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为软体机器人穿上“铠甲”!受虾类启发,中国团队造出刚柔并济的机械外骨骼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3 12:07
核心观点 - 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开发出一种仿生折纸外骨骼 显著提升软体机器人的刚度和负载能力 同时保持其柔性和变形能力 该技术通过多稳态折纸结构实现刚柔并济 在无人地面车辆和无人机平台演示中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 [3][4][18] 折纸外骨骼设计理念 - 从虾蛄等生物外骨骼的刚性-柔性耦合设计获得灵感 采用梯形几何面板和铰链连接的非对称结构实现双稳态行为 [3][4][5] - 结构在面内方向具有高拉伸/压缩刚度 面外方向通过弯曲铰链实现低弯曲刚度 允许大变形 [7] - 多模块串联可实现216种稳定构型 提供丰富形态适应性且无需持续能量输入维持状态 [9] 机械性能验证 - 单个模块自重30克 可承受6.24kg轴向压力 承载重量比达208:1 弯曲状态下负载能力2.03kg [12] - 集成层板扭转接头后弯曲负载能力提升23% [12] - 外骨骼以非侵入式包覆软体执行器 抗压能力从23.1N提升至80.0N [14] 实际应用演示 - 在UGV平台部署600毫米机械臂 成功在复杂地形导航并在700毫米高度抓取运送物体 [15] - 在JT-10无人机平台部署1.7米机械臂 总重4.15公斤 完成精准穿刺和重物搬运任务 [16] - 机械臂连续执行拉开抽屉取物动作 无人机姿态偏差控制在±6°以内 [16][17] 技术优势 - 解决软体机器人刚度-变形矛盾 提供工程可行方案 降低控制复杂性和能耗要求 [18] - 通过可主动变形的机械超结构实现刚柔并济能力 触发形态改变仅需低能量输入 [18]
【首发】源升智能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攻克具身智能灵巧手关键落地瓶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2 21:07
公司概况 - 源升智能成立于2024年11月,创始团队来自腾讯Robotics X,在灵巧手与触觉感知领域深耕十余年,累计发表顶刊论文近50篇,专利超过100项 [1] - 公司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由千乘资本领投,浔商创投和老股东昆仲资本跟投 [1] - 即将首次对外展示其灵巧手产品在多项核心指标上的突破性进展 [1] 技术优势 - 公司具备灵巧手和触觉传感器从0到1的全栈开发经验,最新产品在灵活性、响应速度、负载、鲁棒性和触觉感知等方面全面优化 [1] - 坚持实用性优先设计理念,通过深入研究人手解剖学,确定人手有明显活动空间自由度约为22个(拇指5个、四指各4个、小拇指掌骨与腕骨间1个) [1] - 将可靠性置于绝对性能指标之上,强调没有鲁棒性的产品无法真正走进应用 [1] - 不追求单点极限,而是在多个性能维度上实现均衡,打造综合实力均衡的六边形战士 [1] 商业化战略 - 公司明确从创业第一天就必须做出真正商业化、能落地的产品,需在真实场景中反复验证获得反馈 [1] - 首先聚焦半结构化场景,如工厂中传统自动化难以胜任的柔性装配任务,后续将探索家庭服务等民用场景 [2] - 商业模式上致力打造通用平台,提供完整硬件、配套软件系统、基础数据与DEMO案例,大幅降低集成与开发门槛,使用户无需从零开发 [2] - 认为强化学习所需海量数据的前提是硬件本体的高度稳定性,只有稳定本体才能支撑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自我探索式训练 [2] 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灵巧手曾被视为实验室玩具,现正迅速成为制约具身智能走向实用的关键瓶颈,马斯克指出其研发难度可能占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的一半 [1] - 公司对入场时机充满信心,认为具身智能是长期赛道,目前格局远未定型,中国完全有机会在该领域实现从技术追随走向全球引领 [2] - 公司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加速期,努力用高度仿生、可靠实用的巧手为机器人打开通往真实世界的最后一厘米 [3]
7000+人围观!具身智能赛道迎来硬核玩家,史河机器人技术直播全景揭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2 12:27
具身智能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正成为推动机器人从可执行向高效卓越发展的关键力量[1] - 多模态大模型持续突破为机器人与执行的结合带来新历史机遇[19] - VLA类算法整合视觉、语言与动作指令,使机器人能更准确理解人类意图并执行复杂操作[19] 行业技术瓶颈 - 硬件平台适配性不足,通用机器人难以满足多模态数据采集精细化需求[1] - 算法复现成本高企,异构数据处理复杂度与模型训练周期形成双重压力[1] - 感知-决策-执行链路断裂,传感器、机械结构与算法难以协同[1] EA200硬件创新 - 基于移动底盘与双臂协同领域多年技术积淀开发[7] - 躯干系统采用俯仰结构结合升降系统,搭载高性能差速底盘,灵活适应多样化工作场景[7] - 头部配备高清相机与六麦克风阵列,结合激光雷达、IMU等传感器构建多维感知输入矩阵[9] - 6自由度手臂系统具备高负载能力,支持复杂双臂协同操作任务[9] - 整机移动能力依托结构紧凑的移动底盘,配合两轮差速驱动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11] 软件与算力架构 - 集成ROS2导航系统并融合自研算法,支持从环境建图到自主导航的全流程应用[11] - 配套提供外置推理工控机及专业级/消费级训练服务器,兼顾实时运行与大规模训练算力需求[13] - 实现从多模态数据采集到嵌入式推理部署的全链路协同,单日可采集500+条双臂动作轨迹样本[13] 产品定位与价值 - 明确聚焦机器人科研与教学应用,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部门[16] - 通过统一动作空间设计将末端执行器位姿、关节速度等参数标准化,破解异构数据联合训练难题[16] - 可模拟室内桌面、实验室等多种真实环境,结合数据增广功能为算法泛化验证提供支持[16] - 贯通从算法原型探索至最终工程落地的全流程,显著压缩算法设计-实验验证周期长度[13][18] 企业战略布局 - 从传统设备供应商向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构建完整技术体系[21] - 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算法与实体系统协同互促的建设思路切入具身智能领域[4][21] - 拥有实际产品载体EA200,表明进军具身智能领域的步伐正在加速[6]
5W功耗实现1046N输出力?中国科大等多校联合研发“超级手部外骨骼”登顶IEEE TRO!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2 12:27
技术突破 - 研发基于磁流变执行器的手部外骨骼系统MRHE,显著提升抓握耐力与抓握力,无需外部动力源[3] - 磁流变执行器在5W功耗下实现最高1046N输出力,力-功率比提升一个数量级,同等输出力能耗降低97.7%[5] - 系统整手最大助力达788N,结合飞轮结构使穿戴者瞬时抓握力提高41.8%[5] 性能优势 - 执行器保持力超出已有最优设计4.55倍,力功率比最高达209.2N/W,比其他执行器提高7.95倍[12] - 实际抓握测试显示平均握力增加85.8N(提升41.8%),且无需外部能量消耗[22] - 在提拉重物实验中握力损失平均减少71.7%,悬挂挑战耐力时间增加一倍[25] 应用效果 - 地震救援场景中肌肉收缩降低52%,搬运时间增加110%,代谢率显著降低[27][28] - 适用于高强度作业环境如工业生产、救援任务,提升持续作业能力[6][30] - 水平爬梯、垂直爬梯和攀岩等场景中展现出良好适用性[28] 设计创新 - 采用磁流变轴承与滚珠丝杆结构的被动致动器,利用人体自身能量驱动与储能[3][19] - 线圈设计优化磁场利用率,磁流变脂颗粒质量分数40%时实现性能最优平衡[11] - 外骨骼采用铝粉烧结成型,连杆使用7075铝合金保证高力传输强度[16]
快讯|优必选牵头两项人形国标;富士康投资机器人公司;盛视科技切入机器人潮玩市场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2 12:27
机器人行业投资与融资动态 - 香港机器人初创公司Robocore Technology获得富士康科技集团1000万美元D轮融资首笔投资 富士康持有6.6%股份 并有权在2026年和2027年分别追加两笔1000万美元注资 [2] - Robocore由工程师Roy Lim于2018年创立 最初是Temi轮式助手机器人在香港的独家经销商 并于去年收购了这家以色列公司 [2] - 富士康正与英伟达洽谈在休斯顿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用于生产AI服务器 并与优必选机器人公司合作在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 [2]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波士顿动力为Atlas人形机器人训练全新大型行为模型LBMs 这是一种端到端由语言指令驱动的策略模型 能让机器人完成需要长远规划的复杂操作任务 [5] - 策略模型能充分利用人形机器人独特优势 包括迈步行走 精准落脚 弯腰下蹲 转移重心 避免自我碰撞等能力 以30Hz频率控制整个机器人活动 [5] - 研究人员采用结合流匹配损失的扩散型Transformer架构训练模型 将图像 本体感觉和语言提示等输入信息转化为动作指令 [5] 行业标准制定进展 - 优必选牵头《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 第6部分:定位导航》和联合牵头《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 第7部分:人机交互》两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 [8] - 今年4月份优必选还牵头了首批人形机器人技术要求国家标准 负责制定作业操作技术要求 [8] - 公司将持续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相关行业标准建设 为技术研发 产品落地及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8] 企业战略布局与合作 - 盛视科技投资1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菲菲特文化创新有限公司 旨在将AI 人形机器人与潮玩创新结合 打造智能陪护和情感交流体验的AI潮玩产品 [11] - 格力博与浙江智鼎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发力商用清洁机器人全球市场 形成"核心技术+制造落地+全球渠道"三位一体模式 [14] - 格力博凭借海外渠道资源助力浙江智鼎商业清洁机器人扩大海外市场销路 提升全球市场占有率 此举为公司打开比传统园林机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14] 行业生态体系 - 机器人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 包括工业机器人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企业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等多个细分领域 [19][20][21][22] - 行业涵盖从埃斯顿自动化 优必选科技等整机企业 到绿的谐波 思岚科技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19][20][21][22]
国家级大赛!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乒乓球机器人专项赛圆满落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2 12:27
赛事规模与影响力 - 第二届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乒乓球专项赛吸引全国110余支队伍参赛 最终50余支队伍晋级国赛 [1] - 该赛事被认定为全球机器人领域"诺贝尔奖"级别赛事 是RoboCup国际联合会最具影响力的五大国际区域赛之一 [1] - 在2025年第6轮普通高校竞赛指数评选中 该赛事荣获唯一五星级赛事评级 [1] 技术聚焦与赛制创新 - 专项赛聚焦机器学习 运动学规划 动力学规划 人工智能决策和人机交互五大技术领域 [2] - 设置静态击球 动态击球和记分桶击球三轮赛事 重点考核机器人"感知 决策 执行"能力 [2] - 本届赛事新增门型框装置 强化对击球力道和路径精准控制的考核要求 [2] 产学研协同发展 - 赛事推动新技术 新工艺 新标准 新规范与科技人才双向融合 [4] - 采用以赛促学模式促进产 学 研 用紧密融合 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 [4] - 选用节卡JAKA Mini系列协作机器人作为基础设备 该产品曾获2023年G-Mark奖 具备便捷性 交互性和可开发性优势 [4] 参与规模与人才培养 - 校赛阶段吸引490余支队伍报名 举办40余场校内选拔赛 [5] - 决赛覆盖40余所高校600余名师生 包括上海交通大学 湖南大学等知名院校 [5] - 参赛专业涵盖自动化 机电 电子信息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 [5] 产业生态布局 - 节卡机器人开展线上线下培训 线上触达超500人次 线下覆盖上海交大等四所高校 [5] - 公司计划深度参与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等国家级赛事创新实践 [5] - 重点赋能汽车零部件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 强化教育链与产业链协同 [5]
十余位机器人相关领域专家入选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1 21:00
机器人领域院士候选人分析 -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39人,其中8名机器人领域专家入选[1] - 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60人,其中6名机器人领域专家入选[1] -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有高会军(48岁)和高海波(54岁)两位候选人[4] - 上海大学有两位女性候选人:谢少荣(52岁)和张建华(52岁)[4] - 高校候选人年龄集中在50-60岁区间,最年轻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48岁)[4] 候选人机构分布特征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有3位候选人:高会军(48岁)、高海波(54岁)、孙立宁(1964年1月)[4][32] - 上海地区高校表现突出,上海大学(2人)、上海交通大学(朱向阳58岁)[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丁希仑(57岁)[4][28] - 华中科技大学有尹周平(52岁)[4] - 河北工业大学有韩旭(56岁)[4] 年龄结构分析 - 机器人领域候选人年龄最小的是高会军(48岁)[4] - 多数候选人年龄在52-60岁之间,如谢少荣(52岁)、尹周平(52岁)、张建华(52岁)、高海波(54岁)、韩旭(56岁)、丁希仑(57岁)、朱向阳(58岁)[4] - 资深候选人有高峰(1956年12月)和梅雪松(1963年4月)[4] 高校科研实力展现 - 传统工科强校在机器人领域保持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均有候选人[4] - 地方高校如河北工业大学(韩旭56岁)和上海大学(谢少荣52岁、张建华52岁)表现亮眼[4] - 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黄铁军(1970年11月)和朱松纯(1969年5月)两位候选人[4][32]
小米旗下顺为资本领投!哥大博士创立企业「首形科技」三月内连获两轮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1 18:11
融资动态 - 首形科技完成A轮融资 由顺为资本领投 老股东招商局创投 深创投 智元机器人超额加注 奇绩创坛 五源资本追投 深蓝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1] - 距离Pre-A轮融资仅三个月 资本市场持续加码 体现对技术路径与商业化前景的高度认可[1] - 本轮资金重点投向核心情绪引擎模型迭代与多场景产品规模化应用[1] 公司背景 - 首形科技成立于2024年6月 总部位于上海 注册资本270.636万元人民币[3] - 公司由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胡宇航领导 团队汇聚全球顶尖学府与艺术设计领域精英[3] - 核心愿景为融合AI与机器人技术 打造具备深度交互与情感共鸣能力的仿生人形机器人[3] 技术优势 - 机器人自主学习技术突破传统预设模型桎梏 采用自监督学习与自我建模技术 通过镜像自感知学习与自我认知优先解耦策略 形成感知-建模-控制闭环学习能力[8] - 情绪基座模型消化海量情绪交互数据 涵盖语言 语音 表情 情境等非物理信号 赋予机器人解读情绪并生成自然共情回应的能力[10] - 全自研仿生人脸硬件实现材料 皮肤工艺 机械结构及嵌入式系统全栈自研 精准还原基础结构 动态表情 记忆关联三层真实感 旨在跨越恐怖谷陷阱[12] 核心产品 - Emo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具备表情实时反馈能力的仿生人形平台 融合视觉识别与AI预测技术 即时捕捉并同步回应人类面部表情[12] - 产品适用于家庭情感陪护 公共服务等场景 通过触发情感共鸣形成围观效应 高效转化为流量与品牌溢价[12] 商业化策略 - 公司认为机器人广泛接纳的关键在于会共情而非会说话 类人共情价值成为商业化突破口[14] - 优先选择情绪价值密集的交互场景构建商业闭环 如品牌旗舰店 主题乐园 IP体验空间等[14] - 计划于今年底启动内部员工测试 作为Emo机器人的首批种子用户[14]
议程公布!2025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招商即将截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1 18:11
大会概况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举行[3][4] - 大会以"MedRobot Next|下一站技术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手术系统升级、全链条生态构建与全球化路径[2] - 医疗机器人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产品形态演进、临床路径清晰、资本趋于冷静、产业生态复杂化[2] 参会厂商分类 - 腔镜机器人厂商包括微创机器人、思哲睿、康诺思腾[2] - 骨科机器人厂商包括元化智能、罗森博特、鑫君特[2] - 专科机器人厂商包括衔微医疗(眼科)、中科鸿泰(血管介入)[2] - 供应链厂商涵盖图格医疗(内窥镜)、思灵机器人(机械臂)、艾瑞迈迪(定位设备/ODM)、艾目易(光学定位)、坤维科技(六维力传感器)、非夕科技(自适应平台)、良医(器械)、伯禄韬精工(精密传送带)[2] - 专业服务机构包括通和立泰[2] 核心议题与分享内容 - 专科手术机器人应用模块聚焦泌尿外科、骨科、胸外科等临床实践,分享嘉宾来自微创医疗机器人、罗森博特、康诺思腾、鑫君特、史赛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等机构[4][5][6] - 医工交叉与研发创新模块涵盖动物实验、科研机构技术研发,分享嘉宾包括通和立泰、浙江省人民医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北京医院等代表[6] - 前沿技术模块讨论人工智能、柔性机器人、全景感知技术,由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专家分享[7][8] - 供应链创新模块首次引入系统级案例,展示从精准定位到智能全景感知的平台化思路,艾瑞迈迪CTO将分享智慧情景导航平台[8] - 市场与商业模式模块探讨租赁和服务化路径,包含手术机器人租赁落地案例[8][9] - 深度出海专题邀请国际高管团队分享中国医疗机器人全球化路径,VentureBlick创始人(原美敦力/拜耳亚太区总裁)将进行60分钟以上分享[10][11] - 深度智能外科专题首次引入咨询级深度讲座,全面解析外科从物理世界跨入数字世界的路径,涵盖国内外微创外科AI现状分析[10][14] 圆桌论坛与跨界交流 - 圆桌论坛聚焦临床医生、资本与产业对话,确认嘉宾包括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专家,以及美敦力中国基金合伙人、中信建投证券医疗器械首席分析师等跨界组合[12][13] 产业生态参与方 - 医疗机器人企业涵盖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精锋医疗、佗道医疗、术锐机器人、罗森博特等[21]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宇树、云深处、逐际动力、傅利叶智能等22家机构[22]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坤维科技、青瞳视觉、本末科技等26家供应商[23][24]
快讯|达美乐用机器狗外送披萨;美国测试停车场巡检机器人;能用于水分析的机器人面世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1 18:11
FieldAI融资与技术创新 - 公司连续两轮融资4.05亿美元 用于加速全球增长和产品开发 [1][3] - 计划年底前将规模扩大一倍 专注于运动和操控领域的具身智能模型开发 [3] - 核心创新为场基础模型(FFM) 使机器人无需手动编程即可安全适应非结构化环境并执行复杂任务 [3] 达美乐机器狗配送创新 - 与波士顿动力合作推出全球首款外送披萨机器狗"Domidog" 具备360度立体摄像头避障能力 [4][6] - 机器狗可导航并驱赶海鸥 减少食物抢夺风险 此前已尝试防坑洼自行车和潜艇等"最后一英里"配送方案 [6] 水质分析机器人技术突破 - 首次结合TOPSIS决策法与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分类器) 实现水污染自动检测与区分 [7][9] - 机器人系统通过机械臂和传感器采集水样 实时监测物理化学参数 自主决策储存或丢弃样品 [9] - 优势包括危机快速响应、可持续资源管理、行星探索和减少人工干预 [9] 停车场安防机器人应用 - 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测试5英尺高安保机器人"帕克" 配备摄像头用于停车场巡逻 [10][12] - 机器人可检测人员、读取车牌并在紧急时求助 无面部识别和录音功能 录像仅用于辅助警方调查 [12] 石墨烯光控机器狗技术实验 - 加州大学研发石墨烯介导光刺激(GraMOS)技术 通过脑类器官连接机器狗实现生物相容性控制 [13][15] - 机器狗在50毫秒内完成障碍检测与方向调整 未来可应用于假肢、自适应机器人和生物计算领域 [15] 机器人行业生态概览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5家企业 [20]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8家企业 医疗机器人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企业 [20] - 人形机器人企业含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4家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21家 [21][22] - 核心零部件企业覆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7家 教育机器人涉及硅步机器人等3家企业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