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芯国际(00981)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通(深)净买入64.01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22:49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30日恒生指数上涨0.87%,收于26855.56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全天合计净买入154.80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491.07亿港元 [1] 港股通渠道成交分布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为968.29亿港元,成交净买入90.79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为522.78亿港元,成交净买入64.01亿港元 [1] 沪市港股通活跃个股 - 阿里巴巴-W成交额最高,达88.49亿港元,净买入额为15.09亿港元,股价上涨2.08% [1]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为43.10亿港元,净买入6.56亿港元,股价上涨3.99% [1][2]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为32.83亿港元,净买入8.11亿港元,股价上涨0.45% [1][2] - 优必选为净卖出金额最多个股,净卖出0.47亿港元,但收盘股价上涨8.98% [1] 深市港股通活跃个股 - 阿里巴巴-W成交额居首,达50.56亿港元,净买入21.20亿港元,股价上涨2.08% [2]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为33.06亿港元,但出现净卖出0.04亿港元,股价上涨3.99% [2] - 小米集团-W成交金额为20.30亿港元,净买入3.39亿港元,股价上涨0.84% [2] 其他重点成交活跃股 - 华虹半导体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分别净买入2.31亿港元和7.04亿港元,股价大幅上涨10.96% [2] - 盈富基金在沪市港股通净买入14.33亿港元,股价上涨1.03% [2] - 快手-W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分别净买入2.80亿港元和3.43亿港元,股价上涨7.22% [2] - 美团-W在沪市和深市港股通分别净买入1.94亿港元和2.72亿港元,股价上涨1.65% [2]
港股通9月30日成交活跃股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22:47
市场整体表现 - 9月30日恒生指数上涨0.87% [1] - 南向资金全天合计成交金额为1491.07亿港元,其中买入成交822.94亿港元,卖出成交668.14亿港元,合计净买入金额154.80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成交金额968.29亿港元,净买入90.79亿港元;港股通(深)成交金额522.78亿港元,净买入64.01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最高,达139.05亿港元,股价上涨2.08% [1][2] - 中芯国际成交额76.16亿港元,小米集团-W成交额51.22亿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股价表现突出,当日上涨10.96% [2] 南向资金净买入情况 - 当日净买入个股共9只,阿里巴巴-W净买入额居首,为36.29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净买入14.33亿港元,腾讯控股净买入11.34亿港元 [1] - 从连续性看,阿里巴巴-W获连续28天净买入,其间合计净买入816.85亿港元;腾讯控股连续5天净买入,合计71.84亿港元;小米集团-W连续3天净买入,合计26.56亿港元 [2] 南向资金净卖出情况 - 优必选为净卖出金额最多个股,净卖出0.64亿港元,该股收盘股价上涨8.98% [1] - 晶泰控股遭净卖出3886.90万港元,地平线机器人-W遭净卖出1.01亿港元 [1][2]
中芯国际(688981) - 港股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30 19:31
股份数据 - 2025年9月12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5,999,687,426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5,999,687,426股[3] - 9月15 - 29日多次因股份计划发行新股,涉及不同数量及发行价[3][4][5][6][7] - 9月22 - 30日多次根据股份计划授予参与人股份奖励或期权,涉及不同数量及价格[6][7][8] - 9月12日开始时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999,562,549股,库存0股,总数1,999,562,549股[8] - 9月30日结束时已发行或库存股份结存6,000,146,599股,赎回/回购股份0股[8] - 9月30日其他变动为0% [10] 公司相关要求 - 公司确认股份发行等获董事会授权,遵守规定并收款[12] - 公司需履行上市先决条件,满足证券上市买卖函件条件[15] - 需填相关报表期终结存日期等内容[16][18]
硬科技上市潮涌:谁是下一个寒武纪?|《财经》封面
搜狐财经· 2025-09-30 19:05
硬科技企业上市趋势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A股已有70家企业完成IPO,其中硬科技企业占比近六成[3] - 硬科技企业IPO家数达到41家,占IPO总数的58.57%,融资金额为340.65亿元,占比达50.69%[9] - 港股市场上,生物制药、医疗设备、软件服务等科技行业占据今年港股IPO数量前三,生物制药公司有11家登陆港股[10] - 截至9月18日,A股共有296家公司等待IPO上市,其中硬科技企业达200家,占比67.57%,拟融资金额1854.85亿元,占总拟融资金额的64.94%[13] - 电子行业以11.54万亿元的总市值首次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市场第一大行业[36] 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 科创板"1+6"新政落地和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启用,拓宽了未盈利科技企业的上市路径[4]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已助力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融资超2000亿元,其中四成(22家)已实现盈利[20] - 港交所通过18A章及科企专线,为未盈利、无收入创新药企打开融资通道,截至8月底处理24家18A章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请和12家18C章特专科技企业递表[23] - 深交所正式启用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允许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新增受理企业中超六成来自半导体、AI、生物医药领域[26] - 2025年5月国新办提出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简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批周期[21] 资本市场结构变化 -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6]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6] - 科创板开板六年来累积支持589家硬科技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16] - 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4家,较开市之初增加逾3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16] - 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幅超过30%,创业板指和科创综指从6月开始短短三个多月涨幅分别超过50%及40%[8] 机构参与与市场效应 - 自科创板设立以来,头部券商依托投行与投资联动模式,累计助力超138家科创企业完成IPO[28] - 重仓持有寒武纪的公募基金数量从2020年末的220只增至2025年6月底的397只,持股总市值从1.89亿元飙升至378.97亿元[31] - 8月上市新股的首日平均涨幅达到266.43%,每家新股首日涨幅均超过120%[38] - 券商不断加大硬科技拟IPO企业的项目储备数量,重点筛选储备具有较强科技创新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8] - 58%的全球家族办公室受访者预计科技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跑赢大盘,86%的家办已布局人工智能领域[37] 行业领域与代表性企业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41家拟IPO数量居首,拟融资金额771.28亿元[13][16] - 人工智能GPU芯片企业摩尔线程、沐曦股份以及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备受市场关注[13] - 寒武纪在8月单月涨幅翻倍,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登顶A股新"股王"[8] - 智能影像全球龙头影石创新登陆科创板后股价一度大涨超6倍[9] - 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赴港上市成为2021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行业IPO项目[10]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3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9:02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2025年9月30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88.49亿元)、中芯国际(43.10亿元)、腾讯控股(32.83亿元) [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盈富基金(+14.33亿元)、阿里巴巴-W(+15.09亿元)、腾讯控股(+8.11亿元) [2] - 沪港通南向成交活跃公司包括小米集团(30.92亿元)、华虹半导体(26.42亿元)、美团-W(20.80亿元) [2] 深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2025年9月30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50.56亿元)、中芯国际(33.06亿元)、小米集团-W(20.30亿元) [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公司为阿里巴巴-W(+21.20亿元)、华虹半导体(+7.04亿元)、快手-W(+3.43亿元) [2] - 深港通南向成交活跃公司包括腾讯控股(14.00亿元)、晶泰控股(10.40亿元)、美团-W(10.25亿元) [2] 重点公司交易表现 - 阿里巴巴-W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达139.05亿元,合计净买入额36.29亿元 [1][2] - 中芯国际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额76.16亿元,沪港通净买入+6.56亿元,深港通净卖出4229.85万元 [1][2] - 腾讯控股在沪港通成交32.83亿元净买入+8.11亿元,在深港通成交14.00亿元净买入+3.23亿元 [1][2]
图解丨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154亿港元,加仓阿里、小米和华虹半导体
格隆汇APP· 2025-09-30 18:54
南下资金净买入概况 - 南下资金当日净买入港股总额为154.8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已连续28个交易日净买入阿里巴巴-W,累计净买入金额达789.8389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已连续3个交易日净买入小米集团-W,累计净买入金额为26.5616亿港元 [1] 个股净买入金额 - 阿里巴巴-W获得最大单日净买入36.29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获得单日净买入14.33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获得单日净买入10.55亿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获得单日净买入9.34亿港元 [1] - 快手-W获得单日净买入6.22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获得单日净买入6.13亿港元 [1] - 美团-W获得单日净买入4.66亿港元 [1] - 地平线机器人-W获得单日净买入1.01亿港元 [1]
中芯国际因认股权获行使合计发行33.95万股
智通财经· 2025-09-30 18:53
中芯国际(00981)发布公告,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根据2014以... 中芯国际(00981)发布公告,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根据2014以认股权计划(于2013年6月13日获采 纳)合计发行33.95万股。 于2025年9月30日,非本公司董事因行使根据2014以股支薪奖励计划(于2013年6月13日获采纳)所授予的 受限制股份单位而发行的8.54万股普通股股份。 于2025年9月30日,非本公司董事因行使根据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23年6月28日获采纳)所授予的限 制性股票单位而发行的3.43万股普通股股份。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
中芯国际(00981)因认股权获行使合计发行33.95万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8:42
于2025年9月30日,非本公司董事因行使根据2024年股份奖励计划(于2023年6月28日获采纳)所授予的限 制性股票单位而发行的3.43万股普通股股份。 智通财经APP讯,中芯国际(00981)发布公告,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30日,根据2014以认股权计划(于 2013年6月13日获采纳)合计发行33.95万股。 于2025年9月30日,非本公司董事因行使根据2014以股支薪奖励计划(于2013年6月13日获采纳)所授予的 受限制股份单位而发行的8.54万股普通股股份。 ...
中芯国际(00981)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30 18:31
FF305 翌日披露報表 (股份發行人 ──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股份購回及/或在場内出售庫存股份) 表格類別: 股票 狀態: 新提交 公司名稱: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30日 如上市發行人的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出現變動而須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主板上市規則》」)第13.25A條 /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GEM證券 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第17.27A條作出披露,必須填妥第一章節 。 | 第一章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 是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981 | 說明 | 港股 | | | | | A.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 |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變動 | 庫存股份變動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事件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 目 | 佔有關事件前 ...
9月全球资产表现一览,谁是最大赢家?
格隆汇· 2025-09-30 18:29
A股与港股市场9月领涨板块 - 贵金属板块表现最为突出,国际金价创历史新高带动相关概念股走强,A股西部黄金涨幅超过50%,晓程科技、中金黄金、湖南白银等涨幅在30%以上,港股珠峰黄金、灵宝黄金、潼关黄金等年内涨幅超过3倍,部分个股从年低点至最高价最大涨幅超过10倍 [3][4] - 电池产业链估值修复,固态电池量产与储能市场需求爆发成为驱动力,固态电池中试线落地已为设备公司带来订单,储能装机量预期增速提高与“反内卷”政策合力改变产业链盈利预期 [5][8] - 风电行业需求回暖且盈利预期改善,上半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51.4吉瓦,同比增加99%,新增招标71.9吉瓦,同比增加9%,风机涨价订单启动交付及海外出货占比提升推动盈利修复 [9] - 半导体板块集体领涨,人工智能发展对AI芯片、高速光模块、HBM及先进封装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国产半导体技术突破频传提振市场情绪,龙头公司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股价大幅上涨 [10][12] A股与港股市场9月领跌板块 - 军工板块成为跌幅最大的热门板块,近70只军工股月内几乎无一上涨,此前大涨的北方长龙、长城军工本月最大回撤幅度均超过40% [13] - 银行股持续回调,38家上市银行连跌三月,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近十股期间累计回调超过20%,因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导致资金从银行撤出转向其他热门赛道 [14][15] - 食品饮料板块持续低迷,月内最大跌幅超16%,白酒方面8月烟酒社零数据同比下滑2.3%,中秋国庆双节动销承压,零食板块回调幅度达5.8% [17][19] - 创新药板块剧烈分化,部分此前涨幅显著的个股开始回调,A股博瑞医药月内下跌38.01%,舒泰神下跌34.36% [22][24] - 传统消费板块如旅游、休闲食品、家电等缺乏关注度,多数板块月内整体跌幅接近或超过10%,西藏旅游20日跌幅达27.84% [25][26] 中美科技巨头市场表现 - 港股科技巨头表现亮眼,阿里巴巴月内股价涨幅达52.98%,市值增加1.5万亿港元,腾讯控股上涨11.15%,市值突破6万亿港元,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百度等月度涨幅超过30% [28][29] - 美股科技巨头多数上涨,特斯拉月内涨幅达32.75%,市值增加近4千亿美元,苹果上涨9.6%,谷歌上涨超过14%,台积电上涨18.77%,标普500指数9月累计上涨3.11%,创2010年以来最佳9月表现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