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00506)
搜索文档
中国食品(00506)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9 16:4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122.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27] - 收入同比增长8.3%[69][72]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8.3%至122.78亿元人民币[143] - 销售收入增长显著加速[17] - 公司可口可乐系列产品销量保持增长,收入实现显著增长加速[19] - 总收入增长至人民币122.78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13.351亿元增长8.3%[172] - 毛利增长19.3%至46.76亿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27] - 毛利率同比提升[73][78] - 经营溢利增长6.9%至13.56亿元人民币[143] - 除税前溢利增长6.9%至13.57亿元人民币[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357,351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269,297千元增长6.9%[154] - 期间溢利增长1.3%至9.78亿元人民币[14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增长2.2%至5.78亿元人民币[143]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期间溢利为5.77845亿元[19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增长2.2%至20.66人民币分[143] - 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下降6.6%至273.1万元人民币[14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本中期期间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10.94亿元,同比增长约6.5%[98][100] - 所得税支出增加24.9%至人民币3.79亿元[77][82] - 所得税支出增长24.9%至3.79亿元人民币[143] - 所得税支出为3.79261亿元,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3.47066亿元[186] - 已付所得税为303,12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61,605千元增长15.9%[154] - 补缴2021-2023年所得税约人民币2348.1万元[77][82] - 其他收入总额为1.46757亿元,其中政府补助为6272万元,同比下降15.2%[180] - 利息收入为1640.2万元,同比下降5.1%[180] - 处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2455.9万元,同比扩大553.2%[180]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产生亏损人民币2455.9万元,同比增长553.2%[1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通过持有65%权益的中粮可口可乐在19个省级行政区域经营可口可乐系列产品[4][5] - 产品组合涵盖10大饮料品类和25个品牌[4][5][16] - 上半年可口可乐系列产品销量保持增长轨迹[17] - 公司经营区域内汽水品类市占率超过50%[31] - 汽水品类收入同比增长9%[31] - 汽水饮料收入增长至人民币93.84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5.772亿元增长9.4%[172] - 果汁品类整体收入增长1%[34] - 果汁品类整体收入逆势增长1%[38] - 果汁收入微增至人民币16.74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611亿元增长0.8%[172] - 无糖品类实现量收双位数高增长[31] - 水品类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44] - 水品类收入实现高单位数增长[44] - 水品类收入增至人民币5.76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324亿元增长8.2%[172] - 魔爪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近50%[54] - 其他产品收入增至人民币6.42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645亿元增长13.8%[172] - 1.25L大规格包装市场份额提升成为果汁收入增长重要因素[43] - 非橙口味果汁规格从420ml升级至450ml并维持价格不变[4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推进以"重组"为核心的战略转型[18] - 重点优化渠道结构并加强新零售、餐饮和旅游渠道开发[18] - 专注高价格和高毛利产品销售[18] - 持续完善供应链布局以提升管理效率[18] - 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包装差异化策略规避价格竞争[63] - 公司已与18个品牌建立合作提升非可口可乐产品市场份额[63] 新零售及智能零售业务表现 - 智能零售业务设备规模快速扩张[17] - 中粮悦享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7] - 新零售业务中粮悦享会收入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60] - 智能零售业务中粮智尚设备规模快速增长并覆盖全国31省350多市[61] - 智慧零售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逾350个城市[65]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无抵押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约人民币50.47亿元[85][90] - 净现金头寸增至约人民币50.47亿元[87][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25.7%至50.47亿元人民币[14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人民币50.46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6.616亿元增长37.8%[157]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2,186,396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903,899千元增长14.8%[154] - 经营现金净流入为1,881,44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639,722千元增长14.7%[154]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增加至人民币2.73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16亿元增长29.3%[157]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大幅增至人民币5.75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5953.6万元增长866.2%[157] - 已付予非控股权益的股息增至人民币5.4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476.5万元增长1480.2%[157] - 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增至人民币3.17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091亿元增长2.8%[157] - 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6.25995亿元,同比增长102.5%[19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成本总额为人民币6.26亿元,同比增长102.5%[198] - 库存减少476,000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701,524千元减少32.2%[154] - 贸易应收款项增加310,143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55,313千元增长21.5%[154]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增加508,531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200,533千元增长153.6%[154] - 合约负债减少685,542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052,275千元减少34.8%[154] - 应收贸易款项总额为人民币67.1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85.6%[200] - 信贷亏损拨备为人民币2210.8万元,较2024年末下降2.0%[200] - 净应收贸易款项总额为人民币64.97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1.4%[200] - 关键客户信用期限为7至90天[200] 资产和权益状况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净资产增至约人民币66.12亿元[87][91] - 杠杆比率为零[87][91]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198,216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49,928千元,减少48,288千元[149]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3,736,238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538,080千元,减少198,158千元[149] - 新增使用权资产903.9万元,同比下降89.8%[195] - 使用权资产确认为人民币903.9万元,同比下降89.8%[198] - 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总额为人民币2596万元,同比增长401.6%[198]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自2025年1月6日起遵守企业管治守则C.2.1条,实现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离[116][121] - 庆立军先生于2025年1月6日前同时担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行政总裁)[112][115] - 展在中先生于2025年1月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18][123] - 沈新文先生于2025年8月26日辞任执行董事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120][123] - 唐强先生于2025年8月30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及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主席[120][123] - 梁家丽女士于2025年7月1日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19][123] - 主要股东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持有2,072,688,331股,占总股本74.10%[105] - 中粮集团(香港)有限公司通过控股公司间接持有2,072,688,331股,占总股本74.10%[105] - 中粮集团被视同持有2,072,688,331股,占总股本74.10%[105] - 公司未设立任何购股权计划或股份奖励计划[97][108] - 公司无任何董事持股或淡仓权益记录[101] 股息和投资政策 - 董事会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125][130] - 2025年中期不宣派股息[189] - 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总额4.27975亿元,每股港币16.6仙[1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未持有价值达总资产5%或以上的重大投资[126][131] - 截至报告日期集团无未来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计划[127][132] - 公司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09][114] 风险管理和或有事项 - 外汇风险被评估为不重大[93] - 公司未使用金融工具进行对冲操作[93]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或资产抵押(若干应付票据除外)[92] 人力资源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7,675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533名增加142名[94][99] 宏观经济环境 - 中国2025年上半年GDP达66.05万亿元,同比增长5.3%[24] - 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万亿元,增长5.3%[24]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9月18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6:43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9月18日收盘 共有173只股票创52周新高 其中辉煌明天(01351)创高率85.26%位居榜首 香港宽频(01310)创高率70.25%排名第二 美捷汇控股(01389)创高率70.21%位列第三 [1] - 创高率超过50%的股票包括佳兆业资本(00936)50.00% 亿华通(02402)42.86% 中裕能源(03633)37.55% [1] - 创高率在30%-50%区间的股票有WMCH GLOBAL(08208)34.85% 沿海家园(01124)23.53% 杰地集团(08313)22.86% [1] 中高涨幅股票详情 - 三花智控(02050)收盘价40.92港元 最高价44.48港元 创高率12.27% 德昌电机控股(00179)收盘价39.48港元 最高价43.78港元 创高率9.61% [1] - 中芯国际(00981)收盘价69.50港元 最高价73.30港元 创高率8.11% 耐世特(01316)收盘价8.01港元 最高价8.40港元 创高率7.83% [1] - 金风科技(02208)收盘价12.07港元 最高价12.73港元 创高率6.08% 优必选(09880)收盘价128.00港元 最高价137.10港元 创高率5.54% [1] 科技与ETF类股票表现 - 恒瑞医药(01276)收盘价89.80港元 最高价91.00港元 创高率3.41% 百度集团-SW(09888)收盘价132.80港元 最高价138.40港元 创高率2.22% [2] - GX中国云算(02826)收盘价72.60港元 最高价75.16港元 创高率2.29% 华虹半导体(01347)收盘价57.95港元 最高价60.50港元 创高率2.28% [2]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收盘价6.155港元 最高价6.345港元 创高率1.68% 华夏恒生科技(03088)收盘价7.98港元 最高价8.225港元 创高率1.61% [3] 新能源与半导体板块 - 宁德时代(03750)收盘价505.00港元 最高价516.50港元 创高率1.67% 药明生物(02269)收盘价38.90港元 最高价39.94港元 创高率1.27% [3] - GX中国电车(02845)收盘价109.30港元 最高价112.50港元 创高率1.35% 龙源电力(00916)收盘价7.92港元 最高价8.14港元 创高率0.74% [4] 蓝筹股与指数ETF - 阿里巴巴-W(09988)收盘价158.40港元 最高价164.80港元 创高率1.54% 腾讯控股(00700)收盘价642.00港元 最高价664.50港元 创高率0.15% [4][5] - 盈富基金(02800)收盘价27.18港元 最高价27.70港元 创高率0.36% 汇丰控股(00005)收盘价107.20港元 最高价107.70港元 创高率0.09% [4][5] 52周新低股票情况 - 中国信息科技股权(08568)收盘价0.34港元 最低价0.31港元 创低率-17.33% 位居新低榜首位 [5] - 九毛九(09922)收盘价2.15港元 最低价2.13港元 创低率-4.48% 时代中国控股(01233)收盘价0.151港元 最低价0.145港元 创低率-2.68% [5] - 中国飞鹤(06186)收盘价4.07港元 最低价4.05港元 创低率-1.44% 禾赛-W(02525)收盘价231.00港元 最低价226.00港元 创低率-0.88% [5][6]
中国食品再涨近5% 年内股价接近翻倍 公司计划战略性切入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智通财经· 2025-09-18 14:47
股价表现 - 中国食品股价再涨近5% 年内股价接近翻倍 截至发稿涨3.84%报4.6港元 成交额3864.06万港元[1] 港股通与业绩 - 深交所将中国食品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自9月8日起生效[1] - 上半年实现收入122.78亿元 同比增长8.3% 归母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2.2%[1] - 公司认为资源投放效率提升已基本完成 下半年延续市场投入力度促进业务扩张[1] 业务拓展与战略规划 - 自贩机、悦享会等渠道突破单一饮料业务范畴 尝试拓展食品分销业务 1H25自贩机非饮料业务体量近2亿元[1] - 长期计划战略性切入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推动饮料与食品战略协同 实现运营效率优化[1] - 作为中粮集团最适宜承接食品业务的主体 相关规划积极推进中 具体举措预计明年落地[1]
港股异动 | 中国食品(00506)再涨近5% 年内股价接近翻倍 公司计划战略性切入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9-18 11:30
股价表现 - 中国食品股价再涨近5% 年内股价接近翻倍 截至发稿涨3.84%报4.6港元 成交额3864.06万港元[1] 港股通与业绩 - 深交所公告中国食品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自9月8日起生效[1] - 上半年实现收入122.78亿元 同比增长8.3%[1] - 实现归母净利润5.78亿元 同比增长2.2%[1] 业务拓展与战略 - 公司资源投放效率提升已基本完成 下半年将延续市场投入力度以促进业务扩张[1] - 自贩机、悦享会等渠道突破单一饮料业务范畴 尝试拓展食品分销业务[1] - 1H25自贩机非饮料业务体量近2亿元[1] - 长期计划战略性切入营养健康食品赛道 推动饮料与食品战略协同[1] - 作为中粮集团内最适宜承接食品业务的主体 相关规划正在积极推进中 具体举措预计明年落地[1]
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2 14:44
论坛背景与目标 - 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于9月11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 聚焦政策高度 技术创新 行业发展与全民共治议题 [1] - 论坛致力于推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汇聚政府部门 行业专家 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 提升食品安全标准与公众认知 [1] 政策监管与标准建设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强调科技重塑食品产业链 需坚守安全底线 强化科技创新 深化社会共治 [2] - 我国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25项 涵盖340余种食品类别 包含2万余项指标 2025年新发布126项标准及修改单 [4] - 北京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综合施策保障食品安全 [3] 企业实践与技术创新 - 中粮集团将食品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 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风险管控机制 增强产业链安全性与韧性 [4] - 蒙牛集团全面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技术 推进全产业链数智转型 搭建数字质量管理体系 [5] - 康师傅建立食品安全三道防线 包括工厂品管 事业品保本部监督及食安研管中心 [5] - 美团通过数据挖掘 AI算法和场景理解提升食品安全 核心为透明 共建 共治 [5] - 费列罗中国实施食品安全零风险战略 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路质量管理 [7] - 西凤酒通过标准化 数字化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重视品牌信誉与非遗技艺传承 [8] - 三元食品打造基于全产业链的风险分析和标准化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7] 社会共治与公益行动 - 经济日报社强调媒体需增强社会信心 凝聚共识 推动共治 提供权威报道使信息更透明 [2] - 肯德基食物驿站覆盖全国逾180座城市 约1050家门店 提供余量食物给有需要的人 [6] - 中国经济网启动"制止餐饮浪费"志愿服务项目 组织青少年志愿者进行文明督导 [6]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现代食品产业带来复杂食品安全问题 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治理 [2] - 食品安全治理需坚持科技赋能 夯实产业责任 推动共治共享 [4] - 食品安全内生动力核心为企业社会责任 需通过制度执行 互联网+AI监管及示范效应提升 [7] - 行业未来需尚德守法 科技驱动 多方协同 筑牢安全防线 激活消费潜能 赋能产业升级 [8]
“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21:09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强调科技重塑食品产业链并推动社会共治 需坚守安全底线、强化科技创新和深化社会共治 [3] - 我国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25项 覆盖340余种食品类别和2万余项指标 今年新发布126项标准和标准修改单 [6] - 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推动数字标签应用 解决食品标签信息不透明问题 [6] - 北京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通过综合施策建设更严格的安全工作体系 [4] 企业技术创新与实践 - 中粮集团将食品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 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路风险管控机制 [6] - 蒙牛集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 搭建全产业链数字质量管理体系 [6] - 美团通过数据挖掘和AI算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 核心为透明共建共治 [7] - 康师傅建立三道食品安全防线 涵盖工厂品管、品保监督和前瞻研究稽核 [7]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肯德基食物驿站覆盖全国逾180座城市和约1050家门店 将余量食物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 [8] - 中国经济网启动制止餐饮浪费志愿服务项目 组织青少年志愿者进行文明督导 [8] - 费列罗中国实施食品安全零风险战略 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路质量管理 [9][10] - 西凤酒通过标准化和数字化管理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同时传承非遗酿造技艺 [10] 产业协同与标准建设 - 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举办十六届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标准完善 [2] - 媒体在食品安全中发挥三大作用:增强社会信心、凝聚共识和推动共治 [3] - 专家建议通过科技赋能、产业责任和共治共享应对食品安全挑战 [5][6] - 乳企建立全产业链风险管控体系 覆盖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全环节 [10]
中粮集团王浩杰:全产业链守护“舌尖安全”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8:20
公司食品安全战略 - 公司将食品安全定位为生命线工程、核心竞争力工程、品牌工程和社会责任工程 [1] - 公司设立食品安全"6条红线"要求全员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保护 [1] - 公司持续推进农粮食品主业发展 定位为优质产品创造者、舌尖安全守护者和人民美好生活服务者 [4] 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 - 公司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以增强产业链安全性与韧性 [3] - 建立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预警食品安全风险 [3] - 建立消费洞察平台抓取分析消费者需求以促进质量改进提升 [3] 风险管控具体措施 - 产业链层面制定27个《产业链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大纲》形成风险管控措施矩阵确保各环节无缝链接 [3] - 工厂层面细化《风险管控清单》实施日管控、周排查和月调度确保措施下沉到最小单元 [3] - 建立精准化检验体系实施实验室"五统一五达标"管理拥有4家国家级检测中心 [3] 数智化转型发展 - 公司提出"数智中粮"战略积极引领农粮行业数智化转型 [4] - 建立网格化检查体系实施"一书一函一清单"制度 [3] - 实施差异化考核评价创新食品安全风险指数通过产业链静态风险加管理动态风险定期评价食品安全风险 [3]
2025服贸会 | 从“制造”到“品牌” 中国食品工业的升维之路
北京商报· 2025-09-10 23: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食品工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升级 聚焦政策引领 传承创新和国际化三大维度 [1] - 食品工业通过文创融合 健康化与数智化转型及海外市场拓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9] 政策端引领:食品工业+文创 - 休闲食品整体规模从2020年7845亿元扩大至2024年1009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6.5% 正式迈入万亿大关 [3] - 糖果巧克力占比从2020年15.2%降至2024年14.5% 但绝对规模仍增长 坚果 谷物 肉制品 果蔬等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 [3] - 故宫 敦煌等联名糖果溢价率达40%-60% 合作从商标授权向深度内容共创发展 [3] - 糖果季与《黑神话:悟空》合作推出联名款礼盒 预计带动相关市场增长30% [3] - 马大姐食品与故宫宫苑打造联名产品"宫廷酥点"系列 结合故宫文化提升产品美学与情感体验 [4] - 美团闪购休食品类高速增长 好想来合作第4个月月度订单激增至近200万单 [4] - 美团闪购与徐福记联合营销打造"财神骑手"爆款 实现品牌声量与销量同步提升 [4] 传承与创新并重 - 休闲食品行业强化"减盐 减糖 减油"技术创新 在天然甜味剂替代 微胶囊盐分缓释和油脂替代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5] - 通过添加天然食品组分 功能性配料提升健康价值 综合利用"减"和"加"双轮驱动提升产品健康效益 [5] - 休闲食品前处理智能化设备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 未来将向全程智能化和无人化迈进 [5] - 马大姐品牌三项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留传统糖果品类同时推出低糖花生酥糖减糖高达97% [6] - 徐福记连续12年每年研发投入近2亿元 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健康零食联合研究中心 从成分减法 营养加法 加工工艺三方面发力 [6] - 徐福记牵头成立未来生物食品创新联合体 推进智能制造 销售深度分销 物流管理数字化 [6] 国际市场谋机遇 - 徐福记连续三年海外市场翻倍增长 外销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 2024年11月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糖果品牌馆 [7] - 旺旺集团"大作战"软糖五年推出超7种口味 通过持续包装设计和营销创新在日本市场实现突破 [7] - 旺旺产品已遍布64个国家和地区 越南工厂建立成为全球化运营关键支点 [7] - 中粮糖业等制糖企业在越南等东盟国家建立规模化原料基地 探索"国外种蔗+国内制糖"国际合作模式 [8]
从“制造”到“品牌”,中国食品工业的升维之路
北京商报· 2025-09-10 23:1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整体规模从2020年7845亿元扩大至2024年1009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6.5% 正式迈入万亿大关 [2] - 糖果巧克力作为休闲食品重要细分品类 占比从2020年15.2%降至2024年14.5% 但绝对规模仍保持增长 [2] - 坚果业 谷物类 肉制品类 果蔬类等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 [2] 政策与文创融合 - 食品工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为传统糖果企业新发展方向 [2] - 故宫 敦煌等文化IP联名糖果溢价率达40%-60% 合作从商标授权向深度内容共创发展 [2] - 糖果季与《黑神话:悟空》合作推出"齐天揽月"礼盒 预计带动相关市场增长30% [2] 品牌创新案例 - 马大姐食品与故宫宫苑打造联名"宫廷酥点"系列 将糖果打造为美学与情感体验载体 [3] - 马大姐品牌推出低糖花生酥糖减糖高达97% 采用高油酸花生满足健康需求 [6] - 徐福记连续12年每年研发投入近2亿元 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健康零食联合研究中心 [6] 技术创新方向 - 休闲食品行业强化"减盐 减糖 减油"三减技术创新 在天然甜味剂替代 微胶囊盐分缓释和油脂替代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4] - 通过添加天然食品组分和功能性配料提升产品健康价值 采用减和加双轮驱动提升健康效益 [4] - 干制 烤制和腌制等前处理智能化设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 向全程智能化和无人化迈进 [4] 渠道拓展 - 即时零售推动休食品类高速增长 下沉市场渗透率提升 四线及以下城市展现增长空间 [3] - 好想来与美团闪购全面合作第4个月 月度订单激增至近200万单 [3] - 美团闪购与徐福记打造"财神骑手"现象级爆款 实现品牌声量与销量同步提升 [3] 国际化发展 - 徐福记连续三年海外市场实现翻倍增长 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 2024年11月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糖果品牌馆 [7] - 旺旺集团"大作战"软糖五年推出超7种口味 产品已遍布64个国家和地区 [7] - 中粮糖业等企业在越南等东盟国家建立规模化原料基地 探索"国外种蔗+国内制糖"国际合作模式 [8] 传统文化传承 - 马大姐品牌三项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包括谷物糖 酒糖霜和酥糖制作匠心技艺 [5] - 老字号品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机结合 既坚持传统情怀又满足现代健康需求 [6]
2025服贸会|从“制造”到“品牌”,中国食品工业的升维之路
北京商报· 2025-09-10 23:0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休闲食品整体规模从2020年7845亿元扩大至2024年1009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6.5% 正式迈入万亿大关 [3] - 糖果巧克力品类占比从2020年15.2%降至2024年14.5% 但绝对规模仍增长 坚果、谷物、肉制品、果蔬等品类均实现稳健增长 [3] 政策与文创融合 - 食品工业通过文化IP合作实现溢价提升 故宫、敦煌等联名糖果溢价率达40%-60% [3] - 糖果企业与《黑神话:悟空》推出联名款"齐天揽月"礼盒 预计带动相关市场增长30% [3] - 马大姐食品与故宫宫苑打造"宫廷酥点"系列 结合包装、命名及文化寓意提升产品价值 [4] 健康化与技术创新 - 行业强化"减盐、减糖、减油"技术创新 在天然甜味剂替代、微胶囊盐分缓释和油脂替代技术取得突破 [5] - 通过添加天然功能组分提升健康价值 采用"减"和"加"双轮驱动提升产品健康效益 [5] - 马大姐品牌推出低糖花生酥糖减糖率达97% 并采用高油酸花生原料满足健康需求 [6] 数字化与渠道拓展 - 休闲食品前处理智能化设备如干制、烤制和腌制装备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未来向全程智能化发展 [5] - 即时零售推动休食品类高速增长 美团闪购合作好想来品牌第4个月月度订单激增至近200万单 [4] - 美团闪购与徐福记联合营销打造"财神骑手"爆款 实现品牌声量与销量同步提升 [4] 企业研发与创新 - 徐福记连续12年年研发投入近2亿元 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健康零食联合研究中心 聚焦成分减法、营养加法及加工工艺 [6] - 牵头成立未来生物食品创新联合体 联合上下游企业与高校推进智能制造、分销及物流数字化 [6] 国际化发展 - 徐福记海外市场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产品覆盖全球60余国 2024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糖果品牌馆 [7] - 旺旺集团"大作战"软糖在五年间推出超7种口味 通过包装和营销创新切入日本市场 产品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 [7] - 中粮糖业等企业在越南等东盟国家建立规模化原料基地 探索"国外种蔗+国内制糖"国际合作模式 [8]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 - 马大姐食品三项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留传统品类如大虾酥 同时结合现代健康需求创新 [6] - 行业通过融合文化创意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跃升 以文创赋能品牌价值及全球化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