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讲堂

搜索文档
机器人重回美国核心方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8 16:47
虽然美国没有统一的产业政策,但各利益相关方一直在努力提升机器人技术的优先地位。 5 月 30 日, 美国 宣布重启 国会机器人核心小组 ( Congressional Robotics Caucus) 。 这是美国 自 2019年以来 , 机器 人再次回到了美国的发展中心位置。 国会众议员吉姆 ·麦戈文(民主党,马萨诸塞州)、鲍勃·拉塔(共和党,俄亥俄州)、海莉·史蒂文斯(民主 党,密歇根州)与杰伊·奥伯诺尔特(共和党,加利福尼亚州)四人将共同担任小组联合主席。国会机器人核 心小组咨询委员会 成员包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 )、先进自动化协会( A3 )、计算研究协会( CRA )、佐治亚理工学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研究中心、 IEEE-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该机器人 核心小组计划重点探讨 教育体系改革、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机器人战略制定、员工权益保障、企 业激励政策及技术伦理 等议题,并通过专题简报提升国会 ( 国家 ) 立法者 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此外, 小组将搭建议员了解技术对社区影响的平台,深化与产业界的公私合作,共同应对行业挑战。自动化推进协会 ( A3)对此表示支持, 其 认为 ...
InformationFusion期刊发表:Touch100k用语言解锁触觉感知新维度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8 16:47
触觉多模态研究突破 - 北京交通大学联合腾讯微信AI团队发布全球首个触觉-语言-视觉三模态数据集Touch100k,包含10万组触觉图像、视觉图像及多粒度语言描述,突破传统触觉研究仅聚焦视觉模态的局限[1][2] - 创新提出TLV-Link预训练方法,采用"教师-学生"课程范式实现视觉编码器向触觉编码器的知识迁移,模态对齐阶段通过对比学习融合文本特征,显著提升零样本触觉理解能力[6][7] - 实验显示TLV-Link在材料属性识别任务中准确率达93.1%(硬/软分类)和84.7%(粗糙/光滑分类),机器人抓取预测任务准确率94.5%,较基准模型最高提升4.2个百分点[9] 技术实现路径 - 数据集构建整合Touch and Go、VisGel等公开数据集接触帧,通过人机协作生成词组/句子级触觉描述,形成标准化三模态数据架构[2][5] - TLV-Link课程表示阶段动态调整视觉-触觉特征权重(初始依赖教师模型70%权重,随训练逐步降低至30%),模态对齐阶段采用文本编码器生成融合特征[6][9] - t-SNE可视化证实触觉表征在二元分类任务中区分度显著,但多分类任务泛化能力待提升,显示当前方法在复杂操作场景的局限性[9][10] 行业应用价值 - 研究填补触觉领域语言模态空白,使机器人具备"表述"触觉信息的能力,为人机交互、医疗机器人触觉反馈提供新技术路径[1][11] - GelSight传感器专用表征学习方法可适配工业机器人精确抓取、医疗手术力反馈等场景,实验显示抓取预测准确率较现有最优模型提升3.9%[9][11] - 成果发表于SCI一区期刊《Information Fusion》(影响因子14.8),数据集与代码已开源,推动行业建立触觉多模态研究基准[1][12]
亚毫米级精度!机器人辅助下,深圳83岁老人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8 16:47
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 -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成功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仅约1小时,患者次日即可下床活动,恢复速度较传统手术显著提升[1][3] - 手术采用"元化智能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具备亚毫米级精度、三维动态建模和实时追踪技术,实现术前个性化规划和术中精准定位截骨[3] - 该机器人系统将应用于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手术领域,并计划筹建智能骨科培训中心培育复合型医疗人才[4] 多学科协作案例 - 83岁退役军人患者合并右膝重度骨关节炎、前列腺增生伴尿道狭窄和严重冠心病,通过多学科协作完成手术[2] - 手术前由泌尿外科施行膀胱镜下导尿术,术中心内科急会诊排除心脏病风险,麻醉科团队全程护航[2] - 手术由郑州市骨科医院"三名工程"团队与南科大医院关节外科骨干团队联合完成[2] 医疗机器人行业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精锋医疗等[8] - 机器人辅助手术可降低误差和术中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4] - 医院正构建"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的关节置换新模式,实施"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双轮驱动战略[3]
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在京开幕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8 16:47
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核心成果 - 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电子学会联合发布《低空技术与工程发展报告》和《低空技术产业创新场景清单》,涵盖工业场景智能化应用、低空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14大场景,旨在通过技术突破重构产业生态 [2] - 北理工—国彩—延庆区低空技术产学研创新平台及中国电子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延庆分平台正式启动,重点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 [2] - 国彩低空技术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聚焦低空技术前沿,构建“人才培训-技术转化-产业落地-经济赋能”全链条生态 [4] - 中国电子学会与国彩低空技术产业研究院签约无人机等级考试项目,面向8-18岁青少年建立统一的操作员评定标准 [6] 延庆区低空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延庆区作为中国民航局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已集聚航天飞鸿、理工全盛等超百家行业领军企业,形成研发设计、整机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 [7] - 政策支持方面,延庆区出台《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维度提供全方位支持 [7] - 基础设施方面,延庆拥有374平方公里独立空域(真高1098米)、八达岭通航机场,并配备生产厂房、研发实验室和检测中心 [7] - 应用场景方面,建成全市首个森林防火无人机实验基地,与美团合作开通北京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2024年低空飞行项目累计接待1.7万人次 [7][8] 低空技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 延庆区探索“低空+文旅”融合路径,在北京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八达岭长城等景区应用无人机巡检、表演,提升管理效率 [7] - 行业目标为打造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的低空技术创新先导区,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集聚 [8] - 2025低空技术与工程大会将持续至6月9日,汇集高校、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 [8]
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在即!埃斯顿酷卓官宣6月11日发布CODROID 02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7 18:43
该机器人身高 170cm,重量小于 80kg,单臂负载 5kg,步速 3km/h,单臂 7 个自由度,单腿 6 个自由 度,全身最大 44 个自由度,灵巧手 6-7 个自由度,主要采用一体化关节模组,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 值得关注的是,埃斯顿酷卓近期动作频频,除官宣新品即将发布这一消息外,还与南京大学合作共建具身智能 联合实验室,并获得莱茵 TÜV 的功能安全符合性证书。 ▍加速技术落地, 携手南大 建立联合实验室 近日,知名智能机器人企业埃斯顿酷卓对外官宣,将于 6月11日 正式发 布其 第二 代人形 机器人产品 CODROID 02。据埃斯顿 酷卓 技术团队 透露, 相较于初代机型, 在 完成技术积累 后, CODROID 02将 实现全身所有关节的运动能力,在复杂场景下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均有显著提升。 ▍聚焦具身智能,全面布局构建完成产品矩阵 据机器人大讲堂了解,作为一家聚焦 AI+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埃斯顿酷卓在 2024年9月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 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其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 CODROID 01,并展示手部动作、工件抓取及转移等功 能。 5月末,埃斯顿酷卓携手南京大学,宣布共建具身智 ...
IEEE TRO发表!华科团队打造仿生隔振 + 负载调控的“双减压”悬浮背包,破解越野负重痛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7 18:43
主动悬浮背包技术突破 - 传统背负系统存在缺陷:将垂向惯性冲击直接传递至使用者,导致肌肉疲劳与关节损伤 [1] - 主动悬浮背包创新点:融合可穿戴技术与主动控制机制,动态调节负载与人体相对运动,降低冲击力并提升代谢效率 [1] - 当前研究瓶颈:控制策略过度依赖稳定节律,对复杂步态与突发扰动适应性不足 [1] 生物启发式设计原理 - 肩-腰双支撑结构:模仿人体腰部与肩部协同负载传递机制,通过可控负载转移实现压力合理分配 [3] - HSLDS仿生模型:借鉴鹤类腿部非对称支撑和非线性弹性响应结构,首次应用于背包系统以抑制振荡 [3][14] - 分离式背板设计:通过机械连接将肩部负载部分转移至腰部,改变传统单点支撑模式 [7] 核心技术创新 - 串联弹性执行器(SEA):引入弹性元件缓冲振动冲击,同时主动调节负载运动,降低动载荷传递 [8] - 双质量耦合振荡模型:量化分析电机驱动单元在肩腰负载转移中的力学作用与调节机制 [9] - 统一控制框架:整合负载转移与振荡隔离功能,包含期望轨迹生成和位置控制两大模块 [16][18] 实验性能数据 - 平地行走:肩部压力均值降低45.7%,代谢效率提升18.68% [21] - 楼梯场景:肩部压力峰值降低48.4%,代谢效率提升9.58% [23] - 复杂地形:负载最大加速度减少44.6%,代谢效率提升12.35% [24] - 山地环境:验证系统在真实不规则地形中的适应性 [27] 应用前景与研究方向 - 目标场景:军事巡逻、应急救援、野外探险等高强度负重任务 [29] - 未来方向:开发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提升复杂地形动态调节能力与耐久性 [29] - 学术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6][7]
成立四个月获三轮融资?机器人触觉技术研发商「猿声科技」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7 18:43
融资动态 - 猿声科技近日完成新一轮融资 投资方主要为柯力传感 资金将用于机器人全栈触觉技术领域产品研发与量产交付[1] - 本轮融资是柯力传感在多维触觉传感与电子皮肤方向的重要战略布局[1] - 公司成立四个月内已获第三笔融资 此前获深圳科创学院和启高资本支持[1] 公司概况 - 猿声科技成立于2025年1月 专注于机器人触觉技术 致力于多维力/力矩传感、多维触觉传感及电子皮肤技术自研[1] - 核心团队来自牛津大学机器人中心、帝国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等顶尖学术机构 以及华为、高巨创新等科技企业研发部门[1] 产品与技术 - 已自主研发两款量产产品:超薄高密度"感算一体"多维触觉传感器MultiDT和大面积触觉传感器HexT[2] - MultiDT专为机器人灵巧手指尖设计 突破视触觉与霍尔效应技术瓶颈 采用空间编码原理实现高密度多维感知[3] - HexT采用模块化边缘技术架构 具备超高分辨率与高速动态采集功能 单台人形机器人全身皮肤覆盖成本低于万元[5] - 即将推出RealTSense触觉模态建模与可视化工具链软件 为触觉在大模型训练提供新路径[5] - 研发Quadrinity高交互人形机器人平台 实现触觉感知-语义建模-交互决策全链路闭环[5] 行业生态 - 产业链涵盖工业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等)、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等)、医疗机器人(元化智能、天智航等)、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等)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坤维科技等)[8][9][10][11]
他山科技开源触觉模拟仿真,引领机器人触觉技术迭代方向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7 18:43AI Processing
改写游戏规则!这项创新评价体系与新品,正在重塑机器人灵巧手行业发展格局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6 13:47
灵巧手技术发展 - 传统观点认为高自由度(DOF)直接等同于高灵巧度,但生物实例表明灵巧度还取决于生物力学结构优化、神经控制能力及主动与被动自由度协同作用[1] - 人类手部21个自由度和2个腕部自由度的灵活性实现依赖于两大核心功能:抓握和掌内操作,而非单纯自由度数量[1] - 鸟喙仅具备两个自由度却能完成复杂动作,证明灵巧度与自由度数量并非线性关系[1] 灵巧度评价体系创新 - 灵巧智能团队提出通用可量化灵巧度评价指标,包含物理灵巧度指数(IOD)、感知指数(IOS)和智能指数(IOI)三大维度[4] - 该体系突破传统以DOF为单一评价标准的局限,从多学科角度重新定义性能评估框架[4][33] - IOD聚焦硬件基础能力,IOS衡量环境交互水平,IOI评估认知决策高度,形成递进式三维评估系统[27] 产品技术突破 - DexHand021 Pro采用22自由度仿生架构(16主动+4被动+2腕关节),双绳驱技术实现0.1N级微力控制,工作空间扩展30%[10][16] - DexHand021 S以千元级价格实现8自由度三指设计,超越传统夹爪功能,支持22N抓握力下的自适应调整[12][25] - DexCap数据采集系统具备1000Hz响应频率和毫米级运动捕捉精度,为算法训练提供全链路数据闭环[24][30] 感知系统升级 - 行业传统聚焦传感器基础参数,而灵巧智能提出多模态实时感知架构,解决触觉数据稀疏性问题[21] - 开源触觉传感器数据模型及协同训练框架,填补社区空白,降低研发门槛[22] - 手掌全域触觉覆盖实现电子元件组装等场景的精准力度控制,避免易损品损坏[22] 智能决策演进 - IOI标准推动灵巧手从机械执行向具备"思考"能力的智能操作单元转变,典型应用如自主调整的工业质检流程[27][28] - DexHand021 Pro集成端侧AI芯片实现毫秒级决策,DexHand021 S通过开源生态将算法验证周期缩短50%[28][30] - Rule-Based与Learning-Based模型融合技术预计2025年发布,可能突破现有智能决策框架限制[32] 行业影响 - 评价体系规范研发方向,解决行业技术路径碎片化问题,建立产业链协同创新标准[33] - 产品应用覆盖工业制造(电子组装、质检)、物流分拣、医疗康复等多领域[25][28] - 推动灵巧手从固定场景向开放环境拓展,实现从机械工具到智能终端的质变[27][33]
快讯|比亚迪首个欧洲工厂即将迎来第19,000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龙头埃斯顿拟赴港上市;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共同赋能工业检测升级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06 13:47
1、 比亚迪首个欧洲工厂即将迎来第19,000台机器人 近日,德国杜尔集团宣布第19,000台机器人即将交付给比亚迪首个欧洲工厂。据悉,比亚迪首个欧洲工厂 的喷漆线配备了杜尔Eco RP系列6轴和7轴机器人,与搬运机器人协同,实现车辆内外涂装的自动化。其 中,6轴机器人通过各轴协同运作,大幅提升喷涂灵活性与效率;7轴机器人则可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精 细喷漆作业。此外,杜尔还为比亚迪定制了羽毛滚筒清洁机器人,针对复杂车身表面高效清除灰尘和污垢 颗粒。此次交付的机器人将显著提升比亚迪欧洲工厂的涂装质量。 2、 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共同赋能工业检测升级 近日,华沿机器人与基恩士(KEYENCE)就基恩士全新测量技术"飞扫激光"与华沿协作机器人的融合发 展等问题展开深度交流。据了解,基恩士的"飞扫激光"技术具备超高速度和精度,适用于3C电子、半导体 等领域的精密检测;华沿机器人的机械臂等产品则凭借其强劲的数据采集能力和柔性化产品优势,可为该 技术提供强大的自动化执行平台。在前不久举行的第28届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双方联合展示了华沿协作 机器人+基恩士"飞扫激光"的智能检测方案。展会现场,该方案以极高的协同效率、检测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