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贴息,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2
政策细则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合同利率50%,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可享贴息[3][10]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政策覆盖餐饮住宿等8类行业,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2][6] - 两项政策均由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省级财政承担10%,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6][10] 金融机构参与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业贷款经办银行包含3家政策性银行和18家全国性银行[6][11] - 中国农业银行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国有六大行均在政策公布后迅速响应并优化办理流程[1][13][14] - 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入选贴息政策机构名单,其丰富场景和广泛客群可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11] 实施效果预期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信贷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预计将形成每年数百亿规模的消费拉动效应[4] - 专家预计政策实施后将根据效果优化贴息比例和覆盖范围,建议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15] - 银行将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申请流程,交通银行等已明确将精准滴灌商圈金融需求[14]
又省一笔钱!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来了,年贴息1个百分点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41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为100万元 [1][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3]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4]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覆盖实际用于消费且可识别交易信息的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 [2][6]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的贴息资金 [2][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2][6]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所有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其中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6] - 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和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2][7] 政策实施与响应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 [2][8] - 国有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已表态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8][9] - 部分股份行(如光大银行)响应政策,承诺优化金融服务、简化手续并加强资金监管 [9] - 政策到期后可能根据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3][6] - 消费金融机构入选经办名单有助于扩大政策覆盖范围,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 [7] 监督与约束机制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或理财等套利活动,严禁虚报、冒领、套取贴息资金 [4][5] - 经办银行需严格审核贴息资金申领,确保合规兑付,违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5][7] - 借款人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7]
工商银行钦州分行:深耕绿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20:25
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钦州分行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实践和强化风控 大力支持区域绿色低碳转型 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4.16亿元 [1][2][3] 绿色贷款规模与投向 - 截至2025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4.16亿元 [1] - 重点支持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链发展 [1] - 为某纸业有限公司节能降碳技改项目完成4000万元授信审批 用于购置双辊挤浆机等环保设备 [2] - 开通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汽车贷款分期"绿色通道" 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2] 组织架构与考核机制 - 成立服务"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 下设绿色金融等五个工作专班 [1] - 将绿色金融发展指标纳入年度KPI考核体系 [1] - 配套制定《2025年绿色金融专项激励方案》 通过定期通报和专项指导推动业务 [1] 产品创新与服务体系 - 将绿色信贷客户纳入"新动能"客户名单管理 给予优惠利率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2] - 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新型绿色技术应用、能源体系低碳转型三大关键领域 [2] - 积极布局碳市场业务 加强转型金融项目储备 [2] - 通过创新投融资产品形成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2] 风险管理体系 - 组织绿色金融信贷从业人员学习《尽职免责管理办法》 开展专业培训强化合规意识 [3] - 依托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强化一二道防线联防联控与信息共享 [3] - 对绿色信贷产品及业务全流程深度排查 制定风险预案并下发提示 [3]
工行玉林分行:全面深化金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20:25
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玉林分行通过信贷产品创新、担保合作、金融宣传和服务点建设等多维度举措 全面支持玉林市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农业发展 [1][2] 信贷支持措施 - 涉农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超7亿元 农户贷款余额增加超5亿元 [1] - 推出"新一代经营快贷""链群交易e贷""集群商户e贷""兴农e贷"等小微信贷创新产品 覆盖粮食种植、沙田柚种植、生猪养殖、中药材和香料销售领域 [1] 担保合作业务 - 与玉林市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度合作 提供多元化融资担保服务 [1] - 发放"仓单质押担保贷"超7000万元 推动金融监管仓业务发展 [1] 金融服务推广 - 组建"兴农万里行"乡村金融服务队 通过金融知识讲座和定点摆摊形式开展宣传 [2] - 举办宣传活动超30次 宣传普及人数超3000人 [2] 渠道建设与数字化 - 在福绵、茂林、容县等村镇布设12个"兴农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 [2] - "兴农通"App线上县域乡村获客超3万户 [2] - 与地方政府、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乡村振兴外部合作生态 [2]
工行梧州分行:精准滴灌助力小微企业与乡村振兴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20:08
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 聚焦民营小微和三农重点领域 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力度 [1] - 运用链群交易e贷 集群商户e贷 兴农e贷等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1] - 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3.23亿元 [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推进一县一特色涉农方案 打造特色场景覆盖六堡茶 生猪养殖 水果种植等重点产业集群 [2] - 截至6月末实现一县一特色场景拓户25户 涉农贷款较年初增加1.37亿元 [2] - 兴农通App新增用户超5500户 提供便捷高效线上金融服务渠道 [2] 金融服务拓展措施 - 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 普惠金融拓户增量暨青年先锋行活动深入基层 [1] - 组织普惠服务队加大行业协会 农贸市场 涉农企业和农户走访力度 [2] - 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 解决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1]
工行钦州分行:成功落地首笔票据经纪业务开辟普惠金融服务新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2 20:05
业务突破 - 工行钦州港科技支行成功办理首笔金额54万元的票据经纪业务,标志着钦州分行在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1] - 该业务为应对普惠客户集中贴现需求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1] - 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3亿元,较年初新增2.55亿元,增量位居当地同业前列 [1] 业务落地 - 该行迅速响应票据经纪业务试点推广,积极组织客户经理学习业务流程并深入挖掘目标客户 [1] - 通过精准宣讲业务核心优势与特色服务,有效引导客户参与试点 [1] - 组建专业团队多次上门对接,实施全流程跟踪管理,实现"当日办结" [1] - 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与上级总分行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快速完成客户准入手续 [1] 电子化办理 - 票据经纪业务允许客户通过网银委托工行向他行办理票据贴现,提供更多便利 [2] - 该行积极推动机构业务与公司业务、普惠业务的融合互动 [2] - 针对新客户登记、票据委托等环节材料要求高的问题,强化部门与网点联动,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指导 [2] - 审核环节同步开通加急通道,依托全流程电子化操作显著压缩业务办理时间 [2] 业务价值 - 首笔业务成功落地有效缓解客户融资压力,为增强客户黏性与区域票据业务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钦州分行将聚焦区域重点产业,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内涵 [2] - 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和票据产品组合创新,为当地企业提供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支持 [2]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20:02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释放消费潜力 [1][7] - 政策执行期至2025年 后续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5]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5][8] 支持范围与标准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贷款覆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 [4][5][14]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购置、保险及维修 养老生育领域涵盖适老化改造、养老机构服务及辅助生育消费 [4][14]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8]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5][8]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 [5][9]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5][9]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 [5][9]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贴息支持以扩大覆盖面 [9] 组织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预拨申请 [10]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 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过短信或APP通知借款人 [10] - 省级机构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财政和金融监管局报送贴息资金申请 [11]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金融监管局汇总数据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贴息资金审核拨付 [11]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机构需提交贴息资金清算申请 省级财政部门在2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报送清算报告 [12] 资金监管机制 - 财政部将组织抽查监督 发现问题采取约谈、通报或加倍扣减预算等措施 [13] - 对挪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的行为 财政部门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理 [15] - 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资金的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15]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48
政策支持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2][3] - 5万元以上消费贴息上限为5万元消费额度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3] - 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4] 金融机构参与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与贴息政策执行 包括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 [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 包括中信 光大 华夏 民生 招商 兴业 广发 平安 浦发 恒丰 浙商和渤海银行 [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参与 包括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 [3] 贴息标准细节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按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本金计算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 贷款合同利率需符合利率自律约定 [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3]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重点消费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消费 [2]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服务 托育和辅助生育消费 [2] - 教育培训领域支持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2] - 文化旅游领域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2] - 家居家装领域包含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和家具消费 [2] - 电子产品领域覆盖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购买 [4]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消费 [4]
国有大行率先响应!
金融时报· 2025-08-12 18:43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 会议要求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 加强部门协同 简化办理手续 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2] - 六家国有大行(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第一时间公开表示将积极落实国常会部署 [2] 政策实施进展 - 8月12日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2] - 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可识别交易信息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政策 [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贴息的个人消费贷款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4] 政策影响与行业响应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 激发消费潜力 促进经济增长 [5] - 农业银行率先响应 于8月12日发布公告表示将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确保国家政策红利惠及金融消费者 [5] - 农业银行将按照市场化 法治化原则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5]
利好!个人消费贷贴息来了!贴息范围、标准明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8: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4]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1][4]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延长期限或扩大范围 [1][4]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实际消费贷款本金计算),最高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2][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2][4]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 [2][4] 参与机构 - 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及5家其他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等) [5] - 鼓励地方财政部门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支持 [5] 实施流程 - 贷款机构需在政策发布30天内提交预拨申请,财政部按比例预拨资金 [6] - 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授信,结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部分并通知借款人 [6] - 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贴息资金拨付申请,省级财政部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拨付 [7] - 政策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启动贴息资金清算程序 [8] 监管机制 - 财政部组织抽查监督,防止资金挪用或套取,发现问题将约谈、通报或扣减预算 [9] - 贷款机构需严格审核借款人消费信息,总部需定期检查分支机构执行情况 [12] - 违法违规行为将追回贴息资金并纳入征信记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