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苏银行(600919)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00177.HK):受江苏银行分红周期变化影响 业绩略低于预期
格隆汇· 2025-09-04 12: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94.06亿元同比下降5.6% 剔除建造收入影响后营收同比下降0.9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24亿元同比下降11.8% 主要受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及江苏银行分红周期调整影响 [1] - 通行费收入约46亿元同比增长1.65% 主要路段受改扩建影响导致增速分化 [1] 投资收益变动 - 江苏银行分红周期调整导致25H1分红约1.68亿元 较24年同期3.68亿元下降54.38% [1] - 分红变动系2024年11月实施中期分红后 25H1仅为扣除中期分红后的年度分红 [1] 路产建设进展 - 宁扬长江大桥北接线项目预计25年底全线开通 锡宜高速南段改扩建计划2026年6月通车 [2] - 改扩建完成后区域车流量有望大幅改善 [2] 运营管理创新 - 构建无人机实时数据与人工经验融合决策模式 打造全国首个高速公路无人机调排一体标准化作业流程 [2] - 新作业模式大幅提升救援效率并优化核心路网通过能力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54.47亿元/57.90亿元/60.49亿元 [2] - 对应PE倍数分别为8/7/7倍 [2]
上市银行大洗牌
搜狐财经· 2025-09-04 00:19
上市银行数量变化 - 中国上市银行数量由60家减至57家 锦州银行2024年4月退市 九台农商行2025年7月退市 盛京银行2025年8月退市 [3] 银行资产规模排名 - 农业银行以46.86万亿元总资产位居中国第二大银行 超过建设银行的44.43万亿元 自2023年三季度起连续8个季度保持该位置 [5] -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总资产跃居城商行第1 超过北京银行的4.74万亿元 宁波银行以3.47万亿元跃居城商行第3 超过上海银行的3.29万亿元 [7] - 江苏银行2022年一季度超过上海银行升至城商行第2 2025年一季度超过北京银行升至第1 宁波银行2020年超过南京银行升至第4 2025年一季度超过上海银行升至第3 [7] - 徽商银行超过杭州银行 重庆银行排名上升较快 [9] 银行资产增速表现 - 8家银行总资产增速超10% 江苏银行21.16% 重庆银行14.79% 北京银行12.53% 泸州银行12.43% 西安银行12.23% 南京银行11.96% 徽商银行11.82% 宁波银行11.04% [9] - 江苏银行贷款增速16.38% 金融投资增速23.38% 重庆银行贷款增速13.79% 金融投资增速16.32% 北京银行贷款增速8.33% 金融投资增速16% 泸州银行贷款增速13.51% 金融投资增速9.88% 西安银行贷款增速22.75% 金融投资增速-4.22% 南京银行贷款增速10.56% 金融投资增速17.1% 徽商银行贷款增速9.75% 金融投资增速18.41% 宁波银行贷款增速13.47% 金融投资增速8.94% [9] - 江苏银行 重庆银行 北京银行 南京银行 徽商银行的规模增长主要由投资类资产推动 泸州银行 西安银行 宁波银行主要由贷款推动 [9] - 32家银行总资产增速低于5% 17家银行增速处于5-10%的平均水平 [10] - 渤海银行总资产萎缩1.09%至1.82万亿元 民生银行总资产萎缩0.59%至7.77万亿元 [11] - 增速较低银行包括九江银行 浙商银行 紫金银行 兴业银行 江西银行 哈尔滨银行 平安银行 浦发银行 东莞农商行 青岛农商行 上海银行 张家港银行 贵州银行 甘肃银行 中原银行 晋商银行 广州农商行 中信银行等 [12] 贷款与金融投资增速 - 9家银行贷款增速超10% 西安银行22.75% 江苏银行16.38% 重庆银行13.79% 泸州银行13.51% 宁波银行13.47% 成都银行12.61% 南京银行10.56% 长沙银行10.53% 齐鲁银行10.15% [13] - 12家银行金融投资增速超10% 江苏银行23.38% 徽商银行18.41% 常熟银行17.79% 南京银行17.1% 重庆银行16.32% 北京银行16% 成都银行12.54% 晋商银行11.3% 郑州银行10.35% 中国银行10.35% 建设银行10.17% 工商银行10%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大部分银行规模增长乏力 但部分银行如江苏银行增速显著超出常态水平 [13] - 超常规模增长依赖区位优势(如长三角地区银行) 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或投资类资产发力 [14] - 城商行间竞争激烈 前10名排序频繁变化 地方性银行生存危机感强烈 在全国性银行挤压下寻求生存空间 [14] - 银行业体量向全国性银行和头部城商行集中 城商行竞争持续 表面是市场份额之争 实质是生存之争 [14]
金融中报观|银行零售业务梯队格局背后,谁在领跑,谁在补课
北京商报· 2025-09-03 22:17
零售AUM梯队分化格局 - 行业形成三大梯队分化格局 第一梯队为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AUM均超16万亿元 第二梯队为股份制银行和头部城商行AUM在1-6万亿元 第三梯队为区域银行AUM低于1万亿元[1][4][5] - 工商银行以24万亿元AUM居行业首位 农业银行23.68万亿元紧随其后 建设银行突破22万亿元较2024年末20.6万亿元明显增长[2] - 邮储银行凭借县域优势实现AUM17.67万亿元较上年末16.69万亿元增长5.87% 中国银行16.83万亿元 招商银行16.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9%[2] - 第二梯队中交通银行AUM5.79万亿元增长5.52% 兴业银行5.52万亿元增长8% 中信银行4.99万亿元增长6.52% 浦发银行4.29万亿元净增4093.51亿元[3] - 平安银行AUM4.21万亿元微增0.4% 民生银行3.15万亿元 光大银行3.1万亿元 江苏银行等多家城商行AUM超1万亿元[3] - 第三梯队代表南京银行9448.14亿元增长14.25% 上海农商行8270.56亿元增长3.99% 浙商银行7050.16亿元增长12.48% 杭州银行6543.6亿元增长8.66%[4] 零售业务盈利表现分化 - 工商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693.06亿元同比下降0.67% 但净利润927.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05%[6] -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和营收均实现小幅上涨 光大银行零售利润总额9.21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6] - 中信银行零售营收同比下降6.85% 但税前利润55.95亿元实现超100%同比暴涨[6] - 农业银行个人银行业务营收1901.77亿元同比下降6.61% 营收占比从55.5%降至51.4%[7] - 建设银行个人金融营收1814.65亿元微增0.99% 但利润总额787.34亿元同比下降19.61%[7] - 平安银行零售营收310.81亿元同比下降20.49% 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下降44.46%[7] - 青岛银行零售营收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12.48%和14.79% 重庆农商行零售营收降至59.1亿元贡献度下滑3.18个百分点[7] 零售资产质量面临挑战 - 招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04%较上年末0.98%上升0.06个百分点 重庆农商行从1.6%攀升至2.04%上升0.44个百分点[9] - 重庆银行零售贷款不良率3.01%上升0.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1.35%上升0.2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1.1%上升0.12个百分点[9] - 交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34%上升0.26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上升[9][10] -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通过风险模型升级和资产结构优化实现质量改善[10] - 兴业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2%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提升效能[10] - 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主要因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和透支行为增加 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上升因中小微企业主经营压力大[10] - 交通银行关注贷款率与逾期贷款率出现小幅上升 主要源于零售类贷款风险逐步显现[11]
持仓最高达100多亿!券商自营重仓股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9-03 17:18
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A股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同比增长11.37% 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08% [2] - 上市券商自营收入总计1123.54亿元 同比增长53.53% 占营业收入比例超四成 [2][10] - 25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超10亿元 占上市券商总数近六成 [4] 头部券商自营业务 -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 为行业唯一超百亿券商 占其营业收入330.39亿元的57% [3] - 自营收入排名二至三位的券商为国泰海通93.52亿元 中国银河73.99亿元 [3] - 申万宏源 中金公司 华泰证券 国信证券 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自营收入均超50亿元 [3] 自营业务增长差异 - 长江证券自营收入14.79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668.35% [4] - 国联民生自营收入20.97亿元 同比增长458.78% 华西证券自营收入5.87亿元 同比增长245.07% [4] - 财通证券自营收入2.42亿元 同比下降39.73% 为该公司主营业务中收入降幅最大板块 [5] 重仓股持仓结构 - 券商前三大重仓股为江苏银行9.23亿股(市值110.26亿元) 永安期货4.39亿股(市值65.07亿元) 中信建投3.83亿股(市值92.08亿元) [6] - 非银 电子 生物医药等行业最受券商自营青睐 [2] - 国信证券持有中国石化2.35亿股(市值13.28亿元) 中信证券持有上海莱士1.25亿股(市值8.58亿元) 国泰海通持有誉衡药业1.09亿股(市值3.1亿元) [6] 持仓变动情况 - 二季度四川成渝获国联民生加仓989万股(增幅151.33%) 宏创控股获中金公司加仓575.76万股 云天化获国投证券加仓500万股 [8] - 内蒙华电获券商加仓超300万股 东方证券持股7912.45万股 东兴证券新进持股5654.98万股 [8] - 皇氏集团遭东方证券减持1400万股(降幅34%) 新钢股份 盈方微 平煤股份等个股单季券商持仓减少均超200万股 [10][12] 风险个股处置 - 皇氏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1050万元 [11] - 2022年高峰时期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券商占据4席 包括中信证券等头部机构 [11] - 2023年三季度起联储证券开始减仓 2024年二季度东方证券大幅减持 [11]
持仓最高达100多亿!券商自营重仓股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9-03 17:08
券商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A股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 同比增长11.37% 净利润1040.17亿元 同比增长65.08% [2] - 自营业务成为主要增长点 上半年上市券商自营收入总计1123.54亿元 同比增长53.53% 占营业收入比重超四成 [2][3] -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 为行业唯一超百亿券商 占其营业收入330.39亿元的57%左右 [3] 券商自营业务特征 - 自营收入集中度较高 共有25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超10亿元 占上市券商总数近六成 [4] - 大中型券商自营收入增幅显著 长江证券同比增668.35% 国联证券增458.78% 华西证券增245.07% 浙商证券增146.38% [6] - 部分券商自营收入下滑 财通证券自营收入2.42亿元 同比下降39.73% 为主营业务中降幅最大 [7] 券商重仓股配置 - 券商重仓股规模前三为江苏银行(持仓9.23亿股 市值110.26亿元) 永安期货(持仓4.39亿股 市值65.07亿元) 中信建投(持仓3.83亿股 市值92.08亿元) [9] - 重仓行业集中在非银金融、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 自营资产还包括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 [2] - 二季度获大幅加仓个股包括四川成渝(国联证券增持989万股 增幅151.33%) 宏创控股(中金公司增持575.76万股) 云天化(国投证券增持500万股) [11] 券商持仓变动 - 二季度大幅减仓个股包括皇氏集团(东方证券减持1400万股 降幅34%) 上海机电(中信证券减持929.15万股) 东北证券(中信证券减持905.93万股) [12][13][15] - 多只风险股遭券商减持 皇氏集团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并处罚1050万元 新钢股份、盈方微、平煤股份单季持仓均减少逾200万股 [15][16] - 部分个股前十大股东出现多家券商 如内蒙华电第四、五大股东分别为东方证券(持股7912.45万股)和东兴证券(持股5654.98万股) [11]
股东拟增持青岛银行2.33亿股 年内已有9家银行发布增持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3:39
股东及高管增持动态 - 青岛银行股东国信产融控股计划增持不少于2.33亿股且不超过2.91亿股 完成后合计持股比例达19%至19.99% [1] - 南京银行股东南京高科增持750.77万股(总股本0.06%) 持股比例由8.94%升至9% [2] - 上海银行10名董监高合计增持44万股 成交价10.46-10.70元/股 总金额约460.24万至470.8万元 [3] - 江苏银行董监高增持2164.8万股 累计金额2427.82万元 达原计划金额下限的121.39% [3] - 苏州银行大股东国发集团增持1.18亿股(总股本2.63%) 耗资8.56亿元 [4] - 华夏银行部分董监高及业务骨干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 [5] 增持计划调整情况 - 成都银行因股价超过原定增持价格上限17.59元/股 取消价格上限并将增持期限延长6个月 [4][5] - 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调整后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7亿元且不高于14亿元 [5] - 华夏银行受窗口期及市场波动影响 截至8月11日增持计划暂未实施但承诺将择机完成 [6] 行业趋势与市场观点 - 2025年以来已有9家银行披露股东或高管增持计划 [1] - 增持多发生于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 体现内部对长期价值的认可 [4] - 银行股具备高股息率、低估值和强防御属性 被视作中长期资金布局窗口 [4] - 银行业中报盈利呈现企稳修复态势 息差预期走稳且资产质量稳定 全年盈利增速有上行空间 [6] - 7月以来板块资金阶段性流出 但相对估值优势及长线配置需求支撑稳定回报投资空间 [6]
江苏银行晋升城商行新“一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2:56
核心观点 - 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上半年实现资产规模高速扩张和业绩稳健增长 江苏银行以4.79万亿元总资产成为城商行第一 四家银行不良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保持营收净利双增 资产增长主要由对公贷款驱动 但零售业务增速放缓且资本充足率面临压力 [1][5][6][9][13] 资产规模与结构 - 江苏银行总资产达4.79万亿元 同比增26.99% 超越北京银行成为城商行第一 宁波银行和上海银行总资产分别为3.47万亿元和3.29万亿元 南京银行达2.90万亿元逼近3万亿元 [1][6] - 四家银行不良率表现优异:宁波银行0.76%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均为0.84% 上海银行1.18% 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 资产扩张主要由贷款驱动:江苏银行贷款及垫款2.37万亿元(同比增18.79%) 宁波银行1.67万亿元(较年初增13.36%) 南京银行1.39万亿元(较年初增10.41%) [6] 营收与息差表现 - 营收排名:江苏银行448.64亿元(同比增7.78%) 宁波银行371.60亿元(同比增7.91%) 南京银行284.80亿元(同比增8.64%) 上海银行273.44亿元(同比增4.18%) [1][2] - 息差水平:南京银行1.86%最高 江苏银行1.78% 宁波银行1.76% 上海银行1.15% [4] - 股价表现:宁波银行年内涨23.18% 江苏银行涨16.48% 上海银行涨7.57% 南京银行涨5.79% [4] 对公业务驱动增长 - 江苏银行企业贷款增约3000亿元至1.63万亿元(去年全年增量仅2000亿元) 企业活期存款增1500亿元至6350.57亿元(增幅32.02%) [7] - 宁波银行公司贷款增1755.76亿元至9982.04亿元(增幅21.34%) 票据贴现增439.99亿元至1396.99亿元(增幅45.98%) 对公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增27.54% [8] - 贷款利息收入占比提升:宁波银行贷款利息收入354.46亿元 占全部利息收入67.71% [8] 零售业务增速放缓 - 零售贷款增速显著低于对公:江苏银行个人贷款增3.07%(对比对公增23.30%)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下降4.02% 上海银行个人贷款下降4.86% [13][14] - 零售存款以定期为主:江苏银行零售定期存款增1000亿元(增幅16.28%) 活期存款仅增80亿元 宁波银行定期存款增约500亿元 活期增约200亿元 [13] - 个人贷款不良率小幅上升:上海银行1.30% 南京银行1.43%(较上年末增0.14个百分点) [14] 资本充足与再融资 - 资产扩张导致资本充足率承压 江苏银行强调通过优化资产结构、稳定净息差和内源性利润积累补充资本 并关注政策导向和再融资机会 [11] - 宁波银行表示将统筹分红与内源性资本增长 依靠内源性资本支持发展 [11] 财富管理业务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小幅增长:江苏银行31.86亿元(同比增5.15%) 宁波银行28.05亿元(同比增4.04%) 南京银行28.02亿元(同比增6.07%) 上海银行20.60亿元(同比下降5.96%) [14][15] - 南京银行代销中收实现5.5亿元 增速超25% [15]
江苏银行发生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1087.98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2 23:24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2日大宗交易平台发生2笔成交 合计成交量112.75万股 成交金额1087.98万元 成交价格均为9.65元 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11.39%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4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6709.83万元 [2] - 两笔交易买方均为南京证券常熟吉祥商城营业部 卖方均为华泰证券张家港金港镇营业部 [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当日收盘价10.89元 上涨1.59% 日换手率0.89% 成交额17.55亿元 [2]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1.68亿元 近5日累计下跌1.18% 资金合计净流出6.20亿元 [2] - 最新融资余额52.03亿元 近5日增加4.91亿元 增幅达10.43% [2] 机构评级情况 - 近5日共有1家机构给予评级 广发证券8月27日研报预计公司目标价为13.37元 [2]
你追我赶!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业绩背后:新排序靠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20:5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业绩整体增长但增速普遍放缓 分化加剧 江苏银行总资产、营收、净利润均居全国城商行首位 上海银行营收排名下滑 杭州银行通过拨备释放实现净利润高增长 低利率环境下各行资产配置策略分化 金融投资占比普遍较高 [2][3][4][5][8][9][10][11] 业绩表现 - 江苏银行营收448.6亿元(同比+7.8%)净利润210.6亿元(同比+8.5%)均位列第一 [2][3][4] - 宁波银行营收371.6亿元(同比+7.9%)净利润148.4亿元(同比+8.4%) [3][4] - 南京银行营收284.8亿元(同比+8.6%)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9.0%)营收超越上海银行 [2][3][4] - 上海银行营收273.4亿元(同比+4.2%)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2.0%)营收排名降至第四 [2][3][4][5] - 杭州银行营收200.9亿元(同比+3.9%)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16.7%)净利润增速最高 [2][4][5] 收入结构 - 净息差普遍承压:南京银行1.86%(同比-0.10pct)江苏银行1.78%(同比-0.12pct)宁波银行1.76%(同比-0.11pct)杭州银行1.35%(同比-0.07pct)上海银行1.15%(同比-0.04pct) [5][6] - 利息净收入增长分化:南京银行+22.13% 江苏银行+19.1% 宁波银行+11.1% 杭州银行+9.4% 上海银行+1.7% [5][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升1降":杭州银行+10.8% 南京银行+6.7% 江苏银行+5.1% 宁波银行+4.0% 上海银行-6.0% [6][7] 资产配置 - 金融投资占比均值42.8% 接近贷款占比均值45.8% 显著高于A股上市银行均值33.7% [8][9] - 杭州银行金融投资占比最高达46.8% 超过贷款占比43.4% [8][9] - 江苏银行金融投资同比+35.8% 增速为贷款增速18.8%的近两倍 [9] - 宁波银行贷款同比+19.1% 高于金融投资增速12.7% [9][10] - 上海银行总资产增速仅2.2% 显著低于其他四家双位数增长 [9][11] 资产质量与资本 - 不良率普遍低于1%:宁波银行0.76% 杭州银行0.76% 江苏银行0.84% 南京银行0.84% 上海银行1.18% [12][13] - 拨备覆盖率:杭州银行520.89% 宁波银行374.16% 江苏银行331.02% 南京银行311.65% 上海银行243.64% 均较去年末下降15-27个百分点 [13][1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海银行10.78% 杭州银行9.74% 宁波银行9.65% 南京银行9.47% 江苏银行8.49% [13][14]
持仓最高达100多亿!券商自营重仓股出炉 上半年都买了哪些股票?
第一财经· 2025-09-02 20:16
行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A股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8% [1] - 上市券商自营收入总计1123.54亿元,同比增长53.53%,占营收比重超四成,成为主要业绩增长点 [1][3] - 共有25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超10亿元,占上市券商总数近六成 [3] 头部券商自营业务 - 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居首,占其营收330.39亿元的57%,是唯一超百亿券商 [2] - 国泰海通、中国银河自营收入分别为93.52亿元、73.99亿元,位列第二、三位 [2] - 申万宏源、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信证券、广发证券等5家券商自营收入均超50亿元 [2] 券商自营增幅分化 - 长江证券自营收入14.79亿元,同比大增668.35%,增幅最高 [3] - 国联民生、华西证券自营收入分别为20.97亿元、5.87亿元,增幅达458.78%和245.07% [3] - 浙商证券自营收入14.16亿元,同比增长146.38% [3] - 财通证券自营收入2.42亿元,同比下降39.73%,是主营业务中降幅最大的 [4] 重仓股持仓规模 - 江苏银行为券商第一大重仓股,华泰证券持有9.23亿股,市值超百亿元 [1][5] - 永安期货、中信建投分别为第二、三大重仓股,持仓数量4.39亿股和3.83亿股,市值65.07亿元和92.08亿元 [1][5] - 中国石化、上海莱士、誉衡药业持仓市值分别为13.28亿元、8.58亿元和3.1亿元 [5] 持仓结构调整 - 二季度国联民生大幅加仓四川成渝989万股,增幅达151.33%,成为第五大股东 [6] - 宏创控股、云天化分别获中金公司、国投证券加仓575.76万股和500万股 [6] - 内蒙华电、伊之密、华达科技获券商加仓均超300万股 [6] - 皇氏集团被东方证券减持1400万股,降幅超34% [7][8] - 新钢股份、盈方微、平煤股份等券商持仓减少均超200万股 [9] 持仓行业偏好 - 券商自营持股集中在非银金融、电子、生物医药等行业 [1] - 自营资产除股票外还包括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