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减重宝典

搜索文档
靠司美格鲁肽就能“躺瘦”?医生:用药也需调整饮食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7 11:13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 含有大量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全脂牛奶、多脂奶油、全脂奶酪、黄油、冰淇淋和大多数红肉,会加重胃肠不 适,影响药物效果。建议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坚果和含脂肪少的鱼类。 高糖食物 高糖食品,如酱汁食物、烘焙食品、冷冻即食食品、糖果、苏打水、奶茶、果汁、甜点等,可能与药物的效果相冲突,尤其对糖尿病 患者来说,过量糖分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服用司美格鲁肽期间,应严格控制甜食的摄入。 减肥药"司美格鲁肽"已在中国正式上市。随着其广泛进入医疗机构,相关的减重门诊和内分泌门诊的咨询量也逐渐增加。 此前在采访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的韩晓东医生就曾指出,诺和盈有严格的适应症,建议有减重需求的肥胖症患者到正规医疗 机构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以制定科学的减重治疗方案。 减重药物的使用需要规范化管理,光靠药物'躺瘦'很难,单靠药物很难实现有效减 重。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样至关重要,用药也需调整饮食。 韩晓东强调,减重药物应在有专业资质的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其合理且有效。因 此,大家应理性看待减重药物的效果,避免过度依赖。 ▍用药期间的饮食建议 在服用司 ...
速递|女性福音!司美格鲁肽在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展现潜力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7 11:13
GLP-1受体激动剂在PCOS治疗中的潜力 - 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可能缓解PCOS症状包括月经不调、体重增加、焦虑抑郁及脱发但尚未获FDA批准用于PCOS适应症 [2] - 临床数据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3个月后PCOS患者平均体重减少7.6公斤BMI下降3.1其中80%参与者体重减轻超5% [5] - 治疗6个月后反应良好者平均总减重达11.5公斤BMI从34.4降至29.4且80%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6] PCOS的疾病特征与治疗现状 - PCOS表现为月经不规律、雄激素过高、多囊卵巢并伴随生育困难、脱发、代谢异常等症状与遗传和激素失衡相关 [4] - 当前PCOS治疗手段近50年无重大突破未满足需求显著且管理不当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等长期风险 [5] - 胰岛素抵抗是PCOS核心问题司美格鲁肽可改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80%血糖异常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 [6] GLP-1类药物研究的局限性与挑战 - 需更大规模长期研究以评估GLP-1对不同年龄段PCOS患者的差异性疗效及对症状的全面影响 [7] - 药物可及性受限于保险覆盖范围尤其在药品短缺期间药师需协助患者探索医保内替代方案 [7] 行业动态与资源整合 - GLP-1产业链已形成专业社群覆盖数百位专家提供学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9][10] - 行业社群目标为链接3W+粉丝和专家共同推进GLP-1在减重降糖领域的应用 [11]
最新研究揭示:10天不运动的双重危害,胰岛素与记忆力双双"告急"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7 11:13
运动缺失对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 10天不运动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和记忆力功能显著下降,通过雌性Wistar大鼠实验证实[6] - 海马区出现胰岛素抵抗,全身葡萄糖代谢混乱,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活性氧激增,产能效率暴跌[8] - 阿尔茨海默病标志蛋白(APP和tau蛋白)异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大幅减少,加速认知退化[9] 铁代谢与认知障碍的关联 - 肌肉闲置导致铁元素异常堆积,大脑铁含量急剧下降,形成负相关关系[11] - 铁代谢紊乱加剧海马区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可能是肌肉衰退引发认知障碍的关键机制[11] 现代生活方式与健康风险 - 现代人日均久坐超8小时,全球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上世纪激增[12] - 缺乏运动引发的胰岛素抵抗同时攻击身体和大脑,可能提前引发阿尔茨海默病[12] 运动对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 - 运动是维持认知功能的必需品,海马体变化表明久坐会默默承担代价[14] - 从零运动到定期锻炼,健康改善立竿见影,中年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窗口[16] 运动建议 - 碎片化移动(如日行3000步)、办公微运动(每小时起身拉伸2分钟)可轻松达标[16] - 每周1次户外徒步(阳光+运动双重增益),阶梯式进阶(从每日快走逐渐加入抗阻训练)[16]
体重管理:国家队行动,健身健康赛道迎来新机遇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7 11:13
国家政策与肥胖现状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将持续推进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和慢性病防控 [3][8] - 截至2021年中国25岁及以上超重和肥胖人数达4.02亿,居全球首位 [3] -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肥胖相关死亡比例从1990年2.8%升至2019年7.2%,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风险因素 [10] - 若趋势未遏制,2030年成人和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70.5%和31.8% [10] 健康食品行业机遇 - 政策推动低卡食品、无糖饮品、代餐和蛋白棒等产品创新,要求减少加工食品中油盐糖含量 [5][13] - 2024年抖音电商欧式面包销售额显示:全麦面包以1亿-2.5亿元居首,同比增长203.52%;"营养"类目销售额5000万-7500万,同比增665.56% [14] - 传统企业加速布局健康赛道:旺旺推出Fix Body品牌粗粮饼干,康师傅推出零卡养生茶饮 [14] 运动健身行业增长动力 - 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等活动带动健身房、户外运动及青少年体适能市场发展 [5][15] - 2023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9平方米,国家计划每年开展7个全国性健身主题示范活动 [15] - 差异化运动方案推动细分市场:大学生体育锻炼、职工"职业健康达人"评选、老年人适度锻炼 [15] 智能科技应用 - 政策鼓励AI、大数据与体重管理融合,推动智能手环、体脂秤及健身APP发展 [6][16] - 小米、华为、苹果等品牌运动手环实现健康数据实时监测 [16] - Keep利用AI定制训练计划,政策重申后股价单日涨近5% [17] 行业生态升级 - 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多学科团队指导 [19] - 健身教练、营养师、运动康复师等职业需求激增,行业规范性提升 [19] - 健身场馆与企业、学校、社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生态良性发展 [19]
数据解读“体重管理”:减肥如此小事,为何国家格外关注?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6 13:08
中国肥胖现状与趋势 - 中国25岁以上超重或肥胖人群达4.02亿,居全球首位 [4][9] - 2025年预计41%中国成年人超重(BMI≥25),9%肥胖(BMI≥30) [4] - 2030年超重肥胖人数将增至5.1504亿,成人和儿童肥胖率或达70.5%和31.8% [10] - 1980年代肥胖人群几乎为零,2021年飙升至4亿,16年增长超22倍 [10] 地域分布特征 - 北方肥胖率显著高于南方:内蒙古、山东超重肥胖率达37.1%,河北36.6% [13] - 南方广东、海南、江西肥胖率最低 [13] - 人均GDP较低地区肥胖问题更突出,与发达国家趋势相反 [18] 人群差异分析 - 男性肥胖风险高于女性:50-54岁男性超重最集中,35-39岁肥胖高峰 [24] - 女性65-69岁超重率最高,70-74岁肥胖率峰值 [24] - 北方高碳水饮食(60%能量来自碳水)和寒冷气候是肥胖主因 [25][27][28] - 男性压力导致激素紊乱、饮酒及睡眠不足加剧肥胖 [29][30][31] 国家干预措施 - 国家卫健委2024年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7][11] - 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和《成人肥胖食养指南》,提供地域化食谱 [34][35] - 建议每日能量摄入减少30%-50%(男性1200-1500千卡,女性1000-1200千卡) [36] 健康管理建议 - 控制总能量摄入:超重者按基础代谢85%、肥胖者80%设定标准 [36] - 每日食盐≤5克、食用油20-25克、添加糖<25克 [38] - 每周150-300分钟有氧运动+2-3次抗阻训练,消耗2000千卡 [38] - 减少久坐至每日2-4小时,每小时活动3-5分钟 [38]
学历与体重成反比?《柳叶刀》揭示中国肥胖新趋势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6 13: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早知道 ,作者关注内分泌的 内分泌早知道 . 深度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专业解读并紧跟国内外内分泌领域前沿进展,「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肥胖挑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肥胖流行趋势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柳叶刀》最新刊发的一项 历时性研究通过系统分析2004至2 018年间六次全国健康普查数据,首次清晰描绘出中国肥胖流行病学的多维分化特征。研究发现,在 中国整体肥胖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及教育程度差异构成了三大显著分化维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水平与肥 胖风险呈现明确负相关,这一发现为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了实证依据。 研究数据显示,高等教育人群的肥胖增长率显著低于低学历群体,这种差异在城市知识密集型职业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专家分析指 出, 教育程度可能通过健康知识获取渠道、生活方式选择偏好以及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重路径影响个体肥胖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 农村地区的肥胖增速已超越城市,但农村高学历人群仍保持着相对较低的肥胖水平,这种现象暗示着教育因素的独立保护作用。该研究 不仅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精准干预的靶向依 ...
速递|美国国会议员呼吁FDA:打击司美格鲁肽等GLP-1仿制减重药泛滥!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6 13:08
跨党派议员呼吁加强减重药市场监管 - 超过80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致信FDA 要求加强对GLP-1类减重药(如Wegovy和Zepbound)仿制品及非法产品的监管 [2] - 议员特别指出非法假药显著增加患者健康风险 甚至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2] - 倡议由北卡罗来纳州众议员理查德·赫德森和新泽西州众议员赫伯·康纳威牵头 [2] 具体监管建议 - 要求FDA加强对非法进口减重药的执法 包括监控违规在线零售商和复方药房 [2] - 建议FDA与美国海关合作 防止来自中国等国家的不安全减重药流入美国 [4] - 设定7月30日为FDA书面回应截止日期 反映问题紧迫性 [4] FDA及行业回应 - FDA发言人表示将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合作 作出"全面而详尽"的回复 [5] - 远程医疗公司Hims & Hers Health Inc支持打击假药 但强调州监管药房配制的合法复方药不属于假药范畴 [6] - 诺和诺德和礼来持续呼吁消费者不要使用复方或仿制GLP-1产品 并对相关远程医疗公司提起诉讼 [6] 市场现状与挑战 - GLP-1类药物供应短缺期间 部分州许可药房曾被允许自行配制 但随着诺和诺德和礼来产能提升 FDA已取消该许可 [5] - 部分药房仍继续出售复方药物或低剂量版本以规避监管 [6] - 伪造药物通常由无牌照实体生产 使用非法进口原料 如伪造版Ozempic注射笔曾流入合法供应链 [6] 监管历史与趋势 - 拜登政府任期内 诺和诺德和礼来多次敦促FDA加强监管 但FDA主要应对方式仍以发布消费者警告为主 [7] - 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假药问题关注较少 更聚焦其他卫生议题 [7] - 随着问题加剧 越来越多州检察官和议员要求提高GLP-1类药物信息透明度 加强营销行为审查 [7]
糖尿病进展风险降低94%!替尔泊肽不仅治疗,更可预防糖尿病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6 13:08
糖尿病预防与替尔泊肽效果 - 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转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双重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在减重和预防糖尿病方面具有潜力 [1] - SURMOUNT-1试验显示,替尔泊肽治疗176周后2型糖尿病发展比例仅为1.2%,较安慰剂组12.6%降低94%风险,停药17周后风险仍降低88% [3] - 体重减轻贡献55.2%的糖尿病风险降低,替尔泊肽治疗组94.5%患者转为正常血糖,安慰剂组仅60.4%,15 mg剂量组无人发展为糖尿病 [5] SURMOUNT-1试验设计 - 试验纳入1,032名患者,随机分配至替尔泊肽5 mg、10 mg、15 mg或安慰剂组,治疗176周后随访17周,总周期193周 [8] - 参与者基线平均HbA1c为5.8%,体重236磅,BMI 38.8,36%有血脂异常,41%患高血压,均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每日减少500千卡摄入+每周150分钟锻炼) [8] 健康指标改善 - 替尔泊肽组体重减轻显著:15 mg组减重19.7%,10 mg组18.7%,5 mg组12.3%,安慰剂组仅1.3% [5] - 腰围减少幅度:15 mg组7.9英寸,10 mg组7.2英寸,5 mg组5.1英寸,安慰剂组1英寸 [9] - 血压改善:替尔泊肽组收缩压下降5.9-8.5 mmHg,舒张压下降4.2-5.9 mmHg,优于安慰剂组(收缩压降0.2 mmHg,舒张压降1.9 mmHg) [11] - 血脂改善:HDL胆固醇提高14%,甘油三酯下降32.4%,安慰剂组分别为2.5%和4.2% [11] 安全性数据 - 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替尔泊肽组12.6%-14.5%,安慰剂组11.9%,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12] - 胃肠道副作用常见:15 mg组恶心发生率31.6%,10 mg组32.8%,5 mg组24.3%,安慰剂组11.9%,腹泻、便秘和消化不良发生率也更高 [12] - 5 mg组出现3例急性胰腺炎导致停药,安慰剂组有2例肺栓塞事件 [13] 试验创新与前景 - SURMOUNT-1是首个评估替尔泊肽用于减重和糖尿病预防的3期试验,平均减重20.9%,为以往试验结果的2-5倍 [14] - 新发糖尿病发病率下降94%,远超既往研究,但体重减轻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14][15]
中国超重与肥胖人数全球居首!健康减肥应该怎么做?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5 10:08
以下文章来源于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作者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体重管理三年行动 . 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落实"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本账号发布权威资讯 我国超重和肥胖问题到底有多严峻?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口中,超过一半已经属于超重或肥胖行列。其中,18岁及以上 居民的超重率高达34.3%,肥胖率也达到了16.4%。 从绝对人数来看,全国超重和肥胖人口已突破6亿,位居世界首位。 有研究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将攀升至65.3%。 面对这样的数据,你还会对"肥胖"掉以轻心吗? 肥胖,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一种值得警惕的疾病! ▍肥胖的定义 医学上,肥胖是指体重明显超标、脂肪层异常增厚的状态,主要由于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大量堆积所致。 肥胖可分为两种类型: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绝大多数肥胖者属于单纯性肥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肥胖。这类肥胖并非由器质性疾病引起,而是与遗传、社会环境、心理状态以及日常 运动等多种因素有关。简单来说,除了遗传影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问题,都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而继发 ...
BBC:司美格鲁肽等减肥药将如何改变我们与食物的关系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5 10:08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由减肥药主导的时代。关于这些药物的使用方式,将会深刻影响我们的健康前景,甚至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研究 人员正在重新审视关于肥胖的陈旧观念,比如"肥胖源于缺乏自控力的道德失败"这一假设,而减肥药也成为了英国讨论的焦点。 ▍"个人选择"与"国家干预" 本周,英国新任工党政府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观点:这些药物或许可以成为工具,帮助从福利体系中剔除肥胖人群并推动他们重返职场。这一声 明引发的广泛反响反映了社会对于肥胖的认知以及应对策略的分歧。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思考几个核心问题?肥胖究竟是个体生活选择的结果,还是社会结构性问题造成的?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措施限 制人们的饮食,还是归咎于个人选择?减肥药的兴起是否意味着一种有效的解决之道,还是仅仅提供了逃避深层次问题的借口? 减肥药的争议带来了"个人选择"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复杂博弈,而鲜有其他健康议题能如此激发公众讨论。 没有人能为你解答所有问题,因为 这些问题关乎个人的立场和生活环境。 与高血压等疾病不同,肥胖问题显而易见,且长期伴随着耻辱和污名化。例如,在基督教文化中,暴食甚至被列为七宗罪之一。 点击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