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06178)

搜索文档
光大证券(601788) - H股公告

2025-08-14 17:30
会议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于2025年8月28日开会[3] - 会议将审议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3] - 会议将考虑派发中期股息等议题[3] 公司架构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长为赵陵[3] - 公告日期公司总裁为刘秋明[3]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有12人[3]
诚达药业跌5.5% 2022年上市超募11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7:08
股价表现 - 截至收盘股价27.34元 单日跌幅5.5% 处于破发状态[1] - 发行价72.69元/股 当前股价较发行价下跌62.4%[1]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188元 为历史最高点 较发行价上涨158.6%[1] 首次公开发行 - 2022年1月20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新股2417.4035万股[1] - 募集资金总额17.57亿元 净额16.21亿元[1] - 实际募资净额较原计划超额11.08亿元 原计划募资5.13亿元[1] 发行费用结构 - 发行费用总额1.36亿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1.18亿元 占比86.8%[2] - 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 保荐代表人为杨科、范国祖[1] 股东回报 - 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9669.614万股为基数[2]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 合计派发现金2900.88万元[2] - 每10股转增6股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5801.77万股[2]
光大证券(06178.HK)将于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4 16:56
公司公告 - 光大证券(06178 HK)将于2025年8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审议通过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审议派发中期股息的建议 [1]
关于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产品估值调整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14 16:48
估值调整 -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2025年8月13日起对旗下资产管理计划持有的诺辉健康(6606 HK)按0 01港元/股进行估值 [1] - 估值调整基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估值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并与托管人协商一致 [1] - 该估值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市场交易价格反映标的资产可能存在重大流动性风险或基本面恶化 [1] 恢复条件 - 公司将在诺辉健康股票体现出活跃市场交易特征后恢复采用当日收盘价格估值 [1] - 恢复估值时不再另行公告要求投资者持续关注相关动态 [1] 公司行动 - 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承诺密切关注诺辉健康后续经营情况及其他重大事项 [1] - 公司将持续进行合理评估以保障资产管理计划估值合理性 [1]
光大证券(06178)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4 16:35
会议安排 - 光大证券董事会2025年8月28日举行会议[3] 会议审议 - 审议及批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中期业绩[3] - 考虑派发中期股息及其他议题[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赵陵等12人[3]
山西省财政厅召开2024年度山西省政府债券优秀承销机构座谈会
中国发展网· 2025-08-14 15:14
会议背景与参与机构 - 山西省财政厅召开2024年度政府债券优秀承销机构座谈会 邀请10家银行和6家证券公司参会并授予奖牌 [1] - 参会银行包括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民生银行 兴业银行 山西银行 平安银行 渤海银行等 [1] - 参会证券公司包括中德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 中金公司 招商证券 中信建投证券 光大证券等 [1] 会议核心内容与要求 - 财政厅要求提升债券发行市场化水平 发挥承销机构示范作用 激励一级市场竞争并拓展二级市场交易场景 [1] - 提出探索构建山西省地方债收益率曲线 打造成熟多元的债券投融资市场 [1] - 强调深化合作发挥地方债桥梁作用 开展专题研讨并优化财政部门服务水平 [1] - 鼓励金融机构建言献策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实现共赢发展 [1][2] - 引导资本精准支持转型重点项目 共同推进"十四五"收官工作 [2]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点评:财政贴息提振消费,助力零售信贷扩张
光大证券· 2025-08-14 12:45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财政贴息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刺激消费和信用扩张[4] - 政策直接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对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形成量价双重支撑[9] - 测算显示两类贷款年贴息总额理论上限约1000亿,实际补贴金额或落于百亿区间[18][20] 政策细节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期限: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5] - 贴息标准:年化1%,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每人单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5][8] - 经办机构: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5][8] - 流程:"先拨后贷",财政预拨90%贴息资金[5]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期限: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6] - 贴息标准:年化1%且期限≤1年,单户最高贴息1万元(对应100万元贷款)[6][8] - 支持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服务业[6][8] - 经办机构:21家全国性银行(含政策性银行)[7][8] - 流程:"先贷后补",政策到期后清算[7] 行业影响分析 - **消费贷**:25Q2末住户消费贷(不含按揭)余额21.2万亿,上半年增量同比少增500亿,贴息后优质客户实际利率或降至3%以内[10] - **经营贷**:25Q2余额25.09万亿,上半年新增9492亿(同比少增7050亿),贴息可覆盖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超20%[11] - **银行收益**:贴息政策或改善零售贷款EVA,假设经营贷定价3.2%,客户实际成本2.2%,银行综合收益边际提升[16] 测算数据 - 消费贷贴息测算:假设30%-100%贷款享受贴息,对应金额74-248亿[18][20] - 经营贷贴息测算:同等假设下对应金额213-710亿,主因样本体量更大(25.09万亿 vs 12.5万亿)和补贴期限更长[18][19]
【固收】“股债跷跷板”能否持续?——2025年8月12日利率债观察(张旭)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14 07:04
股债跷跷板现象分析 - 2025年7月初至8月12日期间,10Y国债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0.92,显示显著的"股债跷跷板"效应,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从无风险资产(国债)转向权益类资产(股票)[4] - 股市赚钱效应成为关键驱动因素,7月以来风险资产价格上涨促使投资者形成看多逻辑,包括对未来盈利预期的改善[4] - 当前债市缺乏赚钱效应(10Y国债收益率1.73%,较2024年末上行5.2bp),部分资金从债市转向股市,转移形式包括大类资产配置调整、产品申赎等[5] 历史相关性比较 - 2016-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10Y国债收益率与沪深300指数的长期Pearson系数仅0.08,而与名义GDP增速(调整后系数0.65)和DR007(系数0.83)相关性更强[7] - 历史上债股同涨阶段罕见,仅2016Q3-2018Q1和2020Q2-2020Q4两段时期,均受基本面支撑[6] - 10Y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均由DR007明显提高引发,当前不具备此条件[7] 未来市场联动性展望 - 中长期看债市定价将回归基本面,对经济增速和货币政策(如DR007)敏感度高于股市[6][7] - 即便股市持续上涨,债市可能"脱敏"股市波动,收益率难以同步跟随[7] - 股市持续上涨的可持续性仍需观察,当前联动性或为阶段性现象[7]
44家券商撒钱,有的分红翻了10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23:36
市场表现与分红趋势 - A股市场震荡走高,沪指突破去年10月8日高点创近4年新高,券商股国盛金控2连板 [1] - 上市公司分红规模显著增长,多家券商2024年分红力度较2023年翻倍,华林证券分红规模达2023年十倍 [1] - 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披露加速,截至8月13日已有十余家券商制定计划,2024年中期分红券商从2023年1家激增至26家 [1][8] 券商分红力度与规模 - 头部券商每手分红金额领先:广发证券40元/手、招商证券37.7元/手、华泰证券37元/手,共13家券商每手分红超10元 [2][11] - 中小券商分红总规模增幅显著:华林证券2024年分红1.08亿元(2023年0.108亿元),方正证券8.83亿元(2023年2.2亿元),红塔证券7.08亿元(2023年2.4亿元) [5][6] - 分红频率提升:西南证券2024年实施三次分红(年度+中期+前三季度),浙商证券等5家券商新增前三季度分红 [6] 分红政策与行业动态 - 证监会引导下分红家数创新高:2024年44家券商实施年报分红(2021-2023年均为43-44家),其中国泰海通中期+年度分红总规模62.40亿元(2023年35.31亿元) [5][8] - 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受重视:招商证券等10余家券商制定2024-2026年计划,东吴证券等4家推出2025-2027年规划 [9] - 中期分红成新趋势:2022年仅2家券商实施,2024年增至26家,预计2025年披露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8][9] 分红特征与业务关联 - 中小券商股利支付率更高:国联民生80.04%、红塔证券63.59%、西南证券61.76%,头部券商普遍低于30% [12] - 业务结构影响分红策略:中金公司因重资本业务资金需求大分红受限,中小券商传统业务为主更易高比例分红 [14] - 分红评价需多维考量:股本差异导致每手分红与总规模不直接挂钩,需结合发展阶段与资金需求综合判断 [15]
2025年8月13日利率债观察:从负增长的信贷说起
光大证券· 2025-08-13 21: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人民币贷款负增长500亿元,上一次负增长出现在2005年7月,两次负增长都发生于7月是因7月是贷款“小月”,且今年7月贷款同比少增幅度较小 [1] - 研究信贷同比多增少增量可剔除季节性波动影响,将连续两个月信贷增量相加再计算同比多增少增量可进一步剔除相邻月间互补因素影响,今年4 - 7月贷款少增程度呈趋势性改善 [2] - 今年7月信贷数据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因素影响,该因素虽利于经济增长但会使新增信贷读数放缓,建议关注社融等更广义金融总量指标 [2][3] - 2025年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增速较前一月提高0.1个百分点,7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8%,增速较前一月提高0.5个百分点,二者增速相互印证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负增长的信贷说起 - 2025年7月人民币贷款负增长500亿元,上一次负增长在2005年7月,两次都在7月是因7月是贷款“小月”,今年7月同比少增3100亿元,较历史部分月份少增幅度小 [1] - 研究信贷同比多增少增量可剔除季节性波动影响,连续两月信贷增量相加再算同比可剔除相邻月间互补因素影响,今年4 - 7月贷款少增程度趋势性改善 [2] - 今年7月信贷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影响,该因素利于经济增长但使新增信贷读数放缓,建议关注社融等指标 [2][3] - 2025年7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增速较前一月提高0.1个百分点,7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8%,增速较前一月提高0.5个百分点,二者增速相互印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