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601398)

搜索文档
利好来了!九部门发文→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18:20
政策核心内容 - 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贷款提供财政贴息 [1][3][4] - 贴息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4] - 政策目标为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3] 支持范围与条件 - 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4][5]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 省级财政承担10% [5]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5] 经办银行范围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开发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5] - 具体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 [5] 行业覆盖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快餐服务、饮料及冷饮服务、旅馆服务、旅游饭店服务、民宿服务等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促进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中药材种植等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 [12] - 托育家政领域包含托育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洗浴和保健养生服务等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涵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表演、娱乐活动、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等 [12][13] - 体育领域包括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代理服务等 [13] 贷款申请与审批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 [6]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 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6] - 银行需与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 明确贴息条件、资金用途和贷后管理要求 [6] 贴息资金管理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 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6] - 政策到期后 银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7]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7] - 财政部与省级财政部门结算后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7]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7] 监督管理机制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贴息的"自审自贴"模式 [9]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9]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10]
金融工程周报:关注医药创新板块及后续政策落地表现-20250812
上海证券· 2025-08-12 18:13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A股行业轮动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资金、估值、情绪、动量、超买超卖和盈利6个因子构建打分体系,综合评估行业表现[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资金因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率[16] 2. **估值因子**:行业过去1年估值分位[16] 3. **情绪因子**:上涨成分股比例[16] 4. **动量因子**:MACD指标[16] 5. **超买超卖因子**:RSI指标[16] 6. **盈利因子**:行业一致预测EPS过去1年分位[16] 各因子标准化后加权求和,最终得分公式为: $$综合评分 = \sum_{i=1}^{6} (因子_i \times 权重_i)$$ - **模型评价**:多因子综合框架能捕捉行业轮动的多维特征,但未披露因子权重分配逻辑[16][17] 2. **模型名称:共识度选股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行业动量、估值、高频资金流与价格走势相似度筛选个股[2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行业筛选**:过去30天涨幅前三的申万二级行业[21] 2. **个股筛选**: - 计算月度动量因子、估值因子、上涨频率 - 高频资金流与价格走势相似度计算(未披露具体公式)[21] 3. **输出**:每个行业相似度最高的5只股票[21]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主力资金净流入率** - **因子构建思路**:统计大额交易单资金流向,反映主力资金动态[1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定义主力交易单:单笔成交≥10万股或金额≥20万元[11] - 计算净流入额: $$净流入额 = \sum (主力买入金额 - 主力卖出金额)$$ - 行业标准化:按申万一级行业汇总[11][12] 2. **因子名称:MACD指标(动量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捕捉趋势强度[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DIF = EMA(12) - EMA(26)$$ $$DEA = EMA(DIF,9)$$ $$MACD = 2 \times (DIF - DEA)$$ 其中EMA为指数移动平均[16] 3. **因子名称:RSI指标(超买超卖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价格变动速度与幅度[16]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RSI = 100 - \frac{100}{1 + RS}$$ $$RS = \frac{n日上涨均值}{n日下跌均值}$$ 默认周期n=14[16]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A股行业轮动模型** - **农林牧渔**:综合评分10(资金++、估值+++、情绪++、动量+++)[18] - **有色金属**:综合评分9(资金+++、估值---、情绪+++、动量+++、盈利+++)[18] - **传媒**:综合评分-9(情绪---、动量---、超买超卖---)[18] 2. **共识度选股模型** - **输出个股**:本钢板材、中南股份、惠伦晶体等(未披露量化指标)[22]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主力资金净流入率** - **银行(5日)**:净流入39.08亿元[12] - **计算机(5日)**:净流出297.93亿元[12] - **综合(30日)**:净流出9.49亿元[13] 2. **MACD/RSI因子** - 未披露具体测试数值[16]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华尔街见闻· 2025-08-12 18:12
政策内容 - 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可享受贴息政策 [3][10]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3][10] -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3][10] - 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3][10] 贴息标准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5][10] - 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 [5][10]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5][10] - 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5][10] 贷款经办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4][10][12]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4][10][12] - 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 [4][10][12]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重点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 [11] - 养老生育领域: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服务,托育、辅助生育消费 [11] - 教育培训领域:资格证书培训考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11] - 文化旅游领域:通过具备资质的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 [11] - 家居家装领域: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家具 [11] - 电子产品领域:手机、平板、个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 [11] - 健康医疗领域: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健康管理 [11] 组织实施 - 贷款经办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和相关信贷管理规定自主开展差异化授信 [13] - 贷款经办机构对相关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结息时直接扣减应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13] - 贷款经办机构省级机构于政策实施期内每季度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属地省级财政部门和金融监管局报送上季度贴息资金拨付申请 [14] - 省级财政部门收到当地金融监管局提供的材料后于10个工作日内完成上季度贴息资金审核拨付工作 [14] - 政策执行期满后贷款经办机构省级机构于30个工作日内向属地省级财政部门和金融监管局报送贴息资金清算审核意见和贴息资金清算申请材料 [15] 监督管理 - 财政部负责制定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贴息资金中央财政承担部分 [17] -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督促金融机构落实消费贷款利率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围绕消费重点场景、重点群体做好金融服务 [17] - 金融监管总局负责指导督促各金融监管局将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 [17] - 贷款经办机构要做好政策宣传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和信贷管理规定开展授信严格借款人授信评审和贷后管理要求 [18] - 贷款经办机构总部要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督导定期对分支机构借款人消费信息识别、贴息资金测算和申请等情况进行检查 [18]
重大利好!财政部、央行等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8-12 18:01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1][2]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2]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3]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政策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5][6]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7]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8]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6][7]
个人消费贷,每家贷款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
第一财经· 2025-08-12 17:59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同时印发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旨在通过财政贴息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最高限额为单家机构3000元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贷款规模上限达100万元 [1] - 贴息政策分别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主体)双向发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1] 政策覆盖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发放的贷款 需通过贷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 [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全额贴息 5万元以上仅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 且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2] - 服务业贴息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 贷款合同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签订 [2] 贴息标准设计 - 统一按贷款本金1个百分点比例贴息 且不超过合同利率的50% [3] - 中央财政与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个人消费者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5万元以下消费部分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3]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3] 政策实施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涉及23家经办机构 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行/5家其他消费贷款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等) [6] - 服务业贴息限定21家全国性银行 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及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 [6] - 个人贴息由经办机构直接抵扣利息 服务业贴息需经营主体向经办银行申请并签订明确资金用途的合同 [6] 政策战略意义 - 贴息政策通过财政金融协同联动降低融资成本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更大资金规模 [4] - 重点支持服务消费领域 顺应居民消费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的趋势 [3] - 通过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从供需两端共同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1][4]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2 17:37
政策支持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通过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可享受贴息[2]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政策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2] 参与金融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3]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3] - 5家其他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包括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中银消金[3] 贴息标准与限制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4]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5] 重点消费领域明细 - 家用汽车领域涵盖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服务[5]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5] - 教育培训领域包含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6]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服务[7] - 家居家装领域涉及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及家具[7] - 电子产品领域包含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涵盖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和健康管理服务[9]
财政部、央行等九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5
政策内容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2] - 贷款资金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贷款经办银行 - 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 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 [4] 贷款流程 - 经营主体向所在地经办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证明材料 [5] - 经办银行按市场化原则审批贷款并自主决策发放条件 [5] - 全国性银行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发放情况并报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审核 [5] - 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并反馈结果至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 [5] 贴息流程 - 经办银行省级分行于2026年1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贴息资金需求申请 [6] - 省级财政部门于2026年2月底前向财政部提交贴息资金结算申请 [6] - 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结算并拨付中央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 [6] -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后10个工作日内向经办银行拨付贴息资金 [6] - 经办银行收到贴息资金后需向社会公开资金流向情况 [6] - 贴息资金清算工作需在2027年2月15日前完成 [7] 监督管理 - 实行地方政府统筹组织、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监督、财政部门保障需求的"自审自贴"模式 [8]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8] - 对违反政策规定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9] 行业支持范围 - 餐饮住宿领域涵盖正餐服务、旅馆服务等细分行业 [11] - 健康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等健康相关产业 [11] - 养老领域覆盖养老照护服务、老年用品制造等全产业链 [12] - 托育家政领域支持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等居民服务业 [12] - 文化娱乐旅游领域包含新闻出版、旅游景区管理等文体娱乐产业 [13] - 体育领域支持体育竞赛组织、健身休闲活动等体育服务产业 [13]
财政部、央行等九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3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3]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特定类别[4] - 实施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或扩大范围[4] 贴息标准与执行 -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期限1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5] - 单户贷款贴息上限100万元,涵盖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5] - 21家全国性银行作为经办银行,包括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5][6] 贷款流程管理 - 经营主体需向经办银行提交申请,银行自主审批并明确资金用途[7] - 省级分行按月汇总贷款数据,行业管理部门按季审核反馈[7] - 贷款合同需标注贴息条件,历史贷款通过补充协议追溯[7] 财政贴息流程 - 经办银行2026年1月底前提交贴息需求,省级财政2月底前向财政部申请结算[8] - 中央财政资金拨付后10个工作日内下达至银行,银行需公示资金流向[8] - 2027年1月启动清算程序,财政部监管局抽查资金使用合规性[9][10] 行业支持细则 - **餐饮住宿**:覆盖正餐、快餐、民宿等细分,支持设施升级与业态融合[14] - **健康养老**:包含医疗设备制造、中药材种植及智慧养老服务[15] - **托育家政**:强化技能培训与品牌建设,扩大家庭服务供给[15] - **文旅体育**:支持景区管理、赛事组织及交通基础设施改善[16] 监管与责任机制 - 采用"自审自贴"模式,银行承担审贷主体责任,行业部门严格审核[11] - 严禁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或理财领域,违者追回资金并处罚[11][12] - 建立月度台账跟踪资金使用,财政部监管局动态抽查执行情况[9][10]
中证香港300行业龙头指数报2212.65点,前十大权重包含阿里巴巴-W等
金融界· 2025-08-12 17:17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300行业龙头指数报2212.65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67% 近三个月上涨7.96% 年初至今上涨25.30%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1000.0点 [1] 指数构成 - 由香港300指数样本中一级行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公司证券组成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权重股分布 - 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6.05% 腾讯控股(10.62%)、建设银行(10.45%)、阿里巴巴-W(9.9%)位列前三 [1] - 小米集团-W(9.2%)、美团-W(7.88%)、中国移动(6.46%)为主要成分股 [1] - 工商银行(6.3%)、中国平安(4.87%)、网易-S(4.76%)、京东集团-SW(4.61%)进入前十 [1] 行业配置 - 可选消费占比22.39% 为最大权重行业 [2] - 通信服务(21.83%)和金融(21.62%)占比相近 合计超过43% [2] - 信息技术占比10.74% 能源占比7.32% 其他行业占比均低于4% [2] 市场分布 - 全部成分股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占比100.00% [1] - 指数反映香港市场各行业龙头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9月起,这些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央视新闻· 2025-08-12 16:59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到期后可能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1] - 贴息针对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且需通过贷款发放账户识别消费交易信息[1] 支持范围与标准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享受全额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按5万元为上限贴息[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3] -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省级财政承担10%[3]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其中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4] 参与机构 - 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2] -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光大、华夏、民生、招商、兴业、广发、平安、浦发、恒丰、浙商、渤海银行[2] - 5家其他机构:微众银行、蚂蚁消金、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中银消金[2] 重点支持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汽车购置、车辆保险及维修[5] - 养老生育领域:适老化改造服务、养老机构服务、托育及辅助生育消费[5] - 教育培训领域:资格证书培训考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6] - 文化旅游领域:通过资质旅行机构购买的国内旅游出行服务[7] - 家居家装领域:家庭装修、家用电器、厨卫用品及家具[8] - 电子产品领域:手机、平板、个人电脑、智能穿戴设备[9] - 健康医疗领域:牙齿矫治、视力矫正、健康管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