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君实生物(01877)
icon
搜索文档
君实生物收盘下跌2.63%,最新市净率5.14,总市值288.61亿元
金融界· 2025-05-07 18:54
公司基本面 - 5月7日收盘价29.28元,下跌2.63%,市净率5.14,总市值288.61亿元 [1] - 2025年一季报显示15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12家,合计持股1.85亿股,持股市值55.71亿元 [1] - 主营业务为新药研发及相关技术转让服务,主要产品包括特瑞普利单抗等12种创新药 [1] - 拥有175项授权专利(境内129项/境外46项),覆盖新药蛋白结构、制备工艺等核心领域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01亿元,同比增长31.46% [1] -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收窄17.01% [1] - 销售毛利率高达81.24% [1] 行业对比 - 公司PE(TTM)-23.41,显著低于行业平均57.27和行业中值38.99 [2] - 市净率5.14低于行业平均9.66但高于中值2.81 [2] - 总市值288.61亿元超过行业平均181.27亿,在可比公司中排名靠前 [2]
40%退货率,卖到海外的国产创新药遭遇“分手”危机?
36氪· 2025-04-29 09:17
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现状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药企全球授权交易已超20笔,包括罗氏10亿美元合作信达生物、乐普生物12亿美元ADC合作等[2] - 2023年百利天恒与BMS达成84亿美元天价协议,首付8亿美元,推动公司净利增长575%至37.08亿元[2] - 映恩生物成立六年通过license-out累计交易超60亿美元,港交所上市首日涨幅达113%创纪录[2] License-out交易风险与终止情况 - 2020年完成的62起交易中40%已终止(25起),2021-2022年退货率约20%[5] - 典型终止案例包括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石药集团ADC项目EO-3021等[5] - 2023年中国创新药里程碑达成率仅22%,后期阶段达成率更低[9][11] 交易终止核心原因 - 临床数据不及预期:石药Claudin18.2 ADC美国I期ORR仅22.2%,较初期47.1%大幅下降[6] - 管线同质化竞争:默沙东退回科伦博泰SKB315因全球已有4款同类产品进入III期[7] - 买方战略调整:Coherus收购后终止君实生物TIGIT项目以优化资源分配[7] - FDA政策变化:信迪利单抗因仅基于中国临床数据被拒,礼来退回信达生物[8] 终止交易的影响 - 石药集团Claudin18.2 ADC仅获2700万首付(占总额2.3%),11.68亿里程碑款落空[11] - 天境生物终止CD47合作后砍管线至3条,暂停CD73单抗开发[12] - 市场信心受损导致后续融资困难,需优异临床数据才可能重启合作[12] NewCo模式兴起 - 2024年通过NewCo模式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54%[12] - 康诺亚半年完成3笔NewCo交易,潜在总额11.4亿美元占营收95%[14] - 与License-out相比,NewCo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利益长期化,含股权收益[13] 行业趋势与建议 - 2024年1-11月BD首付款62.73亿美元,超直接融资额(39.77亿)近一倍[17] - 成功出海需具备全球领先研发进度、优质临床数据或显著商业前景[18] - 早期管线交易风险极高,辉瑞等MNC临床成功率不足5%[15]
君实生物一季度减亏 2020年上市即巅峰两募资共8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5:36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01亿元,同比增长31.46% [1][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亿元,上年同期为-2.83亿元 [1][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33.12万元,上年同期为-3.77亿元 [1][3] - 2024年营业收入19.48亿元,同比增长29.67% [3][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1亿元,上年同期为-22.83亿元 [3][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34亿元,上年同期为-20.05亿元 [3][4] 研发投入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合计3.51亿元,同比增长26.89% [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70.03%,上年同期为72.55% [3] 历史财务数据 - 2016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3.91万元、5449.98万元、292.76万元、7.75亿元、15.95亿元、40.25亿元、14.53亿元、15.03亿元 [4] - 2016年至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5亿元、-3.17亿元、-7.23亿元、-7.47亿元、-16.69亿元、-7.21亿元、-23.88亿元、-22.83亿元 [4] 上市及融资情况 - 2020年7月15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数量8713万股,发行价格55.50元/股 [5]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报220.40元 [6] - 首发募集资金总额48.3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44.97亿元 [6]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7000万股,发行价格53.9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7.77亿元 [7]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86.13亿元 [8]
关税战下的医药政策:全球最大的创新药市场正在剧变
新财富· 2025-04-28 15:31
美国对进口药品的国家安全调查 - 美国商务部启动对进口药品的国家安全调查,覆盖成品仿制药、原研药及关键药用成分,属于特朗普政府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的关税调查的一部分 [3] - 调查预计270天内公布结果,可能赋予特朗普政府对进口药品和原料药征收关税的权力,对中国等主要药品出口国影响显著,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及成本上升 [3] - 分析师预计,若对中国API征收10%关税,仿制药企业利润将下跌2%-3%,创新药利润下跌更严重 [4] 特朗普政府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 特朗普政府核心目标是强化美国医药产业独立性,减少外部供应链依赖,推动产业链本土化 [6] - 4月8日起对进口药品实施对等关税,虽大部分药品被纳入豁免名单,但生物医药中概股4月9日集体下跌,再鼎医药、百济神州跌幅超9%,药明康德、药明合联跌幅达7.6% [7] - 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药品约60亿美元,主要为抗生素、抗病毒及心血管药物等基础药物,关税扩大将推高成本并冲击本土生产商 [7] 美国药企的本土化投资 - 诺华宣布未来五年在美国投资230亿美元,新建7家工厂并扩建3家既有工厂,覆盖原料药、生物制剂及医疗器械产能 [7] - 阿斯利康计划投资35亿美元,默沙东未来四年累计投资80亿美元,强生承诺新增投资550亿美元,礼来宣布至少投资270亿美元,推动制造回流 [7] - 特朗普政府推出研发税收优惠,鼓励药企加大本土研发投入,但限制特定国家使用关键基因数据库(如dbGaP和AnVIL)给中国创新药企带来研发障碍 [7] 特朗普两届任期的医疗政策对比 - 第一任期(2017-2021年)以削弱联邦干预为核心,取消《平价医疗法案》个人强制保险罚款条款,削减Medicaid资金,推出"最惠国定价"模式和药品再进口政策 [9] - 第二任期(2025年至今)深化市场驱动,收缩医保覆盖范围,取消拜登时期医保补贴政策,重启"最惠国定价"模式,简化FDA审批程序 [10] - 两届政策均强调降低政府干预和鼓励市场竞争,但伴随医保覆盖减少和低收入群体保障下降等负面效应 [10] 特朗普与拜登医疗政策差异 - 特朗普政府强调市场自由化,弱化《平价医疗法案》,拜登政府则强化ACA,扩大医保补贴和Medicaid覆盖面 [12] - 特朗普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如最惠国定价)降低药价,拜登政府通过《降低通胀法案》授权联邦政府直接谈判药价 [15] - 特朗普政府简化药械审批流程,拜登政府强化监管职能,增加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和少数族裔医疗公平性 [15]
新版国家卫生监督抽查计划发布,首次明确打击网络“医托”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07:26
监管政策更新 - 国家疾控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新增互联网诊疗、精神卫生等监管领域,首次明确打击网络"医托"等新型违法行为 [1] - 监管升级针对网络"医托"隐蔽性强、干扰医疗秩序的特点,配合互联网诊疗监管有望净化医疗网络空间 [1] 新药获批动态 - 信达生物与奥赛康合作的第三代EGFR TKI药物奥壹新®(利厄替尼片)获NMPA批准,用于EGFR突变阳性NSCLC成人患者一线治疗 [2] - 该药物是目前唯一获批的以萘胺结构为基础的第三代EGFR-TKI,适应证从后线拓展至一线使临床适用患者群体扩大 [2] - 辉瑞英立达®(阿昔替尼片)联合君实生物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获批,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的晚期肾癌一线靶免联合治疗方案 [4] - 该联合疗法获批标志着中国晚期肾癌治疗进入靶免联合时代,改变了此前以单一靶向药物为主的治疗策略 [4] 行业监管事件 - 仙琚制药涉嫌通过垄断协议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拟被罚没1.95亿元 [3] -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确认案件仍在处理阶段,尚未作出正式决定 [3] - 原料药价格垄断行为会干扰药品市场正常秩序,事件反映监管部门对医药行业反垄断的重视程度 [3]
君实生物(01877) - 2025 Q1 - 季度业绩
2025-04-25 21:17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6%[8][11]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5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7.02%[8] - 净亏损为2.6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3.4%[2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股,同比改善17.2%[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9%,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8]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为459.37万元人民币[10] 成本和费用表现 - 研发投入为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9%[8] - 研发费用为3.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9%[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0.03%,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4.69亿元,同比增长8.2%[26] - 支付给职工现金2.93亿元,同比增长1.3%[26] 核心业务表现 -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4.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72%[15]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16]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3.12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93.54%[8][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243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负3.77亿元改善93.5%[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03亿元,同比增长101.2%[2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销售商品收到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8%[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4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负7327万元扩大366.2%[26] - 投资支付现金6.4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06万元大幅增加2489.2%[2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8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2亿元下降68.3%[26]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14.22亿元,同比增长11.3%[2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5.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5.49亿元减少44.9%[2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合计30.22亿元人民币[15] - 货币资金从25.022亿元人民币微增至25.218亿元人民币[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4.305亿元人民币增至5.006亿元人民币[19] - 应收账款从5.098亿元人民币降至3.986亿元人民币[19] - 存货从5.845亿元人民币小幅增至5.891亿元人民币[19] - 预付款项从1.998亿元人民币增至2.121亿元人民币[19] - 其他应收款从3,644万元人民币降至1,594万元人民币[19] - 流动资产总额从42.838亿元人民币略降至42.550亿元人民币[19]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达9.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20] - 短期借款增至9.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20]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至6.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0%[20] - 合同负债大幅增至1.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8.3%[20] - 总资产为108.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07%[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6.2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4.10%[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5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20] 其他重要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9,429户[13] - 公司不适用2025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的调整要求[27]
君实生物:2025一季报净利润-2.35亿 同比增长16.96%
同花顺财报· 2025-04-25 20:12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4元,较2024年同期的-0.29元改善17.24% [1] - 每股净资产为5.7元,同比下降18.22%,主要因2024年同期基数较高(6.97元) [1] - 每股公积金保持稳定,2025年一季度为15.64元,同比微增0.13%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恶化至-10.73元,同比降幅达13.19% [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5%至5.01亿元,显示业务规模持续扩张 [1]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35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亏16.96% [1] - 净资产收益率为-4.09%,较2023年同期(-5.92%)有所改善但弱于2024年同期(-4.04%)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比例57.41%,较上期减少439.2万股 [2] - HKSCC NOMINEES LIMITED保持最大股东地位,持股22.29%未变动 [3]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505.06万股,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86.91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52.77万股,持股比例升至1.52% [3] - 其余主要股东(熊俊、上海檀英投资等)持股数量均未发生变化 [3] 利润分配政策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未提出分红或转增股本方案 [4]
君实生物(688180)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5 2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6%[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1.5%,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808亿元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006亿元[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同比减少17.0%,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830亿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349亿元[17] - 基本每股收益改善17.2%,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0.29元/股改善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0.24元/股[1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合计3.51亿元人民币,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0.03%,同比增长26.89%[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9%,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763亿元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506亿元[17]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8%,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916亿元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257亿元[17]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46.9%,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396亿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408万元[1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33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93.5%,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766亿元改善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433万元[2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366.4%,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7327万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416亿元[2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68.3%,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2.198亿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868亿元[2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44.9%,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45.494亿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5.067亿元[21] 核心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4.47亿元,同比增长约45.72%[10] - 特瑞普利单抗12项适应症在中国内地获批,其中10项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1] - 特瑞普利单抗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获批上市,并与LEO Pharma达成欧洲分销合作[11] -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用于治疗COVID-19的适应症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常规批准[12]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合计30.22亿元[10]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25.2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01亿元[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为3.9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10亿元下降[13] - 2025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为9.4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78亿元增加[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长期借款为17.6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80亿元减少[14] - 2025年3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05.7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3.41亿元扩大[14] - 公司总资产为108.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07%[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56.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0%[4] 股东结构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9,429户,其中A股股东29,420户,H股股东9户[8][9] - 前十大股东中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比例最高,达22.25%[8] 其他财务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9%,较上年同期减少0.05个百分点[3]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459.37万元人民币,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和政府补助[5]
君实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35亿元
快讯· 2025-04-25 19:3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5.01亿元,同比增长31.46% [1] - 净亏损2.3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2.83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1]
君实生物(0187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16:5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约为人民币19.4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30%[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至人民币12.82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9.99亿元或约44%[8]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达人民币19.48亿元,同比增长约30%[16] - 2024年公司持有人应占亏损大幅缩窄,财务状况稳健[1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4.49亿元,较2023年增长73.5%[13]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1.30元,较2023年缩窄44%[13] -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下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9.48亿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15] -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下公司毛利为人民币15.15亿元,高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5] - 公司2024年收入达19.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66%[25]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28元,较2023年的2.28元改善43.9%[11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4年研发开支总额约为人民币12.7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4%[8] - 研发开支约为人民币12.75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6.62亿元或约34%[104] - 临床研究及技术服务开支约为人民币7.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9%[104] - 员工薪金及福利开支约为人民币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1%[104] - 折旧及摊销开支约为人民币860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31%[104] - 其他经营开支约为人民币5300万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约24%[104]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为人民币985百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员工薪金及福利开支492百万元(+13%),营销及推广开支460百万元(+21%),其他经营开支33百万元(+15%)[106]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548百万元,同比减少2%,其中行政员工成本211百万元(-13%),折旧与摊销开支140百万元(+19%),日常运营开支111百万元(+11%),其他杂项开支86百万元(-4%)[107] 核心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拓益®国内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15.0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约66%[7] - 核心产品拓益®国内销售收入达人民币15.01亿元,同比增长66%[16] -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2024年国内市场销售收入约15.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26] - 截至报告期末,特瑞普利单抗已在全国近6000家医疗机构及超过3000家专业药房销售[26] - 特瑞普利单抗在中国内地获批11项适应症,其中10项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7][30] - 2024年新增3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3年版),2024年11月新增4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年版)[27] - 拓益®新增4项适应症于2024年11月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其在中国内地获批的10项适应症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11] - 拓益®新增4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已有10项获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56] - 拓益®已累计在全国近6000家医疗机构及超过3000家专业药房及社会药房销售[56] 国际化进展 - 特瑞普利单抗(美国商品名:LOQTORZI®)于2023年10月获得FDA批准上市,是美国首个用于治疗鼻咽癌的药物[9] -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顺铂/吉西他滨用于鼻咽癌治疗的上市许可申请于2024年10月获得PPB批准,成为中国香港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9] - 特瑞普利单抗(欧洲商品名:LOQTORZI®)的上市许可申请于2024年9月获得EC批准,成为欧洲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10] - 特瑞普利单抗于2024年11月获得英国MHRA核准签发的上市许可,成为英国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11] - 特瑞普利单抗于2023年10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24年1月正式在美国市场销售[31] - 特瑞普利单抗2024年1月在新加坡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HSA受理并获优先审评认定,2025年3月获批成为新加坡首个鼻咽癌免疫治疗药物[31] - 特瑞普利单抗2024年7月获CHMP积极意见,2024年9月获EC批准在欧盟27国及冰岛、挪威、列支敦士登上市[31] - 特瑞普利单抗2024年11月获MHRA批准在英国上市,成为英国首个鼻咽癌治疗药物[31] - 特瑞普利单抗2024年9月及11月分别在印度和约甸获批上市,2024年已在印度商业化销售[31]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全球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并在80多个国家达成商业化合作[33] - 2025年1月特瑞普利单抗在澳大利亚获批上市,成为当地首个鼻咽癌免疫治疗药物[35] - 特瑞普利单抗通过奥比斯项目在多个国家加速审批,成为首个纳入该项目的国产肿瘤药[31][35] - 特瑞普利单抗已在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欧盟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上市[57] - 公司与Hikma、Dr. Reddy's等合作伙伴在超过80个国家达成商业化合作[57] 研发进展 - 公司已有4款商业化药品(拓益®、君迈康®、民得维®以及君适达®),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超过20项在研药物处在临床前开发阶段[9] - 拓益®联合阿昔替尼用于中高危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的sNDA于2024年4月获得NMPA批准,是中国首个获批的肾癌免疫疗法[9] - 拓益®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III期临床研究(HEPATORCH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PFS和OS均达到预设优效边界,相应sNDA于2025年3月获得NMPA批准[10] - 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正在开展两项III期注册临床研究,针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19] - 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JS207处于临床II/III期研究阶段[19] - 公司全年开展92项临床研究,入组人数超过2,100人,产品期刊发表超过145篇,影响因子合计超过1,200分[25] - JS207联合依托泊苷及铂类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II/III期临床研究申请已于2025年3月获得NMPA批准[36] - JS125(靶向HDAC抑制剂)的IND申请于2024年9月获得NMPA批准,2025年1月在澳大利亚获得伦理批准开展联合探索[41] - JS212(重组人源化EGFR和HER3 ADC)的IND申请于2025年3月获得NMPA批准[41] - JS213(PD-1和IL-2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的IND申请于2025年2月获得NMPA批准[41] - JS207联合依托泊苷及铂类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II/III期临床研究已获NMPA批准[96] - JS203预计关键注册临床试验将于2025年启动[97] 生产基地和产能 - 上海临港生产基地目前产能达42,000升,支持商业化生产[20] - 公司苏州吴江生产基地已获得中国、美国、欧盟的GMP认证[20]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苏州众合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2024年7月获得HPRA颁发的《药品GMP证书》,特瑞普利单抗相关生产设施首次通过欧盟成员国GMP认证[11] - 苏州吴江生产基地拥有4,500升发酵能力,已获得中国、美国及欧盟的GMP认证[40] - 上海临港生产基地目前产能42,000升,已获得NMPA的GMP认证[40] 资金和财务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和金融产品余额合计约人民币29.17亿元[8]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和金融产品余额合计约29.17亿元人民币,资金储备充足[25] - 银行结余及现金和金融产品余额合计人民币2,917百万元,较2023年减少861百万元,金融产品公允价值为431百万元[109]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入1,017百万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1,443百万元,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出877百万元[109] - 2020年A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人民币4,497百万元,发行费用339百万元[110] - 创新药研发项目已动用资金1,216,655千元,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临港项目已动用700,000千元,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已动用824,509千元[111] - 超募资金已动用1,610,669千元,未动用190,509千元,原计划于2025年1月31日前悉数动用[111] - 2021年H股配售净额人民币2,104百万元,配售价每股70.18港元,共发行36,549,200股[113] - 公司2024年药物研发和管线扩充动用资金814百万元,占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的38.7%[114] - 公司2024年创新药研发项目已动用资金732百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19.5%[117] - 公司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增加至510百万元,同比增长6.3%[122] - 公司2024年逾期90天以上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08.99百万元,较2023年的8.39百万元增长1199.5%[124] - 公司2024年其他资产、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至719百万元,同比下降22.9%[126] - 公司2022年A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3745百万元,每股发行价53.95元[116] - 公司2024年君实生物科技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已动用资金223百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6.0%[117] - 公司2024年信贷亏损拨备为4.08百万元,较2023年的18.36百万元下降77.8%[123] - 公司2024年累计回购库存股815,871股,占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0.08%[119] - 按金总额从2023年的938,535千元降至2024年的719,073千元,降幅23.4%[127] - 预付款项中的即期部分从2023年的245,217千元降至2024年的199,825千元,降幅18.5%[127] - 可收回增值税的非即期部分从2023年的57,948千元激增至2024年的258,641千元,增幅346.5%[12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3年的1,706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1,548百万元,降幅9.3%[129] - 研发应计开支从2023年的408,516千元降至2024年的310,884千元,降幅23.9%[130] - 无抵押借款余额从2023年的1,703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1,884百万元,增幅10.6%[133] - 资本开支从2023年的2,011百万元降至2024年的984百万元,降幅51%[137] - 公司获得不超过8,000百万元的信贷额度支持生产经营[138] - 资本负债率为6.51%(2023年不适用)[139] - 银行借款总额从2023年的1,735,185千元增至2024年的2,874,281千元,增幅65.6%[136] 管理层和董事会 - 鄒建軍博士於2022年6月獲委任為首席執行官及總經理[157] - 首席执行官邹建军博士和联席首席执行官李聪先生负责公司业务发展和日常管理[197] - 董事会目前由14名董事组成,包括8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及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93]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成员超过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98] - 2024年2月28日李鑫博士由非执行董事调任执行董事[193] - 2024年6月21日冯辉博士退任非执行董事,杨悦博士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3] - 2024年12月20日酈仲賢先生和鲁琨女士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3] - 沈竞康博士于2024年10月21日逝世导致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暂时低于三分之一[198] - 董事会定期会议每年至少召开四次,需大多数董事参与[195] - 主席熊俊先生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单独会议[196] - 董事任期均为三年,届满后需股东重选[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