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

搜索文档
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动态规划及竞争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56
中国合成生物学行业动态规划及竞争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 【全新修订】:2025年7月 【出版机构】:中智信投研究网 【内容部分有删减·详细可参中智信投研究网出版完整信息!】 【免费售后 服务一年,具体内容及订购流程欢迎咨询客服人员 】 【报告目录】 ——综述篇—— 第1章:合成生物学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1.1 合成生物学行业界定 1.1.1 合成生物学的界定 1.1.2 合成生物学的分类 1.2 合成生物学产业画像 1.2.1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结构梳理 1.2.2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生态图谱 1.2.3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区域热力图 1.3 合成生物学专业术语说明 1.4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1.5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1.5.1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1.5.2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现状篇—— 第2章: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趋势洞察 2.1 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历程介绍 2.2 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政策和技术分析 2.2.1 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政策分析 2.2.2 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技术分析 1、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2、全球合成生物学行业专利热门申请 ...
全球专家共议全民健康覆盖路径:初级诊疗是关键,应鼓励仿制药“可及”
第一财经· 2025-07-25 21:24
全民健康覆盖现状与挑战 - 全球仍有3.81亿人因高昂自负医疗费用陷入赤贫 儿童疫苗接种率出现30年来最大降幅 结核病和疟疾死亡人数较疫情前上升 [1] - 美国仅10%人群无需医学治疗 中国80%-90%死亡由非传染性疾病导致 [2] - 柬埔寨医疗保险覆盖60%贫困人群 35%卫生预算投入85%人群 [2] 全民健康覆盖核心指标 - 衡量标准包括医保覆盖率 医疗服务可及性 预防与专业培训(如高血压 糖尿病 恶性肿瘤 宫颈癌) [2] - 初级卫生诊疗服务供给 妇女儿童医疗优先级 烟酒税应对非传染性疾病 医保覆盖率提升为五大实现维度 [3] 实现路径与建议 - 需加强初级诊疗系统构建 生活方式转变 控制糖盐摄入等风险因素 [2] - 卫生医疗领域需加大金融投资 设置政府-企业合作"护栏" 增加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决策参与 [3] - 整合社会组织服务 基础医疗 住院门诊服务 实现预防-临床-社区医疗协同 [4] 资源分配与技术应用 - 国际组织合作使艾滋病感染率较2010年下降40% 但近两年进展停滞 [5] - 仿制药(如中印生产)和原料贸易合作可提升药物经济性 需建立疫情暴发时药物自由流动机制 [5] - AI技术赋能远程医疗 清洁水源体系增强卫生系统韧性 中低收入国家经验可借鉴 [5] 战略优先级与跨领域协作 - 各国需定期公布优先战略清单及进展 加强跨国信息共享推动项目落地 [6] - 气候变化 卫生健康 供应链需横向联动 采用自下而上解决方案替代垂直疾病消除思维 [6]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4 00:01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1] - 大会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和产品等议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 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5][6][7][8] 参会专家及研究领域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和化学品生物制造,包括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10]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高纯天然产物规模制备,构建20余种芳香族化合物细胞工厂[12] - 王丹(重庆大学):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4][15] - 杨世辉(湖北大学):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制造[16][17] - 姚远(浙江大学):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设计与智造技术[19] - 于洪巍(浙江大学):生物油脂、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和虾青素生物合成[21][2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生物发酵产业技术[23]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工业酶挖掘改造,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27][28]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活性化合物和香氛物质全生物路径合成[29][30]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工业酶蛋白分子改造和低碳生物制造[31][32]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芳香族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33][34] - 徐国强(江南大学):氨基酸衍生物(γ-聚谷氨酸等)合成生物学研究[35][36] - 姚长洪(四川大学):微藻光合固碳与糖类代谢调控[37] - 潘学玮(江南大学):高值氨基酸衍生物高效合成细胞工厂[39] 大会议程 - 8月20日:会议签到、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生物制造青年论坛[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全体大会、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研讨会[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41]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41] 其他信息 - 大会报名可通过扫码方式参与[44] - 参考信息包括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45]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3 21:47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五大方向[1]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6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权威人士[2][4] 产业化专家阵容 生物基化学品与材料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开发自组装蛋白质笼人工细胞器,提升番茄红素产量,优化纤维素酶菌株[6]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构建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生产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7][8] - 王丹(重庆大学):开发生物基聚酰胺单体(戊二胺等),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0][11] - 杨世辉(湖北大学):布局非粮大宗醇酸生物制造,推动厌氢发酵技术[1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攻克抗生素、维生素等发酵产业工程化技术,服务20多家生产企业[18] 酶工程与生物催化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开发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用于异麦芽酮糖绿色制造[22][23]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生所):创制碳碳缩合酶等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制造[26][27] - 廖苍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专注生物催化与酶级联反应不对称合成[20] 高值化合物合成 - 于洪巍(浙江大学):以生物油脂、维生素A等为核心产品线[16][17]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实现天然活性化合物全生物路径合成,应用于日化领域[24][25]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大):设计芳香族/杂环化合物细胞工厂[29] - 徐国强(江南大学):研究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合成[30][31] 大会议程 8月20日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邀请制,20+行业领袖)[36]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20+场创新成果报告)[36] 8月21日 - 开幕式及宏观论坛[36]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化学品/新型碳源制造)[36][37] - 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闭门研讨会[37] 8月22日 - 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37] - 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37]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37]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3 00:03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 [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等议题,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挖掘 [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联盟等多家行业机构 [2] - 大会顾问专家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等知名学者 [2][5][6][7] 产业化专家阵容 能源与化学品领域 - 大连理工大学薛闯教授在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生物基产品合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开发了高效纤维素产酶菌株 [10] - 北京化工大学袁其朋教授构建了高版本芳香族化合物合成底盘,突破了天然理论收率,设计了对乙酰氨基酚等20余种化合物细胞工厂 [12] 材料与单体领域 - 重庆大学王丹教授专注于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开发,与万华化学、金发科技等企业合作 [14] - 湖北大学杨世辉教授布局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燃料与材料生产,致力于成为非粮合成生物制造引领者 [16] 酶技术与蛋白设计 - 浙江大学姚远研究员聚焦数据驱动的基因编辑和蛋白设计技术,与多家制药企业合作 [19] -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朱蕾蕾研究员开发了多种高性能工业酶,推动一碳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 [31] 大会日程 - 8月20日: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青年论坛(20+场报告) [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宏观论坛、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合成生物创新展览 [41]
合理、精准使用抗菌药物 破解耐药危机
人民网· 2025-07-17 11:02
超级细菌的定义与危害 - 超级细菌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的细菌,治疗难度大且致死率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健康[1]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是超级细菌中的"佼佼者",被WHO列为紧急优先病原体,ICU患者检出率高达77.8%[2] - CRAB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对高龄、基础病患者等群体尤为危险[2] 耐药机制与传播特性 - CRAB通过四种进化防御机制产生耐药性:形成生物膜阻挡抗生素、分泌分解酶、外排泵排出抗生素、耐药基因快速传播[2] - 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可通过床栏、呼吸机等媒介传播,存在跨医院传播风险[2] - 常规抗生素对CRAB基本失效,碳青霉烯类高级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2] 临床诊治策略 - 早期识别和精准用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需先广谱用药再根据病原体检测转向精准治疗[3] - 重症患者需综合考虑器官敏感性和承受力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3] - 临床案例显示:通过新型抗菌药物+生命支持体系联合方案,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的CRAB感染患者[4] 预防与研发需求 - 医疗机构需对疑似病例实施抢先隔离措施,防止交叉传播[5][6] - 日常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流感季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等[6] - 行业亟需加强新型抗生素研发,现有药物库已难以应对CRAB等超级细菌[3] 抗生素使用规范 - 盲目服用抗生素存在重大风险,必须经专业诊断区分细菌/病毒感染后对症用药[5] - 发烧症状中仅部分属于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5] - 医务人员需建立"检测先行"原则,避免经验性用药导致的耐药性加剧[5][6]
省药物警戒中心强化多方协同 借力数智化工具做好风险监测
海南日报· 2025-07-12 08:23
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 海南省药物警戒中心通过监测系统发现并处置多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包括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的质量问题,迅速消除风险隐患 [2] - 中心负责监测评估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防范用药安全风险,工作范围涵盖合格药品正常使用下的有害反应 [2] - 海南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心人员编制仅7人,为全国省级监测机构平均水平的1/3,面临较大压力 [3] 监测机制与数智化工具 - 中心联合省卫健委建立协同考核通报机制,将监测评价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 [4] - 拓展注册人、医疗机构等监测哨点数量,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监测灵敏度,截至2025年6月已建立26家省级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 [4] - 推动"风险信号自动识别"和"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2个信息化场景纳入海南省"三医联动一张网"平台二期项目,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智慧化监测 [4][5] 特许药械监管与科研优势 - 作为全国首批医疗器械警戒试点省份,海南建立贯穿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监测制度,帮助77家试点单位搭建医疗器械警戒体系 [4] - 针对博鳌乐城临床急需进口创新药械开展主动监测,构建"患者登记+临床随访+全生命周期追溯监管+安全性主动监测评价"一体化特色体系 [6][7] - 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开展药械上市后安全性评价,参与多项国家药监局药物警戒监管科学项目研究,将政策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 [7]
中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2025)
搜狐财经· 2025-07-10 17:52
行业基本情况 - 原料药(API)是药品生产的核心物质基础,需加工为制剂才能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10][11] - 按产品周期可分为大宗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等)、特色原料药(心血管、抗肿瘤类等)和专利原料药(受专利保护),分别对应不同壁垒和业务模式 [15][16][17][18] - 产业链涵盖上游基础化工、中游生产研发及下游制剂领域,中国依托完整化工产业链形成成本优势 [20][21][31] - 中国为全球最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主导抗生素(占全球30%)、维生素(扑热息痛占全球50%产量)、肝素(占全球50%产能)等市场 [3][29][31] 市场发展情况 - 2024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2261亿美元(同比+5.3%),预计2033年达3845亿美元,中国占全球35.5%份额 [3][35][36] - 中国化学原料药2024年规上营收5783亿元,占医药制造业17.6%;生物原料药2023年规模1200亿元,预计2025年达1800亿元 [3][38][39] - 产能方面,2017年达348万吨峰值后因环保政策下降,2020年起逐步恢复,2024年产量363万吨 [39][40] - 2024年进出口总额537.9亿美元(同比+5.6%),出口429.8亿美元(量增19.4%但价降12%),进口108.1亿美元(肽类激素占20%) [42] 企业发展格局 - 企业集中分布于江苏、山东等中东部省份,2024年3家企业营收超百亿元(新和成居首),中小企业占比高导致市场集中度低 [4][28] - 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占比未披露),上市企业多聚焦大宗和特色原料药领域 [2][4] 存在问题 - 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高端市场被欧美垄断;产业链协同不足,环保合规成本持续增加 [4][28] - 国内监管存在双轨制割裂(如运输适配性问题),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4][28] 发展趋势 - 专利药到期将释放特色原料药需求,环保政策推动行业集中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及CDMO业务成为新增长点 [4][26] - 生物技术应用加速(如mRNA疫苗原料),政策支持绿色制造和产业升级,数智化提升生产效率 [2][30][36]
小暑来了,如何避开这些健康“误区”
科技日报· 2025-07-08 12:51
腹泻治疗误区 - 夏季高温导致感染性腹泻多发 其中病毒性腹泻症状较轻 3-7天可自愈 细菌性腹泻症状较重 可能出现发烧便血 [2] -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 对非感染性或病毒性腹泻无效 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2] - 益生菌可缓解病毒性腹泻 但对细菌性腹泻效果有限 双歧杆菌 乳杆菌等可抑制有害菌生长 [2] - 抗生素与益生菌配合使用可相得益彰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服用益生菌可缓解症状 [2] 腹泻的生理机制 - 腹泻是机体清除病原体和毒素的自我保护机制 并非单纯排出代谢废物 [3] - 腹泻时完全禁食不可取 会导致脱水 电解质紊乱 甚至诱发心律失常 [3] - 腹泻期间应补充水分或电解质饮品 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避免生冷辛辣油腻食物 [3] 夏季健康误区 - 蚊子叮咬与血型无关 主要受体温 呼吸频率 体味等因素影响 伊蚊在白天叮人 [4] - 部分医疗科普内容存在违规导医导诊和直播带货现象 建议通过权威渠道获取健康信息 [4]
国新证券每日晨报-20250702
国新证券· 2025-07-02 13:16
报告核心观点 7月1日国内大盘V型反转小幅上涨,海外美股涨跌不一,当日有多条重要新闻发布,涉及政策、行业人才缺口、经济数据等方面,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1][2][3] 国内市场综述 - 7月1日上证综指收于3457.75点,上涨0.39%;深成指收于10476.29点,上涨0.11%;科创50下跌0.86%;创业板指下跌0.24%,万得全A成交额共14965亿元,较前一日略有下降[1][4][8]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有18个行业上涨,医药、有色金属及银行涨幅居前,综合金融、计算机及商贸零售跌幅较大;中船系、创新药及抗生素等指数表现活跃[1][4][8] 海外市场综述 - 7月1日道指涨0.91%,标普500指数跌0.11%,纳指跌0.82%,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1.18%[2][4] - 中概股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2%,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涨0.27%[2][4] 新闻精要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 习近平主持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强调“五统一、一开放”,聚焦重点难点治理企业问题,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10][11]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创新等五个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相关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全球治理[11][12][13] 两部门印发措施 -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推动医保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利用[14] 国家标准实施 - 7月1日起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15][16] 半导体产业人才缺口 - SEMI预计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将短缺约100万名具备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17] 美国法案通过 - 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特朗普回应马斯克抨击言论[18] 全球经济数据发布 - 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4,高于5月2.1个百分点;中国前5个月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 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7735亿元,同比增长0.9%[20] - 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升至49,5月职位空缺增加至776.9万个;欧元区6月CPI初值同比上涨2%,制造业PMI终值录得49.5[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