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Roban2正式发布!新一代人形具身智能教学开发平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4 09:35
LEJU ROBOT FFFF 具身智能教学开发平台 HAREFRA #1. TA 38 88 LEJU ROBOT BROE 1 TOTALOG unim 全身运动控制,全新教学载体 CC x x 手柄控制开箱即用,零门槛轻松入门 E BAISE HF LY HE ROBANE (产品宣传片) 易上手 零门槛 阶梯教学 开箱即用的人形机器人 OBANE 支持图形化/Python编程 适配从展示到开发全阶段教学 20+自由度,抗摔结构设计,耐用可靠 抗抗抗推,为运控算法教学量身打造 激光雷达 + 深度摄像头 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更精准 热插拔快速换电 保障开发、展示、教学等场景连续作业 (仿真平台)(遥控手柄)(VR遥操) ··· 强大工具链 全栈开源 ROBANC VR遥操作+动作录制 1:1动作映射,轻松生成示教动作 灵巧手/夹爪末端自由扩展 满足多元教学与科研场景 仿真平台支持强化学习、模型控制、 导航避障、搬运操作等算法开发与验证 第三方开发平台 开发辅助工具 云端服务接入 模仿学习手套 边缘服务器部署 图形化控制软件及遥控器 物联网应用开发 故障检测分析工具 感知应用层 旋篇 多模态感知应用 行为数字 ...
以多形态机器人领跑“具身工业”场景落地,越疆为何持续进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21:24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自动化正进入以“柔性生产”为特征的下半场,单一功能机器人难以满足高精度协作、多场景适配与跨设备协同的需求 [1] - 越疆机器人以“具身工业”为核心能力,推动AI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的智能体演进,重新定义智能制造边界 [1] - 公司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展示了从高精度智能协作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的多形态全产品矩阵,贯通单机作业到群体自主协同 [3] - 越疆实现全球首次多形态机器人的自主协同作业,标志着其从“协作机器人专家”迈向“具身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9] 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平台 - 平台基于“分布式感知-集中式决策-动态化执行”模型,顶层“工厂智能枢纽”充当超级大脑,通过多模态感知设备构建全维度环境模型,依托工业大模型进行任务规划与动态调度 [7] - 执行层由四类机器人各司其职:双足人形机器人负责多任务衔接与精细化操作;轮式人形机器人负责产线间物料转运;多足机器狗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巡检与搬运;协作机械臂专注高重复性、高精度柔性作业 [7] - 所有机器人通过“智慧大脑”统一调度、协同作业,形成“感知-决策-执行-反馈”闭环系统,实现柔性制造与智能生产深度融合 [9] - 通过时空动作分块ACT预测控制大模型技术,实现长时序任务生成与低延迟控制,以更少算力消耗支持复杂场景快速适配 [9] 技术复用与能力延展 - 公司底层技术架构高度一致,在力控系统、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安全防护与AI决策等方面实现显著技术复用与能力延展 [13] - 力控技术跨形态应用:协作机器人“一体化力控”技术(如1.5N轻推即动、0.1mm对点精度)延续至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实现高度拟人灵巧操作 [15] - 视觉与AI协同进化:深度融合2.5D/3D视觉与力觉传感,形成“眼手一体”智能系统;人形机器人引入“知识驱动的生成式VLA技术”,实现长序列任务自主规划与执行,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 [17] - 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升:协作机器人通过“三年质保”树立行业品质标杆;人形机器人通过±0.05mm精度测试、大负载老化试验与高温环境验证,具备工业级可靠性 [19] 高端智能制造实力展示 - 大负载协作机器人CR30H在码垛场景实现速度与负载卓越平衡 [22] - CRA系列机器人在钢结构焊接、CNC上下料等领域展示高精度作业能力与高可靠性;CRA-IP68系列以IP68最高防护等级实现全环境高可靠作业 [24] - 商业服务领域拓展:智能咖啡机器人完成研磨、冲泡到奶泡添加全流程自动化;冰淇淋机器人完成基底制作与配料添加;AI艾灸机器人集成Nova协作机器人与专用艾灸头,自动完成寻穴、走穴、调温操作 [26] 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 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以协作机器人切入工业自动化市场,凭借高精度、高灵活性和人机协作性能赢得市场认可 [30] - 2024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30] - 截至目前,公司在全球部署机器人超过9万台,位列中国第一、全球前二,服务超过80家世界500强企业 [30] - 随着具身智能技术进化与应用场景拓宽,公司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重要一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系统性迈进 [30]
快讯|宇树机器人“围殴”测试展硬实力;Optimus AI灵魂人物接连出走;智元机器人GO - 1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全面开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21:24
宇树机器人G1性能测试 - 宇树科技公布人形机器人G1最新训练成果视频,展示其在遭受多位成年男子飞踢、横踹、用椅子推倒等强力攻击后,均能迅速起身的强大抗干扰与自我恢复能力[3] - 视频末尾G1成功完成连续空翻,动作流畅自然,凸显了公司在机器人技术研发上的深厚功底[3] - 此次测试直观呈现了人形机器人G1在应对复杂环境与突发状况方面的潜力,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范例[3] 特斯拉Optimus团队变动 - 特斯拉Optimus AI核心成员Ashell Kumar确认离职并将入职Meta,此前工程主管Milan Kovac在效力9年后离开并创办初创公司,运动控制负责人Aleksander Madry处于学术休假状态[5] - 三位技术核心先后离场,给Optimus2025年小批量量产宣言蒙上阴影[5] - 特斯拉坚持硬件先行、软件后补策略,但核心人才流失、量产延期等问题导致公司市值蒸发,并被华尔街下调目标价[5] 智元机器人GO-1模型开源 - 智元机器人将其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在GitHub上正式开源,该模型是全球首个采用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架构的通用具身智能模型[8] - 此次开源面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开放,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强大技术支撑,降低进入具身智能领域的难度,激发更多创新应用[8][9] - GO-1大模型的开源有望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投入,推动具身智能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9] 海晨股份与乐聚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 - 深圳赛联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与销售等业务[13] - 该公司由海晨股份与乐聚机器人关联公司乐聚智能共同持股,将聚焦工业物流场景,并已启动首款人形机器人赛联Aura的研发工作[13] - 两家企业联手成立新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新动作[13] 盛视科技成立机器人子公司 - 深圳盛巧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000万元,业务布局广泛,涵盖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销售以及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等AI业务[17] - 该公司由盛视科技全资持股,显示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布局意图[17] - 盛视科技此番成立新公司,或将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领域展开新的探索,有望凭借自身技术积累与资源优势在相关市场占据一席之地[17]
用按摩椅控制人形机器人?肌肉传感器方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21:24
日本初创公司 H2L ( Happy Hacking Life 的缩写)推出了一款突破性 的遥操作 设备, 这把类似按摩椅 的胶囊设备, 有望改变我们与机器人 尤其人形机器人 的互动方式。该胶囊界面的基本价格为 3000 万日元 ( 约 140 多 万元),并不是大众市场的产品,但对于需要远程存在而又不牺牲物理精度的行业来说,它标 志着一个里程碑。 这款胶囊界面允许用户通过肌肉运动来控制人形机器人,从而有效地将人体变成一个远程界面。这一创新系统 不仅可以复制动作,还能捕捉动作背后的力量,从而为远程协作提供更具沉浸感和情感丰富的体验。 不少外 媒认为,该设备让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控制就像打游戏一样简单。 ▍ 重新定义远程交互 不同于目前市场上遥控器设备的操控方式, H2L 将这种感知技术与显示器、扬声器和智能连接等元素相结 合,无需服装或复杂的训练即可实现沉浸式体验,但 胶囊界面的设计超越了简单的运动追踪。 因为 传统的 远程操作通常依靠运动传感器来模仿用户运动,例如 IMU 、 外骨骼或光学追踪器。 但 与依赖传感器检测运 动的传统系统不同, H2L 的技术能够捕捉肌肉张力的细微变化 , 这些肌肉传感器能够捕捉 ...
跨形态学习来了!轮式机器人的“经验”如何轻松传给双足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21:24
文章核心观点 - 提出TrajBooster创新框架 利用轮式机器人操作数据通过轨迹重定向技术提升双足人形机器人动作学习效率 [1] - 该方法仅需10分钟目标机器人真实数据即可实现复杂全身操控任务 显著增强机器人动作空间理解和零样本任务迁移能力 [1] - 代表解决机器人数据稀缺问题新思路 通过跨形态共享与模拟增强最大化现有数据集价值 [19] TrajBooster核心思想 - 以6D末端执行器轨迹作为与机器人形态无关的通用接口 实现跨形态教学 [2] - 整体流程为真实→模拟→真实闭环 从轮式机器人数据提取轨迹 在仿真中教双足机器人追踪 最后用真实数据微调 [2][4] - 将轮式机器人任务知识通过轨迹中介传递给双足机器人 双足机器人只需学习用自身身体执行轨迹 [4] 精准全身重定向实现 - 采用分层控制模型 上层逆运动学模块负责手臂 直接根据目标手腕位姿计算臂部关节角度 [5] - 下层分层RL策略负责腿部和平衡 包含管理者策略决策身体移动和执行者策略转化具体关节动作 [8] - 设计协调在线DAgger算法 在平衡探索与记忆同时通过梯度下降优化策略 实现更精准轨迹跟踪性能 [8] 从模拟到现实训练 - 后预训练阶段将重定向动作数据与源语言视觉组合 用合成数据对预训练VLA模型进行继续预训练 [9] - 让模型初步理解目标机器人动作空间 学习语言指令和视觉观察对应双足机器人全身动作模式 [10] - 后训练阶段仅收集10分钟目标机器人真实数据对模型微调 弥合模拟到真实差距 [11] 实验结果 - 在抓取米老鼠、整理玩具等任务中 经过后预训练加3千步后训练的模型性能显著优于直接使用1万步真实数据训练的模型 [12] - 经过后预训练的模型能够零样本完成传递水杯任务 成功将轮式数据中技能迁移到双足机器人 [15] - 当目标物体放置于训练未见位置时 经过后预训练的模型成功率80% 远高于未经过后预训练模型的0% [16]
从傅利叶2025上海工博会展品,看懂产业落地的破局关键!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21:01
文章核心观点 - 傅利叶智能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展示了其第三代人形机器人GR-3C“宇航员”及基于GRx系列的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及多场景下的技术进展和未来工厂的新型运作模式 [1][5][11] GR-3C“宇航员”产品特点 - GR-3C“宇航员”身高165厘米,体重71公斤,全身具备最多55个自由度,采用强化铝合金与工程塑料实现轻量化和高结构强度 [2] - 头部搭载4个麦克风阵列支持全向收声与声源定位,内置摄像头模组结合结构光与RGB广角镜头可精准识别人脸,新增LED环屏头域用于表情交互与面部反馈 [2] - 搭载自研高性能一体化执行器与多自由度灵巧手,支持视觉模组等定制化选项,并配备全身遥操作功能,可实现操作者动作的实时同步 [4] 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矩阵与定位 - GR-3C“宇航员”与侧重交互服务的GR-3“猫猫头”共同构成第三代产品矩阵核心,基于“Care-bot”定位从“社交陪伴”和“辅助陪护”两个维度拓展人机互动场景 [5] - 该系列适用于公共服务、教育、科研、工业、护理、医疗健康等多种场景,体现“既有用,也有爱”的产品理念 [5] 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 - 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构建的解决方案以自研FOCUS系统为核心,针对“料箱搬运”与“物料分拣”两类典型场景提出系统化方案 [5] - 在模拟工业场景中,多台GR-2机器人协同完成从料箱搬运到物料分拣的全流程闭环操作,展现了多机自主分工与无缝衔接能力 [6] - 料箱搬运方案将GR-2双臂负载能力优化至8公斤,通过自研运动控制算法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和“抓取-搬运-放置”全流程优化 [8] - 物料分拣方案以“多模态感知+VLA智能决策”为核心,通过视觉-触觉闭环技术实现无序物料的精准抓取,并利用VLA技术使机器人能理解指令并灵活适配需求 [10] 技术方向与产业意义 - 展示的技术方向指向在高风险、高复杂度或高体力消耗环境中使用人形机器人的可行性,为观察其产业化路径提供了具体案例 [11] - 工厂解决方案强调在现有产线基础上部署,降低了企业改造成本与应用门槛,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领域提供了实践参考 [11] - 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否成为可规模化复制的生产力工具,仍有待于成本、可靠性及场景泛化能力的进一步验证 [12]
以具身基础模型驱动产业生态发展,自变量机器人释放真实落地需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3 09:22
合肥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战略 - 以全链条布局、全要素协同、全场景落地为核心路径 推动产业创新模式从单打式向集群式转变 形成覆盖算法大脑、控制小脑、核心部组件到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一体化格局 [1] - 探索以场景创新为牵引的独特发展路线 打破技术与应用壁垒 让具身智能融入生产生活实际场景 [1] - 围绕将具身机器人培养成好用的生产力展开 需要赋予机器人理解物理世界的智慧大脑和培育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链主企业 [1] 自变量机器人技术突破 - 自研WALL-A模型具备强大泛化性 让机器人深度理解物理世界并自主解决物理问题 [5] - 采用共享注意力+专家分流架构与先离散后连续再联合训练范式 实现视觉-语言-动作三大模态紧密关联 [9] - WALL-OSS开源模型基于数万小时多元数据训练 解决数据稀缺场景单一痛点 预训练模型权重、训练代码、数据集接口及部署文档全面公开 [8][9] 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落地 - 与合肥国先、高新区管委会、安徽省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签署战略协议 共同推进具身智能生态建设计划 [2][12] - 通过开源WALL-OSS模型降低行业门槛 吸引企业、科研和开发者参与 用技术满足真实场景需求 [6][10] - 深入公共服务、酒店、养老康养、制造业、科研教育、物流等核心场景 构建可复制应用示范体系 [13] 产业协同效应 - 释放当地数亿元真实应用需求 形成多样化基于自变量基础大模型的解决方案 [5][13] - 联合机器人本体企业、零部件厂商、系统集成商 打造从模型到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10][13] - 联合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 孵化前沿技术研发团队 提供完善教学与实验平台 [14]
开璇智能P0级行星滚柱丝杠与智能线性执行器震撼面世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2 18:59
公司技术实力与产品突破 - 公司即将在工博会上首发P0级精度行星滚柱丝杠与智能线性执行器 被视为破解人形机器人及高端装备核心硬件难题的关键突破 [1] - 行星滚柱丝杠精度等级中P0级为最高标准 全球仅少数国外企业能生产高精度级产品 且技术壁垒高、交货周期长、价格昂贵 [1] - 公司建立了“设计-制造-评测-应用”的完整闭环研发体系 实验室配备十余台专业测试设备 覆盖精度、加速度、温升、噪声等参数的全维度测试 [1][2][4] - 部分产品达到国际顶尖P0级精度标准 任意300mm行程内行程变动量2.85μm 任意2π行程内行程变动量2.37μm 多数产品稳定处于P1、P2等级 远超行业常规水平 [2] - 公司投入大几百万元采购测试设备 联合专业机构开发定制化设备 耗时一年实现评测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突破 [4] - 零部件公差配合动辄1~2μm 现场装配人员可随机组合无需公差配对 快速组装成高精度成品 [5] - 研发团队拥有三位博士 均具备超过十年行星滚柱丝杠研究经验 曾开发最大动载荷150吨、静载荷300吨的重载产品 实际应用中性能稳定运行数年 [6] - 产品系列型号齐全 行程覆盖1米以上 最大动载荷负载220吨以上 最高效率87%以上 采用抗疲劳制造工艺获得超长使用寿命 带载运行千万转次后性能不变 [7] - 生产设备驱动传动核心部件均自主研发 实现全链条闭环自主可控 降低外部供应链依赖 可根据产品迭代需求快速调整工艺参数 [11] 生产工艺创新与量产能力 - 恒温生产车间配备几十台精密设备 生产人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所需的关键部件行星滚柱丝杠 [9] - 突破传统内螺纹磨削工艺限制 实现高速内螺纹磨削长径比超过7:1以上 远超传统5:1水平 加工时间比常规方式节约几倍 [10] - 创新采用“滚柱外螺纹与齿轮同步磨削”工艺 实现一次成型加工 避免多次装夹误差累积 加工精度稳定性控制在极高水平 [10] - 设备升级后可磨削螺母外径上限提升至260mm以上 满足重型装备、大型伺服压机等大尺寸需求 [11] - 博士团队调试高功率伺服驱动器新算法 通过优化多轴联动提升设备动态性能、驱动刚性与磨削效率 [11] 核心产品性能与应用落地 - 智能线性执行器将行星滚柱丝杠、力矩电机、伺服驱动器、传感器集成于一体 形成高度模块化驱动单元 [15] - 力重比突破4500N/kg 1kg重量执行器可输出最大4500N推力 加速度高达3g以上 定位精度达微米级 [15] - 内置自研微型低压驱动器 额定连续电流高达70A以上 具备智能力/位混合控制功能 可灵活切换位置控制与力控制 [15] - 工业级线性执行器已在汽车制造领域批量落地 应用于汽车焊钳 推力稳定性与焊接精度显著提升 [15] - 在重型装备领域适配伺服压机 实现吨位级负载输出与实时压力监测 避免过压损坏工件 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盖板冲压、电机外壳成型等工序 [15]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全球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突破50亿美元 其中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30% [16] - 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对高端传动和驱动部件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16]
成立仅5个月的新兵,却发布了六维传感变革性技术?未来六维标定架或成行业标配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2 14:40
六维力传感器凭借全维度 力 - 力矩测量能力,已经成为机器人动态控制的关键,根据 MIR 睿工业预测, 随 着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提升, 我国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将在 2030 年超过百万台,其市场规模也将达到 220.71 亿元, 2024-2030 年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 108.07% 。 但六维力传感器高端市场近年来依然被外资占据大半,这除了外资起步较早,在综合精度、稳定性上相对具备 优势之外,很大的原因还在于国内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大多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 如果继续 深挖原因,则会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可靠、可复现的标定、评价工具。 机器人大讲堂注意到, 2025 年 9 月 21 日, 合肥星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星汇传感 " ) 举 行了一场" 智控新力场" 新型六维传感相关技术发布会 , 展示 一系列自主研发的突破性 传感器相应 技术与 产品, 意味着中国机器人力觉传感器领域迎来一位深耕技术、注重实效的 " 新玩家 "。 据了解, 星汇传感虽为 2025 年 4 月新成立的企业,但其 团队背景却堪称 " 行业顶配 ", 核心成员来自 全球力传感器龙头企业和国内 ...
一等奖50万,进入决赛2万!第二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初赛报名即将截止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2 14:40
机器人大讲堂获悉, 第二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 已确定于 2025 年 10 月 29 日至 30 日在珠海国际 会展中心盛大举办。作为机器人灵巧操作领域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专业赛事,本届大赛自筹备阶段便备受行 业关注,其 赛事亮点、赛制任务、奖项设置及报名方式 成为业界聚焦的核心。接下来,让我们逐一拆解细 节,带您全面了解本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的更多细节~ 01 大赛背景及赛事亮点 大赛背景 "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 " 是全球性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专业赛事。赛事聚焦机器人灵巧操作技术, 旨在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 灵巧操作 是人类认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技能,也是人工智能与机 器人交叉融合的前沿方向,更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落地应用的核心能力之一。 赛事亮点 本届"珠海国际灵巧操作挑战赛暨具身智能产业大会"由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主办,赛事以"灵巧新生力,智 汇创未来"为主题,坚持"以用为导向"设置赛道。 百万美元赛事奖金 一等奖奖金高达 50万元 ,配套 600万 意向投资,参赛团队进入现场决赛即可获得 2万元 优胜奖现金奖 励。 2大赛道,6项比拼 首创 "生产+生活" 双赛道模式,由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