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生素
icon
搜索文档
近期大量上市!但凡吃药,最好别吃这种水果→
新华网财经· 2025-10-29 20:54
沙田柚、青柚、红蜜柚、文旦柚、胡柚、西柚…… 眼下,柚类水果正大量上市, 果香浓郁、口感清新的西柚(也叫葡萄柚),更是老人小 孩都爱吃。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同时吃西柚,药效可能失控,甚至带来健康风险。 西柚中 含有一种叫作 " 呋喃香 豆素" 的成分,它 会抑制肝脏中 CYP3A4酶 的活性 。而我们吃的很多药物,都需要靠这种酶来代谢分 解。酶被抑制后,药物没法正常"消化",就会在血液里越积越多, 相当于"过量服药",副作用风险自然大幅升高 。 以每天都需要吃降压药为例,吃西柚会增加降压药的药物剂量,容易引起低血压, 轻则头晕心慌乏力,严重可能晕倒,甚至休克 。 | | 米会受西曲影响的降压药 米 | | | --- | --- | --- | | XX 地平 | 硝苯地平 | 氨氯地平 | | | 非洛地平 | 拉西地平 | | | 尼卡地平 | | | XX 洛尔 | 普萘洛尔 | 酒石酸美托洛尔 | | 草他 | 氯沙坦 | 依普利酮 | 正因如此, 很多降压药的说明书上都会标注:用药期间不得吃西柚或者喝西柚汁 。 哪些药物会受到西柚影响? 会受到西柚影响的不只是降压药。 CYP3A4酶 ...
儿童不是“小”大人 呼吸道疾病如何更好对症下药?
央视网· 2025-10-25 09:41
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情况 - 南方省份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波动上升,在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中阳性率位列前三 [1] - 0至4岁病例组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1] - 我国南方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已进入流行期,流行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 [2] - 住院肺炎患儿的核酸检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比约30% [2] 主要病原体症状与影响 - 呼吸道合胞病毒危害在于引起两岁以内儿童出现呼吸道重症风险,症状早期不典型但进展较快 [3] -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高热和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但胸片显示病变范围大 [3] - 肺炎链球菌最典型症状是咳铁锈色痰,痰里带血丝 [3]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仅影响婴幼儿,也波及幼儿园及一年级孩子,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2] 病原体治疗药物差异 - 病毒性肺炎(合胞病毒)无特效药物,主要监测并发症和脏器功能损伤 [4] - 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针对性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 - 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抗生素 [4] - 抗生素并非万能药,不对症的抗生素用药可能产生耐药性并延误病情 [3] 儿童用药安全与误区 - 儿童脏器发育尚不健全,用药尽量少且不叠加,给退热药同时需积极补水 [5] - 不推荐使用止咳药,咳嗽是帮助排出气道分泌物的正常生理反射 [7] - 医生所开止咳药实为化痰药或支气管扩张药,目的是修复气管支气管黏膜病变 [7] - 维生素C补充剂对预防呼吸道疾病作用有限,肠道对VC日摄入量最大值为1克,过量摄入无效 [8] 不当预防方法的风险 - 熏醋浓度不足以杀灭病毒,但足以损伤婴幼儿呼吸道黏膜,适得其反 [9] - 不建议过多使用消毒剂,会破坏儿童呼吸道黏膜自我保护能力并造成环境菌群失调 [9] - 环境刺激可能增加小婴儿出现呼吸道过敏情况,进而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9]
德媒:德国曾是“世界药房”,如今换成中印
环球时报· 2025-10-22 06:38
调查结果显示,欧洲市场上68%的关键活性成分来自亚洲。其中,中国供应24%,印度供应37%。在抗 生素领域,情况更加突出:全球47%的生产基地位于中国,27%在印度,欧洲仅占23%。德国药剂师联 合会主席普赖斯由此发出感叹,中印在药物生产上的地位已超越德国。该调查的共同作者、德国经济研 究所的基尔霍夫进一步解释说:"中国不再局限于仿制,其创新能力正在增强,尤其是在对制药行业至 关重要的生物技术领域。" 近年来,欧盟一直面临药物短缺的问题,德国联邦药品与医疗器械研究所已将约540种药物列入供应短 缺名单。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今年9月发布报告指出,欧盟本身药品供应链"脆弱"、内部医药市 场"碎片化"是药品短缺现象的根源。今年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旨在减少欧盟对中印等国家药物 依赖的计划,但官员们表示,鉴于成本压力,这项任务非常艰巨。 Pro Generika称,尽管欧洲在生物制药等创新药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迎头赶上,稳步成为全 球药物研发的创新驱动力。与此同时,该协会不忘强调"风险",警告德国"必须确保其生产基地的安 全,拓宽供应链,并促进创新"。Pro Generika主席安德烈亚斯·布尔克哈特在 ...
美财长威胁加码,对华征税500%!美国就差临门一脚,发现中国还把着一个命门
搜狐财经· 2025-10-16 21:26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 - 美国参议院85名议员筹划对中国征收高达500%的关税 [1] - 特朗普决定从11月开始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 [1] 美国医药行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 美国市场中近700种获批药品的生产依赖中国的化学原料 [3] - 美国抗生素领域62.6%的原材料来自中国 [3] - 美国本土已失去青霉素生产能力,最后一家工厂于2004年关闭 [3] - 常见药品如阿莫西林,其生产线虽在印度和加拿大,但原料完全由中国提供 [3] - 印度80%的阿莫西林半成品和70%的抗生素原料药依赖中国供应 [5] - 若加征25%关税,美国将每年增加510亿美元的药品成本 [5] 全球药品供应链格局变迁 - 1992年欧洲占据美国原料药进口总量75%,至2024年亚洲份额飙升至75% [3] - 在亚洲进口份额中,中国独占70.1% [3] 行业合作与竞争态势 - 辉瑞CEO指出美国制药行业必须与中国合作,无法忽视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重要地位 [5] - 中国凭借速度、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已成为全球药品生产的重要参与者 [5] - 原料药生产存在环境污染严重、成本高昂的问题,在中国相对易于规避 [5]
美国药品关税或豁免仿制药,包括抗生素等常见药物,占美国人每日用药量的90%
华尔街见闻· 2025-10-09 08:34
特朗普政府表示不计划对外国仿制药征收关税,这一决定涉及美国人每日用药量90%的进口仿制药。 10月8日,白宫和美国商务部的发言人均已确认,政府并未积极讨论在"232条款"国家安全调查框架下对 仿制药征收关税。 这项潜在的豁免意义重大,因为它将影响到占美国人处方药总量约90%的药品,包括抗生素、心脏病药 物等大量依赖进口的日常用药。此前支持豁免的官员担心,对仿制药征税将导致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甚 至药品短缺。 虽然对仿制药征收关税的可能性降低,但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制造业回流"的目标。据报道,美国政府 正在考虑是否应发布行政令,为关键仿制药的国内制造商提供联邦拨款或贷款。 这可能涉及使用来自日本等外国政府的资金,这些资金是与特朗普政府关税协议的一部分,尽管这些基 础设施资金尚未建立。 关税范围大幅收窄 将仿制药排除在关税清单外,标志着美国商务部对医药产品展开的"232条款"调查范围出现重大收缩。 特朗普上月在网上发布消息称将于10月1日对品牌药征收100%关税,但未提及仿制药。 然而,最新的政策方向表明,美国政府在如何利用关税工具重塑医药供应链方面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 度。 政府内部分歧明显 据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药物生产成本
新华社· 2025-09-22 15:10
技术突破 - 开发出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手性合成砌块(S)-3-羟基-伽马-丁内酯(HBL)的创新工艺 实现高浓度 高产量和低成本制取[1] - 新技术将HBL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 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 - 葡萄糖可从木浆 锯屑等木质纤维素原料中提取 为HBL可持续生产开辟新路径[1] 应用领域 - HBL是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 抗生素和艾滋病病毒抑制剂等多种关键药物的合成单元[1] - HBL被认定为多种化学品和塑料的高价值前体[2] - 工艺能联产乙醇酸等具有商业价值的化学品 进一步提升经济可行性[2] 行业影响 - 技术有望大幅降低多种处方药的生产成本 特别是价格昂贵的手性药物[1] - 突破传统以石油衍生物为原料的工艺限制 解决以往可持续生产方法存在的安全问题 效率低下和缺乏成本效益等局限[2]
联邦制药20250919
2025-09-22 09:00
联邦制药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药行业(抗生素、胰岛素、GLP-1减重药物、动保业务)[2][4][7] - 公司:联邦制药(抗生素产业链龙头、胰岛素和动保业务主要参与者、GLP-1减重药物研发企业)[2][4][10]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格局与财务表现** - 公司形成抗生素、胰岛素、动保业务齐头并进格局 抗生素业务企稳回升 胰岛素和动保业务贡献业绩增长空间[2][4] - 财务表现稳健 中间体价格上涨曾带动利润增长 但近期行业需求回落导致主业承压[6] - 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抗生素行业见底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迎来复苏 主业稳定且安全垫厚实 可持续贡献稳定现金流[6][14] **创新药与减肥管线** - 减肥管线是核心板块 UBT 251已授权诺和诺德 临床数据显示减重幅度达16.6% 具best in class潜力[7][9] - 司美格鲁肽市场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超过170亿美金 UBT 251有望成为诺和与礼来竞争的关键产品[7] - UBT 48,128临床早期数据亮眼 相较礼来的OFO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出海潜力巨大[9][27] - 公司积极推进BD交易 期待未来更多合作以促进创新药发展[27] **胰岛素业务** - 胰岛素业务上半年收入显著增长 达9.6亿元人民币 其中国内市场贡献约7亿元 海外市场贡献2.6亿元[20] - 主要得益于中标巴西卫生部采购订单 公司正启动GLP-1类药物海外注册 以实现全球化布局[20][21] **动保业务** - 动保业务上半年收入有所回落 同比下降约15%[22] - 下半年三个厂区产能逐步投产 公司与牧原成立合资公司 将开拓更多国内大客户及海外市场[4][13] - 公司大力发展宠物用药 预计2027至2028年会有越来越多产品上线[4][13] **抗生素业务** - 抗生素行业今年价格有明显下滑 但已接近历史底部 进一步下探空间有限[10] - 供给端格局稳定 联邦制药是青霉素产业链绝对龙头 其次是川宁和国药威奇达[10][17] - 预计下半年逐步企稳 四季度为传统抗生素用药旺季 需求旺盛对价格复苏有良好支撑[10][16] **产能与资本支出** - 全球青霉素产能没有新增 供给端保持稳定[18][19] -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约为30亿人民币 2026年预计降至5-10亿人民币[25] - 五大生产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 每年的新增折旧费用预计为1-1.5亿人民币[25] **研发与临床进展** - 生物研发团队包括科研及技术人员接近900人 化学药品开发团队包括约200名科研人员[31] - UBT 251已启动中国境内二期临床试验 包括减重适应症和糖尿病适应症[26] - UBT 37,034已获得美国临床批件 中国也递交了IND申报资料[26] - UBT 48,128计划于2026年初中美双报[26] **未来展望与估值** - 未来三年主业利润预计维持在25至30亿区间[32] - 主业估值250亿人民币 创新药估值约210亿人民币 整体目标市值460至470亿人民币[14] - 相较当前290亿市值 有百分之五六十上涨空间[14] 其他重要内容 **全球化布局** - 上游中间体原料药业务覆盖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客户数量达到约600家[4][33] - 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新兴市场 欧美高端市场视具体发展机会而定[21] **动保业务发展规划** - 2025年下半年或年底投产新的动保基地 2026年整体动保产能将更加充裕[24] - 拓展动保原料药业务 已取得包括越南和澳大利亚在内的6项海外注册批文 启动了另外45项产品的海外注册[24] **临床数据公开计划** - 预计在2025年底前完成实验部分 临床数据的完善和读出可能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28] - 国内数据的公开需要与诺和进行进一步确认和沟通[28] **其他研发项目** - 内分泌代谢领域包括UBT 25、PYY产品、GLP-1口服小分子、UBC38,006胰岛素周制剂及LP小A降血脂药物[29] - 自免领域包括百介4单抗、白介4-TFRP双抗、白介2融合蛋白及SPP130-FC融合蛋白等项目 目前都处于临床前阶段[29]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9月22日
新华财经· 2025-09-22 08:01
【资讯导读】 ·美参议院否决临时拨款法案政府"停摆"风险升高 ·冯德莱恩提交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 ·多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将出售资产缩减宽松规模 ·日本央行19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利率水平不变,未来将择机出售其持 有的金融资产,缩减宽松规模,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 ·日本总务省1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8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 2.7%至111.6,自去年11月以来涨幅首次降至3%以下。报告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拉动日本物价上涨 的最主要原因。 ·美国国会参议院19日否决众议院通过的一项临时拨款法案,推高部分联邦政府机构因资金耗尽而"停 摆"的风险。 ·欧盟审计机构欧洲审计团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供应链脆弱、内部市场分割等结构性问题,欧盟至今未 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常用抗生素、疫苗等药品短缺现象仍将持续存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19日发表声明,宣布向成员国提交第19轮对俄罗斯制裁措施,主要涉及能 源、金融等领域。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21日分别发表声明,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葡萄牙外交部长保罗·兰热尔21日 也宣布,葡萄 ...
报告:结构性问题难解 欧盟持续面临药品短缺
新华网· 2025-09-19 10:49
行业核心问题 - 欧盟药品短缺现象在2023年和2024年最为严重,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共报告136种药品“严重短缺”[2] - 药品短缺对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削弱,并让医生、药店和国家承受高昂代价[4] - 问题根源在于供应链脆弱和内部市场分割等结构性弊端,欧盟至今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方案[1][5] 供应链脆弱性 - 部分药品特别是抗生素和止痛药的生产依赖亚洲地区,导致供应链脆弱[5] - 部分成员国为应对短缺大量囤积药品,缺乏协调导致其他成员国短缺情况恶化[5] - 欧盟制定的首个覆盖全欧盟的“关键药品清单”未在扩大药品供应方面产生实效[5] 内部市场分割 - 欧盟医药市场呈现“碎片化”状态,大多数药品由各成员国监管机构授权上市[5] - 2015年以来欧盟批准的629种全境上市药品在各成员国上市情况差异巨大,马耳他仅投放107种而德国上架521种[6] - 同种药品在各国定价悬殊且市场价格透明度较低,跨境贸易壁垒阻碍通过“重新分配”缓解短缺[6] 监管与立法进展 - 欧盟委员会已提出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包括2023年多项立法草案和今年的《关键药物法案》[4] - 现有措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需完善法律框架以确保各成员国及时报告药品短缺情况[4] - 欧洲药品管理局需要更大法律权限来协助欧盟国家摆脱卫生危机,目前数据收集不及时且不充分[4]
美国媒体称:特朗普正计划通过行政令限制来自中国的药品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0 23:10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详细的关键要点总结: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优于大市、中性或弱于大市)[1][9][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医药创新能力正初步改写世界格局,中国药企走向全球面临产品、临床、商业化及地缘环境挑战[6][13] - 中国创新药行业主要矛盾从同质化竞争内部矛盾转为中国医药创新快速崛起与美国维持生物科技创新领导地位的外部矛盾[6][13] - 短期医药板块表现可能受情绪影响波动加剧,但长期工程师红利不改变[6][8][14] - 对中国医药资产成为全球竞争格局中重要玩家和组成部分的信心毫不动摇,看好中国制药企业长期向全球输出Best-in-class品种[6][14] 生物医药行业现状 - 中国目前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已超过美国[5][11] - 美国生物技术行业正陷入长期低迷,制药公司的IPO今年几乎冻结[5][11] - 上海即将取代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和旧金山湾区成为生物技术领域中心,因这些地区药物开发成本更高[5][11] - 根据DealForma数据,今年上半年38%的重大交易涉及中国研发的药物,而上个十年这类交易几乎为零[5][11] - 过去几年里,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在内的全球制药公司一直在中国大肆采购低价的实验性药物,而拒绝了正在开发类似药物的美国biotech[5][11] 潜在行政命令内容 - 可能的限制措施核心是一项起草中的行政命令,或威胁切断中国研发药物的供应渠道[5][11] - 草案要求提升美国多种药品产量,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提议政府采购优先选择本国产品,并为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5][11] - 草案规定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药企购买药物权利的交易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需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性审查"[5][11] - 草案提出要求FDA进行更严格审查并收取更高监管费用,不鼓励制药企业依赖来自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5][11] - 特朗普政府还在考虑行政命令之外的措施,例如加速FDA审批流程以使制药公司能更快启动安全性研究[5][11] 行政命令面临的挑战 - 存在司法挑战、利益集团游说、执行难度大、涉及医学伦理等难点[5][11] - 司法挑战:行政命令合法性可能受到司法系统审查,历史上特朗普政府多项行政命令曾因类似原因被法院叫停[5][11] - 利益集团游说:美国大型制药商(如辉瑞、默克、阿斯利康等)近年来和中国企业达成多项双赢合作,若行政命令限制其获取中国创新的药物权益或数据,将损害其利益[8][16] - 执行难度大:要求CFIUS审查所有中美药企交易、FDA拒绝中国临床数据等,将给这些机构带来巨大工作量和技术挑战,可能造成审批积压,拖慢美国新药上市速度[8][16] - 医学伦理问题:限制获取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直接损害患者获取最佳医疗的权益,挑战医学界核心价值观,可能引发患者团体、医生组织、伦理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的反对[8][16] 地缘政治背景 - 多名与白宫关系密切的知名投资者和企业高管认为中国的生物技术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并主张采取果断的打击措施[5][11] - 美国投资者面临风险是因为他们持有难以变现的美国初创公司股份,这些公司难以跟上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步伐[5][11] - 民主党和共和党均认为美国在药品上对中国的依赖构成了国家安全漏洞[5][11] - 2020年及今年,特朗普发布了一系列行政命令,要求增加美国本土药品生产[5][11] - 在当前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将生物技术、药品供应链与国家安全绑定是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工具[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