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收益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12家城商行中期业绩分析:稳健增长显现区域金融韧性
观察者网· 2025-09-05 15:19
资产规模 - 山东12家城市商业银行2025年中期资产规模呈现梯队分化特征 齐鲁银行以7513.05亿元居首 青岛银行以7430.28亿元紧随其后 形成双雄并立格局 [2] - 临商银行资产规模增速达13.04% 为板块最高 泰安银行(11.89%)、济宁银行(8.54%)和东营银行(8.00%)也实现快速增长 显示中小银行扩张势头强劲 [3] - 区域经济稳定复苏和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推进 带动制造业升级和基建领域信贷需求释放 为银行资产规模扩张提供支撑 [4] 盈利能力 - 青岛银行以76.62亿元营业收入位居第一 齐鲁银行以67.82亿元排名第二 头部银行营收优势巩固 [5] - 烟台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7.35%增速最快 济宁银行(15.89%)和泰安银行(13.02%)也实现较高增长 行业整体增速多维持在5%-10%区间 [5] - 青岛银行净利润31.52亿元保持领先 齐鲁银行27.27亿元位列第二 临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9.03%增速第一 济宁银行和青岛银行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5] 收入结构 - 利息净收入仍为核心收入来源 烟台银行同比大增28.85%领跑 济宁银行(21.20%)和潍坊银行(16.34%)也实现显著增长 [6]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分化 东营银行和临商银行出现下降 青岛银行和日照银行实现正增长 [7] - 青岛银行投资收益达15.09亿元同比大增93.96% 成为非息收入重要驱动力 济宁银行和威海银行投资业务也有不俗表现 [7] 资产质量与风控 - 大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2%较低水平 青岛银行和齐鲁银行等头部银行不良率较2024年末下降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7] - 济宁银行拨备覆盖率334.76%较上年末增加34.54个百分点 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和潍坊银行等也有提升 风险缓释能力增强 [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保持在8%以上 整体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 为业务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7] 区域经济支撑 - 山东省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 十强产业蓬勃发展 [8] - 制造业、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优势明显 为银行提供丰富业务场景和增长空间 [8] - 银行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 头部银行综合竞争力领先 中型银行凭借灵活策略展现潜力 部分银行在特定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8] 发展前景 - 区域经济持续恢复将带来基建、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9] - 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科技冲击和监管趋严对传统经营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9] - 需重点优化收入结构、提高非息收入占比 同时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和数字化服务能力 [9]
透视A股上市农商行中期“成绩单”:营收持续分化,非利息收入扛起增长“大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2:40
营收表现分化 - 上市农商行营收呈现明显分化趋势 形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渝农商行和沪农商行营收分别为147.41亿元和134.44亿元 第二梯队常熟银行和青农商行营收分别为60.62亿元和57.52亿元 第三梯队六家银行营收均低于30亿元 [1][2] - 常熟银行和江阴银行营收同比增幅均超过10% 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2% 表现显著优于同业 [1][3] - 渝农商行营业收入同比微增0.46%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98%至117.44亿元 但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1][5][6] 收入结构变化 - 行业净息差普遍下跌 紫金银行净息差下降24个基点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7.02% [5] - 非利息收入成为稳定营收关键手段 除渝农商行和瑞丰银行外 其他上市农商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均较去年末提升 紫金银行 张家港行和江阴银行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 [5] - 投资收益是非利息收入重要组成部分 紫金银行和江阴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95.41%和81.44% 而渝农商行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3][4][5] 具体业务驱动 - 常熟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637.77%至1.42亿元 投资收益增长30.94%至12.01亿元 主要得益于自营理财 代理黄金保险等中间业务拓展及债券交易业务 [3] - 江阴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主要源于处置金融投资取得的收益增加 [4] - 渝农商行利息支出同比下降9.88%至114.01亿元 主要通过加强存款利率管控和调整负债结构实现 [6] 中期分红趋势 - 多家农商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常熟银行每股派现0.15元 合计4.97亿元 占半年度净利润25% 苏农银行每股派现0.09元 合计1.82亿元 占比15.42% [7] - 张家港行每10股派现1.0元 江阴银行中期分红议案已获董事会通过 均为上市以来首次 [7] - 沪农商行每10股派现2.41元 合计23.24亿元 分红比例33.14% 连续两年实施中期分红 [8] - 行业分红模式从仅年报分红转变为"年报+中报"两次分红 预计2025年中报分红将提升银行股息率约0.7个百分点 [8]
不靠利息靠投资?透视A股农商行中期业绩:营收持续分化,非利息收入扛起增长“大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21:08
上市农商行业绩分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市农商行营收持续分化 形成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渝农商行147.41亿元和沪农商行134.44亿元 第二梯队常熟银行60.62亿元和青农商行57.52亿元 第三梯队六家银行营收均低于30亿元[1][4] - 常熟银行和江阴银行营收同比增幅均超10% 净利润增幅均超12% 表现显著优于同业[4] - 江苏省聚集6家上市农商行 占总数10家的60% 其余分布在沪渝浙鲁四省市[1] 营收结构变化与非利息收入贡献 - 行业净息差普遍走低 多家银行利息净收入下滑 紫金银行净息差较去年末下降24BP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7.02%[5] - 非利息收入成为营收稳定关键 除渝农商行和瑞丰银行外 其他上市农商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均较去年末提升 紫金银行、张家港行和江阴银行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5] - 投资收益是非利息收入核心组成部分 多数银行投资收益明显增加 紫金银行同比增95.41% 江阴银行同比增81.44%[6] 代表性银行业务策略及表现 - 常熟银行通过中间业务和交易业务驱动增长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2亿元(增幅637.77%) 投资收益12.01亿元(增幅30.94%) 坚持轻资本发展路径[5] - 江阴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主要来自处置金融投资[5] - 渝农商行通过利息收入增长抵消投资收益下滑 利息净收入117.44亿元(同比增5.98%) 利息支出下降9.88% 最终营收微增0.46%[8] 中期分红成为行业新趋势 - 多家农商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 常熟银行每股派0.15元 合计4.97亿元(占净利润25%) 苏农银行每股派0.09元 合计1.82亿元(占净利润15.42%) 张家港行每10股派1.0元[8][9] - 江阴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议案 沪农商行连续两年中期分红 每10股派2.41元 合计23.24亿元(分红比例33.14%)[9] - 行业分红模式从仅年报分红转变为"年报+中报"两次分红 预计2025年中报分红将提升银行股息率约0.7个百分点[9]
六大行非息收入贡献提升 带动营收回暖
金融时报· 2025-09-02 11:06
核心观点 - 六家国有大行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业绩压力有所缓解 [1] - 非利息收入增长成为银行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多家大行非息收入增速显著,占比进一步提升 [1][2][3][4] - 财富管理、投行资管、交易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等非利息收入来源表现突出,支撑营收结构优化 [2][3][4] 营收与利润表现 - 六家国有大行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归母净利润6825亿元 [1] - 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同比增长3.76% [1] - 工商银行营收4091亿元,同比增长1.8%,为近3年同期最好表现 [4][5] - 工商银行过去4个季度中有3个季度单季营收同比正增长,显示营收企稳转向 [5] 非利息收入表现 -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6.43%,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因素 [1] - 建设银行非利息净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25.93%,占经营收入比例达25.70%,同比提升4.68个百分点 [3] - 农业银行非息收入873.27亿元,同比增长12.1%,占营收比重提升至23.6% [4] - 邮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9%,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4.72%,营收占比提升2.45个百分点 [4] - 工商银行非利息收入955亿元,其中其他非息收入285亿元,同比增长38% [4][5]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4.02%,财富管理、投行资管、交易银行等领域收入稳健增长 [3] - 建设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占经营收入比重为16.90%,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 [3] - 农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0.1% [4] - 工商银行手佣净收入670亿元,同比下降0.6% [4] 业务驱动因素 - 中国银行非息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收入增长,基金代销手续费增长4.0%,代销理财手续费增长3.3%,贵金属收入增长37%,港澳地区机构代理类手续费实现翻番 [2] - 中国银行对公国内结算手续费增长5.8%,对私国际结算手续费增长13.0%,债券承销手续费增长25.3% [2] - 建设银行通过客户基础扩大、薄利多销实现手续费增长,第三方支付和对公结算等重点领域收入贡献增加 [3] - 邮储银行票据业务非息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4%,位居行业第一 [4] - 工商银行通过服务客户资金保值需求和代客资金交易业务拓展,带动净交易收入稳步增长 [2] 营收结构变化 - 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成为国有大行营收结构优化的重要特征 [1][3][4] - 利息净收入对国有大行营收形成稳定支撑,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微降0.1%,基本持平 [4] - 财富管理、投行资管、交易银行等重点领域收入在建设银行手续费收入中贡献六成以上 [3]
国泰海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7.71%,净利润增长213.74%,整合效应初显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8-29 20:2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3.74% [1][3] - 营业收入238.72亿元 同比增长77.71% [1][3] - 扣非净利润72.79亿元 同比增长59.76% [1][3] - 总资产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24% [1][3][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25% 同比上升3.14个百分点 [3] - 基本每股收益1.11元/股 同比增长113.46% [3] 业务收入构成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57.33亿元 同比增长86.27% [4] - 利息净收入31.87亿元 同比激增205.43% [4] - 投资收益127.01亿元 同比增长318.23% [4] - 公允价值变动亏损30.06亿元 上年同期为收益21.21亿元 [4] - 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长75.41% [5]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404.71% [5] 五大业务板块表现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97.72亿元 同比增长92.35% 占总营收40.94% [6] - 境内个人资金账户数达3,845万户 融资融券余额市场份额9.78% 行业首位 [6] - 机构与交易业务收入68.61亿元 同比增长55.54% [6] - ETF做市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24.6% [6] - 投资银行业务境内证券主承销额7,081.82亿元 市场份额11.95% 行业第二 [6] - 股权承销市场份额18.6% 提升9.85个百分点 IPO主承销家数行业第一 [6] - 投资管理业务收入30.78亿元 同比增长44.26% [6] - 融资租赁业务收入21.09亿元 不良资产率1.16% [7] 资本结构与股东回报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321.3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88.19% [3] - 资产负债率75.68% 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4]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 总额约26.27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16.69% [7] - 已实施股份回购金额12.11亿元 合计回报38.38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24.39% [7]
东兴证券:银行净利增速环比提升 预计下半年息差边际企稳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6:42
盈利表现 - 1H25商业银行净利润1.24万亿元 同比-1.2% 增速环比1Q25改善1.1个百分点 [1][2] - 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 -2.0% -1.1% 增速环比分别改善1.0 2.6 5.6个百分点 农商行增速环比下降5.9个百分点至7.9% [2] - 多数上市银行营收增速环比改善 债市回暖带动浮亏减少 低基数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推动中收增速边际改善 净息差降幅收窄与总资产增速提升带动净利息收入改善 [1][2] 净息差 - 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1.42% 环比微降1个基点 同比降幅13个基点 [1][2] - 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1% 1.55% 1.37% 1.58% 环比分别-2bp -1bp 持平 持平 同比分别-15bp -8bp -8bp -14bp [2] - 定期存款加速重定价及5月存款挂牌利率降幅大于资产端 预计下半年负债成本继续下行 息差边际企稳 [1][2] 资产规模 - 6月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8.9% 贷款同比增长7.5% 环比分别+1.7个百分点 +0.2个百分点 [3] - 总资产增速提升主要源于债券投资等非信贷资产 [3] - 国有行 城商行 农商行贷款分别同比增长9.1% 8.5% 6.7% 环比+0.2 +0.4 +0.7个百分点 股份行同比增长3.6% 增速环比下滑0.4个百分点 [3] 资产质量 - 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3万亿元 环比减少24亿元 不良贷款率1.49% 环比同比分别-2bp -7bp [4] - 关注类贷款占比2.17% 环比同比分别-1bp -5bp [4] - 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21% 1.22% 1.76% 2.77% 环比分别-1bp -1bp -3bp -9bp [4] 风险抵御能力 - 6月末拨备余额7.28万亿元 环比增加1269亿元 拨备覆盖率211.97% 环比提升3.8个百分点 拨贷比3.16% 环比提升1bp [4] - 国有行 股份行 城商行 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9.2% 212.4% 185.5% 161.9% 环比分别+2.0 +0.1 +1.6 +9.2个百分点 [4] 行业展望 - 流动性充裕环境下高收益资产荒延续 银行高股息与业绩稳定优势凸显 [5] - 政策鼓励中长线资金入市 保险资管 理财公司及主动管理型基金对银行板块配置需求增加 [5] - 建议关注历史风险出清 低估值 主动基金欠配的股份行 及具备区位优势与业绩释放空间的优质区域行 [5]
营收降3.8%、净利润降5.3%,泰隆银行2025上半年经营压力凸显
金融界· 2025-08-04 14:29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4612.21亿元,负债总额4239.47亿元,整体规模保持稳定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4.22亿元,同比下降3.8%,净利润26.89亿元,同比下降5.3% [1] - 利息净收入72.59亿元,同比下降1.91%,主要因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净息差降至3.64%,较2023年下降0.21个百分点 [1]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1.8%,主要受金融科技冲击及行业竞争同质化影响 [2] - 投资收益6.37亿元,同比下降11.53% [3] 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6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86%,一级资本充足率11.67%,资本充足率14.98%,均显著高于监管要求 [3] - 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分别下降0.09和0.55个百分点 [3] 机构布局 - 公司拥有10000多名员工,开设13家分行,发起设立13家泰隆村镇银行,拥有400多家网点 [3] - 服务网络覆盖浙江、湖北、福建等多地,形成较为广泛的服务网络 [3]
香港交易所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香港交易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优异**:2000 - 2024 年收入从 23.12 亿港元增至 224 亿港元,增长 8.7 倍;净利润从 8.79 亿港元增至 131 亿港元,增长 13.8 倍;收入复合年增长率约 10%,净利润约 12%;股本回报率(ROE)通常在 20% - 25%,中位数约 25%;净利率维持在 60%左右,在全球交易所中领先;股息率在 2% - 2.5%;每年固定分红比例为 90% [3] - **收入来源及占比**:主要包括交易和交易系统使用费、结算交收费、联交所上市费、存管托管代理人服务费及投资收益;2004 - 2024 年交易费和结算费合计占营业总收入比重 40% - 65%;过去两年投资收益占比从 7%提至 20%以上,绝对额从约 15 亿港元增至 2024 年近 50 亿港元 [4] - **业务板块及收入来源**:2023 年业务分五个板块,现货和衍生品收入合计占比约七成;现货市场主要收入为交易费和结算费,合计占比近 80%;衍生品交易主要收入为交易费和投资收益,合计占比近 80%;商品期货主要收入为交易费和结算费,合计占比超 70%;与港股日均成交额相关业务收费占比或超 50%,日均成交额是盈利核心影响因子 [4][5] - **核心竞争优势**:具有区域垄断性,是香港唯一交易所集团,收费有较高溢价权;交易、结算、清算中间一体化,旗下有四家交易所和五家结算所,提供全链条纵向一体化服务,保证交易效率并降低成本;产品体系丰富,有多种基础和创新型工具,与 MSCI 合作开发近 39 只指数产品 [6][7] - **看好投资机会**:基于香港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预期,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和估值中枢上升;日均成交额受市场总市值和日均换手率影响,市场总市值受上市公司数量和产业结构影响;2024 年 4 月证监会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已有多家 A 股龙头企业在港上市,预计未来三年持续,扩容上市标的 [2][8] - **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趋势**:截至 2024 年 6 月初,9 家 A 股上市公司在港完成上市,近 100 家公司有意向;预计未来三年持续,上市节奏加快,平均上市周期从约 12 个月缩至约 6 个月 [9] - **中概股回流趋势**:中美关系不确定下,中概股回流香港市场趋势预计持续;香港交易所是中概股回归首要选择,回流方式有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 [10] - **资金结构变化**:截至 2024 年 5 月末,南向资金占比提至 20% - 25%;南向资金换手率约 150% - 200%,远高于港交所整体年化换手率中枢约 50%,持续流入将提升日均换手率和成交额 [11] - **全球资金流入关联**:全球资金流入与美联储利率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显著相关,美联储降息周期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资金倾向流入香港交易所,当前宏观环境利好资金流入 [12] - **全球地位**:截至 2024 年 4 月末,上市公司总市值约 5.5 万亿美元(约 44 万亿港币),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上市公司数量超 2600 家,处于中位数水平;日均成交额 1000 亿 - 2000 亿港币,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较低,与内地市场比有较大提升空间 [13] - **IPO发行情况**:2018 - 2022 年发行蓬勃,2018 - 2020 年 IPO 规模连续三年全球首位;受港股低迷影响发行进入低谷;2025 年上半年 IPO 发行重回全球融资榜首位 [14] - **信息数据业务潜力**:信息数据业务收入占比不足 10%,远低于全球其他主要交易所,未来有望成盈利结构重要增量来源 [15] - **2025年预测**:预计净利润 165 亿 - 170 亿港币,同比增长约 30%,ROE 约 30%;当前 PE 约 35 倍,基于 2024 年末净利润预测 PE 约 30 倍,与全球可比交易所比处于合理中枢,预计 2025 年末 PE 达 40 倍左右;预计 2025 年港股市场发行规模 1500 亿 - 2000 亿港币,日均成交额 2200 亿 - 2300 亿港币 [15] - **投资价值**:作为香港唯一交易所集团,受益于港股市场活跃和发行活动修复;历史估值中枢在 30 - 35 倍 PE 之间,历史最高点 2021 年 3 月达 50 - 55 倍 PE;随着盈利能力提升,估值有望修复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股票交易费率为万分之 0.565(双向收费),沪深港通南向交易利润分成香港交易所和内地交易所各 50%,北向交易香港交易所分 40%;上市年费根据市值体量在 14.5 万至 120 万港元之间,首次上市费根据发行规模在 15 万至 65 万港元之间 [4][5] - 衍生品业务保证金规模约 1500 亿至 2000 亿港元 [5] - 商品期货业务主要集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以有色金属交易为主 [5]
投资收益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利润结构生变
金融时报· 2025-06-25 11:10
行业表现 - 2025年一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资产总规模超过314万亿元,资产规模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26家银行营业收入与30家银行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1] - 34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上升,超20家银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同比提升,城商银行与农商银行表现尤为明显 [1] - 部分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超过100%,如光大银行(72.13亿元 vs 去年同期17.9亿元)、上海银行(65.46亿元,+118.8%)、青岛银行(10.28亿元,+6.72亿元) [3] 驱动因素 - 利率水平下移促使银行增加债券投资浮盈兑现和交易流转,同时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化也贡献收益 [4] - 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部分中小银行扩大债券投资,国债等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配置机会 [4] - 债券市场2024年牛市带来可观收益,但2025年一季度市场调整导致部分银行(如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下滑 [9][10] 收入结构 - 上海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达48%,青岛银行占比25%,有效支撑营收增长(上海银行营收+3.85%) [3] - 利息净收入承压明显:42家银行中18家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3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长 [6] - 江苏张家港农商行利息净收入下降14.6%至7.75亿元,但投资收益(+45%)和手续费收入(+135%)拉动整体营收增长3.29% [7] 可持续性挑战 - 投资收益增长具有阶段性特征,依赖债券市场利率走势和股票价格波动,未来不确定性较强 [11] - 银行需平衡AC账户和OCI账户配置以稳定收益,但政策约束和市场波动将考验主动管理能力 [11] - 部分银行已出现投资业务拖累业绩案例:贵阳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8.25亿元,厦门银行营收减少2.74亿元 [9] 战略调整方向 - 优化负债结构:光大银行推动存款分类管理,杭州银行加快高成本存款置换 [13] - 加强重点领域贷款投放:科技、绿色、制造业贷款维持快速增长 [13] - 发展中间业务:拓展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提升零售资产质量 [13] - 强化资产负债管理:注重RAROC和EVA理念,避免收益率倒挂,控制负债成本 [12]
42家上市银行年报收官:七成营收增速实现回升,11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超10%
财经网· 2025-05-07 15:18
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概览 - 42家上市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5.65万亿元,同比增长0.08%,30家营收增速提升,9家由负转正 [1][2] - 归母净利润合计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11家增速超10%,38家实现正增长 [1][3] - 工商银行以8218.03亿元营收和3658.63亿元净利润保持双第一,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 [3] 营收与利润结构 - 净息差普遍下行,仅常熟银行(2.71%)和长沙银行(2.11%)维持在2%以上,招商银行(1.98%)、南京银行(1.94%)接近2% [5] - 利息净收入合计4.16万亿元,同比下降2.1%,17家正增长,宁波银行以17.32%增幅领先 [6] - 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38家银行增加非息收入占比,南京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达47.04% [7]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6866.25亿元,同比下降9.38%,工商银行(1093.97亿元)、建设银行(1049.28亿元)超千亿 [7] - 投资收益合计5128.02亿元,同比增长20.32%,25家增速超20%,中国银行以414.53亿元居首 [8][9] 资产规模与结构 - 总资产达302万亿元,工商银行(48.82万亿元)、农业银行(43.24万亿元)、建设银行(40.57万亿元)进入"40万亿"行列 [10] - 招商银行(12.15万亿元)领跑股份行,兴业银行(10.51万亿元)突破10万亿,北京银行(4.22万亿元)成为首家4万亿城商行 [10][11] - 贷款总额174万亿元,40家加大信贷投放,企业贷款29家增速超10%,个人贷款11家收窄 [11][12] - 存款总额工商银行(34.84万亿元)第一,农业银行(30.31万亿元)突破30万亿,招商银行存款增速11.54%最高 [12] - 个人存款全面增长,29家增速超10%,农业银行(18.7万亿元)规模最大,杭州银行(31.34%)增速最快 [13] 区域银行表现 - 瑞丰银行(15.29%)、西安银行(13.68%)、南京银行(11.32%)、常熟银行(10.53%)营收增速超10% [3] - 浦发银行(23.31%)、青岛银行(20.16%)净利润增速超20%,江苏银行(318.43亿元)利润规模超部分股份行 [3][4] - 城商行中江苏银行营收(808.15亿元)和净利润(318.43亿元)双第一,北京银行(699.17亿元)营收第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