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搜索文档
未来改变:韩国人工智能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3-07 16:04
报告核心观点 - 韩国是全球AI采纳的领跑者,AI有望提升生产力和产出,影响在较大成熟企业中更显著;约一半工作岗位受AI影响,女性、年轻、高学历和高收入工作者风险更高;韩国AI适应性强,但需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挖掘AI潜力 [3] 各部分总结 A. 引言 - AI成为全球变革性力量,生成式AI进展显著,全球大量企业已采纳AI,42%的调查IT专业人员正在部署,40%在探索 [12] - 在韩国等快速老龄化经济体,AI应用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可解决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但也可能导致职业替代和加剧不平等 [14][15] - 韩国是领先创新者和半导体生产商,高度暴露于AI领域,2024年上半年半导体出口扩大,占全球芯片出口约23%,但面临国际竞争等挑战 [16] - 关于AI经济影响研究文献增多,但对韩国AI采用在多方面的全面评估仍不足,本文旨在分析韩国AI的多方面经济影响 [18][19][20] B. AI采用 - 韩国是全球AI采用领跑者之一,40%的韩企IT专业人士报告使用AI,48%积极探索,仅6%未使用或探索,低于样本平均值 [21] - 韩国工人积极在工作场所使用AI,73%的知识工作者使用,约80%工人自带AI工具,80%企业领导者认为公司需采用AI,70%不雇佣无AI技能候选人 [21] - 韩国企业AI使用率上升,2017 - 2022年从1.4%增至4.3%,大型、年轻和科技相关企业采用率更高,主要用于产品开发等 [25] - 经验分析表明,企业规模、年龄和互补性资产推动AI采用,规模大、年轻、科技相关和创新型公司更可能采用 [29] C. 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 - 韩国约50%工作面临AI影响,高接触程度职业占比约50%,高辅助度职业占24%,低辅助度职业占27%,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高接触程度职业比例略低 [33] - 专业职业可能从AI受益,文职工作面临风险,韩国就业分布可能受AI驱动的结构性变化产生两极化影响 [36] - 女性、高学历和年轻工作者对AI接触度更高,但互补潜力平衡了风险,高收入群体暴露度高且潜在收益大 [38][39][41] - 大学学历的AI密集型工作者角色转换时多保持在类似职业类别,31%离开低互补性工作的劳动者转向高互补性角色,女性更易过渡到高暴露、高互补性角色,未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流动性差 [45] - 随着年龄增长,工人流动性降低,老龄工作者失业后再就业机会低,适应AI驱动的职位再分配困难,女性相对更易进入高暴露、高互补性角色 [50][52][53] D. 人工智能、生产力和产出 - 基于模型分析,AI通过劳动力替代、互补和整体生产力提升三个渠道影响生产力和产出,在三种情景下,AI采用均提升生产和生产力,情景3中TFP提高3.2%,产出扩大12.6%,且可缓解老龄化负面影响 [55][56][58] - 生产率和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中,AI使用普遍,但采用未在所有百分位均匀增长,低百分位企业中AI使用率高可能与初创企业有关 [62] - 考虑企业特征,AI对企业生产率影响不稳健,但对盈利能力有正面效应,AI提产效应在大型成熟企业中明显,可能扩大企业间差距 [65][67][69] - AI在不同行业部门提高生产力效果有显著异质性,在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等行业的大企业和成熟企业中生产力提升明显 [71] - 韩国将受益于全球AI热潮,到2030年,与AI相关的半导体需求预计使芯片销售额翻倍达1万亿美元,若维持20%市场份额,半导体出口将显著增长 [75][76] E. 人工智能准备情况 - 韩国AI采用准备充分,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人工智能准备指数显示,在总指数和四个维度中的三个方面表现出色 [78] - 韩国在创新和数字能力方面出色,但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有改进空间,需增加公共教育支出、加强数字技能、增强社会保障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 [81] - 韩国采取政策促进AI采用和管理风险,包括国家倡议、成立委员会、推出培训举措、引入立法提案等,未来需劳动力市场改革和财政政策支持 [84] F. 结论 - AI采用有潜力实现显著产出和生产率增长,韩国处于全球AI应用前沿,但影响仅在大型成熟企业中显著,可能加剧企业间生产率差距,需增加投资和推进监管框架 [89] - 需实施针对性政策发挥AI潜力并共享利益,韩国AI准备有优势但在人力和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待改进,AI对劳动力市场有挑战,需增强灵活性、加强保障网和实施培训项目 [90]
文莱达鲁萨兰国:独立提案将文莱达鲁萨兰从当前的12个月周期调整到24个月的第四条文章磋商周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3-06 15:33
报告核心观点 - 建议将文莱达鲁萨兰从当前12个月的第四条文章磋商周期调整为24个月周期,该国经济强劲前景稳定,轻松满足进入24个月周期的标准,延长周期可支持基金监督和政策对话,当局已同意采用 [3][4][7] 上下文和最近发展情况 - 文莱处于12个月第四条款磋商周期,2024年9月完成第四条款磋商后,工作人员与执行董事及当局讨论转向24个月周期,拟议决定将使磋商周期改变 [7] - 文莱经济强劲,韧性得益于充裕缓冲和审慎宏观经济政策,前景稳定风险平衡,全球政策不确定性下行风险被强劲商品价格缓解,该国向外溢出潜力有限且无未偿还信贷,满足转向24个月监督周期标准 [7] - 转向24个月周期支持基金监督和政策对话,使当局有时间实施政策改革优先事项,有助于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当局已同意采用 [8] 背景 - 根据决策编号14747 - (10/96),基金可将成员咨询周期延长至最多24个月,除非成员具有系统性或区域性重要性、存在政策失衡等风险、对基金有超配额150%的未偿还信用,这些限制均不适用于文莱 [9] - 24个月周期内每两年用临时工作人员访问取代第四条款磋商任务以保持参与,当局能力发展请求按优先事项处理,预计2027财年举行下一场第四条款磋商,2026年9月前举行董事会会议 [10] 表格 文莱达鲁萨兰国精选经济和金融指标(2020 - 2030) - 区域面积5,765平方公里,2023年人口450,500,人均名义GDP 33,581.1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澳大利亚(21.5%)、中国(16.9%)和新加坡(16.7%),失业率5.1%,劳动力参与率总计67.2%(男性75.8%、女性57.3%) [12] - 名义GDP、名义非油气GDP、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在不同年份有相应数据及变化,如2023 - 2030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从1.4%增长到3.1% [12] -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相关指标有产量和价格数据,如石油产量2023年为每日74千桶,预计后续有一定变化 [12] - 消费者价格期间平均百分比变化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2023 - 2030年预计维持在1.0%左右 [12] - 公共财政方面,总收入、总支出、总体平衡等指标有相应数据,如2023年总体平衡为 - 11.8%(占GDP的百分比) [12] - 货币与银行指标包括私营部门信贷、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等的12个月百分比变化 [12] - 支付平衡表相关指标有商品、出口、进口、服务净收入等数据及变化,如2023 - 2030年商品出口预计从11,238百万美元增长到13,295百万美元 [12] - 总官方储备金、文莱元对美元汇率等指标也有相应数据 [12] 附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文莱达鲁萨兰国2022 - 24年第四条款政策建议 - 2024年结构性改革方面,当局致力于宏伟目标和持续改革,确保增长及多元化,过渡到低碳经济,但提供数据有不足,监控和数据质量应加强 [14] - 2024年财政政策方面,输出缺口缩小等因素要求审慎财政政策,2023/24财年使用财政缓冲适当,未来应优先整合,增强收入生成能力,建立中期财政框架和财政锚 [14] - 2024年货币、汇率和金融政策方面,货币局制度与新加坡关系稳健,支持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稳定,金融领域稳定有强劲资本和流动性缓冲区 [14] - 2023年结构性改革方面,文莱承诺净零目标,结构改革努力应减少对油气依赖,数据质量应改善 [14] - 2023年财政政策方面,鉴于油气储备等不确定性,应维持财政审慎,实施有针对性策略,2023/24财年扩张适当,优先整合,建立可信中期财政框架 [14] - 2023年货币、汇率和金融政策方面,文莱长期货币安排支持宏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稳定,金融行业稳定需强大资本缓冲和充足流动性,应深化金融市场 [14] - 2022年结构性改革方面,多样化经济领域的努力受欢迎应继续 [14] - 2022年财政政策方面,针对财政支持措施维持经济复苏,疫情救济措施应停止,对脆弱群体支持应持续到经济复苏稳固和财政缓冲充足 [14] - 2022年货币、汇率和金融政策方面,2021年初步估计外部位置低于预期,政策上有工资控制措施 [14] - 综合建议方面,结构性改革要扩展出口投资组合,使出口结构与国家比较优势对齐,促进多样化行业和私有行业引领的增长,提高数据管理质量 [16] - 财政政策要持续提高公共财政效率和安全性,增加财政巩固到可持续水平,包括保护增长促进型支出、改革补贴等多项措施,加速财税活动数字化转型 [16] - 货币、汇率和金融政策方面,财政巩固有助于重新平衡外部位置,私营部门信用应与多元化举措同时扩展 [16]
所罗门群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7 14:10
报告核心观点 - 所罗门群岛财政管理面临效率和有效性挑战,需加强财政数据治理,遵守国际标准,提升财政框架有效性,以应对财政挑战,实现财政可持续性 [5][52] 分组1:加强所罗门群岛的财政数据治理 A. 背景 - 所罗门群岛财政管理存在根本性挑战,处于加强财政治理结构关键阶段,虽有技术援助和评估支持财政报告改进,但2021年升级的FMIS性能未达预期 [5] - 报告强调治理问题和加强财政数据治理全面方法的必要性,列出高级政策建议,确定技术援助需求 [6] B. 财政透明度和最佳实践 - 所罗门群岛2013年颁布《公共财务管理法》并制定改革计划,但实施效果不佳,资源挑战阻碍进展,审计长因财务报表问题无法表达意见 [7] - 财政透明度对有效财政管理和问责至关重要,报告从覆盖范围、频率和时效性、质量、完整性四个维度比较良好财务报告要求,建议遵守国际标准以提升透明度 [12][13] C. 财务分析用途 - 新平台D365导致操作或管理报告不可用,数据获取对财政分析和债务可持续性评估至关重要,需提升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14] - 财务报告缺失问题早已有之,预算文件未遵循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可减少成本、增强信心 [17][18] - 政府财政统计划分对政策执行至关重要,预算文件和财政成果应提高覆盖面、可及性、频率和及时性,财政数据需与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一致 [25][28] D. 财政文件 - SIG最近发布的年度财务报表为2015年报告,审计报告缺乏财务报表,未能满足国际准则和PFMA规定 [33] - 当前预算文件存在差距,术语与国际标准重叠但含义不同,需澄清分类以准确反映政府财务状况 [34] E. 建议 - 遵守国际标准化PFM实践,合规PFMA至2025年12月,2027年12月修订以采纳财政透明度框架,定期及时发布财政文件 [38][39] - 确保FMIS有效执行PFM功能,与专家合作解决挑战,2025年12月授予所有职能部访问权限 [40] - 2025年6月前重新发布季度和月度预算执行情况,改进现金管理和控制,修订财政报告模板与国际标准一致 [41] - 2025年4月开始加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能力,寻求国际组织技术援助 [42] - 2025年1月开始定期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加强协调,促进数据共享和及时提交 [43][44] F. 结论 - 所罗门群岛面临PFM挑战和加强财政数据治理需求,遵守国际标准是公共财政管理和问责制的关键,应解决FMIS挑战,提升员工能力,定期发布财政数据 [45] 分组2:增强所罗门群岛财政框架的有效性 A. 所罗门群岛面临的财政挑战 - 一系列危机和事件恶化所罗门群岛财政状况,政府财政赤字运行,现金储备减少,公共债务增加,国债阈值预计将突破 [53][55][56] - 该国需补充资源、确保财政可持续性、为优先支出创造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每年需额外支出约占2030年GDP的6.9% [56] B. 所罗门群岛现行的财政框架 - 所罗门群岛财政框架包括财政规则、中期财政框架和独立财政委员会,有金律和债务规则,但规则未能有效指导财政政策 [57][58] - 该国中长期规划和独立监管能力薄弱,资金短缺和支出控制减轻财政恶化影响,但削弱公共支出质量和私营部门经济活动 [59][67] C. 所罗门群岛在实施其财政框架时面临的挑战 - 预算范畴和控制有限,部分捐助支持脱离预算管理,外债积累在预算外,预算估计未涵盖所有强制性支出 [68] - 缺乏可靠及时的经济数据,收入和拨款不可预测,资源有限,目前不具备实施全面财政框架的条件 [69][70][74] D. 提升所罗门群岛财政框架的有效性 - 需采取行动重建现金余额、提高公共支出质量、对国内借款实施财政纪律 [78][80] - 所罗门群岛有中期财政锚但无有效操作规则,当前债务上限作为中期财政支柱总体适当 [82][83] - 建议设定财政赤字目标,引入简单的预先指南用于年度预算制定,设定国内融资的初级预算赤字上限 [86][91] - 政府应事后评估预算与指南和中期锚定值的一致性,PAC可参与监督指南实施 [93][94] E. 结论 - 所罗门群岛需提高财政框架有效性,建立基本PFM能力,改善预算编制过程 [95] - 引入简单预先指南设定国内融资初级赤字上限,当前35%的债务与GDP比率警戒线基本适宜 [96] - 政府应评估预算执行情况,确保与中期债务锚一致,PAC适合监督实施 [97]
理解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3:5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气候变化使自然灾害更频繁且具破坏性,研究旨在评估其对产出及组成部分增长的影响,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3][8][9] 数据处理 - 自然灾害数据来自EM - DAT,样本限制在1980年后,筛选出190个大型、单一年度、不重叠灾害[17][18][24] - 其他数据来自WEO、IMF商品贸易条件数据库等,采用ND - GAIN和INFORM - RISK衡量适应性[30][33] 实证方法 - 采用Jordà(2005)的本地投影方法,考虑3年时间框架,比较受灾与未受灾国家产出增长率[35][37] 不同国家影响 - 所有国家中,灾害当年产出增长下降约1.3%,次年回升约0.8%,产出水平有永久性损失[42] - 发达经济体政府支出迅速上升抵消私人投资下降,产出增长不受显著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政府支出响应有限,产出增长受负面影响[13][43] - 非小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受影响大,小岛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受影响大[13][51][59] 稳健性检验与替代方案 - 排除出口商品价格冲击、包括重叠和多年自然灾害、采用受影响人口比例选灾害,结果与基准相似[68][70][76] - 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自然灾害使GDP增长分布左移且左尾更厚重,增加下行风险[81] 异质性效应驱动因素 - 物理损伤大降低产出增长,增加政府支出增长率;风暴和干旱后恢复强劲[87][90][95] -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增长率高,小型岛屿产出增长率低;适应性能力与产出增长和政府支出增长关系不显著[87][90][95] - 灾前财政平衡高与产出增长和政府支出增长正相关,商品价格冲击影响显著[87][90][95] 研究结论 - 自然灾害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GDP增长暂时减缓,对发达经济体无影响,产出增长效应暂时,产出水平效应永久[96] - 灾前财政空间大的国家政府支出响应大,灾后平均产出增长率高[97]
普罗米修斯解放:什么使金融科技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1:41
报告核心观点 - 金融科技的兴起可能变革金融领域,研究利用综合数据集分析2012 - 2020年98个国家金融科技的产生和传播,确定经济、人口等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发现政策和结构改革可通过加强技术和制度基础设施、降低网络安全威胁促进金融创新和培育金融科技企业 [4][5] 引言 - 科技赋能的金融科技发展或变革金融格局,全球对金融科技创业公司总投资额从2008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COVID - 19大流行前超2000亿美元,但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差异显著 [7] - 目前关于金融科技发展促进因素及对经济和金融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在金融稳定性方面研究结论不一,在经济增长和金融包容性方面多认为存在正相关关系 [8][11] - 本研究用金融科技直接衡量指标,探讨影响各国及不同时间金融科技发展变化的因素,实证分析确定促进因素的多样性,其影响程度和统计显著性因金融科技工具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异 [12] 数据概览 - 实证分析基于2012 - 2020年98个国家的年度观察面板数据集,因变量是金融科技交易量(不含加密货币)占GDP的份额,主要金融科技数据来自CCAF数据库,分为数字借贷和数字资本筹集两类 [19] - 解释因素引入经济、人口统计、技术和制度变量,金融科技活动和解释变量在各国和各时期存在很大分散性和变异模式 [25][27] 概念框架与计量经济学策略 - 金融科技类似新技术开发和扩散,旨在解决多种问题、降低成本等,其发展受需求侧和供给侧因素驱动,是复杂过程 [28][29] - 实证目标是探讨2012 - 2020年较大国家面板中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因素,估计基线规范方程,用Driscoll - Kraay标准误差处理数据问题 [30][32][33] 实证证据 - 基线结果显示经济、人口统计、技术和制度因素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程度和统计显著性因工具类型而异,人均实际GDP与数字贷款正相关,通货膨胀与金融科技发展正相关,贸易开放对金融科技无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与金融科技活动正相关,银行数量与金融科技活动负相关 [35][36] -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金融科技发展有积极作用,老年人口依赖率与金融科技负相关,教育成就对金融科技增长贡献微小 [39] - 立陶宛成为欧洲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枢纽,金融科技公司数量和交易总额增长显著,原因包括专业技能工人、支持创新的监管环境等 [41][42] - 技术基础设施对金融科技发展有决定性影响,移动电话和宽带互联网订阅与金融科技正相关,安全互联网服务器数量是关键因素 [47] - 机构和政治因素促进金融科技增长,不同收入群体中促进因素对金融科技的影响存在差异,为缓解内生性问题用2SLS - IV估计模型,结果证实基准结果 [48][49][50] 结论 - 金融科技兴起或变革金融体系,研究发现促进金融科技扩散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金融、人口、技术和制度因素 [52][53] - 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可推动金融创新和培养金融科技企业,政策制定者应认识风险并制定监管框架,信息和电信网络发展对实现金融创新潜力至关重要 [54]
一种关于温度冲击的新视角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0:54
研究背景 - 现有研究难以明确识别温度永久性变化,且对气候变化核心识别问题保持缄默[12][15] - 发达经济体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变热速度更快,可能产生长期影响[15] 研究方法 - 构建实证模型区分天气和气候对温度的影响,使用去趋势内生变量和外生冲击建模[19][24] - 采用卡尔曼滤波计算数据似然性,应用贝叶斯技术进行计量经济学估计[19] 主要发现 - 过去几十年各国温度普遍上升,寒冷国家升温约0.5°C高于炎热地区[19] - 非持久性冲击下,贫困炎热国家受增温影响大;气候变化影响在较冷富裕国家更明显,严重升温情景下,平均产出损失分别为6%和1%[19] - 温度冲击约占富裕国家总经济活动观测变化的四分之一,贫困炎热国家影响显著较低;四分之一贡献归因于暂时扰动,四分之三由气候变化永久性影响驱动[19] 实证结果 - 1990年开始,寒冷国家气候变化更明显,平均绝对温度增长1.5°C,比炎热国家高0.5°C[39] - 永久性气候冲击下,多数发达经济体实际产出显著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平均损失约1%,低于发达经济体的6%[46][47] - 暂时性天气冲击下,发达经济体适应能力有助于缓解短期温度波动,但难应对气候变化长期影响;部分国家在临时与永久性温度冲击后反应符号相反[52] - SSP5 - 8.5情景下,永久性温度冲击使实际产出变化幅度介于 - 25%至 + 8%之间,多数国家影响超初始情景[59] 温度冲击重要性 - 发达经济体平均温度波动大部分由平稳冲击驱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暂时性冲击同样重要[64] - 温度冲击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实际活动波动性分别贡献24%和12%,永久性温度冲击在发达经济体中解释力占主导[70] 反向因果关系 - 考虑反向因果关系后,巴西和德国出现显著生产损失,中国预计有显著增长收益,其余七个大型经济体长期影响几乎不受影响[84]
20年后,从2004年欧盟扩大以来:经济深度一体化带来的效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2-25 10:10
报告核心观点 - 欧盟自上次成员国加入后停滞超十年,与成员国身份潜在收入收益形成对比。研究估计欧盟成员身份使新成员国人均收入增加超30%,资本积累和更高生产力贡献大致相等,就业效应较小,收益最初由工业部门驱动,后由服务业驱动,所有加入地区都受益,现有成员国人均收入平均高出约10%,深度一体化带来显著经济收益,为未来欧盟扩大和区域一体化提供经验教训 [4] 各部分总结 引言 - 2000年代初欧洲与美国收入差距缩小约10个百分点,几乎完全归因于2004年新欧盟成员国增长加快,2007年和2013年进一步扩大后,至今无新国家加入,目前有十个候选国 [10] - 共同市场扩大促进资源分配和经济增长,欧盟单一市场促进商品、服务、人员和资本自由流动,加入欧盟需就35个章节谈判,这使欧盟区别于简单自由贸易协定,实现深度一体化并获得更大潜在收益 [10] - 2004年扩大为量化欧盟加入影响提供机会,研究采用新估计策略,利用地区数据揭示收益异质性,估计加入欧盟使人均收入增加超30%,结果稳健,收入增长通过生产力追赶和资本深化实现,新成员国各地区收入均增加但效果差异大,老成员国也获得增长 [1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应用合成双重差分估计器对欧盟加入影响进行因果推断,使用区域数据提高估计可靠性,允许分析收入异质性效应及其初始条件,该估计器将未处理区域纳入捐赠池匹配处理区域预处理趋势,采用自助法进行统计推断,更具灵活性 [15] - 为量化欧盟加入对增长的影响渠道,将估计量应用于产出水平、资本和劳动力存量子成分、实际总增加值及其子组成部分,研究初始条件对区域收益的影响 [19] - 基线估计依赖十个新欧盟成员国45个NUTS2区域和14个老欧盟成员国179个NUTS2区域的数据,补充初始地区条件信息研究收入效应异质性决定因素,使用区域地理位置和经济邻近度度量方法及金融深度度量方法 [21] - 为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经合组织区域数据库的国家人均GDP作为替代捐赠池,数据覆盖较短预处理期 [25] 对新成员国地区的影响 - 2004年加入欧盟的地区人均GDP平均增长27%,5年后增长超10%,样本末增长到40%,相当于每年GDP增长速度提高2个百分点,加速了欧洲内部趋同进程 [27] - 估计量分配非零权重给115个捐赠区域,希腊、西班牙和德国地区占对照组60%,将加入前新旧成员国收入差距减少超一半 [28] - 区域层面收入增长从立陶宛中西部地区78%到捷克共和国西北地区4%不等,各国范围内增长存在异质性,使用GDP权重计算的平均增长为28%,与汇总估计的27%相似 [29] - 到2022年实际GDP增长率为34%,资本积累对GDP增长贡献约20个百分点,负面就业影响微小,提高的生产率占欧盟加入收益不到一半 [32]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农业贡献微不足道,最初增长由工业部门驱动,2019年后工业部门贡献停滞并下降,服务业从2011年开始贡献,样本期末贡献占比较合成对照组的GVA高出16% [36] - 初始与欧盟老成员国地区更紧密融合的地区,从欧盟加入中获得更多收益,按地区经济融入度中位数划分,更融入的地区15年内平均收入增长几乎高出10个百分点;初始金融深度超过中位数的地区,人均收入增长几乎是低于中位数地区的两倍 [40] - 拥有首都的地区15年后平均增长27%,其他地区平均增长22%;教育水平在顶级20个百分位数以上的地区的收益平均是其他地区的1.5倍 [41] 坚固性 - 将基线结果与基于OECD数据替代样本和非欧洲地区捐赠池的加入收入增长估计值比较,该估计前几年与样本末期收益相似,2011 - 2015年存在差异,反映欧洲债务危机的非对称影响 [41] - 排除希腊的捐赠者样本结果在2010年后出现偏差,排除德国的估计值在2011年到样本结束时收益略大于基线 [42] - 允许预加入期收益,过渡期内已识别出一些收益,加入五年后收益更大,超过20%,但额外收益随时间减少,加入六年后不显著,证实之前对欧盟加入回报率的估计 [46] - 基准情况下平均处理效果为27%,DiD方法估计收益增加到31%,SCM估计收益下降到16%,去除权重最高的地区后估计值提高到32% [47] - 控制制造业份额影响时,扩大规模的收益不变;控制拥有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时,处理效果有所增加 [49] 对现有成员国地区的影响 - 欧盟扩张有助于新成员国追赶现有成员国,还可刺激现有成员国增长,估算2004年扩张轮对现有成员国地区的影响,考虑非欧洲地区数据有限和欧洲债务危机的限制条件,分别估算受影响和未受影响老成员的影响 [51] - 2004年和2005年老成员国人均GDP初始下降,随后改善,收益持续积累,排除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国家时,到样本结束时增至约10%,所有老成员国组别估计最低,增长达到6.7%,表明老成员国也从扩大中受益 [52] - 老成员国间存在异质性和随时间变化的地区收益,五年后斯堪的纳维亚、奥地利、德国和西班牙取得一些收益,十五年后德国、奥地利等地区取得最多收益,希腊和意大利等地区有明显损失,GDP加权的总体影响略高 [56] 结论 - 采用新估计技术重新评估深层次一体化收益,新成员国收入收益平均超30%,结果对各种替代方案具有稳健性 [58] - 新加入成员国次国家地区增长异质,增长强度与老成员国地理位置接近无关,与经济一体化、企业获得长期融资和教育成就相关,某些先决条件使扩大生产和获益更易 [59] - 扩大为现有成员国带来约5% - 10%的收益,大多数老成员国地区实现增长,欧盟单一市场扩大使企业扩大生产并取得效率收益 [60] - 两组估计的收益超过扩大前预期,处于实证研究关注总体收入增收益评估的上限,2004年欧盟扩大为其他地区提供例子,但下一批加入国需实施更深远改革,且不确定欧盟是否资助再分配项目及扩大后是否阻碍进步 [60][61]
2024年追逐梦想:欧洲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5-01-02 10: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欧洲国家生产率增长滞后,各行业间存在显著生产率差距 [50] - 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主要受国家参与科技创新程度和知识溢出效应驱动,技术差距与TFP增长相关,增加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和研发(R&D)投资可显著提高TFP增长,人力资本在靠近技术前沿时影响更强 [14][50][104] - 应采取政策措施和结构改革,促进创新,推动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包括加大对新技术的有形和无形资本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积累 [24][50][10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 欧盟TFP增长在全球金融危机(GFC)后停滞,新冠疫情期间转为负增长,各行业和国家间存在较大生产率差距,扭转下降趋势、提高生产率增长对提升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53][103] - 研究使用行业层面数据,探索1995 - 2020年欧洲28个国家TFP增长的模式和来源 [50][103] 文献综述 - 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由物质和人力资本积累决定,是国家间差异的关键因素,提高生产率需减少资本深化障碍、改善劳动力教育和健康状况的经济政策 [25][26] - 公共基础设施和制度基础设施对TFP增长至关重要,它们影响贸易开放度、金融发展和资源有效配置,进而决定企业和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27] - 科学进步和技术变革是国家间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经济政策应促进研发和新技术扩散以提高生产率 [56] 数据概述 - 数据来自EU - KLEMS数据库,涵盖28个欧盟国家26个行业1995 - 2020年的信息,包括七种资本类型、ICT和非ICT资本支出、研发支出等 [59][62][164] - 行业层面TFP增长作为因变量,通过生产函数分解GDP增长计算得出,为减轻异常值影响,对行业层面变量进行了缩尾处理 [60] - 样本期间,欧盟整体TFP增长平均为0.5%,不同国家和行业间存在显著异质性,技术差距平均为 - 19.2%,范围从 - 67.7%到0% [62] 计量经济学方法 - 采用基线模型分析行业层面TFP增长,引入行业层面因素与技术差距的交互项,同时控制时间不变的行业特定效应和时间效应,使用稳健标准误差并按行业聚类 [67] - 为解决生产率与生产要素之间的系统反馈效应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动态建模 [48] 实证证据 - TFP前沿增长对行业层面TFP增长有积极且显著的影响,技术差距与TFP增长呈负相关,缩小技术差距可提高TFP增长 [72][83][85] - ICT资本支出与TFP增长正相关,对非贸易部门的影响更大;R&D支出对TFP增长有积极且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对TFP增长的影响在靠近技术前沿时更强,且在非贸易部门更明显 [44][46][87] - 国家层面控制变量中,实际人均GDP对TFP增长有积极但不显著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影响不一,金融发展有负面影响但不显著,贸易开放度有积极影响但不显著,官僚质量对TFP增长有积极且显著的影响,人口的影响不显著 [74] - 行业层面因素与技术差距的交互作用表明,ICT资本支出和非ICT资本支出可缓解技术差距对TFP增长的负面影响,R&D支出的交互作用较弱且为负,高技能劳动力的交互作用仅在贸易部门显著 [76] - 对不同子样本时期的估计结果显示,TFP前沿增长在GFC后对全行业和贸易部门的影响更大,ICT资本支出在排除疫情期间显著为正,非ICT资本支出在不同时期表现不一,R&D支出在GFC前和排除疫情期间对全行业有积极显著影响 [90] 结论 - 研究结果表明,TFP增长受科技创新、技术差距、ICT资本和R&D投资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影响,技术差距是GFC后TFP放缓的重要驱动因素 [104] - 为扭转欧洲生产率增长的下降趋势,应加大对新技术的有形和无形资本投资,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创造有利于企业投资和资本配置的环境,促进创新和技术扩散 [104]
巴布亚新几内亚:技术援助报告金融部门稳定审查(英)202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4-12-16 15: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融体系相对较小且以银行为主导,截至2024年3月,金融部门总资产约为800亿基纳,占GDP的70% [23] - 尽管金融体系表现良好,但仍存在许多弱点和挑战,特别是在系统性风险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制定、监管框架和危机管理方面 [14] - 报告提出了六个关键领域的改进建议,包括宏观审慎政策、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监管、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监管、金融安全网和危机管理框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以及金融部门统计 [15] 金融部门概述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融部门由四家商业银行主导,其中两家为本地银行,两家为澳大利亚大型银行的子公司,占金融系统总资产的67% [23] - 四家授权养老基金(ASF)占金融系统资产的24%,保险部门非常小,仅有19家保险公司,资产占金融系统总资产的2% [23] - 金融包容性较低,75%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被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 [23] 金融稳健性指标 - 截至2024年3月,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高于审慎最低要求,银行盈利能力强劲,流动性充足 [31] - 不良贷款率在2023年略有上升,但仍低于2020-21年新冠疫情高峰期的水平 [31] - 银行对私营部门的贷款仅占GDP的14%,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密切,商业银行持有大量政府证券,占银行总资产的33% [31] 监管与监督 - 巴布亚新几内亚银行(BPNG)是主要的金融监管和监管机构,负责监管银行、非银行存款机构、养老基金和人寿保险公司 [32] - 政府正在通过《2018-30年金融部门发展战略》加强金融稳定的政策框架,该战略重点关注金融部门监管、资本市场发展、支付系统发展和金融包容性 [33] 系统性风险分析 - BPNG已建立了宏观审慎监督单位(MPSU),负责宏观审慎风险监测和政策建议,但金融稳定委员会(FSC)尚未正式运作 [37][38] - 系统性风险分析主要基于金融稳健性指标(FSIs),但报告指出当前的风险报告存在不足,缺乏对宏观金融指标和基础设施风险的关注 [44][45] 支付系统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 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支付系统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和零售电子支付系统(REPS)的推出 [150] - 支付系统的法律框架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跨境支付和电子货币监管方面 [152] 金融安全网与危机管理 -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金融体系长期稳定,但危机管理框架仍需改进,特别是银行决议权和紧急流动性援助(ELA)安排 [121][130] - 报告建议加强BPNG的决议权力,并制定详细的危机管理计划 [134][140] 金融统计 - BPNG定期编制和报告金融稳健性指标(FSIs)和货币金融统计(MFS),但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仍有改进空间 [190][196] - 报告建议通过技术援助(TA)提高FSIs和MFS的数据质量,并加强国际投资头寸(IIP)的编制 [206][208]
斯里兰卡:技术援助报告债务管理改革计划(英)202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4-12-16 15:35
SRI LANKA Debt Management Reform Plan JANUARY 2024 Prepared By Eriko Togo (co-Mission Chief, IMF), Leandro P. Secunho (co-Mission Chief, WB), Hui Miao (IMF), Mia Pineda (IMF), Phillip Anderson (IMF external expert), Ximena Talero (WB), and Coskun Cangoz (WB Consultant) DISCLAIMER The contents of this document constitute capacity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the staff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the World Bank in response to Sri Lanka's request for capacity development. Under the resp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