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零(601360)

搜索文档
通信设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PK:太辰光张艺明年龄最大,今年61岁,年薪高达297.7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08 15:09
A股董秘及CFO薪酬概况 - A股市场共有5817家上市公司 CFO薪酬合计达42.43亿元 平均薪酬76.03万元 [1] - 1144位董秘年薪超百万 占比超21% [1] 软件开发行业CFO薪酬分析 - 软件开发行业109位CFO平均薪酬88.38万元 在124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3位 [1] - 2024年软件开发行业CFO平均薪资较上年提升3.82万元 薪酬增幅排名第53位 [1] - 56位CFO薪酬处于50-100万元之间 占比过半 31位CFO薪酬超100万元 占比近三成 [2] - 薪酬最高CFO为三六零张海龙474.33万元 最低为科达自控牛建勤22.89万元 [2] 软件开发行业CFO年龄分布 - 107位CFO年龄分布在35-60岁 42-50岁CFO数量最多达53位 占比近六成 [4] - 35岁CFO平均薪酬最高达250.90万元 由合合信息叶家杰高薪拉动 [4] - 年龄最大CFO为金橙子崔银巧65岁 最小为中望软件李奎31岁 [6] 软件开发行业CFO学历构成 - 108位CFO中本科50位 硕士47位 合计占比近九成 [6] - 唯一双本科学历CFO为三六零张海龙 年薪474.33万元远超其他学历 [6] CFO薪酬与业绩相关性 - CFO薪酬与企业业绩呈显著负相关 0-150万元三个薪酬段营收增速分别为43.56%、-2.74%、-4.98% [8] - 对应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23%、-126.54%、-314.36% 与薪酬负相关 [8]
软件开发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PK:唯一双本科学历董秘为三六零张海龙,年薪高达474.33万元,远超其他学历
新浪财经· 2025-08-08 14:51
A股上市公司CFO薪酬概况 - A股市场共有5817家上市公司 CFO作为核心管理层成员直接影响公司财务健康与战略成败 [1] - 2024年A股CFO薪酬总额达42.43亿元 平均薪酬76.03万元 [1] 软件开发行业CFO薪酬分析 - 行业CFO平均薪酬88.38万元 在124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3位 同比增加3.82万元 [1] - 薪酬分布呈现两极分化:50-100万元区间占比51%(56位) 超100万元占比28%(31位) [2] - 薪酬最高为三六零张海龙474.33万元 最低为科达自控牛建勤22.89万元 [2] 年龄与学历特征 - CFO年龄集中分布在42-50岁(53位占比50%) 35岁年龄段平均薪酬最高达250.90万元(受合合信息叶家杰高薪拉动) [4] - 年龄跨度31-65岁 最年轻为中望软件李奎31岁 最年长为金橙子崔银巧65岁 [6] - 学历以本科(50位)和硕士(47位)为主占比90% 双学历者三六零张海龙薪酬显著高于同业 [6] 薪酬与业绩相关性 - CFO薪酬与业绩呈负相关:0-150万元三个薪酬段对应的营收增速分别为43.56%/-2.74%/-4.98%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1.23%/-126.54%/-314.36% [8]
专家呼吁 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融合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8-08 08:49
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融合发展 - 大模型技术推动全球数字化加速发展但伴随网络威胁升级 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融合发展成为数字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 [1] - 基础大模型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石但在垂直领域应用中面临专业知识不足和场景适应性有限的挑战 需大模型技术提供方与垂直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构建高质量专业语料库 [1] - 需降低应用门槛探索"行业大模型即服务"模式 通过开放平台让中小企业便捷获取定制化AI能力 [1] 数字安全防护体系创新 - 传统被动安全防护已力不从心 需利用AI大模型能力赋能威胁狩猎和异常检测 推动安全防御向主动免疫模式转变 [2] - 数字空间安全挑战是全球性的 需深化国际合作共建开放包容安全的数字未来 [2] -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融合发展是时代命题 需加强产业深度融合和双向赋能 坚持协同共治 [2] 大模型向智能体进化 - 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存在推理能力不足和缺乏独立做事能力两大痛点 后者仍未解决 [3] - 大模型缺少使用工具能力 停留在该阶段只能成为玩具而非生产力工具 [3] - 智能体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 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 是大模型进化的必然方向 [3] 网络安全领域智能体应用 - 智能体对网络安全形成颠覆性影响 企业面临安全专家稀缺和"智能体黑客"带来的自动化攻击双重挑战 [3] - 360推出安全智能体 基于安全大模型并添加L4多智能体蜂群 复刻人类高级安全专家能力 [3] - 360坚持"安全+AI"双主线发展 用安全守护数字化底座 用AI定义未来 [4]
360发布智能体工厂 殷宇辉:重构企业知识管理与智能协作两大核心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8-08 05:51
360集团发布智能体工厂 - 公司在ISC AI 2025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发布"智能体工厂"平台,支持企业通过自然语言定制L3级智能体及L4级多智能体蜂群团队[1] - 该平台为全球首个L4级企业智能体工厂SEAF,主打模块化生产体系、全栈AI能力和场景化解决方案,聚焦知识管理与智能协作两大核心场景[1] - 平台强调"能用、好用、放心用"理念,通过大模型卫士保障智能体安全性[1] 智能体落地方法论 - 提出构建优质智能体的四大原则:小应用场景(如轨交集团经营办公会)、知识友好型场景(如公检法卷宗处理)、场景收敛型领域(如飞机制造)、市场潜力大场景[3] - 以轨交集团为例,AI智能体替代10人经济分析团队,实现会议材料电子化与数据化处理[3] - 强调应选择"小场景大纵深十倍收益"领域解决核心痛点[3] 智能体分级体系 - 参照自动驾驶标准将智能体分为L1-L5级:L5级具备创造智能体能力,L4级为多智能体蜂群(单次消耗1000万-1亿token),L3级为推理型智能体(单次消耗100万token),L2级为工作流智能体(≤1M token),L1级为聊天助手[4] - L4级典型应用包括长视频生成、网站建设等高价值创造性任务,L3级适用于深度研究、海报设计等场景[4] - 公司智能体工厂已实现L1-L4级智能体定制能力,重点布局L3/L4级产品[4]
从“人机协同”向“自主执行”跃迁 AI智能体L4级商用落地
证券日报· 2025-08-08 00:27
人工智能智能体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智能体以"自主感知、决策、执行"为核心能力,正加速突破实验室边界,深度融入产业核心领域 [1] -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大模型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趋势,智能体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 [1] - 新一代智能体已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例如百度智能云推出的AI数字员工可独立完成外呼邀约、面试日程创建等全流程任务 [1] 智能体技术演进 - 智能体从大模型进化而来,目前已进化为四个阶段:L1聊天助手、L2低代码工作流、L3推理型智能体、L4多智能体蜂群 [2] - L4级别智能体以纳米AI发布的多智能体蜂群为例,可实现多个专家智能体灵活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 [2] - 智能体在L3、L4级别还有巨大潜力,未来将复制到编码、PPT、营销、安全运营等专业场景,L5级别将实现智能体自我迭代、无限复制 [2] 智能体市场前景 - AI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4.8% [3] - 智能体AI将彻底改变企业软件生态,未来三年将在应用层释放生产力红利,2030年全球软件市场规模预计扩大20%,客户服务软件市场增速或达45% [3] - 智能体已渗透至电信、制造、金融、政务、能源、互联网等垂直行业,正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落地 [3] 行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对取得上线批号的通用智能体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 [4] - 腾讯、京东等头部厂商发布多款智能体,腾讯展示12个垂直智能体应用,覆盖企业服务、生活服务与办公效率三大场景 [4] - 未来每个行业、企业、岗位都会衍生专属智能体,个人也将拥有几十个改造或自建的智能体 [4] 未来发展趋势 - 智能体将沿"专用化、协作化、可信化"三轴演进,垂直数据蒸馏出行业小模型,多智能体形成蜂群式协作 [5] - 未来五年,率先完成场景深耕、安全治理、商业模式闭环的企业将定义赛道标准 [5] - 需要从法律、国际标准、行业自律入手,共同规范推进智能体快速发展 [5]
周鸿祎:2025是智能体元年,AI终于长出了“手和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0:24
行业趋势与核心观点 - AI智能体成为产业未来焦点,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元年,智能体将改变企业组织运营模式并重塑经济形态 [1] - 智能体技术解决传统大模型缺乏执行能力的痛点,从"大脑"到"手脚"的进化是关键突破方向 [1] - 智能体经济将催生全新商业逻辑,人类角色从执行者转变为智能体管理者,推动人机交互范式根本改变 [5][6] 智能体技术分级与应用 - **L1级(聊天助手)**:以ChatGPT为代表,功能局限明显,难以满足企业深层次需求 [2] - **L2级(工作流智能体)**:固化企业标准流程(SOP),适合重复性固定任务但灵活性不足,在网络安全等领域应用广泛 [2][4] - **L3级(推理型智能体)**:由大模型驱动,自主规划任务流程,适用于创造性任务(如写小说、开发软件),但单任务超过100步易出错 [2][3] - **L4级(多智能体蜂群)**:通过协作机制完成复杂任务(如360纳米蜂群可一次性生成10分钟视频),需解决信息共享与任务并发挑战 [3] - **L5级(超级智能体)**:尚在探索阶段,未来或能自主规划L2/L3智能体,涉及AI自我进化领域 [3]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 - 三大技术突破推动智能体进化:DeepSeek推理模型普及、MCP工具接口标准化、Manus实现L3级任务执行 [5] - 行业从"玩具级"工具转向"生产力级"伙伴,垂直领域专业智能体(非通用智能体)是未来竞争力核心 [5] - L2与L3智能体结合是发展趋势,360重点布局L3/L4级智能体以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 [4] 智能体对行业的影响 - 弥补网络安全人才缺口:智能体可7×24小时处理威胁告警,解决"有设备无人才"痛点 [7] - 安全对抗升级为"算法战争":敌对势力或利用智能体发动批量攻击,需通过安全智能体构建动态防御体系 [7] - 提升效率而非替代人力:智能体释放人类时间用于家庭与生活平衡,企业需管理智能体的"人性化缺点"(如幻觉、倦怠) [7] 人机交互变革 - 未来交互模式从"人类操作软件"转向"与智能体协作",网站/APP将适配智能体而非人类直接操作 [6] - 用户角色转变为智能体"老板"或"领导者",智能体可代劳购物、谈判等任务 [6][7]
周鸿祎:大模型缺“手和脚”,进化到智能体是必然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7 09:12
智能体技术发展 - 智能体是大模型的延伸和进化方向 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 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 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能力和利用大模型进行复杂任务规划的能力 [1] - 智能体演进路径分为四个级别 L1为聊天助手级 L2为低代码工作流级需人工设置流程 L3为推理型可自主规划任务但缺乏协同能力 L4为多智能体蜂群可实现专家智能体灵活组队分工协作 [1] 纳米AI技术突破 - 采用"多智能体蜂群协作空间"技术实现智能体间记忆共享 解决协同困境 平台已汇聚超5万个L3智能体 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搭建类"Manus"智能体 [2] - 在蜂群框架下 L4团队可完成超长复杂任务 如"一句话生成10分钟电影级大片" 效率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 [2] 网络安全领域应用 - 智能体黑客出现使攻防对抗进入"机器对机器"阶段 单个黑客可操控上百个智能体黑客批量发起自动化攻击 加剧网络战风险 [2] - 360安全云发布安全、管控、企服三大类智能体 安全智能体发现威胁数量比人工高3倍 速度提升10倍 准确率提升20% 管控智能体事件自动化处置率提升3倍 复盘报告撰写效率提升72倍 资料梳理时间提升13倍 [2]
周鸿祎眼中的智能体:大模型的“手和脚”
北京商报· 2025-08-06 22:13
行业趋势 - 智能体成为AI行业下一个方向 取代大模型成为焦点 行业从大模型阶段向智能体阶段演进 [4][5][6] - 智能体发展路径分为四阶段:L1聊天助手 L2低代码工作流 L3推理型智能体 L4多智能体蜂群 当前技术极限为L3执行100步复杂任务 未来目标为L4执行1000步 [3][7]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智能体黑客"威胁 单个黑客可操控上百个智能体发起自动化攻击 攻防对抗进入机器对机器新阶段 [4][7] 公司动态 - 360将纳米AI品牌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 推出安全 管控 企服三大类智能体 覆盖安全 人效 办公场景 [6] - 360安全智能体性能显著优于人工:威胁发现数量高3倍 速度提升10倍 准确率提升20% 管控智能体事件处置效率提升3倍 报告撰写效率提升72倍 [6] - 公司要求每个部门打造专属智能体 强调智能体需与行业深度结合 否定通用型智能体存在可能性 [4][6] 技术突破 - 大模型存在两大局限:推理能力不足 缺乏独立执行能力 需通过智能体实现工具使用和任务执行 [4][5] - L3推理型智能体可视为领域专家 但受限于跨领域协同能力 L4多智能体蜂群通过嵌套协作实现全局优化 [3][7] - 行业大模型需完成四步演进:技术创新 架构升级 构建主动免疫系统 深化国际协作 [7]
事关AI!周鸿祎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21:28
核心观点 - AI大模型必然进化到智能体阶段,仅有大模型是不够的 [2] - 智能体能够理解目标、规划任务、调用工具、具备记忆,实现从需求到结果的完整交付 [4] - 三六零发布"智能体工厂",企业可通过自然语言定制专属L3智能体,并组合成L4级多智能体蜂群团队 [6] 智能体演进路径 - L1聊天助手:本质是聊天工具,擅长提建议或提供情感陪伴,属于"玩具级"智能体 [4] - L2低代码工作流智能体:从"玩具"进化为"工具",但必须由人类设置流程,AI执行任务 [5] - L3推理型智能体:能够自主规划完成任务,单兵作战能力强,可看作领域专家 [5] - L4多智能体蜂群:多个专家智能体可灵活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能连续执行1000步复杂任务,消耗Token在500万~3000万之间,任务成功率高达95.4% [5] 公司动态 - 三六零股价以10.95元/股报收,最新市值为766亿元 [7]
周鸿祎:不会再拍短剧,气质实在不符
证券时报· 2025-08-06 18:05
周鸿祎短剧相关动态 - 周鸿祎明确表示个人不再参与短剧拍摄 称自身气质不符合短剧风格[2][7] - 2024年底其首部短剧《重燃人生之隐世黑客惊艳全球》播出 内容融合霸总爱情与AI创业元素 剧中周鸿祎饰演投资方角色并再现向佐经典动作[4] - 短剧剧情包含科技公司少东家与保洁阿姨共同研发AI 最终获得周鸿祎饰演角色1000亿元投资的情节[4] - 此前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曾因被误读为"爱看短剧"而发博澄清 称观看短剧仅为业务需求[5] 三六零AI技术进展 - 纳米AI升级为"多智能体蜂群"系统 成为全球首个L4级别智能体系统 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群体协同的进化[7] - 纳米AI工具已具备生成10分钟短视频能力 公司计划探索动漫风格短剧合作[7] - 利用AI技术制作车辆碰撞测试视频 包括某车型与坦克、高铁相撞的模拟场景[8] 行业监管动态 - 广电总局加强对"霸总"类微短剧管理 政策出台后网友关联周鸿祎短剧项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