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WAIC现场直击 上千人围观机器人擂台赛是什么感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8 20:36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宇树科技展示 - 宇树科技在WAIC搭建人形机器人擂台赛区域,吸引超上万名观众,成为最受欢迎展台[1] - 展出产品包括格斗家G1人形机器人、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2和消费级萌宠Go2[1] 人形机器人G1擂台赛表现 - G1身高1.32米,体重35公斤,配备29个关节,能完成直拳、勾拳、侧踢等高难度动作[2] - 具备智能平衡算法,被击倒后数秒内可恢复战斗姿态[2] - 现场观众反应热烈,展示公司在运动控制和平衡算法上的核心技术实力[4] 工业级四足机器人B2性能 - 整机含电池重60kg,搭载45Ah电池,续航4-6小时[6] - 可跨越0.5-1.2米深堑,爬40cm台阶,在-20℃至55℃环境下工作[8] - 最大负载120kg,配备多种传感器,应用于消防、勘探等领域[8] 消费级四足机器人Go2特点 - 基础版售价9997元,拥有12个伺服电机,可完成后空翻等动作[9][11] - 集成GPT大模型支持语音对话,衍生款Go2-W兼具轮足移动优势[12] 新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发布 - 售价3.99万元,拥有26个关节,能完成倒立走路、跑步等复杂动作[13] - 集成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开发者深度改造硬件和软件[14] 行业前景与公司布局 - 2025-2030年全球机器人行业预计年复合增长率16.5%,中国市场增速15%-20%[15] - 公司构建从工业到消费级的产品矩阵,B2填补高危场景需求,Go2激活开发者生态[15] - 3.99万元R1的发布标志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雏形显现[15]
WAIC观点|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浪潮来袭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8 20:36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与小型化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向工业、家庭服务、医疗手术等多元场景渗透,小型化、轻量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1] - 行业厂商如因时机器人、灵心巧手、智元、宇树等已推出更小型化产品,轻量化技术成为竞争焦点[1] - 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处于轻型机器人阶段(约70kg),轻量化与小型化将重塑行业技术生态与市场格局[2] 轻量化与小型化的核心驱动力 - 工业领域需求:传统机械臂因自重过大导致能耗高、响应慢,难以适应柔性制造快速切换需求[3] - 家庭服务场景需求:过重机器人存在安全隐患,轻量化可提升安全性与空间利用率[3] - 技术原理优势:重量降低减少电机负载,提升续航能力;小型化为类人化动作提供物理基础[3] 结构件优化技术路径 - 参数优化:通过调整零部件尺寸、布局与厚度减少冗余材料,已在工业机器人臂展结构中应用[8] - 拓扑优化:通过算法优化材料分布实现极致减重,如天工Ultra机器人通过拓扑重构实现系统性减重[8] - 集成化设计:借鉴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宇树科技采用碳纤维-铝合金复合关节模组,单关节扭矩密度达120N・m/kg[10] 核心部件协同创新 - 关节模组:天链机器人一体化关节较传统结构减重50%,扭矩密度提升至450Nm/kg[12] - 丝杠系统:诺仕机器人RVI反式行星滚珠丝杠具备高强度和无回隙特征[14] - 驱动系统:特斯拉Optimus Gen 3采用电机-减速器-轴承一体化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显著[14] 材料革命与场景适配 - 镁合金应用:当前镁铝价格比0.87,具备减重与成本优势,力劲集团已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17] - 工程塑料:PEEK材料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61亿元,机器人领域占比将从5%提升至15%[19] - 场景分化:工业场景以铝合金/镁合金为主,家庭服务场景倾向尼龙与改性工程塑料[19] 产业链挑战与机遇 - 技术瓶颈:镁合金耐腐蚀性不足,碳纤维横向抗剪切能力弱,需采用混合材料方案[21] - 工艺瓶颈:拓扑优化结构件量产难度大,3D打印成本高,混合制造工艺成为发展方向[22] - 市场前景: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量10万台,单机结构件价值量约5万元,对应50亿元市场规模[24]
快讯|WAIC 2025披露多款机器人场景化应用成果;中法跨洲机器人手术实现远程医疗协作;科技巨头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8 20:36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办,由北京市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联合发起 [1] - 赛事涵盖运动能力测试、多机协作智能及场景服务应用三大类目,旨在推动技术实用化进程 [1] - 普通场次门票已通过大麦网、猫眼等平台开放销售,票价区间为120-480元人民币 [1] WAIC 2025机器人场景化应用成果 - 银星智能衣物整理机器人支持5类织物识别与自动折叠 [4] - 云迹科技配送机器人单日运载量达200公斤 [4] - 傅利叶智能"钢铁护工"具备80公斤承重能力,可完成失能老人转运 [4] - 坎德拉环卫机器人清洁效率达8000㎡/小时 [4] - 展会共计有60余款机器人参展,应用领域覆盖生活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 [4] 远程医疗机器人手术突破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团队通过国产"微创图迈"手术系统,成功为80岁肝癌患者实施跨洲远程切除手术 [6] - 手术操作延迟控制在150毫秒内,符合ISO 13482安全标准 [6] - 手术过程获全球近2万名医学专家实时观摩 [6] 建筑机器人技术升级 - Dusty Robotics的FieldPrinter 2施工机器人整合徕卡测量系统AT500高精度激光跟踪仪,将施工布局精度提升至±1.6mm,较传统人工放线误差降低超70% [9] - AT500激光跟踪仪具有±15微米测距精度,可即时修正施工现场设备振动、温度变化导致的轨迹偏差 [9] - 该技术使机电管道与钢结构预埋件的首次安装匹配率达98%,整体工期压缩约30% [9] - 预计到2026年,约35%的大型建筑项目将采用此类集成解决方案 [9] 科技巨头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 - 2025年下半年以来,头部企业对机器人赛道的资本投入显著增加 [11] - 美团近一个月内连续投资它石智航、星海图两家机器人企业 [11] - 京东领投行业头部企业众擎机器人与千寻智能 [11] - 投资案例包括:星海图A+++轮超1亿美元、它石智航天使+轮1.22亿美元、自变量机器人A轮数亿人民币等 [11] - 此轮投资热潮源于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与应用场景扩展的协同作用 [11] 机器人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6家企业 [16]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等8家企业 [16] - 医疗机器人企业: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企业 [17] - 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1家企业 [17] - 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20家企业 [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5家企业 [20] - 教育机器人企业: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大然机器人 [20]
人形机器人视觉、触觉、定位传感技术分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8 20:36
人形机器人感知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通过感知层与认知层协同实现环境动态识别、自主学习和交互响应,视觉、触觉、定位传感是类人化交互的核心支撑 [1] 视觉感知技术 - 3D视觉在柔性装配、精准抓取等高精度场景中优势明显,激光雷达则适用于中远距离导航和复杂环境避障 [2] - 2023年2D视觉市场规模161.50亿元(占比87.24%),3D视觉市场23.62亿元(占比12.76%),结构光方案成本适中,dToF方案探测距离更远但成本较高 [2] - 奥比中光在国内公共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合作企业超100家 [4] - 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占据2024年1-10月全球激光雷达市场95%份额,车载激光雷达技术可复用于机器人领域 [6] 触觉传感器技术 - MEMS传感器具备高响应速度(毫秒级)和精度,特斯拉Optimus Gen2采用压阻式MEMS实现精细动作 [7] - 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15.3亿美元,MEMS方案因成本优势占据主导 [7] - 电子皮肤可模拟人类皮肤感知,但量产成本为MEMS方案的5-8倍,2030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90.5亿元(年复合增速64.3%) [9][10] - 未来3-5年MEMS将聚焦工业刚性抓取,电子皮肤渗透服务柔性交互场景 [12] MEMS惯性传感器 - 惯性导航传感器(IMU)是人形机器人稳定行走的核心,硅基MEMS适配小型化和量产化需求 [13] - 2023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99亿美元,惯性传感器占比35%,国产厂商如芯动联科在关键指标上已对标国际产品 [15][19] - 国产MEMS陀螺仪价格仅为海外品牌的70-80%,凭借成本优势加速替代 [17] 行业竞争格局 - 视觉领域头部集中,奥比中光、RealSense分别在公共服务和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优势 [4] - 激光雷达市场由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主导,技术复用降低成本 [6] - 触觉传感器领域MEMS与电子皮肤形成场景分工,MEMS主导工业,电子皮肤潜力在服务领域 [12] - 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厂商通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积累量产工艺,成本优势显著 [19] 未来技术方向 - 感知技术围绕精度与落地可行性进化,需依赖头部企业规模效应摊薄研发成本,并提升AI算法对多源数据融合能力 [20] - 电子皮肤耐用性突破、多传感数据融合算法效率提升是未来3-5年关键门槛 [20] 相关企业列表 - 工业机器人企业: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 [22]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亿嘉和、普渡机器人等 [22] - 医疗机器人企业:元化智能、天智航等 [22] - 人形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宇树等 [23] - 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 [24][25] - 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 [25][26]
数字华夏亮相WAIC 2025,夏澜与Coser唱跳《夜上海》齐出道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7 19:06
数字华夏仿生人形机器人产品 - 夏澜机器人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 成为展会流量担当 与真人coser同台表演上海风情歌舞《夜上海》并实现观众互动合影 [1][3] - 技术突破:搭载29个主动自由度精密控制系统 实现面部颈部精准表情 攻克眼球追踪和口型一致技术难题 自研情商模型实现高智商高情商交互 [3] - 材料与定制:采用高强度仿生材料保持结构稳定性与面部触感自然柔软 支持面部形象/表情系统/外观全方位定制 交付周期不超过2个月 [4]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夏澜覆盖五大领域:展馆接待/康养陪护/儿童教育/仿生人偶/政务金融 已服务政务大厅/ICT厂商/头部银行/高校 未来拓展教育机构/家庭场景 [6] - 星行侠为双形态商用机器人:轮式与双足可分离设计 最大移动速度2m/s 支持外观/头部/手部/语音定制 具备电梯联动跨楼作业/自动跟随功能 [8] - 销售渠道:7月28日夏澜与星行侠将在京东上线 同步入驻深圳龙岗机器人6S店 [8] 行业生态格局 - 人形机器人赛道参与者包括优必选/宇树/云深处/傅利叶智能等22家企业 数字华夏位列其中 [12] - 产业链涵盖核心零部件(绿的谐波/思岚科技等)/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等)/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机器人等)三大类别 [11][14][15]
长任务能力有多重要?看跨维W1 Pro 用一杯咖啡告诉你答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7 19:06
跨维智能第二代人形机器人DexForce W1 Pro的核心能力 - 机器人展示高精度作业能力,完成制作咖啡的长任务,包括识别咖啡胶囊位置、抓取胶囊、精准放入咖啡机、操作按钮等连贯动作 [1][2] - 长任务能力是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保洁、工厂巡检、老人照顾等场景的核心体现,要求具备环境感知精度、动作控制精度、任务逻辑连贯性三大能力 [2][3] - 机器人需解决动态环境和复杂目标的长期协同问题,平衡高精度与高稳定性,提升实时响应、长时序规划和抗干扰鲁棒性 [3] 硬件与感知系统升级 - 头部集成自研纯视觉双目传感器,帧率提升至60Hz(初代4倍),立体匹配精度达亚像素级(≤0.1像素),三维轮廓还原误差≤1mm [4] - 腕部配备近距离操作相机(7-50cm工作距离),与底盘深度相机协同构建全域感知网络,为纯视觉抓取和动态场景理解提供高精度数据 [6] - 双臂重复定位精度≤0.5mm,可选配6自由度灵巧手,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完成抓取细小胶囊、对准入口放置等精细动作 [7] 软件与决策系统创新 - 自研EmbodiChain具身智能开发平台,通过Sim2Real技术在虚拟环境生成技能数据并迁移至真机,实现虚拟学习-现实应用的闭环 [14] - 引擎能将复杂指令自动分解为子任务,基于强化学习生成海量高质量运动轨迹数据,优化VLA模型训练效率和性能 [16][17] - 决策系统需应对长任务中的不确定性(如物品位置变化、光线变化、新障碍物)和长时序依赖,动态规划路径和动作 [10][11][12] 应用场景与未来展望 - 产品级机器人技能体系为具身智能在科研教育、家庭服务、商业服务、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铺设基石 [19] - 硬件性能与软件生态双轮驱动的技术路径已具备实际落地能力,未来将拓展机器人融入多元场景的可能性 [19][20] - 技术架构通过感知-决策-执行-优化的全流程闭环,将物理世界操作转化为可拆解、可执行、可迭代的智能任务 [17]
重磅综述!10年间164项研究揭示软体可穿戴机器人技术全貌与未来方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7 19:06
软体外装技术发展现状 - 全球每年1500万人中风,75%-80%幸存者存在运动障碍,美国4040万残疾成年人中有严重行走障碍问题[1] - 软体外装(Exosuit)作为革命性技术,相比传统轮椅、刚性外骨骼具有活动范围广、轻便舒适的优势[1] - 意大利研究团队系统性综述2013-2023年164项成果,涵盖4大驱动技术、55种气动装置及59种电缆系统[1] 技术范式转变 - 刚性外骨骼存在复杂笨重、增加代谢成本等问题,限制在实验室或临床环境使用[2] - 软体外装采用类服装设计,与使用者肌肉协同工作,保留自然运动范围[2] 四大驱动技术分析 流体驱动 - 55个设备采用,主要为气动驱动,通过充气腔室实现弯曲/扭转等复杂运动[5] - 优势为制造简单(可3D打印),劣势为响应慢、需压缩机/电源限制便携性[5] 电机电缆驱动 - 59个设备采用,类似人体肌腱机制,实现精确控制和高带宽[7] - 存在电缆摩擦导致皮肤损伤风险,需Bowden鞘管但引入额外摩擦[7] 形状记忆合金 - 通过温度变化恢复形状,优势为高能量密度、静音运行[8] - 局限为行程/带宽有限,控制难度大[8] 介电弹性体 - 前沿技术,应变高达300%且静音轻量[9] - 高工作电压(安全问题)限制可穿戴应用[9] 关节辅助方案创新 上肢辅助 - 肩关节多采用气动驱动,如Y形执行器支撑外展[13] - 肘关节倾向电缆驱动,LUXBIT系统通过V形织物转换推力减少皮肤剪切力[15] - 手部辅助超40种设计,Exo-Glove采用仿生肌腱驱动[18] 下肢辅助 - 髋关节SR-HExo采用X形气动肌肉,降低14.6%行走代谢成本[24] - 膝关节PPIA执行器通过褶皱结构增强扭矩输出[25] - 踝关节在步态43%时辅助可实现0.64±0.05 W/kg代谢成本降低[27] 商业化进展与趋势 - 已上市产品包括ReStore(踝关节)、Carbonhand(手部)、Neomano(手指)[31] - 混合设计成为趋势,如SPAR手部装置结合刚性掌杆提高力传递效率[30] - 未来方向为无缆多关节辅助,需解决材料强度与控制智能化问题[34]
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发布,"智元灵渠OS"开启产业生态新纪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7 19:06
智元灵渠OS开源计划发布 - 智元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发布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智元灵渠OS"开源计划 实现从底层硬件驱动到上层智能服务的全链路打通 对行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分层开源架构 - 底层基于开源中间件AimRT增强 提供分布式群体实时通信和硬件抽象等基础服务框架 [2] - 中层开放智能体服务框架 支持多模态感知、任务规划、动作控制等核心模块标准化对接 大幅降低算法部署门槛 [2] - 上层配套仿真测试、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全场景工具链 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技术闭环 [2] 产业生态价值 - 解决当前机器人产业系统生态分散、技术创新缓慢等问题 通过统一操作系统整合资源 [4] - 开源模式将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 突破智能化提升、群体协同、云边端融合等技术挑战 [4] - 类似PC时代Windows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鸿蒙系统 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4] 实施计划 - 开源计划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逐步实施 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新高度 [4] - 展现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全栈技术实力 以开放姿态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4]
人形机器人企业造狗,技术降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6 23:56
人形机器人企业跨界四足机器人趋势 - 智元机器人推出行业级小型四足机器人D1 Ultra,最高奔跑速度3.7m/s,跳跃高度35cm,支持16cm楼梯攀爬[2] - 魔法原子发布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W,17个自由度,跨越60cm障碍,攀爬40度斜坡,售价75000元起[2] - 人形机器人企业跨界做机器狗已成为新趋势,技术同根同源且60%零部件具备相似性[4][5] 人形与四足机器人技术协同性 - 两类产品在机械结构、运动控制算法等方面高度共通,技术团队经验可快速迁移[5][6] - 宇树科技将四足机器人关节模组(105N.m)直接复用于人形机器人H1膝关节(360N.m)[9] - 控制算法(WBC+MPC)从四足迁移至人形,实现H1稳健行走和小步快跑[9] 宇树科技的市场领先地位 - 宇树占据全球机器狗近70%份额,2024年销量2.37万台,超波士顿动力2000台[6]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出货1400台居全球首位,远超第二名(不足500台)[13] - 2030年全球机器狗市场规模预计超80亿元,CAGR超30%,宇树有望占50%份额[13] 双产品矩阵战略价值 - 机器狗作为"造血引擎"提供现金流,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增长极"打开千亿市场[10] - 技术复用加速迭代,共享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效率[12] - 客户资源(政府/高校/企业)具备品牌粘性,需求多样化推动产品形态扩展[10]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新入局者加剧四足市场竞争,但宇树仍保持60%全球份额的头部地位[12] - 中国企业通过"快速迭代+生态协同"实现产品矩阵式延展[12] - 宇树目标2025年产能5000台,进度领先同行1-2年[6]
节卡机器人具身智能家族亮相WAIC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26 23:56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节卡机器人参展情况 - 节卡机器人作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代表企业之一参展 展位号H3 616 [1] - 展示具身智能平台JAKA Lumi 体现多模态感知 自主决策 环境交互等能力进化 [1] - 具身智能可实现工业装配零误差生产 农业精准采摘 实验室助手等多场景应用 [1] 具身智能产品矩阵战略 - 提出"具身智能特工队"概念 通过多形态机器人组合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2] - 产品线包含双臂人形 轮式人形 腿足人形三大类 分别针对不同工业场景 [3][7][14] 双臂人形机器人JAKA K1 - 首款具身智能产品 实现数据采集 模型训练 执行闭环一体化 [5] - 技术参数:5kg负载 ±0.05mm定位精度 1ms通讯频率 0.1N力控分辨率 [6] - 采用高性能RoboHub控制器 支持64轴扩展 被用于快速搭建人形作业训练系统 [5][6] 轮式人形机器人JAKA K1W - 已在500强企业工厂应用 擅长智能分拣 搬运 上下料等移动作业 [9] - 技术参数:±0.05mm重复精度 3颗A1视觉 21自由度 360°激光雷达监测 [9][10] - 采用3D合成训练+强化学习技术 实现开箱即用 备受客户青睐 [10] 具身智能平台JAKA Lumi - 面向轻量级场景 覆盖商业零售 科研教育 生物化学等领域 [13] - 集成12自由度运动系统 多模态传感器 驱控一体设计 支持主流仿真驱动 [13] - 专利算法显著提升效率 仅需50组增补数据即可将抓取成功率提升至80% [13] 腿足人形机器人JAKA K1L - 针对非结构化环境开发 采用高动态腿足底盘和腰部俯仰设计 [14][16] - 实现全地形自适应作业 具备工业级双臂精度和毫秒级控制能力 [16] - 已与汽车产业链企业展开场景测试 探索工艺融合与长期应用能力 [16] 行业生态展示 - WAIC现场JAKA Lumi演示讲解 机械臂舞蹈 避障抓取等互动功能 [16] - 公司在GitHub开放数据集和视觉抓取模型 推动全球开发者协作 [13] - 参展企业涵盖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等全产业链 [21][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