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01877)

搜索文档
全行业ETF涨幅第一的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涨超1.8%,汇宇制药-W涨超11%,机构:医药创新动能加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0:51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涨幅扩大至1% 上证指数涨0.18% 深证成指涨0.59% 创新药板块涨幅居前 [1]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涨1.82% 暂居Wind全行业ETF涨幅第一 溢折率0.32% 溢价交易明显 [1] - 成分股中 汇宇制药-W涨超11% 君实生物 信达生物 人福医药等多股跟涨 [1] - 6月26日至7月2日 资金累计净流入创新药ETF天弘超3700万元 [1] 产品特点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横跨沪深港三地的创新药ETF 且是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的ETF产品 [1] - 恒生沪深港创新药5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累计权重超60% 包含信达生物 百济神州 药明生物等A股稀缺优质标的 [1]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配置了场外联接基金(A类:014564 C类:014565) [1] 行业观点 -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 医药创新动能加速 拥抱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将是下半年相对更有确定性的布局方向 [2] - 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将迎来回报 有望带动板块稳步向上 建议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进行布局 [2] - 创新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 数据和BD催化有望成为全年主线 在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双重提升的背景下 叠加行业重要会议集中发布数据 创新药biotech的催化剂事件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2] - 国内企业的双抗ADC TYK2抑制剂 GKA激动剂 泛KRAS抑制剂管线处于全球领先状态 [2]
★"第五套上市标准"蓄新能 科创板制度包容性不断提升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9:56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实施成果 - 科创板开板6年来已有20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市 另有3家未盈利创新药企业通过红筹标准登陆 [1] - 第五套标准面向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 2024年证监会提出强化"硬科技"定位并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 [1] - 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的公司中19家自研45款药品获批 全部实现核心产品上市或申请受理 2024年合计营收142.10亿元(+44.17%) 其中4家营收超10亿元 [1] 代表性企业商业化进展 - 迪哲医药2024年销售收入3.60亿元(+294.24%) 其高瑞哲成为全球首个PTCL领域JAK1抑制剂 [2] - 艾力斯从上市零收入到营收突破35亿元 核心产品伏美替尼助力2年5个月实现"摘U" [3] - 神州细胞2024年营收25.13亿元 安佳因市占率居同类第一 上市5年获批5个产品并建成完整生产线 [4][5] 资本市场赋能创新生态 - 君实生物通过科创板累计融资80多亿元 推动临床项目开展并与全球机构建立合作 [2][3] - 盟科药业募资10.61亿元投入抗菌药研发 形成"研发-转化-再研发"闭环 [5][6] - 科创板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高位 促进产学研结合及国际竞争力提升 [4][6] 制度创新对企业影响 - 第五套标准打破传统盈利限制 为研发阶段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如百济神州等红筹企业受益 [1][2] - 上市后企业银行评级提升 债权融资渠道拓宽 支持生产基地建设等资本开支 [5] - 制度推动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优先 实现发展逻辑重构 [6]
医药生物行业:2025措施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正式迈入2.0阶段或将激活创新药产业链新一轮的机遇
江海证券· 2025-07-02 21: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标志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迈入2.0阶段,将激活产业链新一轮机遇 [4][6] - 与2024年方案相比,2025年措施从“框架性支持”升级为“精准化突破”,构建全链条政策闭环,解决创新药发展痛点 [6] - 政策助力加速创新药审评审批,2025年精准细化措施预计激发企业研发动能,加速上市进程 [6] - 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下,中国创新药行业迈入黄金发展期,2025年措施将推动行业高速高质量发展 [6] - 建议重点关注全球化布局者、AI驱动型平台企业、细分领域创新标兵三类企业,政策落地将推动产业从“仿创”向“首创”转型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表现 - 近十二个月行业相对收益1个月为 -0.15%、3个月为5.42%、12个月为4.76%,绝对收益1个月为2.52%、3个月为6.85%、12个月为18.66% [3] 政策对比 - 2024年方案聚焦“全链条支持”顶层设计,但未明确具体实施路径;2025年措施构建全链条政策闭环,以数据赋能、支付创新、国际协同为核心抓手 [6] 市场规模与增速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5%,预计2025年增速保持在12%-15%区间 [6][7] 技术突破 - 双抗、ADC药物等实现全球突破,AI赋能研发缩短周期30%,基因治疗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突破 [6][7] 国际化进程 - 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 out交易总额达519亿美元,同比激增42% [6][7] 投资建议关注企业类型 - 全球化布局者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 [7] - AI驱动型平台企业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 [7] - 细分领域创新标兵如美诺华、众生药业、微芯生物 [7]
君实生物接待74家机构调研,包括万家基金、中信资管、华安基金等
金融界· 2025-07-01 22:00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表现 - 2024年国内销售收入15.01亿元,同比增长约66% [1][2]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收入约4.47亿元,同比增长约45.72% [1][2] - 中国内地有12项适应症获批,10项纳入医保 [1][2] - 已在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印度、英国、约旦、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2][5] - 多项适应症为公司独家或领先 [2] 研发管线布局 - 创新研发领域已扩展至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ADCs、双特异性抗体等 [3] - 管线覆盖五大治疗领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类疾病、感染类疾病 [3] - 已有4款商业化药品,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超过20项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1][3] - 重点推进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抗IL-17A单抗、PD-1单抗皮下注射制剂、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等后期阶段管线 [4] 重点在研产品进展 - 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JS207)处于II期临床阶段,正在多个瘤种中开展联合探索 [4][5] - 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的III期临床研究已在15个国家的超过150个中心开展,入组超300名患者 [5] 国际化战略 - 将通过有机发展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全球化 [2][5] - 正在完善海外临床团队,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5] - 有选择地寻找海外战略合作伙伴 [2][5] - 商务拓展团队积极推进管线产品与国内外资源的对接 [5]
君实生物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4.41%,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58万股,浮亏损失90.4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6-27 15:09
公司股价表现 - 6月27日君实生物股价下跌0 76%至33 81元/股 成交额2 70亿元 换手率1 04% 总市值347 12亿元 [1] - 公司股价连续3天下跌 区间累计跌幅达4 41% [1] 公司基本面 - 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 于2020年7月15日上市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和香港铜锣湾 [1] - 主营业务为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型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 [1] - 收入构成:药品销售占比84 18% 技术许可及特许权使用收入占比12 08% 其他收入占比3 73% [1] 基金持仓情况 -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君实生物 [2] - 科创医药ETF(588860)一季度减持24 28万股 当前持有58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4 15% 为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ETF当日浮亏15 08万元 3日累计浮亏90 49万元 [2] 基金产品信息 - 科创医药ETF(588860)成立于2024年8月8日 最新规模4 21亿元 [2] - 今年以来收益23 12% 同类排名168/4241 成立以来收益35 42% [2] - 基金经理史宝珖累计任职3年210天 管理规模26 18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35 42% 最差回报-40 34% [2]
君实生物-U(688180)每日收评(06-26)
和讯财经· 2025-06-26 17:55
主力成本分析 - 当日主力成本34.07元 [1] - 5日主力成本34.42元 [1] - 20日主力成本34.61元 [1] - 60日主力成本31.26元 [1] 北向资金数据 - 北向资金持股量1309.16万股,占流通比1.71% [1] - 昨日净买入11.44万股,增仓比0.015% [1] - 5日增仓比0.036%,20日增仓比0.23%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35.36元,短期支撑位33.02元 [2] - 中期压力位38.65元,中期支撑位30.63元 [2] - 短线趋势不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2][3] - 中期趋势不明朗,静待主力资金选择方向 [2][3] 资金流数据 - 主力资金净流入1370.92万元,占总成交额4% [2] - 超大单净流入1060.27万元,大单净流入310.65万元 [2] - 散户资金净流出305.85万元 [2] 关联行业/概念板块 - 生物制品板块下跌1.06% [2][3] - 精准医疗板块下跌0.54% [2][3] - 单抗概念板块下跌1.10% [2][3] - 独家药品板块下跌0.75% [2][3] 财务数据 - 每股收益-0.24元 [2][3] - 营业利润-2.82亿元 [2][3] - 销售毛利率81.242% [2][3] - 净利润-259,586,438.78元 [2][3]
君实生物(688180.SH):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格隆汇· 2025-06-18 17:18
公司研发领域扩展 - 创新研发领域从单抗药物扩展至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融合蛋白、核酸类药物等更多类型 [1] - 研发方向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下一代创新疗法探索 [1] 在研产品管线覆盖范围 - 在研产品管线覆盖五大治疗领域: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慢性代谢类疾病、神经系统类疾病以及感染类疾病 [1] 商业化药品及在研药物进展 - 已有4款商业化药品:拓益®、君迈康®、民得维®以及君适达® [1] - 近30项在研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1] - 超过20项在研药物处在临床前开发阶段 [1] 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进展 - 12项适应症已在中国内地获批 [1] - 其中10项适应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 后期阶段管线研发进展 - 加快推进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TAB004/JS004)、抗IL-17A单抗(JS005)、PD-1单抗皮下注射制剂(JS001sc)、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JS207)等后期阶段管线的研发和上市申请 [1] 早期阶段管线探索 - 持续探索抗Claudin18.2 ADC(JS107)、PI3K-α口服小分子抑制剂(JS105)、CD20/CD3双特异性抗体(JS203)、抗DKK1单抗(JS015)、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JS212)、PD-1/IL-2双功能性抗体融合蛋白(JS213)等早期阶段管线 [1]
君实生物高折价配股募资10亿,股价应声跳水!百亿研发“烧钱”路漫漫
新浪证券· 2025-06-18 09:59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发布配股公告后股价连续三日下跌 跌幅分别为6 65%、0 91%、3 1% [1] 配股融资细节 - 公司以每股25 35港元配售4100万股新H股 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11 52% [2] - 预计募资净额约10 26亿港元 其中70%投入创新药研发 3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2] - 研发资金重点投向JS207、JS212、JS213等双抗及ADC药物管线 [2] 研发投入与财务状况 - 2021至2024年累计研发费用超76亿元 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26 89%至3 51亿元 [3]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70 03% [3] - 核心产品拓益®一季度销售收入增45 72%至4 47亿元 推动总营收增长31 46% [3] - 公司仍录得2 35亿元亏损 账面现金及金融资产仅30 22亿元 [3] 资本市场反应 - 年内H股累计涨130% A股涨幅超32% 主要受益于BD交易及行业回暖 [4] - 折价配股引发获利盘抛售 反映市场对创新药企持续融资模式的敏感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创新药企面临研发后期资金消耗加剧的普遍困境 [5] - 公司当前30亿现金储备需支撑20余项临床项目 10亿港元融资仅能短期缓解压力 [5] - 市场关注核心产品拓益®能否支撑百亿市值 考验中国创新药企的资本耐受度 [5]
君实生物港股再跌9% 拟配售募10亿港元上周五跌10%
中国经济网· 2025-06-17 16:59
股价表现 - A股6月17日收报34.64元,跌幅3.10%,港股收报23.50港元,跌幅9.09% [1] - 6月13日A股收报36.08元,跌幅6.65%,港股收报25.65港元,跌幅10.47% [1] - 上市首日股价最高报220.40元,此后一路震荡下滑,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6] H股配售计划 - 6月12日公告拟配售4100万股新H股,占已发行H股18.70%,占全部已发行股份4.16% [2] - 配售价格每股25.35港元,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10.39亿港元,净额约10.26亿港元 [2] - 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H股的15.75%及全部已发行股份的3.99% [2] - 配售所得70%用于创新药研发,3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3] - 配售股份将与现有H股享有同等权利,将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 [3] 历史融资情况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7000万股A股,发行价53.95元/股,募集资金37.77亿元 [4] - 2020年科创板上市发行8713万股,发行价55.50元/股,募集资金48.36亿元 [5][6]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86.13亿元 [7] - 2020年计划募集资金27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44.97亿元,超募17.97亿元 [6]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5.01亿元,同比增长31.46% [8]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2.3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83亿元 [8] - 2016-2024年持续亏损,2024年净亏损12.81亿元 [7] - 上市以来未进行分红和送转股份 [7] 研发管线 - 创新药研发项目包括JS207、JS212、JS213等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3] - 2020年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产业化临港项目等 [6]
港股创新药重估
经济观察网· 2025-06-13 22:49
港股创新药板块复苏 - 2025年初至今创新药成为港股涨幅最大板块 超过30家创新药企股价翻倍 其中三生制药涨幅近3倍市值突破500亿港元 信达生物市值从580亿港元涨至1330亿港元 [1] - 恒生创新药指数从2021年7月历史高点下跌76%后 目前已回升至历史高点的50% 相当于2020年初水平 82%的18A上市药企股价呈现上涨趋势 [3] - 2025年1-5月港股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14.52亿美元 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12] 市场活跃度提升 - 2025年初至今18家创新药企递表港交所 6月前半月7家递表刷新历史纪录 [1] - 映恩生物港股上市首日涨幅116%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首日收涨25% 打破此前创新药企破发惯例 [3] - 外资律所产能饱和拒接新项目 内资律所和财经公关加速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 [3] License-out交易激增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41起 总金额369.29亿美元 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6] - 三生制药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刷新出海纪录 石药集团披露3项潜在交易每笔约50亿美元 中国生物制药预告重量级交易后股价单日涨19.29% [5][6] - 2023年下半年License-out首付款金额首次超过二级市场融资额 成为未盈利药企主要资金来源 [5] 资金流向变化 - 沪深港股通持有恒生创新药市值比例从18%升至22.6%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超400亿港元 [10] - 恒瑞医药港股认购门槛达5亿港元 获新加坡GIC、景顺、瑞银等全球机构认购 [9][10] - 国际资本加速配置香港市场 2024年9月以来欧美长期基金增加港股配置 [8] 行业信心转变因素 - 医保局探索丙类目录与商业保险对接 为创新药提供新支付渠道想象空间 [4] - 美联储2024年9月降息50个基点 预计至2025年中累计降息175个基点 全球流动性改善 [9] - 企业研发能力获国际认可 但行业系统性支持仍待完善 支付体系改革是关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