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佑驾创新(02431)
icon
搜索文档
国证国际:首予佑驾创新(02431)目标价31.4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15:36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 致力于用持续迭代的创新技术与规模化量产经验为智能汽车全方位赋能 [1] -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全栈自研的公司 按L0至L2+解决方案收入计在中国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四 [1] - 公司是中国内地唯一获采埃孚集团授予"2023年供应商创新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 也是中国首批帮助整车厂车型获得欧盟DDAW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 从L0级辅助驾驶系统起步 构建覆盖L0至L2+级解决方案产品矩阵 计划2025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交付 [1] - 基于算法开发、软件工程及硬件设计优势 战略布局三大业务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车路协同 [2] - 坚持量产反哺研发策略 完成技术迭代-量产验证-数据积累的正向循环 区别于同业追求高阶自动驾驶快速落地 [2] 客户与量产成果 - 主要客户包括上汽、奇瑞、东风、吉利、长安和比亚迪等整车厂 [1] - 截至2024年底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已对22家整车厂的67款车型实现量产 智驾解决方案销量超过90万套 [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与9家整车厂就30款车型进行量产 [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10.3亿元/15.0亿元/21.0亿元 同比增长56.6%/46.4%/40.0% [1] - 优秀的产品梯队和客户矩阵有望展现极强业绩弹性 [1] 发展愿景 - 目标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智能解决方案行业的领导者 [2]
佑驾创新(02431):中国渐进式自动驾驶先锋
国证国际· 2025-06-10 13:4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佑驾创新的投资评级为“买入”,6个月目标价31.4港元,当前股价26.3港元,总市值104.99亿港元 [4] 核心观点 - 佑驾创新是中国渐进式自动驾驶先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产品覆盖L0至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能全栈自研,有优秀产品梯队和客户矩阵,未来业绩弹性强 [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达10.3/15.0/21.0亿元,同比增长56.6%/46.4%/40.0%,归母净利润达 - 1.4/-0.6/0.9亿元,2027年有望扭亏为盈 [2] - 综合PS与DCF估值,首次覆盖给予目标价31.4港元,较现价有20%上升空间 [2] 公司相关总结 公司概况 - 佑驾创新是中国领先自动驾驶科技公司,2014年成立,总部深圳,多地设中心,客户包括上汽、奇瑞等车企,2023年L0至L2+解决方案收入在新兴科技公司中排第四,获采埃孚“2023年供应商创新奖”等荣誉 [1] - 发展历程分初创期(2014 - 2019)和高速发展期(2019 - 2025),2024年在港上市 [13][14] - 控股股东刘国清,管理层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9.4%,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0.8% [17] - 管理团队实力强、经验丰富,平均超10年,核心成员负责不同业务板块 [20] 业务情况 - 业务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22] - 智能驾驶是核心业务,涵盖iSafety、iPilot和iRobo解决方案,2024年销量超90万套,iSafety提供L2及以下辅助驾驶功能,iPilot提供L2+功能,iRobo用于特定场景L4自动驾驶 [25] - 智能座舱提升驾乘安全与舒适性,有驾驶员疲劳检测等功能,2024年与9家整车厂30款车型量产 [35] - 车路协同参与21个项目,结合感知设备、算法与V2X技术,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 [38] 财务情况 - 2022 - 2024年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收入增长,2024年智能驾驶占比74%,总收入2.8/4.8/6.5亿,归母净利润 - 2.2/-2.0/-2.2亿,预计2027年扭亏为盈 [39] - 2022 - 2024年毛利率12.0%/14.3%/16.0%,净利率 - 76.9%/-41.4%/-33.1%,费用率下降 [40] 竞争优势 - 渐进式开发,L0至L2++级智能驾驶有优势,iPilot采用BEV和端到端技术,未来开发全栈智能座舱技术 [69][70] - 注重研发,有五个研发中心,研发团队376人,占64.6%,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率49.9%/31.5%/23.9%,全栈自研增强自主性和竞争力 [71] - 有领先智能制造量产能力,宝安和广州生产基地提升产能,高效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72] - 客户基础好,获采埃孚奖项,与多家车企合作,已打入合资厂商供应链,计划海外扩张 [73]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0.3/15.0/21.0亿元,归母净利润 - 1.4/-0.6/0.9亿元,毛利率提升,费用率下降 [75] - 采用PS估值法,选取可比公司,以26年8.2倍预测PS得目标价34.0港元;采用DCF估值法,WACC为14%,永续增长率2%,市值115.2亿港元,对应股价28.8港元,综合估值目标价31.4港元 [81][84] 行业相关总结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3年汽车销量3050万辆,占全球32.9%,预计2028年达3500万辆,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3年1750亿元,预计2028年43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9.8%,全球市场规模2023年5899亿元,预计2028年1330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7% [42] 细分行业分析 - 智能驾驶:按工信部标准分L0至L5等级,产业价值链分上、中、下游,L0至L2是主流,全球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1071亿元增至2687亿元,预计2028年5609亿元,中国供应商份额增加,全球L2智能驾驶汽车渗透率2023年32.1%,预计2028年61.1% [43][49][52] - 智能座舱:能提供人机交互体验,全球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1302亿元增至3213亿元,预计2028年7694亿元,中国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329亿元增至1069亿元,预计2028年2670亿元 [55][56] - 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相辅相成,中国市场规模2019 - 2023年从161亿元增至709亿元,预计2028年1685亿元 [59] 智驾平权 - 2025年比亚迪等车企发布智驾平权战略,推动智能驾驶普及,预计2030年国内乘用车L2及以上智能汽车智驾功能标配市场渗透率超90%,NOA标配搭载量达2400万辆以上 [60][61] 行业政策 - 2017 - 2025年中国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构建法规与标准体系,推动高阶智能驾驶落地,但存在企业过度宣传问题,2025年工信部强调不得夸大虚假宣传 [67]
异动盘点0604| AI, 健康, 物流齐爆发, 多股创新高;优趣汇暴涨24%;Corewave再涨25%;HIMS跌超3%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04 11:57
港股市场表现 - 优趣汇控股(02177)涨超24%,公司布局大健康领域,推出含麦角硫因活性成分的抗衰老健康食品品牌Vanpearl [1] - 布鲁可(00325)涨超5%,参与墨西哥CCXP展会并在上海首发小黄人积木人产品 [1]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涨近10%,武汉基地首片6寸碳化硅晶圆下线 [1] - 华南职业教育(06913)涨超10%,运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及技师学院 [1] - 顺丰控股(06936)涨超5%,4月全国快递件量同比增长19.1%至163.2亿件 [1] - 阿里影业(01060)涨超4%,拟更名大麦娱乐并聚焦线下演出及IP衍生 [2] - 信达生物(01801)涨超4%,IBI343药物获NMPA和FDA认定 [2] - 康耐特光学(02276)涨超4%,计划在日本投资400万美元建设树脂镜片产线 [2] - 佑驾创新(02431)午后急升17%,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国标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2] - H&H国际控股(01112)涨近5%,中国口服美容市场2024年规模达240亿元 [3] - 德翔海运(02510)涨近6%,东南亚航线运价最高涨幅达75% [3] - 中国抗体-B(03681)涨近24%,配股筹资1.24亿港元用于新药布局 [3] - 理想汽车-W(02015)涨超6%,5月交付新车40856台同比增长16.7% [4] - 联易融科技-W(09959)涨超7%,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立法 [4] - 大唐黄金(08299)涨超9%,合资公司推进矿业AI应用 [4] 美股市场表现 - Ferguson(FERG.US)涨2.9%,Q3销售额76.21亿美元超预期 [5] - 美国达乐公司(DG.US)涨超15%,Q1净利润同比增长7.9%至3.92亿美元 [5] - SharpLink Gaming(SBET.US)跌超9%,完成4.25亿美元定向增发 [5] - 博通(AVGO.US)涨3.2%,费城半导体指数涨1.5% [5] - 黄金股走低,现货黄金跌1.2% [5] - Credo Technology(CRDO.US)涨超14%,Q4收入1.703亿美元同比增179.7% [6] - CoreWeave(CRWV.US)涨近25%,AI数据中心协议预计创收70亿美元 [6] - 英伟达(NVDA.US)涨2.8%,"星际之门"项目或带来200亿美元GPU收入 [6] - Hims & Hers Health(HIMS.US)跌超3%,收购欧洲数字健康平台ZAVA [7] - 核电股分化,Energy Fuels(UUUU.US)涨超14% [7]
佑驾创新(0243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8: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 - 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6.54亿元[25] - 2024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4.84亿元,占比73.9%,较2023年增加25.2%[28][29] - 2024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1.04亿元,占比15.9%,较2023年大幅增加467.8%[28][29] - 2024年车路协同收入6334.1万元,占比9.7%,较2023年减少11.5%[28][29] - 2023 - 2024年销售成本由4.08亿元增加34.7%至5.50亿元[25][30] - 2023 - 2024年毛利由6802.2万元增加54.1%至1.05亿元,毛利率由14.3%上升至16.0%[25][31] - 2023 - 2024年销售开支由7273.5万元减少2.2%至7109.6万元[25][32]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30万元增加43.9%至2024年的1.069亿元,主要因2024年产生上市开支[3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498亿元增加4.2%至2024年的1.561亿元,主要因技术服务费增加[3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610万元增加270.5%至2024年的2260万元,主要因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拨备增加[36]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2790万元减少7.9%至2024年的2570万元,主要因已收一次性政府补助减少640万元,部分被退税增加430万元抵销[37] - 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从2023年的2.072亿元增加9.9%至2024年的2.277亿元[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定期存款为7.988亿元,2023年同期为1.996亿元;2024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2.158亿元,较2023年的2.763亿元有所减少[44] - 借款总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9670万元增加至2024年12月31日的1.915亿元,主要因业务扩张现金需求增加及优化债务结构[45] - 租赁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3430万元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2100万元,主要因办公室和工厂租赁变动[46] - 2024年及2023年资本负债比率分别约为18.78%及16.56%[48] - 资本支出从2023年的2720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7100万元;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分别为1040万元及350万元[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外聘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2100千元人民币,非审计服务费用100千元人民币,总计2200千元人民币[16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开发出自研并经量产验证的L0级至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8] - 2024年底,公司获得某全球知名车企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新车型平台定点[8] - 2025年2月,首台采用iRobo解决方案的Robo - bus在江苏省苏州市完成交付[10] - 公司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感知和交互为核心,可实现多场景智能化服务创新[11] - 公司是中国首批获欧盟通用安全条例相关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也是首家帮中国整车厂获E - NCAP五星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11] - 公司基于弹性化、模块化算法架构设计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L2到L4智驾场景[15] - 公司业务已实现行车、泊车和智能座舱全场景覆盖[15] -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源于全栈研发能力,涵盖核心算法、硬件设计和验证等[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团队有376名雇员,占雇员总数的64.6%[17] - 2022年7月公司开始在深圳宝安生产基地生产,后设立广州生产基地[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为35家整车厂进行量产[2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加速推进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扩展智驾系统运行范围边界[19] - 公司将深化与整车厂战略合作,构建车型梯度化适配体系[19] - 公司将深化端到端技术与大模型技术创新融合,优化端到端技术架构[20] - 公司将加大对大模型技术研发投入,在智能座舱领域构建舱内算法解决方案[20] - 公司将探索多元化业务模式,拓展自动驾驶技术应用边界并向机器人领域延伸[22]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4年12月27日上市,股份代号为2431[5] - 公司解决方案预计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并已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23] - 2025年1月19日超额配股权获部分行使,涉及756,400股H股,相当于超额配股前全球发售H股总数约1.93%[57] - 公司发行超额配股份收取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1260万港元[57] - 2025年3月7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89,576,892股未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决议案[57] - 刘国清博士38岁,2014年12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调任执行董事[59] - 刘国清博士在管理、技术和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行业拥有约13年经验[60] - 刘国清博士2008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和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61] - 杨广先生36岁,2016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调任执行董事[63] - 杨广先生主要负责监管集团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以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及合规事宜[63] - 周翔先生38岁,2016年4月11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管公司车路协同业务及附属公司营运管理[66] - 王启程先生41岁,2019年1月8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执行董事,负责监管公司战略规划及海外业务拓展,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拥有125项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领域专利[70][71] - 毕垒先生48岁,2019年3月10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曾担任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现担任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72] - 刘怡然女士36岁,2021年12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2024年5月13日获调任为非执行董事,由持有公司5%以上股本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提名[74] - 项阳博士57岁,2023年4月17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数学领域拥有约22年经验,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教授及东亚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主席[76] - 杨先生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5年经验,自2021年8月起担任广东省自动驾驶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64] - 周翔先生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2年经验,自2024年10月起担任中国公路协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67] - 王启程先生在管理、技术和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行业拥有超11年经验[71] - 项阳博士于1991年7月获清华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学位,1995年3月获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获美国纽约大学数学博士学位[76] - 刘怡然女士于2012年6月在澳大利亚获悉尼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75] - 廖迪广40岁,2021年5月31日获委任为监事,2017年7月加入集团,现任研发中心项目经理[81] - 敖争光38岁,2023年4月17日获委任为监事,2015年4月加入集团,现任研发中心算法工程师[83] - 宛浩32岁,2020年9月18日获委任为公司监事,2015年1月加入集团,现任设计总监[84] - 郑伟42岁,2017年2月加入公司,现任副总经理,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约11年经验[90] - 杨一泓33岁,2015年9月加入集团,现任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及智能座舱业务事宜[90] - 程追37岁,2015年7月加入集团,现任副总经理,负责产品研发、供应链及成本管理相关事宜[92] - 闻奇42岁,2020年12月加入集团,现任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在会计和财务领域约20年经验[94] - 董事会提呈公司自上市日期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期间的企业管治报告[98]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自上市日期起适用,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均已遵守[99] - 公司以“毛竹精神”为核心文化图腾,初期专注底层技术构建,后进入规模化价值释放阶段[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董事应真诚履职,遵守法律法规,以公司及股东利益行事,可获取公司资料并寻求独立专业意见[105] - 董事会成立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四个委员会,并根据书面职权范围转授职责[108] - 董事会至少每年举行4次会议,定期会议提前14天通知,其他会议提前2天通知,文件提前3天寄发[109] - 公司H股自2024年12月27日起于联交所主板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未举行董事会或股东大会[110] - 公司与董事及监事订立合同,董事服务合同任期3年,经股东批准可连任[111] - 董事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重选连任[112] - 公司自上市起采纳以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常规,仅未遵守守则条文第C.2.1条[113] - 董事长及总经理由刘国清博士兼任,董事会认为此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及授权平衡[114] - 全体董事于2024年5月获上市规则第3.09D条所述法律意见并了解自身责任[116] - 上市前后公司为全体董事举办培训课程,全体董事按企业管治守则参与持续专业发展[116] - 董事会成立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战略四个董事委员会并授权履职[119] - 2024年12月31日审计委员会由谭开国先生、项阳博士、谭明奎博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谭开国先生为主席[120] - 审计委员会负责外聘核数师相关事宜、检讨核数师独立性及程序有效性等多项职责[121] -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与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联络,每年至少与核数师开会两次[121] - 审计委员会需考虑报告及账目中重大或不寻常事项及相关人员提出的事项[121] - 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上市日期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无需召开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委员会会议[125][129][134] - 2024年12月31日,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谭明奎博士为主席[126] - 2024年12月31日,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项阳博士为主席[130] - 审计委员会职责包括检讨公司财务监控、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等[122] - 薪酬委员会职责包括就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薪酬政策向董事会提建议等[127] - 提名委员会职责包括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层、检讨董事会架构等[132] - 审计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25]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29] - 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可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34] - 股东可在递交期限内提呈特定人士作为董事的决议案,详情将通过补充通函供股东参考[135]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组成无变动[137] - 2024年12月31日,战略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两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39] - 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无需召开战略委员会会议[140] - 董事会目前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三分之一[145] - 董事会成员年龄跨度为36岁至57岁,有一名女性董事,计划维持至少一名女性代表[145] - 2024年12月31日,董事会男性占比88.9%,女性占比11.1%;高级管理层男性占比87.5%,女性占比12.5%;员工总数男性占比72.85%,女性占比27.15%[147]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及报告日期,董事会符合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规定,且独立非执行董事占比至少三分之一[149] - 集团薪酬政策和董事、高级管理层薪酬架构根据职责、资历等确定,由薪酬委员会定期检讨[151] - 公司通过成立三家员工持股计划控股实体采纳员工激励计划[151] - 自上市至2024年12月31日,支付给高级管理人员(不含董事)的薪酬处于不同范围,各范围对应一定人数[153] - 2025年3月28日起,闻先生辞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罗女士获委任[154] - 林女士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罗女士承诺2025年及其后参加不少于15小时培训[154] - 截至报告日期,全体董事及监事自上市日期起遵守标准守则条文[156]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及高级管理层至少每年一次共同监督风险管理政策执行[163] - 报告期公司未宣派或支付股息,预计保留未来盈利用于业务运营和扩张,可预见未来不支付现金股息[166] - 公司未来净利润需先弥补过往累计亏损,再提取10%列入法定公积金,直至公积金达注册资本50%以上[166] - 公司宣派股息需满足弥补亏损及列入公积金后税后利润为正、核
佑驾创新2025040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行业、智能驾驶支架行业、智能座舱行业、车路协同行业 - **公司**:优价创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趋势 - **智能驾驶成全球汽车行业不可逆转潮流**:国内众多车企掀起制价平权的驾驶普惠行动,支架系统从中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普及;海外新能源车和燃油车都有越来越多支架版本推出[2] - **中高阶支架进入发展快车道**:比亚迪、Tesla等头部主机厂推动智能化,算法、芯片和政策逐步迭代完善,如基于大模型的短导端技术更有效,芯片算力不断提升[17][18] 公司财务情况 - **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实现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37.4%,近三年复合增长率55.18%;毛利约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毛利率从2023年的14.3%上升至16%[3] - **经调整净亏损减少**:经调整净亏损1.67亿,较去年同比减少10%左右[4] 公司业务进展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 **I - Safety系列**:覆盖L0到L2级别,面向低节制驾功能需求,专注提高车辆安全性,2024年获某全球知名车企平台性定点,相关车型覆盖多个盒子品牌[4][5] - **iPilot系列**:面向R2++中高阶,以领航辅助为主,2024年实现交付从0到1,获若干主机厂中高阶新定点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规模化量产交付[6] - **iRobot系列**:面向L4级无人车,2024年加大投入,2月首台无人小巴解决方案在苏州交付,3月底获新订单,货运场景需求增长迅猛[7] - **板块收入增长**:2024年支架板块总体收入4.8亿,同比增长25.2%,占总收入比重73.9%,增长得益于主机厂客户定点数量增加和相关量产项目交付[8]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感知和交付为核心,包括DMS、OMS等功能,融合多模态感知技术与大模型,提供主动个性化服务。2024年应用于多个新车型和新客户,实现国产化量产并打进国际市场,收入约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0%,占总收入比重15.9%,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8][9] - **车路协同**:将传感器、自研算法和V2X技术集成,与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客户合作,2024年业务收入6300万元,占总收入比重9.7%,收入规模较23年同比略有下降[9] 公司业务特色 - **技术和产品定制化**:具备核心算法开发、软件硬件设计综合优势,持续技术迭代,从传统视觉算法到神经网络算法,再到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研发,可满足不同客户对不同车型的定制化需求[10] - **驾舱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制驾和制舱技术深度融合,分析道路状况和驾驶员行为状态,优化人机共驾体验,提升驾驶安全性,是行业内少数在支架和支仓两条线都有布局和核心竞争力的公司[11] - **软硬件一体化布局**:在算法、软件和硬件方面全面布局,随着中高阶产品标准化和渗透率提升,软硬件一体化优势将凸显[11] 2025年公司展望 - **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中高阶制价商业化量产落地,保证现有定点项目交付质量,持续获得更多定点机会[12] - **布局海外业务**:从出海1.0进入2.0时代,帮助国内主机厂出口车型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通过与国外合作伙伴合作,直接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与国际铁网龙头建立座舱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欧盟市场[13][14] - **推进舱架一体**:舱架一体是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公司在支架和支仓有核心竞争力,与部分客户围绕舱架一体进行早期预言和技术交流,希望今年形成量产机会[14] - **增加L4研发投入**:基于平台性技术围绕具体应用场景打造标品,无人小巴已实现量产交付且有新订单,货运无人车板块二、三季度会有新进展[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板块毛利率情况**:2024年支架板块毛利率15.77%,较2023年提升2个百分点;智能座舱毛利率12%,较去年提升6个点;车路协同板块毛利率约26%,较2023年提升6个百分点。2025年目标是整体毛利率保持1 - 2个点增长[20][21][22] - **智能座舱客户情况**:2024年iCabin业务线高速增长得益于上汽MG、明爵、大通,吉利Smart、一汽奔腾等客户量产交付,新增定点如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预计2025年量产交付;iPalette产品线高速增长得益于为奇瑞、上汽等做的量产项目及开发的NRE,2025年也会有新增项目量产交付。下游客户以自主品牌为主,未来合资和外资占比将逐步提升[23][24] - **与晶元线合作情况**:围绕G6E和G6M有相关项目定点,G6E适合油车,G6M面向新能源汽车,今年对接和进行量产导入的主机厂和项目较多[26] - **L4业务布局策略**:面向场景和需求,打造标品,商业模式要成立;2025年无人小巴量产交付机会增加,重点关注货运场景,有信心形成规模化收入贡献,甚至实现盈利[27][28][29] - **出海优势**: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特别是前端核心算法资源能力;产品已在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量产交付,完成充分验证,建立海外交付、售后和质保流程;有很好的标杆客户,国外主机厂对中国上游供应商态度更开放[30][31][32] - **机器人板块定位**:借助汽车领域积累的能力,定位做上游工程,今年会有持续思考和动作[33] - **芯片合作及算法优势**:除DP线外,还有基于TI德州仪器面向海外的芯片路线图,舱架一体围绕高通和MTK做预控制器开发;高阶优势在于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算法能满足高速、城区行车及泊车等中高阶功能需求[36][37][38] - **L4研发情况**:有单独研发团队聚焦L4场景研发,与其他研发有共同技术底座;无人小巴2.0版本采用全车规级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可靠性和性价比;目前研发团队约400多人,今年预计增加200人左右[39][40][41]
佑驾创新(0243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21:3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54,481千元,2023年为476,206千元,2024年毛利率为16.0%,2023年为14.3%[4]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222,500千元,2023年为205,689千元;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227,738千元,2023年为207,155千元[4] - 2024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216,487千元,2023年为197,238千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为11,251千元,2023年为9,917千元[4]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后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166,691千元,2023年为184,754千元[4]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408200千元增加34.7%至2024年的549700千元[29] - 毛利从2023年的68000千元增加54.1%至2024年的104800千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14.3%上升至2024年的16.0%[30] - 销售开支从2023年的72700千元减少2.2%至2024年的71100千元[3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300千元增加43.9%至2024年的106900千元[32]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149800千元增加4.2%至2024年的156100千元[33]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3年的6100千元增加270.5%至2024年的22600千元[34] - 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从2023年的207200千元增加9.9%至2024年的227700千元[37] - 2024年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2.27738亿人民币,2023年为2.07155亿人民币;经调整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2024年为1.66691亿人民币,2023年为1.84754亿人民币[4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定期存款为7.988亿人民币,2023年为1.996亿人民币[4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2.158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2.763亿人民币有所减少[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1.915亿人民币,2023年为0.967亿人民币[42] - 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公司租赁负债总额分别为0.343亿人民币及0.21亿人民币[43] - 公司流动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3.49倍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4倍[4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由2023年12月31日的3.25倍下降至2024年12月31日的3.14倍[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以若干非核心专利作抵押,取得0.2亿人民币的贷款,2023年财年无[46] - 公司资本支出由2023年的0.272亿人民币增加至2024年的0.71亿人民币;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资本承担分别为0.104亿人民币及0.035亿人民币[47] - 2024年公司收入为654,48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76,20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44%[54] - 2024年公司销售成本为549,7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08,18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67%[54]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为222,50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5,689千元人民币,同比扩大8.17%[54]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为227,73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7,155千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0.90%[54]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61元人民币,2023年为0.59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39%[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39,19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5,7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45%[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1,539,09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92,10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13%[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1,678,29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087,80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28%[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1,143,12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753,07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80%[55] - 2024年负债总额为535,165千元,2023年为334,734千元[56] - 2024年权益与负债总额为1,678,290千元,2023年为1,087,808千元[56] - 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为538,228千元,2023年为356,356千元[67] - 2024年服务及车路协同收入为112,841千元,2023年为119,594千元[67] - 2024年其他收入为3,412千元,2023年为256千元[67] - 2024年全部收入为654,481千元,2023年为476,206千元[67] - 2024年合同负债为7,724千元,2023年为5,405千元[69] - 2024年和2023年计入年初合同负债结余的已确认收入分别为5000千元和21678千元[71] - 2024年和2023年自履行合同产生的成本确认的资产分别为22936千元和26732千元,年内确认为提供服务成本的减值亏损分别为2921千元和2247千元[71] - 2024年客户1收入占总收入的11.60%,2023年客户2收入占总收入的11.36%[72] - 2024年和2023年销售成本、销售开支等各项开支总和分别为883795千元和705039千元[73]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入分别为25736千元和27922千元,其中政府补助分别为14922千元和21370千元,增值税退税分别为10814千元和6552千元[74] - 2024年和2023年其他收益净额分别为3726千元和1338千元[75] - 2024年和2023年财务成本净额分别为5221千元和1406千元[75] - 2024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为17千元和60千元[75] - 2024年和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分别为216487千元和197238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353033和332252,每股基本亏损分别为0.61元和0.59元[8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存货总值140,798千元,较2023年的163,193千元有所下降;存货拨备16,637千元,较2023年的18,232千元减少[82] - 2024年确认的存货拨备为475.3万元,低于2023年的623.5万元;已入账列作销售成本所用原材料及耗材为47214.4万元,高于2023年的37951.4万元[83] - 2024年应收票据49,681千元,贸易应收款项456,809千元,总计506,490千元,均高于2023年[84]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不超过1年的为459,444千元,1 - 2年为65,479千元,2 - 3年为9,109千元,3年以上为5,428千元,总计539,460千元[84] - 2024年银行借款计入非流动负债为32,100千元,计入流动负债为159,408千元,均高于2023年[87]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26,341千元,高于2023年的130,098千元;其中1年以内为181,829千元,1 - 2年为23,787千元,2年以上为20,725千元[88][89] - 2024年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80,854千元,高于2023年的55,395千元[9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达4.836亿元,较2023年增加25.2%,占年内总收益的73.9%[10] - 2024年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达1.042亿元,较2023年增加467.8%,占年内总收益15.9%[12] - 2024年车路协同业务收入达6330万元,较2023年减少11.5%,占年内总收益9.7%[13] - 公司2024年总收入654481千元,2023年为476206千元,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386200千元增加25.2%至2024年的483600千元[27]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从2023年的18300千元大幅增加467.8%至2024年的104200千元[28] - 车路协同收入从2023年的71500千元减少11.5%至2024年的63300千元[28] 公司业务合作与发展成果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为35家汽车整车厂进行量产[6] - 2024年底,公司获得某全球知名车企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新车型平台定点,涵盖多个合资品牌[8] - 2025年2月,首台采用iRobo解决方案的Robo - bus在江苏省苏州市完成交付[10] - 公司是中国首批助整车厂车型获欧盟GSR高级驾驶员分心及疲劳注意力警告系统认证的DMS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12] - 公司是自2023年欧盟E - NCAP五星评级推出后,首家助中国整车厂获该评级的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12] - 公司解决方案已被多家整车厂的多款出口车型选用,预计出口至欧盟、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23] 公司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基于弹性化、模块化算法架构设计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覆盖L2到L4智驾场景[14] - 公司业务实现行车、泊车和智能座舱全场景覆盖[16] - 公司核心技术优势源自全栈研发能力,涵盖核心算法、硬件设计和验证等[17] - 公司iPilot系列可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整合DMS及OMS解决方案,实现行车、泊车、舱内功能一体化[24] 公司生产基地情况 - 公司于2022年7月在深圳宝安生产基地开始生产[19] - 公司设立广州生产基地,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构建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设施[19][20]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专注端到端和大模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21] - 公司将加速推进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功能覆盖率与场景通过率[22] - 公司将通过产品及技术平台化,缩短单车型开发周期,降低开发和物料成本[22] - 公司计划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与座舱技术的融合,提供更完善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24] - 公司将聚焦特定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运输解决方案,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25] - 公司将尝试向机器人领域延伸,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场景的应用[25] - 公司拟将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8%用于改善研发基础设施等,约30%用于提升生产效率及解决方案竞争力[48]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研发团队有376名雇员,占雇员总数64.6%[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582名全职雇员,均位于中国[52] 公司上市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24年12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58] - 2025年1月19日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涉及756,400股H股,相当于全球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H股总数约1.93%,额外所得款项净额约1260万港元[93] - 2025年3月7日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将89,576,892股未上市股份转换为H股及修订组织章程细则的决议案[94] - 上市后公司采纳以企业管治守则为基础的企业管治常规,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遵守适用守则条文[96] - 上市以来公司采纳标准守则规范董监高及雇员证券交易行为,董监确认已遵守[98][99] - 公司于2014年12月10日成立,2023年6月7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H股于2024年12月27日在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2431[105] - H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以港元认购及买卖[106] - 招股章程日期为2024年12月17日[106] 公司财务报告与审计情况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于2025年3月28日获董事会批准刊发[59] - 核数师罗兵咸永道核对集团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报数字,未发出鉴证意见[100] - 审计委员会由项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