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601328)
搜索文档
交通银行(601328) - 交通银行: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之2025年第三季度持续督导意见


2025-11-10 18:16
收购时间线 - 2025年3月31日披露《交通银行收购报告书》等文件[7] - 2025年4月16日披露股东大会决议公告[8] - 2025年4月17日发行申请获上交所受理[8] - 2025年5月9日发行申请获上交所审核通过[8] - 2025年6月17日新增股份办理完毕登记托管手续[10] 股权变化 - 收购前财政部持股177.32亿股,比例23.88%;完成后持股309.43亿股,比例35.02%[3] 持续督导情况 - 持续督导期从2025年3月31日至收购完成后12个月止[1] - 截至期末工商变更未完成,已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1] 未来计划 - 暂无未来12个月调整主营业务、资产和业务处置及重组计划[14][15] - 暂无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员工聘用、分红政策调整计划[16][18][19] - 暂无修改阻碍收购控制权章程条款及其他重大影响计划[17][20] 合规情况 - 财政部承诺五年内不转让,督导期未违反承诺[12] - 收购人遵守规定,依法行使权利,无违规情形[21] - 无其他约定义务未履行情况,依法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23][24] - 未发现损害公司利益及违反承诺和计划情形[24]
交通银行:财政部成控股股东
新浪财经· 2025-11-10 18:05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财政部收购交通银行股份后持股比例由23.88%提升至35.02% [1] - 财政部成为交通银行控股股东 [1] - 本次收购符合免于发出要约条件并已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及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1] - 相关股份已完成发行和上市 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尚未完成 [1] 持续督导期内履行情况 - 收购人财政部在持续督导期内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且未违反相关承诺 [1] - 无提议调整交通银行主营业务或进行重大资产处置的计划 [1] - 未出现违反公司治理规定及损害交通银行利益的情形 [1]
交通银行联合政企 主办上海国际养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
证券日报· 2025-11-10 17:40
行业与政策动态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上海国际养老产业与金融发展促进会 旨在搭建银发经济领域政银企协同交流平台 推动形成"政策引导—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2] - 会议以"养老新时代产融共发展"为主题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发布全新"养老通"养老金融信息平台[2] 公司战略与举措 - 交通银行着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积极探索服务养老产业的新模式 包括创新金融产品 加大养老产业信贷支持力度 构建产业生态 强化资金监管[2] - 公司立足"管好老人养命钱 助力政府控风险" 聚焦"安全 透明 高效" 建设交银养老资金综合服务管理系统 为养老资金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2] - 交通银行与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进行全面合作签约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与浦东新区就金融支持银发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合作签约[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交通银行进行养老金融品牌宣介并发布养老产业金融产品[2] - 公司创新推出面向养老机构的线上融资产品"养老e贷" 通过引入民政数据构建风险评估和授信模型 实现贷款申请 审批 发放全流程线上办理[3] - "养老e贷"产品覆盖民非组织 企业等养老机构市场主体 已在上海成功试点 并将逐步推广至全国[3]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11月10日涨0.61%,建设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8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1-10 16:48
板块整体表现 -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在报告交易日上涨0.61%,表现优于上证指数(上涨0.53%)和深证成指(上涨0.18%)[1] - 板块内个股全线上涨,建设银行以1.17%的涨幅领涨,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上涨0.87%和0.82%[1] - 板块整体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85亿元,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2.78亿元和1.07亿元[1] 个股价格与交易表现 - 建设银行收盘价为9.50元,成交量83.70万手,成交额7.93亿元[1] - 工商银行收盘价为8.12元,成交量223.29万手,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8.01亿元[1] - 交通银行收盘价为7.37元,成交量138.17万手,成交额10.14亿元[1] - 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涨幅相对较小,分别为0.52%、0.50%和0.35%[1] 个股资金流向分析 - 工商银行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72亿元,净占比9.56%,但遭遇游资净流出1.05亿元和散户净流出6716.07万元[2] - 交通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1.33亿元,净占比高达13.10%,游资净流出9865.13万元,散户净流出3423.18万元[2] - 建设银行主力资金净流入5723.90万元,净占比7.23%,游资净流出327.61万元,散户净流出5396.29万元[2] - 中国银行是板块中唯一主力资金净流出的个股,净流出2057.49万元,净占比-2.09%[2]
本周在售最低持有期产品哪家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16:44
文章核心观点 - 南财理财通发布银行理财市场最低持有期产品业绩榜单 旨在帮助投资者在名称相近、特征模糊的产品中做出选择 [1] - 榜单按90天、180天、365天三种持有期限对产品进行分类排名 业绩计算指标为与持有期限相同的年化收益率 [1] - 榜单覆盖28家主要代销机构 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等 [1] 90天持有期产品表现 - 杭州银行代销的“幸福99卓越混合(多元平衡)90天持有期”产品近三月年化收益率最高 达22.75% [4] - 业绩比较基准构成复杂 包含70%债券指数、15%沪深300指数及15%黄金现货收益率 [4] - 民生理财多款产品上榜 其“荣门混合行业龙头策略3个月持有期2号”年化收益率为10.21% [4] - 华夏理财的“固定收益纯债最短持有90天J款”年化收益率为10.08% [4][5] 180天持有期产品表现 - 杭州银行代销的“幸福99卓越混合(多元恒利)180天持有期”产品近六月年化收益率为14.04% [7] - 该产品业绩基准由30%中证800指数收益率和70%中债指数收益率构成 [7] - 民生银行代销的“荣竹混合抗通胀策略半年持有期A”年化收益率为12.26% [7] - 中国银行代销的“(6个月)最短持有期混合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7.86% [7][8] 365天持有期产品表现 - 民生银行代销的某权益类产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最高 达22.28% [10] - 杭州银行多款产品表现突出 “幸福99卓越混合类(偏债ESG平衡优选FOF)365天持有期”年化收益率为14.74% [12] - 招商银行代销的“招智睿远积极全球消费精选(一年持有)”年化收益率为11.88% [12] - 平安银行代销的“优享增强1号”年化收益率为9.31% [13][14]
“交行蓝”闪耀进博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16:02
公司参与进博会概况 - 交通银行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已连续8年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 - 公司总行国际部联合系统团委组建了40人的青年志愿者团队,专职协助开展各国驻华大使的参会服务 [1] 志愿者服务表现与成果 - 志愿者服务范围涵盖驻华大使团行程统筹、开幕式证件派发及参展联络对接等多项工作 [2] - 通过专业服务获得国际认可,例如印尼驻华大使将志愿者服务瞬间拍摄并发布在官方社交媒体,乌干达大使和奥地利大使馆均对服务表示高度认可和感谢 [4] - 志愿者团队为应对挑战进行了全方位筹备,包括提前半个月开展场馆路线模拟、沙盘推演以及研习服务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外交礼仪 [7] 金融产品与服务展示 - 在进博会展台,公司志愿者团队向中外客商展示了跨境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等核心领域的创新成果 [9] - 具体展示产品包括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交银航贸通”、解决供应链资金管理痛点的“交银蕴通”系列产品,以及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交通领域的“一码通行”和地铁硬钱包过闸服务 [9] 公司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立足经贸交流合作初心,通过参与进博会助力贸易便利化,为全球经贸往来注入持续动能 [12] - 公司的行动旨在提升国际影响力,传播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中国故事,彰显国有大行的务实担当 [12]
从增量扩面到提质控险 银行业普惠金融迈向差异化精准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12:21
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态势 - 普惠金融在"十四五"期间取得显著进展,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截至2025年6月末余额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贷款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1] - 2025年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8%,较上年同期下降66个基点,信用贷款占比近三成,较上季度末提升0.7个百分点,显示服务模式向"重信用"转型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行业平均增速逐步放缓,从2020年的30.9%降至2024年的14.7%,并在2025年二季度末进一步放缓至12.3% [2] 数字技术驱动与市场格局变化 - 数字技术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优化了业务流程,提升了审批效率并降低了融资成本 [2] - 市场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型商业银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占比达45.11%,而农村金融机构占比降至25.86%,呈现逐季回落态势 [2] - 各类银行需构建错位竞争又相互补充的服务生态,大行可开放科技能力助力和赋能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则应发挥地缘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 [7] 各类银行普惠贷款表现分化 - 国有大行普惠贷款余额增速普遍靠前,农业银行以18.50%的增速领衔同业,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速分别为17.30%、16.39%和11.45%,建设银行增速为9.80% [3] -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余额增速为6.52%居首,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增速在5%以上,而部分银行如浙商银行增速为-0.02% [4] - 城商行中,北京银行、重庆银行等增速超过两位数,分别为17.27%和16.16%,而上海银行和郑州银行增速为负,分别下降3.97%和2.06% [5] - 农商行中仅江阴银行增速超过两位数达11.63%,其余银行增速多在个位数,部分银行未披露相关数据 [6] 贷款利率与资产质量 - 上市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全部较去年年末收窄,利率区间在2.94%(中国银行)至4.20%(贵阳银行)之间,12家银行利率集中在3%-4% [7] - 不同类型银行间的贷款利率差距正在减小,利差从过去的200个基点以上缩窄至约100个基点,甚至有国有大行与股份行利率拉平的现象 [8] - 仅5家上市银行披露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沪农商行1.92%、浙商银行1.56%、民生银行1.52%、光大银行1.28%和青岛银行0.97%,部分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 [9] - 多家银行强调通过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夯实资产质量,农业银行表示其普惠贷款不良率处于可比同业最优水平,整体风险可控 [10] 银行特色实践与战略重点 - 农业银行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智慧办贷,完善"普惠e站"等线上服务平台,并健全全方位、全流程风控体系 [3] - 浦发银行深入推进数智化转型,通过"科技赋能和流程变革"双核驱动,打造产品数字化、风控智能化等"四化"特点的经营新模式 [4][5] - 北京银行将普惠金融作为重点业务,强化技术、特色、生态三个驱动,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 [5][6] - 江阴银行通过深化企业走访、开展专项行动等方式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推动贷款增长 [6]
交通银行将发行2025年第九期和第十期储蓄国债(电子式)
金投网· 2025-11-10 11:30
发行基本信息 - 交通银行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11月19日在全国发行2025年第九期和第十期储蓄国债(电子式)[1] - 公司通过全行网点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同时发售 [1] - 销售时间为每日8:30至16:30 [1] 销售模式与限额 - 本次国债代销采用全行额度销售模式,售完为止 [1] - 单一账户每期最高购买限额为300万元 [1] 投资者要求 - 投资者用于办理储蓄国债(电子式)业务的个人资金清算账户的电子渠道功能必须通过柜面渠道开通 [1]
中国的银行排名怎么样?宁波银行领衔五家优秀银行品牌展现强劲实力
金投网· 2025-11-10 11:28
宁波银行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9.76亿元,同比增长8.3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24.45亿元,同比增长8.39% [1] - 资产规模突破3.5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76%的低位 [1] - 拨备覆盖率为375.92%,资本充足率稳步提升 [1] - 坚持专业化、数字化、综合化和国际化战略,深化差异化经营 [1]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亮点 - 作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拥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综合化服务能力 [2] - 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网点和线上平台 [2] - 加大对新能源和低碳项目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2] - 跨境金融业务覆盖全球,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支持 [2] 中国建设银行业务亮点 - 在基础设施融资和住房金融方面具有传统优势 [2] - 深耕普惠金融,通过科技手段简化贷款流程以支持小微企业 [2] - 在财富管理领域推出多样化理财产品 [2] - 积极拓展绿色信贷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并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 [2] 招商银行业务亮点 - 以零售银行业务见长,注重客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3] - 利用先进金融科技打造高效的移动银行和财富管理平台 [3] - 在信用卡和消费金融领域推出创新产品 [3] - 公司银行业务聚焦新兴产业,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3] 交通银行业务亮点 -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坚持综合化、国际化发展方向 [3] - 强化集团协同,提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等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 [3] - 利用全球网络优势发展跨境业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3] -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提升运营效率,并注重普惠金融和绿色信贷 [3] 行业总体情况 - 五家银行各具特色,共同推动中国银行业的繁荣发展 [3] - 银行未来将继续优化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为市场注入活力 [3]
低价“银行直供房”激增
第一财经· 2025-11-10 09:59
银行房产直售业务模式 - 多家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销售房产,房源主要来自不良贷款处置,银行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后以房东身份直接出售或出租 [1][3] - 该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处置债权常用的出售债权、司法拍卖抵押物存在差异,旨在提升债权回收率和快速盘活资产 [1][3] - 部分银行除直接出售外,还尝试通过拍卖租赁权的方式盘活资产,例如中国银行佛山分行以861元/月的起拍价拍卖住宅一年租赁权 [6] 市场参与主体与规模 - 参与银行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型银行,以及兰州银行、吉林银行等地方城商行,地方农信系统如四川农信和辽宁农信也是重要力量 [2][3] - 部分银行在售房产规模显著,兰州银行2024年挂牌直售房产标的为1130个,2025年增至1779个,吉林银行挂牌出售房产超过2000个 [3] - 地方农信系统挂牌规模庞大,四川农信系统2024年上半年以来出售房产标的数量超过25000个,辽宁农信系统累计挂牌11000个 [3] 房产价格与交易优势 - 银行直供房普遍具有显著价格优势,例如一处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以150万元成交,兰州农商行一套125平方米抵债房产151万元成交,而同小区同户型二手房挂牌价在180万元至220万元 [1][5] - 为加速资产变现,银行直供房源通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成交,若经历流拍还会进一步下调价格 [5] - 与法拍房相比,银行直供房产权清晰,交易对手直接为银行,有效规避了民间借贷、长期租约等潜在隐患 [6] 房源来源与产生途径 - 房源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司法拍卖流拍后的"以物抵债",例如某股份行挂牌的云南省安宁市房产曾经历司法拍卖流拍,银行以物抵债取得产权后折价处置 [6] - 二是银行通过司法程序主动取得,例如兰州农商行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获得开发商智峰地产的未售住宅和商铺,执行金额达4.6亿元 [6][7] 业务加速推进的驱动因素 - 银行加速处置房产旨在提升债权回收率,传统处置路径耗时两年以上,直接销售能有效加快资金回收 [8] - 法拍市场遇冷促使银行转向直接处置,2025年6月法拍房供应规模3.2万套创年内新高,但成交3215套,平均起拍折价率环比下降 [9] - 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期,部分银行按揭不良整体上行,但风险仍处可控区间,银行倾向于通过直售模式快速盘活资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