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生物(02367)

搜索文档
撕扯、炒作?美妆巨头成分“罗生门”
中国基金报· 2025-06-11 14:10
公司动态 - 巨子生物控股股东宣布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2亿港元,股价当日收涨4.15% [3] - 增持后股价再度回落,反弹趋势未能持续 [4] - 巨子生物被质疑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不足,涉嫌造假,股价一度跌幅超过10% [13][14] - 公司发布内部检测结果进行澄清,但市场反应不佳 [14] - 控股股东计划未来三至六个月内增持不少于2亿港元股份 [18] 财务表现 - 巨子生物2024年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17%,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4% [22][23] - 华熙生物2024年营收53.17亿元同比下降11.61%,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骤降70.59% [19] - 巨子生物销售费用高达20.08亿元,研发投入仅1.07亿元占收入比例不到2% [27] -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25.69亿元同比下滑31.62%,占主营业务收入47.92% [25] 行业争议 -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就透明质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路线展开公开争论 [4][10] - 华熙生物指责资本市场炒作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认为透明质酸仍具关键地位 [10] - 行业数据显示2026年胶原蛋白皮肤护理市场份额预计超过透明质酸,年复合增长率52.6% [19] - 行业协会呼吁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12] 行业问题 - 行业标准不完善、成分标准不严谨、宣传边界模糊 [7][26] - 国产美妆品牌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现象 [27] - 新概念常伴随过度营销,成分故事效果边界模糊 [29] - 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与标准不统一和营销导向有关 [26][27] 公司立场 - 华熙生物强调科技价值在于持续突破而非短期资本叙事 [30] - 巨子生物支持科技应用探讨和行业自律呼吁 [30] - 华熙生物表示业绩承压主因消费品业务下滑和资产减值 [25] - 巨子生物指出相关检测标准尚待完善 [26]
弘则研究 重申巨子生物成长逻辑胶原蛋白心智医美背书突出
2025-06-10 23:26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巨子生物及其旗下品牌可复美、可丽金,竞品公司珀莱雅、完美、锦波生物、景博生物、创建等 - 行业: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涵盖功效护肤品、医用敷料和医美注射剂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舆情事件及影响 - 核心观点:“大嘴博士”质疑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成分,虽第三方检测达标但仍受质疑,对巨子生物短期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显著影响 - 论据:618全周期可复美目标增速60%,实际仅20%-30%;5月25日抖音平台销量较前一天下降50%;达人直播带货受阻,投流效率从KPH4降至不足2.5 - 3;抖音搜索出现负面视频影响品牌形象 [1][2][3] 长期发展逻辑 - 核心观点:重组胶原蛋白市场长期向好,巨子生物作为领军者受益于市场细分和精细化趋势,长期发展潜力大 - 论据:市场规模约400亿人民币,拥有40%左右的KOL数量;新型重组胶原蛋白增加新场景和功能,吸引不同人群;不同品牌切入不同场景、人群和价格带推动市场扩容 [4] 主要产品表现 - 核心观点:可复美各产品表现不一,部分产品有增长潜力,部分产品面临挑战 - 论据: - 胶原棒:疫情前预期增速50%,新客占比近50%,复购率70%-80%,半年复购率40%高于行业平均;2025年4月胶原棒2.0升级,增加四型胶原蛋白,折扣率提升,618单支到手价提高约25% [6] - 焦点面霜:上市八个月营收2亿元,但复购率仅20%,销售依赖直播带货投流和大单品连带销售 [7][8] - 玉润修护面霜:采用线下医美院线推广策略,定位热损伤修复,即时修复效果显著,价格较高,符合年轻高消费人群需求,有望成新增长点 [9] - 敷料:处于稳定增长阶段,2024年销售额约11 - 12亿元,2025年预期14 - 15亿元,缺乏突破性进展,维持稳定增速 [10] 客户态度变化 - 核心观点:舆情事件后老客户对产品功效仍认可,新客户可能持观望态度 - 论据:可复美胶原棒复购率在618和双11期间达40%高于行业平均;新客户可能选择其他品牌或成分类似产品满足修护需求 [12] 渠道运营能力 - 核心观点:巨子生物线上渠道运营能力突出,线下会员运营布局积极,但渠道经营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 论据: - 线上:投流效率高,拉新效率未下滑;小红书平台2024年相关笔记超10万篇,搜索指数增长45%;自播、笔记宣传侧重科技化场景,邀请穿白大褂主播直播巩固品牌心智 [14][15] - 线下:已拥有20家直营店,2025年计划再开20家;通过开设直营店、举办线下专柜体验活动、柜姐小红书引流等提升线下会员能力 [16] 产品优势判断 - 核心观点:消费者实际使用体验和复购情况比技术指标更重要,老客复购率、新客转化比例和渠道调研数据可判断产品优势和基本盘 - 论据:消费者购买产品主要看效果,胶原蛋白含量是否大于0.1%非关注重点;短期内新客拉新受舆情影响,随时间和公司措施影响会消退 [18][19] 行业竞争格局 - 核心观点:胶原蛋白医美三类械市场开放将有竞争,化妆品领域新玩家进入初期扩容需求;行业整体渠道经营能力需提升,短期内不会激烈竞争 - 论据:三类械市场仅锦波生物获批,景博生物等有预期但未落地;胶原蛋白化妆品无政策门槛,新进入者通过差异化做大市场;大部分胶原蛋白公司渠道经营能力与传统消费品企业有差距 [24][25] 行业发展阶段 - 核心观点:未来两三年内胶原蛋白行业红利期可能结束,行业将重视渠道优势和运营能力 - 论据:投流效率变化显示新增客群触达效率下降;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公司开始布局线下渠道;过去医美行业判断依据集中在产品端,未来将重视渠道优势和运营能力 [28][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巨子生物2024年12月获得胶原蛋白三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批资格,但具体获批时间不确定 [20] - 618期间可复美退货率上升,主要由新客引起,老客户倾向继续使用 [21] - 焦点面霜定位模糊、复购率不高,公司通过大单品连带销售探索新增长点,评估新产品受欢迎程度 [23] - 舆情事件未对整个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和其他品牌产生广泛影响,完美通过运营提升实现增速 [29] - 为弥补618销售下滑需增加投入,可能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具体幅度需跟踪后续销售情况 [30] - 巨子生物次抛产品2.0版本未受舆情直接打击,若舆情影响淡化预计保持良好增速 [31] - 巨子生物处理舆情事件有不足,但产品端有优势,渠道经营能力有劣势,正尝试构建ToC端用户服务能力 [32][33]
国金证券:巨子生物增持计划彰显信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6-10 16:58
核心观点 - 国金证券维持巨子生物"买入"评级,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 40元、2 93元、3 54元,对应PE分别为23倍、19倍、16倍 [1] - 公司产品矩阵(医疗器械系列+胶原修护系列+焦点系列+补水安敏系列+秩序系列)将持续发力,核心竞争优势稳固 [1] - 控股股东Juzi Holding计划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公司股份,反映对公司前景的坚定信心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 40元、2 93元、3 54元 [1] - 对应PE分别为23倍、19倍、16倍 [1] 股东增持计划 - Juzi Holding现持有公司股份约54 26% [2] - 计划增持不低于2亿港元,按现价61 2港元估算,预计增持326 8万股,约占总股本0 3% [2] - 增持后公司仍将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 [2] 产品战略 - 加大研发投入,积累技术储备,推进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申报审批工作 [2] - 打磨更多产品和系列,满足细分需求,丰富品牌内涵 [2] - 产品矩阵包括医疗器械系列、胶原修护系列、焦点系列、补水安敏系列、秩序系列 [1][3] 品牌营销 - 可复美:医用敷料大单品市占率领先,胶原棒持续破圈,复购与用户结构健康,新客占比高,焦点面霜2024年4月上市后表现亮眼 [3] - 可丽金:强化抗老心智,大膜王、嘭嘭次抛销售亮眼,预计2025年继续放量 [3] - 加大主力品牌营销推广力度,培育孵化新品牌,为护肤品业务发展打基础 [3] 未来展望 - 坚持树品牌、拓渠道、强报批的重点方向,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2] - 逐步启动三类医疗器械商业化准备工作,做好市场教育和培训,赋能第二成长曲线 [3]
巨子生物:增持彰显信心,把握超跌机会-20250610
国金证券· 2025-06-10 15:2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增持股份反映对公司前景坚定信心 自5月下旬以来公司股价有所回调 但产品核心竞争优势稳固 随着舆情影响消散动销有望环比改善、增速回升 维持盈利预测 [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简评 - 6月9日公司公布控股股东股份增持计划 Juzi Holding自公告之日起3 - 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2亿港元 [2] 经营分析 - Juzi Holding现持有公司股份约54.26% 若增持计划实施 按现价61.2港元估算 预计增持326.8万股 约占总股本0.3% 公司预计仍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 [3] 展望未来 - 公司坚持树品牌、拓渠道、强报批方向 推进综合实力提升 产品端加大研发投入 做好三类医疗器械临床申报审批 打磨产品满足细分需求 营销端加大主力品牌推广 培育新品牌 [4] - 可复美医用敷料大单品市占率领先 胶原棒稳健增长 焦点面霜加速放量 产品矩阵持续发力 可丽金强化抗老心智 TOP大单品预计25年继续放量 [4] - 公司逐步启动三类医疗器械商业化准备 做好市场教育和培训 赋能第二成长曲线 [4]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预计公司产品矩阵持续发力 预计25 - 27年EPS分别为2.40/2.93/3.54元 PE分别为23/19/16倍 [5] 公司基本情况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524|5,539|7,043|8,811|10,921| |营业收入增长率|49.05%|57.17%|27.15%|25.11%|23.9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452|2,062|2,567|3,142|3,790|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44.88%|42.06%|24.45%|22.41%|20.63%| |摊薄每股收益(元)|1.36|1.93|2.40|2.93|3.54|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6|1.99|2.40|2.89|3.51|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33.28%|29.01%|26.51%|24.48%|22.79%| |P/E|24.03|23.71|23.36|19.09|15.82| |P/B|8.12|7.22|6.77|5.11|3.94|[11] 附录:三张报表预测摘要 - 涵盖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预测数据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毛利、各项费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指标及相关增长率、比率分析 [12] 市场中相关报告评级比率分析 |日期|一周内|一月内|二月内|三月内|六月内| |----|----|----|----|----|----| |买入|0|0|2|25|36| |增持|0|0|0|2|0| |中性|0|0|0|0|0| |减持|0|0|0|0|0| |评分|0.00|0.00|1.00|1.07|1.00|[13]
可丽金怎么用“硬科技+软叙事”突围抗老内卷?
FBeauty未来迹· 2025-06-10 11:17
品牌战略与市场定位 - 可丽金通过"我的「重组」能量"活动构建东方养生哲学与肌肤科学的连结,以"调气、顺势、守和"为内核重塑抗老赛道的东方叙事 [2][7] - 品牌将"悦己"上升为情感联结纽带,从功能转向关系、技术转向共鸣,契合消费者对生活方式和情绪需求的双重关注 [4][11] - 采用"软叙事+硬科技"双线战略:依托母公司巨子生物167项专利技术,同时通过场景化体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功效体验 [12][16][2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成分C5HA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整合4种重组胶原蛋白,经双光子显微成像验证具有高透皮吸收率和胶原补促效果 [12][13] - 构建"晨间唤醒+夜间修养"全天候产品矩阵,如嘭嘭次抛+胶卷眼霜+胶原大膜王组合,针对性解决熬夜垮脸和晨间水肿问题 [14][16] - 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到日常化转译,产品覆盖面霜、次抛、眼霜、面膜等多品类,完成"结构干预"而非仅营养补充的技术跃迁 [12][16] 消费者洞察与传播策略 - 通过八段锦调息、香包DIY、喜剧表演等场景设计,将护肤行为转化为"调气、通络、养神"的自主节律,呼应年轻人重建生活秩序的需求 [6][7][8] - 在小红书"一期一会看成分"企划中用拟人化IP和场景故事科普成分机制,提升功效可视化与信任度 [16] - 重新定义"抗老"为自我状态提升,弱化年龄焦虑,强调"重组"哲学涵盖肌肤结构、生活节奏、情绪状态的多维重建 [7][16][29] 行业趋势与竞争壁垒 - 功效护肤行业从"成分博弈"转向"信任经营",需平衡功能价值与情绪价值,可丽金通过"科研根基+情绪表达"构建差异化模型 [18][19] - 胶原蛋白赛道进入"技术普及力"与"价值表达力"综合竞争阶段,品牌需兼具科学严谨性和生活化表达能力 [16][22] - 新一代消费者要求品牌共情生活节奏,可丽金通过"重组"母题完成从科技到情感层的深度连接,形成体系化表达逻辑 [22][26]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午后走势分化,布鲁可(00325.HK)涨超24%,蜜雪集团(02097.HK)涨近7%,古茗(01364.HK)涨超5.5%,巨子生物(02367.HK)涨超4%,此前一度跌超4%,老铺黄金(06181.HK)跌近3%,沪上阿姨(02589.HK)跌1.3%。
快讯· 2025-06-09 13:44
港股新消费概念股午后走势 - 布鲁可(00325.HK)涨超24% [1] - 蜜雪集团(02097.HK)涨近7% [1] - 古茗(01364.HK)涨超5.5% [1] - 巨子生物(02367.HK)涨超4%,此前一度跌超4% [1] - 老铺黄金(06181.HK)跌近3% [1] - 沪上阿姨(02589.HK)跌1.3% [1]
华熙VS巨子的生物战,已经打到了「滴血验胶原」
36氪· 2025-06-09 12:58
行业竞争格局 - 华熙生物代表的玻尿酸阵营与巨子生物代表的重组胶原蛋白阵营正在争夺医美市场主导权 [39] - 玻尿酸阵营因技术突破导致原料价格下降、专利壁垒消散,行业盈利能力大幅削弱 [40] - 重组胶原蛋白阵营受益于新赛道红利期和行业标准真空期,但存在概念炒作和研发投入不足问题 [41] 事件时间线 - 5月17日华熙生物公开驳斥券商研报唱衰玻尿酸、吹捧重组胶原蛋白的行为 [5][6] - 5月24日美妆博主郝宇发布检测报告质疑巨子生物核心产品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远低于标注的0.1% [13][16] - 6月1日华熙生物公开支持郝宇并披露资本关联,巨子生物三小时后宣布启动法律程序 [25][26] - 6月5日郝宇再次质疑巨子生物检测报告真实性,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33] 产品与市场影响 - 可复美胶原棒占巨子生物超80%营收,年销售额达45亿元,是电商平台类目榜首 [16] - 争议爆发后巨子生物股价9个交易日累计下跌25.2%,市值蒸发超160亿港元 [34] - 天猫618预售排名显示可复美从第3位下滑至第12位 [36] 技术争议焦点 - 华熙生物指出"重组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存在概念差异,多数重组产品实为多肽 [31] - 巨子生物被质疑检测方法不合规,报告缺乏机构名称和盖章,涉嫌"拼图式嫁接" [1][33] - 行业缺乏统一的重组胶原蛋白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企业宣传自由度较高 [41] 公司财务对比 - 巨子生物2024年销售费用达20.08亿元(营收占比36.25%),研发费用仅1.06亿元(占比1.9%) [41] - 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占比6%,显著高于巨子生物 [41] - 华熙生物市值从1400亿缩水至261亿,巨子生物上市后市值反超华熙 [37]
巨子生物(02367.HK):公司控股股东Juzi Holding计划自本公告日期起三至六个月内增持本公司股份, 增持金额不低于港币2亿元。
快讯· 2025-06-09 12:35
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计划 - 控股股东Juzi Holding计划自公告日期起三至六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 [1] - 增持金额不低于港币2亿元 [1]
巨子华熙鏖战:美妆行业自我造神的反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8:4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功效护肤行业面临成分添加真实性争议,巨子生物胶原含量争议引发公众信任危机[1][3] - 行业存在"黑箱添加"、"影子成分"、标准执行飘忽等问题,科技名词公信力下降[3] - 2024年CSS希妍萃品牌因虚假宣传被罚款50万元,年销售额达1.8亿[4][5] - 2024年可溶性胶原备案量同比激增106.93%,玻色因、纤连蛋白等活性成分备案增速超70%[6] - 成分护肤赛道爆发式增长,但活性成分添加临界点控制成为行业"隐疾"[6] 行业争议焦点 - 功效博弈的量化失衡:部分企业降低核心活性物实际添加量压缩成本,导致产品功效与宣称背离[7] - 成分"漂移"的营销套利:将廉价广谱成分包装为晦涩植物学术名词推高溢价,在监管灰色地带套利[8] - 企业生存在标准空白地带,消费者缺失专业辨别能力,技术换代速度远超规则制定速度[8] 技术发展与市场变化 - 玻尿酸价格因高效发酵技术突破而平民化,生产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18小时[9] - 杭州美琉生物声称能将Ⅲ型重组胶原蛋白价格从8万元/公斤降至1万元,成本降幅达90%[9] - 国货阵营已建立技术矩阵:锦波生物(III型)、珀莱雅(XVII型)、丸美(双胶原蛋白)、福瑞达(重组贻贝粘蛋白)[9] - 国际巨头LVMH注资重组胶原蛋白研究企业,欧莱雅将重组胶原蛋白植入明星单品[9] 监管与标准问题 - 检测方法与成分标准存在结构性错位,不同检测方法结果差距可达数十倍[10] - 第三方检测平台集体沉默,反映其在商业与监管夹缝中的脆弱处境[10] - 监管面临技术断档挑战,缺乏统一方法论与标准支撑[10] - 法律上可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对"虚假含量宣称"进行认定[10] 行业未来趋势 - 技术颠覆持续加速,但标准化站台尚未建成[10][11] - 建构开放透明的验证平台将成为未来标准话语权的关键[10] - 企业真正搏杀的是消费者认知与信任,而非检测报告与法律声明[11]
排队IPO的潮玩公司,神话和泡沫共存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6:37
重庆等地"国补"暂停 - 重庆家电"国补"因第一轮补贴资金使用完毕于6月3日停止资格码申领 依据政策规定"补贴资金使用完毕或政策期满即止"[1] - 政策依据为《关于实施2025年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渝商务[2025]26号)[1] 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成分争议 - 巨子生物6月4日公布四家检测机构对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检测结果 显示成分含量均大于0.1%[1] - 公司否认"虚假宣传"指控 但第三方"大嘴博士"6月5日对检测方法和机构资质提出新质疑[1] - 双方持续交锋未达成共识 行业信任危机持续发酵[1] 马斯克与特朗普冲突影响 - 6月5日特朗普威胁削减马斯克企业政府补贴后 特斯拉市值单日蒸发1500亿美元(约1.09万亿元人民币)[1] - 矛盾源于2024年7月马斯克支持特朗普后 因"大而美"法案政策分歧导致关系破裂[1] 宝洁公司裁员计划 - 宝洁宣布2026财年起两年内裁减7000个非制造岗位 占该类职位总数15%[1] - 裁员预计产生10亿-16亿美元税前成本 作为公司加速增长战略的一部分[1] 潮玩行业IPO热潮 - 泡泡玛特等公司推动"谷子经济"概念升温 但TOPTOY、52TOYS等新势力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受质疑[2] - 行业面临资本泡沫化担忧 市场关注企业护城河建设与商业价值真实性[2] 白象方便面商标争议 - 白象因"多半"商标被指"玩弄文字游戏" 与其塑造的"真诚"品牌人设产生冲突[2][3] - 作为曾跻身行业前三的品牌 此次营销翻车事件可能影响消费者信任度[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数据 - 2025年车展首日参展人数达18万人次创新高 预计总观众45万人次(同比+27.84%)[3] - 预计成交额40亿元(同比+8.1%) 展会呈现"硝烟弥漫、流量争夺、品牌较量"三大特征[3] 电商平台618大促现状 - 尽管社交平台出现抵制声浪 但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促销活动仍持续进行[3] - 消费者对促销热度存疑 部分用户表现出"硬气不买"态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