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能源(688303)

搜索文档
每周股票复盘:大全能源(688303)Q2产量2.6万吨,净利亏损11.47亿
搜狐财经· 2025-09-07 01:23
截至2025年9月5日收盘,大全能源(688303)报收于34.39元,较上周的32.19元上涨6.83%。本周,大 全能源9月5日盘中最高价报35.74元。9月1日盘中最低价报28.36元。大全能源当前最新总市值737.74亿 元,在光伏设备板块市值排名4/64,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217/5152。 本周关注点 机构调研要点 问:请介绍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和财务情况? 答:在经营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归母净利润-11.47亿元。上半年,面对光 伏行业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公司严格履行行业自律,落实减产策略,同时主动调控出货节奏。第二季 度多晶硅产量2.6万吨,销量1.8万吨;上半年多晶硅累计产量5.1万吨,销量4.6万吨。在成本方面,公司 第二季度多晶硅单位成本为58.15元/公斤,单位现金成本为38.96元/公斤。在财务方面,截至2025年6月 30日,公司持有资金储备合计约120.9亿元,其中包括货币资金16.6亿元,结构性存款29.9亿元,定期存 款70.9亿元,银行承兑汇票3.5亿元;流动比率4.91,资产负债率降至8.04%,且无任何有息负债,资金 储备充足,财务 ...
新高!翻倍!光伏板块彻底爆发,硅料龙头市值站稳千亿!
金十数据· 2025-09-05 21:33
光伏板块市场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大涨8.15% 74只成分股全部上涨 其中8只涨幅超10% 锦浪科技(19.99%)、昌盛机电(18.24%)和阳光电源(16.67%)领涨 [2] - 多只光伏股自4月初实现翻倍涨幅 阳光电源区间涨幅165%(51.90元至137.66元) 锦浪科技区间涨幅106%(43.24元至89.24元) [2] - 四大硅料龙头单日涨幅显著 新特能源涨17.28% 协鑫科技涨12.21% 大全能源涨8.86% 通威股份涨6.18% [6] 龙头企业市值表现 - 通威股份总市值达1098亿元 成为A股第三只千亿市值光伏股 时隔16个月重回千亿俱乐部 [3] - A股光伏市值排名显示 阳光电源以2805.88亿元居首 隆基绿能1371.63亿元次之 通威股份1098.03亿元位列第三 [4] - 硅料龙头企业股价创年内新高 协鑫科技(1.47元/股)、大全能源(35.74元/股)和通威股份(24.5元/股)均达年度峰值 [6] 价格变动与行业基本面 - 多晶硅价格连续10周上涨 n型复投料涨至4.9万元/吨(较6月25日涨42%) n型致密料涨至4.57万元/吨(涨43%) 颗粒硅涨至4.8万元/吨(涨43%) [8][9] - 硅料企业计划在9月22日前完成对小厂产能的收购关停 行业整合加速进行 [10] - 协鑫科技预计多晶硅价格将维持在6-8万元/吨区间 较当前成本(颗粒硅25.31元/公斤)存在显著盈利空间 [11]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工信部召开光伏制造业座谈会 将反内卷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强调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和规范产品质量 [10] - 六部委联合发文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虚假营销及降低质量管控等违法违规行为 [10] - 头部硅料企业达成减产控销共识 大全能源第三季度延续减产策略 以应对下半年约38.6万吨的库存压力 [10][11]
多晶硅期货强势涨停,再创历史新高,专家解读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9:29
多晶硅期货价格表现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9月5日强势涨停 报56735元/吨 创上市以来新高 周内涨幅达14.49% [1] 光伏板块股价表现 - A股硅料硅片板块集体收涨 大全能源上涨8.86% 弘元绿能上涨6.59% 通威股份上涨6.18% TCL中环和双良节能等涨超3% [1] 政策利好因素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提出破除光伏等领域"内卷式"竞争 依法治理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产业 [1] - 以《价格法》为核心的价格调控要求多晶硅销售价格不得低于成本 目前硅料厂报价普遍高于完全成本 为期货价格形成托底 [2] - 多个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释放"反内卷"信息 重燃市场看多情绪 [2] 下游价格传导机制 - 近期硅片 电池片及组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涨价 主要因上游多晶硅成本上涨和海外需求释放 [2] - 下游价格调涨后 市场预期下游环节可进一步承接多晶硅涨价 形成正反馈机制 [2] 现货市场价格走势 - 7月多晶硅N型复投料报价从3.5万元/吨大幅上涨至4.7万元/吨 [2] - 8月末报价再度提涨至4.9万元/吨 受自律限产预期和集中采购推动 [2] - 9月初报价突破5万元/吨 区间为4.92万-5.4万元/吨 受产能出清加快预期推动 [2] 行业开工率变化 - 当前多晶硅企业开工率已升至40% 较上月环比提升6个百分点 [3] - 头部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正常 9月检修周期仅半个月 对产能释放影响有限 [3] - 预计9月开工率仍有望延续上行态势 [3] 供需基本面压力 - 9月多晶硅排产预计环比增加约7000吨 在需求变动有限的情况下供需失衡依然严重 [3] - 若"反内卷"政策未能有效落地 终端光伏电站收益率受侵蚀可能反噬主材涨幅 [3] 期货市场走势研判 - 多晶硅期货合约已进入震荡周期约一个月 当前价格处于箱体震荡区间上沿 [3] - 在"反内卷"背景下期货价格存在继续创新高可能性 若进入政策真空期则大概率进入箱体震荡 [3]
光伏设备板块升温:多晶硅 “领涨” 背后的机遇与隐忧-财经-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19:11
板块表现 - 光伏设备板块9月5日涨幅达6.10% 市场热度显著攀升 [1] - 板块内整体涨跌统计为81只上涨、0只平盘、4只下跌 涨停个股数量为5只 资金净流入52.07亿元 [1] 个股表现 - 锦浪科技股价首板封停 报89.24元 涨幅19.99% 流通市值增至286.91亿元 [1] - 晶盛机电股价报35.00元 涨幅18.24% 流通市值达431.04亿元 [1] - 阳光电源股价报135.34元 涨幅16.67% 流通市值高达2151.51亿元 [1] - 能辉科技涨幅14.05% 阿特斯涨幅13.45% [1] 上涨驱动因素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上涨直接催化板块行情 带动硅料硅片个股早盘强势走高 [1] - 通威股份、TCL中环、大全能源、双良节能等个股获机构高度关注 反映市场看好板块前景 [1] 行业背景 - 中国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太阳能电池行业蓬勃发展驱动光伏产业兴起 [2] - 光伏设备行业规模庞大且具高潜力 企业凭借半导体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占据全球竞争有利地位 [2] 产业链影响 - 多晶硅作为关键上游原材料 其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产业链利润分配及市场预期 [3] - 多晶硅价格走高推升下游光伏设备企业订单量及产品价格预期 进而改善盈利预期并吸引资金流入 [3]
“反内卷”持续发力,光伏板块集体反攻!阳光电源狂拉超12%
格隆汇APP· 2025-09-05 14:28
光伏板块股价表现 - 9月5日光伏股强势大涨 锦浪科技涨超17% 阳光电源涨超12% 通润装备涨停 隆基绿能 通威股份 大全能源 德业股份等跟涨 [1] - 具体个股表现:锦浪科技现价87.50元涨17.66% 晶盛机电涨15.91% 艾能聚涨13.11% 阿特斯涨13.07% 阳光电源涨12.06% 固德威涨10.51% 通润装备涨9.97% 连城数控涨9.80% 高测股份涨9.53% 大全能源涨9.43% [2] - 光伏设备板块自4月9日年内低点累计涨幅超44% [3] 政策面积极信号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光伏行业反内卷行动持续深化 [4] -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强调破除光伏等领域内卷式竞争 推动高质量发展 [4] - 政策要求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产业 实施光伏组件质量管理 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政策联动 [4] 产业链价格回升 - 硅片价格显著修复:N型G10L单晶硅片均价1.28元/片周涨2.40% N型G12R均价1.38元/片周涨0.73% N型G12均价1.60元/片周涨1.91% [5] - 光伏玻璃价格上调:2.0mm单层镀膜玻璃9月新单价格较8月初上调2元/平方米 [5] - 产业链价格自7月起明显回升 [5] 企业基本面改善 - 阳光电源上半年营收435.33亿元同比增40.34% 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55.97% 毛利率34.36%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7] - 隆基绿能上半年营收328.13亿元同比降14.83%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50.88% 亏损收窄至25.69亿元 [7] - 天合光能上半年营收310.56亿元同比降27.72% 亏损29.18亿元同比下滑654.47% [7] 机构观点 - 中原证券认为光伏行业二季度业绩边际改善 反内卷措施将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存在修复契机 [8] - 开源证券指出反内卷取得阶段性进展 供需结构有望实质性改善 [8] - 中金研报预期9月是反内卷方案重要实施节点 政策落地后板块仍有较大空间 [8]
光伏王者归来 资金大幅涌入
第一财经· 2025-09-05 12:53
光伏板块市场表现 - 光伏指数早盘大涨超4% 组件 逆变器 设备等细分领域全线拉升[3] - 多只龙头股冲击涨停并创年内股价新高 资金涌入迹象明显[3] - 锦浪科技大涨逾13%续创年内新高 大全能源与阳光电源同步发力[3] - 阳光电源创历史新高 本月累计涨幅近30%[3] - 通威股份跟涨逾4% 同样创今年新高[3]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端持续发力推动光伏减产效果落地[3] - 产业链价格触底信号显现 龙头企业二季度减亏提振市场信心[3]
大全能源: 三季度将延续减产策略 多晶硅产量指引为2.7万-3万吨
上海证券报· 2025-09-05 12:09
产量指引 - 公司第三季度多晶硅产量指引为2.7万吨至3万吨 [1] - 2025年全年多晶硅产量指引为11万吨至13万吨 [1] 生产成本与经营策略 - 多晶硅生产成本受能源价格、原辅料成本、产能利用率及期间费用支出等多种因素影响 [1] - 公司通过稳健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在销售价格与生产成本控制间寻求最优平衡以保障稳健运营和高质量发展 [1]
光伏王者归来 资金大幅涌入
第一财经· 2025-09-05 11:36
光伏板块市场表现 - 光伏指数大涨超4% [1] - 组件 逆变器 设备等细分领域全线拉升 [1] - 多只龙头股创年内股价新高 资金涌入迹象明显 [1] 个股表现 - 锦浪科技大涨逾13% 续创年内新高 [1] - 大全能源作为科创50权重股同步发力 [1] - 阳光电源作为创业板权重股创历史新高 本月已涨近30% [1] - 通威股份跟涨逾4% 创今年新高 [1] 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端持续发力 光伏减产效果持续落地 [1] - 产业链价格触底信号显现 [1] - 龙头企业二季度减亏提振市场信心 [1]
【大涨解读】光伏:多个光伏上游品种涨价,工信部再提破除“内卷式”竞争,企业盈利三季度有望修复
选股宝· 2025-09-05 11:12
行情表现 - 新能源板块集体爆发 光伏板块催化密集大涨 通润装备实现3连板 锦浪科技涨16.16% 美畅股份涨13.82% 阿特斯涨10.13% [1] - 多晶硅主力合约涨超4% 硅料价格连续10周上扬 最高涨幅达2.70% [4] - 2.0mm单层镀膜玻璃9月新单价格较8月初上调2元/平方米 [4] 政策动态 - 工信部与市监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要求破除光伏领域"内卷式"竞争 依法治理低价竞争行为 [3] 价格走势 - 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 涨幅超5% 价格已修复至行业平均成本线之上 [2][4] - 协鑫科技预计多晶硅价格将在6万元/吨至8万元/吨区间运行 行业库存逐步下降 价格有望继续小幅上升 [4] 行业盈利状况 - 2025年二季度主产业链各环节普遍亏损 专业化企业业绩优于一体化企业 硅料/硅片环节净利率均超-10% [5] - 辅材环节盈利表现优于主链 多数企业实现不亏或微利 [5] - 头部企业具备更强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 行业供需结构有望迎来实质性改善 [5] 供需分析 - 若多晶硅限产落实到位 9月份产出有望环比持平 供需压力暂缓 [5] - 头部企业签单饱和 市场需求转向中部企业 相对较高的成本对价格形成支撑 [5] - 预计三季度开始行业盈利修复 二季度主产业链公司仍处于负毛利率状态 [5]
光伏+固态电池双轮驱动,电力设备强势崛起!宁德时代涨逾3%,20CM高弹性双创龙头ETF(588330)盘中拉升2.8%
新浪财经· 2025-09-05 11:12
光伏行业动态 - 光伏行业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 行业协同限产和兼并整合步伐加快 产业链价格自7月以来持续回升 [2] - 两部门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产业并指导地方梳理产能 开源证券指出光伏反内卷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2] - 光伏行业经历长期价格调整后 需求侧价格传导机制逐步畅通 供给端持续优化 [2]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主流选择 其能量密度远超现有液态电池且安全性更高 [2] - 固态电池能够满足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新应用场景的需求 代表新能源领域技术前沿 [2] 储能行业景气度 - 海外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 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 工厂进入满产状态 [3] - 储能行业出现"加价也排不了单"现象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地助推需求 [3] - 欧美需求高景气与产业供给优化共振 储能行业迎来基本面拐点并逐渐走出长期通缩局面 [3] 电力设备板块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个股涨幅领先 先导智能涨超15% 阳光电源涨逾10% 阿特斯 亿纬锂能涨逾9% [1] - 宁德时代涨逾3% 大全能源等个股大幅跟涨 涨幅前十大成份股均为电力设备行业个股 [1] 双创指数及ETF表现 - 双创龙头ETF(588330)盘中价格上涨2.81% 实时成交额超4000万元 [1] - 标的指数自4月8日低点以来累计上涨59.27% 大幅跑赢创业板指 [1] - 指数覆盖科创板+创业板高成长龙头 囊括新能源 半导体 医疗设备等战略新兴产业 [3] 科技板块投资逻辑 - 科技主线持续强势 当前估值分化程度不高 建议继续坚守科技板块 [3] - 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成为政策鼓励方向 AI 创新药等新兴产业有望形成"新叙事" [3] - 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 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自主可控重要性提升 [3]