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子生物(02367)
icon
搜索文档
深夜回应!两大巨头纷争迎“终章”
中国基金报· 2025-06-24 12:25
巨子生物回应重组胶原蛋白产品问题 - 巨子生物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难以适配行业高标准要求 [2][8] - 公司股价在回应发布次日开盘一度大涨超7% [3] 行业标准现状 - 最新行业标准为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将于2026年3月实施 [6] 巨子生物改进措施 - 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 [8] - 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 [8] - 持续参与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产业规范化 [8] 华熙生物观点 - 指出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存在"胶原蛋白"概念滥用问题,部分产品不具备胶原蛋白生理学功能 [9] - 强调需通过清晰、可交叉检验的科学结论解决行业争议 [9]
市值蒸发近300亿港元,巨子生物:优化检测方法并公开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2:08
成分含量争议 - 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引发持续争议,公司未正面回应检测机构匿名质疑 [1]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因质疑产品造假被平台禁言,其1706万粉丝账号相关视频已下架 [1] - 华熙生物在此次争议中保持沉默 [2] 公司技术声明 - 巨子生物承认当前质量标准存在局限性,公布技术改进计划 [2] - 公司2001年申请《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专利,首创"类人胶原蛋白"命名 [2] - 现行标准将公司技术归类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范畴 [2] 行业标准执行 - 巨子生物生产遵循2021-2023年多项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标准 [3] - 公司表示所有产品符合化妆品备案技术规范,严格执行企业标准 [3] - 2025年将实施YY/T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新标准 [3] 自查与改进措施 - 公司完成生产、检测、包装全流程自查,开展不同检测方法验证 [3] - 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定性定量检测方法,逐步公开关键技术参数 [3] - 计划持续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 [3] 市场反应 - 公司声明发布次日股价出现反弹 [4] - 近一个月股价震荡较大,从5月20日8514港元高点跌至6月24日546港元 [4] - 最新市值5847亿港元,较前期高点缩水近300亿港元 [5]
巨子生物深夜再回应可复美配方事件:现有检测方法存局限性
新浪财经· 2025-06-24 09:14
公司技术积累与行业标准 - 公司于2001年申请国内首个类人胶原蛋白发明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并注册"类人"商标,该物质现归类为"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1] - 公司推动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落地,拥有20余年技术积累[1] - 行业已发布多项重组胶原蛋白标准:2021年命名指导原则、2022年YY/T 1849-2022、2023年YY/T 1888-2023和T/ZGKSL 004-2023,2025年将实施YY/T 1947-2025标准[1] 产品质量控制与争议回应 - 公司产品研发严格参照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原料和产品质量控制符合化妆品备案技术要求[2] - 针对可复美成分争议,公司完成全面自查并验证不同检测方法,承认现有标准存在局限性需持续优化[2] - 公司将联合科研机构优化重组胶原蛋白检测方法,逐步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2] 可复美成分争议事件 - 5月24日美妆博主质疑可复美精华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且缺失甘氨酸成分,公司回应检测显示含量超0.1%[3] - 争议焦点在于检测方法差异,目前行业缺乏国家标准仅有行业标准[3] - 6月1日公司称检测机构否认授权博主使用报告,6月4日公布两款产品检测结果否认下架传闻[3][4] 市场反应与行业动态 - 华熙生物6月23日声明支持涉事博主,因其所属公司为华熙生态成员[4] - 公司市值从5月20日高位下跌近40%至548.30亿港元(截至6月23日)[4]
巨子生物:公司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已显现局限性,需要优化迭代
财经网· 2025-06-24 08:31
行业标准发展 - 2021年《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发布并实施 [1] - 2022年医药行业标准YY/T 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发布并实施 [1] - 2023年医药行业标准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发布并实施 [1] - 2023年团体标准T/ZGKSL 004-2023《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发布并实施 [1] - 2025年医药行业标准YY/T 1947-2025《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发布(2026年3月实施) [1] 公司质量控制措施 - 产品研发与生产参考并引用上述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进行原料和产品质量控制 [1] - 所有产品按照备案配方及工艺投料生产,符合化妆品备案技术文件要求 [1] - 近期事件后迅速展开全面自查,覆盖生产、检测、包装标签等环节,并进行检测方法学验证 [1] 行业与公司挑战 - 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快速发展,消费者质量要求增长,现有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显现局限性 [2] - 当前标准难以完全适配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高标准高要求,需持续优化迭代 [2] 公司未来计划 - 联合科研机构加速推进化妆品中重组胶原蛋白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的优化与验证 [2] - 逐步主动公开原料与成品关键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数据,赋能行业并接受监督 [2] - 持续参与化妆品用重组胶原蛋白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产业规范化 [2]
华熙生物:质疑重组胶原蛋白并非针对竞争对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8:47
行业争议与市场反应 - 医美行业围绕"重组胶原蛋白"的学术概念之争演变为龙头企业股价剧烈波动,华熙生物股价累计上涨23.65%,巨子生物同期跌幅超过31% [1] - 截至6月18日收盘,巨子生物市值约514亿元人民币,华熙生物市值245亿元,不足前者一半 [1] - 华熙生物否认针对竞争对手的"商战"传言,强调反对成分命名上的"名称游戏" [1][5] 技术争议与产业数据 - 华熙生物指出"重组的"胶原蛋白只是胶原蛋白研究和产业转化的一小部分,蛋白质组学研究制高点仍掌握在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和医药企业手中 [3] - 2024年中国透明质酸出口量达161吨(医药级11.8吨),重组胶原蛋白出口量不到0.02吨,仅为透明质酸的千分之一点二 [3][6] - 国际上尚未有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美三类械证书获批,华熙生物拥有11张三类医疗器械证 [3][6] 资本市场沟通问题 - 资本市场对产业企业技术理解存在偏差,行业分析师多为消费、零售类别出身,缺乏生物学学术背景 [4] - 资本市场追求新题材的本性与科研和产业转化的艰难历程相悖,需要经历多次市场泡沫洗礼才能成熟 [4] - 华熙生物未来将强化与资本市场的专业沟通 [4] 业务表现与业绩澄清 -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业务年增幅超10%,医药级透明质酸呈现超20%的高速增长 [6] - 公司净利润率保持在50%左右,业绩下滑主要源于消费品业务下滑及一次性资产减值 [6] - 市场上业绩良好的企业并非因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兴起,而是得益于电商运营能力等因素 [6] 行业标准与检测争议 - 部分企业将非胶原蛋白的多肽甚至二肽冠以"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误导消费者 [7] - 美妆博主郝宇检测显示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的0.1% [9] - 巨子生物否认指控并公布自检结果,双方就检测方法和结果持续交锋 [9][12] 事件发展时间线 - 5月17日起华熙生物连续发文质疑券商研报,并向证监会反映研报误导问题 [8] - 6月1日华熙生物声明支持郝宇,披露持有其创办公司32.4%股权 [11] - 6月13日郝宇微博账号被禁言,多条视频下架 [13]
美三大股指均跌超1%,原油大涨7%;哈梅内伊:将彻底摧毁以色列政权;美海军陆战队首次在洛杉矶拘留平民;湖南通报“罗某宇坠楼事件”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07:11
国务院常务会议 - 部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 [2] - 听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关情况汇报 [2] - 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 [2] - 研究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有关举措 [2] 隔夜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均跌超1%:道指跌1.79%,纳指跌1.3%,标普500跌1.13% [2]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英特尔跌超3%,英伟达跌超2%,苹果、Meta跌逾1% [2] - 中概股多数收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74%,小鹏汽车跌超5%,阿里巴巴跌超3% [2] - 无人机制造商Airo美国IPO首日收涨140% [2] 大宗商品市场 - 现货黄金涨1.4%至3433.35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涨1.48% [3] - 美油主力合约涨7.55%至73.18美元/桶,周涨13.32% [3] - 布油主力合约涨7.5%至74.56美元/桶,周涨12.17% [3] 欧洲股市 - 德国DAX指数跌1.07%,法国CAC40指数跌1.0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39% [4] 中国货币政策 - 5月末M2余额325.78万亿元,同比增长7.9% [5] - 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18.63万亿元,同比多3.83万亿元 [5] - 前五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4.73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8.3万亿元 [5] 金融监管政策 - 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 [6] - 工信部等八部门公开征求对《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的意见 [7] 国际地缘政治 - 伊朗对以色列发动第三波导弹袭击,发射约150枚导弹 [10]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称将彻底摧毁以色列政权 [10] - 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伊朗下一波打击将"更残酷" [11] 上市公司动态 - 贵州茅台调整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股分红金额调整为27.673元 [14] - 腾讯澄清未考虑收购Nexon [15] - 蚂蚁集团法定代表人变更为CEO韩歆毅 [16] - 紫金矿业旗下最大铜矿预计2025年减产22.6%至47.8% [25] - 华夏幸福债务重组议案反对比例达44.6241% [19] 汇率与债券市场 - 美元/人民币中间价报7.1772,下调31个基点 [32] - 欧元/人民币中间价报8.3083,上调505个基点 [32] - 国泰海通获准发行15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36] 产业与项目动态 - 协鑫集成签署1.2GW光伏组件合同 [34] - 双良节能中标2.37亿元煤电项目 [34] - 中油工程签订16.01亿美元伊拉克油田项目合同 [34] - 万邦达拟投资10亿元建设环保新材料项目 [35]
质疑巨子生物造假的百万粉丝博主已被禁言!其账号认证为香港大学化学博士,有19年化妆品研发及科普知识
新浪财经· 2025-06-13 17:55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账号禁言事件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微博账号被禁言 多条视频下架 相关内容无法搜索 [1] - 该博主微博粉丝数量为1706万 认证为时尚美妆视频自媒体 在抖音 小红书 微博平台共计拥有超280万粉丝 [3] - 博主简介显示其为香港大学化学博士 曾任欧莱雅中国科学传播负责人 拥有19年化妆品研发及科普经验 [3] 产品质疑事件 - 5月24日"大嘴博士"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发布文章及视频 质疑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精华涉嫌造假 [3] - 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3] - 6月1日巨子生物发布严正声明 称已收到检测机构道歉 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3][4] 巨子生物声明内容 - 巨子生物称5月30日收到检测机构道歉声明 该机构否认授权使用测试报告 要求博主停止转发 [4] - 6月4日巨子生物再次发文 称多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产品确实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 [5] 华熙生物表态 -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大嘴博士" 称其担任法人的公司属于华熙生态重要成员 [4] - 该公司由华熙生物参与的海南海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郝宇相关公司共同投资 华熙生物在该基金中占比324% [4] - 华熙生物表示已组织专家评估资料并进行多方法测试 得到第三方检测结果 [5]
可复美再塌房,巨子生物急渡劫
36氪· 2025-06-13 17:11
医美行业概况 - 中国医美消费渗透率从2020年3.2%增至2025年5.8%,对应超8000万医美消费者 [1] - 医美术后修复赛道中,可复美凭借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竞品敷尔佳、修丽可难以替代 [1] 可复美产品争议事件 - 5月24日博主"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精华中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不足0.02%,涉嫌造假 [3][6] - 华熙生物公开支持该博主并施压巨子生物公布检测结果,双方存在股权关联使事件复杂化 [6] - 巨子生物回应称委托三家机构检测显示重组胶原蛋白含量超0.1%,但检测方法差异引发二次质疑 [7][8] - 6月5日公司股价单日暴跌8.7%,市值蒸发超60亿港元,较5月高位累计下跌35% [8][25] 历史成分风波 - 4月有消费者投诉使用可复美"械"字号敷料后脸部肿胀,检测发现含未标注的EGF成分567pg/ml [10][12] - EGF在化妆品中被禁用,但械字号产品存在成分披露豁免条款,公司否认添加并获协会检测背书 [17][18] - 事件导致消费者对械字号产品滥用风险警觉,部分用户转向妆字号产品 [19]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57.2%),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42.1%),增速领跑行业 [25] - 研发费用率仅1.9%,显著低于同行华熙生物6.8%、锦波生物10.89%,销售费用激增72.5%至20.08亿元 [27][29] - 早期依赖分级经销模式(创客云商),后转型直销但销售费用高企 [28][29] 行业竞争格局 - 华熙生物5月起连续发文指控巨子生物通过券商研报贬低透明质酸技术,引发行业商战猜测 [5] - 可复美械字号产品面临监管风险,妆字号产品面临国产平替竞争压力 [22] - 短期依赖用户粘性维持份额,长期需应对竞品蚕食市场风险 [27]
质疑可复美造假的美妆博主微博被禁言,华熙生物巨子生物股价都在跌
观察者网· 2025-06-13 16:34
社交媒体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大嘴博士"微博账号被禁言 抖音相关视频下架 其声称视频系被恶意举报而非主动删除 [1] - "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2% 未达中国化妆品标签规范0.1%下限 且未检出必需氨基酸甘氨酸 [5] - "大嘴博士"同时批评可复美"Mini小分子胶原蛋白"宣传概念涉嫌夸大科学事实 [5] 公司回应与行业竞争 - 巨子生物发布声明否认指控 称自检三批产品胶原蛋白含量超0.1% 第三方复检结果为0.2%-0.22% [8] - 华熙生物发布声明支持"大嘴博士" 其参与投资的私募基金与郝宇博士相关公司有共同投资关系 [8] - 华熙生物声明中"如果你们想要一个'商战'"言论被解读为暗指巨子生物 [8] - 行业人士指出争议本质是两大医美巨头在成分路线上的竞争 华熙专注玻尿酸 巨子主打重组胶原蛋白 [8] 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巨子生物上市后市值达华熙生物两倍以上 显示资本市场更青睐重组胶原蛋白路线 [8] - 华熙生物2022年通过收购益而康生物进军胶原蛋白领域 同年发布多类型胶原蛋白产品 [9] - 争议事件导致两家公司股价下跌 6月13日巨子生物市值645亿港元 华熙生物市值253亿元 [11] 博主背景信息 - "大嘴博士"本名郝宇 香港大学化学博士 曾任欧莱雅科学传播工作 但各平台认证工作经验年限不一致(14-20年) [5]
交易价16.5亿元,孩子王联合巨子生物等共同收购丝域实业
广州日报· 2025-06-11 20:51
交易结构 - 公司拟受让五星控股持有的江苏星丝域65%股权并承担对应实缴义务 交易完成后江苏星丝域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巨子生物、陈英燕、王德友拟分别受让江苏星丝域10%、8%、6%股权 [1] - 公司拟通过江苏星丝域现金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 交易价格为16.5亿元 [1] 标的公司情况 - 丝域实业成立于2014年7月 长期深耕个护行业 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1] - 截至2024年末 丝域实业共经营2503家养发门店 其中直营176家 加盟2327家 [1] - 丝域实业会员数量超过200万 [1] 行业数据 - 中国毛发生活养护市场规模从2020年432.3亿元增长至2023年570.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9.7% [2] -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812.5亿元 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7.3% [2] 投资明细 - 公司投资金额4.29亿元 持股比例65% [4] - 五星控股投资7260万元 持股11% [4] - 巨子生物投资6600万元 持股10% [4] - 陈英藏投资5280万元 持股8% [4] - 王德友投资3960万元 持股6% [4] 公司战略动向 - 此次交易为公司年内第二次跨界收购 年初曾以1.62亿元收购幸研生物60%股权跨界化妆品行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