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02367)

搜索文档
巨子生物(02367.HK):达播恢复数据环比回暖 看好H2销售逐步回升
格隆汇· 2025-08-20 02:38
公司销售表现 - 可复美7月恢复达播后数据环比回暖,天猫和抖音GMV分别同比增长70%、17% [1] - 可复美5月24日舆情事件后影响整体可控,天猫大美妆618期间排名第16(24年第12名) [1] - 可丽金7月天猫和抖音GMV分别同比增长132%、32% [2] 渠道与市场表现 - 线下渠道(药店、医院、丝芙兰)稳定覆盖,核心械二产品用户口碑较好,预计线下销售受影响较小 [1] - 线上舆情发酵期间达播停播影响大促后半段销售,7月部分头部主播恢复直播,合作频次加大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可复美产品矩阵包括医疗器械、胶原修复、焦点系列、秩序系列,胶原棒为大单品,新推焦点系列、帧域密修系列稳步放量 [2] - 可丽金强化专业抗老形象,核心单品大膜王、嘭嘭次抛资源投放力度加大,胶卷系列新品提供分时分区抗老解决方案 [2] - 巨子生物深耕重组胶原蛋白领域20余年,拥有基因重组、细胞工程等全链条技术平台,掌握低免疫技术及XVII型、IV型等核心专利 [1] - 横向拓展5种高纯度稀有人参皂苷规模化生产,研发体系联动医研机构搭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及博士后站 [1] 未来增长潜力 - 公司稳步推进三类医疗器械申报审批,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2]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68.60/84.93/102.06亿元,归母净利润24.27/29.51/34.91亿元 [2]
巨子生物(02367):达播恢复数据环比回暖,看好H2销售逐步回升
财通证券· 2025-08-19 14:24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上调) [2] 核心观点 - 可复美7月恢复达播后数据环比回暖,下半年销售逐步回升可期 7月可复美天猫和抖音GMV分别同比增长70%、17% [8] - 公司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研究积淀深厚,拥有覆盖基因重组、细胞工程等的全链条技术平台 [8] - 可复美多维产品矩阵持续发力,可丽金起量显著 7月可复美天猫和抖音GMV分别同比增长132%、32% [8] - 公司产品优势显著且口碑优秀,妆品布局有望补充第二增长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68.60/84.93/102.06亿元,归母净利润24.27/29.51/34.91亿元 [8] 财务数据 盈利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6,860百万元(同比增长23.86%),归母净利润2,427百万元(同比增长17.67%) [5] - 2026E营业收入8,493百万元(同比增长23.80%),归母净利润2,951百万元(同比增长21.58%) [5] - 2027E营业收入10,206百万元(同比增长20.17%),归母净利润3,491百万元(同比增长18.33%) [5] 资产负债表 - 2025E流动资产8,807百万元,现金5,758百万元 [9] - 2026E流动资产11,801百万元,现金7,986百万元 [9] - 2027E流动资产15,375百万元,现金10,755百万元 [9] 现金流量表 - 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2,687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963百万元 [9] - 2026E经营活动现金流3,284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1,063百万元 [9]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3,923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1,163百万元 [9] 财务比率 - 2025E毛利率81.73%,销售净利率35.38%,ROE25.43% [9] - 2026E毛利率81.37%,销售净利率34.74%,ROE23.60% [9] - 2027E毛利率81.08%,销售净利率34.21%,ROE21.82% [9]
港股市场新消费概念股普跌,截至午盘,布鲁可跌超8%,老铺黄金跌超3%,锅圈、泡泡玛特跌超2%
格隆汇· 2025-08-19 12:30
格隆汇8月19日|港股市场新消费概念股普跌,截至半日收盘,布鲁可跌超8%,老铺黄金跌超3%,锅 圈、泡泡玛特跌超2%。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代码 |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 | --- | --- | --- | --- | | 00325 | 布鲁可 | 112.000 | -8.27% | | 06181 | 老铺黄金 | 729.000 | -3.44% | | 02517 | 起 | 3.510 | -2.50% | | 09992 | 泡泡玛特 | 278.200 | -2.32% | | 09982 | 卫龙美味 | 12.920 | -2.12% | | 09868 | 小鹏汽车-W | 77.200 | -1.66% | | 02015 | 理想汽车-W | 94.350 | -1.51% | | 02367 | ...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分析等)
前瞻网· 2025-08-18 16:09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品牌排名 - 行业参与者分为三大细分赛道:皮肤学级护肤品(薇诺娜、理肤泉、薇姿、雅漾、珂润、米蓓尔、玉泽等)、强功效护肤品(WIS、HFP、雪肌精、林清轩、润百颜、夸迪、片仔癀等)、医美级护肤品(敷尔佳、可复美、芙清、伊肤泉、爱美客、创福康、绽妍等)[1]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企业梯队 - 第一梯队:贝泰妮,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具有皮肤医学背景,行业领先地位[3] - 第二梯队:巨子生物、上海家化、敷尔佳,相关业务收入较高,具有一定知名度[3] - 第三梯队:珀莱雅、福瑞达、锦波生物、创尔生物等,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相对较低[4]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区域竞争 - 代表性企业分布:上海(上海家化、珀芙研、百雀羚、林清轩)、广东(创尔生物、HFP)、云南(贝泰妮)、陕西(巨子生物)、黑龙江(敷尔佳)[5]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份额 - 2024年市场规模约487.43亿元,贝泰妮营收57.07亿元,占比11.71%,排名首位[9] - 华熙生物占比5.27%,敷尔佳、上海家化、巨子生物分别占比4.14%、2.44%、2.15%[9] - 国际品牌如欧莱雅集团、雅诗兰黛也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9]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市场集中度 - 2024年行业前三家企业营业收入集中度为21.12%,前六家为26.47%,市场份额分散[11] - 国产品牌正缩小与国际品牌差距,头部玩家已建立品牌壁垒和研发壁垒,销售渠道逐渐成熟[11]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分析 - 贝泰妮专注于敏感肌产品开发,拥有"薇诺娜(Winona)"等多个品牌,为皮肤学级护肤品细分市场龙头企业[12] - 贝泰妮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规模在50亿元以上,市场份额超过11%[12] - 主要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等,营收25.69亿元,占比5.27%)、上海家化(玉泽、佰草集等,营收10.50亿元,占比2.15%)、创尔生物(创福康、创尔美,营收3.71亿元,占比0.76%)、巨子生物(可复美、可丽金等,营收11.90亿元,占比2.44%)、敷尔佳(营收20.17亿元,占比4.14%)[13] 中国功能性护肤品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上游对进口原料商依赖性强,供应商议价能力较高[16] - 消费者选择更多,议价能力相对较强[16] - 本土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市占率提高,现有企业竞争加剧[16] - 行业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潜在进入者威胁较大[16] - 医美项目发展对行业形成一定替代威胁[16]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8-13 15:12
医美注射材料行业融资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行业累计发生39起投融资事件,整体处于成熟阶段,新三板和IPO阶段企业占比高[2] - 融资区域集中:山东(8起)、江苏(7起)为两大主要分布地区[4] - 代表性融资案例: - 敷尔佳2023年IPO募资22.32亿人民币[1] - 锦波生物2023年A+轮融资2.45亿人民币[1] - 福瑞达2022年并购获资10.22亿人民币[1] - 爱美客2020年IPO募资35.72亿人民币[1] 代表性企业对外投资布局 - 华熙生物: - 全资控股16家子公司,覆盖制造业(东营佛恩特生物2000万元)、科研服务(华熙天津研究院2000万元)等领域[7][8] - 参股5家机构,包括海南皓注基金(持股30%,4500万元)和天津合成生物中心(持股5.8%)[8] - 爱美客: - 100%控股北京诺博特生物(5983万元)和厦门投资公司(1500万元)[9] - 51%控股东方美客科技(510万美元)[9] - 昊海生科: - 全资控股上海昊海医药(1000万元)和欧华美科(1265万元)[10] - 78%控股长兴铜睿投资(3900万元)[10] - 巨子生物: - 60%控股陕西巨丽康生物(6000万元)[11] - 100%控股西安巨子医药(3000万元)[11] - 锦波生物: - 全资控股锦波北京公司(3500万元)和山西鼎天生物(2000万元)[12] 行业投资领域分布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占比58%,为最核心投资方向[14] - 制造业占比18%,批发零售业占比8%[14] 兼并重组特征 - 混合并购为主,典型案例为鲁商发展2018年通过资产置换获得福瑞达医药100%股权(9.27亿人民币)[16]
巨子生物(02367)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2 18:35
业绩相关 - 董事会2025年8月27日开会考虑及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股息及事项 - 会议将讨论派发中期股息(如有)及处理其他事项[3] 董事会成员 - 截至2025年8月12日,董事会有5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
巨子生物再回应重组胶原蛋白事件 现有检测方法存局限性
新华网· 2025-08-12 13:37
公司声明与自查 - 公司承认现有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存在局限性,并已展开全面自查[1] - 公司对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检测、包装标签等环节进行方法学验证[1] - 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的高标准要求[1] 行业标准与改进措施 - 公司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1] - 计划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1] - 持续参与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22年在港交所上市[2] - 专注于以重组胶原蛋白为关键成分的皮肤护理产品[2] - 旗下拥有可复美、可丽金等多个品牌,其中可复美与可丽金为核心产品[2] 股价表现 - 股价自2025年5月20日高点87.1港元持续下跌37.12%至6月23日[2] - 6月24日早盘股价上涨6.74%,报54.65港元/股[2]
美容护理行业深度报告:胶原蛋白:成分崛起,美丽新生
东海证券· 2025-08-05 16:4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标配" [1] 核心观点 - 胶原蛋白作为人体的"生命之架",广泛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等组织,具有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 [6]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产业链完整,政策支持力度大 [6] -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增速(41.4%CAGR)显著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27.7%CAGR),2023年规模达286.3亿元 [6][27] -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医美领域2023-2027年CAGR达35.4%,护肤领域CAGR达54.9% [6] 行业概况 胶原蛋白特性 - 占人体蛋白质30%-40%,29种类型中I型(支撑)和III型(弹性)最常见于皮肤 [11][14][15] - 三螺旋结构赋予其高拉伸强度和生物活性 [16][17] 生产技术对比 - 重组胶原蛋白相比动物源具有无病毒隐患、低排异反应、质量可控等优势 [26][27] - 国内技术突破:2000年实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2021年首款三类械产品获批 [20][21] 下游应用分析 医美领域 - 轻医美占比55%,重组胶原蛋白注射规模将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 [36][42] - 目前仅4家公司获批三类械产品,锦波生物占据3款先发优势 [40][41] 护肤领域 - 功效性护肤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15亿元增至2027年665亿元 [47][48] - 欧莱雅、珀莱雅等头部品牌加速布局胶原蛋白产品线 [49] 新兴领域 - 私密健康: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88.6亿元,锦波生物兰蜜系列主打重组III型胶原 [52][56] - 头发健康:XVII型胶原蛋白可改善脱发,2024年脱发护理市场规模1341亿元 [59][60] 重点公司 锦波生物 - 国内首个获批三类械重组胶原蛋白厂商,2024年营收14.43亿元(5年CAGR 73%) [66][67] - 核心产品薇旖美系列覆盖眼周/面部抗衰,2025年新增凝胶产品 [71][72] 巨子生物 - 可复美品牌2024年贡献82%营收,胶原棒次抛精华为天猫/抖音爆款 [79][82] - 四款医美在研产品进入优先审批,2024年获骨修复材料三类械注册 [85][87] 丸美生物 - 2024年营收29.7亿元(+33.44%),主导制定《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 [88][91] - 胶原小金针系列升级至2.0版本,建立功能蛋白研究中心 [92][93]
巨子生物(02367)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4 16:32
股本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0,000美元,股份数5,000,000,000股,面值0.00001美元[1] - 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1,070,904,000股,库存股份0股,总数1,070,904,000股[2] 购股期权情况 - 2023年购股期权计划7月底结存股份期权11,856,000股,本月发行新股及转让库存股均为0[3] - 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数为0,可行使期权时总数79,960,000股[3] - 本月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已发行及库存股份增减均为0[3][5]
从海外消费品大牌最新财报看国内投资机会:看好强功能性和情绪属性且具备良好数字化基础的消费品牌
东方证券· 2025-08-04 16:16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9] 核心观点 - 数字化能力将成为未来消费品公司竞争的核心能力之一[3] - 国内消费分化态势延续,强功能性和情绪消费属性的本土品牌景气度更高[4] - 海外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普遍承压,传统奢牌如历峰集团25Q2中国市场销售额下降7%、爱马仕大中华区上半年销售仅增长3%、开云集团亚太地区上半年销售下降22%、杰尼亚集团大中华区销售下降16.2%、LVMH集团二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降幅为高单位数[9] - 功能性及情感价值品牌表现亮眼,如Deckers Brands国际市场销售大增49.7%、Columbia Sportwear中国市场两位数增长、Canada Goose中国市场销售大增20.1%、欧莱雅皮肤科学美容部门中国大陆和新兴市场两位数增长[9] - 中国市场占海外品牌总收入1/4以上,本土化成为大牌必然选择[9] -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成为海外大牌战略抓手,如欧莱雅推出虚拟试妆App、与IBM和英伟达合作[9] 投资建议与标的 - 建议关注高功能属性和情绪消费特征的户外运动、美妆和珠宝类公司[4] - 具体标的包括安踏体育(02020,买入)、波司登(03998,买入)、巨子生物(02367,买入)、珀莱雅(603605,买入)、潮宏基(002345,增持)[4] 行业趋势 - 消费心理日趋理性,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带来品牌祛魅[9] - 主力消费人群代际变迁,强功能性、情感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品牌更受青睐[9] - 中国市场在中高端消费和奢侈品领域竞争加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