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大讲堂
icon
搜索文档
快讯|摩根士丹利:中国在机器人竞赛中领先美国,LeCun世界模型V-JEPA 2发布,璧山区七塘镇AI机器人助力番茄采摘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23:27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通知2025至2027年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分三阶段实施:结对攻关、场景验证、完善标准体系 [1] - 湖南筹备工作已启动 企业认为试点有助于精准解决用户痛点并推动产品迭代 该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2%(2023年末数据) [1] -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机器人租赁/共享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新模式 [1] 农业AI应用进展 - 重庆璧山区七塘镇番茄基地采用AI采摘机器人 配备视觉传感器和多关节机械臂 实现成熟番茄自动识别与精准采摘 [5] - 同期展示AI机器狗巡检功能 当地番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 年产值超4亿元 [5] 机器人技术突破 - Meta开源视频训练世界模型V-JEPA 2 采用超100万小时互联网视频数据预训练 具备零样本环境适应能力 [8] - 模型在运动理解、人类动作预测等任务表现优异 Meta同步发布3个新基准测试评估物理理解能力 [8] 行业竞争格局 -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在机器人竞赛领先美国 优势包括稀土资源、政策支持及教育体系(2023年相关专业在校生超500万) [11] - 本土制造工艺因外资技术转移与创新结合而提升 企业竞争加速研发节奏 [11] 产业活动动态 - 第二届雄安国际机器人大赛决赛吸引182项参赛作品 83项进入决赛 省外作品占比超60% [13] - 聚焦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三大赛道 现场展示3D写真技术、巡检机器人等创新成果 [13] 产业链企业名录 - 文档列出工业机器人(埃斯顿等12家)、服务特种机器人(亿嘉和等7家)、医疗机器人(元化智能等12家)、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等20家)、具身智能企业(跨维智能等17家)及核心零部件企业(绿的谐波等22家) [18][19][20]
普渡机器人第10万台产品下线:全球市占率第一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探厂纪实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3 23:27
核心观点 - 普渡机器人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万台,标志着服务机器人商业化进入新阶段[1] - 公司通过多品类产品矩阵和多形态技术布局引领行业创新[1][4] - 规模化量产能力和全球化战略推动市场份额达23%,海外营收占比超80%[22] 多品类产品矩阵 - 已构建覆盖服务配送、商用清洁、工业配送三大产品线的完整矩阵[4] - 产品包括贝拉、闪电匣、PUDU CC1、PUDU T300等多款机型,服务十大行业场景[2][4] - AI全能清洁机器人PUDU CC1 Pro实现清洁作业全环节自动化[2] - 在零售场景形成"配送+清洁"智能组合,在机场提供行李搬运服务[6] 多形态技术布局 - 业内首家完成专用、类人形、人形三种形态全面布局[7] - 推出类人形机器人PUDU D7和人形机器人PUDU D9[7] - 全球首款类人形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闪电匣Arm集成移动、操作、交互技术栈[9][13] - 基于10万台设备验证的成熟技术平台实现快速产业化[11][13] 全球化与本地化战略 - 猫形机器人贝拉成为出海现象级产品,契合日本二次元文化[16] - 在波兰、日本等市场形成粉丝文化,包括社交媒体运营和二创内容[16] - 日韩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18] - 业务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超80%[22] 规模化量产能力 - 建湖超级工厂满产年产能达10万台[20] -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20] - 2023年以23%市场份额登顶全球行业榜首[22] - 累计出货量突破10万台大关[22] 行业前景 - 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950亿美元[23] - 商用服务机器人被视为关键增长引擎[23] - 公司正引领万亿级市场的商业化进程[23]
李泽湘又投出了AI家庭具身机器人第一股?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2 15:04
公司概况 - 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招股书,拟登陆香港主板市场,若上市成功将成为"AI家庭具身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友李志晨与潘阳于2015年联合创立,属于"大疆教父"李泽湘资本版图中的关键企业[1] - 公司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9%,构建的家庭机器人生态系统正在重新定义"智能家居"边界[2] 市场地位与产品布局 - 以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以11.9%市场份额位居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首位,是行业内唯一实现家庭生活场景全品类布局的企业[3] - 产品矩阵分为增强型执行机器人和增强型移动机器人两大体系,前者专注精细交互,后者具备复合功能[6][7] - 2022至2024年间平均每年推出10款新产品或升级版本,高频迭代助力海外市场扩张[9]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75亿元增长至2024年6.1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49.04%[13] - 毛利率从2022年34.3%提升至2024年51.7%,毛利同期从9414万元跃升至3.16亿元[13] - 年内亏损从2022年8698万元收窄至2024年307万元,研发开支年均增幅达34.7%,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20%[14][16] 技术优势 - 研发人员占比50.7%,核心团队来自哈工大、港科大、谷歌等机构,已产出269项全球专利[17] - SwitchBot App全球注册用户突破300万,连接设备超900万台,在硅谷被视为"最接近家庭智能中枢"的解决方案[19] - 感知与决策系统能协调多设备协同工作,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多设备联动算法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29] 资本与股东背景 - "大疆教父"李泽湘通过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合计持股12.98%,并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21] - 成立至今完成7轮融资,估值从天使轮1.6亿元暴增至C轮40.5亿元,吸引高瓴资本、源码资本等一线机构入局[2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全球AI具身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2年22亿元增至2024年59亿元,复合增长率63.7%,渗透率从1.0%提升至2.3%[30] - 公司预测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计划推出人形家务机器人、运动机器人等新产品[31] - 面临客户集中度风险(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7.4%)、专利结构问题和全球化运营挑战等隐忧[34][35]
英伟达、三星、软银抢投!估值飙升至45亿美元!这家企业什么来头?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2 15:04
6 月 12 日,科技圈一则重磅消息引发热议 —— 据彭博社独家披露,英伟达与三星电子正携手布局新兴的 具身智能 机器人赛道,共同投资 AI 机器人初创公司 Skild AI 并获取少数股权。 其中,英伟达将注资 2500 万美元(约合 1.8 亿元人民币),三星则投入 1000 万美元,这笔资金成为 Skild AI B 轮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轮融资后公司估值飙升至约 45 亿美元,而领投方正是科技投资巨头 软银集团,其单轮注资达 1 亿美元。 ▍ 被巨头疯抢的 Skild ,凭啥这么猛? 回溯 Skild AI 的成长轨迹,这家成立于 2023 年的年轻企业堪称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的典范。 仅在一年前的 2024 年 7 月,其 A 轮融资便斩获 3 亿美元,估值一举突破 15 亿美元,彼时领投方阵容已 堪 称 豪 华 :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 Coatue 、 软 银 集 团 以 及 杰 夫 ・ 贝 佐 斯 通 过 Bezos Expeditions 参与投资,红杉资本、亚马逊等行业巨擘亦跟投加持。 这家公司的技术底气,源自其星光熠熠的核心团队。 联合 创始人 De ...
快讯|“河南造”人形机器人线上开售,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8月北京开放,南京举行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剑指“机器人之城”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2 15:04
"河南造"人形机器人线上开售 -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与卓益得机器人联合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于6月9日在京东商城上线,成为"618"智能机器人品类新品 [1] - 产品分为标准版X2和旗舰版X2 Pro,价格分别为16.98万元和24.98万元,具备工业配送等多场景功能 [1] - "行者二号"是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能耗低、应用广,上线不足24小时已各售出1件 [1] - 未来实验室将推出表情机器人,并计划7月发布"行者三号" [1]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8月北京开放 - 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将于8月在北京经开区机器人产业园开放,首批入驻近30个品牌机器人 [4] - 4S店提供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一站式服务,将提升展示深度与场景还原能力,打造五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 [4] - 零配件供应将建立全国快速响应体系,售后服务有专业维保团队,信息反馈助力企业优化产品 [4] - 1.0版本将在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亮相,未来向其他地区推广 [4] "成都造"机器人扬帆出海 -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第二届海外合作伙伴大会,吸引全球30个国家及地区企业 [7] - 公司海外首个子公司卡诺普机器人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业绩高于预期,促进东南亚市场稳定增长 [7] - 产品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满足柔性制造需求,全球化服务响应时间缩短 [7] - 未来将借"一带一路"东风,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7] 南京举行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剑指"机器人之城" - 南京市举行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现场展示29家企业40余款产品,涵盖多品类 [10] - 发布"能力清单"和"机会清单",目标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超百亿 [10] - 14个机器人产业项目签约,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揭牌,产业生态联盟成立 [10] 江城青年团队以激光焊枪"缝制"机器人皮肤 - 斯格维尔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高端温控激光焊接装备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器件焊接 [13] - 博士后张聪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实现激光焊接装备国产化替代,已申请35项专利 [13] - 2024年首届博士后"英雄杯"大赛带来500万元投资,产品获头部客户认可 [13] - 团队正紧跟人工智能方向,未来目标是制定激光焊接设备标准 [13] 行业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等12家 [18]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九号机器人等7家 [18]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等12家 [18]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等20家 [18]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17家 [18]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22家 [20] - 教育机器人企业包括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大然机器人 [20]
百企汇聚成势!未来科学城崛起机器人产业高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2 15:04
松延动力项目进展 - 松延动力成为北京未来星科创业投资基金首个直投项目,其人形机器人"小顽童"和"旋风小子"在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分获第二、三名 [1] - 2025年3月公司入驻昌平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同期发布低成本高性能N2双足人形机器人,三个月内实现批量化生产 [1] - 截至2025年6月,N2机器人订单量突破1000台,成为业内少数实现量产化交付的企业 [1] 昌平区机器人产业集群 - 昌平区已聚集超百家机器人企业,形成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2] - 政府规划"1+5+1"产业体系:1个核心(人形机器人)+5大整机领域(医疗健康/家用服务/特种/协作/物流机器人)+1个关键零部件集群 [2] - 细分赛道代表企业包括:具身智能(松延动力等7家)、医疗健康(图湃医疗等12家)、工业协作(珞石机器人等30+家)、关键零部件(和光伟业等19家) [3] 产业基础设施与配套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总建筑面积6.46万㎡,2025年底交付,设计参数适配生产需求(层高6米、承重2t/㎡、柱距8.4米×8.4米) [6][7][9] - 区域拥有41所高校资源(北航、清华科学城等)及小米"黑灯工厂"等高精尖项目 [3] - 公共服务平台包括赛迪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2023年获工信部1亿元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 [4] 政策支持体系 - 《昌平区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包含10项政策:关键技术攻关最高补贴500万元、房租补贴上限500万元、优质项目落地最高支持1亿元 [12] - 首批实施指南聚焦核心技术攻关(按投入20%补贴)和创新成果首试首用(按市级奖励50%配套),最高分别支持500万元和200万元 [14][15] - 人才服务实现企业开办1日办结,政策审批最快7个工作日完成 [16]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开放养老照护、医疗辅助、应急救援等民生领域场景,推动商贸物流/智慧教育等服务业升级 [17] - 未来科学城构建"核心技术攻关-场景验证-规模化量产"全周期生态,形成超百家企业集聚、产业规模破百亿的标杆园区 [18]
比李飞飞提出“空间智能”更早!杭州这家企业正在打通机器人产业化落地最后一公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1 18:31
人工智能新概念 - 智澄AI创始人胡鲁辉首次提出"物理智能"概念,强调通过实时感知物理世界动态并构建可交互的世界模型,解决传统机器人泛化能力弱等问题,实现跨任务自主决策 [1] - 斯坦福李飞飞团队提出"空间智能"概念,侧重空间关系理解与视觉任务应用,但"物理智能"在覆盖范围和应用深度上更具前瞻性 [1] 行业融资动态 - 2024年中国新增70+具身智能企业,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完成超6亿元融资,宇树科技获数亿美元B2轮融资 [2] - 智澄AI成立于2024年3月,专注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研发,目标打造理解物理世界的计算平台 [4] 公司技术实力 - 创始人胡鲁辉拥有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高管经历,持有30余项美国专利,团队来自国际顶尖企业及高校 [6] - 自研TR系列机器人已迭代至第四代,TR4具备生化实验精准滴液能力,TR5双足人形机器人即将发布 [6][7][8] 产品形态策略 - 反对盲目追求双足形态,主张根据场景需求设计机器人结构,如TR2双臂机器人在家务操作中效率媲美人形机器人 [9][10] - 已开发TR2双臂、TR4复合人形等多形态产品,核心聚焦物理世界认知能力而非单一形态 [10] 技术突破方向 - 通过本体材料优化(如TR4稳定结构)、算法融合(强化学习+模仿学习)及数据平台构建,提升机器人泛化能力 [13] - 建立真实场景数据采集体系,支持机器人快速掌握新技能 [13] 商业化优势 - 全栈自研能力+工程化经验使公司能快速实现技术转化,已获客户订单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 [14][17] - 相比学术机构的基础研究,公司更擅长"从1到N"的产业化落地,资金储备保障研发自主性 [17] 行业政策展望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关键年,政策目标包括建立创新体系及批量生产 [18] - 物理智能被视为推动落地的核心要素,需突破空间认知与泛化作业能力 [19]
人形机器人赛道“破局者”!埃斯顿酷卓发布Codroid 02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1 18:31
6月11日上午,在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埃斯顿酷卓科技正式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身 高170cm、体重70kg、单臂负载5公斤,全身自由度可达31个(不含灵巧手)。 这款人形机器人不仅从 自主 核心部件、智能架构创新、全场景工业落地 三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更以实际 行动回应了各界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迫切期待。 ▍ 核心部件持续优化:力量与精度的平衡 发布会上, Codroid 02用稳健有力的上台亮相步伐展示了优异的运动控制能力,其全身一体化关节模组由埃 斯顿酷卓全自主研发,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力量与精度的动态平衡,既能胜任体力劳动,也可执行精细化任 务。埃斯顿酷卓在机器人硬件领域一骑绝尘的传统优势,持续领跑行业。 ▍ 快慢系统具身架构:协同优化控制效率 Codroid 02的控制系统,来自于快慢系统协同的具身智能体架构。其中慢系统采用视觉语言大模型,通过多 模态大模型处理输入的文本指令和场景图像,负责高层次的任务理解和语义解析;快系统则采用流匹配策略, 依托模型预测控制与流匹配算法,实时接收慢系统输出、环境数据及当前关节、触觉、力觉等状态,输出精确 的 ...
多拟态桌面机器人要火?哈工大团队创业企业「陆吾智能LuwuDynamics」完成天使轮投资!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1 18:31
融资与资金用途 - 陆吾智能LuwuDynamics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由语生科技独家投资 [1] - 资金将重点用于多拟态机器人技术研发、产品矩阵拓展及全球开源生态建设 [1] 公司背景与核心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 专注于桌面级双足机器人、四足机器狗、轮足机器人等多拟态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场景化应用 [1] - 核心团队源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曾获ICRA DJI人工智能挑战赛国际冠军等多项奖项 [3] 产品与技术 - XGO系列产品包括四足机器狗与轮足机器人两大核心品类 [5] - 双轮足XGO-Rider集成全金属磁编码总线舵机与FOC轮毂一体化电机 支持全向移动、高速滑行、360°敏捷转向 [5] - XGO-mini2四足机器狗搭载机械臂 以仿生步态算法为核心技术 具备动态平衡与越障行走能力 [5] - 即将推出的XGO-mini3W支持四足、四轮、轮足三种模态自由切换 [5] - 已掌握足式机器人核心步态规划及控制技术 产品在kickstarter平台三次众筹成功 [3] 商业模式与生态 - 形成"硬件+软件+生态"闭环 教育实践方面提供四足机器狗比赛套件 应用于中央电化教育馆机器人A类比赛 [6] - 开源生态适配方面 产品兼容树莓派、micro:bit平台 支持Python、Blockly等多语言编程 对接全球开发者社区 [6] 战略规划与行业趋势 - 投资方语生科技看好公司在多拟态机器人硬件设计、动力学控制算法及教育场景适配的独特优势 [8] - 公司计划2025年底发布支持自主导航、人机交互的新一代多拟态消费级机器人 [8] - 行业趋势显示人工智能教育正从"软件模拟"向"硬件实践"升级 公司定位为"具身化学习平台" [8]
快讯|智元四足机器人完成室内智能导盲演习,黑猩猩会被机器人哈欠“传染”,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与星尘智能达成战略合作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11 18:31
机器人技术应用进展 - 智元研究院四足机器人完成室内智能导盲演习,精准引领视障人士抵达8楼,展现卓越地形适应性和智能导航能力,我国有超1700万视力障碍人士 [1] - 北京瑞宏与亦庄实验小学共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创新实验室",合作聚焦教育机器人功能模块优化和AI课程体系研发,1月发布的教育机器人"小智"将发挥潜力 [2][4]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团队推出无控制器、LLM驱动的声控XR操纵系统,通过Meta Quest 3实现,融合NLP和XR技术,提高机器人远程操作安全性和易用性 [6] - 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与星尘智能合作研发AI养老机器人,S1机器人具备7个单臂自由度和安全机制,性能超普通成年男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亿,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550万 [12] 机器人技术突破 - 英国科学家发现57.1%的黑猩猩会被模仿人类表情的机器人哈欠"传染",这是首次展示无生命模型的传染性哈欠现象 [7][9] 机器人行业生态 - 工业机器人领域涵盖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等12家企业 [17]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领域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等7家企业 [17] - 医疗机器人领域涉及元化智能、天智航等12家企业 [17] - 人形机器人领域聚集优必选科技、宇树等20家企业 [17] - 具身智能领域包含跨维智能、银河通用等18家企业 [17] - 核心零部件领域覆盖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2家企业 [19] - 教育机器人领域有硅步机器人、史河科教机器人等3家企业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