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02727)

搜索文档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关于下属子公司投资基金的进展公告


2025-07-31 18:45
投资情况 - 2020 年 6 月上海之恒和电气投资分别向两支基金投资 2393.24 万元和 8772.96 万元[2][4] - 华景上电一号基金规模 24.015 亿元,二号基金规模 16.01 亿元[2] 退出与清算 - 两支基金 2025 年 1 月进入退出期,已全部退出[3] - 全体合伙人同意提前解散注销[4] 收益情况 - 上海之恒、电气投资已收分配 2506.81 万元和 9866.34 万元[4] - 投资收益约 313.57 万元和 1093.38 万元[4] 影响说明 - 基金清算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不损害股东利益[4]
上海电气(601727) - 上海电气H股市场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7-31 18:45
股份数据 - 2025年7月30日和7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655,327,092[3] - 2025年6 - 7月多次购回A股股份,各次数量、占比及每股购回价不同[4] 7月31日购回情况 - 当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回股份4000000股,最高7.87元,最低7.78元[12] - 当日付出价格总额31260000元,合共购回4000000股[12] - 购回拟注销4000000股,拟持作库存股份0股[12]
上海电气(02727) - 海外监管公告


2025-07-31 18:22
投资情况 - 2020年6月上海之恒和电气投资分别向两基金投资,共投10966.2万元[6] - 华景上电一号基金规模24.015亿元,二号基金规模16.01亿元[6] 退出与清算 - 2025年1月两基金进入退出期并完成退出[7] - 全体合伙人同意提前解散并注销合伙企业[8] 收益情况 - 上海之恒和电气投资实际投资10966.2万元,已收分配12373.15万元[8] - 两公司投资收益约1406.95万元[8] 影响说明 - 本次基金清算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不损害股东利益[8]
上海电气(02727)7月31日耗资3126万元回购400万股A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8:16
公司回购 - 上海电气于2025年7月31日回购400万股A股股份 [1] - 回购金额达3126万元 [1]
上海电气(02727.HK)7月31日耗资3126万元回购400万股A股


格隆汇· 2025-07-31 18:13
公司回购 - 2025年7月31日公司耗资3126万元人民币回购400万股A股 [1]
上海电气(02727)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7-31 18:08
股份数据 - 2025年7月30 - 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2,655,327,092,库存股份为0[3] - 2025年6 - 7月多次购回A股股份,涉及数量、占比及每股购回价不同[4] 购回情况 - 2025年7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回4000000股,付出31260000元[12] - 合共购回4000000股,拟注销4000000股,拟持作库存0股[12] 其他信息 - 公司呈交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呈交者为胡旭鹏[2][14] - 公司证券代号601727,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2]
其他电源设备板块7月31日跌0.38%,上海电气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3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1 16:32
板块整体表现 - 其他电源设备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下跌0.38% [1] - 上证指数下跌1.18%至3573.21点 深证成指下跌1.73%至11009.77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35亿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94亿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4.29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爱旭股份(688719)涨幅5.27% 收盘价39.37元 成交额1.27亿元 [1] - 中恒电气(002364)涨幅4.86% 收盘价17.04元 成交额16.18亿元 [1] - 麦格米特(002851)涨幅4.62% 收盘价59.38元 成交额31.42亿元 [1] - 通合科技(300491)涨幅3.89% 收盘价20.05元 成交额3.90亿元 [1] 领跌个股表现 - 上海电气(601727)跌幅2.75% 收盘价7.78元 成交额18.30亿元 [2] - 动力源(600405)跌幅2.55% 收盘价6.50元 成交额2.36亿元 [2] - 海得控制(688411)跌幅2.36% 收盘价84.75元 成交额1.01亿元 [2] 资金流向特征 - 科华数据(002335)主力净流入1.49亿元 占比8.29% [3] - 中恒电气(002364)主力净流入8138.43万元 占比5.03% [3] - 通合科技(300491)主力净流入5502.98万元 占比14.12% [3] - 科泰电源(300153)主力净流入2765.50万元 占比2.64% [3]
吉电/上海电气/远景加速绿色燃料规模化
势银能链· 2025-07-31 11:42
核心观点 - 中国北方三大绿色燃料项目(国家电投吉电大安、上海电气洮南、远景赤峰)投产,标志着氢基能源产业进入规模化示范阶段 [3][4][11] - 项目具有全球领先规模和技术创新,包括全球最大绿氨工厂、国内首个商业化绿色甲醇项目等 [3][4] - 项目将推动绿氢全产业链技术验证、成本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 [4][6][7] - 绿氢应用拓展至化工原料、交通燃料、炼化等领域,助力行业深度脱碳 [9][10]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国家电投吉电大安项目创造4项全球之最: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氨、最大碱液与PEM混合制氢系统、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工程、最大固态储氢装置(48000立方米) [3] - 上海电气洮南项目是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绿色甲醇项目,首期年产能5万吨,通过欧盟ISCC认证 [3] - 远景赤峰项目是全球最大绿氨工厂的中国方案,首期产能32万吨,已实现大连加注 [3][11] 产业影响 - 规模化示范效应:验证ALK/PEM电解槽制氢、多种储运技术(管道/高压气态/液氢/固态)及合成氨/甲醇应用的全链条可行性 [4] - 成本下降:远景赤峰计划采购超1000台电解槽,刺激制造商扩产降本,推动全生命周期成本(LCOH)降低 [6] - 基建加速:配套风光发电基地建设拉动可再生能源装机,探索氢能储运网络模式 [7][8] 应用场景拓展 - 绿氨/绿甲醇作为零碳燃料应用于航运、重卡、工业供热等难以电气化领域 [9] - 远景赤峰项目探索绿氢炼化示范,未来可能延伸至绿氢直接还原炼铁等前沿应用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设备商、风光企业、基建供应商将获得直接订单加速扩张 [12] - 中小企业需聚焦细分领域:催化剂/膜材料/BOP部件等核心技术,或分布式制氢/加氢站运营等场景 [12]
上海电气股价下跌3.5% 公司斥资2396万元回购股份
金融界· 2025-07-31 02:25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30日收盘价8.00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29元 跌幅3.50% [1] - 当日成交量377.5万手 成交金额30.2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97亿元 [1] 公司经营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22.45亿元 净利润2.92亿元 [1] - 业务涵盖能源装备 工业装备 集成服务三大领域 [1] 公司行动 - 7月30日实施股份回购 数量300万股 金额2396万元 [1] 行业动态 - 所属电力设备板块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0.74亿元 [1] - 电力设备板块整体表现疲软 [1]
上海最全央国企名单,很多人都不知道,以为这些企业都在北京。
搜狐财经· 2025-07-30 19:58
上海经济地位与产业结构 -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拥有中国最大港口和最繁忙国际机场之一,是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前沿 [1] - 上海作为东方文化交流中心,海派文化和现代都市风情吸引中外游客,奠定国际化大都市地位 [1] - 众多企业选择在上海发展,包括大型央国企和国企总部 [1][17] 央企总部概况 - 上海目前有7家央企总部,涵盖船舶建造、钢铁、海运、航空、大飞机研制、电力装备和金融等领域 [3][4][7][9][11][13][15] - 中国船舶集团2021年底总部搬迁至上海,注册资本1100亿元,员工34.7万人,年营业额3619亿元 [3] - 中国宝武钢铁总部一直设在上海,注册资本527.91亿元,员工26万人,年营业额10877亿元 [4] - 中国远洋海运2016年1月总部选址上海,注册资本110亿元,员工13万人,年营业额6517亿元 [7] - 东方航空总部一直在上海,注册资本252.87亿元,员工7.5万人,年营业额840亿元 [9] - 中国商飞总部一直在上海,注册资本501.01亿元,员工1万人,年营业额105亿元 [11] - 中国电气装备2021年重组后设立在上海,注册资本300亿元,员工1.5万人,年营业额1000亿元 [13] - 交通银行总部一直在上海,注册资本742亿元,员工9万人,年营业额4039亿元 [15] 国企代表企业概况 - 上海目前有45家国企总部,列举9家代表企业 [17] - 上海国际集团为国有信托公司,注册资本300亿元,员工1.5万人,年营业额7.25亿元 [17] - 上海国盛集团为国资运营平台综合体,注册资本200.66亿元,员工0.5万人,年营业额10亿元 [17] - 申通地铁集团从事地铁经营及轨道交通投资,注册资本2.9亿元,员工1.5万人,年营业额4.02亿元 [17] - 中国太保为股份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96.2亿元,员工11万人,年营业额4550亿元 [17] - 浦发银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293.52亿元,员工5.9万人,年营业额1734.34亿元 [17] - 国泰君安为中国最大证券公司之一,注册资本89.05亿元,员工1.4万人,年营业额354.71亿元 [17] - 上汽集团为汽车制造上市公司,注册资本115.75亿元,员工20万人,年营业额7440亿元 [17] - 上海电气集团为电气装备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55.79亿元,员工2.9万人,年营业额1176亿元 [17] - 华谊集团从事化工产品生产,注册资本121.31亿元,员工1.16万人,年营业额389.37亿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