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磁通电机

搜索文档
机器人的功能触角:灵巧手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 **行业**: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及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公司**:特斯拉、兆威机电、鸣志电器、捷昌驱动、鼎智科技、隆盛科技、雷赛智能、禾川科技、英石机器人、强脑科技、腾讯Robotex实验室、Shadow Robot(英国)、Strank(德国) --- 技术层面 **驱动系统** - 主流方案为空心杯电机(体积小)[1] - 替代方案包括普通直流无刷电机、新型轴向磁通电机(提升功率密度)[1][4] - 特斯拉Optimus第一代用空心杯电机+涡轮蜗杆,第二代改用直流无刷电机+微型丝杠+腱绳[1][5][9] **传动系统** - 主流方式:键绳、微型丝杠、精密减速器(组合应用)[1][4] - 键绳需解决自张紧机制(否则误差增大)[16] - 齿轮+微型丝杠适用于高刚性工业场景(负载1~5kg)[16] - 特斯拉验证直驱及微型谐波减速器方案[6][9] **感知系统** - 触觉传感器技术壁垒高,压阻式传感器应用广泛(结构简单、成本低)[1][4] - 未来或发展为电磁电子皮肤[1][4] - 传感器分为内部(编码器、温度传感器)和外部(压力、力传感器)[18][19] **分类与设计** - 按传动结构:键绳、齿轮、蜗轮蜗杆、连杆、混合、液压传动[10] - 按自由度:主动自由度(全驱动)和部分欠驱动(键绳/连杆可能欠驱动)[10] - 内置vs外置电机:外置拟人化但控制难,内置模块化但灵活性低[13] --- 市场与竞争格局 **海外企业** - Shadow Robot(英国)、Strank(德国):产品成熟但价格高(单只5万美元)、维修周期长[3][11] - 德国宇航中心:四指灵巧手(12电机驱动19自由度)[5] **国内企业** - 哈工大HIT Hand:首个工业测试国产灵巧手(降低电机数量及成本)[5] - 兆威机电:发布ZW hand系列(DM17工业用,LM06服务类)[22] - 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领先(与特斯拉合作,成本优势)[22] - 雷赛智能、禾川科技:布局关节模组/电机电控[21] **特斯拉进展** - 第一代:空心杯电机+涡轮蜗杆+编码器 - 第二代:直流无刷电机+微型丝杠+腱绳[9][12] - 计划11月发布第三代产品,技术路线未完全收敛[2][9] --- 关键挑战与趋势 **成本与性能** - 电机重量和成本是降本关键(占系统重量50%以上)[3][14] - 高能量输出密度需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仍存挑战)[14] - 自由度越高,传感器成本/算法难度越大[9] **技术趋势** - 多指灵巧手是未来方向(模仿人类生理结构,支持复杂操作)[7][8] - 短期多种方案并行(键绳、丝杠、减速器组合)[9][16] - 长期或收敛至头部企业主导方案[9] **供应链布局** - 电机电控企业倾向布局零销售(如鸣志电器)[11] - 丝杠/减速器企业倾向布局关节执行器[11] --- 数据与细节 - 德国宇航中心灵巧手:12电机驱动19自由度,单只售价5万美元[5] - 特斯拉Optimus技术迭代:从涡轮蜗杆到微型丝杠+腱绳[9][12] - 主流传动负载能力:齿轮+微型丝杠方案支持1~5kg[16] --- 注:未提及文档(如15、20)无实质性内容,已跳过
信质集团:公司对轴向磁通电机比较关注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18:13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对轴向磁通电机技术持续关注并在研发方面深入推进 [1] - 轴向磁通电机业务当前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较小 [1] - 该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1]
信质集团(002664) - 002664信质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1
2025-08-21 17:2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6亿元,同比持平 [3] - 归母净利润0.5亿元,二季度单季净利润率修复至2.7% [3] -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677% [3] - 上半年毛利率10.84%,同比提升0.64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增长20%,新增投入约3000万元 [3] 主营业务 - 核心客户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放量带动产能释放 [3] - 产能利用率提升有望缓解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压力 [3] - 下半年核心客户多款车型持续热销,主业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3] 无人机业务 - 与大疆长期合作,主要供应电机类产品 [3] - 持续满足消费级产品(无人机/云台/扫地机器人)的电机需求 [3] 人形机器人业务 - 上海研发团队完成组建,与台州总部团队协同合作 [3] - 聚焦无框力矩电机和齿槽微电机研发 [4] - 无框力矩电机:优化电磁设计,提升转矩密度和效率 [4] - 齿槽微电机:攻克微型化设计与精密制造难题 [4] - 探索直驱电机、轴向磁通电机等前沿技术 [4] - 轴向磁通电机技术成熟,主要应用于电梯/汽车行业 [4] - 与核心总成商深入合作,推进产品迭代升级 [5][6] - 产品已进行交付测试,持续拓展头部客户 [5][6] 技术发展 - 直驱电机研发:减少传动环节,提高运动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 [4] - 轴向磁通电机:发挥高功率密度优势,为轻量化机器人提供解决方案 [4] 未来展望 - 传统业务:内部挖潜,提升产品品质,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6] - 新兴业务:通过联合研发、"定点开发"等模式缩短商业化周期 [6] - 与头部企业建立技术标准合作,丰富产品线规划 [6] - 涵盖无框力矩电机/齿槽微电机/直驱电机/轴向磁通电机等 [6] - 拓展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类产品 [6]
卧龙电驱20250815
2025-08-18 09: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电驱动系统、机器人组件、电动航空、智能电机 - 公司:卧龙电驱 核心业务与市场表现 - 主营业务:防爆电机(全球市占率4.5%第一)、工业电机(全球市占率2.8%第四)、暖通电机(全球市占率5%第五)、新能源电机、机器人电机应用[5][10] - 收入结构:防爆占30%、工业占26%、暖通占32%,国内市场贡献60%、海外40%[1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80.3亿元(同比+1%),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44%),净利率接近7%[2][12][14] 战略布局与新技术 - **机器人领域**:布局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伺服驱动器、关节模组,新增灵巧手和外骨骼方向,目标成为全球T20,000供应商[6][19] - **电动航空**:与沃飞长空合资推动适航认证,系统密度24牛米/千克,峰值超40牛米/千克,效率≥94%[21] - **智能化应用**:杭州湾聚生智能联创新中心发布大模型,与智源、云深处合作深化金融智能场景[7]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短期:工业电机和日用电机需求回暖(政策推动以旧换新),2025年业绩预计10-11亿元,2026年12-13亿元[8][13] - 长期:电动航空和智能机器人(2027年起贡献收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复合增速44%(2024-2029年市场空间1,538亿→2,543亿)[9][16][17] 传统业务前景 - 防爆/工业电机:因安全法规和自动化加速增长3-5%[22] - 暖通电机:数据中心需求推动增速超42%[22] - 新能源电机:电动汽车普及带动增速16%以上[22] 竞争与产能 - 全球排名:防爆第一、工业第四、暖通第五[23] - 产能利用率:90%以上,暖通/电力领域增速显著[24][25] 风险与挑战 - 新能源车主驱供应商因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毛利下滑[15] - 会计准则调整导致毛利率波动(但整体盈利能力向好)[14] 其他关键数据 - 巨人智能电机市场:2029年287亿元,2035年超1,870亿元[18] - 轴向磁通电机:功率密度高、轻量化,适用于机器人场景[6]
机器人行业点评报告:PCB轴向磁通电机,潜在的机器人新技术方向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4 15:4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机器人行业,重点关注轴向磁通电机技术方向 [3] 核心观点 - 轴向磁通电机在扭矩密度和效率上优势显著,扭矩密度达160Nm/L,功率密度达14.9kW/kg,是传统车用径向磁通电机的4倍,效率超过96% [3] - PCB电机作为轴向磁通电机的分支,具有轻量化(铜用量减少66%)、高效率(无铁芯结构减少磁滞和涡流损耗)、稳定性强(热膨胀系数接近)、噪音极低(近乎无声)等优势 [3] - PCB电机凭借轻量化、高集成度和精密控制特性,在机器人领域有应用潜力,满足高扭矩密度、快速响应、低噪音等要求 [3] - 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头部公司积极寻求新的电机路线,PCB轴向磁通电机是潜在方案之一 [3] 重点公司分析 - 卧龙电驱:综合性电机供应商,布局高扭矩密度轴向磁通电机,2025年预测EPS为0.66元/股,PE为38 [4] - 夏厦精密:参投指尖智擎10%股份,后者推出微型轴向磁通关节模组,2025年预测EPS为1.34元/股,PE为73 [4] - 明阳电路:具有PCB全制程生产能力,专注于小批量板,有机器人相关布局,2024年EPS为0.03元/股,PE为504 [4] - 东睦股份:持有小象电机22%股份,后者深耕轴向磁通电机领域,2025年预测EPS为0.94元/股,PE为28 [4] - 易德龙:柔性EMS制造商,产品包括PCBA、组装等,2025年预测EPS为1.51元/股,PE为26 [4] 技术优势 - 轴向磁通电机形状扁平,有效磁面积位于转子表面,相同体积下扭矩更大 [3] - PCB电机采用印刷电路板作为定子,绕组直接制作在PCB上,设计灵活,可快速定制不同功率和尺寸 [3] - 轴向磁通结构减少磁通路径损耗,无铁芯结构提升效率,热稳定性更优 [3] - 自动化生产确保线路一致性,适合快速迭代的产品 [3] 应用领域 - 轴向磁通电机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并延伸至机器人关节 [3] - 在广汽、青龙、优必选walker等产品上得到应用 [3] - 人形机器人需要复杂、流畅的动作,电机需满足高扭矩密度、轻量化、低噪音等要求 [3]
高效电机技术投资框架
2025-08-12 23:05
高效电机技术投资框架 20250812 摘要 粘接铁心通过胶水粘合硅钢片,保持绝缘性,优化定子性能,但需关注 模具设计以实现均匀涂胶。振宇科技在粘胶铁心模具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隆盛科技和苏州威密也有布局。 LCP 包胶技术通过 0.1 毫米厚的 LCP 材料提供更薄、更均匀的绝缘层, 提高定子性能,但轻量化效果有限。一个小方块定子的价值约为 100 元 左右,关键在于 LCP 材料注塑的厚度和均匀度。 轴向磁通电机结构扁平、转矩大、磁通利用率高,专具密度更大,但散 热是挑战。比亚迪、小米、宁德时代等已布局,未来渗透率有望提升。 PCB 定子仅适用于轴向磁通电机。 辐射环技术改进传统贴片式转子,解决高速旋转时永磁体脱落问题,提 高磁场均匀性,已在产业界广泛应用,如科尔摩根公司。粘接磁环技术 主要由稀土磁材公司主导,如包头英斯特、宁波运生等。 海尔贝克阵列通过优化磁体排列,以最少磁体产生最强磁场,提升转子 性能。英斯特、宁波永升、金力永磁等稀土磁材公司以及科力尔、安纳 达等上市公司均有涉足。 Q&A 高效电芯技术的研究有哪些进展和创新? 高效电芯技术的研究越来越细致,近期在新电机方面的创新显著增多。除了传 统的无 ...
特斯拉、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三重催化,产业链上市公司齐飞!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8-10 09:02
二级市场机器人板块行情分析 - 机器人板块高涨行情从7月延续至8月,核心驱动因素为AI应用情绪延伸及特斯拉Optimus Gen3等技术细节披露 [2][4] - 市场共识认为"每一轮机器人大行情紧跟AI",AI板块现为市场焦点 [4] 核心催化事件 - 特斯拉Optimus Gen3硬件方案细节披露,涉及灵巧手高自由度、电子皮肤包覆率提升、轻量化材料(如peek)应用等,带动相关概念股上涨 [4][8] - 智元机器人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后者涨幅惊人,"智元链"短暂暴涨 [4] - 宇树科技启动IPO,二级市场估值超1000亿,"宇树链"受关注 [4] 产业链技术升级方向 - **MIM工艺**:特斯拉电机改型推动复杂精密结构件需求,MIM技术优势显著,相关供应商(如HCXC、MHGF)连续上涨 [9] - **轴向磁通电机**:效率高且轻量化,但产业化受制于制造与成本困境,产业链公司(如DMGF、YDL)仍处早期阶段 [11][12] - **丝杠与减速器**:特斯拉Gen3方案调整(髋关节用RV、膝关节用摆线),舍弗勒布局代工,XSJM等公司获订单 [13] 行业动态与政策支持 - WAIC2025、2025WRC等国际会议及北京经开区、上海市政府补贴政策助推行业热度 [4] - 谐波减速器龙头哈默纳科Q1主业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订单指引较差,或面临份额竞争 [13] - 宇树科技生态伙伴BTKJ获矿业集团机器人大单,谐波磁场电机标的HSGF独家供应T链 [13] 机构观点与产业链梳理 - 摩根士丹利、高盛2月研报指出上游核心供应链公司(T链、H链、宇树链等)将率先受益,7-8月行情验证该观点 [6][7] - 知识星球专栏持续跟踪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动态,覆盖T链、智元链等29家产业链公司 [7][9] 新技术与商业化进展 - 特斯拉Optimus Gen3推动灵巧手微电机模组数量从单手6个增至17个,电子皮肤覆盖提升灵敏度 [8] - 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契合需求但商业化需突破,丝杠降本或采用类代工方案 [11][13] - 减速器Tier 1供应商SHCD分拆动向可能影响后续估值 [13]
轴向磁通电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2025-08-05 11:1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轴向磁通电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 公司: - 全球:亚萨(奔驰收购)、Wireless、Magnex、H3X [3][8] - 国内:盘古动力(营收7-8亿人民币)、小象电动、宜坤动力、中豪电动、硬核派电机、上海秦升自动化、易德龙 [3][8][15][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优势** - 空间节省30%-60%,重量减少30%-70%,尤其适合人形机器人的手臂、下肢、髋关节等部位 [1][2][4] - 扭矩密度和功率密度表现突出,在髋关节、腰部、肩肘部等对力矩要求高的位置优势显著 [1][4] - 可实现高扭矩、高功率输出,部分方案可省去行星减速器,降低成本并简化运控系统 [2][11] **技术挑战** - 成本较高:材料成本增加10%-30%(需使用重稀土如镝和钽),转子设计需碳纤维包裹以应对高速旋转离心力 [5][6] - PCB板定子技术存在磁饱和度低、散热性能差等问题,国内少数公司探索中,主流路线未定 [1][7] - 研发设计壁垒高:需重新设计磁路、热管理系统及优化算法,散热和NVH(噪声、振动)是难点 [10] **应用现状** - 初创公司采用PPB构型,实现直驱或类直驱方案,产品覆盖大、小关节,性能与成本平衡较好 [1][5] - 国内商用车领域电动化较快,机器人领域仅小象公司与东牧公司联合投产半自动化生产线(规划产能5万台) [3][17] **成本与产业化** - 小象公司商业化产品成本从3,000元降至1,000-1,500元(功率几百瓦至700瓦),批量后或降至300-500元 [15] - 大规模产业化需技术迭代和整机厂商推动,预计还需数年 [17] 其他重要内容 **竞争格局** - 全球企业聚焦高端产品(如轮边驱动电机),国内盘古动力营收领先,小象电动、宜坤动力已量产 [3][8] - PCB定子技术研发企业:上海秦升自动化、苏州某公司、易德龙 [8] **未来趋势** - 特斯拉可能应用新一代电机技术,政策推动永磁同步电机发展(能效达I15) [9] - 谐波磁场电机与轴向磁通电机各有优势,选择需根据应用需求 [12][13] **制造工艺** - MIM工艺适合小零件,轴向磁通电机目前更多采用SMC(粉末冶金)工艺 [14]
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核心部件技术解析与产业竞争观察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3 15:22
人形机器人旋转关节技术发展 - 旋转关节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影响运动性能、制造成本与商业化进程,未来几年将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1] - 技术路线分为刚性驱动器(高扭矩高精度)、弹性驱动器(柔顺控制但算法复杂)和准直驱驱动器(QDD,融合两者优势成为主流方案)[2][4][6] - QDD通过低减速比减速器和电流环力控降低系统复杂度与成本,结构更紧凑[7] 电机技术应用 - 无框力矩电机因低速大力矩、体积小巧成为主流选择,采用无框设计提升集成度[8] - 轴向磁通电机凭借高扭矩密度和高效率展现潜力,盘式结构适合高要求场景[9] - 国内步科股份、昊志机电等在无框力矩电机领域突破技术壁垒,盘毂动力等布局轴向磁通电机[24][26] 减速器市场格局 - 谐波减速器(体积小、高精度)与行星减速器(低成本、高刚性)形成互补[10][13][15][16] - 哈默纳克全球领先,绿的谐波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中大力德等企业在行星减速器领域竞争[27][29][31][32] 传感器技术趋势 - 力/力矩传感器直接测量精度高但成本高,电流环传感器成本低但精度有限[17][19][21] - 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应用占比超50%,外资品牌均价4万元,国产已降至2000元/台[34] - 美国ATI、宇立仪器等处于第一梯队,国产厂商在串扰、温漂等指标上接近国外水平[35] 产业链竞争与机会 - 人形机器人带动电机、减速器、传感器需求,轴向电机应用范围或扩大[36] - 减速器技术门槛高,龙头企业受益,谐波与行星减速器非替代关系[36] -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集中度高,技术要求推动头部企业优势[36] 相关企业列表 - 电机领域:步科股份、昊志机电、伟创电气、盘毂动力[24][26] - 减速器领域:哈默纳克、绿的谐波、中大力德、纽氏达特[27][31][32] - 传感器领域:鑫精诚、坤维科技、蓝点触控、宇立仪器[34][35][45]
奇绩创坛 2025 春季路演:Agent、具身、Infra、AI4S,57 个项目完整介绍
Founder Park· 2025-06-09 21:37
奇绩创坛2025春季创业营路演日概览 - 57家公司参与路演,项目集中在场景智能(22家)、空间/具身智能(16家)、认知智能(18家)、科学智能(4家)四大方向[3] - 覆盖AI Agent、智能硬件、AI4S、机器人、先进制造、AI Infra等关键赛道[3] - 展示28个前沿科研项目,包括神经量子态引入大语言模型压缩、原子尺度统一建模分子蛋白基因等创新技术[3] 电机与动力系统创新 - 凌创电机开发轴向磁通电机技术,体积重量减半、成本降低70%,效率与轻量化达全球领先水平[8] - 无磁直驱电机采用高压电场电荷力替代电磁力,扭矩提升40%,堵转零发热,续航提高50%,专注人形机器人关节应用[245] - 通关达工业技术研发堆叠电极型电液压人工肌肉,获中美发明专利,具备静音、节能、防水等技术优势[160] 航天与太空科技 - 冕巢航天研发100%可复用火箭末级,已为卫星企业提供高效发射服务及高空实验平台[100] - 天罗地网构建天地基一体智能太空监测网,自主研发地基卫星观测系统与天基飞跃载荷,实现高时效性空间目标监测[169] - 殿推航天开发卫星电推进器,产品分霍尔推进器、离子推进器、脉冲等离子推进器三类,瞄准星链技术迭代路线[12] AI与工业融合 - 埃逻科技打造AI工业设计引擎,已在预制装配住宅、太阳能光伏幕墙领域实现百万级订单交付[16] - 志丞科技通过大模型解析工业图纸生成BOM/BOP,已训练10万+机加工图纸,直连产线设备形成自主化闭环[250] - 星炬智械提供AI产线设计多智能体平台,沉淀20年自动化产线经验,为客户提供从优化到智能工厂重构的全周期方案[211]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 - 万物有灵开发形态可变可重构机器人,采用单元化设计架构与快慢系统具身大模型,动态适应多场景任务需求[71] - SOMA Robotics推出千元级桌面机械臂与具身算法开发系统,构建分布式训练范式,支持数据资产流通与模型协同迭代[91] - Flexim研发全球首款具身连续体机械臂,成本显著低于行业水平,安全性支持人机共存环境,已获超千万元战略合作[202] AI原生工具与平台 - 魔法葫芦开发感知驱动第二大脑工具,通过拍照+录音捕捉信息,AI主动推送建议,未来拓展至穿戴设备与脑机接口[22] - Memobase提供AI应用用户上下文数据平台,开源版本支持结构化用户画像,日调用量达60万+,服务4万+用户记忆[254] - Datapresso专注工具调用数据合成基建,构建完整数据流水线,服务头部大模型公司与垂直Agent企业需求[178] 医疗健康与生物科技 - In.Doctor研发8um级智能隐形眼镜监测系统,集成多疾病指标监测与行为辅助功能,获第三方检测认证[181] - CinoCore Health开发临床医疗Agent平台,成果获BMC Medicine等顶级期刊认可,服务肿瘤数字疗法研发[144] - Diatom Biolab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开发生物服务器,可执行高通量模块化生物实验,效率实现指数级增长[49] 教育娱乐与内容创作 - 析析教育智能通过Chatbot与墨流画板提高学习效果,独创数学思维体系获80万人认可,培养2亿青少年深度思考能力[30] - 镜绽科技开发3D角色动画引擎,用户拍照即可将实体玩偶"复活"为虚拟角色,首创无骨骼动作迁移技术[35] - Elser.AI打造消费级动漫生成Agent,以1%传统成本制作动漫成片,集成观看、IP互动与社交功能[225] 边缘计算与芯片 - 蔚澜芯源研发Dataflow架构边缘计算芯片,能效提升最高30倍,已完成全球能效最高Dataflow芯片流片[66] - 时维感知采用第三代人工智能SNN架构开发传感芯片,功耗降低100倍,灵敏度提升一倍,保持MHz级采样速率[155] - 澜紫微电子开发AI驱动半导体工艺仿真软件,覆盖光刻/刻蚀/薄膜沉积流程,对标ANSYS/COMSOL等国际产品[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