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LP1减重宝典
icon
搜索文档
使用司美格鲁肽,你需要担心肌肉流失吗?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7 23:51
文章核心观点 - 权威医学期刊JAMA研究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在快速减重过程中不会导致临床相关的肌肉过度流失,反而可能增加瘦体重占比,改善身体机能和能量水平 [4][6][7] - 业内专家认为,对GLP-1药物导致肌肉损失的担忧是假设性的,缺乏数据支持,临床实践中并未遇到患者出现肌肉率下降的问题 [9][10] GLP-1药物的减重效果与身体成分变化 - 患者报告在使用GLP-1药物后体重迅速下降25% [6] - 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使得瘦体重占总体重的比例增加,个体在相对较轻的体重下拥有更高的肌肉质量 [4] - 无脂肪质量和骨骼肌质量相对于体重的减少,可能导致其在人体中的占比相对增大 [7] - 肌肉组织能量消耗远高于脂肪组织,肌肉量得以保持或轻微增加可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个体在静态状态下消耗更多能量 [7] 临床医生观点与观察 - 医生表示,对肌肉损失的担忧更多出现在社交媒体而非诊所中,患者通常不主动提出此担忧 [10] - 临床医生在处方GLP-1药物时,会将其置于生活方式背景下,鼓励患者进行力量训练和增加蛋白质摄入以保持肌肉质量 [10] - 有医生透露,其病人普遍感觉拥有了更多的精力和力量,从未遇到过服用这些药物的病人出现肌肉率下降的问题 [10] 需谨慎用药的患者群体 - 老年患者因已存在肌肉和骨骼流失风险,处方GLP-1抑制剂需更加谨慎,避免体重过快下降危害健康 [11] - 对于体重减轻超过25%的使用者,因缺乏足够的结果数据,需采取额外措施(如身体成分扫描和血液检查)来指导治疗决策 [11] - 对老年人或有骨折风险等无法锻炼的患者大幅减肥需持“谨慎”态度,担心肌肉质量和骨密度的损失 [11]
难怪减肥总难见效!《自然》子刊揭示:肥胖会损害线粒体,脂肪堆积速度加快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7 23:51
肥胖问题的严重性与机制研究 - 全球肥胖人数与1975年相比已翻了两番,发病率在过去几十年迅速攀升[6] - 肥胖难以逆转的关键原因在于脂肪组织的代谢功能受损,特别是线粒体出现障碍导致多余能量无法通过ATP代谢和产热消耗掉[7] - 白色脂肪组织在长期扩大过程中会经历炎症反应、激素反应迟钝等代谢变化,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消耗下降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8] 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 - 高脂饮食持续摄入导致线粒体出现"碎裂"现象,产生大量无效的小体积线粒体,这些"迷你"线粒体几乎无法燃烧脂肪产生热量[8] - 线粒体碎片化现象由单一基因RalA驱动,肥胖时RalA基因长期过度激活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和碎片化[8][10] - RalA蛋白在正常情况下可被胰岛素激活促进葡萄糖吸收,并能协助分解受损线粒体保持健康代谢状态[10] 潜在治疗靶点与干预效果 - RalA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显示,与普通高脂饮食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脂肪含量明显更低,体重较轻,白色脂肪细胞体积普遍偏小[12] - RalA基因敲除不仅改善脂肪组织,还能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脂肪肝,主要得益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增强[12] - 通过调控RalA基因有望开发全新肥胖靶向疗法,提升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囤积,恢复线粒体代谢功能[12] 减重手术与药物研究进展 - 《柳叶刀》子刊研究揭示减重手术中68%患者手术后体重减半,某一术式效果领先[18] - 《柳叶刀》发布权威方法分析对比七大减肥药的效果强度[20]
久坐族的福音!这道"懒人菜"竟能躺着收获运动效果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7 23:51
甜菜碱作为运动模拟物的科学发现 - 甜菜碱被最新研究认定为一种能模拟运动效果的天然成分,可在分子层面激活与运动相似的代谢通路,为缺乏运动时间或能力的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新选择[6][7][8] - 通过三阶段人体试验发现,短期剧烈运动后脂肪分解加速(非酯化脂肪酸水平飙升2.84倍),而长期规律运动后受试者血液中的甜菜碱水平明显提升,表明其可能是运动健康效应的核心分子之一[8][9] - 甜菜碱能模拟运动带来三大黄金效益:加速新陈代谢、抗击慢性炎症、延缓衰老进程,尤其适合肥胖人群和运动受限者[6][7] 甜菜碱的生理功效与机制 - 甜菜碱具有四大神奇功效:天然抗炎(改善肥胖和衰老导致的慢性炎症)、抗衰老(增强抗氧化能力并保护多器官功能)、代谢调节(降低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模拟运动(激活类似运动的生理反应)[10][13] - 在动物实验中,摄入甜菜碱的老年老鼠运动能力显著提升(握力增强、平衡能力改善、耐力持久),同时肝脏排毒能力、肾脏过滤功能得到优化,肌肉老化损伤减少[14] - 甜菜碱通过关闭衰老信号TBK1、降低细胞老化标志物、提升抗氧化能力实现细胞级抗衰,且为人体自带纯天然物质,安全无副作用[14][16] 甜菜碱的食物来源与补充建议 - 甜菜根是甜菜碱的天然冠军来源(每100g含量114-297mg),其他富含食物包括藜麦、海鲜、菠菜、小麦胚芽、全谷物和坚果[14][15][18] - 补充剂形式包括片剂或粉剂(懒人首选),黄金剂量为每日2.5g(约等于200g甜菜根),短期可加量至6g但长期服用需医嘱指导[16][18] - 烹饪时需避免长时间水煮(防止水溶性营养流失),快炒或清蒸可锁住营养,搭配运动可实现1+1>2的协同效果[16][18] 研究价值与未来应用前景 - 该研究为减肥困难、代谢问题人群提供了“科学躺瘦”新思路,甜菜碱作为安全无副作用的运动替身,有望成为抗衰老和代谢管理的新星[11][14][16] - 甜菜碱被专家评为懒人健康史上重大发现之一,其抗肥抗衰双效加持,使健康管理更高效易行,尤其适用于上班族和肥胖人群[11][14][16]
速递|中国血统GLP-1/GIP双靶减肥药,恒瑞Newco公司获6亿美元B轮融资!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7 23:51
公司融资与管线 - Kailera Therapeutics于2025年10月14日完成6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恩资本领投,资金将用于推进KAI-9531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2] - 结合此前4亿美元的A轮融资,公司已累计获得10亿美元资金,成为减重赛道的重要参与者[2] - 除核心产品KAI-9531外,公司管线还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KAI-7535和GLP-1/GIP/胰高血糖素三靶点激动剂KAI-4729,均由恒瑞医药授权[6] 核心产品KAI-9531 (HRS9531) 临床数据 - KAI-9531是一款GLP-1/GIP受体双靶点激动剂注射剂,最初由恒瑞医药研发,Kailera拥有其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4] - 2025年7月公布的中国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受治疗者实现高达17.7%的平均体重减轻,安慰剂调整后为16.3%[4] - 88.0%的治疗参与者体重减轻至少5%,44.4%的参与者体重减轻至少20%[4] - 根据补充分析,治疗参与者实现了高达19.2%的平均体重减轻,安慰剂调整后为17.7%[4] - 2024年公布的II期临床数据显示,注射6毫升HRS9531使91.8%参与者体重下降至少5%,平均降低体重16.8%[5] - 参与者的腰围平均下降5.14到12.73厘米,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82厘米[5] 竞品对标与行业背景 - 替尔泊肽是当前全球唯一获批的GLP-1/GIP双靶点受体激动剂,于2023年11月获FDA批准[5] - 替尔泊肽的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其15mg剂量组在72周内实现20.9%的平均减重,57%受试者减重≥20%[5] - GLP-1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并抑制食欲,从而达到降糖和减重作用[13]
速递|礼来口服GLP-1新药头对头试验,再次击败阿斯利康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6 22:05
礼来口服GLP-1疗法orforglipron的临床试验成果 - 礼来公司宣布其每日一次的口服GLP-1疗法orforglipron在最新III期ACHIEVE-2研究中成功超越阿斯利康的SGLT2抑制剂Farxiga(达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表现更佳 [2] - 研究纳入962名使用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成人受试者,比较三种剂量的orforglipron与Farxiga,主要验证40周后A1C下降幅度的非劣效性 [2] - 所有剂量的orforglipron均达到主要终点和全部关键次要终点,3毫克剂量A1C下降1.3%,12毫克和36毫克剂量均下降1.7%,而Farxiga仅下降0.8% [4] orforglipron的疗效数据与优势 - 上个月orforglipron在III期ACHIEVE-3试验中击败诺和诺德的口服GLP-1药物Rybelsus(司美格鲁肽),在血糖控制和体重减轻方面取得更好结果 [2] - 另一项晚期研究ACHIEVE-5的积极结果显示,对比安慰剂,3毫克剂量A1C下降1.5%,12毫克下降2.1%,36毫克下降1.9%,而安慰剂下降0.8% [4] - orforglipron在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时能显著改善A1C并带来额外减重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与以往一致,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胃肠道症状 [4] orforglipron的研发进展与未来计划 - orforglipron用于肥胖治疗的申报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前启动,该药最初由中外制药发现并于2018年授权给礼来开发 [6] - ACHIEVE项目的最后一项全球注册研究ACHIEVE-4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为orforglipron在2型糖尿病领域的上市申请铺路 [5] - 两项研究的详细数据将于即将召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 [5]
不只为减肥,硅谷精英迷上“全能神药”GLP-1司美格鲁肽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6 22:05
文章核心观点 - GLP-1类药物在硅谷精英群体中正从单纯的减肥工具演变为提升认知效率和生活方式的"生物黑客"工具 [5] - 超过50%的受访科技从业者正在使用GLP-1类药物,普及率远超普通人群 [6] - 微剂量用药模式在科技圈流行,旨在平衡药效与副作用,并催生新的商业机会 [8][15] GLP-1类药物使用现状 - 科技媒体调查显示50.5%的受访科技从业者正在使用GLP-1类药物 [6] - 使用者包括创始人、投资人和高管群体,他们将用药视为身心优化的自然延伸 [11] - 科技从业者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愿意自费尝试这类药物 [11] 微剂量用药模式 - 部分用户采用长期维持较低剂量的"微剂量"方式,以减轻恶心等副作用 [8] - 市场营销高管Craig Atkinson通过微剂量减重15磅(6.8公斤),并有效抑制不必要的食欲 [8] - 远程医疗公司Measured和Noom正在推出微剂量方案,以降低使用门槛和控制成本 [15] 药物效果与用户体验 - 替尔泊肽使用者白天几乎不再想吃零食,商务聚餐时克制感明显 [10] - 创业者Taylor Offer称小剂量用药使其感觉像"超级英雄",避免了午餐后犯困 [12] - 认知补剂公司CEO Dan Freed表示药物能消除不健康习惯带来的杂念,提升脑力使用效率 [13] 额外健康益处 - Salesforce高管使用后血糖指标显著改善,证明胰岛素抵抗得到控制 [15] - 远程医疗创业者认为微剂量GLP-1可能降低南亚裔男性的心脏病风险 [15] - 使用者Sugar的健康指标明显改善,甚至停掉了控制胆固醇和血压的原有药物 [16] 商业应用与市场机会 - 近期接触的公司中每五家就有一家与GLP-1相关,显示其商业潜力 [16] - 投资者已布局补充剂品牌Grüns,押注消费习惯转变带来的机会 [16] - 远程医疗公司Hims的GLP-1业务在营收中占比不断增加,Noom也上线了相关业务 [15] 行业发展趋势 - GLP-1药物自2021年FDA批准后在全美迅速走红 [10] - 科技圈将这类药物纳入日常补剂和肽类组合,作为延长寿命和提升能量的工具 [11] - 部分使用者开始探索其他肽类药物,如谷胱甘肽和tesofensine [13]
"中年膨胀"的背后:一场蓄谋已久的脂肪细胞叛乱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6 22: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年发福(内脏脂肪异常堆积)的根源并非单纯的热量过剩或代谢变慢,而是一类特殊的脂肪前体细胞(CP-A细胞)随年龄增长被激活,并通过LIFR-STAT3信号轴驱动活跃的脂肪生成,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物学机制 [5][6][11] 中年发福的生物学机制 - 研究发现中年时期内脏脂肪异常堆积源于一类特殊的脂肪干细胞突然活跃,这些细胞随年龄增长获得独特表观遗传标记并被激活,导致脂肪组织不可逆扩张 [6] - 在小鼠模型中,中年期(12个月龄)后体重显著增加,新生脂肪细胞主要来源于特殊的脂肪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年轻小鼠体内仍能产生2.5倍于年轻干细胞的脂肪细胞 [8] - 单细胞测序技术鉴定出CP-A细胞亚群,其数量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在人类男性胰周脂肪组织中也发现类似细胞,且比例与年龄正相关,该细胞具有惊人增殖和分化能力 [10] 核心信号通路与干预潜力 - CP-A细胞中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表达显著上调,激活下游STAT3通路驱动脂肪疯狂生成,使用LIFR抑制剂EC359或STAT3抑制剂可显著抑制其成脂能力 [11] - 实验证明在年轻小鼠中过表达LIFR能诱发脂肪异常堆积,而对9月龄小鼠进行为期10周的EC359治疗可有效减少内脏脂肪堆积,为开发靶向抗肥胖疗法提供了新思路 [11]
年轻人间断性高脂饮食,竟危害超乎想象!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6 22:05
以下文章来源于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作者欢迎订阅 血脂异常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实际上血管已经在悄悄受损。随着病情进展,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在血管内逐渐沉积,形成"斑块",导 致血管逐步硬化、变窄,进而大幅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高血脂只是中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健康问题。事实上,过去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和防控,大多也是聚焦在50岁以上胆固醇偏高 的人群。 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 《肥胖世界》Obesity World - 同步传真肥胖及代谢国际新学术进展,为医学减重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你最近检测过自己的血脂吗?根据《中国成人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的数据,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的总患病率已高达 35.6%。这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然而,最近《自然》杂志发表的新研究提醒我们,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应更早开始,年轻时就要重视血脂管理,尤其要警惕高脂饮食在儿童和 青少年中的摄入。 在这项研究中,剑桥大学心肺研究所的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探索高脂饮 ...
柳叶刀:BMI和腰高比双双上升,高血压风险随之增加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5 18:03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探讨全球八大地区人群内部及地区间的体重指数与腰高比关系,并量化其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间的差异[8] - 研究收集1990至2023年间全球八大地区20-64岁一般人群关于体重指数、腰高比与高血压的公开样本数据[9] - 研究方法包括计算各地区体重指数与腰高比的Pearson相关系数,采用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相同体重指数水平下不同地区腰高比差异,并使用C统计量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衡量指标区分高血压患者的表现[9] 研究核心发现 - 全球不同地区体重指数与腰高比的相关系数介于0.76到0.89之间[10] - 经年龄和体重指数调整后,南亚地区无论男女平均腰高比均为全球最高,中欧和东欧的男女平均腰高比均为最低[10] - 要达到与高收入西方人群相同的腰高比水平,南亚女性体重指数平均需低2.79 kg/m²,南亚男性体重指数需低1.28 kg/m²[10] - 高血压发生率随体重指数和腰高比上升而增加,各地区及性别组合下C统计量介于0.72至0.81之间,净重分类改善指数在0.34至0.57之间[12] - 体重指数能较准确区分腹部脂肪含量高低的中青年人群,准确度达中等偏高水平;体重指数和腰高比均可有效区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6][7] - 联合应用体重指数与腰高比的模型表现仅比单独采用一种指标有轻微提升[12]
免疫治疗新突破:改写1型糖尿病治疗史
GLP1减重宝典· 2025-10-15 18:03
医疗突破事件 - 全球首款获FDA批准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的创新药物替利珠单抗注射液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出亚洲首批处方 [4] - 该事件标志着我国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迈入全新阶段 [4] 1型糖尿病疾病特征与风险 - 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6] - T1DM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15倍 [8] - 当疾病进展到糖尿病期时,约90%的胰岛β细胞已遭受不可逆损伤 [10] 早期筛查与监测体系 - 应对1-45岁的T1DM一级亲属开展系统筛查,此建议适用于典型T1DM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 [8] -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是当前最可靠的T1DM预测指标,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锌转运体8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等,多项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预测准确性 [8]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被公认为T1DM分期的金标准,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和随机血糖检测能全面评估糖代谢状况 [9] 疾病进展与干预窗口 - T1DM 1期和2期患者在5年内进展为3期的概率分别高达44%和75%,且终身发病风险接近100% [10] - 延误治疗会使初诊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骤增74% [10] - 建立规范的随访体系抓住干预黄金期能推迟疾病发作,并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降低50%以上 [10] 创新疗法效果 - 对于T1DM 2期患者,及时应用CD3靶向药物替利珠单抗可显著保留β细胞功能,该药物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能延缓发病近3年 [10] - 免疫治疗的出现为疾病进展按下暂停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