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子生物(02367)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市场新消费概念股普跌,截至午盘,布鲁可跌超8%,老铺黄金跌超3%,锅圈、泡泡玛特跌超2%
格隆汇· 2025-08-19 12:30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港股市场新消费概念股普遍下跌 截至半日收盘布鲁可下跌8.27%至112.000港元 老铺黄金下跌3.44%至729.000港元 锅圈下跌2.50%至3.510港元 泡泡玛特下跌2.32%至278.200港元 [1][2] 重点公司股价变动 - 布鲁可股价跌幅最大 达8.27% 最新价112.000港元 [2] - 老铺黄金下跌3.44% 最新价729.000港元 [2] - 锅圈下跌2.50% 最新价3.510港元 [2] - 泡泡玛特下跌2.32% 最新价278.200港元 [2] - 卫龙美味下跌2.12%至12.920港元 小鹏汽车-W下跌1.66%至77.200港元 理想汽车-W下跌1.51%至94.350港元 [2] 其他新消费概念股表现 - 巨子生物下跌1.23%至56.400港元 达势股份下跌0.81%至86.150港元 [2] - 蜜雪集团下跌0.79%至451.400港元 毛戈平下跌0.41%至96.500港元 [2] - 茶自道下跌0.21%至9.340港元 [2]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8-18 16:09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品牌排名 - 行业参与者分为三大细分赛道:皮肤学级护肤品(薇诺娜、理肤泉、薇姿、雅漾、珂润、米蓓尔、玉泽等)、强功效护肤品(WIS、HFP、雪肌精、林清轩、润百颜、夸迪、片仔癀等)、医美级护肤品(敷尔佳、可复美、芙清、伊肤泉、爱美客、创福康、绽妍等)[1]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企业梯队 - 第一梯队:贝泰妮,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具有皮肤医学背景,行业领先地位[3] - 第二梯队:巨子生物、上海家化、敷尔佳,相关业务收入较高,具有一定知名度[3] - 第三梯队:珀莱雅、福瑞达、锦波生物、创尔生物等,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相对较低[4]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区域竞争 - 代表性企业分布:上海(上海家化、珀芙研、百雀羚、林清轩)、广东(创尔生物、HFP)、云南(贝泰妮)、陕西(巨子生物)、黑龙江(敷尔佳)[5]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份额 - 2024年市场规模约487.43亿元,贝泰妮营收57.07亿元,占比11.71%,排名首位[9] - 华熙生物占比5.27%,敷尔佳、上海家化、巨子生物分别占比4.14%、2.44%、2.15%[9] - 国际品牌如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也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9]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集中度 - 2024年行业前三家企业营业收入集中度为21.12%,前六家为26.47%,市场份额分散[11] - 国产品牌正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头部玩家已建立品牌壁垒和研发壁垒,销售渠道逐渐成熟[11]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分析 - 贝泰妮专注于敏感肌产品开发,拥有"薇诺娜(Winona)"等多个品牌,为皮肤学级护肤品细分市场龙头企业[12] - 贝泰妮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规模在50亿元以上,市场份额超过11%[12] - 主要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等,营收25.69亿元,占比5.27%)、上海家化(玉泽、佰草集等,营收10.50亿元,占比2.15%)、创尔生物(创福康、创尔美,营收3.71亿元,占比0.76%)、巨子生物(可复美、可丽金等,营收11.90亿元,占比2.44%)、敷尔佳(营收20.17亿元,占比4.14%)[13]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上游对进口原料商依赖性强,供应商议价能力较高[16] - 消费者选择更多,议价能力相对较强[16] - 本土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占率提高,现有企业竞争加剧[16] - 行业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16] - 医美项目发展对行业形成一定替代威胁[16]
2025年全球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概况
前瞻网· 2025-08-13 17:09
行业发展历程 - 功能性护肤品概念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皮肤病学者Albert Kligman正式提出"药妆"概念并定义为含药物成分的制品[1] - 当前全球功能性护肤品牌主要被欧洲、日本和美国企业主导 中国品牌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 区域竞争格局 - 欧洲地区集中了欧莱雅(法国)、欧缇丽(法国)、皮尔法伯(法国)等全球领先企业[3] - 日本拥有花王、高丝、资生堂等代表性企业 美国雅诗兰黛旗下拥有多个著名护肤品牌[3] - 中国贝泰妮在皮肤学级护肤品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3] 市场集中度 - 全球功能性护肤品市场品牌和企业数量众多 欧莱雅、雅诗兰黛、联合利华、宝洁等处于领先地位[4] - 行业总体竞争较为激烈 市场集中程度一般[4] 市场规模现状 - 2024年全球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约为1805亿美元[6] - 该数据基于中国护肤品占全球27%的份额比例 结合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测算得出[8]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2025-2030年全球护肤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5%[10] - 功能性护肤品因能针对性解决皮肤问题 发展前景优于传统基础护肤品 预计将以5%年均复合增速增长[10] - 2030年全球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19亿美元[10]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8-13 15:12
医美注射材料行业融资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行业累计发生39起投融资事件,整体处于成熟阶段,新三板和IPO阶段企业占比高[2] - 融资区域集中:山东(8起)、江苏(7起)为两大主要分布地区[4] - 代表性融资案例: - 敷尔佳2023年IPO募资22.32亿人民币[1] - 锦波生物2023年A+轮融资2.45亿人民币[1] - 福瑞达2022年并购获资10.22亿人民币[1] - 爱美客2020年IPO募资35.72亿人民币[1] 代表性企业对外投资布局 - 华熙生物: - 全资控股16家子公司,覆盖制造业(东营佛恩特生物2000万元)、科研服务(华熙天津研究院2000万元)等领域[7][8] - 参股5家机构,包括海南皓注基金(持股30%,4500万元)和天津合成生物中心(持股5.8%)[8] - 爱美客: - 100%控股北京诺博特生物(5983万元)和厦门投资公司(1500万元)[9] - 51%控股东方美客科技(510万美元)[9] - 昊海生科: - 全资控股上海昊海医药(1000万元)和欧华美科(1265万元)[10] - 78%控股长兴铜睿投资(3900万元)[10] - 巨子生物: - 60%控股陕西巨丽康生物(6000万元)[11] - 100%控股西安巨子医药(3000万元)[11] - 锦波生物: - 全资控股锦波北京公司(3500万元)和山西鼎天生物(2000万元)[12] 行业投资领域分布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占比58%,为最核心投资方向[14] - 制造业占比18%,批发零售业占比8%[14] 兼并重组特征 - 混合并购为主,典型案例为鲁商发展2018年通过资产置换获得福瑞达医药100%股权(9.27亿人民币)[16]
智通港股通资金流向统计(T+2)|8月1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07:32
南向资金净流入 - 盈富基金净流入11.84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收盘价25.38港元下跌0.7% [1][2] - 阿里巴巴-W净流入7.30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 收盘价116.3港元下跌2.43% [1][2] - 恒生中国企业净流入5.56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 收盘价91.16港元下跌0.83% [1][2] - 小米集团净流入4.73亿港元 净流入比6.69% 收盘价51.25港元下跌1.16% [2] - 再鼎医药净流入4.29亿港元 净流入比26.73% 收盘价27.2港元下跌10.47% [2] - 百济神州净流入3.70亿港元 净流入比22.63% 收盘价171.3港元下跌6.14% [2] 南向资金净流出 - 药明生物净流出5.3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比33.02% 收盘价29.36港元下跌2.2% [1][2] - 华虹半导体净流出5.09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比21.78% 收盘价44港元下跌1.74% [1][2] - 中芯国际净流出4.32亿港元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比3.98% 收盘价48.66港元下跌8.19% [1][2] - 快手-W净流出2.92亿港元 净流出比14.76% 收盘价79.15港元下跌1.06% [2] - 巨子生物净流出2.20亿港元 净流出比24.75% 收盘价59港元上涨3.87% [2] 高净流入比个股 - 上海实业控股净流入比63.56%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入1136.17万港元 收盘价14.87港元上涨0.34% [1][2][3] - 中银航空租赁净流入比60.26%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入3563.87万港元 收盘价73.5港元上涨1.31% [1][2][3] - 阳光保险净流入比55.37%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入2483.02万港元 收盘价3.79港元下跌1.81% [1][2][3] - 保利物业净流入比52.6% 净流入1143.12万港元 收盘价34.88港元下跌1.91% [2][3] - 中石化炼化工程净流入比51.21% 净流入764.98万港元 收盘价6.31港元持平 [3] 高净流出比个股 - GX中国净流出比100%位列市场第一 净流出7100港元 收盘价35.46港元下跌0.78% [1][3] - 南方恒指ETF净流出比65.52%位列市场第二 净流出72.49万港元 收盘价25.4港元下跌0.94% [1][3] -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净流出比49.23%位列市场第三 净流出380.74万港元 收盘价4.92港元下跌0.4% [1][3] - 雅迪控股净流出比41.83% 净流出4063.12万港元 收盘价12.62港元上涨0.24% [3] - 达势股份净流出比40.77% 净流出1423.65万港元 收盘价83.3港元下跌1.83% [3]
巨子生物(02367.HK)拟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18:42
公司财务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7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议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 [1] - 会议议程包括考虑及通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事宜及其他事项 [1]
巨子生物(02367)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2 18:35
业绩相关 - 董事会2025年8月27日开会考虑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股息及事项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如有)及处理其他事项[3] 董事会成员 - 截至2025年8月12日,董事会有5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巨子生物再回应重组胶原蛋白事件 现有检测方法存局限性
新华网· 2025-08-12 13:37
公司声明与自查 - 公司承认现有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并已展开全面自查[1] - 公司对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检测、包装标签等环节进行方法学验证[1] - 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1] 行业标准与改进措施 - 公司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1] - 计划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1] - 持续参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2] - 专注于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关键成分的皮肤护理产品[2] - 旗下拥有可复美、可丽金等多个品牌,其中可复美与可丽金为核心产品[2] 股价表现 - 股价自2025年5月20日高点87.1港元持续下跌37.12%至6月23日[2] - 6月24日早盘股价上涨6.74%,报54.65港元/股[2]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8:33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103.53亿股 持股比例达74.59%位列榜首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2.83亿股 持股比例69.90%位居第二 [1] - 中国神华持股23.06亿股 持股比例68.25%排名第三 [1]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等17家公司持股比例均超56% 涵盖环保、金融、能源及医药等多个行业 [1] 近期增持动态 - 腾讯控股获增持27.57亿元 持股数增加491.40万股 [1] - 阿里巴巴增持18.94亿元 持股数增加1597.98万股 [1] - 小米集团增持16.98亿元 持股数增加3342.22万股 [1] - 盈富基金、中芯国际等7家公司增持额均超7亿元 涉及科技、金融及医疗领域 [1] 近期减持动态 - 中国移动遭减持12.99亿元 持股数减少1484.85万股 [2] - 泡泡玛特减持4.36亿元 持股数减少160.63万股 [2] - 巨子生物减持3.77亿元 持股数减少638.51万股 [2] - 地平线机器人、药明生物等7家公司减持额均超1亿元 覆盖通信、消费及生物科技行业 [2]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8月11日
智通财经· 2025-08-11 08:36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比例最高达74.70% 持股数量103.68亿股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比例70.03%位列第二 持股数量2.83亿股 [1] - 中国神华持股比例68.18%排名第三 持股数量23.03亿股 [1] -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持股比例64.43% 新天绿色能源持股比例63.76% 凯盛新能持股比例63.38% [1] - 持股比例超60%的公司包括弘业期货63.19% 復星医药62.81% 南方恆生科技61.76% [1]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腾讯控股获最大增持23.90亿元 持股数增加425.95万股 [1] - 阿里巴巴-W增持21.07亿元 持股数增加1811.94万股 [1] - 快手-W增持15.96亿元 持股数增加2016.38万股 [1] - 中国神华获增持13.52亿元 持股数增加3678.41万股 [1] - 中国人寿增持8.95亿元 中芯国际增持8.86亿元 理想汽车-W增持8.64亿元 [1]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盈富基金遭最大减持78.23亿元 持股数减少30824.04万股 [1] - 恆生中国企业减持48.80亿元 持股数减少5353.12万股 [1] - 中国移动减持13.41亿元 持股数减少1542.65万股 [1] - 南方恆生科技减持6.21亿元 国泰君安国际减持3.47亿元 [1] - 泡泡玛特减持3.09亿元 巨子生物减持2.83亿元 零跑汽车减持2.62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