 ...
“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再登Cell子刊:人类也可以通过肛门呼吸,关键时刻能救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生物世界· 2025-10-22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搞笑诺贝尔奖 (Ig Nobel Prize ) 旨在表彰那些 " 先让人发笑,然后引人深思 "的科学研究。 2024 年 10 月 29 日, 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 (Ig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授予了一项神奇的研究——来自东京理科大学的 武部贵则 (Takanori Takebe) 发现 ,包括小鼠、大鼠和猪在内的哺乳动物可以绕过呼吸系统、通过肛门呼吸。 一年后的 2025 年 10 月 20 日,该团队进行了 首次人体试验,验证了这种肛门呼吸方式在人类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可行性。 武部贵则 (左一)团队获得 2024 年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 这项研究始于新冠疫情期间,当时疫情导致呼吸机严重短缺,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泥鳅 等水生生物进化出了一种独特的肠道呼吸机制,从而得以在长期缺氧的环境中生存。受此启发, 武部贵则 在哺乳动物中验证了 经肛门肠内通气 (EVA) 技 术,该研究以 : Mammalian enteral ventilation ameliorates respiratory failure 为题,于 2021 年 6 月 ...
Nature子刊:鲁明/钦伦秀团队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肝癌转移的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10-22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 乙酰辅酶 | A | | (acetyl-CoA) | | | 合成量的增加,会促进癌症转移,并且是转移性癌症的一个关键代谢特征。为了维持高水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乙酰辅酶 | A,癌细胞通常会增强对 | | | | 乙酸 | 的摄取,以促进乙酰辅酶 A 的生物合成。然而,乙酸的微环境来源,在很大程 | | | | | 度上仍不清楚。 | | | | | | | | | | | 2025 年 | 10 月 20 日, | | | 中国 | 科学院 | 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鲁明 | | | | 钦伦秀 | | / | 朱文伟 | 团队 | ( | 沈立 王胜浩 | 、 | | 、 | | 高超 | | |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 ) | , Nature M | 在 Nature 子刊 | | | | etabolism | | | 上 | 发表了 | 题为: | | | Tumor-associate ...
重庆医科大学最新Cell子刊:杨梦柳/李伶/杨刚毅团队提出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治疗新方法
生物世界· 2025-10-22 08: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FSTL1 是一种调节外周组织能量代谢的信号分子,也在大脑中表达。然而,下丘脑 FSTL1 是否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尚不清楚。 卵泡抑素样蛋白-1 (FSTL1) 是一种参与炎症和组织稳态的分泌因子,最近还被发现与代谢疾病有关。在代谢应激或运动条件下,血清 FSTL1 被认为主要来源 于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已有报道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 FSTL1 水平升高。 有趣的是,虽然 FSTL1 水平在轻度肥胖时似乎会增加,但在重度肥胖时则会降低。这种模式表明,FSTL1 可能在调节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方面发挥潜在作用。然 而,FSTL1 是否以及如何在肥胖发展中发挥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2025 年 10 月 21 日,重庆医科大学 杨梦柳 副研究员、 李伶 教授、 杨刚毅 教授及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李旻典 教授等,在 Cell 子刊 Neuron 上发表了题为: Reversal of diet-induced obesity by central insulin sensitizer FSTL1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下丘脑 FST ...
世界首例!我国学者成功将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到活人体内,患者存活近半年
生物世界· 2025-10-21 16:3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最近几年, 异种器官移植 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2021 年 10 月,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首次将基因编辑的猪肾脏移植给了一位脑死亡女性。 2022 年 1 月,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进行了世界首例活人移植基因编辑猪心脏的手术,患者在移植后存活了约 2 个月时间。这些突破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 注,让我们燃起了使用基因编辑猪作为供体进行异种移植来缓解人类器官移植短缺的希望。 而在 异种器官移植领域,中国科学家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5 年 3 月 27 日,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窦科峰 院士团队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 论文 【1】 ,介绍了世界首例将基因编辑的 猪肝脏 移植 到一名 脑死亡人类患者 的案例,该猪肝脏在 脑死亡患者体内成功存活并正常工作 10 天,并产生了胆汁和猪血清白蛋白,维持了稳定的血流,且没有出现排异迹 象。这项研究表明,基因编辑的猪肝脏能够在人体内存活并发挥功能,有望成为等待人类供体的肝衰竭患者的过渡疗法。 该研究以: Genetically engineered pig-to-human liver xen ...
《柳叶刀》:中山大学领衔,中国原创抗癌新药——双抗ADC,晚期鼻咽癌治疗新选择
生物世界· 2025-10-21 12:05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川百利天恒药业研发的全球首创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在晚期鼻咽癌的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性成果,疗效显著优于标准化疗,有望改变临床实践并成为新标准治疗[3][6][9][12][15][20] 治疗困境与临床需求 - 鼻咽癌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中国华南地区高发,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12万例,死亡约7.3万例[6] - 早期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5%,但复发或转移后治疗棘手,现有方案效果有限,预后极差,亟需新的治疗选择[6][7] 药物作用机制与商业价值 - 伦康依隆妥单抗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通过同时靶向两个肿瘤相关抗原并释放高效载荷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9] - 该药物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总额高达84亿美元的合作,其中首付款8亿美元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单个项目出海纪录[10] 3期临床试验关键疗效数据 - 研究纳入386例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鼻咽癌患者,Iza-bren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高达54.6%,显著优于化疗组的27.0%,肿瘤缩小率实现翻倍[12] - 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Iza-bren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8个月,对比化疗组的4.34个月,延长了近4个月[15] - 两组的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9%和29.1%,差距明显[15] 药物安全性概况 - Iza-bren治疗组80%的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包括贫血(50%)、白细胞减少(43%)、血小板减少(43%)和中性粒细胞减少(38%)[18] - 多数不良事件可通过标准支持治疗控制,中位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仅为4天,血小板恢复时间为5天,整体安全性可控[18] 扩展适应症研究进展 - 该药物在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1b期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良好疗效,在2.5 mg/kg剂量组患者中确认客观缓解率为39.6%,疾病控制率为79.2%[25]
Cell Stem Cell:清华大学颉伟团队揭示表观遗传的代际遗传和重编程调控因子
生物世界· 2025-10-21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小鼠中,抑制性组蛋白标记 H3K27me3 在亲代到胚胎的转变过程中会发生区域特异性的遗传和擦除,但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2025 年 10 月 20 日,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 颉伟 团队 ( 曾埶 天、 孔凤 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 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 发表了题为; EZHIP restricts noncanonical PRC2 binding and regulates H3K27me3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and reprogramm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在小鼠早期胚胎中鉴定出 EZH 抑制蛋白 ( EZH inhibitory protein, EZHIP) 是一个关键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因子,它控制了代际间 H3K27me3 修饰的多 层次 重编程,包括全基因组范围内 H3K27me3 修饰的擦除与重建,以及非经典印记表观记忆的传递。 这些数据揭示了表观遗传记忆丧失和抑制的表观遗传原则—— 异染色质标记 (例如 H3K27me3) 的剂量平衡对维持表观记忆至关重要,无论是标记不足还是过 量,都会通 ...
Nature重磅:生育和哺乳为何能降低乳腺癌风险?激活T细胞,建立持久抗癌防线
生物世界· 2025-10-21 12: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生育经历 与 母乳喂养 与长期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有关。生育被认为通过重塑 怀孕-哺乳-乳腺复旧 (断奶后乳腺恢复的过程) 期间 发生的乳腺上皮细胞分化和 生长通路来发挥保护作用,从而随时间的推移降低恶性转化的易感性。生育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风险降低有关,而哺乳似乎更特异性地降低了三阴性乳腺癌 (TNBC) 的风险。但这种关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2025 年 10 月 20 日,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 Parity and lactation induce T cell mediated breast cancer protection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解开了 困扰医学界数十年的谜团—— 为什么经历过生育和哺乳的女性,乳腺癌风险会更低? 这项研究证实了, 生育 和 哺乳 会重塑乳腺免疫、促进 乳腺组织中 CD8⁺ T 细胞的长期驻留与功能激活,形成抗肿瘤免疫屏障,从而降低 乳腺癌 (尤其是三阴 性乳腺癌) 发病风险, 这一发现为乳腺癌的预防与治疗提打开了新思路。 乳腺里的"卫兵"—— CD8⁺ T 细胞 我们的身 ...
中国科学院研究论文登上Cell头条
生物世界· 2025-10-21 08:05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近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的 一篇研究论文登上了 登上了 Cell Press 官网头条。 缓解 全球气候变暖 ,既需要减少排放,也需要清除大气中的碳。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在其土壤中储存了大量的碳—— 土壤有机碳 (SOC) ,这使得它们成为人类 在这些努力中的关键盟友。 然而, 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所处地区的 长期气候变暖可能会加速土壤有机碳的流失,威胁到这些天然碳汇。了解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 碳的命运,对于预测气候反馈和指导有效的森林管理至关重要。然而,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 (SOC) 对气候变暖的反应,仍缺乏长期实验证 据,这阻碍了 对碳-气候反馈的准确预测,以及基于森林的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策略的发展。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告了一项为期 9 年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被动生态系统变暖实验 (+0°C、+1.0°C 和 +2.1°C) 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 (SOC) 表现出与以往仅对土壤进行变暖实验不同的两阶段响应:最初几年 (1 至 4 年) 因表层土壤中与矿物质结合的有机碳减少而 出现损失,随后几年 (6 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