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药业(02616)
搜索文档
基石药业(02616)重磅发布CS2009(PD-1/VEGF/CTLA-4)最新临床前研究结果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08:36
核心观点 - 基石药业在2025年AACR年会上以壁报形式公布CS2009(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前研究结果 [1] - CS2009有望替代现有PD-(L)1为基础疗法 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骨架产品 [2] 产品研发进展 - CS2009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正在澳大利亚进行中 并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1] - 后续临床研究将扩展至中国和美国 [1] 技术机制优势 - CS2009是同时靶向PD-1/VEGFA/CTLA-4的三特异性抗体 [1][2] - 通过同一分子结构整合三种作用机制 可实现多维度的抗肿瘤效应 [1] - 抗PD-1与CTLA-4双重阻断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肿瘤类型中显示协同效应 显著提升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获益 [1] - 联合阻断VEGFA信号通路可进一步强化疗效 [1] 市场前景 - 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2] - 有望超越现有PD-(L)1单抗 PD-(L)1/VEGF双抗及PD-(L)1/CTLA-4双抗 [1] - 可能为患者提供更优的临床获益 [1]
基石药业(0261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0: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人民币4.072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授权费收入为人民币2.04亿元,同比增长113.1%[11] - 年内亏损为人民币9120万元,同比减少75.2%[11] - 扣除股份支付后年内亏损为人民币9402万元,同比减少71.5%[11] - 公司年內亏损同比收窄75.2%至9120.7万元,经调整亏损为9401.8万元[64][73]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2.2%至4.072亿元,其中授权费收入增长113.1%至2.04亿元,部分抵消药品销售额下降[6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34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3.931亿元[11]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7780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049亿元[11]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1.338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6550万元[11] - 扣除股份支付后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467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4.1亿元[11] - 扣除股份支付后行政及销售开支为人民币2.2439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138亿元[11] - 研发开支同比下降74.5%至1.346亿元,主要因里程碑及第三方合约成本减少97.1%至1038.3万元[66][67]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57.4%至7780.2万元,主要因雇员成本减少72.6%至3049.8万元[67][68]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32.9%至1.337亿元,其中雇员成本减少88.9%至1361.3万元[70][71] - 渠道服务费从548.4万元大幅增至1.186亿元,部分抵消销售费用减少[70][71] - 经调整研发开支为1.246亿元,经调整行政及销售市场开支为2.243亿元[73] - 其他收益及亏损同比下降98.5%至298.5万元,主因2023年含转让艾伏尼布业务一次性收益1.795亿元[66]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46.4%至2705.8万元,主因银行利息收入及政府补贴减少[65] - 融资成本同比增加28.8%至1516.7万元,因延期支付应付账款利息开支增加[71] 药品销售表现 - 药品(阿伐替尼及普拉替尼)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751亿元[11] - 阿伐替尼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销量大幅增加[31] - 阿伐替尼于2025年2月在中国开始国产化供应,带动毛利率显著上升[31] 产品研发进展 - 择捷美®在2024年获得三项新药申请批准,包括在中国大陆的第五个适应症一线治疗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14] - 择捷美®在欧盟和英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进入主要国际市场[14] - 泰吉华®在中国本地化生产,国家药监局于2024年6月和8月批准国内生产300mg和100mg片剂,预计2025年全面过渡本地化供应[17] - CS5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分别达到70%和100%[24] - 舒格利单抗在欧盟及英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IV期NSCLC,是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开发的首个获批抗PD-L1单克隆抗体[31]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第五项适应症用于一线治疗GC/GEJC[31] - 普拉替尼(RET抑制剂)在中国台湾和美国获批用于甲状腺癌(TC)[38] - 阿伐替尼(KIT/PDGFRA抑制剂)在中国大陆获批用于PDGFRA外显子18突变GIST[38]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5项适应症涵盖NSCLC/淋巴瘤/食管癌/胃癌[44] - 舒格利单抗在欧盟获批用于无EGFR/ALK突变的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42] - 普拉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NSCLC成人患者及晚期或转移性RET突变MTC和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患者[47] - 阿伐替尼片剂本地化生产申请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47] - CS5001(ROR1 ADC)进入1b期阶段,在实体瘤及淋巴瘤中均显示临床抗肿瘤活性[49] - CS5001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观察到客观缓解,第5-9剂量水平的9名可评估患者ORR为55.6%[51] - CS5001在DLBCL患者中第7-9剂量水平的6名可评估患者ORR为50.0%[51] - CS5001在晚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总体ORR为48.4%[53] - CS5001在DL8(125 μg/kg)剂量组的13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到76.9%[53] - CS5001在霍奇金淋巴瘤DL5-9剂量水平的1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60.0%[53] - CS5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DL7-9剂量水平的16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56.3%[53] - CS500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DL8(125 μg/kg)剂量组的1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达70.0%[53] - 84.8%的晚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亚裔,81.8%的患者接受过至少3线系统性抗肿瘤治疗[53] - CS2009三特异性抗体全球多中心FIH临床试验于2025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58] - CS2009临床前数据显示其抗肿瘤活性优于PD-1/CTLA-4或PD-1/VEGF双靶点疗法[58] - 基石药业nofazinlimab联合LENVIMA®的全球III期HCC试验于2024年3月完成预设期中分析[58] - 恒瑞于2024年1月获NMPA批准CS1002联合疗法一线治疗非鳞状NSCLC的IND[58] - 恒瑞于2024年10月启动CS1002联合疗法一线治疗晚期HCC的III期临床研究[58] 商业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与Ewopharma AG于2024年5月达成合作,在中欧及东欧和瑞士商业化择捷美®[16] - 公司与Pharmalink于2024年11月达成合作,扩大在中东、北非地区和南非的市场准入[16] - 公司与SteinCares于2025年1月签订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合作协议[16] - 预计2025年在西欧、东南亚和加拿大建立更多合作伙伴关系[16] - 基石药业与商业伙伴的战略联盟覆盖40多个国家[31] - 公司通过商业合作模式覆盖瑞士/中东欧/拉美/非洲等区域[38][43] - 基石药业与Pharmalink达成舒格利单抗在中东、北非及南非的商业化合作,涉及首付款、注册里程碑付款及基于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45] - 基石药业与SteinCares就10个拉丁美洲国家达成舒格利单抗商业化合作,包括首付款、注册与销售里程碑付款及药物供应收入[45] - 基石药业与恒瑞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授予其泰吉华®(阿伐替尼)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权[50] - 与Ewopharma合作覆盖瑞士及18个中东欧国家推广舒格利单抗[62] - 与Pharmalink战略联盟覆盖中东、北非及南非地区[62] - 与SteinCares在拉丁美洲建立商业化合作伙伴关系[62] - 基石药业与恒瑞就泰吉华®达成战略合作,收取首付款人民币3500万元[61] 产品纳入指南与医保 - 泰吉华®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支付范围涵盖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2024年1月1日生效[18]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CSCO胃癌诊疗指南(2024版)一级推荐(1A证据)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CPS≥5)[46]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4版)一级推荐(1A证据)治疗晚期ESCC及HER2阴性食管癌[46] - 舒格利单抗被纳入ESMO指南(2025年2月),推荐用于一线治疗非驱动基因阳性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NSCLC的[I, A]级联合疗法[46] - 普拉替尼被纳入11项中国诊疗指南,并在2024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中升级为IV期RET融合阳性NSCLC的一级推荐[47] - 泰吉华®(阿伐替尼)于2023年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于2024年1月1日实施[50] 管线资产与技术平台 - 基石药业临床前管线包括超过九个潜在候选药物,每个拥有全球权益[27] - CS5001 (ROR1 ADC) 是目前同类临床进度排名全球前二的候选药物[33] - 公司拥有16款候选药物,涵盖ADC、多特异性抗体、免疫疗法及精准治疗药物[37] - 已成功上市4款创新药并获得涵盖9个适应症的16项NDA批准[37] - CS5001(ROR1 ADC)拥有韩国境外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39] - 管线包含10款临床前候选药物涵盖实体瘤/血液瘤/自身免疫疾病[39] - 临床阶段产品包含PD-1/VEGF/CTLA-4三特异性抗体等创新靶点[39] - 公司ADC技术平台支持多个管线项目包括CS5005、CS5006、CS5007和CS5008[60] 财务表现与盈利状况 - 基石药业2024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全年财务业绩持续改善[30] 现金及融资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29亿元[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29亿元,较去年同期10.267亿元减少34.4%[77] - 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3.182亿元,均为人民币计价[82] - 2023年配售8480万股获净收益约3.8907亿港元(约人民币3.3812亿元)[76] - 2019年IPO发行1.86396亿股,每股12港元,股份溢价账户计入人民币20.9016亿元[75] - 2020年向辉瑞配售1.15928803亿股,获资约2亿美元(约人民币13.559亿元)[75] - 2024年获得新银行授信人民币1亿元,已提取5000万元,剩余5000万元未使用[82] - 辉瑞以每股13.37港元认购115,928,803股,总金额约200.0百万美元(约人民币1,355.9百万元)用于合作协议开发活动[1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辉瑞认购款项未动用净额为人民币409.3百万元,计划2025年底前使用[196] - 2023年配售84,800,000股予独立第三方,每股4.633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389.07百万港元(约人民币338.12百万元)[197] - 配售款项20%(人民币67.62百万元)用于商业化及产品适应症拓展,已全部动用[198] - 配售款项50%(人民币169.06百万元)用于管线产品开发,截至2023年底未动用53.47百万元,2024年已全部动用[198] - 配售款项20%(人民币67.62百万元)用于商务拓展活动,截至2023年底未动用52.31百万元,2024年已全部动用[198] - 配售款项10%(人民币33.82百万元)用于一般公司用途,截至2023年底未动用19.11百万元,2024年已全部动用[198]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负债比率达73.9%,较去年同期的72.5%上升1.4个百分点[78] - 截至2024年末无资产抵押(2023年末抵押资产价值1.01936亿元)[79]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末:无)[83] 人员与薪酬 - 公司总雇员人数为135人,其中研发人员83人占比61.48%,销售及行政人员52人占比38.52%[74]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200万至300万港元区间有1名成员(2024年)[1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400万至500万港元区间有1名成员(2024年)[1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500万至600万港元区间有2名成员(2024年)[137] - 高级管理层薪酬在600万至700万港元区间有1名成员(2024年)[137] - 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详情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0[135][137] 股权结构与持股情况 - 首席执行官杨建新博士持有69,524,256股股份,占公司权益5.41%[146] - 非执行董事Kenneth Walton Hitchner III持有2,613,481股股份,占公司权益0.20%[146] - 董事会主席李伟博士持有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0.16%[146] - 非执行董事胡正国先生持有2,921,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0.23%[14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84,237,212股(2024年12月31日)[146]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84,237,212股[151] - WuXi Healthcare Ventures II, L.P.持有293,381,444股股份,占比22.84%[149][151] - Graceful Beauty Limited持有142,560,448股股份,占比11.10%[149][151] - Pfizer Corporation Hong Kong Limited持有115,928,803股股份,占比9.03%[149][151] - 杨建新博士持有16,304,256股股份,并有权获得最多3,000,000股购股权及1,99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48] - Hitchner先生持有2,597,485股股份及15,996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48] - 李伟博士有权获得1,000,000股购股权及1,00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148] - 胡正国先生有权获得1,000,000股购股权、1,000,000股受限制股份单位,并于2024年10月25日购买921,000股股份[148] 股份激励计划 - 公司采纳三项股份激励计划,包括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153][154] - 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于2017年7月7日通过,后续经过三次修订[154] - 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下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从128,247,234份减少至73,262,106份,降幅约42.9%[158] - 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的服务提供者分项上限从12,763,640份微降至12,663,640份,减少100,000份[158] - 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项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78,621,058股,约占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的6.12%[158] - 2024年3月28日向三位董事(杨建新、李伟、胡正国)分别授予1,890,000份、1,000,000份及1,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0.944港元[163] - 2024年极18日向一名高级管理层成员授予2,000,000份购股权,不受绩效指标限制[162] - 其他雇员参与者的购股权数量从1,989,538份减少至1,702,487份,其中213,838份失效,73,213份被行使[156] - 杨建新博士持有的购股权总数达极48,230,000份,包含2016年授予的3,000,000份及2022-2024年多次授予的45,230极,000份[156][163] - 所有购股权的行使期为10年,归属期为4年,采用25%首年归属+36个月按月等额分期归属的模式[160] - 2023年11月8日授予杨建新博士的14,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2.35港元,较当日收市价2.28港元溢价约3.1%[163] - 2024年3月28日授予董事的购股权公平值范围在0.58港元至0.67港元之间极[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为82,547,155份[164] - 2024年3月28日授予6,28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1.760港元,公平值范围0.86-1.04港元[164] - 2024年3月28日授予其他雇员参与者的购股权数量为6,620,400份,行使价0.944港元[164] - 2023年3月23日授予的购股权数量为7,827,571份,行使价3.768港元,公平值范围0.75-2.01港元[164] - 2022年6月6日授予的购股权剩余3,059,502份,行使价5.274港元,公平值范围2.63-2.93港元[164] - 授予杨建新博士的购股权中包含14,000,000份按绩效指标里程碑分四批归属的购股权[165][166] - 所有购股权的行使期限均为10年[166] - 购股权归属可采用三种方式:周年日分批归属或按月分期归属[166] - 2024年极18日
基石药业(02616)将携5项最新研究成果精彩亮相AACR 2025
智通财经网· 2025-04-24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25 - 30日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在芝加哥召开,基石药业(02616)5款自主研发创新药物最新临床前研究成果将亮相,相关研究摘要4月11日将发表于AACR官方期刊《Cancer Research》 [1] 药物介绍 CS2009 - 靶向PD - 1、VEGFA及CTLA - 4的三特异性抗体,创新分子设计可提升疗效、降低毒性,是潜在同类首创/同类最优下一代肿瘤免疫骨架产品 [2] - 临床前研究显示比潜在竞品有更强抑瘤效力且安全性突出,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正在澳大利亚开展,涵盖多种晚期癌症 [2] CS5006 - 同类首创、靶向全新靶点ITGB4的ADC,在多种实体瘤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2] - 临床前研究显示在多种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强效抑瘤作用且耐受性良好,为后续开发和临床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 CS2011 - 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为CS5007的双抗骨架,可协同阻断EGFR与HER3信号传导,增强抗肿瘤疗效并减少对正常组织毒性 [3] - 目标适应症涵盖多种实体瘤 [3] CS5007 - EGFR/HER3双特异性ADC,构建依托基石药业自主知识产权的ADC平台,具备同类最佳潜力 [3] - 目标适应症涵盖多种实体瘤 [3] CS5005 - 同类首创、靶向SSTR2的ADC,可精准狙击SSTR2阳性肿瘤 [3] - 分子结构由专有抗体、连接子和抑制剂组成,体外及体内研究均展现抗肿瘤活性 [3] - 公司通过专有ADC技术平台加速推进SSTR2/DLL3双特异性ADC(CS5008)研发,克服单靶点疗法治疗瓶颈 [3] 入选AACR研究信息 CS2009 - 摘要标题为“CS2009: A first - in - class trispecific antibody targeting PD - 1, CTLA - 4, and VEGFA with potential to be a next - generation backbone therapy with combined checkpoint inhibition and anti - angiogenesis” [4] - 分会场主题为“Overcoming Checkpoint Inhibition and Tumor Suppression”,形式为壁报,编号7299 [4] - 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30日(周三)9:00 AM - 12:00 PM,地点在第39区,展板14 [4] - 研究发现CS2009在机制验证实验中展现功能臂协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活性,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实验显示相关毒性剂量,展现与单抗类似药代动力学特征,对T细胞激活有剂量依赖性 [4] CS5006 - 摘要标题为“CS5006: A novel integrin β4 - targeted antibody - drug conjugate (ADC) with robust antitumor activity in preclinical studies” [5] - 分会场主题为“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nd Other Surface Antigens as Targets for Therapy 2”,形式为壁报,编号2953 [5] - 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周一)2:00 PM - 5:00 PM,地点在第18区,展板5 [5] - 研究发现CS5006显示出成药潜力,可杀伤肿瘤细胞并维持与单抗相当药代动力学特征 [5] CS2011 - 摘要标题为“CS2011: A novel bispecific antibody targeting EGFR and HER3 that demonstrates promising anti - tumor activity in preclinical evaluation” [5] - 分会场主题为“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nd Other Surface Antigens as Targets for Therapy 1”,形式为壁报,编号2927 [5] - 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周一)2:00 PM - 5:00 PM,地点在第17区,展板1 [5] - 研究发现CS2011通过引入功能臂有效协同抑制下游信号,抑制肿瘤生长,先导分子稳定性优异,显示与单抗相当药代动力学特征 [5] CS5007 - 摘要标题为“CS5007: A novel EGFR and HER3 dual - targeted antibody - drug conjugate (ADC) with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in preclinical studies” [6] - 分会场主题为“Growth Factor Receptors and Other Surface Antigens as Targets for Therapy 2”,形式为壁报,编号2954 [6] - 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28日(周一)2:00 PM - 5:00 PM,地点在第18区,展板6 [6] - 研究发现CS5007通过抑制下游信号和释放化疗小分子抑制肿瘤生长,先导分子稳定性优异,显示与单抗相当药代动力学特征 [6] CS5005 - 摘要标题为“CS5005: A novel SSTR2 - targeted antibody - drug conjugate (ADC) with robust anti - tumor activity in preclinical studies” [7] - 分会场主题为“Molecular,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ndocrinology”,形式为壁报,编号4751 [8] - 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29日(周二)9:00 AM - 12:00 PM,地点在第35区,展板18 [8] - 研究发现CS5005显示出成药潜力,可杀伤肿瘤细胞并维持与单抗相当药代动力学特征,同时靶向DLL3和SSTR2的ADC亦展现成药潜力 [8]
一图读懂基石药业-B (02616)2024全年业绩:授权费突破2.321亿元,商业化路径愈发清晰
智通财经网· 2025-03-28 14:57
文章核心观点 基石药业已成为研发驱动且商业化路径清晰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随着成熟产品商业价值释放与研发管线临床价值验证,将迈入加速增长期 [6]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总收入4.07亿元,较去年基本持平,其中BD收入为2.32亿元 [8] - 2024年公司净亏损0.94亿元,大幅收窄71.5% [8] 研发成就 - 3项新药上市申请获批准 [9] - 6项临床前/临床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9] - 超10个项目数据发表于顶级学术会议&期刊 [10] 国际竞争力 舒格利单抗 - 首个成功出海的由中国生物药企研发的PD - L1单抗 [12] - 3项一线疗法获批,包括一线治疗鳞状和非鳞状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人群、一线治疗胃腺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申请已递交EMA [13][14] - 达成3项国际化战略合作,覆盖瑞士、中东欧18国、中东和非洲12国、拉丁美洲10国 [15][17] - 临床价值获国际指南与学术认可,一线联合治疗鳞状和非鳞状NSCLC获ESMO指南(I,A)推荐,多项研究结果在知名期刊发表 [17][18] 泰吉华® - 同类首创KIT/PDGFRA抑制剂,300mg和100mg两种规格的地产化上市注册申请分别获中国NMPA批准,2025年初实现国产供应 [19][21] - 与恒瑞医药达成商业化战略合作 [21] - 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成人患者于2023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4.1.1实施) [23] 普吉华® - 同类首创RET抑制剂,地产化上市注册申请已获中国CDE受理 [25][27] - 治疗IV期RET融合阳性NSCLC在CSCO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24年版)中升级至一类推荐,ARROW研究结果发表于《Endocrine - Related Cancer》 [31] 新药开发 CS5001 (ROR1 ADC) - 已知首个在实体瘤和淋巴瘤中均观察到临床疗效的ROR1 ADC,临床开发进展位于全球前二 [32] - 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在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进行,Ib期剂量优化试验已启动,有潜力扩展为II期注册研究 [32] - 在ASCO、ASH年会公布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表现出良好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在初步选定的II期推荐剂量DL8,非霍奇金淋巴瘤ORR为70%,霍奇金淋巴瘤ORR为100% [34][35] CS2009 (PD - 1/VEGF/CTLA - 4三特异性抗体) - 潜在同类首创/同类最优的下一代肿瘤免疫骨架产品 [35] - 全球多中心首次人体研究在澳大利亚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预计2025年扩展至中国与美国 [36] - 在SITC年会公布临床前研究数据,能特异性激活肿瘤浸润T细胞,与VEGF拮抗增效协同,优于潜在竞品,安全剂量水平与PD - 1/VEGF双抗相当 [38] 自研管线 - 公司打造超9款具有全球权益和广泛适应症的高潜力资产,涵盖多特异性抗体、ADC与RDC,覆盖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 [40] - 核心资产包括CS5007、CS2011、CS5008、CS5005、CS5006等,各具潜在同类最佳或同类首创优势及独特结构与特性 [42][44][45] - 公司将携5项最新研究成果亮相AACR [46] - 公司自主开发ADC技术平台,推进新一代专有连接子开发,优化多种靶点和有效载荷 [48] 展望未来 临床突破 - 深化泰吉华®、普吉华®商业化合作与本地化生产,提升市场表现 [52] - 推动CS5001、CS2009进入关键性临床试验,寻求全球合作伙伴 [52] - 推动早期研发资产CS5007、CS2011等在未来两年内进入临床阶段 [52] 技术创新与国际影响力 - 强化ADC技术平台,推动管线拓展 [53] -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布关键研究数据 [53]
基石药业-B(02616)发布年度业绩,收入4.07亿元 已成功上市4款创新药 并获得涵盖9个适应症的16项NDA批准
智通财经网· 2025-03-27 16:42
文章核心观点 - 基石药业发布2024年度业绩,收入减少但亏损和研发开支大幅降低,公司有已上市创新药和丰富研发管线,未来将推进管线并发挥已获批药物商业潜力 [1][2] 业绩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4.07亿元,同比减少12.21% [1] - 年内亏损9120.7万元,同比减少75.16% [1] - 研发开支1.347亿元,同比减少74.49% [1] - 每股亏损0.07元 [1] 收入构成 - 2024年药品(阿伐替尼及普拉替尼)销售1.75亿元、授权费收入2.04亿元及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810万元 [1] - 授权费收入同比增加1.08亿元或113.1%,很大程度抵销药品销售收入减少,使总收入同比减少5660万元或12.2% [1] 公司进展 - 公司致力于满足中国和全球患者医疗需求,已成功上市4款创新药,获涵盖9个适应症的16项NDA批准 [1] - 研发管线均衡配置16款候选药物,包括潜在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优的ADC、多特异性抗体、免疫疗法及精准治疗药物 [1] - 公司拥有覆盖关键环节的经验丰富管理团队 [1] 未来展望 - 公司将优化内部开发能力和持续研发投资,推进强大且与众不同的管线 [2] - 目标是通过战略合作和本地化生产,最大限度发挥已获批准药物的全球商业潜力 [2]
基石药业(0261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6: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072亿元,其中药品销售1.751亿元、授权费收入2.04亿元、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0.281亿元,授权费收入同比增加1.083亿元或113.1%,总收入同比减少0.566亿元或12.2%[3]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5.278亿元减少3.931亿元至2024年的1.347亿元[3]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827亿元减少1.049亿元至2024年的0.778亿元[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的1.993亿元减少0.655亿元至2024年的1.338亿元[5] - 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3.672亿元减少2.76亿元或75.2%至2024年的0.912亿元[5]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为6.729亿元[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5.347亿元减少4.1亿元至2024年的1.247亿元[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行政以及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的3.382亿元减少1.138亿元至2024年的2.244亿元[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年内亏损从2023年的3.302亿元减少2.362亿元或71.5%至2024年的0.94亿元[5] - 2024年公司收入为40720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63842千元人民币[4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24015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4295千元人民币[48] - 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为13465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27799千元人民币[48]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为9120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67234千元人民币[48]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07元人民币,2023年为0.29元人民币[48]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303,558千元,2023年为332,212千元,同比下降8.62%[49] - 2024年流动资产为1,089,908千元,2023年为1,329,787千元,同比下降18.04%[49] - 2024年流动负债为682,006千元,2023年为850,338千元,同比下降20.03%[49]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347,589千元,2023年为354,831千元,同比下降2.04%[50] - 2024年资产净值为363,871千元,2023年为456,830千元,同比下降20.35%[50] - 2024年客户合约收入为407,205千元,2023年为463,842千元,同比下降12.21%[57] - 2024年销售药品收入为175,100千元,2023年为336,712千元,同比下降47.99%[57] - 2024年授权费收入为203,986千元,2023年为95,704千元,同比增长113.14%[57] - 2024年中国大陆收入为293,355千元,2023年为370,234千元,同比下降20.76%[60] - 2024年中国大陆以外收入为113,850千元,2023年为93,608千元,同比增长21.62%[60] - 2024年客户A收入157,956千元,2023年为242,314千元;客户B 2024年为134,650千元,2023年为67,130千元[61] - 2024年其他收入27,058千元,2023年为50,608千元,其中银行及其他利息收入2024年12,667千元,2023年24,886千元[62] - 2024年其他收益及亏损2,985千元,2023年为199,544千元,按公平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平值变动收益净额2024年6,005千元,2023年59千元[63] - 2024年折旧及摊销总额49,805千元,2023年为58,190千元;董事酬金2024年31,055千元,2023年59,498千元[64] - 2024年和2023年均无所得税开支[65]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91,207)千元,2023年为(367,234)千元;股份加权平均数2024年为1,276,198千股,2023年为1,263,073千股[66] - 2024年和2023年均无派付或宣派股息,报告年末起也无建议派发现象[67] - 2024年应收账款83,929千元,其中0至60天48,688千元,超过90天35,241千元;2023年为172,438千元[70]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开支576,181千元,2023年为750,171千元[71] - 2024年收入407,205千元,同比减少56,600千元或12.2%;授权费同比增加108,300千元或113.1%[73] - 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5060万元减少2350万元至2024年的2710万元[74] - 其他收益及亏损从2023年的1.995亿元减少1.965亿元至2024年的300万元[74]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5.278亿元减少3.931亿元至2024年的1.347亿元[74]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1.827亿元减少1.049亿元至2024年的7780万元[75]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的1.993亿元减少6550万元至2024年的1.338亿元[76] - 融资成本从2023年的1180万元增加340万元至2024年的1520万元[77] - 2024年年内亏损9120.7万元,经调整亏损9401.8万元;2023年年内亏损3.67234亿元,经调整亏损3.30241亿元[8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6.729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267亿元[85]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73.9%,2023年12月31日为72.5%[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抵押任何资产,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01936亿元[87] - 2024年,集团获得一笔人民币1亿元的新银行贷款融资,已提取人民币5000万元,2024年12月31日仍有人民币5000万元可供提取[9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合作协议开发活动提供资金的所得款项使用情况为:计划使用100%(人民币13.559亿元),实际使用人民币4.093亿元,未动用人民币4.093亿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商业化及上市产品适应症拓展等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占比20%,金额为6762万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开发管线产品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占比50%,金额为1.6906亿元,2023年12月31日未动用5347万元,报告期间实际使用5347万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开展商务拓展活动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占比20%,金额为6762万元,2023年12月31日未动用5231万元,报告期间实际使用5231万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一般公司用途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占比10%,金额为3382万元,2023年12月31日未动用1911万元,报告期间实际使用1911万元[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总计3.3812亿元,2023年12月31日未动用1.2489亿元,报告期间实际使用1.2489亿元,且已在2024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101] 业务线研发进展 - 择捷美在2024年获得三项新药申请批准,包括中国第五个适应症及欧盟和英国用于一线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获批[7] - CS5001在2024年ASCO和ASH年会上展示Ia期数据,在125 µg/kg剂量水平下,针对NHL和HL的ORR分别达70%和100%[16] - CS2009全球多中心实体瘤首次人体试验于2024年12月在澳大利亚启动,首例患者于2025年3月给药[17] - 公司临床前管线包括超9个潜在候选药物,拥有全球权益[19] - 公司已成功上市4款创新药,获得涵盖9个适应症的16项NDA批准[23] - 公司当前研发管线有16款候选药物[23] - 2025年公司将推动CS5001和CS2009进行关键试验并寻求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1] - 未来两年内公司将把CS2011、CS5007等早期候选项目推进至临床阶段[21] - 公司产品管线涉及普拉替尼、阿伐替尼、舒格利单抗等多种候选药物,覆盖多种适应症[24] - 公司有CS50011、CS2009等多种抗体、抗体偶联药物、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处于不同开发阶段[25] - 2024年11月数据显示CS2009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潜在竞争对手[39] - 公司于2025年3月为CS2009第一位患者给药,未发现任何输液反应或其他不良事件[39] - 2024年3月完成nofazinlimab联合LENVIMA®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全球III期试验预设期中分析[42] - 2024年9月,晚期实体瘤及淋巴瘤患者的I期试验结果发表于《靶向肿瘤学》[42] 业务线商业化合作 - 公司通过战略合作和本地化生产最大化已批准产品价值[21] - 公司通过区域合作加速舒格利单抗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商业化[21] - 公司与Ewopharma达成舒格利单抗商业化战略合作,Ewopharma获瑞士及18个中东欧国家商业化权利,公司最高获5130万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29] - 公司与Pharmalink达成舒格利单抗商业化战略合作,Pharmalink获中东、北非地区及南非商业化权利,公司获首付款、注册里程碑付款及净销售额特许权使用费[29] - 公司与多家公司建立商业合作以提高商业化效率,未来更专注研发[26] - 2025年1月公司与SteinCares就10个拉丁美洲国家达成商业化战略合作,SteinCares负责法规和商业化活动,公司负责产品供应[31] - 2024年7月公司与恒瑞建立合作,授予泰吉华(阿伐替尼)在中国大陆独家推广权[33] - 2024年5月与Ewopharma达成商业合作,范围涵盖瑞士和18个中东欧国家[47] - 2024年11月与Pharmalink达成战略联盟,服务范围涵盖中东、北非地区以及南非[47] 产品获批及指南推荐情况 - 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批五项适应症,包括IV期NSCLC、III期NSCLC、NK/T细胞淋巴瘤、ESCC、GC/GEJC[28][30] - 舒格利单抗在欧盟及英国获批联合含铂化疗用于特定转移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公司已完成向EMA递交III期NSCLC新适应症申请[28] - 2024年择捷美(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多项癌症治疗被纳入CSCO相关指南作一级推荐,2025年2月被纳入ESMO指引[31] - 普吉华(普拉替尼)已获国家药监局、香港卫生署、TFDA多项批准,转移至境内生产申请正在审核中[32] - 2024年普吉华(普拉替尼)纳入并整合于艾力斯肺癌业务部,已被纳入11项中国诊疗指南[32] - 泰吉华(阿伐替尼)已获国家药监局、TFDA及香港卫生署批准,本地化生产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33] - 2023年泰吉华(阿伐替尼)被纳入中国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1月1日实施[33] - 泰吉华(阿伐替尼)获更新的CSCO胃肠道间质瘤诊疗指南及中国成人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诊疗指南推荐[33] CS5001临床数据 - CS5001在1a期前九个剂量水平(7至156 μg/kg)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未达最大耐受剂量,多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1级或2级[35] - CS5001在霍奇金淋巴瘤第5 - 9剂量水平的9名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55.6%[36] - CS5001在DLBCL第7 - 9剂量水平的6名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50.0%[36] - 截至2024年12月数据,CS5001在10个剂量水平(195 μg/kg)上均未报告剂量限制性毒性[36] - 33例晚期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84.8%为亚裔患者,81.8%的患者之前接受过至少3线的系统性抗肿瘤治疗[36] - CS5001在B细胞淋巴瘤所有剂量水平总体客观缓解率为48.4%,DL8(125 μg/kg)剂量组可评估患者客观缓解率达76.9%[39] - CS5001在HL的DL5 - 9的10例可评估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60.0%,DL8(125 μg/kg)的3例可评估患者有2例CR和1例PR[39] - CS5001在NHL
基石药业-B:迈向管线2.0,ROR1 ADC潜力十足-20250311
天风证券· 2025-03-11 00: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当前价格3.32港元,目标价格6.75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石药业是专注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截至2025年2月已上市4款创新药、获批16项新药上市申请及9项适应症,研发管线有16款候选药物 [1][10] - 公司主要商业化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研发管线2.0中CS5001、CS2009潜力大,有望驱动业务增长 [1]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总体收入分别为3.86/5.16/8.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6.68%/33.59%/6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0.03/0.29/0.93亿元,看好公司发展,对应市值为86.73亿港币,目标价6.75港元/股 [4] 各部分总结 基石药业:研发能力优异,深耕生物制药领域 -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截至2025年2月已上市4款创新药、获批16项新药上市申请及9项适应症,研发管线均衡配置16款候选药物,第一大股东为Wuxi healthcare,辉瑞持有公司9.03%股权 [10][11] - 2023年营业收入4.71亿元(yoy - 2.31%),归母净利润 - 3.67亿元(yoy + 59.36%),2024H1首次盈利,营业收入2.58亿元(yoy - 3.23%),归母净利润0.16亿元(yoy + 107.50%) [15] - 2020年授权使用费业务收入达10.4亿元,2021年开始稳定增长,2024H1药品销售收入1.18亿元 [17] - 2023年销售费用约1.99亿元,逐年下降,23、24年研发费用大幅下降,管理费用从2021年的2.98亿元降至2024H1的0.47亿元 [18][19]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值达4.19亿元,自2021年起首次转正,2022/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6.12/-5.89亿元 [20] 管线2.0:重新起航,发挥公司研发优势 - 公司调整架构推出“管线2.0”,关键临床项目CS5001和CS2009有广阔临床价值,CS5001是靶向ROR1的ADC,开发进程全球前二,CS2009是PD - 1/VEGF/CTLA - 4三特异性抗体,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2] - CS5001在血液瘤和实体瘤市场前景可观,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DLBCL每年约15万新发病例,R - CHOP是1L基石疗法,1L及R/R DLBCL治疗需求未满足,Polivy是首个获批用于1L DLBCL的ADC药物,获批后销售额快速提升 [25][29][33][38] - ROR1是肿瘤靶向治疗重要靶点,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2020年起受关注,多家公司获得ROR1 ADC药物权益,但部分药物因毒性停止临床 [41][45][48][49] - CS5001以ROR1为靶点,有独特设计和四项差异化优势,新型前药技术减小毒性,单药治疗晚期淋巴瘤临床数据显示有效性良好,与ZV在后线血液瘤数据对比中疗效及安全性表现好,在实体瘤中也有临床疗效,后续适应症拓展潜力可观 [57][58][61][63][69][71] - CS2009靶点为PD - 1/VEGF/CTLA - 4三特异性抗体,临床前数据显示抗VEGF功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功能有协同效应,优于潜在竞品,食蟹猴GLP毒理研究显示激活T淋巴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已递交临床申请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有望成潜力重磅品种 [77][78][79][81] 管线1.0:多款潜力品种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在地化生产有望加速产品放量 - 舒格利单抗是国产第2款、国内获批的第4款PD - L1单抗,截至2025年2月五项适应症在中国大陆获批,国内商业化授权给辉瑞,2024年1L NSCLC适应症在欧盟及英国获批,长期总生存数据优异,助力海外BD加速落地 [90][91][94] - 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于2018年引进,竞争格局良好,未完成在地化生产成本高,商业化授权给艾力斯及恒瑞医药,完成在地化生产后有望通过降价进医保等策略提高可及性,加速放量 [3]
基石药业-B:迈向管线2.0,ROR1 ADC潜力十足-20250310
天风证券· 2025-03-10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 [4] - 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 [4] - 当前价格为3.32港元,目标价格为6.75港元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石药业是专注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企业,截至2025年2月已上市4款创新药、获批16项新药上市申请及9项适应症,研发管线有16款候选药物 [1][10] - 公司主要商业化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研发管线2.0中CS5001、CS2009潜力大,有望驱动业务增长 [1]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总体收入分别为3.86/5.16/8.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6.68%/33.59%/6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0.03/0.29/0.93亿元 [4] - 看好公司发展,以DCF法估计公司市值为86.73亿港币,目标价6.75港元/股 [4] 各部分总结 基石药业:研发能力优异,深耕生物制药领域 -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截至2025年2月已上市4款创新药、获批16项新药上市申请及9项适应症,研发管线均衡配置16款候选药物 [1][10] - 第一大股东Wuxi healthcare为公司赋能,辉瑞持有公司9.03%股权 [11] - 2023年营业收入4.71亿元(yoy - 2.31%),归母净利润 - 3.67亿元(yoy + 59.36%),2024H1首次盈利,营业收入2.58亿元(yoy - 3.23%),归母净利润0.16亿元(yoy + 107.50%) [15] - 2020年授权使用费业务收入达10.4亿元,2021年起稳定增长;2021年推出三款商业化产品,2024H1药品销售收入1.18亿元 [17] - 2023年销售费用约1.99亿元,逐年下降,23、24年研发费用大幅下降,管理费用从2021年的2.98亿元降至2024H1的0.47亿元 [18][19]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值达4.19亿元,自2021年起首次转正,2022/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6.12/-5.89亿元 [20] 管线2.0:重新起航,发挥公司研发优势 - 公司调整架构推出“管线2.0”,关键临床项目CS5001和CS2009有广阔临床价值 [22] CS5001(ROR1 ADC):血液瘤 + 实体瘤市场广阔,商业化前景可观 - 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6.68/10万,DLBCL每年约15万新发病例 [25][26][29] - R - CHOP是1L DLBCL基石疗法,CAR - T及R/R DLBCL构成治疗矩阵,1L及R/R DLBCL治疗需求未满足 [29][32][33] - Polivy是首个获批治疗1L DLBCL的ADC药物,CR率及OS不显著,获批后销售额快速提升 [35][38] - ROR1是肿瘤靶向治疗重要靶点,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2020年起作为ADC潜力靶点受关注 [41][45][48] - ROR1靶点安全风险高,多款药物停止临床,CS5001具有独特设计和四项差异化优势,可减小传统PBD毒素系统性毒性 [49][57][58] - CS5001单药治疗晚期淋巴瘤临床数据显示有效性良好,在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均观察到抗肿瘤活性,与ZV在后线血液瘤数据对比,疗效及安全性表现良好 [63][66][67] - 2024年12月19日CS5001全球多中心1b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有望为DLBCL及其他血液瘤患者提供新治疗方案,在实体瘤中也展示出临床疗效,适应症拓展潜力可观 [71] CS2009(PD - 1/VEGF/CTLA - 4):潜在BIC/FIC,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 PD - (L)1 + VEGFA组合对比PD - (L)1,总生存期获益不明显,PD - (L)1 + CTLA - 4组合在总生存期上的协同作用已被验证 [72][75] - CS2009靶点为PD - 1/VEGF/CTLA - 4三特异性抗体,临床前数据显示其抗VEGF功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功能有协同效应,优于潜在竞品,有望覆盖广泛瘤种 [77][78] - 食蟹猴GLP毒理研究显示CS2009激活T淋巴细胞呈剂量依赖性 [79] - 2024年12月23日CS2009在澳大利亚递交临床试验申请,2025年3月4日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有望成为潜力重磅品种 [81] 管线1.0:多款潜力品种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在地化生产有望加速产品放量 舒格利单抗:国内商业化权益属于辉瑞,海外商业化成果值得期待 - PD - 1是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相关的重要分子,PD - 1抑制剂和PD - L1抑制剂在结构、作用机制、适应人群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 [82][86][87] - 截至2024年10月,国内已有超20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其中PD - L1有7款品种 [89] - 舒格利单抗是国产第2款、国内获批的第4款PD - L1单抗,截至2025年2月五项适应症已在中国大陆获批 [90] - 2020年基石药业与辉瑞合作,辉瑞获舒格利单抗在中国大陆独家商业化权利,基石药业保留海外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91] - 2024年舒格利单抗获欧盟和英国批准一线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全人群,是首个在欧盟获批覆盖该人群的PD - L1单抗 [91] - 2024年ESMO年会公布舒格利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在一线IV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长期生存数据,显示其疗效优异 [94]
基石药业(0261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6 17: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542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药品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183亿元,授权费收入为人民币1.226亿元,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为人民币1330万元[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期内溢利1570万元,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亏损2.092亿元,主要由于营运开支大幅减少及毛利增加[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期内溢利1080万元,相比2023年上半年的亏损1.83亿元[6] - 基石药业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254,16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2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72,02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12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15,699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209,226千元人民币[124] - 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0.01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0.17元人民币[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54,16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133] - 药品销售收入为118,27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1%[133] - 授权费收入为122,56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8.3%[133] - 中国地区收入为232,10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1%[135] - 瑞士地区收入为16,036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无收入[135] - 其他收入为14,82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6%[13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699千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209,226千元人民币[141] 研发进展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868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6620万元,主要由于里程碑费用及第三方合约成本以及雇员成本减少[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981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7100万元[5] - CS5001在首次人体试验中已递增至第10剂量水平,尚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且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10] - CS5001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展示了最新的首次人体研究数据,并计划在2024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公布更多淋巴瘤临床数据[10] - 公司预计在2024年底启动CS5001的多个适应症的Ib期剂量扩展研究[10] - CS5001預計於2024年啟動具有註冊潛力的1b期試驗,並於2024年或2025年達成全球業務拓展合作關係[16] - CS2009預計於2024年或2025年提交IND申請[16] - CS5006預計於2025年提交IND申請[16] - CS5005預計於2025年提交IND申請[16] - CS2011/CS5007預計於2025年提交IND申請[16] - 普吉華®(普拉替尼)預期轉移至境內生產的藥品上市註冊申請於2025年上半年獲批[16] - Nofazinlimab預計2025年上半年完成OS的最終分析,並尋求中國以外地區的合作夥伴關係[16] - 公司于2024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C/GEJC (CPS≥5)患者的NDA[31] - 公司于2024年2月完成注册性GEMSTONE-304研究的PFS最终分析结果及OS期中分析结果,并发表于《Nature Medicine》[31] - 公司于2024年3月完成nofazinlimab联合LENVIMA®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CC患者的全球III期试验的预设期中分析,iDMC建议在不修改方案的情况下进行持续随访[31] - 公司于2024年2月针对ROS1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关键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并计划在2024年在中国大陆提交pre-NDA/NDA[31] - 公司于2024年6月完成艾伏尼布用于治疗R/R AML的常规批准的国家药监局GCP核查[32] 市场推广与合作 - 公司与Ewopharma AG达成战略合作,Ewopharma将获得舒格利单抗在瑞士和18个中欧及东欧国家的商业化权利,公司最高可获得5130万美元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8] - 泰吉华®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权授予恒瑞医药,公司将获得3500万元人民币首付款[15] - 泰吉华®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用于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成人患者[15] - 舒格利單抗預計於2024年下半年在英國獲得用於一線治療IV期NSCLC的MAA正式批准,並於2025年初在全球市場上市[16] - 基石藥業已成功上市4款創新藥,並獲得涵蓋9個適應症的15項NDA批准[18] - 泰吉華®(阿伐替尼)在中國大陸的獨家推廣權授予恒瑞,恒瑞的地區覆蓋率達97%,覆蓋32個省份及超過20,000家醫院[24] - 泰吉華®(阿伐替尼)於2023年被納入中國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自2024年1月1日起實施[24] - 擇捷美®(舒格利單抗)與Ewopharma達成戰略合作,基石藥業將最高獲得5,130萬美元的首付款及後續里程碑付款[25] - 擇捷美®(舒格利單抗)在中國用於治療HER2陰性晚期胃癌、晚期ESCC及R/R ENKTL獲CSCO指南推薦[25] - 公司于2024年6月与Ewopharma达成商业化战略合作,Ewopharma获得舒格利单抗在瑞士及18个中东欧国家的商业化权利,公司最高获得5,13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后续里程碑付款[35] - 公司于2024年7月与恒瑞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阿伐替尼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权授予恒瑞,并获得高达人民币3,500万元的首付款[36] - 公司于2021年11月与恒瑞签署抗CTLA-4单抗(CS1002)大中华区独家许可协议,已收取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多2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36] - 基石药业与三生制药达成nofazinlimab在中国大陆的战略合作及独家许可协议,获得首付款人民币6000万元,并有资格获得约人民币1亿元的研发及注册里程碑付款[37] - 基石药业与艾力斯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艾力斯获得在中国大陆推广普拉替尼的独家权利,基石药业保留研发及注册权利[38] - 基石药业将艾伏尼布在大中华区和新加坡的权利转让给施维雅,转让价最多为5000万美元,包括首付款4400万美元[39] - 基石药业与辉瑞合作,舒格利单抗在中国获得五个适应症批准,包括治疗鳞状及非鳞状IV期NSCLC、不可切除III期NSCLC、R/R ENKTL、ESCC和G/GEJ腺癌[40] - 基石药业与Blueprint Medicines合作,取得普拉替尼在大中华区的全部生产技术转移权,预计将大幅节省成本[41] - 基石药业与多特生物合作,多个双特异性及三特异性原始分子正处于试验阶段[42] 成本控制与开支 - 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868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6620万元,主要由于里程碑费用及第三方合约成本以及雇员成本减少[5] - 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8920万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4670万元,主要由于雇员成本减少[5]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314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6280万元,主要由于雇员成本减少[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研发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981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7100万元[5] -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行政以及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的1.831亿元减少至2024年上半年的1.096亿元[5] - 研发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86.8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6.2百万元,减少64.6%[45] - 行政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89.2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46.7百万元,减少47.6%[46]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31.4百万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2.8百万元,减少52.2%[48] - 融资成本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5.9百万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8.3百万元,增加40.7%[49] - 期内研发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86,770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66,248千元[53] - 期内经调整研发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98,147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71,018千元[53] - 期内行政及销售以及市场推广开支由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220,634千元减少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09,441千元[54]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813.9百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26.7百万元减少[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69.5%,较2023年12月31日的72.5%有所下降[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为获得银行贷款融资而抵押的资产金额为人民币63,321,000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1,936,000元减少[5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民币306,422,000元的银行借款,按贷款市场报价年利率减45个基点的浮动利率计息[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63] - 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78,85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9%[125] - 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181,53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8%[125] - 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18,90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125]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67,656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126]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为678,856千元人民币[12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为187,132千元人民币[12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为97,729千元人民币[12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为35,473千元人民币[128]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總計權益为467,656千元人民币[12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累計虧損为9,004,028千元人民币[12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股份溢價为9,000,391千元人民币[12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儲備为566,226千元人民币[12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淨額为320,334千元人民币[128] - 应收账款总额为179,09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44] - 超过90天的应收账款为68,487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4%[144] - 租赁按金保持不变,为人民币9,542千元[145] - 预付款项从人民币3,751千元减少至人民币2,027千元,下降46%[145] - 可收回增值税从人民币457千元增加至人民币2,096千元,增长358%[145] - 应收利息从人民币5,536千元增加至人民币7,898千元,增长43%[145] - 非上市股权投资从人民币3,541千元增加至人民币12,673千元,增长258%[146] - 定期存款从人民币30,000千元增加至人民币135,000千元,增长350%[147] - 银行现金从人民币683,771千元减少至人民币477,462千元,下降30%[148] - 应付账款从人民币315,106千元减少至人民币301,419千元,下降4%[149] - 研发应计开支从人民币271,653千元减少至人民币204,890千元,下降25%[149] - 银行借款新增人民币178,000千元,偿还人民币190,564千元[154] 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杨建新博士持有68,937,256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5.37%[94] - 非执行董事Kenneth Walton Hitchner III先生持有2,613,481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0.20%[94] - 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李伟博士持有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0.16%[94] - 非执行董事胡正国先生持有2,000,00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0.16%[94] - WuXi Healthcare Ventures II, L.P.持有293,381,444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22.85%[98] - Graceful Beauty Limited持有142,560,448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11.10%[98] - Pfizer Corporation Hong Kong Limited持有115,928,803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9.03%[98] - 正则原石持有75,553,730股股份,占公司权益的5.88%[98] - Pfizer Corporation Hong Kong Limited直接持有115,928,803股股份,辉瑞公司间接持有其全部股份[100] - 正则原石直接持有75,553,730股股份,由苏州工业园区正则健康创业投资管理中心管理[100] 员工持股与激励计划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78,456,898份[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雇员持股计划的服务提供者分项上限可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12,663,640份[104] - 2024年3月28日,向杨建新博士、李伟博士及胡正国先生授出不附带绩效指标的购股权[10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授出的购股权中,场建新博士持有3,000,000股尚未行使[102] - 其他振员参与者在2024年6月30日持有27,213股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02] - 所有购股权的行使期为10年,自授出日期起计[103] - 购股权的归属时间为25%在第一个周年日归属,剩余75%在36个月内按月等额分期归属[1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前激励计划,无进一步购股权或受限制股份单位可授出[103] - 公司于2023年1月6日授予4,34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4.92港元,归属期为4年[105] - 公司于2023年3月23日授予10,643,215份购股权,行使价为3.67港元,归属期为4年[106] - 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授予7,262,9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0.96港元,归属期为4年[106] - 公司于2023年7月21日授予3,267,246份购股权,行使价为4.90港元,归属期为4年[106] - 公司于2023年1月6日授予5,814,642份购股权,行使价为4.92港元,归属期为4年[106] - 公司于2023年3月23日授予59,84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3.67港元,归属期为4年[106] - 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授予5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为0.96港元,归属期为4年[106] - 公司总计授予73,147,494份购股权,其中11,202,900份已归属,5,464,093份未归属[106] - 公司授予杨建新博士28,000,000份购股权,归属时间表为每年25%[106] - 公司授予杨建新博士14,000,000份购股权,归属时间表为每年25%[106] - 授予杨建新博士的14,000,000份购股权将分四批归属,每批25%分别在绩效指标里程碑达成后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周年日归属[107] - 授予杨建新博士的4,340,000份购股权中,25%在授出日期的第一个周年日归属,75%在随后的36个月内按月等额分期归属[107] - 2023年3月授予的14,321,120份购股权中,12,721,120份购股权从2023年4月1日开始归属,
基石药业-B:首次实现盈利,迈向管线2.0时代
西南证券· 2024-08-27 12:00
报告投资评级 - 基石药业-B(2616.HK)的投资评级未提及 [1] 报告核心观点 - 基石药业2024年上半年实现首次盈利,收入达2.5亿元,归母净利润1570万元,现金储备8.1亿元 [2] - 公司的创新管线CS5001计划于2024年启动具有注册潜力的Ⅰb期试验,预计2024年或2025年达成全球BD合作关系 [2] - 舒格利单抗于2024年7月获欧盟批准,公司与Ewopharma达成商业化合作,将取得舒格利单抗在瑞士和18个中东欧国家的商业化权利 [2] - 公司正迈向管线2.0时代,多款创新品种如CS2009、CS5006等预计于2024年或2025年提交IND申请 [2] 财务数据总结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8、5.9和7.4亿元 [8][9]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0.37和0.94亿元 [4] - 预计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为69.83%、70.04%和70.04% [11] - 预计2024-2026年净利率分别为7.62%、15.97%和28.84% [11] - 预计2024-2026年ROE分别为7.42%、16.06%和26.6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